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3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20届3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20届3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20届3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

自然视为拟人的神秘活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前者以黑

格尔(Hegel,G.W.F.)为代表,后者以费尔巴哈(Feuerhac,L.A.)为代表。马克思主义

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史自然观。马克思(Marx,K.)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问题,其意义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

互渗透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如果把自然和社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

然同步提升。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

这就是异化。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种原始的统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自

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自然的依赖,变为人对物的依赖。

高度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人的创造性

和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社会财富和社会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

第三,自然归化。《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

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

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

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自然辩证法》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

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调一致,这是对原始协调的辩证复归,是一个不

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

(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却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B.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既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也可以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激发出来,异化现象极其严重。

D.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

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观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

然观的高超。

B.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关系后,文章从反面指出将两者孤立对待的危害,有

现实针对性。

C.文章先阐释什么是异化,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自然的严重异化,论证逻

辑非常严谨。

D.直接引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相关表述,使文章对自然归化观点的论证具有更

强的权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不能将自然孤立于社会之外对待,这就

是自然人化。

B.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应该是两者互为中介的

根本原因。

C.异化分为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人的异化是人的原因造成的,自然的异化是

自然造成的。

D.所谓自然归化,是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复归到人与自然和人与

人的原始协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

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

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

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

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

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

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

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

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当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年7月19日)

材料二:

一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

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

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前卫戏剧理论

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

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

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

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

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

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

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

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

程式语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题。怎么办?张

曼君选择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

剧《红高粱》中的“抬轿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张曼君对戏

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龚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中国戏曲的有效传承,中国现代戏曲的长效拓展,在张曼君的创作中有着具体而微的呈现。她将富于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传统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理想紧密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审美趣味的艺术手段重塑中国戏曲的舞台印象,极大地推动了新时代戏曲的变革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说。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年6月13日)

4.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影响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6.中国戏曲需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已经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实践?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演说家【俄罗斯】契诃夫

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奇·瓦维洛诺夫下葬。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一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快穿上衣服,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要是死个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为死者做了安魂祈祷,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哭号,

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

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

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如今却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

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

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嫉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那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

活福利来拉拢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由于他忠于职守,一

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

都是一个单身汉!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

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在此刻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愿你

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

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

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

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道,“你总

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

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

站着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一个脸面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

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行完葬礼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

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

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

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波普拉夫斯基没有反驳扎波伊金私下对死者表达的看法和评价,这既暗示死者

与其前任具有共同特点,又为后文扎波伊金的失误埋下伏笔。

B.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主要目的在于与题目“演

说家”相照应,突出其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

C.在作者笔下,听众只对扎波伊金所致悼词的对象是谁暗自怀疑,却没有怀疑悼

词中对死者品格不切实际的称颂,这样写包含着作者的深意。

D.契诃夫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篇小说讽刺的对象几乎是文中涉及的所

有人物,包括听众,而不只是“演说家”扎波伊金。

8.契诃夫是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请说说这篇小说对当时

的现实作了哪些批判。(6分)

9.小说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

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

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

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

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

从容为上言邪?”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

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

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

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

‘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

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

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

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

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

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C.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皇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为人搭救,得到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

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

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

御使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受到曹丘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5分)

(2)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浣溪沙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

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垂白:老人。捋青捣麸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捣烂充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阙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阙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下阙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在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中,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15.上阙和下阙表现的作者的心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孔子认为“恕”是人要终身奉行的一个字,他对

这个字的解释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痛心地指出当时楚国上下投机取巧、没有规矩的混乱现实。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这是告诫统治者要汲取秦的教训,不能自己享乐而不顾念百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最近,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

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

第一。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新石器时代早期

中国区域城市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的平原地带。83年前,(),也让这座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2300年之间的“中华第一城”逐渐掀

开神奇的面纱。11条水坝组成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神秘绚烂的礼俗制度、的农业和手工业水平、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史前社会文明的。可以说,良渚古城遗址

的考古发现,有力驳斥了国际学术界一些人“中华文明始于有甲骨文、青铜器的殷商

时期”“文明历史不足五千年”的,将世人对中华文明史的认识向

前推进了一大步。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新石器时代早期

中国区域城市文明。

B.申遗成功后,游客可在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

期区域城市文明。

C.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新石器时代早期

中国区域城市文明。

D.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中国新石器时代早

期区域城市文明。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河网纵横令人赞赏图画观点

B.河网纵横令人赞叹图画论调

C.河道纵横令人赞叹图景观点

D.河道纵横令人赞赏图景论调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发现,开启了良渚文化考古进程

