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17常用免疫学检查.

(整理)17常用免疫学检查.

(整理)17常用免疫学检查.
(整理)17常用免疫学检查.

一、名词解释

1.M蛋白2.ASO 3.肥达反应4.类风湿因子

5.抗核抗体6.肿瘤标志物7.C-反应蛋白

二、填空题

1.血清M蛋白阳性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性疾病,可见于、、、重链病和半分子病等。

2.血清中最多的一种Ig为,大多数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为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为。

3.补体C3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和移植物排斥反应时增高。

4.检查梅毒抗体的定性试验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USR)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VDRL法为WHO推荐使用,这类试验敏感性高、特异性。

5.TORCH是一组病原微生物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组成的,它们是孕期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T代表,O代表,R代表,C代表,H代表单纯疱疹病毒。

6.确有溶血型链球菌感染,但ASO不见增高可因该溶血型链球菌株不产生或产生很少量的链球菌溶血素O,此时应联合检查或以提高阳性率。

7.类风湿因子检测主要用于的辅助诊断,但并不是该病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等亦可阳性,还可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

8.某30余岁女青年,面部及手部出现不规则形红斑,并有严重关节疼痛及胸闷,做ASO检测,阴性,?RF阳性(中等滴度),抗核抗体阳性,可初步诊断为。

9.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其中型别是否相符起关键作用。

10.传统的方法和细胞学分型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随着科技的进展,技术已经成为HLA分型的主流。

三、判断题

1.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2.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g呈多克隆性增高。()

3.补体C3、C4的水平可用于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程度,在活动期增高。()4.AIDS患者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降低,甚至倒置(<1)。( )

5.T淋巴细胞表面有多种特异性抗原,称白细胞分化抗原(CD),例如CD3代表总T 淋巴细胞,CD4代表T抑制细胞(T S),CD8代表T辅助细胞(T H)等。( ) 6.由于A群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ASO持续数月到半年才下降至正常水平,故一次测定结果偏高,不一定就是近期感染的佐证。( )

7.早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在伤寒沙门菌感染时,肥达反应可出现假阴性。()

8.肥达反应单次效价增高,判断的可靠性较差,动态观察对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意义更大。()

9.检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G抗体,可用于观察判断疗效。()

10.HIV抗体筛查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患者,结合临床可确定为HIV感染。()

11.检查结果RF阴性则可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12.抗Sm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标志之一。()

13.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也称为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PO)。()

14.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以及转移和复发判断,也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是目前最重要的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

15.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清中CRP水平均增高。()

四、选择题

A型题

1.在外分泌系统(如呼吸道、消化道)有重要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 B.IgM C.IgE D.血清型IgA E.分泌型IgA 2.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与变态反应、寄生虫感染及皮肤过敏有关的是()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3.下列血清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性增高的疾病,错误的是()

A.肺结核B.肝硬化C.系统性红斑狼疮D.慢性肝炎E.多发性

骨髓瘤

4.血清补体C3活性增高见于:()

A.营养不良B.慢性肝病C.组织损伤D.皮肌炎E.狼疮性肾炎5.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中,T细胞的数量降低常见于:()

A.甲状腺功能亢进B.甲状腺炎C.慢性活动性肝炎

D.SLE活动期E.恶性肿瘤

6.测定淋巴细胞功能的指标是()

A.CD4+T细胞B.CD8+T细胞C.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

D.CD3+T细胞E.T细胞转化试验

7.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被激活的关键补体成分是()

A.C3B.C4 C.B因子D.C lq E.C2

8.血清补体C3活性降低见于:()

A.急性炎症B.恶性肿瘤C.组织损伤D.传染病早期E.狼疮性肾炎

9.下列作为TORCH的常见病原体错误的是()

A.弓形虫B.风疹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D.麻疹病毒E.巨细胞病

10.肥达反应O升高,H正常,可能是()

A.不久前曾患过伤寒B.伤寒发病早期或其他沙门菌感染的交叉反应

C.伤寒可能性大D.可能为副伤寒

E.伤寒疫苗接种后,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11.某男患者,23岁。持续发热20余日,体温38℃~39℃,腹胀,腹泻2~3次/日,胸前可见充血疹,肝肋下2cm,脾于肋下1cm。WBC 3.3×109/L,ALT 60U/L,尿蛋白(±)。可初步诊断为()

A.流行性出血热B.伤寒C.急性病毒性肝炎D.急性肾炎E.血液

12.能进一步确诊上述病例的检查是()

