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

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编制:李金龙

二O一一年二月廿八日

参加评估人员名单

目录

1. 矿井概况 (1)

1.1 地理位置 (1)

1.2 含煤地层 (2)

1.3 地质构造 (4)

1.4 水文地质情况 (7)

1.5 岩浆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 (11)

1.6 煤层赋存特征 (12)

1.7 煤层工业分析 (13)

1.8 生产情况 (13)

1.9 矿井通风情况 (14)

1.10瓦斯、煤层自燃及煤尘情况 (14)

1.11矿井地温 (15)

2. 矿井瓦斯地质情况 (15)

2.1 近5年瓦斯鉴定情况 (15)

2.2 矿井瓦斯分布规律 (15)

2.3 煤层瓦斯风化带情况 (16)

2.4 瓦斯动力现象发生情况 (16)

3.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 (16)

3.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 (16)

3.2 对瓦斯防治工作的建议 (16)

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1. 矿井概况

1.1 地理位置

河北省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城东北方向20km,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西南7.5km,矿区范围由1-14号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1,面积1.973km2。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7°35′22″,北纬40°29′34″。

本矿井为古生代和元古代地质组成,受燕山运动而形成的高山地带,地面海拨在+500m—+895m之间,气温在-20?—36.5?之间,井田内有柳河自南向北从中部流过,年平均流量320.8平方米/秒,历史最大流量为510立方米/秒。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

行政区划隶属兴隆县平安堡镇平安堡村管辖。

京承铁路从该矿矿区中部通过,东北1.5km为北马圈子车站,有铁路专用线直达本矿贮煤场,且有112线公路与之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1.2 含煤地层

该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为滨海山前平地型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

该井田煤系地层划分具地方性,将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与二迭系荒神山组、茂山组划分七个组:即中石炭统本溪组下段(本区称基底砾岩组)С2b1、本溪组上段(本区称马圈子组)С2b2、上石炭统太原组下段(本区称北山砾岩组)C3t1、太原组中段(本区称张家庄组)C3t2、太原组上段(本区称喇嘛沟组)C3t3、二迭系下统山西组(本区称荒神山组)P1s1、下石盒子组(本区称茂山组)P1x2。

其中含煤组(地层)包括:中石炭统本溪组上段(本区称马圈子组)С2b2、上石炭统太原组中段(本区称张家庄组)C3t2、二迭系下统山西组(本区称荒神山组)P1s1、下石盒子组(本区称茂山组)P1x2。为保持地层的连贯性,在叙述含煤地层时,煤系中的不含煤组也一起叙述。

a、中石炭统本溪组下段(本区称基底砾岩组)(C2b1)

以灰色灰白色砾岩及紫红色粘土岩为主。砾石滚园度较好,但分选性差,粒径在0.5-5cm,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本层不稳定最厚可达11m,薄至不到1m,一般在4-5m,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套岩层即为奥陶系风化剥蚀而上残留的物质经地质作用而成。

b、中石炭统本溪组上段(本区称马圈子组)(C2b2)

为煤系中最下一个含煤组。在含煤组的下部,灰色铝土页岩较发育,层间夹中粗粒砂岩;中部为页岩及中粗粒砂岩;上部为页岩、粉砂岩及煤层。顶部为第九层煤,是局部可采煤层,复结构;中下部有第

十层煤,在本勘探区只三个点厚度达可采且不成片。大部分钻孔见火成岩将该层破坏。煤层顶底为页岩和粘土岩,有时直接与碎屑岩接触。在第十层煤以下数米,有时发育有第十一层煤,本区在两个钻孔见到,均未达可采厚度。大部孔不存在该层位。该组岩性及厚度变化甚大,无明显规律。从沉积的岩性分析,粘土岩为胶体沉积,鲕粒发育,可能系时浸时露的滨海环境下生成物,但海水流动不大。当地壳上升较快时,陆地供给的碎屑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滨海三角洲砂岩。上部岩性标志着成煤环境的出现,页岩和煤层是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的产物,但此种环境和沉积条件并未持续多久又发生了变化,所以只生成了含有夹矸的局部可采煤层。在下部个别地段也曾有成煤条件出现,但很快即被破坏,本组的主要岩相为滨海相,滨海三角洲相,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该组厚度两极值:13.44-86.43m,平均35.93m。

c、上石炭统太原组下段(本区称北山砾岩组)(C3t1)

为一层滚园甚好的砾岩,分选一般。砾石的粒径在0.5-2cm,成分较为单一,由石英和燧石组成,胶结物为硅质,该层岩性均一,厚度虽有一定变化但幅度不大,为本区良好的标志层。该层砾岩的砾石经过长距离搬运而沉积下来,磨碎的硅质在适宜的条件下析出将砾石胶结成坚硬的砾岩。推测为地壳下降较快,而又有砾石来源条件下的产物。为滨海相沉积。厚度两极值:2.44-15.44m,平均8.37m。

d、上石炭统太原组中段(本区称张家庄组)(C3t2)

为本区第二个含煤组。底部为粉砂岩及页岩,中部有一层中-粗粒砂岩,该层层位较稳定,具有一定厚度,可作局部对比标志。上部由页岩、粘土岩和煤层组成。顶部为第六层煤,是全区可采煤层,结构单一,厚度较稳定,在中下部含第七层煤,为局部可采煤层。该组地层厚度变化不大,各层层位也较稳定,说明该组地层形成时,有一个相对较稳定的沉积环境。虽有中-粗粒碎屑物质沉积,也仍为煤层的生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生成该组地层的岩相有:沼泽相、泥炭沼泽

相、滨海三角洲相。厚度两极值11.82-26.65m,平均值16.25m。

e、上石炭统太原组上段(本区称喇嘛沟组)(C3t3)

为深灰色灰黑色页岩,贝壳状断口,质地均一无层理,全组富含钙质,沉积稳定,并含丰富的动物化石,是良好的标志层,沉积环境为海湾相。厚度两极值:2.29-14.63m,平均值8.94m。

f、二迭系下统山西组(本区称荒神山组)(P1s1)

底部为一套灰色粉砂岩,水平及层状层理发育,中部为粘土岩、页岩和煤层,上部中细砂岩、粘土岩和煤层。该组为主要含煤组,第五层煤在其中部,有时偏上或偏下,为一局部可采的单一结构煤层、质佳。第四层煤在顶部,为本区最厚一层煤,常达七、八米至十多米,结构复杂。该套地层厚度变化大,岩相也有相当的变化。砂岩常变薄,有的地方相变成粉砂岩。

自早二迭世起,该区即上升为大陆,所接收的沉积物均为陆相生成。从沉积物的相分析可以知道,湖泊相、湖滨三角洲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等为本组主要岩相。厚度两极值:15.37-65.76m,平均值

27.44m。

g、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本区称茂山组)(P1x2)

在本区出露不全。以灰色灰绿细-粉砂岩及含砾中细粒砂岩为主,凝灰质及铝土质胶结,并有薄层页岩。含第一、二、三层煤,本区只有第三层煤,为局部可采煤层。该组中绿泥石矿物多见。底部为灰绿色含砾细砂岩。中部为绿色粉砂岩。从沉积物特征分析,主要为湖泊相、湖滨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生成环境。