B.这一区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被发现,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得以开启

C.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大量发现,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开启了

D.这一区域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让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得以开启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许多人眼里,垃圾就是垃圾,。人

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可回收物品的未来价值,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处理可回收垃

圾的方式。一旦弄清楚要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会转化为某种新产品,大多数人就

会。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广告、标

识牌等手段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垃圾不仅能重复利用,,如塑料瓶可以变为夹克衫,可乐罐能变成自行车,就会使更多人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

价值,从而更妥善地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21.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给“微小柱齿兽”化石下定义,不超过70个字。(5分)

记者从沈阳师范大学获悉,该校负责的国际合作课题组最近在我国内蒙古宁城五

化地区距今约1.64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首次发现新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

齿兽”。该化石体长约14.7厘米,体重约5~9克,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柱

齿兽类化石。该化石保存了与现生哺乳动物同样的舌骨构造,包括甲状舌骨、基舌骨、角舌骨和上舌骨等。据发现该化石的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周长付介绍,“微小柱齿兽”

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具有哺乳动物舌骨构造的哺乳型动物,它的发现表明,现生哺乳动

物的舌骨构造传承于更为原始的哺乳型动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争中,一个村庄被炸毁。一个小女孩身上着了火,正哭喊着往前跑。一名挎着

相机的战地记者正从这里经过。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抓紧时间

拍照,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第二种,他拍下照片后,过去灭火;第三种,顾不

上拍照,赶紧过去把小女孩身上的火扑灭。

有人就这三种选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小学生都选择第三种,

因为被火烧多疼啊。中学生有选第三种的,也有选第二种的,选第二种的学生认为,

拍下照片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大学生中有人为第一种行为辩护,认为职业

素质更重要,记者这一职业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B。解析:“后者就是自然异化”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中“如果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可知,外化的结果如果成为人的对立面是“异化”,而不是“自然异化”。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案:A。解析: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两种自然观并非是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进行比较以论证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而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与这两种自然观的关系。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A。解析:B项,根据原文,“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和“两者之间互为中介”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自然的异化是自然造成的”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中“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剥夺”可知,人的异化和自然异化都是人造成的;D项,根据第二段中的“异化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的自然异化”的说法错误。

4.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答案:D。解析: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不是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而是结果。

5.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答案:C。解析:“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的说法过于绝对。

6.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答案:第一问:内容和观念方面、艺术手段方面。

第二问: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丰富戏曲的表现形式,更新戏曲陈旧的观念;打破戏曲的程式,植入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

7.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答案:B。解析:与题目相照应,突出扎波伊金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是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的目的之一,但并非主要目的;这样写既可以讽刺扎波伊金的自私无耻,也为后文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对扎波伊金的埋怨做出铺垫,并对其进行讽刺。

8.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

答案:人与人关系的不平等:“大人物”去世必须有人致辞,“小人物”去世则无所谓。某些人为私利出卖良心:扎波伊金为饱口福和一笔“车马费”热情称颂一个

他认为诡计多端、老奸巨滑的“骗子”。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称颂一个人无私、不

被收买、不受贿赂,竟被认为是“讽刺挖苦”“侮辱人格”。

9.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

第一问:通过制造反差:扎波伊金私下称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为诡计多端、老奸

巨滑的“骗子”,在葬礼演说时却对其极力称颂,这种反差极具喜剧效果。通过制造

意外:扎波伊金所热情洋溢地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致悼词,而后来却发现这个人站

在墓碑旁,这种意外使小说极具喜剧效果。

二、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答案:C。解析:原文标点为“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11.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答案:B。解析:“单于”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世北方的游牧民族虽也有称其首领为“单于”的,但更多的却是称“可汗”,所以“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

牧民族首领的统称”的说法错误。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答案:D。解析:“季布重诺的名声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季布原本就有重

诺的名声,曹丘只是使他更有名。

1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答案:(1)滕公说:“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数”“窘”“得”,每词1分,大意2分。)

(2)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说”“足下”“固”,每词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陷入困境。等到项羽灭亡

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

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冒昧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

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

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

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朱家说:“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

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滕公等到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

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

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

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

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

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

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陛下

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

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于

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与窦长君有

交情,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

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

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我出游向天下人宣扬您的名声,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更加闻名,是曹丘宣扬的结果啊!

