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现哇时刻_我们在路上

发现哇时刻_我们在路上

发现“哇时刻”,我们在路上

——幼儿园学习故事研讨

一、研讨背景:

学习故事是一套用叙事的方式对儿童的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体系。自2013年由新西兰幼教工作者把学习故事正式介绍给中国幼儿教师开始,短短两年时间里,学习故事在中国似乎得到了广泛关注,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成了一种“流行”。但是更多的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理念,是儿童观、课程观、学习发展观的转变。为了使老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故事,学习写学习故事,特研讨活动。

二、研讨目标:

1.了解学习故事的缘起、概念、核心价值,萌发对写学习故事的兴趣。

2.通过案例,知道学习故事的写法,并尝试写学习故事。

三、研讨时间:2016年12月21日 2017年1月11日

四、研讨地点:会议室

五、研讨准备:PPT

六、主讲教师:陈春

七、参加对象:朱佳苑幼儿园全体教师

八、研讨过程:

(一)开场活动:我眼中的孩子

1.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我们眼中的儿童,你会用什么词?

2.“每个孩子从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个观点,你认同吗?

这是新西兰幼教课程大纲《TeWhariki》中关于儿童的理想宣言,这不是培养目标,而是成长状态!教育不是要改造儿童,而是要赋予儿童力量。

(二)看新西兰的一天,谈感受。

1.提取关键词。

主持人:看了新西兰的一日生活流程,你有什么感受?(用关键词形容)

主持人将老师们的回答记录在展板上。

2.回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

尊重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的特点;

了解幼儿是所有教育行为的前提;

各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具有整体性;

灵活的拓展和创造;

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学习环境……

——在新西兰学习故事中,这些点都被关注,并在故事中呈现出来。(三)了解学习故事的核心价值。

1.什么是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体系。

学习故事,展现了每个儿童学习过程中的“wow”时刻,是一系列高质量的“快照”或者记录下来的小片段。在故事里,儿童表现出一种或多种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和行为倾向。

2.找找图中的哇时刻。

主持人请老师们看着图片找找图片中的顽皮小孩故事中的哇时刻。

3.哇时刻来自哪里?

孩子们宽容的态度就是“哇时刻”。

孩子的兴趣及对兴趣的执着就是“哇时刻”。

孩子们做出出乎意料的事情就是“哇时刻”。

孩子们对事情不断的探究就是“哇时刻”。

孩子们敢于质疑成人并进行验证就是“哇时刻”。

(四)了解学习故事撰写的方法。

1.区别教育笔记、观察记录和学习故事

(1)教养笔记:《阿欧的故事》

阿欧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平时也比较“脆弱”。由于上学期身体欠佳,他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本学期来园,对于他来说就像是新生入园一样,充满了诸多的不适应。

今天,阿欧又红着眼睛来上幼儿园了,他爸爸悄悄告诉我,又是为了中饭能否少吃点、是否在幼儿园睡午觉的事而闹得不开心了。爸爸走后,我微笑着对阿欧说:“快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我悄悄观察阿欧的反应,他忍者不让眼泪“冒出来”,参加到我们的表演游戏中,慢慢地融入到我们的活动中了。见此情景,我又对小朋友说:“阿欧故事讲得最好听了,你们想听阿欧讲故事吗?”这么一说,小朋友都仔细坐端正了---良好的情绪一直蔓延着,集体教学活动时,我看见阿欧举起了小手,于是便请阿欧起来回答了问题。中餐时,我又一次鼓励阿欧,结果阿欧快乐而又快速的吃完了中饭。

餐后我把阿欧叫了过来,“你今天吃午饭可真快,第二名呢!回家把这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好吗?”阿欧情绪高昂的说:“好!”“今天爸爸还告诉老师阿欧在家吃早饭很慢,老师可不信,我们约定明天早上很快的吃完饭来上幼儿园,让爸爸和老师一起来表扬你好吗?”“好!”下午,爸爸来接阿欧了,我把和阿欧的约定悄悄告诉了爸爸,让爸爸多鼓励他,配合老师一起帮助他。第二天,阿欧带着可爱的笑容,早早的来上幼儿园。

在帮助阿欧的过程中,我对幼儿的情绪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要更加着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努力塑造一种轻松的、自然的、有爱心的、民主的关系;争取家长与教师的紧密配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帮助家长学习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情绪教育环境。从情绪教育帮助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通过我们的教育要留给孩子更多的积极情绪记忆,使他们变得更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获得更为美好的人生。

