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练习(有答案)(1)

第一章练习(有答案)(1)

第一章练习(有答案)(1)
第一章练习(有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D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B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D)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5、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B)

A.描述 B.鉴测 C.解释 D.预测

6、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7、学校教育依照特色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8、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D )

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学媒体 D、教学环境

9、( D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

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0、下列不属于教学环境的是( D )。

A.桌椅 B.课堂气氛 C.照明 D.课本

1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D )

A、弗洛依德

B、冯特

C、华生

D、桑代克

12、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A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13、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 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14、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15、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D)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16、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是以(C)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BCDE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B)。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ABCE )。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E)。

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异

5教学环境包括(BE )

A.课堂自然条件 B.物质环境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E.社会环境

6.教学媒体包括 ( ABCDE)

A.投影 B.录像C.计算机 D.黑板E.图片

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有( ABCD )。

A.描述 B.控制 C.解释 D.预测 E、管理

8、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有( ABD)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指导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反馈过程

9、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分为( ABE )三个部分。

A、人类的本性

B、学习心理 C个性的形成、D、儿童行为 E、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0、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ABDE)四方面。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自觉性研究

D、合作性研究

E、社会文化研究

11、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描述正确的是(ABCDE)。

A.它包括五种因素三种过程

B.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

C.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D.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

E.评价/反思过程会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三、判断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

大纲、教材、课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为西方该学科科学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X 桑代克

4. 89.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5.学生对学与教的过程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

6.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和主体,存在群体差异即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

7.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创建时期、发展时期、走向成熟、完善时期等四

个时期。

8.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皮亚杰发起课程改革运动。X 布鲁纳

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学与教的要素:列举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2) 学习过程:列举出动机阶段、选择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等.(3)教学过程(4)评价/反思过程

2、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五、论述题

有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上课同样上得很好,所以学不学教育心理学都没有关系。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原因如下:

(1)有些老教师从未学过教育心理学,却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是他们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的结果。老教师从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轻松应对。但是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耗费时间长,见效慢,如果所有教师都用这种方法来开展工作,将会对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此外,教育心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它的研究成果能为科学地进行教与学提供指导,促进学校教育实践。

(3)教师如果学了教育心理学,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4)对于那些以前没有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来说,本身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可以弥补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缺乏。从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应当将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并且将这些理论具体应用于实践当中。经验丰富教师也应当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备他人借鉴。因此,对于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是必备的,对于教师来说是必须掌握的。

第二章一、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几个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B.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C.具有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

D.心理发展的根本过程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2.从性格类型来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 ( B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情感型

3.童年期是指年龄在( A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l、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 )。

A.获得守恒概念,具有明显的逻辑性B.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具有命题组合能力

5.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B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6.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A )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6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C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9.( C)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A.最近发展区 B.学习准备 C.关键期 D.印刻

10.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

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1、(B)是计数能力的关键期,(B)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C)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D)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A)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二关键期。

A.5岁左右 B.2-3岁C.3岁左右 D.2岁半-3岁半12.最近发展区是指( C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3.“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B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4.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D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5.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 A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量表

C.比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6.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B )。

A.主动感B.自主感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7.感觉动作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A )。

A.客体永恒性 B.自我中心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18.某学生的智商为110表示( B )。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19.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B)

A.1岁 B.3岁 C.5岁 D.7岁

20.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B )A、性格 B、认知风格 C、学习策略 D、定势

2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C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D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23.人格的核心是( C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世界观

24.智商是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B )。

A.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B.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25.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

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 B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幅合型

26.对于认知风格属场依存型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D )

A.为其提供无结构的材料,让他自己探索 B.鼓励学生自学

c.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总结出结构性知识 D.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明确的指导和讲解

27.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D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

28.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D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9.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 C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6岁

3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D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1.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性格类型属于( C )。

A.内向型 B.独立型 C.外向型 D.顺从型

3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D )。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认识

33.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B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 D.沉思型

3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D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冲动性 D.沉思型

35.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儿童大约从( B)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评价。

A.5岁 B.2-3岁 C.12岁 D.18岁

36.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D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我意识

37.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38.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 A )

A、CA=4,MA=5

B、CA=5,MA=6

C、CA=6,MA=7

D、CA=7,MA=8

39.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 B ).