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答案:C。解析:“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的说法有误。词中的“醉眼”,是说老人眼睛迷离,好像喝醉之人的眼睛。

15.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答案:第一问:上阙,心情喜悦;下阙,内心忧虑。第二问:上阙,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阙,作者内心忧虑,是因为看到一

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是为百姓的生活担忧。

16.本地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三、

17.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答案:D。解析:这句话的语病有三处:一、“通过预约后”句式杂糅,可改为“通过预约”或“在预约后”,据此排除AC两项;二、“一睹”与“城市文明”不能搭配,可将“一睹”改为“领略”,据此排除BC两项;三、“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

域城市文明”中的定语“中国”的位置错误,应放在“新石器时代”之前,据此仍可

排除BC两项。

1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答案:C。解析:“河网”指纵横河道形成的网络,因此后面不能再用“纵横”陈述“河网”,应为“河道纵横”,据此排除AB两项;“令人赞赏”是让人赞同欣赏的意思,用于此处不当,应为“令人赞叹”,据此排除AD两项;“图景”是画面景象的意思,用于此处比“图画”更合适,据此又可排除AB两项;“论调”也有观点的意思,但多含贬义,用于此处更恰当,据此排除BD两项。

19.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答案:D。解析:B和D项的开头均为“这一区域”,紧承上一句后半部分的“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河道纵横的平原地带”,与前文衔接更紧密,据此可排除A和C;B项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良渚文化考古进程”,而括号后面的分句没有主语,根据

文意,其主语不应是“良渚文化考古进程”,故B项错误。

20.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答案:可回收垃圾也一样;改变对待这些垃圾的态度;还可转化为新产品。

2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和下定义的能力。

答案:微小柱齿兽”化石是在距今约1.64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我国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柱齿兽类化石,是迄今最早具有哺乳动物舌骨构造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四、

22.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这则材料的重点在第二段。需要注意的点有两个。一、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

这三个身份暗含着其各自接受教育程度和知识、阅历的不同。二、三种不同的选择体

现的是不同价值判断:第三种选项把救人作为第一位,更感性也更合乎人性;第一种

选项把职业道德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非常理性却忽视人生命的重要性。第二种选项能

够较好的把两者兼顾。把以上两个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材料所蕴含的意思:随着

所受教育程度提高和人知识、阅历的增加,人的理性精神在增强,但一些人本初美好

的人性似乎在逐渐减弱。

根据以上所分析的材料的含意,可确定如下立意:强调职业素养,不能违背人性;人理性思维的提升不能以牺牲感性的善良为代价;在增加知识和阅历的同时,保持人

本初的善良;教育要保护人天性的善良。

2020最新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久前,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珊瑚作“模子”,用患者的细胞培育出大拇指骨并最终培植出新的大拇指。这一惊人的突破令医学界大为振奋。科学家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使他们能够培植出包括心瓣、肝脏及乳头等更为复杂的人体器官和组织,以供人类作器官移植之用。 患者莫尔西亚的大拇指在一次意外中被压断。为他治疗的舒费尔巴吉医生将他的断指的残余部分植在他的胸部,以让拇指的皮肉组织继续生长。与此同时,细胞工程专家瓦卡迪为他培育新的拇指骨。这一过程如同科幻小说中的情节,科学家先将珊瑚雕成拇指形状的模子,并在里面钻了许多细小的孔,然后从莫尔西亚手臂取出骨细胞,同一种从海藻中提炼出来的化合物钙褐藻胶一起塞进珊瑚模的蜂巢孔内。骨细胞在珊瑚的滋润下逐渐成型,而珊瑚最后则自然解体,留下由其培植而成的指骨。此后,医生将培植出的指骨接到莫尔西亚的掌上,并在指骨的外部铺上拇指的皮肉组织。医生们

