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害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导致事故的职业病的原因进行分类,或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等。如根据(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

1.物理性危险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一切物理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物质等一切化学性危险因素。

3.生物性危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一切生物性危险因素。

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同辨识的危险的数量和类型及需要了解的问题的深度成正比。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

以及应用危害评价方法等。.

1.经验分析法

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方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的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生物退化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初始危害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就可将它们分类为各类火灾危害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沸点,则存在蒸汽爆炸的危险。此外,分析生产条件也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分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这就可以排除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在危险辨识时既要考虑正常生产过程,也要考虑生产不正常的情况,既要考虑现时的情况,还要考虑过去和将来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

3.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生产中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预防工业灾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

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或两者一起发生;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面积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这些涉及各种化学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它们是不受控制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根源是储存设施或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这清楚地说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有危险物质的数量有关。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工业设施(危险源)。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1974年6月弗利克斯巴勒爆炸事故发生后,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简称ACMH,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随后,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HSE)专门设立了重大危险管理处。ACMH于1976年首次向英国卫生与安全监察局提交了建议的重大危险源标准。由于ACMH等机构在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方面极富成效的工作,促使欧共体在1982年6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ECDirective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该法令列出了180种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如果工厂内某一设施或相

互关联的一群设施中聚集了超过临界的上述物质,则将这一设施或一群设施定义为一个重大危险源。.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编号:SY-AQ-05861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 法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risk and hazard factors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

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2631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标准版)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 序(标准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目的 识别本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风险因素,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行更新和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更新。 3.定义 危害辨识:辨识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4.职责 4.1办公室、生产部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与更新工作。

4.2其他部门按照程序要求辨识本部门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并进行初步评价。 4.3相关部门负责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处置。 5.管理规则及流程 5.1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评估和控制 5.1.1按职责分工,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委员会,对存在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进行辨识与评价。 5.1.2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的生产作业活动全过程。 5.1.3辨识依据 1)国家、政府各部委颁布的政策、法规、标准、规定、条例等; 2)当地的地方法规、标准、规定、条例等; 3)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及认证结果或反馈的信息。 5.1.4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法:a.对照、经验法、b.类比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各部门根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对本部门内生产作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判断,找出可能对职业安全健康不利影响的各类危害因素。 5.1.5评价依据: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1.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预防性原则: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2识别范围 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 (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 (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 (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3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有一个机械加工厂,现有一座戊类厂房,同时厂内还有办公楼、锅炉房、食堂、热水站、变电站等辅助设施。因为需要,现拟上一个机械零件清洗车间,准备采用有机溶剂进行零件清洗。厂房大小为20*40米,高9.6米。设备为全封闭的清洗机,每台机器可装汽油200KG。为了操作方便,车间内设有2.6米高的操作平台,零件采用小车运输。车间人员为10人。车间内设计两台清洗机。汽油采用桶装,用汽车运输。车间内采用一个1吨的电动葫芦进行装卸。废油也采用桶装。车间内不存放汽油。 一、按照《职工伤亡分类办法》分析清洗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体打击各工具 2起重伤害电动葫芦 3车辆伤害运输车辆 4机械伤害运动机械 5触电各用电设备 6火灾汽油、其他易燃物质 7爆炸汽油 8高处坠落落差超过2m的各处,如操作平台 9中毒汽油 10其他噪声危害运动设备;震动危害运动设备 二、针对以上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包括: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第 2 页共 4 页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①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 ②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 ③其他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三、主要安全对策措施 1物体打击安全帽 2起重伤害定期检测 3车辆伤害加强车辆检测维护、遵守厂内交通规则 4机械伤害防护罩等 5触电漏电保护器、屏护、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等 6火灾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7爆炸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8高处坠落栏杆 9中毒加强通风 10其他噪声危害减噪措施、耳塞等;震动危害减震措施 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第 3 页共 4 页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 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 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 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 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 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 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 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 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 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 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 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 其他。