1.3 地质构造

由于本区所处构造位臵,除南部边界断裂外,井田内存在次一级的高角度逆冲断层组及近水平弧形断裂,伴生和派生小断层非常多。从井巷工程揭露和控制来看,次一级构造间切割严重,产状变化很大。在剖面上形成弧形的逆冲断层切割严重,造成井田中部有不同程度的

断裂破碎带和牵引褶曲,井田内地质构造主要表现特征为:

a、断裂构造主体展布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按断层性质分以逆断层为主。

b、区内褶皱构造受断裂构造控制,多为牵引褶曲。

c、矿内岩浆侵入不甚强烈,大部分发生在西北部,经分析与断裂构造有关联,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呈岩床岩墙状侵入。

d、构造运动以印支运动始,燕山早、中期运动加强和消失,多显水平运动,断裂构造结构面力学性质呈压性或压扭性。下面分述影响本矿区内生产的主要断裂构造之特征。

F14号断层:

该断层为整个兴隆煤田南部一条边界断裂,为印支~燕山中期运动产物。断层性质为压扭性辗掩断层,呈缓弧形展布,本井田内该断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往东为近东西向。全长约30公里。由于该断层在矿区内落差较大,各勘探线均有钻孔控制。断层上盘为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下盘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断层平均倾角为21°左右,控制和影响整个矿区。

F15号断层:

该断层位于矿区西部,为一压性逆断层,断层走向250°,倾向160°,倾角20°—46°,断距10—48m,控制矿区浅部煤层,对深部煤层影响不大。

F16号断层:

该断层位于矿区西部,为一压性逆断层,断层走向210°,倾向120°,倾角25°~40°,断距12~58m,沿走向展布较远,控制矿区浅部煤系地层,对矿井深部无甚影响。

F17号断层:

该断层为矿区西北部一条较大断层,断层性质为压性逆断层,其走向为70°~210°,倾向140°,倾角30~37°,断距变化较大,

地表与井巷工程均有控制,为矿区西北部边界断裂,对深部开采影响不大。

F13号断层:

该断层曾经在菜园井河西区浅部揭露过多次,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42°,断距132m左右,此断层往下经过7907号钻孔与F14号断层相交,断面近于水平,倾角5°左右,形成深部十层煤覆盖在浅部五层煤之上,对浅部煤层影响较大,对深部煤层没有影响。

F1号逆冲断层:

该断层从剖面上看位于矿区中部,平面上看走向沿长800—1000m,为一高角度逆冲断层,其走向200°,倾向110°,倾角35°~75°,受其影响,断层南北两翼煤系地层变化较大,局部小断层发育,并伴有褶曲构造,使矿区中部区域地质构造趋于复杂化。严重影响矿井现有生产水平的采区开拓布局与生产。

近水平逆断层:

从剖面上可以看出,该类断层位于矿区中部,断层性质为压性逆掩断层,最具代表性的为F2号断层,断层走向162°,倾向72°,倾角27°,断距由浅到深不断增大,为6—60m左右,该断层给生产水平四层煤造成很大破坏,使四层煤厚处达6m左右,薄处小于0.7m,严重影响煤层的开拓及回采,但对深部煤层无多大影响。

近走向逆掩断层及逆断层组:

本区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侧压力较大,形成较多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在剖面上呈迭瓦状排列的逆断层组,典型断层有F7、F8、F9、F10号断层。

F9、F10号断层:该两条断层已在生产水平揭露过,产状近似相同,走向由250°左右逐渐变化为200°,倾向南东,倾角40°左右。往上变化为10°左右。产状变化较大,呈弧状分布,在延深水平也将揭露这两条断层,会影响延深水平煤层的正常开采。

F7、F8号断层:这两条断层是根据勘探工程资料确定的,呈迭瓦状分布,其走向由280°逐渐变化为137°,倾向由190°变化为47°,倾角分别为50°和43°。产状变化较大,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煤层受断层控制,随断层产状变化而变化,将给深部煤层开采带来很大困难。

以上断层直接影响煤层的掘进及回采,应引起高度重视,掌握其规律,合理布臵采掘工程,提高经济效益。

1.4 水文地质情况

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井田属兴隆煤田中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井田,大气降水与地表柳河水系,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老窑积水及矿井采空区(兴隆矿务局马圈子煤矿采空区积水)水是主要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直接水害。同时第四系冲积层(Q4)、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茂山组(P12)、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荒神山组P11、上石炭系太原统北山砾岩组(C31)、上石炭系太原统张家庄组C32、中奥陶系马家沟组(O2)及F14号逆掩断层上盘震旦系蓟县统雾迷山组(Z2W)含水层水给矿井的建设和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井田南部处于柳河床下。

A、地表水

该矿地表为柳河水系,呈蛇曲型从井田东部通过,向北转东方向流去汇入滦河,流量随季节变化,洪峰期流量剧增。近年来,每到雨季,本矿加大观测力度,设臵各个观测站,严密监控柳河水位、周边闭坑小煤窑原井口封闭情况,以及该矿井下涌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B、含水层

矿区范围内含水层有第四系冲积层(Q4)、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茂山组(P12)、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荒神山组P11、上石炭系太原统北山砾岩组(C31)、上石炭系太原统张家庄组C32、中奥陶系马家沟组(O2)及

F14号逆掩断层上盘震旦系蓟县统雾迷山组(Z2W)含水层,叙述如下:

a、Ⅰ号含水层第四系冲积层(Q4)

第四系地层在矿区内分布较广,只有个别地方露出基岩。覆盖层厚度0—29m,一般10m左右。其成份为黄土,局部层位含火成岩、石灰岩、巨砾或其它碎石,河床附近渐变为细砂土间夹河卵石。据原精查地质报告其渗透系数为867.2m/d,但南马圈子井田的冲积层多为细砂与卵石而15个队勘探时测得的渗透系数为796.2m/d。详查时测得的渗透系数是119.7m/d,看来867.20m/d偏大。

b、Ⅱ号含水层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茂山组(P12)

埋深0—552.27m,一般埋深160m左右,厚度0—50.26m,平均厚10.05m,大部分分布在F14号断层以下。岩性主要由细粉砂岩及含砾粗砂岩组成。铝土质胶结,其次还有砂质页岩、铝土岩,顶部含第三,层煤。该层胶结物大部松散,易风化成碎块或粉状,X节理发育,并被方解石充填,风化裂隙十分发育,裂隙发育程度与埋藏深度有关,越接近地表,裂隙越发育,富水性越强。该层浅部与第四纪冲积层发生潜水联系。茂山层的页岩、铝土岩虽有隔水作用,但其厚度不大且不稳定,断层切断严重,所以没有起到隔水作用。但现平安矿业范围无茂山层岩层出露,故对矿井无导水影响。

c、Ⅲ号含水层下二迭系兴隆群的荒神山组P11、Ⅳ号含水层上石炭系太原统张家庄组C32

均由粉砂岩、页岩、铝土岩、中粗粒砂岩组成。砂岩的胶结物是硅质和铁质,胶结较好,不易风化。这两层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富水性及透水性弱,对井下生产无甚影响。

d、Ⅴ号含水层上石炭系太原统北山砾岩组(C31)