(2)观察记录案例:区角创设及观察

观察时间:2014年12月

观察区域:贝贝的家

观察对象:张俊波

【情况记录】

活动一开始,玩“贝贝的家”的六位小朋友就冲到区角里面开始忙碌了起来。只看见钱佳瑶在给他们每个人分配着角色。然后女孩子们拿起材料筐里面的纱巾、头箍、假发等来装扮着自己。男孩子们有的忙着炒菜,

有的拿起了平板玩起了电脑,扮演“爸爸”的张俊波在区角活动里面走来走去。我走过去问:“张俊波你在区角里做的谁?”他说:“我是爸爸。”我接着问:“那你怎么在区角里走来走去呢?”他想了一会回答我说:“我想要做小熊饼干,但是不知道用什么做?”于是我提醒他:“那你去集中材料箱那里去看看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饼干的。”过了一会只看见他拿起了橡皮泥忙碌了起来。

讨论情况分析:《指南》中说道:“5——6岁的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虽然这一次张俊波会运用橡皮泥来制作饼干,但是随着幼儿经验逐步丰富,一成不变的游戏材料就会变的难以支持幼儿的游戏兴趣。因此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我认为还可以更丰富一点,可以再提供一些漂亮的小纽扣、各种颜色的小豆子等辅助材料。这样的话当孩子们下次制作饼干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些小物件来进行装饰了,那样孩子们制作的饼干就会更加地美观,更加具有创造性,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3)学习故事:好听的声音

自由选择游戏时间,蒙蒙,你和小鱼儿在科学区忙碌地玩着沉浮小实验。当你端着小量杯,准备到盥洗室换水时,手中的小木棍无意中碰到小量杯,发出了清晰的声音。随后,你又敲了敲小量杯,惊讶的说“老师,你听!我的小木棍敲敲小量杯还能出声音呢,真好听!我要把这个新发现告诉宁宁。”

你的发现让我觉得有趣,我也和你们一起敲起来,最终盥洗室一片叮叮咚咚声,成了我们的音乐厅。

接着,你们开始用小棍敲不同的东西---水龙头、小木柜、大纸箱、水果盆、塑料盆,还有塑料桶。你边敲边欣喜地告诉我:“咦?老师,它们的声音不一样!”我说一起来听一听。宁宁也被吸引了,你们一起敲打,我们一起竖起耳朵听。你兴奋地说:“纸箱的声音咚咚咚,小木柜的声音嗵嗵嗵,小量杯的声音叮叮叮。”宁宁也拍手说:“哇!它们好像都在唱歌!”你们还发现小量杯里的水的多少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游戏后的分享时间到了,你跟大家分享了这个新发现,有的小朋友提议:“这么好听的声音可以到表演区给大家表演。”你马上接纳了这个建议:“那我们就做很多乐器,这样表演才精彩。”

第二天的自由游戏时间,你开始在百宝箱里寻找可以制作小乐器的

“宝贝”。我走过去给你拍照,鼓励你说:“试一试,你一定能行。”你开始摆弄不同的材料:小豆子、奶酪棒、水瓶、纸箱、、、、、、

最终,你和小伙伴把豆子放进了被子里,摇一摇,竖起耳朵仔细听。“咦,这个声音沙沙沙,真好听,像小沙锤。”

“我们把奶酪棒放到杯子里,听听像什么乐器。”最后,你们发现两个自制的小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一样。看到这样爱探究的你们,我竖起了大拇指:“小科学家,你们真棒!”

经过几天的探究,你和伙伴们终于开始了自己的乐队表演,我们所有人都被你们的表演吸引了,通过这次表演,你们把自己的想法活灵活现地表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蒙蒙,你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几天的游戏让我看到你对声音那么感兴趣!你真像一个小科学家,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敢于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探究,发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让我惊喜万分!

更让我感动的是你竟然能自己想出“做很多乐器,这样表演才精彩”,为自己设定了探究的目标,这说明你做事有计划;当你制作出第一件小乐器“沙锤”,你没有满足,还不断想办法制作更多乐器,发出更好听的声音,这些说明你做事能坚持,还能从经验中学习。我充分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会学习的孩子,你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而且在你的热情和智慧的带动下,班上的小朋友也对声音和制作乐器产生了兴趣,共同探索,合作表演。在合作中,你们的小乐队终于诞生了!这真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声音!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看到你对声音那么感兴趣、有想法、善于创造,我就忍不住期待你们还会探索出哪些物品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如何能发出好听的声音。我又能提高哪些帮助呢?

