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名解整理

病理名解整理

病理名解整理
病理名解整理

病理考试名解——整理10基础临4

1、适应: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

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adaption。

2、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的缩小称为atrophy。

3、增生:实质cell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加。

4、褐色萎缩(brown atrophy)萎缩的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光镜下

a.实质细胞体积缩小or数量减少、

b.间质出现纤维组织增生。C.萎缩的胞浆内可见脂褐

素沉着。电镜下可见较多自噬泡和残存小体,一般常见于心、肝cell胞浆。

5、化生(metaplasia)a.为适应环境变化,b.一种以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相似性质分化组

织的过程,c.是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个方向分化一般一般只转为性质相似的细胞。

6、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不同

程度功能障碍。

7、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的脂滴,

若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则称脂肪变性。

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好发于乳头肌和心内膜下肌,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

部分的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成黄色条纹,轻者成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布,状似虎皮,故称“虎斑心”。

9、玻璃样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又称透明变性,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玻璃样

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可发在结缔组织血管壁细胞内。

10、拉塞尔小体(russell’s body)慢性炎症时,浆细胞的胞浆内出现红染的圆形玻璃样

物质,是Ig在细胞内堆积的结果。

11、脂褐素(lipofuscin)是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不被溶酶体酶消化的细胞粉碎片形成的

黄褐色颗粒,其成分是脂质和pr的混合物,源自于自由基催化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消耗性色素”

12、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铁蛋白微粒集结而成,由血红蛋白被Mφ溶酶体分解

转化形成。

13、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时,漏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Mφ吞噬后形成含铁血

黄素,由于这种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Mφ常出现在左心衰患者,故称heart failure cell。

14、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etion)正常机体内,仅在骨和牙齿内含有固性钙盐,

若在骨和牙齿以外的其他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积,则称为病理性钙化。沉积的钙盐主要为磷酸钙。

15、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etion)变性坏死的组织或异物的钙盐沉积,机

体本身并没有全身性钙磷代谢异常,血钙正常。

16、转移性钙化(metastasic)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引起机体血钙或血磷增高,导

致钙盐在未受损的组织内沉积。

17、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坏死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

失。细胞核改变:①核固缩(pyknosis)由于核脱水使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核体积缩小。②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核膜破裂,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体。③核溶解(karyolysis)在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作用下,染色质DNA分解,细胞核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染色变淡,只能看到轮廓,最后轮廓也消失

18、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干,pr凝固而变为灰白色

或黄白色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称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肝、肾、脾等器官的梗死(坏死灶周围常出现炎性出血带,光镜下组织结构轮廓依然存在)。

19、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有些组织坏死后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

成坏死囊腔,称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pr少而脂质多or产pr酶多的组织。光镜下只见红染的无结构颗粒状。(脑软化:发生在脑组织中的液化性坏死)

20、干酪样坏死(caseous)主要见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

类型。组织分解较彻底,含较多脂质(主要来自结核杆菌和中性粒),因而坏死的组织略带黄色软质,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

21、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干、

湿、气)

22、气性坏疽:湿性坏疽的一种类型,主要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生

气荚膜菌等厌氧菌感染时,细菌分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大量气体,按之有“捻发音”。

23、糜烂(erosion)局限在表面和粘膜层的浅表缺损。

24、溃疡:深达皮下和黏膜下的缺损。

25、空洞(cavity)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输尿管、气管)

排出,留下空隙,称为空洞。

26、窦道(sinus)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

27、瘘管(fistula)体表和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

通道。

28、机化(organization)由周围新生cap和纤维母细胞等组成的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

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质的过程。

29、凋亡(apptosis)机体细胞在发育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

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一般表现单个细胞死亡,不伴炎症反应)

30、瘢痕组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的纤维结缔组织。

31、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

后对口严密的伤口,炎症反应轻微,愈合时间短,形成瘢痕少,抗拉强度大。

32、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无法整合对齐,伴感染,需清创,炎症

反应明显,肉芽组织形成多,愈合时间长,瘢痕较大,抗拉力强度较弱。

33、

34、肺褐色硬化(brown duration)慢性肺淤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质地变硬,心

衰细胞肉眼称棕褐色。

35、槟榔肝(numeg liver)慢性肺淤血时,小叶中央部因高度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

肝细胞因脂肪变性而成黄色,肉眼观,淤血,脂肪变性相间存在,使肝切面出现红黄相间的似槟榔样条纹。

36、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血管内,由于血液凝固or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

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37、白色血栓: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多发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动脉

内或静脉血栓起始部而形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肉眼观呈灰白色小结节,镜下成无结构淡红,主要由pt和少量纤维素组成。

38、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又称微血栓(microthrombus)或纤维素性血栓,发

生于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素构成,最常见于DIC.