A0-2 B2-7 C7-11 D11-15

40. 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4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A )

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4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 D )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4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C )

A、信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4、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B )

A、成熟期

B、关键期

C、学习期

D、高原期

45、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C )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46、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B )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

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

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47、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B )

A、感觉和知觉分化

B、感觉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

D、形象与表象分化

48、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A )

A、比奈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ABC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E.自我调节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BCE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ABCD)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E.逻辑思维阶段

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BCDE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与定向性

D、不平衡性

E、差异性

5、以下属于个体群体差异的是(ADE)。

A.男女性别差异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差异E.个体思维方式差异

6、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ABC)。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智商分数差异E.同龄团体差异

7.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是(ACD )

A.场独立与场依存B.独立型和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

E.外倾型与内倾型

8、特殊儿童的类型有( ABCDE )

A智力超常儿童 B弱智儿童 C 学习困难儿童 D盲童 E 聋哑儿童

9.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是(ABDE)。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

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一动作阶段、前运算

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

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10.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是(AD)

A.乳儿期B幼儿C童年期D少年期 E青年期

11、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有( BCE )

A多维思维 B单维思维 C 思维不可逆 D 具体逻辑推理 E 自我中心

12、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特点有(ABCE )

A思维可逆性 B 去自我中心 C多维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发达 E具体逻辑推理

13、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有(ADE)

A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 B形象思维为主 C自我中心

D能进行抽象思维 E能以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14、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 BC )

A社会性情感 B社会性认知 C社会性交往 D社会性能力 E社会性品质

1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前五个阶段是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这5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分别是(ABCDE)

A培养信任感 B 培养自主性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勤奋感 E培养自我同一性

16、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ADE )阶段

A心理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社会自我 E生理自我

三、判断题

1、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运动的分化。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X形式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5、皮亚杰认为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

6.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8.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9. 埃里克森认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X 自主性

10.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与主动感相对应的是内疚感。

11.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2、一个10岁儿童,测得其智力年龄12岁,其智商是120。

13、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沉思型。X

14、个体社会自我的发展是在3岁以后。

15、斯坦福-比纳量表是斯坦福在比纳-西蒙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X 推孟。

四、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2.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3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认为,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特征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多维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3.(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同。(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优势方面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五、论述题。

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学生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有的学生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请分析这种现象并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有些学生倾向于采取发散式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则倾向于使用聚合式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典型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教师据此并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采取与学生任务相吻合的认知方式。目前较多的是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冲动性与反思型认知方式、辐合型与发散型方式。

(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更擅长学习数学有自然科学。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因而场依存性的学习则在诱因来自外部时学得更好;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数学成绩上。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偏好。场独立性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易于适合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

(2)沉思型与冲动型。反思型的学生表现出更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更多地提出不同假设。而且沉思型学生能够较好的约束自己的动作行为,忍受延迟性满足,比起冲动型学生,更能抗拒诱惑。

(3) 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的学生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学生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学要想取得成效,提取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必须与学生习惯采取的策略相匹配。这就是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机会。

1.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的是()。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华生

2.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

A.苛勒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3.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A.建构法 B.发现法 C.顿悟法 D.接受法

4.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B.观察学习 C.认知学习 D.认知同化

5.加涅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第二级是()。

A.感受器 B.感受登记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6.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

A.迷箱实验 B.迷津实验 C.叠箱实验 D.“三座山”实验

7.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

A.社会建构主义 B.激进建构主义 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D.社会主义建构主义

8.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应性 D.永恒性

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10.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1.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2.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B.苛勒——完形一顿悟说

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13.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语言联结学习

1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对它们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15.小敏原来很怕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敏身上发生了()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1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蜜蜂采蜜 B.猴子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17.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18.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

A.规则学习 B.辨别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19.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只能储存()信息项目

A.5个 B.7个 C.9个 D.11个

20.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2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创立的。

A.巴甫洛夫 B.列昂捷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2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23.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24.“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现象。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25.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获得

2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27.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2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29.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C )。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30.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分泌唾液是(B)。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3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32.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33.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34.下列概念中()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5.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36.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37.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8.()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3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暗适应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4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4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42.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43.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4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多项选择

1.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 (BCD )

A.探索内驱力 B.好奇内驱力C.胜任内驱力 D.互惠内驱力E.尊重内驱力

2.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有 (BD )

A.每天跑步 B.记住英语单词了c.男孩长出喉结 D.能背诵唐诗了E.蜘姝织网

3.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 ABDE)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C.潜意识的挖掘

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 .学生问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ACD)

A.场独立与场依存B.自我型与开放型C.沉思型与冲动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

5.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ABCD)

A.强化B.消退C.惩罚D.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特征的有(ACD)

A.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短暂性C.相对持久性D.由反复经验引起

7.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ABC)

A.知识观B.学习观C.学生观D.教师观

8、学习的定义说明(ABD)。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E.学习是生理心理成熟的结果