A.血培养B.肥达反应C.肝炎血清标志物D.骨髓细胞学检查E.肾脏

穿刺活检

13.下列诊断风湿热活动的指标,错误的是()

A.链球菌培养B.CRP C.ESR D.RF E.ASO 14.某男,发热剧烈腹泻20余天,近期表现为反复感染、消瘦、衰竭,有输血史。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肝功能及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正常或阴性,粪便常规检验发现隐孢子虫,此时可进一步检查哪种指标对疾病诊断更为重要。()

A.血培养查找病原微生物B.电解质检验监控脱水程度C.粪便培养及药敏试验

D.检查HIV抗体E.纤维结肠镜检查判断是否为过敏性结肠炎15.斑疹伤寒的诊断主要依靠哪种血清学检查。()

A.肥达反应B.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外斐反应

D.抗链球菌溶血素E.嗜异性凝集试验

16.下列哪种自身抗体对诊断重症肌无力最有意义。()

A.抗平滑肌抗体B.抗核抗体C.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D.抗线粒体抗体E.抗DNA抗体

17.患者为青年女性,持续发热6天,面部出现水肿性皮损,伴膝关节肿痛,下肢浮肿,有散在的瘀点。有关血液检查结果:WBC 5×109/L,Hb 80g/L,血小板45×109/L,网织红细胞10%,ESR 89mm/h,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尿液检查:尿蛋白(++),隐血(±),RBC 4~11/HP。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进一步检查()

A.抗链球菌溶血素“O”B.抗双链DNA抗体、抗核抗体

C.肾穿刺病理检查D.骨髓检查E.血小板抗体检查18.上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风湿热B.SLE C.慢性肾炎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ITP 19.有关类风湿因子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针对机体自身变性IgG分子的抗体B.RF主要为IgM型

C.目前常采用I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只能检出IgM类RF

D.RF滴度可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持续高滴度的RF提示处于活动期

E.RF阴性能否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20.在抗ENA抗体谱中,SLE的特异性标志是()

A.抗RNP抗体B.抗Sm抗体C.抗组蛋白抗体D.抗Scl-70抗体E.抗

JO-1抗体

21.高滴度的抗RNP抗体主要见于哪种疾病()

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B.SLE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系统性硬化病E.干燥综合症

22.在高危人群普查原发性肝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应是()

A.B超B.AFP检查C.肝脏CT D.肝脏MRI E.同位素肝扫

23.前列腺特异抗原阳性主要见于()

A.前列腺癌B.结肠癌C.肝癌D.肺癌E.胰腺癌24.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是()

A.AFP B.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D.PSA E.癌抗原125

25.关于AFP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胎儿出生后不久即消失

B.在电场中泳动于清蛋白和α1球蛋白区之间

C.AFP广泛用于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普查

D.在非恶性肝脏病变,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水平不增高

E.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增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可能性26.某患者,男,47岁,在一次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有1.8cm×2.0cm占位性病变,无其他临床表现。下一步检查宜首先选择的项目是()

A.AFP检测B.肝功能检查C.腹部CT D.CEA E.肝炎病毒标志物

检查

27.关于CEA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胎儿性蛋白

B.在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CEA测定的敏感性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为首选指标

C.是恶性肿瘤术后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有用指标

D.能作为诊断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特异性指标

E.少数吸烟者可见血清CEA轻度升高

28.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测()

A.供者的血清是否存在抗受体淋巴细胞的抗体

B.受体的血清是否预先存在抗供者淋巴细胞的抗体

C.检测受体血清是否存在特定细胞群反应抗体

D.待检者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分型血清中抗体相对应的抗原

E.被检淋巴细胞HLD-DP抗原

29.下列哪种情况CRP升高不明显。()

A.病毒性感染B.细菌性感染C.急性心肌梗死D.风湿热活动期E.严重创伤

30.冷球蛋白是病理性免疫球蛋白,多为()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B型题

问题1-4

A.CD3 B.CD19 C.CD8 D.CD4 E.CD20

1.代表总T淋巴细胞的是()

2.代表T辅助淋巴细胞的是()

3.代表T抑制淋巴细胞的是()

4.全部B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是()

问题5-9

A.抗SS-A和抗SS-B抗体B.抗平滑肌抗体C.抗线粒体抗体

D.抗Scl-70抗体E.抗JO-1抗体F.抗组蛋白抗体5.多发性肌炎的标记抗体()

