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选择复习题库

马原选择复习题库

马原选择复习题库
马原选择复习题库

绪论

单项选择题

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

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5.从(B )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A.研究对象

B.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C.阶级属性

D.主要内容

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7.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8.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始于(B)。

A.18世纪5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

C.18世纪70年代

D.19世纪初

9.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C )。

A.美洲大陆的发现

B.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原始积累

10.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开始发展、激化的突出表现是(D )。A.工业革命

B.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C.大量农民变民产业工人

D.周期性经济危机

11.(B ),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A.工业革命

B.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3.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能变为现实的是( C )。

A.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4.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被称为(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5.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C )。

A.卢德运动

B.工业革命

C.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D.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

A.德国

C.中国

D.俄国

18.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论断的是( A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19.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的是( A )。

A.列宁

B.马克思恩格斯

C.斯大林

D.毛泽东

20.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B )。

A.巴黎公社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1.在当代中国,坚持( D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传统马克思主义

B.经过列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C.经过斯大林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2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24.没有( B )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5.没有( C )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2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2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神

D.与时俱进

2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C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剥削、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3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A.从创造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E.西方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E.巴黎公社革命

4.到了19世纪3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重大转折。主要表现在()。A.1825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B.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C.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

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E.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5.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E.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一章

1、哲学是(A )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世界观和方法论

D.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3、哲学的两大派别是(B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5.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C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D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在于它(C )

A.是“科学之科学”

B.绝对真理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第一次全面阐述了辩证法思想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B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B )

A.没有自然科学的根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标准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处发猜测

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D )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12.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B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C.意识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C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的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观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A )

A物质性B运动性

C精神性D物质性和精神性

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B )

A客观实在性B运动

C可知性D时间和空间

17.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18.“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9.割裂物质和运动的统一,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B )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不可知论D庸俗唯物主义

20.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D)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21.“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这(A)

A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22时间的特点是(A )

A一维性B三维性

C主观性D可知性

23.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是绝对对立的

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C )

A动者恒动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C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25.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 )

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唯心论

D庸俗唯物主义

2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B )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唯心论

D庸俗唯物主义

27.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D )

A自然界

B人类社会

C精神

D实践

28.人的存在方式是(C )

A自我意识

B自然界的一部分

C实践

D精神活动

2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 )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30.“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3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C)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32.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的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C )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

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忽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

33.“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D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决定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C)

A机械决定论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35.事物发展的本质是(B)

A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

B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

C事物不断处于质变中

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36.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看该事物(A )

A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

37.“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C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由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B)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3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

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4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D)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整体与局部

D同一性和斗争性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A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2“.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 )

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割裂了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

C割裂了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D割裂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3.毛泽东在《矛盾论》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44.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D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5.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个事实说明(C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的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4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C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4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C )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48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A )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4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C)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把握事物的度D确定事物的量

50.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B )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51.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C )

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

52.意识的能动性是指(D )

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B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

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D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53.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尊重客观规律

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54.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

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

5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D )A预见性

B决定性

C对象性

D能动性

5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 )

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B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C )

A纯精神的活动

B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C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D个人应付环境的活动

5.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6.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A)

A反映论

B不可知论

C经验论

D先验论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

A客观世界B感觉

C思维D实践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B )

A本质B基础

C动力D升华

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定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 )

A唯物论

B经验论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C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4.“学而不思则罔”实质(A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16.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B)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17.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C)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18.概念、判断、推理是(A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9.感觉、知觉、表象是(B)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2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有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C)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2.真理是(D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3.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B )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24.“真理是人造的,是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B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D机械唯物主义真理观

25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C )

A不确定性

B主观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26.任何真理都具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说明(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27.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

A真理具有一元性

B有用即是真理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B)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B真理的无条件性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D真理不需要检验

29.“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30.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B)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相一致

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31.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C )

A诡辩论的观点

B经验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3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B )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33.逻辑证明是(A)

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时间标准以外的有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34.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将导致(A )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

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

35.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将导致(B)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

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

36.哲学上的“价值”是指(B )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37.价值评价是(D )

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

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

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

38.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强调的是(B )

A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C认识的任务在于运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

D只要了解了各管规律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3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D )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

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4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D )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舒服,坚持实事求是

第三章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

A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划分出了(A )

A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辩证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生产方式指的是(D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经济关系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

C人口密度的大小D社会风气的好坏

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自然界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6.在下例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 )

A宗教B艺术

C哲学D逻辑学

7.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属于(B)