39、栓塞(embolism)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

的现象,栓塞血管的物质称栓子(embolus)

40、减压病(deampression sickness)沉箱病、潜水员病

41、梗死(infarction)由于血管阻塞,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42、白色梗死:即贫血性梗死

43、红色梗死:即出血性梗死

44、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目的的

局部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和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变质、渗出、增生。

45、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46、渗出(exud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

体腔、黏膜表面、体表的过程为渗出,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改变,也是急性炎症的主要症状。

47、伤寒肉芽肿(typhoid granulsma/nodule)伤寒,巨噬细胞增生吞噬伤害杆菌、RBC、

细胞碎片,而吞红细胞作用特别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

48、细菌性痢疾(baciv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炎病

变,多局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浅表溃疡,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多。

49、树胶样肿(gumma)/梅毒瘤(syphiloma)

50、嗜酸性脓肿(eosinophilic abscess)在寄生虫病时,如血吸虫或丝虫病等在虫卵或

虫体周围出现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病变类脓肿,称嗜酸性脓肿。

51、假结核结节(pseudotuberde)血吸虫病较晚期由钙化的虫卵、上皮样细胞、多核

巨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构成的类似结核结节的慢性虫卵肉芽肿。

52、瘘管(fistula)深部组织的脓肿,一端向体表/体腔穿破,另一端开口于自然管道,

形成两端开口的排脓管道

53、风湿细胞:风湿增生期,巨噬细胞增生吞纤维素样坏死物形成风湿小体,体积大,

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大、圆,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细丝状向核膜扩散,核横切面枭眼状,纵毛虫状,又称anitschkow cell。

54、畸胎瘤(teratoma)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体中的全能细胞,多含大于2个胚层的组

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根据外观可分为囊性和实行,多发于卵巢、睾丸。

55、肉芽肿(granularna)炎症局部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

特征的增生性炎症。

56、干线性肝硬化:血吸虫病肝硬化的特征,长期多度血吸虫感染者,肝脏严重纤维化

致肝脏变硬变小,肝表面不平;严重者可形成粗大突起结节,切面上增生的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

57、不稳定细胞(cabile cells):在生理情况下不断随细胞周期循环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代

替衰老或破坏同类细胞;此类细胞包括皮肤黏膜的被覆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再生能力特别强。

58、再通:血栓机化过程中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形成出现裂隙,新生内皮细胞覆

于表面,新的血管相互沟通,使阻塞的血管部分重建血流。

59、纤维素样坏死:发生在间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光镜下病变

部分组织结构消失变为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似纤维蛋白,有时纤维蛋白染色阳性,故称纤维素样坏死。

60、稳定性细胞:具有较强潜在增生能力,生理情况下处于细胞周期静止期不增殖,损

伤或刺激时进入合成前期分裂增生参与修复。如消化道生殖道

61、永久性细胞:不具有再生能力。如心肌、骨骼肌、神经原

62、逆行性栓塞(cretrograde embolism)极罕见情况下,下腔静脉内血栓在胸腔压突然升

高的时,栓子可逆血流方向运行至肝肾髂静脉分支引起栓塞。

63、交叉性栓塞(crossed embolism)偶可见房/室间隔缺损或动静脉瘘时,栓子由压力

高的一侧通过缺损进入压力低的一侧,即动静脉系统栓子交叉运行引起另一系统栓塞。

64、泡沫细胞(foamy cell)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可使LDL氧化修饰成ox-LDL,后可

与单核巨噬细胞的受体结合,使单核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

65、硅结节(silicotic nodule)硅沉着病所发生的病变,早期由吞噬了硅尘的巨噬细胞

组成,又称细胞性硅结节,以后逐渐纤维化,玻璃样变,镜下典型的硅结节由呈同心圆排列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

66、燕麦细胞癌(oat cell carcinona)肺小细胞癌,属未分化癌,细胞小,胞质少,核

浓染,圆\椭圆\不规则,似燕麦,属APUD系统tumor,可产生多种多肽激素,产生异味激素综合症。

67、新月体(rescent)肾小球囊壁层上皮体积变大,增生成多层并有巨噬细胞浸润,在

肾小球囊内形成新月形小体或环状体,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在增生的细胞间发生纤维化逐渐演变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和纤维性体。

68、冷脓肿(cold abscess)干酪样坏死型骨结核时,坏死物液化后可在骨旁形成结核性

脓肿,局部并无红热痛,故称冷脓肿。

69、白细胞渗出:血液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是炎症反应最具意义的细胞作

用。

70、趋化作用(chemotaxis)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化学刺激部位作定向移动的过程,这

些化学刺激物称趋化因子(chemotastic ageut)

71、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验证过程中,致炎因子作用由局部血浆或组织

产生或释放,介导和参与炎症反应过程的化学因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在急性炎症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72、假膜性炎(pseudomembanous inflammation)发生在黏膜的纤维素性炎,如白喉、

细菌性痢疾,其渗出的纤维蛋白与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组织及病原菌等混杂在黏膜表面可形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假膜),覆盖于黏膜上,故称“假膜性炎”。

73、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腔出现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心脏搏动使心包的脏壁

两层渗出的纤维蛋白呈绒毛状,形成绒毛心,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74、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局部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

的组织坏死,脓液形成为特征的一种渗出性炎,炎症局部大5量中性粒坏死崩解,其释放的溶酶体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称为化脓,所形成的浑浊液状物称为浓浆。75、脓肿(abscess)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局部组织坏死溶解,形成充满浆液

的管腔(脓腔),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

76、蜂窝织炎(phlegmonpus inflaumation)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散性化脓性炎,常

见于皮下组织、肌肉、阑尾,主要致病菌:溶酶体链球菌

77、炎性息肉(inflaumatory polyp)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局部黏膜上皮、腺体、间质增

生的黏膜表面突起形成的炎性肿块,常见于鼻粘膜及子宫颈。

78、炎性假瘤(inflaumatory pseudotunor)慢性炎症增生时,形成境界较清楚的肿瘤样

肿块,常发生于眼眶、肺

79、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umation)炎症局部出现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并形

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组成:上皮样细胞聚集,多核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包绕,病灶周围常有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纤维包绕

80、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由炎症局部入血,并在血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

身性严重中毒症状。

81、肿瘤:机体在致瘤因子刺激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发生基因调控异常,导致异常增生

