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原稿)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原稿)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原稿)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原稿)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摘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情绪,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是广大教师面临的头等问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身体健康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通过活动转移注意力、语言提示和利用孩子心理来阐述如何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关键词:幼儿;不良习惯:纠正

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作为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溺爱和纵容,难免会养成某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假若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伴随幼儿的成长逐渐放大并严重化,对孩子后续的学习、发展和健康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将在幼儿园度过,对于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在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师更应该勤于思考和分析,善于总结,找寻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对幼儿不良习惯的观察与分析

(一)行为习惯的表现反应

在当下社会,幼儿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上。学习上,很多幼儿的不良习惯体现为学习被动,不喜欢做作业,心里总想着玩着玩那;还有的幼儿做作业不喜欢动脑筋,没有时间观念,看不懂题目,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来解答,;有些幼儿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小话、做小动作,对老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

生活上,幼儿的不良习惯有不讲卫生,比如挖鼻孔后不洗手,喜欢咬指甲或吮手指,用衣服擦鼻涕,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刷牙等。还有就是不礼貌,爱说脏话,不使用文明用语,撒娇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长辈,到别人家里做客喜欢乱翻东西,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主人同不同意都要拿回家等。

而在人际交往上,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是父母生活的主宰,这些幼儿早已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要顺着自己的性子,很少为他人着想,不会关心、包容体谅他人,为自身利益而撒谎骗人,缺乏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等。

幼儿有以上不良的习惯,一方面是家庭原因。第一,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哭闹,家里人也只能顺从,久而久之就形成不好的习惯。另外,有些家长是事业型人士,平时早出晚归,把孩子交给父母照看,跟孩子接触少,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给予适当的纠正;第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所有成员都是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 [1]父母不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态度,不仅会造成幼儿对规则认识的混乱,还会误导幼儿形成与父辈相似的不良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是教育机构的原因,幼儿进入早教班或幼儿园,教工就有责任培养

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现实是大多数教育机构都是集体授课,教工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幼儿,从而疏忽个别孩子的习惯。还有就是有些幼儿教工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上岗就业,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一些教工缺乏爱心,不尊重幼儿人格,不注重品行修养,对幼儿反而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心理情绪的表现反应

幼儿的不良情绪一般体现为:大哭大闹:幼儿恐慌、焦虑时或者现实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时就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无助、恐惧和不满,希望借此可以得到大人的关注和满足自身需要;独自流泪:有些幼儿性格较内向或者较胆小,在受到委屈和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不敢向他人表达反映,只能自己一个人偷偷躲在一旁流眼泪;情绪低落:幼儿在身体不舒服如生病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情绪会较低落,肢体活动减少,也变得沉默寡言;拒绝参加活动:幼儿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或者与陌生人接触时,因为恐惧和焦虑而不参加活动。

幼儿出现以上不良心理情绪,一般情况是与家人分离产生焦虑以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造成的,尤其在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最初几周体现最为明显,这与幼儿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幼儿自理能力与参与能力比较差有一定的关系。

而从整体上看,幼儿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还与家庭因素有关。如果幼儿在一个“问题家庭”,这样的幼儿会没有安全感,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父母与孩子因为工作而缺少交流,导致幼儿自我封闭,从而造成幼儿自卑、焦虑、退缩等不良情绪的形成;还有就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合理导致的幼儿不良情绪,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厚望,把自己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不利于良好心理情绪的产生和保持。

二、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必要性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2]一个人的人生大厦可以有多高,取决于奠基时的第一块砖头,因而幼儿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习惯成自然,对幼儿来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顺其自然地去适应生活,在无意识之中能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生活,为身体健康和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儿童心理学将幼儿期称为儿童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人生早期阶段是各项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其潜能是巨大的,可塑性也是最强的,如果在该时期提供给幼儿适当的、合理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会使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较快地由可能变为现实,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期及时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帮助幼儿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三、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途径

(一)通过开展积极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个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的问题,幼儿大哭大闹时,教师、家长要想方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将幼儿的注意力从当时的不良情绪中转移到其他方面上来。当幼儿哭闹时尽量逗幼儿发笑,逗笑是转化幼儿情绪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3]但值得注意的是,逗幼儿发笑并不是只要幼儿破涕为笑就可以说尽一切好话,不要为了让幼儿高兴而说一些虚假的承诺,即使是善意的谎言,这对幼儿心理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不能说到做到,幼儿就会对教师、家长产生

不信任感,增加后续教学的难度。

在幼儿情绪低落时,一般表现为不爱活动,不爱说话,不爱跟小朋友玩,这时家长、老师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这可以把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喜欢的运动上来,使幼儿情绪由低落转为高涨,从而改善幼儿的不良情绪。

而当幼儿在学校课堂教学与课外游戏中拒绝参加活动时,教师应该耐心地给幼儿讲道理,将幼儿的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集体的活动上来。大多数时候,幼儿只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不想参加活动,并不知道也不了解自己已经影响了班级课堂教学秩序。此时教师应该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等方式,间接指出这些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不利的影响,使幼儿在无形中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自愿地加入到活动中。