办公人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办公人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6373办公人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 措施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office workers' hazard factor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危害因素:吸烟、明火,可能造成火灾。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消防管理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工作结束后或因故离开工作场所检查火源。 2、危害因素:私自改动供电线路,可能造成触电、火灾隐患。预防措施:办公室内严禁私自用电,严禁乱接电线。 3、危害因素:办公楼周边车辆违章驾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预防措施:行走时注意避让过往车辆。 4、危害因素:擦窗户玻璃,可能造成高空坠落。预防措施:登高擦玻璃应采取防护措施。 5、危害因素:拖地时地面积存的积水,可能造成跌伤、积水。预防措施:未干时及时采取防滑措施,并设置警示。

6、危害因素:办公备用电线路老化、漏电、插座损坏,可能造成触电、火灾隐患。预防措施:机电设备绝缘良好,对老化的电器及时更换,下班前断电。 7、危害因素:打印机或复印机硒鼓老化或损坏,硒粉泄露、飞扬,可能造成肺部病或者矽肺病。预防措施购进正规打印机或硒鼓,正确使用和维修、维护。 8、危害因素:高空不明物体坠落,可能造成坠物伤人。预防措施:高层建筑物下行走时注意安全,有坠物警告区域严禁靠近。 9、危害因素:饮水机热水流出,可能造成人员烫伤。预防措施打水时规范操作,饮水机出现故障严禁使用。 10、危害因素:空调、手机、电脑的使用,电磁辐射影响健康。预防措施:适当采取防辐射措施。 11、危害因素:办公环境不洁,可能造成传染病流行。预防措施及时打扫卫生,适当采取卫生保健措施。 12、危害因素:夏季高温,可能造成中暑。预防措施: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13、危害因素:乘坐通勤车上下车拥挤,可能造成挤伤、

危害因素的识别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 (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 (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195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

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类内容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密封不良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或距离不够等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静电、雷电、电火花 噪声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振动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辐射核放射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液体飞溅、坠落物等 明火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定义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造 成人员伤亡或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⑷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⑹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B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 (8)明火;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策划服务过程时,应同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在以下时机,应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A.管理体系建立之初; B.承接到新的产品服务项目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时; C.对生产活动中的每一具体环节进行策划时; D.修改策划时; E.公司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 F.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 G.发生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后; H.采取管理方案、纠正或预防措施使策划的活动发生变化时。 一、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步骤: 根据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和易于辨识的原则,采用分析伤害的方法进行辨识,辨识的步骤为: A.确定生产活动中容易产生的伤害 (如维修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等); B.确定那些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危险物质是造成伤害的根源,即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的人员、在人员上方的物体、电及其载体、运转的机械等); C.分析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条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改变方面分析确定,即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的组合是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辨识的危险源。 二、公司内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C.发生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危险); 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相关方)的活动; E.工作场所内的生产作业设备(如机械、设施、附属设施和工具等,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租赁或临时进入的外部设备)。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A.询问、交谈:选择从事某项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询问交谈,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源; B.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 C.查阅有关记录:查阅被辨识部门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D.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通过分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 E.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被辨识部门成员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危险源; F.安全检查记录:通过查阅检查记录,可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公司生产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四、对于不立即采取措施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应停止作业活动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五、风险评价 1、本公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和经验判断法相结合; LEC法的评价方法: A. B.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 及内容(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标 准版)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

共5种;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a.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害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导致事故的职业病的原因进行分类,或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等。如根据(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 1.物理性危险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一切物理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物质等一切化学性危险因素。 3.生物性危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一切生物性危险因素。 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同辨识的危险的数量和类型及需要了解的问题的深度成正比。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 以及应用危害评价方法等。. 1.经验分析法 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方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的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生物退化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初始危害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就可将它们分类为各类火灾危害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沸点,则存在蒸汽爆炸的危险。此外,分析生产条件也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分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这就可以排除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在危险辨识时既要考虑正常生产过程,也要考虑生产不正常的情况,既要考虑现时的情况,还要考虑过去和将来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a.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 (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叉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5)工艺过程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从根本消除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减少危险性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几方面考查; b.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案例分析

