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 第七 八章 练习题

教育学 第七 八章 练习题

教育学 第七 八章 练习题
教育学 第七 八章 练习题

第七、八章教学

一、填空题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________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____的过程。

3、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

4、教学工作是以____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课外辅导、____。

5、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讲授新教师、____、____等。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讲授法2.

3、教学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

三、选择题

1、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5、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6、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学不躐等“、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8.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A、中心环节

B、起始环节

C、终止环节

D、一般环节

13、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4、简述教学过程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5、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6、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7.

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五、辨析题

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制约教育的关系。

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3、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5、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授受的关系。

7、制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既可单独起作用,又可交互起作用。

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9、德育过程总是从晓之以理开始的。

六、论述题

1、某校高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即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四科分别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学生从高二开始按高一的学业成绩、自己的兴趣、教师的建议等分别选择不同水平的科目内容进行学习。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评析该学校的这一举措。

2、下列案例中林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正确贯彻了什么原则?

在教《鱼》一节课时,林老师事前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上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体表面、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义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严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3、子路和冉有两学生都问孔子“闻斯行诸”的意思,孔子回答子路说:“有父亲和兄长听到一个道理就去做做“而回答冉有则说:”在,你干什么事情都得先听他们的意见再做。.

看。”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同一句话解释不一样,孔子说:“冉有胆小怕事,所以我鼓励

他;子路好勇自负,所以我要遏制他。”请分析孔子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第七、八章教学

一、填空题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基本途径

2、特殊,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

3、讲授法

4、上课,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钻研、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6、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7、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8、班级授课制

9、京师同文馆

10、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11、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12、讲述、讲解和讲演

13、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等

14、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二、名词解释

1、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3、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4、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三、选择题

1-5:DBCAD6-10:BBCDC11-13:DAA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

3、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简述教学过程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5、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6.

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7、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答:(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五、辨析题

1-5:×√×××6-9:××××

六、论述题

1、提示: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分组教学等。

2、提示:演示法,直观性。

3、提示:因材施教。

(完整版)第三版《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作为一种过程 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二)教育的词源 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1906年,学部奏请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之后,正式改“学部”为“教育部”。此后,“教育”一词就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 该定义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把教育看成一种外在强制过程,忽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定义过于宽泛,失去了规定性(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一)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二)学习者 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 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三)教育影响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学 第七章

第七章小学德育 第一节小学德育概述 一, 一,德育的概念 (一)德育的定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活动。 (二)德育的性质 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 (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之中。 (二)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少年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促使健康成长。 (三)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障 三,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定义: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1,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三)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思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 " 期末考试学前教育学试卷 一、填空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 。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 指---- 。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 为------ 。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 是------ 。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案活动可以分为---- 和表现性教案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 。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 。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教育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一------ 。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 ---- 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 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 ) 。 A.家长会 B .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 A.在小班进行 B .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A.欧文 B .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 A.过度教育 B ?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 D.社会不重视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 ) 。 A.目光直视 B ?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 D.语气要一直不变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 ) 。 A.保育和教育 B ?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家长服务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最近发展区 2.幼儿园生活活动 3.反思日记 4.主观能动性 四、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共 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 3.简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4.简述幼儿园工作的任务。 五、论述题 ( 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 ) 1.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2.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案例题(共 16分) 菜例:

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教育学第七章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一做法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修养法 5.学校实现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7.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源泉是() A.班主任工作 B.学校教育 C.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 D.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8.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 D.好儿童 9德育过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10.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向积极因素转化,教育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 A.自我领悟能力 B.思考能力 C.思维能力 D.自我教育能力 1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 1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施加影响,促使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家长的道德水平与学生道德需求之间的矛盾 13.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定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一贯性原则