(二)对稍大的孩子通过语言提示来帮助其有意识地自觉改正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或者家长的语言提示是可以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的。经研究发现:幼儿对于教师给予的表扬都表现出乐于接受的情绪。他们觉得受到老师的肯定就是表扬,喜欢这种肯定评价;否定评价大部分幼儿则表现为不喜欢,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4]因此运用恰当的语言提示来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幼儿更容易接受和执行,也间接提升了语言发出者在幼儿心目中的威信力和亲切感。

肯定性的语言提示幼儿更乐于接受。当一个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做出了正确的做法后,教师应给与肯定性的语言提示,比如“你做得很好!”“你真棒!”等表扬性质的语言,这能给幼儿带来自豪感、关注感和受重视感。幼儿想再次得到表扬,必须做出正确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改正坏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否定性的语言提示绝大多数幼儿不愿意接受。幼儿做出错误的行为,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骂,会让幼儿觉得老师是不喜欢我的,从而产生消极情绪,自我认识也会偏向差劲,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不良习惯的纠正。教师在发出否定性的语言提示后,要及时给予幼儿正确的建议,让幼儿知道自己改正的习惯。给以否定性的语言提示时,还要注意语气的运用,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说出来,对幼儿所产生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语气重,幼儿会感到很不舒服,语气委婉、和缓,幼儿听着舒服,减弱否定性语言提示对幼儿身心影响的程度。

(三)通过表扬没有不良习惯的小朋友,暗示存在不良习惯的孩子向他们学习

幼儿阶段的幼儿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能力几乎没有发展起来,从众心理比较强,[5]所以当他(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受到表扬而自己没有时,他(她)就想得到相同的表扬,以表示他(她)也不比其他小朋友差,和其他小朋友没有差距。幼儿都有一种不甘心落后于他人、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要好好利用这种心理,帮助其改正自身不良习惯。老师要善于发现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并且当众具体表扬其做得好的地方,激发有不良习惯的幼儿的好胜心理,暗示其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已得到相同的表扬。

但在表扬其他小朋友时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切忌过度褒奖做得好的幼儿,贬低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否则弄巧成拙,不仅使幼儿的不良习惯得不到改正,自尊心反而受到伤害,还会使受到表扬的幼儿产生骄傲心理,这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除了口头上的表扬以外,物质性和情感性的奖励也是有相同效果的。当其他

小朋友做得好时,适当地给予奖励,可以是幼儿爱吃的糖果,爱玩的玩具等物质奖励,也可以是一个承诺,一次家人陪同的待遇等情感奖励,并告诉不良习惯幼儿如果其可以改正不良习惯,也可以得到相同奖励甚至是更大的奖励,给予幼儿改正不良习惯的动力,鼓励幼儿主动改正不良习惯。

四、结语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情绪,这些不良的习惯主要体现在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上,而产生不良习惯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不仅跟家庭因素有关,也与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幼儿期是幼儿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培养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尽可能在这一阶段完成。对于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转移幼儿注意力、语言提示和恰当运用幼儿特殊心理的途径来纠正。幼儿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将成因更加具体化,并且对症下药,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1]魏爱云.略论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龙岩师专学报,2003,21

[2]杜长娥,张红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综述 [J].经验荟萃,2013,1、2

[3]苏春花.调控幼儿不良情绪培养健康心理品质[J].广西教育,2004(07)

[4]张坊.教师什么样的评价语容易让幼儿接受[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2)

[5]樊俊清.说说幼儿的攀比心理[J].当代学前教育,2008(05)

如何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又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探索知识的动力。只有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呢?就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与幼儿成为朋友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在教学活动,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与幼儿多多交流,和他们做知心的朋友。对他们一视同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无论是上课时还是课间休息时,都要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这样才能让幼儿喜欢上你,也会对你的教学内容感兴趣。二、以幼儿为中心,倾听孩子的看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发掘他们的感兴趣的一面,并沿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出发去引导孩子们进行更近一步的探究。有一次在班级里喝牛奶的时候,突然一只小动物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大叫了起来,“小鳄鱼”,接着就马上冲了上去,拥挤在一起。于是,几个孩子就在那讨论,“咦,他怎么尾巴断了呢?肯定是想逃跑”孩子们讨论着,此时我正忙着给幼儿倒牛奶,结果大部分孩子都去看他们眼中所谓的“小鳄鱼”。这时我十分着急,就嚷嚷着说:“快点到座位上去喝牛奶,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出很多有探究意义的课题。当孩子讨论“小鳄鱼”,其实就是壁虎怎么会断尾巴时,教师就可以以幼儿为中心,从他们感兴趣的一面出发,倾听孩子们看法。这样不仅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他们注意力,而且可以衍生新的教学主题。如:壁虎为什么会断尾巴?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及延伸到人类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落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那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三、跟踪孩子的行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纲要》中也指出科学领域的目标要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延伸幼儿兴趣而生成教育,在追踪幼儿行为时,教师对幼儿的一些不易理解的行为保持审慎的态度,注意对其先前和后继的行为进行追踪,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意想不到把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有一次中午吃过午饭,我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去散步。可是当我们要走的时候,有几个男孩子就围在一颗大树旁迟迟不肯离开。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的这份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保证孩子安全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与幼儿共同观察,引导幼儿把有关的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生成昆虫的种类名称、生活习性、收集昆虫标本、昆虫图片资料等等活动。 四、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教学活动都有导入部分。巧妙的导入,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大班语言活动《狼大叔的红焖鸡》的导入环节,就是以“狼”、“鸡”这两个字导入,引发幼儿想象狼跟鸡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这样简单的导入,就把孩子吸引到了这个故事的情境中。 五、在尝试、练习中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操作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有效手段之一。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也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证明,动手操作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也能让幼儿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的知识。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在尝试中,多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从而体现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对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如何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

