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必修1).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8.9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必修

1)

《雨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意境。

2.能力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通过诵读、欣赏提高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独具特色的意象,掌握相关方法。

2.学会知人论世,探究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诗经》、《离骚》到乐

府民歌,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当代新诗,涌现了很多流派,出

现了很多诗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精品。: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诗歌的影响,我国诗坛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

齐放的局面。诸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雅的徐志摩,忠

诚爱国的艾青。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朦胧缠绵的“雨巷诗

人” -- 戴望舒。

(二)自主收获

1.了解作者及背景

戴望舒 (1905-1950) ,浙江杭县 ( 今余杭 ) 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8 年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并逐渐成为现

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9 年 4 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

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早期诗歌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意象朦胧、含蓄,感伤气息较重。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1927 年夏天。当时全

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

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

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

心情的表现。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

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

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2.文体知识

现代诗派:这个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黑线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

现代诗派。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是这个诗派的鼎盛时期。现代

诗派的诗艺核心是象征主义。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

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

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 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其他主要代表诗人有陈江帆、南星、徐迟、番草、玲君、吴奔星、路易士等。

3.积累基础字词(结合导学案内容)

彷徨( páng:hu áng) :::::: 彳亍

(chì:ch ù) :::::::::颓圮(tuí:pǐ)

寂寥( j ì:liáo):::::::::惆怅(chóu:chàng)

(三)合作探究

1.听范读,学生再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雨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明确:诗歌描写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营

造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迷离、超然、朦胧的抒情意境。

(2)《雨巷》中主要写了哪两个意象?怎样理解和欣赏

这两个意象?

明确: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

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

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

“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

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

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

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

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

高洁的、美丽的。但也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

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2.文本分析

(1)《雨巷》中有这样的诗句,“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能否将句中的两个“飘”字改为“走”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姑娘不是真是存在的,而是作者想象出

来的,想象中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而且“飘”字与前面的“梦”字构成了最佳组合。总之,“飘”字生动地描述出诗人

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所以,诗中用“飘”字描写这位姑娘的行动。

(2)《雨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咀嚼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听和自白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痛在诗句里流动。

(四)疑点探究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姑娘”当然有其象征意义。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