6.系统性硬化病的标记抗体()

7.药物性狼疮常出现()

8.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的自身抗体()

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出现()

问题10~13

A.AFP B.SCC C.NSE D.PSA E.细胞角蛋白19片段

10.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

11.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标志物()

12.前列腺癌的首选标志物()

13.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

X型题

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

A.肝硬化B.体液免疫缺陷病C.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D.慢性肾炎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增高常见于()

A.活动性风湿热B.风湿性关节炎C.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D.急性上呼吸道感染E.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3.关于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检测,正确的是()

A.ASO滴度升高表示病人近期有A群溶血型链球菌感染

B.一次测定结果偏高,就是近期感染的佐证,不用多次动态检查

C.抗体滴度恒定在高水平时,多为相关疾病的活动期

D.试验结果存在假阳性的可能

E.假阴性可见于发病早期用过大量的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

4.有关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血清学检查评价正确的是()

A.生殖器官的HSV感染多由HSV-2型引起

B.常用的ELISA试验不能区分HSV-1和HSV-2两个血清型的抗体

C.单纯疱疹型病毒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HSV感染

D.IgG抗体对诊断价值大,也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E.如果单纯疱疹病毒IgG抗体滴度在双份血清升高4倍以上,提示近期感染

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下列哪些抗体可为阳性:()

A.抗Sm抗体B.抗ds-DNA抗体C.类风湿因子D.抗核抗体E.抗ss-DNA 抗体

6.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包括()

A.辅助诊断B.疗效观察C.预后的评价D.鉴别诊断E.排除恶性肿瘤

7.诊断前列腺癌时,可选择检测的肿瘤标志物是()

A.AFP B.CEA C.前列腺酸性磷酸酶D.前列腺特异抗原E.癌抗原

15-3

8.关于常见肿瘤与首选肿瘤标志物的搭配,正确的是()

A.原发性肝癌——AFU B.胰腺癌——CA19-9 C.胆道癌——CA19-9

D.卵巢癌——CA125 E.乳腺癌——CA15-3

9.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见于:()

A.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B.恶性肿瘤C.急性心肌梗死

D.病毒性感冒E.器官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五、问答题

1.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哪些情况?