下一步要做的,是用患者的耳朵上的细胞来培植他的手指关节组织。 虽然研究人员尚不知这项试验最后是否能取得成功,但仅现在所取得的进展便已令人鼓舞不已了。他们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科学家将能培育出任何人体器官。实际上在此之前,瓦卡迪和另一位细胞工程专家兰格一起,在老鼠的背上成功培植出一只人类的耳朵。 这些实验成功之后,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又在动物身上成功进行了二十多项培植或移植器官及组织的试验。这些实验包括大动脉、心瓣、腱和韧带、乳头及部分气管。与此同时,哈佛大学的一位科学家也曾从绵羊胎儿身上抽出膀胱细胞,在实验室内进行培植,然后在小绵羊出世后植入其体内。科学家相信,人工培植的真骨,将在未来取代伤残人的塑料或金属假肢。而用电脑绘制出来的“模子”,将能够保证人工培育出来的器官同原来的一模一样。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培育乳房、眼角膜和人的手脚四肢。到那时,患者将不再担心无人捐献器官,而且,由于新的器官是由自身细胞培育而出,因此在移植到患者身上之后,不用担心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排斥。 1.下列对第一段中“这项技术”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8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Ⅰ卷 一、(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狰狞zhēng 诤.言 挣.脱 峥.嵘岁月 铁骨铮铮.. B .撩拨liáo 潦.倒 燎.原 眼花缭.乱 寥. 若晨星 C .悭吝qiān 歼.灭 虔.诚 潜.移默化 阡. 陌纵横 D .缉拿jī 编辑. 作揖. 羁.旅生涯 疾. 言厉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 . A .积腋成裘 猝不及防 曲突徙薪 群贤必至 B .瓦釜雷鸣 歪风邪气 目光如聚 铤而走险 C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钟灵毓秀 常年累月 D .自立更生 遗笑大方 弱不经风 气势汹汹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 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 。 A .清莹 淡薄 流失 B .轻盈 淡泊 流失 C .轻盈 淡薄 流逝 D .清莹 淡泊 流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大巧若拙.... 的智叟式的人物。 B .在俄罗斯流光溢彩.... 的古典文学长廊里?有不少卷帙浩繁的文学巨着值得我们流连。 C .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 ,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 .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 B .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试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 C .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8.04)课标版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第Ⅰ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枝柯.坎坷.苛.求百舸.争流 B.蠕.动儒.雅糯.米孺.子可教 C.渎.职赎.罪案牍.穷兵黩.武 D.寒暄.喧.闹萱.草煊.赫一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校勘杂糅撕打郑重其事 B.蕴藉梦魇杜撰潜移默化 C.桎梏坐阵寥廓器宇轩昂 D.隐晦贸然泥淖浮想联篇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了中国 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不断为党的增添新的活力。 ③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 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领略机体固守B.领悟肌体固守 C.领略肌体恪守D.领悟机体恪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牙买加运动员鲍威尔在国际田联大奖赛意大利站上创造了9.74秒的新百米世界纪录,圈内人士对新世界纪录质疑,怀疑其服用兴奋剂的疑问不绝如缕 ....。 B.大腕云集、娱乐名人竞相亮相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我们的鼎力相助 ....,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不可能的,可没想到导演竟对我们如此冷漠。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 ....,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D.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俪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 ....的感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B.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C.故宫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18届第八次模拟试题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 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上。但乡土社会 不是人治,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合于礼的就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来说, 这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国家的权 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 法——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用以获得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 这种不分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其祖其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传统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 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 器,“示”是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 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 这显然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 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能逃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 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 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 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只是“礼治” 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礼 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 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礼和法律同中有异:它们都是一种行为规,但两者用以维持行为规的力量不同。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先由“人们”的观点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并强调了礼治和人治的不同。 B.第二段首先阐述礼的涵,然后比较礼和法的异同,最后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 C.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D.文章引用了《论语》中“颜渊问仁”的相关文字,这是为了说明古人遵循礼一般具有主动性。 3.根据原文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社会中,礼的运行并不需要有形的国家机构来维持,它依靠的是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 B.乡土社会虽然从某种角度说是“无法”的社会,但并不是混乱的,它依然是个有秩序的社会。 C.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反之就可能受挫。 D.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效力无从发挥;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缺乏变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父亲的家园 尚清 ①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 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 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 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 ②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 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 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日复一日,与林木为伴,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 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 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棵棵大树,在父亲的大锯下,魔力般地轻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 工。每次进城,父亲总穿着一身干净而结实的的确良装,每次回来,父亲总给我和姐姐带回一堆让别 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来,父亲带回了电视机,再后来,父亲驾回了四轮拖拉机。那个年代, 乡下的医疗条件极差,不知道多少个风雪雷雨的日子,父亲驾着拖拉机,母亲抱着多病的我,四处求 医。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1分) 瓷的中国心 吗?可能对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应该是瓷还有什么秘密 .. 还有一些的。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这柳叶就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而是因为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了。还有胆瓶,就有一对好联记着它的美好的:“拳石画临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还有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就像唐诗和宋词那样,忽略不计和时时关心的内心特征区分得很充分。再譬如斗笠碗。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问题是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还有譬如橄榄瓶、蒜头瓶、葫芦瓶、抱月瓶、棒槌瓶、荸荠瓶,凤尾尊、鱼篓尊、瓜棱尊,苹果尊、萝卜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单色釉有燕支水、豇豆红。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宋词词牌“点绛唇”也是这个意思。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单色釉中黄鼬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和沉稳。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还有青色。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越窑是青瓷的重镇。晋时清峻,唐代肥润,之后真可以说是宋元青未了。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铭心的气色。譬如蚕豆青,从蚕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经历过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迹。最让人心动的大概是雨过天晴的那一种青色,那时最名贵的宋代汝窑