9、.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ABC)。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尝试律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ABD)。

A.获得B.转化C.猎取D.评价

11.学生的学习特点是(ABC )

A、以间接经验为主

B、有他人的指导

C、有计划、有结构

D、以语言为中介

12.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BCD )

A、意义学习

B、行为规范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知识的学习 13.行为主义是最早的学习理论,它为学校的教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AC ) A、个别化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交互教学

D、行为矫正、

14、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15、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BCD )

A桑代克 B 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E 维纳

16、认知结构的发展包括 ( AB)两个作用过程。

A同化作用 B顺化作用 C异化作用 D逆化作用

17、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A 认知 B策略 C 意志 D动过技能

18、行为主义教育观把学习看成是( ABCD )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行为的变化 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19、认知教学观认为(ABCD)

A学习是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理解过程 B 学习依赖于学生自主的信息加工系统

C教学导致认知结构的变化 D 教学的目的是建构知识获得深层次意义理解

20、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把学习看成是以下系统的协同作用过程(ACD)

A加工系统 B 调节系统 C执行控制系统D 预期系统 E 反馈系统

21、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

A华生 B 加涅 C 奥苏伯尔 D斯金纳 E 金布尔

22、学习的内涵是( ABCDE)

A 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改变

B 学习是发生在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 学习是一种活动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

23、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ABC)

A 言语信息

B 智力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 D 接受性学习 E 发现式学习

24、以下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是(B,C,D,E)

A. 桑代克

B.苛勒

C. 托尔曼

D. 布鲁纳 E奥苏贝尔.

25、以下属于联结派的心理学家是(A,C,D,E)

A. 桑代克

B.苛勒

C. 巴甫洛夫

D. 斯金钠

E.斯彭斯

2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现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或行为改变的过程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

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

B.练习律

C. 准备律

D. 联结律

28、斯金钠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

A.习得反应

B. 条件强化

C. 泛化作用

D. 消退作用

三、判断题

1、程序教学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X

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4、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5、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认知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和自我的组织。

6、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度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X

7、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X

8、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X

9、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10、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X

11、学习的意义是人和动物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2、最能体现桑代克联结理论的经典实验是他通过迷笼对狗的实验研究。X

13、负强化就是惩罚。X

14、加涅被公认为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

15、联结的增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

16、准备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17、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X

18、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

19、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观点可用公式表示为“S—O—R”。X

20、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X

21、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

22、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X

23、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24、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5.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X

26. 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27.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28.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X

29.六年级儿童在学习圆概念时,学会用圆规画圆,这是智力技能学习。

30.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X

31.记忆电话号码是一种配对联想学习过程。 X

32.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X

33.在操作条件反应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X

3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35.认知学习观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

36.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37.尽管早期学习论有许多缺点,但其大部分结论可以用于解释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X

38.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

39.凡是反应速度快的学生都是属于冲动型学习者。X

40.在加涅的八类学习中,解决问题是该分类系统的最高学习形式。

41.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顿悟式解决问题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X

42. 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学生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方式。X

43.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 X

44.学生每天早上做广播操是一种学习现象。X

45.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X

46、在有意义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着关键作用。

47、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便是奥苏贝尔所说的“组织者”。(X,其综合水平要高于学习任务)

4.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5.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其基本内容是: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和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是在作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区别于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胡乱地冲撞。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他创设了斯金纳箱,以白鼠等为对象进行实验,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1)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改变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或警告)之分。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这类条件作用称为消退。

(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暂时停止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7简述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论诉题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及其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是认知一发现说。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视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办(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老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学性和能动性。

3.论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学习应遵循以下三条重要原则:

(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7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后跟随着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不与反馈结合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反馈的练习才能增强。

2.(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问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虽然尝试一错误学习模式是从动物实验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对于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说,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都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获得的。中小学生的学习也有这个特点。它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同时,在实际的教育过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此外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4.有的人认为,接受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完全摒弃。

(1)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2)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3)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4.(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相互之问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第二,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第三,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第四,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现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发现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发现。有效的发现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可以来自接受学习,也可以来自发现学习,但最圭要的是来自接受学习。因为通过接受学习来积累知识基础的效率比通过发现学习要高得多。如果仅靠发现学习来积累知识,那么要耗费很长时间,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以进行高水平的发现学习。第二,发现学习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接受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具体经验作支柱,而发现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接受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发现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运用可以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重新理解。

(3)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

正确地认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①从总体上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综合使用。人是一种文化动物,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在未成年时吸收、继承人类经过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文化精髓,接受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发现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的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这些都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发现学习还是学生赖以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经途径。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着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的有所变化。可以这样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发现的过