2017年电大教育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7年电大教育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20世纪在科学主义的推动下,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 2.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高效率。√ 3.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X 4.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5. 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 6. 正规教育相当于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 7.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错误在于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 8.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和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9. 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是非正规教育。√ 10.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11. 教育手段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X 1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13当今社会已经不存在非正规教育。x 14. 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弊端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15.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X 二、选择题 1. 确立了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地位的是(培根)。 2. 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这是(正规教育)。 3.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4.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出自(《论语》)。 6. 教育的主体活动是(培养人)。 7. 学校最早产生于(东方) 8.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生物起源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9. 生物起源论的代表著作是(《动物界的教育》)。 10. 根据教育活动的存在形式,教育分为(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 11.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1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13. 学校创立于(奴隶社会)。 14. 有固定的校舍,有稳定的教育周期,有统一的学制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固定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正规教育)。 三.多选 1. 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平等性,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教育手段原始 )。 2.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的法制化与民主化)。

十二校联合《教育学基础》(第3版)章节题库(第4章 教育制度——第6章 课 程)【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于1971年制定了“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教育”的法案。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答案】A 【解析】法国是最早使用“终身教育”这一术语的国家。1971年7月1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并制定了《在终身教育的范围内有关继续职业教育组织的法律》,简称《终身职业教育法》,该法案第一条法规即“终身职业教育是国家的义务,……继续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该题选A。 2.()的颁布,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学制 【答案】B 【解析】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旧历癸卯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系统学制。因此该题选B。

3.美国现行学制属于()。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混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 【解析】现代的学制无外乎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一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的学制只不过是这个系统性与阶段性的不同的组合。由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制。例如,英国的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制。例如,美国的学制。介于以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与横向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两极之间的学制是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例如,前苏联的学制。 4.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此,我国学制发展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纪元。这个学制包含着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版)复习笔记-改进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2、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使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 4、非制度化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 5、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6、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7、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育现象。 答: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有三个规定性 ⑴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 ⑵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⑶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 4、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3)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他们的制约, 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他们; (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的增长;

教育学第七章

2009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识的(A )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2.(B )是指潜藏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A.前意识 B.潜意识 C.下意识 D.焦点意识 3. 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更容易引起(C)。A.有意注意B.注意转移 C.无意注意D.注意分配 4.(C)是一种不同的意识形式,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良好的状态。 A.催眠 B.白日梦 C.冥想 D.睡眠 5.绝大多数的梦都会发生在(D)阶段,波消失。 A.入睡期 B.潜渡睡眠期 C.中度睡眠期 D.快速眼动睡眠期 6.(B )是常说的摇头丸,既是兴奋剂也是轻微的致幻剂。 A.可卡因 B.MADA C.咖啡因 D.苯丙胺类7.意识的(C )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的有选择的反映和认识事务的本质规律。 A.目的性 B.社会历史性 C.能动性 D. 觉知性 8.认知资源理论是由(D )提出的。

A.谢夫林 B.布鲁德本特 C.特瑞斯曼 D.卡尼曼 9.在睡眠的(C )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主要以△波为主。 A. 入睡期 B.潜渡睡眠期 C.深度睡眠期 D.中度睡眠期 10.注意有两个特点他们是指向性和(A)。 A.集中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识的特征有(ABDE )。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目的性 E.社会历 史性 2.意识的水平有(ABDE )。 A.焦点意识 B.下意识 C.无意识 D.潜意识 E.前意识 3.下面属于无意识状态的是(ACD )。 A.催眠 B.睡眠 C.白日梦 D.冥想 E.幻觉4.注意的品质有(ABCD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E.无意注意 5.注意的功能有(ABD )。 A.调节和监督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 能 E.启动功能 6.白日梦的内容一般分为(ABC)类型。 A.愉快型 B.焦虑型 C.痛苦型 D.消极型 E.积极型