如何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 我们平时都说调皮捣蛋的学生真难管,是的我也这么认为。不过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再难管的学生也得管啊。教师是一项光荣的职务,它不光光是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我刚踏上教师的岗位才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让我最头疼的莫过于我们班上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了。他们往往个性强、胆子大、对自己约束能力差,吵吵闹闹的给班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在教育过程中还常常存在这样一种情景:当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对那些平常比较调皮的学生往往态度严厉,而对初犯或成绩好的学生则较为宽容。这种现象在我身上也存在过,其实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是十分不利的。那该怎么办呢?我在心中反复问自己,试图想出一些解决的办法。于是我开始查阅一些资料,看看别人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并且适时的请教一些老教师,也结合了一些工作上的成效,对如何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 课堂上总会有些同学爱捣乱,扰乱课堂秩序,如何对待这些同学呢?万不可对他们说这样的话,例如:“你们几个真让人讨厌!”、“你们再说话,出去!”、“你们是班上最差的!”、“以后上课不要再起哄”……如此之类的话,只会让师生之间更难沟通,更是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仅不改,还会变本加厉,会越来越不听话。是啊,当学生出现调皮捣蛋的事时,应及时了解事情并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怒斥,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会无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教师无论有怎样的良好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了,并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很大的抵触感。 在这方面我就深有感触,刚开始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会经常发火,不与他们好好交流,时常的用语言怒斥他们。可想而知效果很差,学生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相反的我换一种方式用平和的心与他们交谈,结果却截然不同。因此要想与学生很好的沟通,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与方法,如了解学生,用爱心感化他们、平等对待他们,当学生向你诉说时要专心倾听,而且面带微笑等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教师改“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为“和风细雨式的说教”,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与他们倾心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这样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切感,愿意与老师好好沟通。 二、理解和宽容学生 我们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年龄特点下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理解他们的烦恼和痛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理解他们的无奈;理解他们的爱好和喜爱。大人需要理解,学生更需要理解。不能把学生的标准同大人一样,学生就是孩子,要给他们自己的思维空间和行动范围。如果把他们看作是成年人的话,就不用我们去教育了。 所为的“调皮学生”就是师生之间没有协调好,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不能很好的沟通,老师心胸太狭窄,不能理解学生,不能宽容学生,更没有把他们看作是孩子,也没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不相信他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最后使师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导致上不了课,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如果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调皮的学生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点宽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我们做教师的要耐心地指出学生学习上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使调皮的学生也能高高兴兴地围在您的身边聆听您的教导,这对学生、对您不都是件好事吗?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的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生成”的活动,还是培养激发幼儿间接兴趣“预设”的活动,都是受幼儿欢迎的,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能适应于幼儿发展的活动。如何发现与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就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参与活动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 1、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的看法。 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有一次,过端午节,有一个孩子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红蛋,于是几个孩子都围上去,讨论着“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红蛋呢?我妈妈都没有给我煮红蛋,我家的蛋不是红色的?”孩子们讨论着,此时教师正忙着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区活动,结果大部分孩子被彩蛋迷住了,哪有什么兴趣去分区活动中玩。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就嚷嚷 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当孩子讨论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时,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如旋转红蛋看蛋的转速与生蛋的转速有什么不同?教孩子比较鉴别,并启发孩子们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蛋的生熟呢?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蛋是从哪来的?蛋有什么作用?鸡妈妈怎样孵小鸡?”等教育活动。

浅谈怎样正确对待调皮的孩子(1)

浅谈怎样正确对待调皮的孩子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或者是教师的抱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怎么就那么“调皮捣蛋”不让人省心呢?孩子调皮捣蛋 好不好,要不要管,现在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认为,不管还不乱了套;一种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不用管;第三种,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在幼儿园里,每个 班中都有听话孩子和调皮的孩子,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受到老师 的关心和喜欢,而那些调皮、爱捣蛋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老师的批 评和责怪,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仔细想想不应该是这样,对于 这些调皮、爱捣蛋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更 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好胜、好奇,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什么都想试一试,特别愿意干些别人没干过的事来表现一下自己,越是明令不许动的东西,他们的好奇心就会猛增,想来想去,还是非动不可,一动就会捅娄子,会做出成年人认为调皮捣蛋的事情来。其实,关键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例如孩子拆“毁”了玩具,有的老师视为一种探索精神,有的老师视为“败家子”;上课接“乱插嘴”,有的老师视为违反纪律,有的老师视为一种积极思维的创新精神;在操场多玩一会儿,有的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是批评、训斥,甚至通知家长帮助教育,常常被认为