程。③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的有所变化。不同学科之间,在数理学科中应比其他学科更多地使用发现学习。就一门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而言,在初学一门学科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学科时,总是先采用接受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核心性概念和原理的学习。④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决定学习方式。并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好,也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差,只能说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这一种场合,而不适合那一种场合。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2.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3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3.(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同。(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优势方面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五、论述题。

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学生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有的学生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请分析这种现象并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有些学生倾向于采取发散式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则倾向于使用聚合式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典型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教师据此并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采取与学生任务相吻合的认知方式。目前较多的是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冲动性与反思型认知方式、辐合型与发散型方式。

(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更擅长学习数学有自然科学。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因而场依存性的学习则在诱因来自外部时学得更好;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数学成绩上。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偏好。场独立性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易于适合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

(2)沉思型与冲动型。反思型的学生表现出更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更多地提出不同假设。而且沉思型学生能够较好的约束自己的动作行为,忍受延迟性满足,比起冲动型学生,更能抗拒诱惑。

(3) 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的学生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学生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学要想取得成效,提取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必须与学生习惯采取的策略相匹配。这就是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机会。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姓名: 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 .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 .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 .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 .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个小球从4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A .位移是5m B .路程是5m C .位移大小是3m D .以上均不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 ,则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 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出发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 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9.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 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 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 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 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 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李贤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答案

第1章 事件与概率 2、若A ,B ,C 是随机事件,说明下列关系式的概率意义:(1)A ABC =;(2)A C B A =Y Y ; (3)C AB ?;(4)BC A ?. 3、试把n A A A Y ΛY Y 21表示成n 个两两互不相容事件的和. 6、若A ,B ,C ,D 是四个事件,试用这四个事件表示下列各事件:(1)这四个事件至少发生一个;(2)这四个事件恰好发生两个;(3)A ,B 都发生而C ,D 都不发生;(4)这四个事件都不发生;(5)这四个事件中至多发生一个。 8、证明下列等式:(1)1321232-=++++n n n n n n n nC C C C Λ; (2)0)1(321321=-+-+--n n n n n n nC C C C Λ; (3)∑-=-++=r a k r a b a k b r k a C C C 0. 9、袋中有白球5只,黑球6只,陆续取出三球,求顺序为黑白黑的概率。 10、一部五本头的文集,按任意次序放书架上去,试求下列概率:(1)第一卷出现在旁边; (2)第一卷及第五卷出现在旁边;(3)第一卷或第五卷出现在旁边;(4)第一卷及第五卷都不出现在旁边;(5)第三卷正好在正中。 11、把戏,2,3,4,5诸数各写在一小纸片上,任取其三而排成自左向右的次序,求所得数是偶数的概率。 12、在一个装有n 只白球,n 只黑球,n 只红球的袋中,任取m 只球,求其中白、黑、红球分别有)(,,321321m m m m m m m =++只的概率。 13、甲袋中有3只白球,7办红球,15只黑球,乙袋中有10只白球,6只红球,9只黑球。现从两袋中各取一球,求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 14、由盛有号码Λ,2,1,N 的球的箱子中有放回地摸了n 次球,依次记下其号码,试求这些号码按严格上升次序排列的概率。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第一章复习试题1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3 .对“等角对等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只要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B .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D .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解答题(18、19、20、21每小题7分,22、23每小题12分,共52分) 18.如图,求作一点 P ,使PC=PD ,并且点P 到Z 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试题 、选择题(每空4分,共28分) 14 .在厶ABC 中, Z A: Z B: Z C = 1:2:3 , AB = 6cm ,贝U BC = _________ cm . 1.至U ABC 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A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高的交点; ABC 的( ).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 点; (D )三边中线的交点. 2 .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边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15 .在厶 ABC 中,AB = AC , Z BAC = 120 °,延长 BC 至U D ,使 CD = AC ,则 Z CDA = 度? 16 .等边△ ABC 的周长为12cm ,则它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____ cm 2 . 17 .如图,ED ABC 的A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且 AB=5 ,△ BCE 的周长为 8,贝U BC 4.已知,如图,在△ ABC 中,0B 和0C 分别平分/ ABC 和/ ACB ,过O 作DE // BC ,分别 交AB 、AC 于点D 、E ,若BD+CE = 5,则线段 DE 的长为 ( ) A . 5 B . 6 C . 7 D . 8 5.已知:在△ ABC 中,AB 丰AC ,求证:/ B 工/ C .若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可以假 设 () A . Z A = Z B B . AB = B C C . Z B = Z C D . Z A = Z C D 6.如图,△ ABC 与厶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BCD C AE