大部在F14号断层之下,西北有露头,平均8.37m。主要由砾岩组成,硅质胶结,致密坚硬,并夹有砂岩层。通过水文孔抽水试验,该含水层富水性及渗透性极差,对煤矿生产不会有影响。

e、Ⅵ号含水层中奥陶系马家沟组(O2)

埋深29.81~709.41m,一般埋深241.33m。位于煤系地层之下,与煤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为中厚层石灰岩,溶洞及裂隙比较发育。该含水层富水性较弱,透水性较强。该层在煤系地层底部,距九煤层间距最小为14.38m,最大为98.21m,平均41.05m。加之本区断裂构造等力学性质均属压性,导水性较差,对矿井生产有一定影响。

f、Ⅶ号含水层F14号逆掩断层上盘震旦系蓟县统雾迷山组(Z2W)

由于F14号F1号(南马圈子井田)辗掩断层的推覆作用,使该地层逆掩在煤系地层之上。该层主要由白云岩组成。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井下+437m水平运输石门及Ⅱ、Ⅲ号风井已穿过长城系白云岩,涌水量均不大,说明该层富水性及渗透性较差。

井田较大型断层及F14号F1号(南马圈子井田)辗掩断层均为压性,封闭性好。通过钻孔对F14断层抽水试验分析以及该矿很多井巷揭露或穿过F14号断层证明,该类断层涌水量不大,富水性及渗透性均差。

对矿区来说,茂山组是煤系地层中的主要含水层,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但经钻探和井下采掘证实,在接近二层煤的上部及下部岩层时的涌水量并不大。其它含水层,如荒神山层(主要为中粒砂岩)、张家庄层(主要为中粒砂岩和粉砂岩)、北山层(砾岩和砂岩)一般为铁质、硅质胶结,致密坚实,透水性微弱,经抽水试验证实其渗透系数为0.0025m/d,相当于茂山组的十分之一,从井下实见滴水,也多为裂隙水,对井下不会有大的影响。

C、井田充水因素与涌水通道

通过对上述各含水层的分析来看,矿区内各含水层富水性及渗透性能均差,对矿井生产影响甚小。断裂构造大部为压性构造,封闭性能好,在未采动的情况下,起阻水或隔水作用。对影响矿井生产有直

接关系的主要充水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a、地表水系柳河呈蛇曲型流过矿区中部,且河水与冲积层潜水有密切水力联系。虽然其有季节性变化,也受大气降水影响,但由于它覆盖井田面积较大,每逢汛期来临,涌水量剧增,由于柳河周边的小煤矿先后闭坑和柳河河道的缩减,综合近几年的水文观测情况,现柳河和矿井没有任何水利联系,所以柳河对矿井不产生影响。

b、采空区与老窑积水:本矿由于开采时间较长,先后有多个井口闭坑,其井筒煤柱及边角煤均划给当地政府,先后有20余个小窑进行生产,井口分布于井田地表各处,后又互相连通。虽然开采不同层次的煤层,但因层间距较小及构造关系,采后顶板垮落较快,形成一条条有水力联系的人为涌水通道。目前小煤窑大部分已闭坑,本矿已经对小煤矿的开采范围的裂隙、井口进行了封堵,地表水不会通过此处渗入井下。目前本矿生产主要集中在菜园井河东区270m水平以下,因此,上部小窑对开采270m水平以下煤层无大的影响,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也要注意井下涌水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此外,北马圈子矿1994年淹井至今尚未恢复,造成其井田内大面积的积水。但是北马圈子井田位平安矿业北部和平安矿业的矿井隔开,而目前本矿生产主要集中在菜园井河东区270m水平以下,对该区煤层开采无大的影响,但也应引起重视。

c、风化裂隙带潜水:矿区煤系地层浅部受采动影响形成一系列裂隙带,兴隆县平安矿业有限公司与位于其东部的马圈子煤矿有水力联系。近年来由于井田范围内小煤窑数目增多,分别揭露了煤系地层的各个煤层,并互相勾通,采后形成了大面积塌陷裂隙,有的与柳河底部的风化裂隙相通,有的与第四系冲积层的冲洪沟相通,可能导致地表水、潜水及柳河水泄入小窑后扩散渗至矿井。形成对矿井的有一定威胁。

d、大气降水:矿区为靠近海洋的山区,属半大陆性气候。每年

的1月最冷,7月最热,冻土深度为1.19m。年平均相对湿度60%,最多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为20m/s。本区年降雨量差异很大,年平均降雨量700mm —450mm左右,日最大降水量为258毫米/日,地表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的补给,为此,大气降水目前也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其降水强度,频率及延续时间与矿井涌水量密切相关,一般滞后三天,一周后逐渐降低,而矿井最大涌水量往往出现在降水量最高的雨季。

综上所述,矿井涌水主要充水因素为地表水、小窑积水、大气降水、断层裂隙水等。其中地表水、小窑积水、大气降水在矿井涌水中占主导地位。这些类型的充水一般不稳定,初期涌水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涌水量最终减弱。1973年矿井正常涌水量320m3/h,最大涌水量为710m3/h。2007年矿井正常涌水量290m3/h,最大涌水量为560m3/h。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延伸,矿井高水平涌水不断减少,矿井总涌水量也不断减少。2010年矿井正常涌水量205m3/h,最大涌水量为286m3/h。现阶段矿井涌水主要为通过煤层顶板裂隙及断层裂隙导入的水,矿井涌水的特点是涌水量不大,涌水量一般较为稳定,没有压力,自然流出,对矿井生产没有威胁。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该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顶板裂隙直接进水型矿井。

1.5 岩浆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

本区从地表勘探钻孔及井巷工程中发现有少量岩浆岩侵入体存在。其大部沿断层结构面侵入,形成似层状的岩床,岩性以灰白色的中性微晶至隐晶闪长岩及闪长斑岩为主,由于其侵入方向及规模关系,仅在本井田西偏北部石炭系本溪组有所发现,局部侵吞了十号煤层。此外,四层煤局部也有岩浆岩侵入,对矿井生产影响甚微。

1.6 煤层赋存特征

本区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共含煤层、煤线十一层,其中四、五、六、七、九五个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

现就井田可采煤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第四层煤:位于二迭系下统荒神山层顶部,其顶板即为茂山层的含砾粗砂岩。该煤层为兴隆煤田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大且较稳定,为复杂结构煤层,夹矸随煤层厚度的变化层数增多或减少。井田内钻孔见煤最大厚度为11m,井巷工程控制最大厚度为18.19m。最薄处为0.25m,平均3.89m,上距第三层煤2.56-17.10m,平均层间距8.89m,下距第五层煤1.84-13.14m,平均层间距7.59m。其区别于其它煤层的特征是自身厚度大,结构复杂,顶板为泥质胶结含砾粗砂岩,遇水膨胀呈松散状。