是“后进生”。有的老师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应给予鼓励,他们毕竟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做事掌握不好分寸,因此,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应正确评价和积极引导,极力培植他们创新精神的幼芽茁壮成长,我们可以重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应多让“调皮幼儿”交往,并适当给予这些幼儿交往技能方面的指导。 调皮的孩子精力充沛,语言表达能力强,他们希望通过与别人的交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但本身采取的方法不妥当,所以,容易让别人误认为是“调皮”。其实,若教师能够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调皮”现象了。况且,通过交往也有助于他们从别人身上学到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久而久之,也能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应适当教给“调皮幼儿”一些交往技能,如:再游戏活动中教幼儿学会谦让、互助等。 (二)、多给“调皮幼儿”表现的机会。 由于怕“调皮幼儿”闹事,所以很多活动中,教师都会尽量减少他们参与的次数。这样,那些孩子施展才能的机会就减少了,让人觉得似乎除了调皮捣蛋之外,他们什么事都作不成功。其实许多“调皮幼儿”都是极其聪明的,有的还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和

如何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莘县实验幼儿园郭霞 参加工作好多年了也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了,认真学习完专题四的视频活动,反思自己,发现在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丞待解决,那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很活跃,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活动,有的幼儿很沉默很消极,不愿意回答问题,被动参与活动。设计再好的活动,也不是所有幼儿都能参加都能获得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认真反思,我觉得原因有几个方面。 1、教师自身没有投入活动中,情感投入不够,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孩子很容易兴奋起来,当孩子很兴奋的时候容易偏离活动主题,所以为了不让孩子兴奋的跑题,自己就表现的很冷静很淡定。结果就是活动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甚至有时候活动目标没有完成。

2、投放材料不充分,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能使幼儿进行更有效、更深入、更专注的学习,有时反而使幼儿“分心”,干扰活动。 比如在音乐活动《布谷》中,我为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型学习休止符,提供了一张非常美的挂图。小朋友一看都禁不住地说:“哇,太美了!”并开始兴趣盎然地讲起了画面的内容:“有小鸟在飞来飞去,好可爱哦。”“它还在叫呢。”“那些花儿太好看了,颜色可多了,你看,有红色、黄色……”“还有鸭子在游泳!”此时的幼儿,注意力全然不在我提供的音乐图谱上。 3、教师语言单一,设计提问的问题不适宜,问不到点子上,很难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 有时候,我设计的提问存在着问题,不是问题太难,就是问题太简单,甚至答非所问。所以导致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足。活动中总喜欢提问“能干”的幼儿,而忽略中等的幼儿、冷落发展相对较慢的幼儿,很容易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当前教育正处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提问、引发幼儿生成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以及幼儿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过深入的思索,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进行这样的改变: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调皮捣蛋完整版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调皮 捣蛋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调皮捣蛋 经常听到家长或者是教师的抱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怎么就那么“调皮捣蛋”不让人省心呢? 孩子调皮捣蛋好不好,要不要管,现在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认为,不管还不乱了套;一种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不用管;第三种,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好胜、好奇,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什么都想试一试,特别愿意干些别人没干过的事来表现一下自己,越是明令不许动的东西,他们的好奇心就会猛增,想来想去,还是非动不可,一动就会捅娄子,会做出成年人认为调皮捣蛋的事情来。其实,关键是如何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例如孩子拆“毁”了玩具,有的老师视为一种探索精神,有的老师视为“败家子”;上课接“乱插嘴”,有的老师视为违反纪律,有的老师视为一种积极思维的创新精神;在操场多玩一会儿,有的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是批评、训斥,甚至通知家长帮助教育,常常被认为是“后进生”。有的老师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应给予鼓励,他们毕竟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做事掌握不好分寸,因此,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应正确评价和积极引导,极力培植他们创新精神的幼芽茁壮成长,我们可以重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应多让“调皮幼儿”交往,并适当给予这些幼儿交往技能方面的指导。 调皮的孩子精力充沛,语言表达能力强,他们希望通过与别人的交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但本身采取的方法不妥当,所以,容易让

别人误认为是“调皮”。其实,若教师能够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调皮”现象了。况且,通过交往也有助于他们从别人身上学到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久而久之,也能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应适当教给“调皮幼儿”一些交往技能,如:再游戏活动中教幼儿学会谦让、互助等。 (二)、多给“调皮幼儿”表现的机会。 由于怕“调皮幼儿”闹事,所以很多活动中,教师都会尽量减少他们参与的次数。这样,那些孩子施展才能的机会就减少了,让人觉得似乎除了调皮捣蛋之外,他们什么事都作不成功。其实许多“调皮幼儿”都是极其聪明的,有的还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和其他幼儿一样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若教师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欲望,他们就会通过捣蛋、打闹这些不良的行为来“宣泄”,因此也就显得更加调皮了。 (三)、发现、利用“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调皮幼儿态,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些“调皮幼儿”,就能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比如: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从调查表中也可以看出,有56.15%的“调皮幼儿”在幼儿园常回答问题,76.92%的“调皮幼儿”在家里常向家长提问。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的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生成”的活动,还是培养激发幼儿间接兴趣“预设”的活动,都是受幼儿欢迎的,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能适应于幼儿发展的活动。如何发现与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就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参与活动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 1、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的看法。 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事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有一次,过端午节,有一个孩子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红蛋,于是几个孩子都围上去,讨论着“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红蛋呢?我妈妈都没有给我煮红蛋,我家的蛋不是红色的?”孩