第一章 练习题(1)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日常用的交流电是( )交流电。 A.正切 B.余切 C.正弦 D.余弦 2、当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大于()时,接地处具有多余的电感性电流称为过补偿。 A.接地电容电流 B.接地电感电流 C.接地电阻性电流 D.接地电 容电流和接地电阻性电流 3、判定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通常采用( )进行判定。 A.左手螺旋定则 B.安培环路定理 C.右手螺旋定则 D.楞次定律 4、在纯电容的交流电路中,电压的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比值为()。 A.电阻 B.阻抗 C.感抗 D.容抗 5、电场中某点A的电位等于单位( )在该点所具有的电位能。 A.电子 B.正电荷 C.负电荷 D.以上都正确 6、右手螺旋定则可以用于已知磁场的方向来判断()。 A.电磁力的方向 B.电动势方向 C.电场的方向 D.产生磁场的电 流方向 7、三相对称交流电源作△形连接时,线电流IL与相电流Ip的数值关系为()。 A.IL=0.5Ip B.IL=Ip C.IL=2Ip D.IL=3Ip 8、用于分析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端电压关系的定律称为()。 A.全电路欧姆定律 B.电磁感应定律 C.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D.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9、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导体内就会产生()。 A.感应电动势 B.电流 C.磁场 D.电感 10、表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

A.磁通 B.磁力线 C.磁感应强度 D.电磁力 11、在闭合电路中,当电源电动势大小和内阻大小一定时,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则电源端电压的数值()。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不一定 12、有一台电动机功率P为1.1kW,接在U为220V的工频电源上,工作电流I 为10A,则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cosφ为()。 A.0.45 B.0.5 C.0.7 D.0.9 13、有一额定值为220V、1500W的电阻炉,接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则电阻炉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各为() A.32.3W, 6.82A B.35.3W, 8.82A C.42.3W, 9.82A D.47.3W, 14.82A 14、某直流电路的电压为220V,电阻为40Ω,其电流为()A。 A.1.8 B.4.4 C.5.5 D.8.8 15、某对称三相负载作三角形(D)连接,接在线电压为380V的电源上,测得三相总功率为6KW,每相功率因数0.8。则负载的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值符合下列选项()。 A.11.4A,6.58A B.6.58A,11.4A C.6.58A,6.58A D.11.4A, 11.4A 16、将一根导线放在均匀磁场中,导线与磁力线方向垂直,已知导线长度L 为10m,通过的电流I为50A,磁通密度为B为0.5T,则该导线所受的电场力F为( ) N。 A.50 B.100 C.200 D.250 17、有一额定值为220V、1500W的电阻炉,接在220V的交流电源上,则电阻炉被连续使用4个小时所消耗的电能为()kWh。 A.3 B.4.5 C.6 D.7.5 18、一额定电流In为20A的电炉箱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求该电炉的功率P及用10h电炉所消耗电能W值,其值符合下列选项()。

概率论第一章习题解答

00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I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随机现象与随机试验,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定义、几何定义和公理化定义,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和几何概率,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3、了解条件概率,理解概率的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会用它们解决较简单的问题; 4、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 II 习题解答 A 组 1、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1) 抛掷两颗骰子,观察两次点数之和; (2) 连续抛掷一枚硬币,直至出现正面为止; (3) 某路口一天通过的机动车车辆数; (4) 某城市一天的用电量. 解:(1) {2,3, ,12}Ω=; (2) 记抛掷出现反面为“0”,出现正面为“1”,则{(1),(0,1),(0,0,1),}Ω=; (3) {0,1,2, }Ω=; (4) {|0}t t Ω=≥. 2、设A 、B 、C 为三个事件,试表示下列事件: (1) A 、B 、C 都发生或都不发生; (2)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3) A 、B 、C 中不多于两个发生. 解:(1) ()()ABC ABC ; (2) A B C ; (3) ABC 或A B C . 3、在一次射击中,记事件A 为“命中2至4环”、B 为“命中3至5环”、C 为“命中5至7环”,写出下列事件:(1) AB ;(2) A B ;(3) ()A B C ;(4) ABC . 解:(1) AB 为“命中5环”; (2) A B 为“命中0至1环或3至10环”;