而形成的新生物

82、异型性(atypia)无论在瘤细胞形态还是组织学结构上,肿瘤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

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应了肿瘤的分化程度

83、间变(anaplasia)恶性肿瘤的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

84、侵袭/直接蔓延(direct spreecd)恶性肿瘤不断侵润、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常沿组织间隔、淋/血外周间隙、神经根

85、转移(metastasis)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移到他

处而继续生长,可以形成与原发癌同样类型的肿瘤,所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

86、癌脐:接近脏器表面的肿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限,可形成癌脐

87、恶病质(cachexia)恶性肿瘤晚期,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88、异位内分泌综合症(ectopi endarine syndrome)有些非内分泌腺发生的肿瘤能产生

或分泌激素或激素样物质,能引起内分泌紊乱而出现的相应临床症状

89、副肿瘤综合症(paraneo plastic syndrome)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产生)

或异常免疫反应或其他不明原因所引起的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肾、皮肤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90、癌(carcinoma)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91、肉瘤(sarcoma)由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92、乳头状瘤(papilloma)由复层被覆上皮如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外

生性生长,乳头状突起)

93、腺瘤(adenoma)由腺体、导管或分泌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甲状腺、卵巢、

涎腺肠等(囊、纤维、多形性、息肉状)

94、角化珠(keratin pearl)癌珠:高分化鳞癌的癌巢,中央可见层状或团状角化物

95、腺癌(adenocarcinoma)从腺体、导管、分泌上皮发展的恶性肿瘤

96、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arcinoma)黏液堆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

胞呈印戒状,以这种细胞为主要成分的黏液癌称为印戒细胞癌,早期可广泛浸润转移,预后不佳,是腺癌的一种,多见于胃肠道。

97、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即这些病变长期存

在并经演变有可能转变成癌

98、非典型增生(atypical,dysplasia,hyperplasia)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指增生的上

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一定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

99、原位癌(careinoma in sitn)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已累及上皮全层,但还未侵破基底膜

而向下浸润生长

100、Codman三角:骨肉瘤的肿瘤表面股外膜常被瘤组织掀起,上下两端可见骨皮质和掀起的股外膜间的三角隆起

101、癌肉瘤(carcinosarcoma)同一肿瘤中既有癌又有肉瘤成分的恶性肿瘤

102、细胞病毒癌基因: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

103、原癌基因:高度保守基因,正常低表达,促细胞生长

104、癌基因:癌细胞中促进细胞自主增生的基因,由原癌基因(proto-oncorgene)突变而来,无正常的促细胞生长信号

105、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指一组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疾病,包括三种类型:①动脉粥样硬化(AS)atherosclerosis②动脉中层钙化③细动脉硬化症

106、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大中弹力肌型动脉内膜进行性脂质、平滑肌细胞、炎细胞和结

缔组织积聚,形成纤维炎性脂质斑块(粥瘤)为病变特征的动脉疾病,病变不断发展可引起中膜萎缩变薄、管腔狭窄等一系列继发改变,最终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107、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心肌机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心脏病

108、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脉供血不足和冠脉狭窄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109、心肌梗死(MI)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性缺血所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110、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心瓣膜病因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最后导致心功能不全,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脏病之一

11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升高、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总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112、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因肺组织弹性下降而过度充气伴有肺间隔破坏,致使肺容积增加的病理状态

113、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由于支气管壁中肌肉和弹性成分破坏而使肺内支气管呈持久性扩张状态的慢性疾病。常继发化脓性炎(咳嗽咳痰反复咯血)

11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cor pulmonale)是由于慢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及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引起的以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肥厚、扩张为特征的心脏病

115、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肺段及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

116、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大叶性肺炎并发症,肺肉质变也称机化性肺炎,由于肺泡腔内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少或功能缺陷,释放蛋白溶解酶不足以使渗出的纤维素完全溶解清除,再由肉芽组织取代并机化,使病质肺组织呈褐色肉样纤维组织117、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是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灶状急性化脓性炎,由于病灶多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rcho pneumonia)

118、透明膜:严重病毒性肺炎渗出明显者,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浓缩在肺泡腔面形成一层均匀红染膜状物

119、肺硅尘着症(silicosis)简称硅肺(矽肺),是因长期吸入含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微粒而引起的以硅结节形成和肺广泛纤维化为特征的尘肺。

120、早期肺癌:癌块直径<2um,并局限于肺内的管内型和管壁浸润型,无淋巴结转移121、隐形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癌细胞阳性,临床和x线检查为阴性,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支气管黏膜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无淋巴结转移

122、食管癌:食管黏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

123、早期癌(非胃):肿瘤仅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未浸润至肌层,无淋巴结转移124、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肿瘤只局限于黏膜层或粘膜下层,不论肿瘤面积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肉眼观可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125、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又称慢性消化性溃疡或消化性溃疡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自身消化所引起的慢性溃疡。

126、进展期胃癌(adveuneed gastric carcinoma)癌组织侵达肌层或更深层,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称进展期胃癌或中期胃癌。

127、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癌组织在胃壁内弥漫浸润,胃壁增厚变硬,皱襞大多消失,弹性下降,胃腔缩小,形状如同皮革制囊状

128、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一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凋亡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129、点状或灶性坏死(spotty necrosis)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几个或几十个肝细胞,同时该处伴以炎细胞浸润

130、碎屑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发生在肝小叶周边界板处的少量肝细胞呈小片状溶解性坏死,使小叶周边出现缺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至小叶内,继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伸入肝小叶,围绕和分隔单个或小群肝细胞,碎屑状坏死是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的主要病变。