子们讨论着,此时教师正忙着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区活动,结果大部分孩子被彩蛋迷住了,哪有什么兴趣去分区活动中玩。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就嚷嚷 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见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当孩子讨论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时,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如旋转红蛋看蛋的转速与生蛋的转速有什么不同?教孩子比较鉴别,并启发孩子们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蛋的生熟呢?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蛋是从哪来的?蛋有什么作用?鸡妈妈怎样孵小鸡?”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去寻找活动的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落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那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正确引导中班幼儿的“淘气”行为

正确引导中班幼儿的“淘气”行为 正确引导中班幼儿的“淘气”行为 舟山市普陀区实验幼儿园周泼渊 前言:淘气是幼儿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所出现的必然又特殊的现象,是幼儿渴望独立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和实际能力之间矛盾的反应,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具有倾向性的行为。 我们发现淘气并不是在个别幼儿身上所反映出来的个别现象,而是在所有幼儿身上都曾发生过的普遍现象。特别是中班幼儿,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对周围所接触的环境、事物不仅仅是好奇心,而是转变成强烈的探索欲望,往往他们会无意识的用淘气这种方式表露出来。 冰心曾说过:”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蕴育着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但由于幼儿经验不足,对是非缺乏辨别能力,生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发展不稳定,若不及时恰当的引导,就会由不良的行为变成不良的习惯,这非但不能使潜存于淘气中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还会因成人的疏忽,放任而自消自灭。为了使幼儿在淘气中将自发行为变成自觉行为,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必须对孩子的淘气加以引导。

关键词:引导淘气淘气行为 一、概念的界定 1、人们常用“淘气”一词说明孩子们顽皮、聪明、多动、活泼、恶作剧等种种表现。 2、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之间常有下列现象发生:游戏时捂小朋友的眼睛;行走时伸腿拌倒小朋友;学习时撤走站立小朋友的椅子;拆散摆放在区角中的玩具;对着镜子吐唾沫……;这些未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即为“淘气”行为。 二、“淘气”行为产生的原因 1、活动欲望强烈,活动内容相对容易。 在幼儿园里,淘气的孩子大多都较聪明且精力充沛,而参与的活动内容又相对简单,不能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有些幼儿便会别出心裁地想出新花样。如在一次户外活动“套呼啦圈”中,一开始我把套圈的距离定得很近,小朋友能较轻松的套进圈,一旁的施启宇觉得太简单了于是冷不丁把圈圈套到离他挺远的苗苗头上,把她吓了一大跳。 2、好奇心强,而约束过多。 中班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对什么都想摸、问、看、动。如小朋友的新汽车为什么会开得这么快?想拆开来看看;生物角的小蝌蚪游来游去真可爱,想取出来摸摸……而教师禁止幼儿干这、干那,约束过多,幼儿的好奇心得不

幼儿论文浅谈如何让幼儿快乐学习

摘要:幼儿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激发学生兴趣最好的方法是游戏,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寓教于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正面评价,调动积极性,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幼儿兴趣快乐学习 正文: 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较弱,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幼儿就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是件很苦的事,从而讨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自兴趣。对于幼儿来说游戏能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从而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下面我就如何让幼儿快乐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设计有计划、有目的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天性,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学习中寓教于游戏,发挥儿童无意注意优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富有情趣。 在教幼儿认识水果时,如果只是说教式地让幼儿认识水果,孩子 们一会儿便会感到乏味枯燥,我便换了一种教学方式,采用游戏的方 法,做买卖水果的游戏,让幼儿边买卖水果边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

外形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所有的幼儿情绪活跃、兴趣倍增,都乐于参与游戏中,参与学习,在愉快的情绪中认识了水果。再如教学故事《小红帽》,我先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认真倾听,并回答有关故事中简单的问题,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再用简单的道具创设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让幼儿在分角色表演故事的游戏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快乐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这也为我们生成新的活动内容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依据。有一次体操过后我带领学生在活动场所散步,在散步时有几个小朋友看见院子外的旗杆上飘舞的国旗,兴奋地大叫“红旗,红旗!”,“老师,老师,我看见红旗啦!”我于是就边带幼儿散步边告诉他们“这是五星红旗,就是我国的国旗,我们要爱国旗,爱祖国···”,然后问他们在什么地方还看到过国旗,并教幼儿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在活动中他们自发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同伴、老师讨论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一直很高,快乐地学到了很多有关于国旗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三、努力创设情境,让幼儿乐于与人表达,乐于倾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够使他们想说、敢