(3) ()A B C 为“命中0至2环或5至10环”; (4) ABC 为“命中2至4环”. 4、任取两正整数,求它们的和为偶数的概率? 解:记取出偶数为“0”,取出奇数为“1”,则其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于是任取两个整数的样本空间为{(0,0),(0,1),(1,0),(1,1)}Ω=.设A 为“取出的两个正整数之和为偶数”,则 {(0,0),(1,1)}A =,从而1 ()2 p A = . 5、从一副52张的扑克中任取4张,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全是黑桃;(2) 同花;(3) 没有两张同一花色;(4) 同色? 解:从52张扑克中任取4张,有4 52C 种等可能取法. (1) 设A 为“全是黑桃”,则A 有413 C 种取法,于是413 452 ()C p A C =; (2) 设B 为“同花”,则B 有413 4C 种取法,于是413 452 4()C p B C =; (3) 设C 为“没有两张同一花色”,则C 有4 13种取法,于是4 452 13()p C C =; (4) 设D 为“同色”,则D 有426 2C 种取法,于是426 452 2()C p D C =. 6、把12枚硬币任意投入三个盒中,求第一只盒子中没有硬币的概率? 解:把12枚硬币任意投入三个盒中,有12 3种等可能结果,记A 为“第一个盒中没有硬币”,则A 有12 2种结果,于是12 2()()3 p A =. 7、甲袋中有5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袋中有4个白球和6个黑球,从两个袋中各任取一球,求取到的两个球同色的概率? 解:从两个袋中各任取一球,有11 810C C ?种等可能取法,记A 为“取到的两个球同色”,则A 有1 111 5 4 3 6C C C C ?+?种取法,于是 1111543611 81019 ()40 C C C C p A C C ?+?==?. 8、把10本书任意放在书架上,求其中指定的三本书放在一起的概率? 解:把10本书任意放在书架上,有10!种等可能放法,记A 为“指定的三本书放在一起”,则A 有3!8!?种放法,于是3!8!1 ()10!15 p A ?= =. 9、5个人在第一层进入十一层楼的电梯,假若每个人以相同的概率走出任一层(从第二层开始),求5个人在不同楼层走出的概率?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汇编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专项训练 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 .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 .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 .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 .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个小球从4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A .位移是5m B .路程是5m C .位移大小是3m D .以上均不对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 .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 ,则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 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出发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 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9.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 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 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国际金融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国际金融(第四版)xxxx第一章答案 5.(1)1.6910(2)1.6910(3)1.6900 6. 1.6403 英镑/美元即1英镑美元[间接标价] 卖出美元价:1.690(卖出1.690美元可以买(得)回1英镑,即卖出时,1英镑兑1.690美元),买进美元价:1.6910(1英镑可买进1.6910美元,即买进时,1英镑兑1.6910美元)(1)中国银行以什么价格向你买进美元? 站在银行的角度,银行要买进美元,卖出英镑,则卖出英镑的价格越高越好,因此选1.6910(2)你以什么汇价从中国银行买入英镑?上课的时候有个男生举手说得对,其实这一题跟上一题的逻辑是一样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一样。 站在银行的角度,银行卖出英镑,获得美元即买进美元,则卖出英镑价格越高获得美元越多,因此还是选1.6910 (3)如果你向中国银行卖出英镑,汇率多少?站在银行的角度相当于获得英镑即买入英镑,付出美元即卖出美元,也就是说花越少的美元得到英镑越好,因此选1.6900 6(1)7.8010(2)7.8000(3)7.8010 7. 1美元港元上课的时候我说应该始终站在银行角度,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一来在外汇市场上中介就无利可图,这不符合逻辑,因此我们还是要看题目是在哪个立场。 在本题中,我们是在中介的立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有利可图,按照这个立场才能作出正确的价格选择。(1)该银行向你买进美元,汇价是多少? 在我的角度,银行向我买进美元,相当于我卖出美元,我要赚钱,当然要选贵的价格,所以是7.8010 (2)如果我要买进美元,按照什么汇率计算?