第五层煤:位于二迭系下统荒神山层中上部,为单一结构、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厚度0.09-2.50m,平均厚0.77m,上距四层煤平均间距7.59m,下距六层煤8.82-36.93m,平均24.24m,层间距变化较大。该煤层因其结构单一、煤质好、容重小区别于其它煤层。

第六层煤:位于石炭系上统张庄层顶部。其顶板即为富含海相动物化石的喇嘛沟层含钙粉砂质页岩,也为兴隆煤田主要标志层之一。该煤层结构单一,为本井田河东区较稳定煤层和主采煤层,除局部受断裂构造影响变薄外,大部可采。厚度两极值为0.38~3.73m,平均为1.37m,属较稳定煤层,其上距五层煤平均层间距为24.24m,下距七层煤3.87~11.27m,平均层间距为7.99m。因其所处层位及作为主采煤层易于区别其它煤层。

第七层煤:位于石炭系上统张庄层中下部,上距第六层煤平均层间距7.99m,下距九层煤9.16~19.04m,平均层间距14.54m。该煤层厚度在0.65m以上,结构单一,较稳定,煤质稍次,在本区范围内大部可采。其顶板为页岩和砂岩,底板多为粘土岩和细砂岩等。

第九层煤:位于石炭系中统马圈子层顶部,上距北山砾岩层数厘米至两三米不等。有时砾岩作为直接顶板出现,尚未发现有冲刷现象。煤层结构简单,平均厚度在0.72m以上。在本区范围内大部可采。煤质较好,顶板岩性多为砾岩,局部为页岩。底板主要为粘土岩。

矿区范围内煤层总体呈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走向时有变化,Ⅳ剖面以南,走向近南北,Ⅳ剖面以北至Ⅰ剖面,走向由近南北渐变为北东向,Ⅰ剖面以北煤层走向又渐变为近南北向。煤层倾角总体14°~35°平均在25°左右。

1.7 煤层工业分析

第四层煤:原煤灰分32.21-48%,洗选后可降至12%,精煤挥发分在31-49%之间,煤质为气煤,为富灰中硫低变质煤。该煤层精煤回收率低,不宜做炼焦用煤,可做火力发电燃料及动力用煤。

第五层煤:灰分为7.97%,属特低灰中硫煤,煤质牌号为气肥煤,该煤层粘结性好,灰熔点低,精煤回收率高,可炼焦配煤。

第六层煤:灰分中等,在9.58—31%之间,硫含量较高,属中灰富硫煤。其煤质牌号为气肥煤。主要作为动力用煤。

第七层煤:经化验灰分较高,属富灰中硫煤,煤质牌号确定为气煤。只宜作动力与民用煤。

第九层煤:灰分产率在18.69—32.52%之间,挥发分39%左右,属中灰低硫煤。其煤质牌号确定为气煤。可作为动力及民用煤。

1.8 生产情况

矿井2011年布臵生产已在+115m-+180m水平之间,此区段运输距离远、四步提升、资源相对较少,费用也较高,经公司研究决定予以放弃,进入回撤阶段,结合井下现场实际情况,计划6月底回撤工作完毕。

1.9 矿井通风情况

矿井采用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方式。主提升井、人行井、2#井进风,3#回风斜井回风。回风井安装二台型号为FBCDZ-6-№16对旋轴流式通风机,电机功率2x75kW。矿井总进风量1500m3/min,总排风量1560m3/min。外部漏风率3.9%。矿井通风等积孔0.68m2,矿井通风难易程度为困难,最大班入井人数90人。

回撤工作面配备YBT-51,52型局部扇风机,采用压入式通风。

矿井需要风量为919m3/min,实际总进风量为1500 m3/min,实际总回风量为1560m3/min,风机总排量最大为2960 m3/min,实际有效风量为1311 m3/min。

1.10瓦斯、煤层自燃及煤尘情况

a、瓦斯

根据2010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本矿定为低瓦斯矿井,其中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6.19m3/t,瓦斯绝对涌出量1.41m3/min;矿井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10.48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2.38m3/min。虽然如此,在今后的回撤过程中还要加强矿井瓦斯预测预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搞好井巷施工中瓦斯管理工作。

b、煤尘和煤的自燃

矿井回撤阶段,煤巷主要布臵为四、六两层之间。

据唐山冀东矿业安全检测检验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对该矿四、六层煤层的煤尘爆炸鉴定为有爆炸性,除工业分析指标外,四层煤的火焰长度小于50mm,岩粉用量为60%,六层煤的火焰长度小于170mm,岩粉用量为80%。而自燃倾向性鉴定数据:四层煤真相对密度为1.89,吸氧为0.42cm3/g;六层煤真相对密度为1.61,吸氧为0.54cm3/g,鉴定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Ⅱ类自燃。

1.11矿井地温

根据资料,最低地温梯度0.55?/100m,最大为7.7?/100m,平均1.25?/100m,属地温正常区。

2. 矿井瓦斯地质情况

2.1 近5年瓦斯鉴定情况

兴隆煤田以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岩侵入强烈,矿井瓦斯含量高而著称,但瓦斯的赋存具明显的分区、分带性,它与矿井地质条件密切相关,主要受煤系岩性组合特征和沉积古地理环境、煤的变质程度、区域地质构造三大地质因素的影响和控制。虽然本区含煤岩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围岩大部分为泥质和铝土质胶结,透气性差,是瓦斯赋存的天然良好场所,但本区地处兴隆煤田西部边缘,含煤岩系厚度较小,变化较大,加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使煤系地层切割严重,应力释放的过程中并伴随瓦斯的逸出,使本区矿井瓦斯含量较兴隆煤田其它矿低。矿井从建井以来,未发生过瓦斯事故,经有资质部门鉴定一直属属低瓦斯矿井;近5年来瓦斯鉴定数据如下:

2.2 矿井瓦斯分布规律

矿井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较多,近年来因采煤巷道布臵,井下以形成两个区域,分别为四层煤区域(最低水平在+115m)、六层煤区域

(最低水平在+128m,根据2010年河北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提供的本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四层煤区域最大瓦斯涌出总量0.11m3/min,最大二氧化碳涌出总量0.14m3/min;六层煤区域最大瓦斯涌出总量为0.19 m3/min,最大二氧化碳涌出总量为0.14 m3/min;两个区域瓦斯含量较低,瓦斯压力较小。

2.3 煤层瓦斯风化带情况

目前矿井回撤区域主要集中在+180m水平以下,距地表最低水平高差为350m,相对来讲,矿井煤层瓦斯受风化带影响甚小。

2.4 瓦斯动力现象发生情况

矿井从1958年建矿以来,受地质构造及煤层厚度等影响,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一直属低瓦斯矿井,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过瓦斯事故,不存在瓦斯动力现象。

3.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

3.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

根据历年开采统计及每年瓦斯鉴定报告,证明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无瓦斯动力现象,属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3.2 对瓦斯防治工作的建议

目前矿井处于回撤阶段,井下无采掘活动,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相对处于稳定时期,但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加强瓦斯管理:①.加强通风管理,保证巷道内的风流畅通和稳定;②.作业地点要有足够的新鲜风量,通风三要素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③.充分利用和使用好矿井配备的各种瓦斯监测仪器,做到定期维护,定期校正,确保正常监测;④.对废巷、停风的盲巷和回撤后采空区及时封闭,并挂牌管理;⑤.回撤地点的局部扇风机要实现风电闭锁、