危害因素辨识案例分析 方法一:按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75~77)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1.1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2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2.1.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2.1.4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2.1.5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6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方法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77~78)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 考点分析: ■注意标准名称、代号 ——名称:《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代号:GB/T13861-92 ——名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代号: GB6441-86 ◆注意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名称和标准号! ■分类依据、共几类、哪些类型、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属 第一种分类: ——分类依据:导致事故的原因 ——分类及类型:6大类: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行为、其他 ——每个大类有哪些小类:重点是物理性的,准确名称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属:给出某一个危险因素,要求判断属于哪一类 第二种分类:

办公室危险源辨识

办公室危险源辨识

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OHSAS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表 序号 作业 活动/ 设备 危险源 (风险 因素)名 称 现有控 制措施 可能发生 的 事故或职 业病 L E C D 等 级 相 关 部 门 类 型拟定控制措施 1 电器 使用 电器漏 电 检查 触电伤害11115 各 科 室 管 理 2 电脑 操作 电磁辐 射 检查 伤害人体631185 各 科 室 管 理 3 电脑 操作 电脑操 作 检查 诱发职业 病 631185 各 科 室 管 理

9 复印、 打印 激光管 破裂 检查 伤害人体11115 各 科 室 管 理 1 0 复印、 打印热辐射 远离 伤害人体631185 各 科 室 管 理 1 1 空调 运行 长期处 于空调 环境 定期开 窗 诱发空调 病 361185 各 科 室 管 理

1 2 开水 器运 行 电器漏 电 手套 触电伤害11115 各 科 室 管 理 1 3 开水 器运 行 开水泄 漏 手套 烫伤人体11115 各 科 室 管 理 1 4 打扫 卫生 地面湿 滑 穿软底 鞋子 可能滑倒 摔伤 1313 5 各 科 室 管 理 评价者: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填表说明: 1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一栏中填写事故或职业病名称。如属于“其他伤害”事故的需写出可能发生的具体伤害,如“跌伤、碰伤、挤压伤”等。 2 “类型”填“管理”或“改善”。 2.1 改善型,“拟定控制措施”填写“拟实施××××年技改、维工或检修项目(项目名称:×××)”。 2.2 管理型,“拟定控制措施”填写“拟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如加强培训、完善规程或预案、演练”。 3 各部门制作的表格应采用电子表格形式,以便于统计、汇总。 4、该表请转化成电子表格形式。 保存期3年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控制

一、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 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 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 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 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 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 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 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 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 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 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 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 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 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办公人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doc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办公人员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 1、危害因素:吸烟、明火,可能造成火灾。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消防管理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工作结束后或因故离开工作场所检查火源。 2、危害因素:私自改动供电线路,可能造成触电、火灾隐患。预防措施:办公室内严禁私自用电,严禁乱 接电线。 3、危害因素:办公楼周边车辆违章驾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预防措施:行走时注意避让过往车辆。 4、危害因素:擦窗户玻璃,可能造成高空坠落。预防措施:登高擦玻璃应采取防护措施。 5、危害因素:拖地时地面积存的积水,可能造成跌伤、积水。预防措施:未干时及时采取防滑措施,并设 置警示。 6、危害因素:办公备用电线路老化、漏电、插座损坏,可能造成触电、火灾隐患。预防措施:机电设备绝 缘良好,对老化的电器及时更换,下班前断电。 7、危害因素:打印机或复印机硒鼓老化或损坏,硒粉泄露、飞扬,可能造成肺部病或者矽肺病。预防措施 购进正规打印机或硒鼓,正确使用和维修、维护。 8、危害因素:高空不明物体坠落,可能造成坠物伤人。预防措施:高层建筑物下行走时注意安全,有坠物 警告区域严禁靠近。 9、危害因素:饮水机热水流出,可能造成人员烫伤。预防措施打水时规范操作,饮水机出现故障严禁使用。 10、危害因素:空调、手机、电脑的使用,电磁辐射影响健康。预防措施:适当采取防辐射措施。 11、危害因素:办公环境不洁,可能造成传染病流行。预防措施及时打扫卫生,适当采取卫生保健措施。 12、危害因素:夏季高温,可能造成中暑。预防措施: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13、危害因素:乘坐通勤车上下车拥挤,可能造成挤伤、摔倒等。预防措施:排队上下车。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