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混凝土结构原理知识点汇总

1、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

1、掌握混凝土结构种类,了解各类混凝土结构的适用范围。

素混凝土结构:适用于承载力低的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一般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变形裂缝控制较高的结构

2、混凝土构件中配置钢筋的作用:

①承载力提高②受力性能得到改善③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发生锈蚀。

3、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共同工作的原因:

①存在粘结力②线性膨胀系数相近③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发生锈蚀。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①就地取材②节约钢材③耐久、耐火④可模性好⑤现浇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变形小

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①自重大②抗裂性差③性质较脆

2、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

2.1钢筋

1、热轧钢筋种类及符号:

HPB300-

HRB335(HRBF335)-

HRB400(HRBF400)-

HRB500(HRBF500)-

2、热轧钢筋表面与强度的关系:

强度越高的钢筋要求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越高,提高粘结强度的办法是将钢筋表面轧成有规律的突出花纹,也即带肋钢筋(我国为月牙纹)。

HPB300级钢筋强度低,表面做成光面即可。

3、热轧钢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理解其抗拉强度设计值的取值依据。

热轧钢筋应力-应变特点: 有明显的屈服点和屈服台阶,屈服后尚有较大的强度储备。

全过程分弹性→屈服→强化→破坏四个阶段。

抗拉强度设计值依据:钢筋下屈服点强度

4、衡量热轧钢筋塑性性能的两个指标:

①伸长率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混凝土结构对钢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有明确要

求。

②冷弯性能:在规定弯心直径D和冷弯角度α下冷弯后钢筋无裂纹、磷落或断裂现象。

5、常见的预应力筋:

预应力钢绞线、中高强钢丝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6、中强钢丝、钢绞线的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特点:

均无明显屈服点和屈服台阶、抗拉强度高。

7、条件屈服强度σ0.2

为对应于残余应变为0.2%的应力称为无明显屈服点的条件屈服点。

8、混凝土对钢筋性能要求:

①强度高②塑性好③可焊性好④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好。

2.2混凝土

1、(掌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规范》规定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20±3)℃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

证率的抗压强度(以N/mm2)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用符号f cu,k表示,也即混凝土强度

等级的数值。

轴心抗压强度:以150mm×150mm×300mm或150mm×150mm×45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养护条件与立方体试件相同,用符号f ck表示。

试验量测到的f ck比f cu,k值小,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强度)标准值f ck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之间存在折算关系

k

cu

c

c

ck

f

f

,

2

1

88

.0α

α

=

总结:f cu,k> f ck> f c> f tk> f t

2、(掌握)试件高宽比越大强度越小;加载速度越快测得的强度越高;当试件承受接触面

上不涂润滑剂时,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受到摩擦力的约束,形成“箍套”作用,因而强度比不涂

时高。

3、(理解)混凝土抗拉强度测试方法:国内外多采用立方体或圆柱体劈裂试验测定混凝土

的抗拉强度,(在立方体或圆柱体上的垫条施加一条压力线荷载,这样试件中间垂直截面除

加力点附近很小的范围外,有均匀分布的水平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试件被劈成两半。)

4、(掌握)受压混凝土一次短期加载的应力-应变曲线(P20)

第Ⅰ阶段,混凝土变形主要是骨料和水泥结晶体的弹性变形

第Ⅱ阶段,稳定裂缝扩展,临界点B对应的应力可作为长期受压强度的依据

第Ⅲ阶段,弹性应变能始终保持大于裂缝发展所需的能量,形成裂缝快速发展的不稳定

状态,直至C点,应力达到最高点fck,峰值应变平均值ε0=0.002

5、(理解)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定性关系(式中f cu为立方体

抗压强度设计值,其值为f cu,k除以大于1的材料分项系数)

cu

c

f

E

7.