131、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指肝细胞坏死灶融合后呈带状向小叶内伸展构成两个中央静脉间、两个门管区间或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呈桥带状连接的坏死带,坏死处伴有细胞不规则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后期发展为纤维间隔而分隔小叶,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132、亚大块坏死(submassive necrosis)几个肝小叶的大比分或全部的融合性溶解坏死,常见于亚急性重型肝炎

133、大块坏死(massine necrosis)大部分肝组织的大片融合性溶解坏死,由于坏死范围广,正常肝组织结节塌陷而不能辨认,常见汇管区集中现象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常见急性重型肝炎

134、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体积稍大,胞浆中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电镜下光面内质网内有大量HBSAg 135、急性红色肝萎缩:急性重型肝炎时,肝体积显著下降,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软如泥,表面被膜皱缩,切面黄色胡红褐色,有的区域呈红黄相间的斑纹状,故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

136、亚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缩小,包膜皱隔,黄绿色,小叶周边也小胆管增生淤胆137、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可由多原因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变,使肝变小、变硬、变性,引发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障碍

138、假小叶(pseudolobule)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再生,中央静脉缺如偏位,假小叶外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受压而淤胆,可以新生小胆管,假胆管

139、窦性阻塞:由于肝内广泛结缔组织增生,肝血窦闭塞或窦周纤维化,使门静脉循环受阻

140、窦后性阻塞:假小叶及纤维结缔组织压迫小叶下静脉,使肝窦内血液流出受阻,继而阻碍门静脉血液流入肝血窦。

141、窦前性阻塞:肝动脉小分支与门静脉小分支在汇入肝窦前形成异常吻合,使压力高的动脉血流入门静脉

142、坏死后肝硬化(postneerotic cirrhosis)相当于大结节型肝硬化和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是在肝实质发生大片坏死的基础上形成的

143、早期肝癌/小肝癌:单个癌结节直径<3cm或结节数目<=2其直径的总和<=3cm的肝癌,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而血清AFP(+)(瘤结节界线清楚,周围淋巴细胞纤维组织丰富,分化程度高)

144、急性肾炎综合症(acute nephritis syndrome)起病急,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常伴高血压,轻度水肿,主要病理类型:毛细血管内增生GN,病理基础为肾小球滤过

率减少

145、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临床变现为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膜性,膜增生性,微小病变性GN。病理基础为基底膜理化性状改变所致的通透性升高

146、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肾盂、肾小管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女性多见

147、甲状腺样变(thyroid lilee appearance)慢性肾盂肾炎部分肾单位代偿肥大,肾小管扩张,管腔内充满红染的胶样管型,形似甲状腺滤泡

148、上皮内肿瘤(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上皮内肿瘤,CIN-1为Ⅰ级非典型增生,CIN-2为Ⅱ级非典型增生,CIN-3包括Ⅲ级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149、早期浸润癌

150、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又名恶性葡萄胎,为界于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内

151、绒毛膜癌(chorio carcinoma)也称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是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20 >40女性高危,大多与不正常妊娠相当

152、乳腺癌:来自乳腺终末导管和小叶上皮的恶性肿瘤

153、粉刺癌(comedocarcinoma)导管内原位癌,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位,切面可见黄色软膏样坏死物,挤压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间质纤维化,坏死区钙化)154、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

155、派杰病(paget disease)湿疹样癌,伴/不伴间质浸润的导管内癌的癌细胞向上扩散累及乳头、乳晕

156、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noutoxic goiter)亦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使TH分泌不足,TSH分泌增加,甲状腺滤泡上皮增厚,滤泡内胶质堆积而使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甲亢

157、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点:高血糖、糖尿。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15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ozeptis)脑膜炎球菌,多位散发,冬春流行儿童青少年,临床可发热、呕吐,皮肤瘀点,脑膜刺激症状,部分可中毒性休克

159、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夏秋流行,病变累及整个CNS灰质,儿童多,临床: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镜下改变:血管变化炎症反应,NC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胶质细胞增生

160、血管套现象:乙脑,脑实质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炎细胞(单个核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现象

161、结核病(tuberculosis)由结合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炎

162、原发性肺结核:第一次感染结合杆菌,缺乏特异性免疫,儿童多见,原发综合症163、原发综合症(primary complex/ghon complex)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节核,x光片上哑铃状阴影

164、结合球/瘤(tuberculoma)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位于肺上叶,多为1个,有时多个

165、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增生性炎,全身单核-巨噬系统细胞增生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突出,镜下形成伤寒小结

166、肠道病变分期: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病理名词解释

★动脉硬化:凡是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称动脉硬化。 ★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是风湿病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病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中央为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外为角度偶Aschoff细胞周边为淋巴细胞浆细胞等。★McCalum斑(McCallum' spatch):(马氏斑)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后期,心内膜尤以左心房后壁增厚,粗糙和邹璧呈地图状,称为马氏斑。 ★绒毛心(cor villosum):风湿性心包炎时,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于心包的脏层和壁层,随着心脏搏动而呈绒毛状,故称绒毛心。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是指心瓣膜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或者先天性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由于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搜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表现为心前区阵发性疼痛或紧迫感,疼痛常放射至左肩或左臂。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由于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的局部坏死。★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由于梗死的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室内血液压力的作用下,局部组织向外膨出而成,多监狱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 ★附壁血栓(mural thrombus):由于梗死心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可形成血栓。 ★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一般指的是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损伤出现伤口的愈合过程。 ★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一期愈合时间短,形成瘢痕少。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monia):是主要由肺炎球菌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一个肺段乃至整个大并使其变实的肺的纤维素性炎症。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monia):是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在分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一组以肺实质与小气道受到病理损害后,导致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称。 ★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指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肺硅沉着症(silicosis):是因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粉尘所致的以肺内硅结节形成和广泛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常见职业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引起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被胃粘膜柱状上皮所取代时,称Barrett食管。 ★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胃癌组织向胃壁内弥漫浸润时致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大部分消失,其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故称革囊胃。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病毒性肝炎时,严重的肝细胞水肿使肝细胞胀大呈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称气球样变性。 ★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 body or Councilman body):病毒性肝炎时单个肝细胞的坏死,是由嗜酸性变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最后剩下深红色均匀浓染的圆形小体,即嗜酸性小体。