瓦斯电闭锁,不许随便停开扇风机,迎头和工作面风筒的出口风压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停风头要及时设栅栏警标或密闭;⑥.在编制回撤安全技术措施时,要有具体地点的瓦斯防治措施和避灾路线图;全方位的加强瓦斯检测管理,确保矿井稳定发展。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正式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09年5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1月25日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局长:骆琳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煤矿突出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的防治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规定等有关突出防治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本规定所称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第四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第五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四)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四)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条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采取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后,方可恢复生产。 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2019编辑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防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工作(以下简称防突工作),预防煤矿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突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或者经鉴定、认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第四条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突出矿井应当建立突出预警机制,逐步实现突出预兆、瓦斯和地质异常、采掘影响等多元信息的综合预警、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 第五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依据本细则,结合矿井开采条件,制定、实施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㈠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㈡区域防突措施; 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㈣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㈠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㈡工作面防突措施; ㈢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㈣安全防护措施。 突出矿井应当加强区域和局部(以下简称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控,确保质量可靠、过程可溯。

第六条防突工作必须坚持“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先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按照“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的要求,实现“先抽后建、先抽后掘、先抽后采、预抽达标”。突出煤层必须采取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否则严禁采掘活动。 在采掘生产和综合防突措施实施过程中,发现有喷孔、顶钻等明显突出预兆或者发生突出的区域,必须采取或者继续执行区域防突措施。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分析查找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细则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配备安全装备,实施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效果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八条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突出矿井,应当根据本矿井条件,制定防治突出和冲击地压复合型煤岩动力灾害的综合技术施,强化保护层开采、煤层瓦斯抽采及其他卸压措施。 第九条鼓励煤矿企业、煤矿和科研单位开展防突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应用。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 第十条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鉴定工作应当由具备煤与瓦斯突出鉴定资质的机构承担。 除停产停建矿井和新建矿井外,矿井内根据本细则第十三条按突出煤层管理的,应当在确定按突出煤层管理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该煤层的突出危险性鉴定;否则,直接认定为突出煤层。鉴定机构应当在接受委托之日起4个月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对鉴定结果负责。 按照突出煤层管理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或者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煤矿企业应当将突出矿井及突出煤层的鉴定或者认定结果、按照突出煤层管理的情况,及时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十一条突出煤层鉴定应当首先根据实际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进行,瓦斯动力现象特征基本符合煤与瓦斯突出特征或者抛出煤的吨煤瓦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专家解读.doc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专家解读 煤炭工业出版社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19号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1月25日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局长骆琳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 第二节建设和开采基本要求 第三节防突管理及培训 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第二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 第四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第五节区域验证 第四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第二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第三节工作面防突措施 第四节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第五章防治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措施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附录A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B 煤与瓦斯突出记录卡片 附录C 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汇总表 附录D 保护层保护范围的确定 附录E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基本流程参考示意图

前言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9年4月30日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1月25日颁发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规定》是我国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规章之一,是指导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的一部专项的权威的技术规章。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必须遵守的安全准则。同时也是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行政执法的依据。 1988年原煤炭工业部颁发实施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这是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关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的专门文件,并在1995年修订后再次颁发。《细则》的颁发,是对我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的总结,为推动我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管理和科研的深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的作用,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定》的颁布,既是对《细则》颁发以来我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的总结,同时在《细则》的基础上提升了法律约束力,对防突工作将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能源发展战略。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分析讲解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分析讲解 第一章、总则 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施行时间:2009年8月1日,《防 2、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时间:2009年8月1日。 3、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 况和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4、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区域防突措施; <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4)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工作面防突措施; <3)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4)安全防护措施。 5、鉴定煤厚的确定:0.3m以上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 6、突出煤层管理的确定 <1)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 <2)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的; <3)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 7、突出煤层鉴定的两个指标:应当首先根据实际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进行。 煤层最大瓦斯压力P、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和煤的坚固性系数f 等指标进行鉴定。全部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表1所列的临界值的,确定为突出煤层。 鉴定单位也可以探索突出煤层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指标。 表1 突出煤层鉴定的单项指标临界值