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思想上层建筑

8.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A )

A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B意识形态具有历史性

C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D意识形态具有逻辑性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0.打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1.“意识到自己的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的差异,是由于(B )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12.生产力范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13.检验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4.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A )

A劳动者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D生产管理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

A劳动者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D生产管理

16.生产关系是反映(C )

A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D人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范畴

17.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18.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

A生产的分配方式B商品的交换方式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资本的组织形式

19.“手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的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B )

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1.经济基础是指(A)

A一段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段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22.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 )

A政治上层建筑B观念上层建筑

C国家政权D政治法律思想

2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B )

A哲学B国家政权

C政治法律思想D宗教

24.国家是依靠(A)手段维系自己存在的

A暴力B血缘

C领袖、权威D宗教道德

25.国家起源于(C)

马原选择题(按章节)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 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觉、分析、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2020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选择题知识点分析

2020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选择题知识点分析 2020考研的时间点越来越临近了,考生们复习的强度也越来越大了,毕竟近年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是争分夺秒的状态。为了帮助到各位考生,整理了“2020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知识点分析”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议1 马原很难,但是毛中特则相对容易些。所以建议基础差的同学以及刚刚开始复习政治的同学们,不要一来就学习马原。一来就学马原的话,进度慢不说,如果在刷题过程中经常性正确率低下的话,很容易对政治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 所以建议先学毛中特,找找感觉,这部分的内容通俗易懂,等你们建立起自己能学好政治的自信心,再让马原虐吧。 建议2 马原题目应以理解为主,无论题目简单或是难,都要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对完答案,一定要看解析,这样会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如果是记忆型的知识点的话,自己进行标记并背下来。 建议3 马原部分进度不宜过快,学习原理的时候,要把一个原理看透了再进行下一个。在做题的时候注意结合理论来做。 如果题目中出现的理论,自己记忆比较模糊的话,最好翻书看一看,然后再结合题目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加深理解。 另外马原选择题经常有一些出题“套路”,总结一下可以归为以下七种: 1、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是经常出现的,考研政治和高考政治不一样,不是所有的绝对的话都是错误选项,一定要知道选项的逻辑错误,应该注意这样的表述:是…最基本的、依赖于、属于、只限于、源泉、谁是谁的谁等等。 如:2013.1题干是静止是( )选项C运动的普遍状态(应该是运动)、D运动的存在方式(应该是物质) 2010.17题干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选项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变化(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取决于客观事物) 2、不同的哲学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键词:气、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键词:原子、粒子 辩证唯物主义:关键词:客观存在 主观唯心主义:关键词:我、吾、心、感觉 客观唯心主义:关键词:绝对精神(观念,理念)道、理 可知论:关键词: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人可以认识世界,世界可知的 不可知论:关键词: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世界是不可知的 辩证法:关键词: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关键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注:题中只有观念,但没有说明是人的观念,还是神的、上帝或绝对精神,不能判别是主观唯心还是客观唯心,只能是唯心主义。如: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上展示多样性。解析: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1)二者是有区别的。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 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 (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③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做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唯物论)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要求和实践的本质特点,即直接现实性所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而主观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作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有这个

马原各章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 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浙大马原题库120道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B 世界上某些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 C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D 人们的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联系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运动发展的不同回答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 唯心主义的命题 B 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C 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D 朴素唯心主义的命题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是 A 认真学习教材 B 理论联系实际 C 认真学习马列哲学原著 D 更多地讨论一些理论问题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矛盾性 C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 D 可知性 6.时间的特点是 A 多维性 B 一维性 C 二维性 D 三维性 7.事物成为客体的首要前提是 A 客观性 B 对象性 C 社会性 D 历史性 8.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 物质 B 实践 C 规律 D 自然 9.发展的实质是 A 运动 B 变化 C 质变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现实性是指 A 合乎必然性的现存事物 B 当前存在的一切事物 C 当前存在的某些事物 D 那些偶然的存在 11.本质是 A 那些可以认识的东西 B 那些经常出现的东西 C 那些与人的认识相一致的东西 D 那些与必然性、规律同等程度的东西1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D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3.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明显 B 事物变化的量是否特别大 C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强力 D 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14.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 A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5.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A 实践论的观点 B 真理论的观点 C 相对论的观点 D 反映论的观点1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关系 B 生产方式 C 自然环境 D 人口因素17.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 国家政权 B 政治思想 C 法律思想 D 哲学思想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选择题解 析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凯程考研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历来强调整体体系理解和细节知识点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在2015考研政治试卷中,政治经济学共考查三道选择题,总共5分,题号为3、20、21,但可惜的是,任性的命题人让全拿5分变得异常艰辛,下面为大家解析哲学部分的多项选择题。 单选题第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题目关键词是“机器换人”,我们要明白的是机器是生产资料,人是劳动力,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那么如此一来A项就可以直接选出;剩余价值的知2015年多选题第20题考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发展,而在剩余价值来源的知识点上,问题很简单,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剩余劳动,并不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受个别劳动生产率影响,C项错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是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D项错误。 多选题第20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化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题干有可能没有读懂,但那不是关键,关键是同学们抓到题目的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只要资本主义所有制没有变,资本积累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就不可避免,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也就客观存在;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ABCD皆为正确选项。 多选题第21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A.社会经济规制B.公共亊业规制 C.公众生活规制D.反托拉斯法。