病理学名词解释

第五章:肿瘤 1.单纯癌:或称实性癌,属低分化的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多发生于乳腺,少数可发生于胃及甲状腺。 癌巢为实体性无腺腔样结构,癌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像多见。 2.转移癌: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 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叫做转移。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 3.间变:在现代病理学中,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缺乏分化,异型性显着。 4.非典型性增生: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 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5.癌肉瘤:如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结构,又有肉瘤的结构,则称为癌肉瘤。 6.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 种差异称为异形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7.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8.原位癌:原位癌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 层(上皮内瘤变Ⅲ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9.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乎二者 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10.畸胎瘤: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发生的肿瘤,多发于性腺,一般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成 分,结构混乱,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两类。 11.恶病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机体严重的消瘦、贫血、厌食、全身衰弱的状态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1.疣状心内膜炎:单个疣状赘生物大小如粟粒(1~3mm),灰白色,半透明,常成串珠状单行排列于瓣 膜闭锁缘,与瓣膜粘连紧密,不易掊落,故称疣状心内膜炎。 2.阿少夫小体(Aschoff 小体):指在风湿病的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出现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 结缔组织中,特别是在胶原纤维之间水肿,基质内蛋白多糖增多,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而形成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也称阿少夫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改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3.高血压脑病:由于脑小动脉病变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临床表 现为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有时血压急剧升高,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称为高血压危象。 4.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可因心肌耗氧量 暂时增加,超出了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所能提供的氧而发生,也可因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供氧不足而引起。 5.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6.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又称细动脉性肾硬化,由于入球小动脉的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管壁增 厚,管腔狭窄,病变严重区域的肾小球因缺血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因缺血而萎缩、消失。间质则有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肾小球及增生的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收缩,使表面凹陷。病变较轻区域健存的肾小球因功能代偿而肥大,所属肾小管相应地代偿性扩张,向肾表面突起。 从而形成肉眼所见肾表面的小颗粒。肉眼观:双侧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单侧肾可小于100g(正常成人约150g),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切面,肾皮质变薄,(≤2mm,正常厚3~5mm),髓质变化较少,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填充性增生。具有以上特点的肾被称为细动脉性肾硬化或原发性颗粒固缩肾。 7.室壁瘤:冠心病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出现室壁扩张、变薄、心肌全层坏死,坏死的心肌逐 渐被纤维疤痕组织所替代,病变区薄层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脏收缩时丧失活动能力或呈现反常运动,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常见于左心室。 8.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 出现相应的后果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 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 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 缩 肾盂积水→肾萎缩 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 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 萎缩 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 3.病理变化: 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 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 ②病理性肥大: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 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 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病理学各章节重点

病理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四种适应性改变: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 五种病理性萎缩:(失去养分压)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压迫性萎缩 2.化生(常考名解):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3.细胞水肿的特点:肉眼观,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新鲜标本色淡,浑浊无光泽。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疏松,淡染;轻度为颗粒状物质,重度为气球样变 4.肝脂肪变的特点: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边缘钝,颜色淡黄,较软,切面油腻感,水中漂浮感;光镜下,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中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特染:苏丹3~橘红色,锇酸染色~黑色 5.虎斑心(名解):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的心肌脂肪变,病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形似虎皮斑纹,故称虎斑心 6.玻璃样变的好发部位(常考):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细小动脉壁 7.坏死的类型和特点:(1)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肝脾肾,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保存,干酪样坏死,镜下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残影消失(2)液化性坏死,多见于脑,骨髓等,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3)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 8.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必考):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9.坏疽的类型和特点:(1)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畅通的四肢末端(2)湿性坏疽,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3)气性坏疽,是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10.坏死的结局(简答/多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第二章:损伤与修复 1.按再生能力分类的三类细胞(常考):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再生能力强;稳定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潜在较强的再生能力;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再生能力弱或无再生能力, 2.肉芽组织(必考名解):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新鲜的肉芽,故称肉芽组织 3.肉芽组织的作用(问答题):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损伤;机化和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4.肉芽组织的结局(问答题):转化为瘢痕组织。主要标志: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步消失;部分毛细血管官腔闭塞,数目减少;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 5.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的三种原因(常考多选):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肝淤血:左心衰竭肺淤血(可见心衰细胞),右心衰竭肝淤血 3.血栓形成的三大条件(必考~多选/简答):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4.栓塞的四种类型:白色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唯有白色血栓在动脉);混合血栓,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红色血栓,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透明血栓,微循环小血管内 5.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 2.尸体解剖 3.活检 4.细胞学检查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病理学又叫病理解剖学,主要研究和阐明疾病发生的原理(病因学)、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注重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病理变化)和由这些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系)以及转归和结局等。 2.尸体解剖(尸检):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获取器官移植用的脏器。