34

2.2

105

+

=

6、掌握混凝土双法向受力时的强度特点。

压一压:强度提高

拉一拉:强度不变

拉一压:抗拉抗压强度都低

7、了解混凝土在法向应力和剪应力作用下的强度性能。

拉一剪:抗拉,抗剪强度都低

压一剪:当σ/c f≤0.6时,抗剪强度随压应力提高而增大。

当σ/c f>0.6时,内部裂缝增加,抗剪抗压强度均降低。

8、理解混凝土三向受压时抗压强度提高的原因。

混凝土在三向受压的情况下,其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的抗压强度取决于侧向压应力的约束程度。实验证明,随着侧向压应力的增加,微裂缝的发展收到极大的限制,大大的提高了混凝土纵向抗压强度,此时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接近理想的弹塑性体。最高强度值不宜超过单轴抗压强度的5倍。

9、掌握混凝土徐变的定义,掌握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及影响规律。

混凝土在荷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

①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是影响徐变的内在因素。水泥用料越多和水灰比越大,徐变也越大。骨料越坚硬、弹性模量越高,徐变就越小。骨料的相对体积越大,徐变越小。

②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湿度是影响徐变的环境因素。养护时温度高、湿度大、水泥水化作用充分,徐变就小。

③混凝土的应力条件是影响徐变的非常重要因素。加荷时,混凝土的龄期越长,徐变越小。混凝土的应力越大,徐变越大。

10、理解混凝土徐变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徐变开始半年内增长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经过一定时间后,徐变趋于稳定。

11、掌握混凝土收缩的定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一个月大约可完成1/2的收缩,三个月后增长缓慢,一般两年后趋于稳定。

12、掌握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干燥失水是引起收缩的重要因素。

构件的养护条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及影响混凝土水分保持的因素,都对收缩有影响。

使用环境的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收缩越大。水泥用料越多、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大。骨料

的级配好、弹性模量大,收缩小。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大时,收缩小。

13、理解收缩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具有收缩的性质,而钢筋并没有这种性质,钢筋的存在限制了混凝土的自由收缩,使混凝土受拉、钢筋受压,如果截面的配筋率较高时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14、了解混凝土选用的原则。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当采用400MPa及以上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3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1、粘结力的定义:钢筋和混凝土有相对变形(滑移),就会在钢筋和混凝土交界面上,产生

沿钢筋轴线方向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力称为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

粘结应力:单位面积上的粘结力。粘结应力主要分布在构件两端,距离端部超过l l后的各个截面上的粘结应力为0

2、理解粘结强度的定义:粘结破坏时的最大平均粘结应力代表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3、粘结力的组成:1:化学胶结力;2:摩擦力;3:机械咬合力;4:钢筋端部的锚固力。/

4、

4、影响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的因素(p29) :

①钢筋的粘结强度均随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而提高。

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和钢筋之间净距离越大,劈裂抗力越大,因而粘结强度越高。

③横向钢筋限制了纵向裂缝的发展,可使粘结强度提高,因而在钢筋锚固区和搭接长

度范围内,加强横向钢筋(如箍筋加密等)可提高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④钢筋端部的弯钩、弯折及附加锚固措施(如焊钢筋和焊钢板等)可以提高锚固粘结

能力,锚固区内侧向压力的约束对粘结强度也有提高作用。

5、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措施(p29)

①钢筋之间的距离和混凝土保护层不能太小。

②为了增加局部粘结作用和减小裂缝宽度,在同等钢筋面积的条件下,宜优先采用小

直径的变形钢筋。

③为保证钢筋伸入支座的粘结力,应使钢筋伸入支座有足够的的锚固长度,如支座长

度不够时,可将钢筋弯折,弯折长度计入锚固长度内,也可在钢筋端部焊短钢筋、短角钢等

方法加强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能力。

④钢筋不宜在混凝土的受拉区截断,如必须截断,则应满足在理论上不需要钢筋点和

钢筋强度的充分利用点外伸一段长度才能截断。

⑤横向钢筋的存在约束了径向裂缝的发展,使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提高,故在大直径钢

筋的搭接和锚固区域内设置横向钢筋(箍筋加密等),可增大该区段的粘结能力。

3、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3.1结构可靠度

1、(1)直接作用:以力的形式作用于结构上,习惯上称为荷载。例如各类自重、楼面活

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2)间接作用:以变形的形式作用在结构上。例如地震、基础差异沉降、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