浅谈如何对待调皮幼儿

浅谈如何对待调皮幼儿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把握四个度,让“调皮”幼儿健康成长[摘要] 当今社会的家庭,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多数幼儿养成调皮、霸道等习惯。在幼儿园里,不少老师遇到这类型的幼儿,都会运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去对待,这样,对幼儿心理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做为老师,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调皮”幼儿的调皮行为,对于调皮幼儿多给他一份关爱,善于发现调皮幼儿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特别教育。[关键词] 家庭独生子女调皮霸道科学关爱 发现闪光点个别教育 ——郭彬彬俗语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每带一个班,我们会发现,总会有一些与众不同、较为特殊的孩子,他们特别顽皮,用某些老师的话说:他们皮得“没治”了,屡教却不开窍。他们给和谐的整体奏响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我们常会称之为“调皮生”,常会拒他们以“好孩子”之外。然而,这就是孩子的个体差异。格鲁吉亚家阿莫纳付什维利曾说过:“调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引导”。所谓的“好”孩子和“坏”孩子,其实就在成人的一念之间。日本心家多湖辉也曾这样写道: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那么,调皮的孩子也该是天才,也该是“好孩子”!如何挖掘他们身上蕴藏的潜力,使他们如“好孩子”般愉快地学习呢?在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感觉到:只要我们教育者改变一下教育心态,换个角度,除去带色的眼镜,

学会赏识,那么,“调皮的差生”也会成为“优秀的好孩子”。正如:魏书生老师用简短的语言诠释了什么是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他对待学生的态度“不为难一个学生,不放纵一个学生”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明白,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的重要,而改变“调皮”幼儿的行为习惯更是不容忽视。那么下面就如何对待“调皮”幼儿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调皮”幼儿的调皮行为。 对于“调皮”幼儿的行为表现,不少老师往往把他们的淘气、调皮,喜欢搞“恶作剧”等行为看成是有意破坏、捣乱,结果在教育方法上欠缺耐心,这势必对幼儿的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如果老师能静下心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调皮”幼儿的调皮行为,就不难看出“调皮”幼儿的许多行为与普通幼儿的表现没什么两样,只是程度上更强烈一些,并且许多“调皮”行为有可贵之处,蕴涵着积极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动、好问是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反映出有主见,好争斗体现出有进取心,“恶作剧”蕴藏着创造性等等,当然,如果这些表现不分场合、时间,强度过大,我们必须进行引导与教育。然而从幼儿生理发育及心理发展特点看,幼儿表现出来的多动,精力充沛,自制力差,常做出意想不到的事等行为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应以理智的心态去对待,引导幼儿,促进幼儿健康地发展。 如:我班有名幼儿叫涛涛,是一个黑黑、瘦瘦、调皮的小男孩,这学期才转入我们班,来园一个多月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小朋友做操的时候,他在场地上乱跑;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他一会儿

浅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思维敏捷,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由于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非稳定的特征,且注意力不易持久,这决定了在幼儿园活动尤其是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激发并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因此,教师应从调动幼儿的兴趣入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今的幼儿教育改革尽管从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上都有所进步,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活动的内容难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平淡、指导语封闭;教学的活动形式仅流于“开始、中间、结束”的一般套路,未能有机联系和有效整合活动各环节的内容,无法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等。 鉴于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探索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探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以期达到调动幼儿求知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 一、探索激趣——教学中激发兴趣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是由开始、中间、结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针对这三个基本步骤,我们将幼儿园教学中激发兴趣的过程依次表述为:引趣、持趣和延趣。 (一)引趣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前提 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是活动展开的引子,在这个环节中,是否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的关键一步。 引趣要做到开场即引人入胜,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应当营造“好的环境”,利用图片、文字、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激发幼儿的兴趣;运用“好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掌握“好的原则”,即要强调重点、明晰规则、细化要求、主动激励,以鼓舞幼儿的兴趣。 (二)持趣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持趣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让幼儿保持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幼儿良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目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中的幼儿总是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可将游戏的因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将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转换为游戏的参与者和伙伴,以便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达到玩中学、玩中练、寓教于乐的目的。 为了保持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教师应当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相信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兴趣点;针对不同的年龄班级,游戏化的程度应从小班到大班逐渐降低;多使用开放式的提问,并且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分享、体验的机会;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动静交替、新旧搭配地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延趣是教学活动延伸的关键动力

幼儿教师如何对待“调皮孩子”

幼儿教师如何对待“调皮孩子” 曾经在教育杂志上看到一项关于“教师对所谓调皮孩子和优秀孩子的教育语言”的调查分析: 教育情景 对调皮孩子的语言指导 对优秀孩子的语言指导 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 这么简单你都不会。 出歪点子你就最多,一问你就瞪眼了。 只知道在下面做小动作,当然学不会。 坐下想想再说 午睡时玩耍 还不睡呀,再不睡就起来站着 好孩子快闭眼,睡着了做个好梦 过了时间还没喝牛奶 为什么还不喝牛奶 快喝,要不奶就凉了。 上课时做小动作 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 认真听好吗?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调皮孩子”牢骚满腹,而对“优秀孩子”似乎可原谅一切。其实,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尽管调皮的孩子可能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与其他幼儿争吵,比较霸道,但如果我们用“冷处理”的方法冷落这些孩子,活动时不让他们参加.上课时将他们置于一边,动辄批评,其结果是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造成孩子调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态度。调查发现,教师对“调皮孩子”的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调皮孩子”看扁了,认为他们只会调皮捣蛋,其他事情都做不好。 2.因为怕“调皮孩子”生事,所以最大限度地限制他们的活动。 3.同样一个问题,“优秀孩子”答不出,可以得到老师的提示和鼓励,“调皮孩子”答不出,则要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责骂。 4.教师常和“优秀孩子”交流,对“调皮孩子”则“敬而远之”。 因此,教师在对待“调皮孩子”上转变观念和态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我们小一班,调皮的孩子实在不少,这些孩子的存在虽然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