3.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进行病理检查。目的在于: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手术范围;观察病情,判断疗效;根据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病变性质、功能状态和组织来源作出判断。 4.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固定、染色,观察,以判断病变性质。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名词解释 1.适应 2.肥大 3.变性 4.虎斑心 5. 淀粉样变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行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

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4.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位虎斑心。 5.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时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这种淀粉样物质在HE染片中呈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 损伤的修复 (一)名词解释 1.修复 2.不稳定型细胞 3.稳定型细胞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不稳定型细胞:又称持续分裂细胞。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

病理学 名词解释

biopsy 活体组织检查从病人身上可疑的病变组织上,取下一小块组织,送病理科惊醒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一种诊断方法。 pathology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hypertrophy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anemic infarct 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较致密的脏器发生动脉阻塞时,因侧支血管细而小,梗死形成时从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少,梗死区呈灰白色 henmorrhagic infarct 出血性梗死组织结构疏松且侧支血管丰富的脏器,单纯动脉阻塞一般不引起梗死,往往静脉淤血而有效侧支循环不能建立时才会发生,此时梗死区有明显的出血,呈红色 atrophy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 官体积缩小。 metaplasia 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degeneration 变性指细胞受损伤后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过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并伴有功能下降。 hydropic degeneration 水样变性肿胀的线粒体、内质网破裂,胞浆内水分越来越多,胞浆呈疏松网状。 fatty degeneration 脂肪变性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 lipofuscin 脂褐素又称老年素。沉积于神经、心肌、肝脏等组织衰老细胞中的黄褐色不规则小体,内容物为电子密度不等的物质、脂滴、小泡等,是溶酶体作用后剩下不再能被消化的物质而形成的残余体。 coagulation necrosis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的状态 caseous necrosis 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 liquefaction necrosis 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太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 hyaline degeneration 玻璃样变性血管壁、结缔组织、细胞内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 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引起机体血钙或血磷升高,导致钙盐在未受损伤的组织内沉积 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病理性钙化除骨和牙齿外,在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 fibrinoid necrosis 纤维素样坏死发生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光镜下,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似纤维蛋白,有时纤维蛋白染色呈阳性 dry gangrene 干性坏疽大多是坏疽的一种, 常见为肢端组织缺血坏死,干枯变黑并向躯干发展,直到血液循环足以防止坏死的地方停止。 moist gangrene 湿性坏疽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此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故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病理名解

1.萎缩(atrophy):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减小。器官与组织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因细胞内物质丧失而体积减小外,还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组织和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的增大所致,但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3.增生(hyperplasia):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5.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或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蓄积的现象。 6.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是细胞损伤最早出现的改变。系因线粒体受损,A 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过多积聚。 7.气球样变(bolluning change):细胞水肿后期,细胞肿大明显,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细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性消失,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 8.脂肪变(fatty change):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9.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HE染色呈现嗜伊红均质状。 10.细动脉壁玻璃样变(arteriolosclerosis):又称细动脉硬化,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因血浆蛋白质渗入和基底膜代谢物质沉积,可使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压升高,细动脉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易继发扩张、破裂和出血。 11.淀粉样变(amyloid change):细胞间质内出现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淀。HE 镜下特点为淡红色均质状,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刚果红染色为橘红色,遇碘则为棕褐色。 12.黏液样变(mucoid change):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常见于组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湿病灶等组织中。镜下特点为疏松的间质内,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与灰蓝色黏液基质中。 13.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是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由铁离子和蛋白质组成,镜下呈金黄色或褐色颗粒,可被普鲁士兰染成蓝色。14.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出现固态钙盐的沉寂,可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若钙盐沉积在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此时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在正常组织内,称转移性钙化。 15.坏死(necrosis):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包括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三种基本形式。 16.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此种坏死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可保存,唔结构颗粒状红染物。 17.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细胞组织坏死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 18.坏疽(gangrene):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19.糜烂(erosion)、溃疡(ulcer):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表面黏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窦道(sinus):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 21.瘘管(fistula):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

病理学名解

病理学名解 1、atrophy(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称为萎缩。 1、hyperptrophy(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细胞体积增大,使该 器官、组织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2、hyperplasia(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 增生。 3、metaplasia(化生):是指一种以分化成熟的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被另一 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取代的过程。 5、degeneration (变性):即可逆性损伤,是指新陈代谢障碍时,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变性的组织细胞功能下降,但通常为可复性,严重者可发展为坏死。 6、tiger heart(虎斑心):是心肌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为发生脂肪变性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7、pathologic calcification(病理性钙化):在病理情况下,骨和牙以外的组织 内有固体钙盐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其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碳酸钙及少量铁镁等物质。 8、gangrene(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 性变化。腐腐败菌在分解坏死组织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并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的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亚铁,致使坏死组织臭而发黑。 9、caseation necrosis(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坏死区内脂肪较多,颜色带

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10、apoptosis(细胞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真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 通过启动其自身内部机制,主要是激活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而发生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 11、organization(机化):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 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的过程。 12、granulation tissue(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 多少不等的炎细胞组成,在创伤表面常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新鲜肉芽。 13、heart failure cell (心衰细胞):漏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在胞浆 内形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这种细胞在心力衰竭时常见,故称为心衰细胞。 14、nutmeg liver(槟榔肝):肝淤血时,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呈红黄 相间的花纹状结构,状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15、thrombus(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 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得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16、decompression sickness(减压病):又称沉箱病,是指人体从高气压环境 的减压过程中发生的气体栓塞。 17、cor villosum(绒毛心):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常见于胸膜腔和心包腔,如肺 炎球菌引起的纤维素性胸膜炎,风湿及心肌梗死引发的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外膜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由于心脏的不停搏动而呈绒毛状,又称“绒毛心”。