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近代学校系统,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杜威。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教育(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三、选择题 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D)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四书B五经C六艺D八股文 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 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B大学C论语来 源:考试大D学记 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著作是()A、中庸B、礼记C、论语D、 学记 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 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A、孔子B、孟 子C、荀子D朱熹 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A、 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 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 C卢梭D赫尔巴特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 的教育文献是()。A、中庸B、大学C、盂 子D、学记 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 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大、《教 育学》 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A、亚里斯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 图D、昆体良 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 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 C杜威D赫尔巴特 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 育学》的是教育家()A夸美纽斯B、杜威 C凯洛夫来源:考试大D、赫尔巴特 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A《大 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普通教育学》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 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 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 学制D、子癸丑学制 四、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 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 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 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 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 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 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 于国际交流。 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 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 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 人和著作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 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 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填空题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生产力。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再 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 茨。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 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 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 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 化。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物质文化、学校组 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 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 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 样性、互补性。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 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式。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 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 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 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 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 属于人的一部分。 三、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 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 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解。 答: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对教育的定义始终围绕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的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从不同的聚焦角度 形成了教育的不同概念。 (1)社会: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外在客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 动; ②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定 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③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2)个体: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个体内在的发展历程,看重个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教育是指成功地 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3)综合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 体现出教育的社会性特征。总之,教育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和实际的教育教 学工作发展结合在一起的。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 答: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三种基本要素,即教 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 ①从广义上说,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②从教育综合性的定义出发,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 体社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 (2)学习者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以其接受教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的完成。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均不同。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学第七章测试题1标准试卷 沈兰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由于幼儿没有学习系统学科知识的任务,所以学习内容没有任何( )223 A.系统性 B.强制性 C.科学性 D.知识性 2、、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223 A.教学活动主要是幼儿坐着听喝看 B.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 C.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 D.使用的教具多多益善 3、幼儿园教学活动是通过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的( )来学习的过程223 A.练习 B.感知和体验 C.认知 D.操作 4、下列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23 A.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对幼儿没有任何强制性 B.幼儿是以学习间接的知识和经验为主的 C.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创造和体验的过程 D.幼儿园教学活动具有游戏不能取代的作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5、幼儿园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人际关系,获得基本经验,这主要体现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种特点( )224 A.生活性 B.游戏性 C.情境性 D.活动性 6、 幼儿园以( )为基本活动。224 A.日常生活活动 B.教学活动 C. 游戏 D. 劳动 7、【2015高考】教师利用每天吃点心的环节引导幼儿感知“1和 许多”、“大和小”,认识各种食物和水果。这主要体现了教学活动的( )225 A.生活性 B.参与性 C.游戏性 D.活动性 8、一般来讲,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却在比赛中注意到“在不同材质路面上玩具车的车速有变化”,说明幼儿园教学活动具有( )的特点225 A.生活化和启蒙性 B.活动性和参与性 C.思想性和教育性 D.游戏化和情境性 9、教师通过和幼儿一起去市场欣赏并购买苹果、梨、香蕉、葡萄,和他们一起清洗并品尝这些水果的味道,和他们一起尝试用各种方式挤榨出果汁等方式让幼儿认识水果。这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一特点( )226 A.生活性与启蒙性 B.活动性与参与性 C.游戏性与情境性 D.科学性和发展性 10、幼儿园教师在引导中班孩子学唱歌曲《小树叶》时,通常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和体验歌曲情感。这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一特点( )226 A.生活性与启蒙性 B.活动性与参与性 C.游戏性与情境性 D.科学性和发展性 11、著名的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将幼儿园教学活动比做教师和儿童在进行( )游戏。227 A.足球 B.篮球 C.排球 D.乒乓球 12、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 )228 A.客体 B.主体 C.中心 D.重点 13、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是学习的主体。228 A.教师 B.幼儿 C.教学活动的内容 D.教学活动的方法 14、( )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完成教育目标的中介231 A.教学方法 B.教师的“教” C.教育环境 D.教育活动的内容 15、( )是组织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32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活动原则 16、教师这样来解释雨的形成:云彩在天上挤呀挤呀,挤在一起遇到冷空气,就变成雨降落下来了,教师遵循了( )233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B.积极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7、某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将水蒸气说成“白烟”,违背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 )原则232 A.科学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8、教师在组织幼儿练习平衡木的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运用激励和表扬的方法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和意志力,即在教学活动中坚持( )233 A.思想性原则 B.积极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19、“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是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说明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坚持( )234 A.科学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积极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0、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 )为追求的目的235 A.促进幼儿发展 B.使幼儿获得知识 C.培养幼儿能力 D.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2017高考】在幼儿园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这主要体现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 )236 A.科学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游戏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1、下列直观手段,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236 A.图书 B.幻灯 C.标本 D.电视 22、下列直观手段,属于模具直观的是( )。236 A.实验 B.图书 C.标本 D.唱片 23、下列直观手段,属于电化教具直观的是( )。236 A.模型 B.沙盘 C.玩具 D.多媒体课件 24、( )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促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以及发挥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的重要因素238 A.教学原则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内容 25、下列教学方法不属于活动法的是( )238 A.游戏法 B.实验法 C.操作练习法 D.谈话法 26、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不包括( )238 密 封 区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教师考编必备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背诵版)