第二节建设和开采基本要求 1、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 制防突专项设计。设计应当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系统、防突设施<设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 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容。 2、所有突出煤层外的掘进巷道<包括钻场等)距离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小于10m时<在地质构造破坏带为小于20m时),必须边探边掘,确保最小法向距离不小于5m。 3、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每班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工并随时检查瓦斯;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斯检查工有权停止作业,协助班组长立即组 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并报告矿调度室。 在突出煤层中,专职爆破工必须固定在同一工作面工作。 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 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表2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考试题及答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 1、压风自救装置吊挂高度为距巷道底板( B ),但在同一条巷道内的吊挂高度必须统一、整齐。 A、— B、— C、— D、— 2、在突出煤层的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须设置至少2道牢固可靠的反向风门。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C )。 A、2m B、3m C、4m D、6m 3、采煤工作面放炮地点到工作面的距离由矿技术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得小于( B )。 A、50m B、100m C、150m D、200m 4、发现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必须立即( B ),并向调度室汇报。 A、加快工作 B、停止工作撤出人员 C、正常工作 5、瓦斯突出时,瓦斯浓度达到( A )时会引发爆炸事故。 A、5%-16% B、0、1%-64% C、5%-12% D、16%-40% 6、矿井瓦斯是井下从煤岩中涌出的以( D )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A、一氧化碳(CO) B、氮气(N2) C、一氧化碳(CO) D、甲烷(CH4) 7、煤与瓦斯突出是在地应力和( C )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极大。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瓦斯 D、氮气 8、采煤工作面浅孔注水湿润煤体措施可用于煤质较硬的突出煤层。注水孔间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孔深不小于( A )。 A、4m B、5m C、6m D、8m 9、突出煤层的掘进工作面与煤层巷道交叉贯通前,被贯通的煤层巷道必须超过贯通位置,其超前距不得小于5m,并且贯通点周围( A )内的巷道应加强支护。A、10m B、15m C、20m D、30m 10、穿层钻孔的封孔段长度不得小于( D )。A、2m B、3m C、4m D、5m 11、煤与瓦斯突出次数和强度,随煤层厚度,特别是软分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煤层倾角愈大,突出危险性也( B )。 A、愈小 B、愈大 C、没有明显 12、下列现象中煤与瓦斯突出的前兆是( A )。 A、瓦斯涌出量增大,工作面温度降低 B、有水气 C、煤壁挂红 D、钻孔有水流出 13、回采工作面采用超前排放钻孔和浅孔卸压抽放作为工作面防突措施时,钻孔直径一般为( B ),钻孔在控制范围内应当均匀布置,在煤层的软分层中可适当增加钻孔数。 A、40~65mm B、75~120mm C、130~160mm 14、回采工作面中高压注水措施注水参考的参数值为:钻孔间距 3.0m,孔径42mm,孔长( C ),封孔深度2~4m,注水压力8~12MPa,并以注水时煤壁或相邻钻孔出水为准。 A、~ B ~ C、~10m 15、煤与瓦斯突出频率低而强度高,下列选项哪个不是可能的原因( C )。 A、围岩破碎不严重 B、地应力相对集中 C、煤层酥松 D、煤质坚硬 16、矿井瓦斯积聚常常在巷道上部是由于( C )的原因。 A、风流速度小 B、巷道有冒高 C、瓦斯比空气轻 D、风流速度大 17完整可靠的( A )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 A、通风系统 B、机电运输 C 、防治水系统 18、煤与瓦斯突出的有声预兆下列哪项不是( C )。 A、响煤炮 B、机枪声 C、水叫声 19、瓦斯是( B )、无毒、无嗅的气体。 A、有色、无味 B、无色、无味 C、臭鸡蛋味 20、风门墙要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厚度不应小于( B ),防突门不应小 于。 A、 B、 C、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 ABCD )。 A、突出煤流充塞巷道,能摧毁巷道设施,机电设备,破坏通风系统,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B、突出煤流埋人死亡,高浓度瓦斯造成人员窒息死亡 C、遇火源引发瓦斯燃烧和爆炸 D、污染环境 2、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爆炸的条件是( ABC )。 A、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达到12%以上 B、瓦斯浓度达到5%至16%之间 C、是遇到明火,点火温度达到650度以上 3、煤与瓦斯突出的无声预兆为( ABCD ) A、气温降低 B、硬度降低、光泽暗淡 C、煤体干燥、煤尘飞扬 D、打钻时严重顶钻、夹钻或喷孔 4、煤与瓦斯突出的有声预兆为:地压活动剧烈、顶板来压、( B );煤层产生震动( A );听到煤炮声或闷雷声( D ) A、手扶煤壁感到震动和冲 B、不断发生掉渣和支架断裂声 C、瓦斯含量超过0、5%; D、突出时伴有巨雷般响声 5、突出矿井的通风系统应当符合下列要求的是( ABCDE )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上课讲义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 2017年9月 一、判断题 1. 煤层突出的危险性随煤层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2.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3. 对于瓦斯涌出量大的煤层或采空区,在采用通风方法处理瓦斯不合理时,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4.在采掘工作面出现明显的突出预兆时,应立即打开自救器戴好,然后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的地方。(√) 5.突出的煤向外抛出距离较远,具有明显的分选现象。(√) 6.突出的煤堆积角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 7.突出的煤破碎程较度高,含有大量的块煤和手捻无粒感的煤粉。(√) 8.压出空洞呈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形、倒瓶形以及其它分岔形等。(×) 9.突出可能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的楔形孔洞。(×) 10.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11.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2.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3.瓦斯喷出区域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的掘进通风方式可以不采用压人式。(×) 14. 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 15.在突出煤层的煤巷中安装、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时,必须采取预防煤体垮落而引起突出的措施。(√) 16.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7.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尽量避开地质构造带。(√) 1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时,可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9.采取金属骨架措施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时,揭穿煤层后,应拆除或回收骨架。(×) 20.煤与瓦斯突出分布不受地质构造限制。(×)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规定》选学试题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规定》选学试题 一、填空 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2、采煤工作面浅孔注水湿润煤体措施的确定,孔深不小于4m,向煤体注水压力不得低于 8MPa。当发现水由煤壁或相邻注水钻孔中流出时,即可停止注水。 3、采煤工作面的松动爆破防突措施一般2~3m,孔深不小于5m,炮泥封孔长度不得小于1m。应当适当控制装药量,以免孔口煤壁垮塌。 4、矿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规定,责令停止施工或停产整顿,处1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煤矿企业负责人处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5、矿井采掘工作面,当出现喷孔、顶钻等动力现象,明显的突出预兆情况时,应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6、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每班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工并随时检查瓦斯;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斯检查工有权停止作业,协助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并报告矿调度室。在突出煤层中,专职爆破工必须固定在同一工作面工作。 7、突出矿井的管理人员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8、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9、煤矿发生瓦斯动力现象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该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 10、石门揭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包括预抽瓦斯、排放钻孔、水力冲孔、金属骨架、煤体固化或其他经试验证明有效的措施。 11、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12、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13、突出煤层的采掘作业时,掘进工作面与煤层巷道交叉贯通前,被贯通的煤层巷道必须超过贯通位置,其超前距不得小于5m,并且贯通点周围10m内的巷道应加强支护。在掘进工作面与被贯通巷道距离小于60m的作业期间,被贯通巷道内不得安排作业,并保持正常通风,且在爆破时不得有人。

最新_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煤矿突出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的防治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规定等有关突出防治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本规定所称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第四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第五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

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四)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四)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条放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突出矿井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知识讲解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 2017年9月 一、判断题 1. 煤层突出的危险性随煤层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2.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3. 对于瓦斯涌出量大的煤层或采空区,在采用通风方法处理瓦斯不合理时,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4.在采掘工作面出现明显的突出预兆时,应立即打开自救器戴好,然后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的地方。(√) 5.突出的煤向外抛出距离较远,具有明显的分选现象。(√) 6.突出的煤堆积角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 7.突出的煤破碎程较度高,含有大量的块煤和手捻无粒感的煤粉。(√) 8.压出空洞呈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形、倒瓶形以及其它分岔形等。(×)9.突出可能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的楔形孔洞。(×) 10.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11.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2.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3.瓦斯喷出区域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的掘进通风方式可以不采用压人式。(×) 14. 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 15.在突出煤层的煤巷中安装、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时,必须采取预防煤体垮落而引起突出的措施。(√) 16.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7.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尽量避开地质构造带。(√) 1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时,可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9.采取金属骨架措施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时,揭穿煤层后,应拆除或回收骨架。(×) 20.煤与瓦斯突出分布不受地质构造限制。(×) 21.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必须首先开采保护层。(√)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全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19号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1月25日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局长骆琳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煤矿突出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的防治工作,适用本规定。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规定等有关突出防治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本规定所称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第四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第五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四)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四)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条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知识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知识1 一、煤与瓦斯突出概念 二、煤与瓦斯突出危害 三、煤与瓦斯突出特点 ?全国的15% 煤层的5% ?突出的学说/假说 四、煤与瓦斯突出预兆: ?煤与瓦斯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地压显现、瓦斯涌出及煤层结构的变化等。 ?1、地压显现:煤炮声、支架响声、煤岩开裂、掉渣、底鼓、煤岩自行剥落、煤壁颤动、钻孔变形、塌孔、顶钻、夹钻杆、钻 机过负荷等。 ?2、瓦斯涌出:瓦斯涌处异常、瓦斯浓度忽大忽小、煤层增大、气温异常、气味异常、打钻喷瓦斯、喷煤粉、哨声、蜂鸣声等。 ?3、煤层结构及构造预兆:煤层层理紊乱、煤层强度松软或不均质、煤暗淡无光泽、煤层厚度增大(特别是软分层增大)、煤倾 角变陡、挤压褶曲、波状隆起、煤体干燥、顶底板阶梯突起、 断层等。 五、突(压、倾)出的基本特征 ?1.突出的基本特征 ?1)突出的煤向外抛出的距离较远,具有分选现象; ?2)抛出山的煤堆积角度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