研究生病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1、免疫组化在病理中的应用,常见指标。 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就是抗原抗体反应。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识别系统—特异性抗体识别组织或细胞中的靶抗原。特异性抗体具有识别并结合靶抗原的功能,这是本技术的理论依据所在;2)显色系统—显色系统由酶、底物加上显色剂组成,最终可在标记位点形成有色分子的终末产物;3)联结系统—按免疫学要求采用联结或桥联抗体(一般为第二抗体)将识别系统与显色系统联结成为统一体。 其在病理中的应用主要为:(1)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2)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参考意义(3)对肿瘤增生程度的评价(4)微小病灶的发现,如微小癌,微小病灶(5)指导肿瘤的治疗(6)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 免疫组化的指标:肺和胃肠道的特异性指标(免疫组化) 答:肺—TTF-1、Surfactant apoA、细胞角蛋白。最具诊断价值的细胞角蛋白包括以下几种,腺上皮(CK7、CK8/18、CK20),鳞状上皮(CK5/6、CK14)。 胃肠道—CDX-2、Villin。1)CDX-2是肠道特异的核转录因子,调节肠道上皮的增殖与分化;是结直肠腺癌的敏感标记物。结直肠腺癌的CDX-2表达率较正常上皮低,鉴别转移性结直肠癌与原发性肺癌的作用很大;2)Villin主要在胃肠道上皮表达,位于微绒毛,是结肠、直肠腺癌敏感的标记物。 2.乳Ca常用预后指标、乳腺导管上皮内病变。 1)ER: 雌激素受体,是乳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阳性患者预后较好,而且对内分泌治疗有效。 2)PR: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也有效。 3)Bcl-2:是一种凋亡抑制因子,它的表达可以作为预测肿瘤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指标。 4)PS2基因 PS2基因的存在与ER、PB存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 PS2对判断预后及指导内分泌治疗均有价值,阳性者预后好,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低,且内分泌治疗有效 5)c-erbB-2癌基因 c-erbB-2扩增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与肿瘤级别较高有关 "四联"检测,包括ER、PR、PS2以及 c-erbB-2 6)p53抑癌基因 p53基因水平越高,分化越低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导管内上皮瘤(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 【临床表现】85%以上的病例是在体检时影像学发现的 可能的临床表现:可触及的乳房异常肿块;乳头病理性溢液;与派杰氏病相关的乳头病变 [分级方法]主要以细胞核特征为基础,结合坏死及细胞极性 低级别DCIS: 小的单形性细胞组成;核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罕见;呈拱桥、微乳头、筛状及实体型等组织构型排列 中间级别DCIS: 在低级别的基础上有坏死,钙化 高级别DCIS: 高度异型细胞组成,坏死多见 DIN (乳腺导管上皮内瘤变)-1C 组织病理学 由小的单形性细胞组成,呈拱状、微乳状、筛状或实体状排列;细胞核大小一致,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 DIN -2 组织病理学 通常由类似DIN-1C的细胞构成,呈实体状、筛状或微乳头状排列,但有些导管含有腔内坏死。 DIN -3 组织病理学 管腔内有特征性的伴有大量坏死碎屑的粉刺样坏死,其周围绕以大且多形性的肿瘤细胞,但腔内坏死也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仅存在单层高度间变的细胞平坦地衬覆管壁。常有无定形的微小钙化灶存在。 3.软组织肿瘤分类(四类),并分别举例子。 良性:大多数不复发,即使复发为非破坏性,局部完整切除几乎都能治愈,极罕见情况下(<1/5万),形态学良性肿瘤可发生远处转移,但形态学检查完全不能预测。结节性筋膜炎 中间性(局部侵袭性):常局部复发,伴浸润和局部破坏性生长,但无转移潜结节性筋膜炎能。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中间性(偶有转移性):除局部侵袭性生长外,偶能引起远处转移,转移率<2%,无可靠的组织形态预测转移。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恶性:除局部破坏性生长和复发外,还能发生远处转移。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三类。转移率大多>20%-100%,低度恶性肉瘤转移率仅2%-10%,但局部复发时,恶性程度增高。成人纤维肉瘤。 4.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临床特点:1少见,占良性肿瘤的22.2%。2女性多见,占83%。3右肺下叶,95%为单发结节,位于外周部。4症状轻微,偶有咳嗽、胸痛、咯血。5部位:多位于外周部,少数在肺膜下、段支气管周围。 大体形态:境界清楚,有或无包膜;部位:多位于肺外周部,少数在肺膜下段支气管周围,从支气管外突入腔内,呈息肉状;直径0.3CM~8.0CM,大多<3.0CM;可发生囊性变、钙化 组织形态:2 种主要细胞:缺一不可(1)立方状上皮细胞(衬于乳头状结构表面)(2)圆形细胞(在肺泡间质中)4 种组织构型(至少有3种)(1)乳头状结构(2)实性细胞区(3)肺泡内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样)(4)硬化性变化 免疫组化:可决定诊断:EMA、TTF-1 2种细胞(+),乳头表面上皮AE1/AE3(+),圆形细胞vimentin可(+)。 5、淋巴瘤B细胞,T细胞表面常用标记。淋巴瘤分为NHL,HL以及其大致分类。 淋巴瘤分类重要标记物:前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dT;小B 细胞淋巴瘤:CD5, CD23;套区细胞淋巴瘤:Cyclin D1;滤泡性淋巴瘤:CD10(或Bcl-6);Burkitt’s 淋巴瘤:Ki67(~100% 阳性);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滤泡外网架);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CD30, ALK;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CD56 淋巴瘤的分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霍奇金淋巴瘤(HL、HD)HD分类: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HL;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3淋巴细胞为主型(LP);4结节硬化型(NS);5混合细胞型(MC;6淋巴细胞消减型(LD) HD三大进展:R-S细胞与EB-V关系密切、 R-S细胞来源初步认定-B 细胞、新的改进分类推出。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及分期:1、低度恶性:①小淋巴细胞型。②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③滤泡性小裂与大细胞混合型。2、中度恶性:④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⑤弥漫性小裂细胞型。⑥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⑦弥漫性大细胞型。3、高度恶性:⑧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⑨原淋巴细胞型。⑩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4、杂类(低度至高度恶性):①蕈样霉菌病。②组织细胞型。③骨髓外浆细胞瘤。④不能分类。⑤其他。 6.宫颈癌分类,早期癌的概念。 病理类型常见鳞癌Ⅰ级为高分化鳞癌,Ⅱ级为中分化鳞癌(非角化性大细胞型),Ⅲ级为低分化鳞癌(小细胞型),多为未分化小细胞。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有2种。①黏液腺癌②恶性腺瘤:又称微偏腺癌,属高分化宫颈管黏膜腺癌。和腺鳞癌三种类型。 宫颈浸润癌:糜烂型、外生菜花型、内生浸润型、溃疡型。 7.葡萄胎,绒癌的概念及鉴别。 葡萄胎是指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高度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亦称水泡状胎块(HM)。葡萄胎分为两类:①完全性葡萄胎胎盘绒毛全部受累,整个宫腔充满水泡,弥漫性滋养细胞增生,无胎儿及胚胎组织可见;②部分性葡萄胎部分胎盘绒毛肿胀变性,局部滋养细胞增生,胚胎及胎儿组织可见,但胎儿多死亡,有时可见较孕龄小的活胎或畸胎,极少有足月婴诞生。表现为1.停经后阴道流血2.腹痛。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其特点是滋养细胞失去了原来绒毛或葡萄胎结构,而散在地侵入子宫肌层,造成局部破坏,并由此而转移至其他脏器或组织。妊娠绒癌50%继发于葡萄胎,发生于流产或足月分娩后各占25%,少数发生于异位妊娠后。绒癌的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可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绒癌的组织学检查可见大片分化不良的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以及出血坏死,但没有绒毛结构。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都是由胚胎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肿瘤,故统称为滋养细胞肿瘤。三者既有别又密切相关,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葡萄胎属良性疾病,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则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的鉴别;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先行妊娠葡萄胎各种妊娠 潜伏期无多在6个月以内常超过12月 绒毛有有无 滋养细胞增生轻→重轻→重,成团重,成团 浸润深度蜕膜层基层肌层 组织坏死无有有 转移无有有 脑肝转移无少较易 HCG + + + 葡萄胎与绒毛膜癌的鉴别 葡萄胎绒毛膜癌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小于20岁和大于40岁多见 病变性质良性病变恶性肿瘤 与妊娠关系异常妊娠葡萄胎、流产、正常妊娠后