最新职高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3-(1)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瑰丽(guī) 团花簇锦(cù) 广袤(mào)堆砌(qì) B、有条不紊(xù) 五彩斑斓(lán) 荠菜(q í) 咀嚼(jué) C、横亘(gèng) 汲取(jí) 旱獭(t ǎ) 萦绕(yíng) D、酽酽(yàn) 脍炙人口(huì) 缂丝(k è) 沉毅(chén)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励精图治众目睽睽委曲求全各行其是 B.滥竽充数遐思迩想自渐形秽长篇累渎 C.语重心常因地制宜层峦叠嶂怨天尤人 D.百无聊赖诩诩如生明辨是非众口烁金 3、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____不培养坚强的性格和不怕困难的精神,____,____懂得好多道理,____未必真有用处,正像温室里的花卉,是经不起日晒雨淋的。 A、如果那么无论都 B、如果那么即使也 C、因为所以无论都 D、因为所以即使也 4 下面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上了小学,见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 B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C试问有多少人知道,台湾竟是世界上著名的“蝴蝶王国”! D无论公园、私园、大园、小园、古园、今园,都可找到亭子。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

最新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第I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汛期温驯徇情出言不逊以身殉职 B.角斗绝招咀嚼一觉醒来倔头倔脑 C.帆船藩篱梵文人仰马翻繁衍生息 D.俯瞰抚育胸脯釜底抽薪辅车相依 2.选出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A.思忖观摹根深缔固沤心沥血 B.恬静秘诀矫揉造做妄自菲薄 C.谩骂举止涣然一新犷悍无赖 D.筵席拘谨漫不经心不屑一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_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2006年,中国外交依然面对许多悬疑:中日关系僵局能否_______,中俄合作能否深化,中美关系能否保持积极稳定的发展态势,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世界充分关注。

③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漫延打破也/就 B.蔓延突破也/就 C.漫延突破但/才 D.蔓延打破但/才 4.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的报章、中国的报章都异曲同工地对于搬了家的人们给了一个“愚民”的称号。 B、进入高三年级以来,学习成绩一向平平的陈瑞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他生活底子厚实,知识渊博,所以写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大型京剧交响诗剧《梅兰芳》把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与京剧乐队的细腻婉转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舞台呈现并达到一种诗的意境。 B.了解了重庆的发展规划后,他心里激动万分,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道:让我们都来出一份力,使我们的家乡重振雄风,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C.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能够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从根本上讲清楚的,迄今只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总体来看,马克 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然人化。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宗教领域,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拟人的神 秘活体,唯物论的哲学研究把自然视为远人的机械实体。前者以黑格尔(Hegel,为代表,后者以费尔 巴哈(Feuerhac,.)为代表。马克思主义汲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建立了高超的历史自然观。马克思(Marx,K.)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问题,即自然与社会统一的 问题,其意义在于指出了社会发展是自然发展的延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 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把自然和社 会孤立起来对待,就必然无法清楚认识和正确处理现实问题。 第二,自然异化。人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外化使得人与自然同步提升。如果 外化的结果不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而是成为人的对立面,这就是异化。人与自然在早期有一 种原始的统一性,但这是本质力量低下的表现。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使人对人的依赖和人对 自然的依赖,变为人对物的依赖。高度分工把人挤压在各个狭窄的领域,使人的专长得到前所未有的 增强。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都被激发到顶峰。对个利的追逐造成人对人的冷酷剥离和人对自然的猛烈 剥夺。社会财富和社会交往都发生根本改变,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异化在 自然经济条件下也有发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严重。 第三,自然归化。《资本论》预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 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 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自然辩证法》 提出关于“两个提升”的论断:“只有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人与自然的协调和人与人的协调一致,这是对原始协调的辩证复归,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 国过渡的历程,而不是乌托邦,这种复归是人心所向。 (摘编自欧阳志远《论“三个自然”与生态文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代表的自然观虽然差别很大,却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B.人的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既可以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也可以成为人的对立面,后者就是自然异化。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对象是物,人的创造性和动物性被大幅激发出来,异化现象极其严重。 D.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归化需要一个必要前提,即一种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通过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两种自然观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自然观的高超。 B.论证了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关系后,文章从反面指出将两者孤立对待的危害,有现实针对性。 C.文章先阐释什么是异化,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自然的严重异化,论证逻辑非常严谨。 D.直接引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相关表述,使文章对自然归化观点的论证具有更强的权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不能将自然孤立于社会之外对待,这就是自然人化。 B.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应该是两者互为中介的根本原因。