我买进美元,意味着越低的价格越好,因此汇率是7.8000 (3)如果你要买进港元,汇率多少? 我买进港元,卖出美元,卖出美元的话当然是要卖贵价,所以选7.8010 8.(1)0.7685(2)0.7690 9.(1)1.2960(2)1.2940(3)1.2960 10.(1)1.4110(2)1.4100(3)1.4100 11.(1)7.8067(2)经纪人C , 美元兑港币汇率,客户要以港币向你买进100万美元 (1)我是银行立场,客户买进美元,相当于我卖出美元,所以要卖贵一点,选7.8067(2)如果我想买回美元平仓,当然是想买最便宜的价格,所以我们首先排除了A、B两个经纪人。 由于我们是买回美元,站在经纪人的角度是卖出美元,他们要有利可图的话,给我们的价格自然是高的那个价格,即后面的那个价格。C、D经纪人一对比,就知道C更便宜,且价格为7.8060 13.以英镑买入日元的套汇价是1英镑=134.8336日元 解:(1)英镑和日元的标价方法不同,应当同边相乘,即1英镑=103.40× ×1.3050日元=日元公司需要卖出英镑,买进JPY 银行买入1英镑,支付公司134.8336日元★(公司卖出1英镑,收取银行134.8336日元★)银行卖出1英镑,收取公司135.3285日元 (2)银行买入1美元,支付公司103.40JPY②银行卖出1美元,收取公司103.70JPY银行买入1英镑,支付公司1.3040USD①银行卖出1英镑,收取公司1.3070USD公司需要卖出英镑,买进JPY。步骤:①公司卖出英镑,收取银行美元(银行买入英镑,支付公司美元)公司卖出1.0英镑,收取银行

概率统计第一章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一、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二、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 三、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重点:事件的表示与事件的独立性;概率的性质与计算. 难点:复杂事件的表示与分解;试验概型的选定与正确运用公式计算概率;条件概率的理 解与应用;独立性的应用. 练习一 随机试验、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1.写出下列随机事件的样本空间 (1)同时掷两颗骰子,记录两颗骰子点数之和; (2)生产产品直到有5件正品为止,记录生产产品的总件数; (3)在单位圆内任意取一点,记录它的坐标. 解:(1){=Ω2;3;4;5;6;7;8;9;10;11;12 }; (2){=Ω5;6;7;…}; (3)(){} 1,22≤+=Ωy x y x 2.设C B A ,,三事件,用C B A ,,的运算关系表示下列事件: (1)A 发生,B 与C 不发生,记为 C B A ; (2)C B A ,,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为C B A Y Y ; (3) C B A ,,中只有一个发生,记为C B A C B A C B A Y Y ; (4)C B A ,,中不多于两个发生,记为ABC . 3.一盒中有3个黑球,2个白球,现从中依次取球,每次取一个,设i A ={第i 次取到黑

球},,2,1=i 叙述下列事件的内涵: (1)21A A ={}次都取得黑球次、第第21. (2)21A A Y ={}次取得黑球次或地第21. (3)21A A ={}次都取得白球次、第第21 . (4)21A A Y ={}次取得白球次或地第21. (5)21A A -={}次取得白球次取得黑球,且第第21. 4.若要击落飞机,必须同时击毁2个发动机或击毁驾驶舱,记1A ={击毁第1个发动机};2A ={击毁第2个发动机};3A ={击毁驾驶舱};试用1A 、2A 、3A 事件表示=B {飞机被击落}的事件. 解:321A A A B Y = 练习二 频率与概率、等可能概型(古典概率) 1.若41)()()(===C P B P A P ,0)()(==BC P AB P , 16 3)(=AC P , 求事件A 、B 、C 都不发生的概率. 解:由于 ,AB ABC ? 则 ()(),00=≤≤AB P ABC P 得(),0=ABC P 于是 ()()()()()()()()ABC P BC P AC P AB P C P B P A P C B A P +---++=Y Y 16 9163414141=-++= 所以 ()().16 716911=- =-=C B A P C B A P Y Y 2.设,)(,)(,)(r B A P q B P p A P ===Y 求B A P (). 解:因为 ()()(),AB A P B A P B A P -=-=且,A AB ?则() ()().AB P A P B A P -= 又 ()()()(),r q p B A P B P A P AB P -+=-+=Y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第1章 习题答案 1-1 题1-1图所示信号中,哪些是连续信号?哪些是离散信号?哪些是周期信号?哪些是非周期信号?哪些是有始信号? 解: ① 连续信号:图(a )、(c )、(d ); ② 离散信号:图(b ); ③ 周期信号:图(d ); ④ 非周期信号:图(a )、(b )、(c ); ⑤有始信号:图(a )、(b )、(c )。 1-2 已知某系统的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试判定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解: 设T 为此系统的运算子,由已知条件可知: y(t)=T[f(t)]=|f(t)|,以下分别判定此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 ① 线性 1)可加性 不失一般性,设f(t)=f 1(t)+f 2(t),则 y 1(t)=T[f 1(t)]=|f 1(t)|,y 2(t)=T[f 2(t)]=|f 2(t)|,y(t)=T[f(t)]=T[f 1(t)+f 2(t)]=|f 1(t)+f 2(t)|,而 |f 1(t)|+|f 2(t)|≠|f 1(t)+f 2(t)| 即在f 1(t)→y 1(t)、f 2(t)→y 2(t)前提下,不存在f 1(t)+f 2(t)→y 1(t)+y 2(t),因此系统不具备可加性。 由此,即足以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而不需在判定系统是否具备齐次性特性。 2)齐次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T[af(t)]=|af(t)|≠a|f(t)|=ay(t) (其中a 为任一常数) 即在f(t)→y(t)前提下,不存在af(t)→ay(t),此系统不具备齐次性,由此亦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 ② 时不变特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y(t-t 0)=T[f(t-t 0)]=|f(t-t 0)|, 即由f(t)→y(t),可推出f(t-t 0)→y(t-t 0),因此,此系统具备时不变特性。 依据上述①、②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1-3 判定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质: )()()]([)()(3)(2)(2)()()2()()(3)(2)()()()()() (2''''''''0t f t y t y d t f t y t ty t y c t f t f t y t y t y b dx x f dt t df t y a t =+=++-+=+++=? 解:(a )① 线性 1)可加性 由 ?+=t dx x f dt t df t y 0)()()(可得?????→+=→+=??t t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01122011111)()()()()()()()()()(即即 则 ???+++=+++=+t t t dx x f x f t f t f dt d dx x f dt t d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0212102201121)]()([)]()([)()()()()()( 即在)()()()()()()()(21212211t y t y t f t f t y t f t y t f ++前提下,有、→→→,因此系统具备可加性。 2)齐次性 由)()(t y t f →即?+=t dx x f dt t df t y 0)()()(,设a 为任一常数,可得 )(])()([)()()]([)]([000t ay dx x f dt t df a dx x f a dt t df a dx x af t af dt d t t t =+=+=+??? 即)()(t ay t af →,因此,此系统亦具备齐次性。 由上述1)、2)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线性系统。