2、结构上的作用按时间变异的分类:可分三类:

(1)永久作用: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作用,例如结构的自身重力、土压力、预应力等,通常称为永久荷载或恒荷载;

(2)可变作用: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楼面活荷载、桥面或路面的行车荷载、风荷载和雪荷载等,通常称为可变荷载或活荷载;

(3)偶然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例如强烈地震、爆炸、撞击等引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多为间接作用,当为直接作用时,通常称为偶然荷载。

3、作用效应的定义: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作用在结构构件上,由此对结构产生内力和变形

(如轴力、剪力、弯矩、扭矩及挠度、转角和裂缝等),称为作用效应。

结构抗力的定义:指整个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即内力和变形)的能力,如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等。

理解结构抗力和作用效应均为随机变量:结构抗力:影响抗力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性能(强度、变形模量等)、几何参数(构件尺寸等)和计算模式的精确性(抗力计算所采用的基本假设和计算公式不够精确等)。这些因素都是随机变量,因此由这些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构抗力也是一个随机变量;作用效应:也称荷载效应,荷载与荷载效应之间一般近似地按线性关系考虑,二者均为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

4、结构预定功能包括:

①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包括荷载及外加变形或约

束变形);

②在正常使用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如不发生过大的变形或过宽的裂缝等。

③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如结构材料的风化、腐蚀和老化不超过一定限

度等。

④当发生火灾时,在规定时间内可保持足够的承载力;

⑤当发生爆炸、撞击、认为错误等偶然事件时,结构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固性,不出

现与起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防止出现结构的连续倒塌。

上述要求①、④、⑤项属于结构的安全性。

5、结构可靠性的定义: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结构可靠度的定义: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6、理解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为根据房屋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可靠度水准,《统一标准》将

结构的安全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重要的房屋为一级,大量的一般房屋为二级,次要

的房屋为三级。

3.2荷载和材料强度

1、永久荷载标准值Gk的确定方法:按结构设计规定的尺寸和《荷载规范》规定的材料重

度(或单位面积的自重)平均值确定,一般相当于永久荷载概率分布的平均值。

2、可变荷载标准值Qk:楼面活荷载是设计基准期内荷载概率分布中具有95%保证率的数值。

风荷载标准值是由建筑物所在地的基本风压乘以高度变化系数、风载体型系数和风振系数确

定的。雪荷载标准值是由建筑物所在地的基本雪压乘以屋面积雪分布系数确定的。

3、材料强度标准值的定义: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

时采用的材料强度基本代表值。

4、C30中30表示表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f cu,k=30N/mm2;

HRB335中335的含义是指钢筋屈服点数值,也即其强度标准值fyk。

3.3极限状态设计法

1、极限状态的概念: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

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了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

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3、结构的四种设计状况:①持久设计状况;②短暂设计状况;③偶然设计状况;④地震

设计状况。

4、结构功能函数的含义:将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各种作用、材料性能、几何参数、计算公式

准确性等因素归结为荷载效应S和结构抗力R,

Z=g(R,S)=R-S

Z>0,结构可靠; Z<0,结构失效; Z=0,结构处于极限状态

根据的Z大小,可以判断结构是否满足某一确定功能的要求,因此Z为的结构功能函数。

5、失效概率的区域:R、S概率密度曲线的重叠区。

可靠度的区域:除了失效概率的区域。

可靠指标的定义:β与失效概率p f具有数值上的对应关系,β越大,p f就越小,即结构越可靠,故β称为可靠指标。

结构设计可靠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破坏性质(延性、脆性)及失效后果。

3.4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1、理解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表达式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表达式及两者的区别。

总体表达式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γ0S≤R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C

具体公式2-15、2-16、2-17、2-20、2-21、2-22

二者的区别:验算内容不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内容强度、稳定性等安全性内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内容是变形、裂缝宽度等影响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内容。

荷载组合值不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为荷载基本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根据验算内容,取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等。

2、理解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准永久组合各适用于哪种极限状态。

基本组合用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的抗裂验算;

频遇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的局部损坏、较大变形或短暂振动等(吊车梁);