?3)抛出的煤破碎程度较高,含有大量的煤块和手捻无粒感的煤粉; ?4)有明显的动力效应,破坏支架、推倒矿车、破坏和抛出安装在巷道内的设施; ?5)有大量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远远超过突出煤的瓦斯(二氧化碳)含量,有时会使风流逆转;群力煤矿本次突出煤量约500吨,突出瓦斯量约 4.9万立方米(98m3/t ) 。 ?6)突出孔洞呈口小肚大的梨形、舌形、倒瓶形以及其它分岔形状等。 ?2.压出的基本特征 ?1)压出有两种形式,即煤的整体位移和煤有一定距离的抛出,但位移和抛出的距离都较小; ?2)压出后在煤与顶板之间的裂隙中,常留有细煤粉,整体位移的煤体上有大量的裂隙; ?3)压出的呈块状,无分选现象; ?4)巷道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增大; ?5)压出可能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的楔形孔洞。 ?3.倾出的基本特征 ?1)倾出的煤就地按自然安息角堆积,并无分选现象;?2)倾出的孔洞呈孔大腔小,孔洞轴线沿煤层倾斜或铅垂(厚煤层)方向发展;

2021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 9月 一、判断题 1. 煤层突出危险性随煤层含水量增长而减小。(√) 2. 突出矿井入井人员必要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3. 对于瓦斯涌出量大煤层或采空区,在采用通风办法处理瓦斯不合理时,应采用瓦斯抽放办法。(√) 4.在采掘工作面浮现明显突出预兆时,应及时打开自救器戴好,然后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方。(√) 5.突出煤向外抛出距离较远,具备明显分选现象。(√) 6.突出煤堆积角不大于煤自然安息角。(√) 7.突出煤破碎程较度高,具有大量块煤和手捻无粒感煤粉。(√) 8.压出空洞呈口小腔大梨形、舌形、倒瓶形以及其他分岔形等。(×)9.突出也许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楔形孔洞。(×) 10.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开拓、生产范畴内有突出煤层矿井。(√)11.有突出矿井煤矿公司重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第一负责人。(√) 12.突出煤层任何区域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要采用安全防护办法。(√) 13.瓦斯喷出区域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掘进通风方式可

以不采用压人式。(×) 14. 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立调节风量设施。(√) 15.在突出煤层煤巷中安装、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时,必要采用防止煤体垮落而引起突出办法。(√) 16.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要制定安全办法。(×)17.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地点应尽量避开地质构造带。(√) 1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时,可不采用安全防护办法。(×) 19.采用金属骨架办法防止煤与瓦斯突出时,揭穿煤层后,应拆除或回收骨架。(×) 20.煤与瓦斯突出分布不受地质构造限制。(×) 21.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必要一方面开采保护层。(√) 22.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要安设防突反向风门。(√)23.防突办法分为区域性防突办法和局部防突办法两类。(√) 24.开采深度增长,突出危险性减小。(×) 25.开采保护层时,应同步抽采被保护层瓦斯。(√) 26.在突出煤层无突出危险区内进行采掘作业时,可以不采用安全防护办法。(×) 27.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可以使用架线式电机车。(×) 28.有突出矿井煤矿公司、突出矿井应当设立满足防突工作需要专业防突队伍。(√)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 2017 年9 月 一、判断题 1. 煤层突出的危险性随煤层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2.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3. 对于瓦斯涌出量大的煤层或采空区,在采用通风方法处理瓦斯不合理时,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4.在采掘工作面出现明显的突出预兆时,应立即打开自救器戴好,然后按 避灾路线撤到安全的地方。(√) 5.突出的煤向外抛出距离较远,具有明显的分选现象。(√) 6.突出的煤堆积角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 7.突出的煤破碎程较度高,含有大量的块煤和手捻无粒感的煤粉。(√) 8.压出空洞呈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形、倒瓶形以及其它分岔形等。(×)9.突出可能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的楔形孔洞。(×) 10.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11.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 的第一责任人。(√) 12.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3.瓦斯喷出区域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的掘进通风方式 可以不采用压人式。(×) 14. 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 15.在突出煤层的煤巷中安装、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时,必须采取预防煤 体垮落而引起突出的措施。(√) 16.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7.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尽量避开地质构造带。(√) 1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时,可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9.采取金属骨架措施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时,揭穿煤层后,应拆除或回收骨架。(×) 20.煤与瓦斯突出分布不受地质构造限制。(×)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平煤股份〔2010〕147号 关于印发《平煤股份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原煤生产单位,机关业务保安部门、安全监察处: 《平煤股份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公司研究同意,现予印发,望认真贯彻执行。 平煤股份公司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此为电子公文) 平煤股份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以下简称《防突规定》),进一步强化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以下简称“防突”)管理工作,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平煤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单位。 第二章防突基本管理制度和要求

第三条齐抓共管责任制 突出矿井行政负责人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防突工作负领导责任;单位总工程师对防突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审批防突规(计)划和防突措施,并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各分管副职对防突工作负管理责任,负责分管范围内防突计划、措施的落实。总工程师制定的措施,必须经单位行政负责人组织的安全专题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修改,并有记录可查。 公司各级安监(检)部门、相关业务保安部门负责对本办法和防突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业务保安。 第四条建井单位防突管理制度 在突出矿井承担施工任务的建井单位,必须配备专业防突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人员数量必须满足生产需要。 建井单位在突出矿井系统内进行施工时,其防突措施必须经该矿井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和总工程师审批,突出矿井对建井单位落实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防突工作专题会议制度 (一)突出矿井在召开安全办公会议时,要把防突工作作为专门议题研究,平衡解决防突工作中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问题。 (二)突出矿井总工程师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防突例会,落实防突计划,分析突出动态,平衡解决防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突出矿井防突管理部门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防突工作面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价,研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制定对策,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安排下一步工作。

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知识试题

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知识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一个或相邻的两个采区中,同一阶段的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不得布置两个工作面相向回采和掘进。() 2、突出煤层的掘进工作面,不得进入本煤层或邻近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应力集中区。() 3、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靠近或处于地质构造破坏和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地带时,都应认真检验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如果措施无效,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在突出危险煤层中掘进平巷时,应采用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前探支架、水力冲孔或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防治突出措施。() 5、突出煤层上山掘进工作面采用放炮作业时,应采用浅炮眼远距离全断面一次爆破。() 6、在突出煤层的煤巷中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必须采取预防煤体垮落而引起突出的措施。() 7、在有突出危险的采区和工作面,电气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维护,并应每月检查一次防爆性能,严禁使用防爆性能不合格的电气设备。() 8、突出矿井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压缩氧和化学氧)自救器。()9、突出的煤必须及时清理,以防自燃引起瓦斯爆炸,清理突出煤时,必须编制防止煤尘飞扬、杜绝火源、垮塌以及再次发生事故的安全防护措施。()10、急倾斜突出煤层上山掘进工作面,采用抗静电的胶质风筒通风。()