2.简述抗核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

3.回忆总结可用于SLE诊断或辅助诊断的检验项目。

4.试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化验结果的主要特点。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 调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整理)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常用免疫学检查参考值 血清免疫球蛋白分类Ig通常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应用免疫电泳与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5类:IgG、IgA、IgM、IgD、IgE。 IgG: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Ig(75%),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与分泌。 IgA:约占10%,SIgA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分子量最大,由5个IgM单体通过J链连接。是最早出现的Ig,是抗原刺激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 测定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或免疫比浊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参考值 参考值:IgG:7.6-16.6g/L (RID法)IgA:710-3350mg/L IgM :0.48-2.12 g/L 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增高 多克隆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隋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血清IgD测定 免疫扩散法:0-62mg/L 已发现有些抗核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和抗“O”抗体等均属IgD,但活性甚低。 血清IgE: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为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上的FceR结合,产生I型变态反应。 ELASA:0.1-0.9mg/L 临床意义: 1. I型变态反应 2. IgE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 3. 慢性肝炎、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清M蛋白测定(M protein,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IgG分子或片段,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参考值:蛋白电泳法,免疫电泳法:阴性 意义:1.多发性骨髓瘤(MM),占35%-65%,其中IgG型占60%左右;IgA型占20%左右;轻链型占15%左右;IgD、IgE型罕见。2.巨球蛋白血症。3.重链病(HCDs)。4.半分子病。5.恶性淋巴瘤。6.良性M蛋白血症。 血清补体测定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分3组:9种补体成分(C1-C9);B、D、P、H、I 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参考值试管法:50000-100000U/L 意义:增高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及妊娠。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病、肝硬化、AIDS、严重烧伤等。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010-09-24 15:32:56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载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2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2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2.免疫球蛋白A(IgA)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升,2~6岁230~1 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免疫球蛋白M(IgM)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 【临床意义】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7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就是型: A、I 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就是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就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有NK 细胞与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就是由IgG 与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III 型变态反应的就是: A、特应性皮炎 B、输血反应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5、I 型超敏反应主要就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参与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就是: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就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就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就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就是 A.自身组织细胞就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就是典型的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G 与IgM D.吞噬细胞与NK 细胞的杀伤就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E 13、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 型 B.II 型 C.III 型 D.IV 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就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实验诊断学习题20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第一节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一、填空题 1、血清M蛋白阳性见于、、 、 和。 2、免疫球蛋白存在于机体的、、和 3、血清中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为 含量最多的为 二、是非题 1、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为IgE。() 2、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血清可以出现IgM降低。() 三、名词解释 免疫球蛋白 四、选择题 A型题 1、IgG降低见于:() A.病毒感染 B.肺结核 C.链球菌感染 D.慢性肝炎 E.淋巴瘤 B型题 问题3~5 A、IgG降低 B、IgE增高 C、IgD 降低 D、IgG升高. E、IgE 降低 2、各种过敏性疾病() 3、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4、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C型题 问题5~6 A、M蛋白阳性 B、IgG增高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5、多发性骨髓瘤() 6、各种慢性感染() X型题 7、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 A、体液免疫缺陷病 B、慢性肝病 C、寄生虫病 D、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E、多发性骨髓瘤 五、问答题 免疫球蛋白G增高常见于哪些情况。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填空题: 1、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和半分子病 2、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上 3、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 二、是非题:1、√;2、√ 三、名词解释: 免疫球蛋白:通常是指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四、选择题:1D 2B 3C 4A 5C 6B 7AD 五、问答题: 答:①多克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肺结核、链球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RA等;②单克隆性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分泌性多发性骨髓瘤。 【王彦平】 第二节血清补体的检测 一、填空题 1、总补体溶血活性主要反映,它的降低很有意义,见于、 、、、。 2、补体C3的增高主要见于、、和。 二、是非题 补体C3、C4的水平可以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程度。() 三、名词解释 补体 四、选择题 A型题 1、血清总补体活性增高见于:() A、感染性心内膜炎 B、病毒性肝炎 C、组织损伤 D、皮肌炎 E、狼疮性肾炎 B型题 问题2~5 A、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 B、补体C3增高 C、补体C4降低 D、AP-H50 E、C3SP增高 2、主要反映补体传统途径活化的活性程度() 3、反映体内补体被活化() 4、反映补体旁路途径活化的情况() 5、反映排异反应() C型题 问题6-7 A血清C3降低 B血清C4降低 C两者都有 D二者都无 6、急性肾小球肾炎() 7、恶性肿瘤()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血液检查 红细胞成年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5)×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白细胞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N 50~70% E 0.5~5% B0~1% L20~40% M3~8% 血小板(100~300 )×109/L 红细胞比容男0.4~0.5 女0.37~0.48 红细胞平均指数MCV82~92fl MCH27~31pg MCHC320~360g/L 出血时间Duke法 1~3min 凝血时间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11~13s 网织红细胞0.5%~1.5% 平均1%新生儿2%~6% 红细胞沉降率男0~15mm/h 末女0~20mm/h末 尿液检查 颜色淡黄色 尿量1000~2000ml/24h 平均1500ml/h 比重最大变动范围 1.003~1.030以上 一般变动范围 1.015~1.025 晨尿 1.020左右 尿沉渣检查 红细胞 0~偶见/HP 上皮细胞 0~少量/HP 白细胞<5/HP 透明管型 0~偶见/LP 12小时沉渣计数(Addis计数) 白细胞<1000000 /12h 红细胞<500000/12h 管型<5000/12h 1小时尿细胞计数 白细胞男<7×104/h女<14×104/h

红细胞男<3×104/h女<4×104/h 中段尿培养菌落形成单位(CFU) 杆菌:>105CFU肯定为感染 球菌:>103CFU肯定为感染 尿葡萄糖定性(—)定量斑氏法 0.1~0.9g/d 尿蛋白定性(—)定量<150mg/24h 尿蛋原 稀释试验<1∶20 定量 0~5.9mol/L(0~3.5mg/d) 尿酮体试验定性(—) 尿胆红素试验定性(—) 尿妊娠试验定性乳胶法(—) 粪便检查 颜色:黄褐色量100~300g/日细胞(上皮细胞或白细胞)0~偶见/HP,食物残渣、大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肌纤维等。隐血试验阴性。 血清蛋白测定 总蛋白60~80g /L 白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比值 1.5:1~2.5:1 甲胎蛋白(α-FP,AFP)0~25μg/L (0~25ng/ml)血清C反应蛋白(CRP) 单向免疫扩散法〈8mg/L 尿素氮成人3.2~7.1 mmol/L 儿童1.8~6.5 mmol/L 尿酸119~238μmol/L 肌酐全血88.4~176μmol/L 血清男性53~106μmol/L 女性44~97μmol/L 血糖(空腹) 全血(Folin-吴法)4.4~6.7(80~120 血清(邻甲苯胺法)3.9~6.4 mmol/L(70~110 mg/dl) 血钾(K+)4.1~5.6 mmol/L(4.1~5.6 mEq/L) 血钠(Na+)135~144 mmol/L(135~144 mEq/L) 血钙(Ca2+) 2.2~2.7 mmol/L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整理)17常用免疫学检查.