我想放一些乐器在班上,让你们观察、操作,试一试每种乐器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身边有人会表演或者制作乐器,我也会请他们来到我们班参与我们的游戏,那一定是很忙碌很幸福的时刻。

我们还可以一起寻找、阅读有关声音小常识、小游戏的书籍,让我们的游戏活动更丰富、有趣。

接下来,我也想加入你们的小乐队,和你们一起表演,继续探究好听声音的秘密,制作有更多细节的乐器,演奏出更好听的声音。

(4)区别观察记录、教养笔记、学习故事。

观察记录教育故事学习故事

幼儿行为产生:自发的或教师

组织引导下的

产生:自发的产生:自发的

背景:区域活动背景:生活活动、区域

活动、集体活动

背景:生活活动、区域活

性质:积极或消极性质:积极或消极性质:积极

教师作用支持、合作、引导反思、寻求教育策略精神或物质支持

记录者教师教师教师单独写;教师和家长

共同写;幼儿参与写

表达方式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

阅读者教师、园长教师、相关领导教师、家长、幼儿

2.学习故事三步骤:注意、识别、回应

分析学习故事:研究者

亚历克斯对水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能够像大侦探那样很快发现它们在哪里。

其实,亚历克斯不仅对水坑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而且十分喜爱泥坑。

他的研究要求他尽可能地靠近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利用可以拿到的任何资源来帮助他全面探究。他最重要的探究工具就是双手,他特别爱用双手在水坑里玩水。事实上,亚历克斯这样会弄湿自己,或者就像照片里那样,变成小泥人,可这些他都不在乎。亚历克斯的感官给了他很多有关水

坑的信息,也就是通过这些,他发现了水的特性:水是湿的,滑的,很难拿住;当水和土混在一起时,它就会变成泥。给我的感觉是,亚历克斯认为很有必要对这些大自然的产物进行更多的研究!

主持人:找找故事中的关键语句,描述了哪些现象?(孩子形象、兴趣爱好、专注力)

3.练习续写学习故事:照顾小熊

佳佳,每次你进入游戏馆第一时间到娃娃家里去寻找娃娃,这次你和小米又抱着娃娃开始玩起来。小米说:“娃娃生病了。”于是你到材料处找来一把剪刀开始为娃娃治病。剪刀在你的手上变成了体温计,你为小熊量起了体温。

“小熊好像是生病了,应该是发烧了吧!让我这个医生给她看看吧!”你说。你先把小熊小心的抱起来,细心的用毛巾毯包住她,然后给她贴上了降体温贴。“好好的睡一觉,多喝点温开水,你很快就不会烫的。”于是,你小心翼翼的把小熊放在床上让她睡觉。

大家都这么喜欢小熊啊!筱钰也发现小熊受伤了,筱钰说:“小熊受伤了肯定很痛的,让我们来帮她包扎好,她就不痛了。”于是,你找来

了绑带,高兴的、小心的帮小熊包扎了。还有小伙伴帮忙剪绑带,小熊在你们俩的好好照顾下,一定会快快的好起来。

“哎呀!小熊伤得太严重了,脸上都破皮了,要贴一个创可贴。”筱钰说。“哎呦,腿好像也骨折了,快点把他绑好吧,小熊真可怜啊!”请每个班两位老师合作续写“识别”“回应”部分。

4.运用学习故事的关键:

关键1——坚持

关键2——共同识别,理论和概念并不那么重要

关键3——读给孩子听,读给孩子身边的人听,关系是互利互惠的

关键4——一起来写,每个人都可以写,甚至包括孩子自己

5.好故事的元素:

故事名称吸引人

聚焦在最重大和最有意义的元素上。

好故事有明确的视角

好故事通常能流传下去

教师语言的魅力

与读者建立连接

它有行云流水般的动感,不是流水账

(五)互动练习:我的孩子们。

1.写下三个幼儿名字,记录下你认为能体现他能力的事情。

2.写下你班上每个孩子能体现他能力的事情。

(六)观看视频,续写精彩

主持人小结:

撰写学习故事,真正关心儿童,要创设环境激发儿童的哇时刻。不是对着孩子说话,而是和孩子对话。变化不能在一夜发生,要一步一步走,发现“哇时刻”,我们在路上了。

课后作业:每位老师撰写一个足球游戏学习故事,届时进行展播和交流。

(七)“玩转足球”学习故事展播(2017年1月11日)

九、研讨小结

本次专题研讨活动分为二个步骤: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在2016年12月21日的理论学习中,老师们第一次接触到学习故事,对于学习故事中的核心价值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回答教研组长的每一个提问,认真回顾自己的已有经验,对自己班的孩子进行了合理的评价。本次活动还特别设计了现场续写学习故事的环节。两位老师共同合作续写识别和回应部分,老师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园长和副园长也积极参与到其中,两个人相互合作续写了学习故事,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基本认识了学习故事,对学习故事的撰写也充满信心。

2017年1月11日,老师们针对孩子在足球游戏过程中的“哇”时刻进行学习故事的展播。

十、活动剪影

2016.12.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