第一章 练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B )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的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B ) A.客观唯心论 B.形而上学唯物论 C.二元论 D.主观唯心论 10.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 C ) A.唯一属性 B.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要工具 C.存在的形式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2.科学证明人脑是( C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14.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C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D.客体、主体、客体 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错误是( D )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1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是说( D )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或主观感觉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1.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1)记录一个小班一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数(以百分制记分); (2)一个口袋中有5个外形相同的球,编号分别为1,2,3,4,5,从中同时取 出3个球; (3)某人射击一个目标,若击中目标,射击就停止,记录射击的次数; (4)在单位圆内任意取一点,记录它的坐标. 解:(1)}100,,2,1{ =Ω; (2)}345,235,234,145,135,134,125,124,123{=Ω; (3)},2,1{ =Ω; (4)}|),{(22y x y x +=Ω. 2.在}10,,2,1{ =Ω,}432{,,=A ,}5,4,3{=B ,}7,6,5{=C ,具体写出下列各式:(1)B A ;(2)B A ;(3)B A ;(4)BC A ;(5)C B A . 解:(1),9,10}{1,5,6,7,8=A , }5{=B A ;(2)}10,9,8,7,6,5,4,3,1{=B A ; (3)法1:}10,9,8,7,6,2,1{=B , }10,9,8,7,6,1{=B A , }5,4,3,2{=B A ; 法2:}5,4,3,2{===B A B A B A ; (4)}5{=BC , }10,9,8,7,6,4,3,2,1{=BC , }4,3,2{=BC A , }10,9,8,7,6,5,1{=BC A ;

(5)}7,6,5,4,3,2{=C B A , {1,8,9,10}=C B A . 3.设}20|{≤≤=Ωx x ,}121| {≤<=x x A ,}2 341|{≤≤=x x B ,具体写出下列各式:(1)B A ;(2)B A ;(3)AB ;(4)B A . 解:(1)B B A = , }22 3,410|{≤<<≤==x x x B B A ;(2)=B A ?; (3)A AB =, }21,10|{≤<≤ ≤==x x x A AB ;(4)}231,2141|{<<<≤=x x x B A .4.化简下列各式:(1)))((B A B A ;(2)))((C B B A ;(3)))((B A B A B A .解:(1)A B B A B A B A ==)())(( ; (2)AC B C A B C B B A ==)())((;(3))())()((B A B B A B A B A B A =AB AB A A B A A === )(.5.A ,B ,C 表示3个事件,用文字解释下列事件的概率意义:(1)C B A C A C B A ;(2)BC AC AB ;(3)(C B A ;(4)BC AC AB . 解:(1)A ,B ,C 恰有一个发生; (2)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3)A 发生且B 与C 至少有一个不发生; (4)A ,B ,C 中不多于一个发生. 6.对于任意事件A ,B ,证明:Ω=-A B A A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