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二)

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臭迹无嗅无味倾斜歪门邪道 B . 强健体制建全涌入一拥而上 C . 波涛白浪滔天肢解支离破碎 D . 麻烦要言不繁凑合和家欢乐 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②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③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 . 启示钟爱奥秘 B . 启发钟爱奥妙 C . 启发喜爱奥秘 D . 启示喜爱奥妙 3. (2分) (2016高三上·天河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参加寒假集训的60名大学生,海江集团总经理张子平老师对海江创业历程 ________________,神釆飞扬,他的悉心讲解引起青年们阵阵热烈掌声。 ②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李克强总理不慌不忙,__________,让国人看到了一位睿智的领导人形象,更让世界借助媒体看到了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③设计师要对施工工艺、材料等无所不知,只有这样,在客户面前才可以________________,问即答来,才能贏得客户的信任,才能跟客户签下合同。

A . 款款而谈娓娓而谈侃侃而谈 B . 娓娓而谈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C . 侃侃而谈娓娓而谈款款而谈 D . 款款而谈侃侃而谈娓娓而谈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重阳节怎么过并不重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时间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节日所传递的精神信息丢失。 B . 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 . 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者说,是面与点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D . 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必须彻底改变。 5. (2分) (2018高二上·台州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通称为《诗三百》,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重章叠句是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 B . 曹禺,原名万家宝。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品有《雷雨》《茶馆》《北京人》。其中《雷雨》是一部四幕话剧,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 C .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属于楚辞体。诗人写到自己喜欢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这突显了他喜欢花草、热爱自然的品性。 D . 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