病理学名词解释

大二上·病理学名词 解释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习题:名词解释 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的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2、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 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3、萎缩 :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4、肥大: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5、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6、化生 (Metaplasia):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是由具有分裂增 殖能 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相同性质细胞之间。 7、细胞水肿 ( 水变性 ):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 Na+、水过多积聚。轻度水肿,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 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高度水肿,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中。多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细胞,其中以肝脂肪变最为常见。 9、脂肪肝: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 10、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室内膜下和乳头肌,与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11、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 12、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蛋白蓄集。 13、 Mallory 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 14、淀粉样变:细胞间质中出现淀粉样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淀。 15、粘液样变:细胞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集。 16、营养不良性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的钙化,见于结核病、动脉粥样硬化。 17、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如一些骨肿瘤。 18.坏死 (necrosis):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 19.坏疽:坏死组织由于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改变。 20、干性坏疽:见于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时,常发生于四肢,肉眼坏死组织呈黑色,干燥皱缩,与健 康组织界限清楚,全身中毒症状轻。 21、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也可见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坏死区肿胀, 呈蓝绿色,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 22、气性坏疽: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除组织发生坏死外,还产生 大 量气体,坏死区按之有捻发感,伴奇臭,全身中毒症状重。 23、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 24、干酪样坏死:多见于结核病时。肉眼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镜下坏死彻底,为颗粒状无结构红染物。 25、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酶的消化作用占优势,坏死组织发生溶解、液化,常见于脓肿、脑软化等。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试验病理学研究和方法: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和各种炎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趋化作用:白细胞游出血管后,沿着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定向移动的现象;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有特异性) 炎症介质:在致炎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内源性化学物质。又称化学介质。 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血培养病原菌 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 脓肿:局部组织溶解坏死,并有充满脓液的腔形成 肉芽肿: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浸润和增生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恶病质:指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全身衰竭的状态。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交界瘤:瘤细胞及其排列结构具有某些接近恶性的形态特点,但未显示明显的恶性证据,没有肯定的间质浸润,相当于其它器官如消化道上皮的重度非典型增生至可疑癌变这段良恶,性之间的交界范围。 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累及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不转移,疗效好。 间变:恶性肿瘤缺乏分化的状态即失分化未分化的状态 不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肿瘤的一些病变 癌珠:镜下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或癌珠。... 癌肉瘤:同时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