2018教师考编必备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背诵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 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 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 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 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 B.杜威 C.布鲁纳

D.克伯屈 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4.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5.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第七章教学理论测试题

第七章教学理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B ) A 布鲁纳 B 布鲁姆 C 赞可夫 D 夸美纽斯 2 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C )。 A 布鲁纳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B )。 A .上课B.教学C.智育D.考试 4.学校工作应以(D)为主。 A.上课B.后勤工作C.行政工作D.教学工作E.提高升学率 5.苏联著名教育家( D )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A、凯洛夫 B、维果斯基 C、斯宾塞 D、赞科夫 6.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 A )在1980年提出的。 A.巴班斯基B.赞科夫C.维果斯基D.戈里 7.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 B )。 A.最优化原则B.反馈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8.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教学要求是( B )的核心内容。 A、教育性原则 B、学生主动性原则 C、最优化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下列直观手段中,( D )直观程度最高。 A.语言直观B.多媒体教学C.模象D.实物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出自( A )。 A.学记B.大学C.孟子D.礼记 11.教学的基本因素包括( C )。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B.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 C.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D.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 1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 D、分组教学制 二、辨析题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能。× 3、教学就是教育。× 4、巩固性原则要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 三、名词解释 1教学2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4教学原则5教学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 1、简述布鲁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的主要内容?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3、教学活动中怎样准确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作用?

教育学第六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C2.A3.C4.B5.B6.C 二..填空题 1.1681年; 2.教育教学职责 3.学科教育学; 4.发展期,创造期 5.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6.独立;创造。 7.因材施教 8.道德关系;心理关系。 9.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10.客体;主体 三.简答题 1.答: (1)教师有专业功能和伦理。 (2)教师要具有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的培养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教师要接受专业训练并取得从事专业工作的资格。专业训练和专业资格的认定是它的一个基本特征。 (4)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比较大的自主权,能够根据专业的标准进行恰当的处理。 (5)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团体。 (6)教师根据其专业贡献和作用,在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享有专业的地位和待遇。2.答: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发展的脉络 (4)掌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5)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3.答: (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4)较高的老师专业能力。 4.答: (1)指导者(2)知识的传授者(3)诊断者(4)管理者(5)研究者 (6)协调员(7)评价者 5.为什么要做好指导者: (1)当今社会学生获取的信息多样化; (2)当今社会对学生自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现代社会学生学习压力大,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如何做好指导: (1)了解学生发展的知识;

(2)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 (3)要懂得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指导的方法和知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4)建立学习、生活和心理辅导机制; (5)教师要善于自主学习、保持心理健康和身心快乐。 6.答: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不成熟性。 (2)学生有巨大的多方面的潜能,有接受教育的良好的基础或“种子”,要相信学生。 (3)学生有共性,更有个性和差异。 (4)学生是发展的主题,具有主观能动性。 (5)学生是权利主体,享有生存、受教育、受尊重、安全等权利。 7.答: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8.答: (1)师生互动:A、关注师生交往和相互影响过程,只有对过程分析,改进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B、教师层面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积极期待,关注学生全体;C、学生层面学生积极主动,理解教师。 (2)师生对话:A、需要各方放弃权威的地位,相互持平等的态度;B、思想的交流,通过讨论和往返使思想趋向正确,决策趋向合理。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练习题

第七章教学<上.>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D )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D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3、“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C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B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D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知识 D、理解教材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D )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1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科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C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C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7、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C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