名校2020高考语文模拟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020届高三语文周测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而通过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各种专门考古也有很大的进展。儒学考古就是其中之一。儒、佛、道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思想文化体系,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无疑是儒学。考古学界素有以石窟寺研究为主流的中国佛教考古,其集大成者为宿白先生的《中国石窟寺研究》;而道教考古则是自张勋燎、白彬先生写成《中国道教考古》后,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考古体系。在中国佛教考古、中国道教考古的映照之下,“中国儒学考古”的提法已呼之欲出。 近30年来中国儒学研究进展神速,《儒藏》和《中国儒学史》代表着儒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不断出土的战国楚简为早期儒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刺激了学界对儒学的关注。目前,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日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作为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儒学,自然不应被忽略。在中国儒学和中国考古均有很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很有必要提出“中国儒学考古”,以填补学科空白。 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是对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例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也对儒学考古颇有助益。包头市曾出土一件西周风格的元代青铜豆,器内刻有“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字样。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宣圣庙即孔庙。用佛教禅师管理孔庙,反映了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根据儒学发展的历史,可将中国儒学考古划分为五个时代:前儒期、形成期、发展期、革新期和后儒期。前儒期为孔子之前,主要是探索礼、仁等核心理念的历史渊源。形成期为孔子至董仲舒之前,重心是孔子及其弟子之学。发展期为董仲舒至朱熹之前,重心是两汉经学。革新期为朱熹至清末,重心是理学与三教合一。清亡之后儒学失去主导地位,但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与儒学相关的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与其相关的遗迹、遗物远没有佛、道两类特征明显,因此人们很容易熟视无睹;而且与佛、道两种出世宗教不同,儒学是入世的政治、伦理之学,有些话题不易处理。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儒学史的研究。夏鼐与王仲殊先生认为,仅限于文献研究的儒学史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而考古学的加入很重要,它为儒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域。有了考古学的支撑,中国儒学史研究才会更加丰富,就不仅仅只是历代儒生的论说,还会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 作为新提出的一种专门考古,儒学考古目前的主要任务仍是提请政、学等方面的重视。具体包括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设立专项基金,组织学术研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招收研究生,编辑出版专门的系列出版物,建设专题的“中国儒学博物馆”,以“通史”或“专题”的形式向全社会展示最新的学术成果等等。 “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旨在引起儒学、考古两方面学者的注意,以促进各个学科对儒学文化遗产的研究。相信,呼之欲出的中国儒学考古前景光明。 (摘编自张立东《“中国儒学考古”呼之欲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宿白、张勋燎/白彬等人著作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和道教建成了完整的考古体系。 B.中国儒学考古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学科分支,是儒学研究和考古研究的交叉学科。 C.中国儒学考古按时间脉络可分五个时代,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 D.与佛、道考古相比,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相关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段介绍了“中国儒学考古”的社会背景及学术环境,并以此推论出开展儒学考古的必要性。 B.文章探讨了中国儒学考古和儒学文化的相关内容,得出了儒学考古是儒学发展的必要补充的观点。 C.学者们认为儒学考古可以丰富儒学研究的内容,开阔视域,进一步证明了儒学考古研究的重要性。 D.文章就儒学考古研究的提出、必要性、研究对象、现状及发展等问题展开论述,把论证推向深入。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1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作为治国之具,从它用来治理国家那天起,就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 B.魏征用比喻来阐释法律工具主义,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鞭子,就是法律。 C.在古代要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皇帝至关重要。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会使法律失去它应有的信用。 D.戴胄能够依法断案,没有判假冒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不能随意变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在很早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 D.文章第三段,在论法与改革的关系时,运用商鞅变法,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

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羞赧(nǎn)亵渎dú掎角之势jǐ 纵横捭阖hé B.对峙zhì应酬(yìng)钟灵毓秀(měi)恪守不渝kè C.泥淖nào 坍塌dān 浑身解数(xiè)舐犊情深shì D.桎梏kù罹难lí虚与委蛇yí觥筹交错gō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李涯对他的部下耳提面命,要求他们调查钱教授的下落和翠平老家的具体情况。 B.这个地方地形构成比较复杂,气候多变,经常五风十雨,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C.宋教授不仅精心授课,细心辅导学生,而且在学术领域著述颇丰,特别是思想品质真称得上是梁上君子。 D.现在一些高校的教师为了评职称,造假层出不穷,剽窃前赴后继。这使得纯净学术研究领域也不再纯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CCTV财经频道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旗帜鲜明地作了答复: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调查,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严明纪律,处罚有关人员,净化从业环境。 B.市教育局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学校教师严禁进行有偿家教”的通知。同时,为防止中小学教师再进行家教,市教育局派出了暗访组。 C.入冬以来,市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取暖问题,根据市政府的财力,决定提高低收入家庭取暖的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 D.2009年10月11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乘坐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破冰船“雪龙”号,从上海极地考察专用码头启程奔赴南极。此次考察主要完成搭乘“雪龙”号科考船对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进行建设,并对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区进行陨石、地质、生物等方面的考察。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火红的夏日悄然逝去,大自然的脚步已迈进了令人向往的金秋。一年四季中,秋显得是那么的清爽,那么的惬意,给人的只是那份满天落叶的浪漫和几分收获的喜悦。 生活的光环不也同样丰富多彩吗?。,,。。 ①在人生的原野上,燃烧着炽热的追求 ②把无数神奇的梦幻,变成辉煌的画卷 ③人生的长河又何尝不是一条斑斓闪烁的彩带 ④秋天恰如人生的中年,经历漫长的岁月沧桑磨砺正在逐渐充实、成熟 ⑤流淌着沸腾的热血,焕发着青春的朝气 A.③⑤①②④ B.③①⑤②④ C.②④③①⑤ D.③⑤②①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传承#8226创新#8226流行 ——兼谈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前景 佚名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历经三千多年沧桑总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的生命力。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