烦,但他们的“与众不同”也使老师的教育教学多了一份尝试和积累。下面的几个教育案 例,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案例一 姓名:唐嘉蔚 表现:这是个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在进入我园小一班后适应能力还不错,但后来发现了他的特殊:话不多却非常调皮,有时感觉他很害怕老师,有时却又能对老师的存在视而不见——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对策:在一日生活中经常关注他,和他交流。每次来园我总是主动和他打招呼,并摸摸他的头,让他觉得老师是爱他的;在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地照顾,让他能感受到像妈妈一样的爱;平时多与他谈心,和他聊聊自己的朋友、喜欢做的事情,鼓励他大胆地表达;上课他做小动作时就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转移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调皮孩子”期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他们想通过自己独有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的爱。因此,对于“调皮孩子”,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各种形式,向他们表达爱。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案例二 姓名:郑佳宁 表现:这是个既调皮又聪明的孩子,思维能力和表现力都很强,除此之外的最大特点就是好动、顽皮。 对策:他非常爱搭积木,每次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不可否认她的作品非常有创意,但就是常常和小朋友抢积木,而且积木撒了一地也无动于衷。于是我就把“送积木宝宝回家”的任务交给了她,这样的“委以重任”使她很自豪,责任感也增强了,现在她每次看见积木跑到了地上,总是能自觉地捡起并送其回家。以前每次体育活动的时候,她总是这里撞撞,那里碰碰,总有使不完的劲。针对她表现力很强的特点,我就创造机会让他做游戏的“主心骨”,比如在“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中让他当老狼,在“揪尾巴”游戏中让他当有尾巴的小松鼠等。这样她莽撞的机会少了,能力却有了很大的提高。 著名美学家罗兰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亏身上的闪光点,以平静的心态、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些“调皮孩子”,就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优点,比如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表现力强,有时还具备很拍的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和其他幼儿一样世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如果教师不能满足他们这种欲望,他们就会通过捣蛋、打闹等不良行为来“宣泄”.会变得更加调皮。

幼儿园教师如何激发孩子兴趣

幼儿园教师如何激发孩子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 幼儿园教师如何激发孩子兴趣 1让幼儿“认识自我”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先了解自己的班级,了解自己的同学,了解上幼儿园的目的。首先让幼儿知道我们是哪个班级,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我们要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生活,我们要爱护我们的集体。如果哪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走丢了,我们可以找其他的老师告诉她我是哪个班的带我回到那个班级。 在组织活动时要举例让幼儿说,他们会出自自我保护的意识,而记住自己的班级叫什么。这样跟幼儿自己有关的事他们就会记住,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知道其他幼儿的名字让他们自我介绍,互相了解。让幼儿在活动中互相拥抱,让他们都能成为好朋友。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使幼儿提高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最后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上幼儿园的目的,幼儿园是干什么的。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带他们到大班去看看小哥哥小姐姐是怎么上课的,上课是为了干什么的!幼儿都有好奇心,好胜心,他们也想在幼儿园学习 知识,学习本领,从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使用游戏激趣的方法,有助于幼儿处于最佳的智力活动状态,孩子的创造力也得以发展。该方法比较适合在教学过程的中间环节使用。以音乐舞蹈教学活动《摘果子》为例,该活动学习的基本动作是手腕花。 教师从创设劳动情境开始,让幼儿以摘果子比赛的游戏形式进入活动,发现果子长的有高有低,所以摘的时候可从高处摘也可以从低处摘,从低处摘的时候又可以分为前摘、转圈摘、双手摘。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了解到摘果子的不同方法,也为以后的舞蹈动作学习打下了基础,还能感受到这是一个表现劳动场面的活泼欢快的舞蹈。 游戏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为更好地发挥游戏激趣法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参与游戏,把握传授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的角色转换时机,这样将会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 3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幼儿理解所学的内容。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教师只有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兴奋,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 3.1游戏化。好动、好玩、好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苏 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在游戏中向儿童展现,儿童创造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的,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 新《纲要》中也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可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探索周围的事物。因此,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教学能激起幼儿强烈的活动欲望,

2020年幼儿园教育笔记推荐《如何正确对待调皮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笔记推荐《如何正确对待调皮的孩子》 1、飞飞是我班的“调皮大王”,经常给我们惹麻烦还不算,并且集体教学活动中“自控能力”特差。既心不在焉又影响别人。为此,我们特意安排他坐到第一排。有一次语言活动课上,他又开始‘捣蛋’了,坐在他旁边的幼儿回答完问题刚想坐下去时,鬼点子特多的飞飞一声不响把他的小椅子移开,导致旁边的小朋友一屁股坐在地上,随后引来全班幼儿的哈哈大笑。 2、飞飞虽然坐在第一排,但是他的手好动,上课时觉得无聊,就趁老师没注意他,玩旁边的小书包带子,结果把书包后的带子拉出了长长一截,旁边小朋友告知了老师。 3、上体育游戏时,等待游戏时,他和后面小朋友抱来抱去,结果把小朋友摔在了地上,又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上课。 就说案例一,我当时很生气 ,但是直觉马上告诉我: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能做的是除了耐心就是加上机智地引导,因为经过几次批评结果收效甚微,他依旧好动好玩。我觉察到他的表现欲望还是挺强的。于是,我就拿了一个“奖杯”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也是个乖孩子,你认真起来呀,比谁都棒,回答问题积极,声音又响亮。”“小朋友,你们说是不是呀?”其它小朋友都大声地回答:“是”。这时飞飞脸上的表情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了,我趁机又说:

“如果你能够安静的,不影响别人,等下老师就请你来做‘小老师’,并且这‘奖杯’归你,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得到这‘奖杯’的。”我又对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说,飞飞能不能做到?”其他小朋友都异口同声地答到“能”!在后半节课上,飞飞果然能够规矩地听讲了,并积极地配合老师。在以后的活动中,我都及时地将老师的期望告诉他,并常给他表现的机会,投其所好,要他遵守集体规则,不要让大家失望。慢慢地,飞飞的自控力增强了,同伴的‘投诉’也少了。 所以我认为对于调皮孩子,我们老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们。只要好好引导,我相信他们会更有出息。教师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当他做错事时,不要一味训斥和责骂,因为调皮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我们应该先保持沉默、冷静,让他把自己犯错的地方重新思考一遍,这样,给孩子一段时间的冷静,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就会接受我们 ___。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细心分析,对症下药,找准亮点,以一点为突破口,从而让幼儿乐于遵守规则。 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的教育,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对他们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千万不可因孩子的一时过错,而否定他的一切。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孩子是家庭的一面

幼儿教师如何教育调皮的孩子 (2)

幼儿教师如何教育调皮的孩子 仁仁特别爱动,也很聪明,但是完全没有规则意识,是我班里的一名“自由兵”。你看,大家都在专心上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又在桌子底下爬;要不就是在教室里东看看,西走走,把活动区角的材料扔的到处都是;冷不丁又会“哗啦”一下把积木箱掀翻。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兴趣盎然地做着游戏,仁仁却一个人在院子里到处跑,怎么跟他说都不管用。他一个人不守秩序,有时还影响班里其他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争相模仿。说实话,他的表现既令人头疼又让人着急!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总得想个办法。 一天,在奶奶送仁仁入园时,我与老人进行了交流。原来这孩子的爸爸、妈妈在乡下工作,他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的思想观念就是一味的迁就、溺爱孩子,孩子想做什么都由着他。这样的教育方法,难怪仁仁会出现随心所欲的状况。 找到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接下来我对仁仁进了观察。我发现,他喜欢看动画片和玩玩具。每当看动画片和玩玩具时,他都不说也不动,神情很专注。有了!我抓住他的闪光点,每当他有好的表现时,及时表扬他。或者是在活动前先给他打气,说他活动时会如何如何去做。这样他就会很高兴,有时就会自觉遵守秩序。虽然多数时候还是管不住自己,但总算有了进步。 同时,我与仁仁父母进行沟通,把孩子的在园表现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教育,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错过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将来是无法弥补的。让他们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时间

和孩子聊聊天,陪孩子玩一玩,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更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只要我们以爱心和耐心来关注调皮幼儿,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每个孩子都会快乐。

浅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浅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常言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的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生成”的活动,还是培养激发幼儿间接兴趣“预设”的活动,都是受幼儿欢迎的,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能适应于幼儿发展的活动。如何发现与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就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1让幼儿“认识自我”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先了解自己的班级,了解自己的同学,了解上幼儿园的目的。首先让幼儿知道我们是哪个班级,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我们要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生活,我们要爱护我们的集体。如果哪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走丢了,我们可以找其他的老师告诉她我是哪个班的带我回到那个班级。在组织活动时要举例让幼儿说,他们会出自自我保护的意识,而记住自己的班级叫什么。这样跟幼儿自己有关的事他们就会记住,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知道其他幼儿的名字让他们自我介绍,互相了解。让幼儿在活动中互相拥抱,让他们都能成为好朋友。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使幼儿提高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上幼儿园的目的,幼儿园是干什么的。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带他们到大班去看看小哥哥小姐姐是怎么上课的,上课是为了干什么的!幼儿都有好奇心,好胜心,他们也想在幼儿园学习知识,学习本领,从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使用游戏激趣的方法,有助于幼儿处于最佳的智力活动状态,孩子的创造力也得以发展。该方法比较适合在教学过程的中间环节使用。以音乐舞蹈教学活动《摘果子》为例,该活动学习的基本动作是手腕花。教师从创设劳动情境开始,让幼儿以摘果子比赛的游戏形式进入活动,发现果子长的有高有低,所以摘的时候可从高处摘也可以从低处摘,从低处摘的时候又可以分为前摘、转圈摘、双手摘。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了解到摘果子的不同方法,也为以后的舞蹈动作学习打下了基础,还能感受到这是一个表现劳动场面的活泼欢快的舞蹈。 游戏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为更好地发挥游戏激趣法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参与游戏,把握传授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的角色转换时机,这样将会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 3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