二、问答题 1、煤和瓦斯突出定义:(20分) 2、煤和瓦斯突出危害:(20分) 3“四位一体”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措施(10分) 4、采用超前钻孔作为防治突出的措施时,应那些要求(30分)

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知识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一个或相邻的两个采区中,同一阶段的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不得布置两个工作面相向回采和掘进。(√) 2、突出煤层的掘进工作面,不得进入本煤层或邻近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应力集中区。(√) 3、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靠近或处于地质构造破坏和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地带时,都应认真检验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如果措施无效,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在突出危险煤层中掘进平巷时,应采用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前探支架、水力冲孔或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防治突出措施。(√) 5、突出煤层上山掘进工作面采用放炮作业时,应采用浅炮眼远距离全断面一次爆破。(√) 6、在突出煤层的煤巷中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必须采取预防煤体垮落而引起突出的措施。(√) 7、在有突出危险的采区和工作面,电气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维护,并应每月检查一次防爆性能,严禁使用防爆性能不合格的电气设备。(×) 8、突出矿井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压缩氧和化学氧)自救器。(√)9、突出的煤必须及时清理,以防自燃引起瓦斯爆炸,清理突出煤时,必须编制防止煤尘飞扬、杜绝火源、垮塌以及再次发生事故的安全防护措施。(√)10、急倾斜突出煤层上山掘进工作面,采用抗静电的胶质风筒通风。(×)

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管理制度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管理制度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为严格贯彻、落实“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强化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切实有效的开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各项工作,保证左权盘城岭煤业公司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制定《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管理制度》。 一、成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生产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通风副总经理、各专业副总工程师 成员: 安监处副处长、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防突办副主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机电设备科副科长、通风队副队长、地测防治水副科长办公室设在防突办 领导组职责:协调解决防突方面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每月由总工程师或通风副总经理牵头召开防突工作例会,平衡协调防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本月的防突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制定好下月的防突工作计划。 二、领导组组长、副组长管理职责

各级领导和单位要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规定,严格执行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组长(总经理):负责解决防突工作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防突各项工作的实施。 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对防突“四位一体”技术负全面责任;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实施、检查防突工作规划、计划、抽采达标和措施;并对采掘工作面规程措施的制定、审查、贯彻落实负责,以及抽采达标评判等,组织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副组长(生产副总经理):对采掘工作面负安全生产责任,负责生产环节中“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贯彻执行,合理组织采掘工作面的生产工作,合理组织采掘工作面的衔接工作,严禁在抽采不达标的区域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生产。 副组长(安全副总经理):对采掘工作面“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执行监督、检查负责。 副组长(机电副总经理):对井下所有机电管理负全面责任,确保供电系统合理,“三专两闭锁”及各自保护运行可靠,杜绝“三无失爆”。 副组长(通风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对防突“四位一体”区域措施的贯彻落实,负责全矿井瓦斯抽采达标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防突工作存在的问题,协助总工程师定期组织召开防突例会,组织防突措施的制定、落实及监督检查。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基础知识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基础知识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中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它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如果由于煤与瓦斯突出引起瓦斯爆炸和火灾事故,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如何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事关重大。世界各国在防治突出方面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对各种地质、开采条件下突出发生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也未能完全杜绝突出发生。对煤矿安全生产来看,防治突出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突出发生,或减少突出的频率和强度;二是避免突出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概念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与瓦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地自煤(岩)壁抛向巷道空间所引起的动力现象。在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抛出的煤体有几十吨至几千吨,同时涌出大量的瓦斯充满整个巷道空间。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有地应力和瓦斯的压力。 二、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 1、产生的高压瓦斯流,能摧毁巷道,造成风流逆转、破坏矿井通风系统。 2、喷出大量的煤岩造成埋住施工人员。 3、井巷充满瓦斯,造成人员窒息,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

三、煤与瓦斯突出的形式及基本特征 1、突出。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的联合作用,重力不起决定作用。 (1)突出的向外抛出距离较远,具有分选现象; (2)抛出的煤堆积角度小于自然安息角; (3)抛出的煤破碎程度较高,含有大量的煤块和细小的煤粉; (4)有明显的动力效应,破坏支架、推倒矿车、破坏和抛出安装在巷道内的设施; (5)有大量的瓦斯喷出,瓦斯喷出量大大超过突出煤的瓦斯含量,有时会使风流逆转; (6)突出的孔洞呈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型、倒瓶形以及其它特殊的形状。 2、压出。主要因素是受采动影响所产生的地应力,瓦斯压力和煤的自重是次要因素。 (1)压出有两种形式,即煤的整体位移和煤有一定距离的抛出,但位移和抛出的距离都较小; (2)压出后,在煤层与顶板之间的裂隙中,常留有细煤粉,整体位移的煤体上有大量的裂隙; (3)压出的煤呈块状,无分选现象; (4)巷道瓦斯涌出量增大; (5)压出可能无孔洞或口大腔小的楔形孔洞。 3、倾出。主要因素是地应力和重力。 (1)倾出的煤就地按自然安息角堆积,并无分选现象;

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知识

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知识 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知识 作者:zjy 1. 煤与瓦斯突出定义: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层中存储的地应力弹性能和瓦斯压力能的突然失稳释放现象,表现为在地应力和瓦斯压力共同作用下,仅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里,几吨到上万吨破碎的煤、岩和几百立方到上百万立方的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动力现象。 2.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特点: 灾害发生突然,过程时间短(人难以脱险,生产中断);瞬间人被煤岩埋没或被瓦斯风暴吹倒埋没;环境缺氧,致人窒息死亡;瓦斯风暴可摧毁通风系统及设备设施;可引起瓦斯爆炸、火灾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安全生产。 3.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煤与瓦斯突出是由地应力、煤中瓦斯和煤结构特性3种因素综合决定的。 4.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1)有声预兆:煤层中有煤炮声(煤层变形发出的劈裂声、鞭

炮声、机枪声、闷雷声或远处的雷鸣声),声音由远到近、由小到大,间隔时间的长短也不一致;支架折断声;煤层或岩层的破裂声。 (2)无声预兆:煤层构造方面表现为煤层层理紊乱,煤变软、暗淡无光、易粉碎;煤层受挤压褶曲、倾角变大、变陡,煤层突然增厚或变薄;矿压显现表现为压力增大,使支架变形、断裂,煤壁外鼓、片帮、掉渣,打钻时垮孔、顶钻、夹钻、钻机过负荷等;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空气气味异常、闷人,工作面气温降低,打钻喷瓦斯、喷煤粉等。 5. 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处置: 应立即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离危险区。如果自救器发生故障或佩戴自救器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时,在撤出途中应进入避难硐室躲避。若不能到达避难硐室躲避时,可寻找有压风管路的巷道、硐室暂避,并与外界取得联系。这时,要把压风管的供气阀门打开或接头缷开,形成正压通风,以稀释高浓度瓦斯,供遇险人员呼吸,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救援。 6. 瓦斯超限定义: 矿井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煤矿安全规程》所规定的各通风地点瓦斯浓度达到设限值及以上,属瓦斯超限;如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及以上,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浓度达到0.75%等。 7. 瓦斯积聚定义: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立方的空间内积聚的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