一、名词解释 1.M蛋白2.ASO 3.肥达反应4.类风湿因子 5.抗核抗体6.肿瘤标志物7.C-反应蛋白 二、填空题 1.血清M蛋白阳性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性疾病,可见于、、、重链病和半分子病等。 2.血清中最多的一种Ig为,大多数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为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为。 3.补体C3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和移植物排斥反应时增高。 4.检查梅毒抗体的定性试验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玻片试验(USR)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VDRL法为WHO推荐使用,这类试验敏感性高、特异性。 5.TORCH是一组病原微生物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组成的,它们是孕期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T代表,O代表,R代表,C代表,H代表单纯疱疹病毒。 6.确有溶血型链球菌感染,但ASO不见增高可因该溶血型链球菌株不产生或产生很少量的链球菌溶血素O,此时应联合检查或以提高阳性率。 7.类风湿因子检测主要用于的辅助诊断,但并不是该病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等亦可阳性,还可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 8.某30余岁女青年,面部及手部出现不规则形红斑,并有严重关节疼痛及胸闷,做ASO检测,阴性,?RF阳性(中等滴度),抗核抗体阳性,可初步诊断为。 9.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其中型别是否相符起关键作用。 10.传统的方法和细胞学分型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随着科技的进展,技术已经成为HLA分型的主流。 三、判断题 1.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2.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g呈多克隆性增高。() 3.补体C3、C4的水平可用于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程度,在活动期增高。()4.AIDS患者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降低,甚至倒置(<1)。( ) 5.T淋巴细胞表面有多种特异性抗原,称白细胞分化抗原(CD),例如CD3代表总T 淋巴细胞,CD4代表T抑制细胞(T S),CD8代表T辅助细胞(T H)等。( ) 6.由于A群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ASO持续数月到半年才下降至正常水平,故一次测定结果偏高,不一定就是近期感染的佐证。( ) 7.早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在伤寒沙门菌感染时,肥达反应可出现假阴性。() 8.肥达反应单次效价增高,判断的可靠性较差,动态观察对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意义更大。() 9.检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G抗体,可用于观察判断疗效。()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 重点归纳W F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PP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免费下载】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 第12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 1. 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 Th和Treg B. Th1和Th2 C. CTL和Th1 D. CTL和Th2 E. Th0和Th17 2. 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 A. MHC-Ⅰ/CD8 B. MHC- Ⅱ/CD4 C. CD28/B7 D. CD28/CTLA-4 E. 以上均是 3.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 A. 抗原入侵部位 B. 胸腺 C. 骨髓 D. 淋巴结或脾脏 E. 以上都不对 4. 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 A. TCR/抗原肽-MHC复合物 B. MHC-Ⅰ/CD8 C. CD28/B7 D.LFA-1/ICAM-1 E. TLR4/HSP60 5. 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 A.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C. 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D. 淋巴细胞和NK细胞 E. 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6. 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 A. TCR与pMHCⅠ复合物结合 B. TCR与pMHCⅡ复合物结合 C. TCR与pMHCⅢ复合物结合 D. CD40和CD40L分子结合 E. 与游离抗原肽结合 7.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 Th1和Th2细胞 B. Th1和Th0细胞 C. Th1和CTL细胞 D. Th2和CTL细胞 E. Th2和Th0细胞 8. 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 A. 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 B. 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 C. 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3/CD28的辅助 D. 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 E. 以上均不正确 9. 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 A.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B.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C. 表达CD40L D. 表达CD3分子 E. 表达FasL 10.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B.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C.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 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1. 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 A. 初始T细胞 B. 效应性T细胞 C. 细胞毒性T细胞 D. 记忆性T细胞 E. 前T细胞

(完整word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的结构:1皮质1)浅皮质区:细B胞定居的场所2)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的场所。2髓质1)髓索:B细胞和浆细胞较多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 1.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30869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