马原期末选择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50道题。每题2分。1-40单项选择,40-50判断正误。(注:去除多项选择)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产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96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教皇为伽利略公开平凡,这说明(D) A.谬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B.真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5.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思想家,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恩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7.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C) A.理性为万物的本原 B.数为万物的始基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精神是世界万物之源。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B) A.资本家节余 B.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C.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D.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和他国劳动人民。 9.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C) 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B.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社会化 10.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B)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劳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B)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D.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1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4.G—W…P…W’—G’是(A)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15.我国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B.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马原大题总结(完整版)

材料分析题(30分) 【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700字以上) 【答案要点】 1.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8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马原概论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 A . 18世纪90年代 B . 19世纪40年代 C . 19世纪70年代 D . 19世纪90年代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ABCD ) A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 (ABD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B ) A .唯物论B.辩证法C .历史观D .自然观 2. 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D ) A .费尔巴哈 B .谢林C.培根 D .黑格尔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 A .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 D .认识论 4.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C ) A .费希特 B .洛克 C .费尔巴哈 D .谢林 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A ) A .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 .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C .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 .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 (D ) 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A .全盘否定和拋弃 B .全盘肯定和继承

马原单项选择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马原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 BB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名列榜首的是(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运动 D .阶级斗争也包括继承者对 千年思想家” 网评,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原选择复习题

绪论 单项选择题 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 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5.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6.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C )。 A.美洲大陆的发现 B.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原始积累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马原自考真题汇编及复习重点 (1)

2010--2015年简答、论述真题汇编及复习重点 说明: 1、考纲修改后的非选择题部分:简答+论述。其中简答题5个,题目散布在各个章节。论述题今年改为3选2(往年是2个必答题)。其中历年来,哲学部分(一、二、三章)必有一题;政治经济学部分(四、五章)必有一题,增加的第三个选做题目很可能出自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六、七章)。论述题较之简答题,需要结合现实进行适当分析。 2、以下为近五年考过的题目摘编,考过的真题,个别的可能重复出现。黑体字部分为真题外补充的重点,没考过的知识点出题的概率可能会更大。 3、建议大家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的记忆备考。 2015-9-25 绪论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14年)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46);根本理论特征P47、理论品质(p49)。 第一章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13年P61)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12年P64)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5年P74)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1年P88) 简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2年P85) 简述意识的本质。(11年P92) 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3年P78)论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4年P81) 论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10年P83) 论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现实意义。(10年P95) 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理解。(本质、特点、形式、作用)P66 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P78) 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P87)。 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P96) 第二章 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2年P99) 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13、10年P103) 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14、10年P112) 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2年P107)

马原2018选择题试题库

2018年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一章(下)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一章(下) 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多选 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C.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D.资本主义社会财富普遍采取商品形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研究商品的目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这是因为:第一,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现象。“庞大的商品堆积”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表现形式。第二,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抽象、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细胞形式”。第三,商品内部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矛盾的胚芽。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是从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商品的分析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或其胚芽。因此,找到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式,就可以从这个最简单的经济范畴为起点,一步一步地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经济过程。最后,由于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 A.一种商品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价值相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 B.一种商品使用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C.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内涵。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它只能通过交换来解决。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即它能够用于交换别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进行比较,就是由于在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

马原复习论述题汇总范文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题论述题(1) 论述题 1、(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第二,不存在“据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以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什么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转化和发展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客观性,这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于客观事物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认识的“顶峰”,那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3、试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②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 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 4、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重基本属性,它们本身就是对立统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