标准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的裂缝宽度和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验算;

3、理解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荷载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材料分项系数的意义。

荷载分项系数:为使结构达到目标可靠度,针对保证率不同各类荷载标准值,而引入不同的调整系数,即为荷载分项系数。

组合值系数:当结构上作用几个可变荷载时,各可变荷载最大值在同一时刻出现的概率很小,设计中必须对可变荷载设计值乘以调整系数,以保证结构可靠度一致,该调整系数即为组合值系数。

材料分项系数:为了充分考虑材料的离散性和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偏差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该系数即为材料分项系数。

4、理解可变荷载频遇值、准永久值与标准值的关系。

可变荷载频遇值=可变荷载频遇值系数ψf×(第一个可变作用)标准值+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ψq×(第二个以上的可变作用)标准值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ψq×标准值

4、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1轴心受拉构件

1.理解什么是轴心受拉构件?

纵向拉力作用线与构件截面形心线重合的构件。

2.理解轴心受拉构件从加载到破坏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第Ⅰ阶段:从开始加载到混凝土开裂前。

第Ⅱ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纵向钢筋屈服前。

第Ⅲ阶段:纵向钢筋屈服后,拉力N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构件的变形继续增大,裂缝不断加宽,直至构件破坏。

3.掌握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础和计算公式?

以构件第Ⅲ阶段的受力情况为基础,建立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N≦fyAs

N—轴向拉力组合设计值;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附表2—3取用;

As—纵向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4.了解受力纵筋布置的构造要求?

①纵向受力钢筋

1)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钢筋不应采用绑扎的搭接接头。

2)为避免配筋过少引起的脆性破坏,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的配筋率ρ=As/A应不小于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A为构件的截面面积。

3)受力钢筋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并宜优先选择直径较小的钢筋。

②箍筋

箍筋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m(屋架的腹杆中不宜超过150m)。

4.2轴心受压构件

1、掌握普通箍筋柱和螺旋箍筋柱的箍筋配置特点,理解两种构件中箍筋的作用。

答:根据箍筋的配置方式不同,轴心受压构件可分为配置普通箍筋和配置间距较密螺旋箍筋(或环式焊接钢筋)。在配置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中箍筋可以固定纵向钢筋位置,

防止纵向钢筋在混凝土压碎之前压屈,保证纵筋与混凝土共同受力直到构件破坏;螺旋箍

筋对混凝土有较强的环向约束,因而能够提高构件承载能力和延性。

2、理解如何区分轴心受压构件短柱和长柱,理解几种长细比的表示。

答:根据构件长细比(构件计算长度l0与构件的截面回转半径i之比)的不同可分为短柱(一般构件l0/i≤28,矩形截面l0/b≤8, 圆形截面l0/d≤7)和长柱。

3、理解普通箍筋柱破坏过程和破坏特点。

答: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承受轴心压力,当为短柱时,初始偏心对构件承载力无明显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的压应变相等,混凝土的压应力达到f ck,钢筋应力达到抗压屈

服强度f yk,,钢筋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当为长柱时,初始偏心距对构件

的承载力影响较大,使其产生附加弯矩和弯曲变形,在压应力尚未达到材料强度之前即因

丧失稳定而破坏。

4、理解混凝土构件中高强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的确定方法。

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50时,混凝土峰值应变为0.002,则钢筋应力为

0.002E s=0.002×2×105N/ mm2=400N/mm2,

此时高强度钢筋的达不到屈服,强度不能充分利用。

5、理解稳定系数的含义,理解同条件的长柱和和短柱的正截面承载能力不同的原因。

答:稳定系数φ用以考虑长柱纵向挠曲的不利影响,φ值小于1.0且随着长细比的增大而减小。

同条件的长柱正截面承载力小于短柱,是因为初始偏心距对长柱产生附加弯矩和弯曲变形,使其在材料达到强度之前丧失稳定而破坏。

6、掌握长细比的计算和稳定系数的确定,掌握普通箍筋柱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和复核计算的

方法。

(P54-55,会根据长细比查稳定系数表,特别是线性内插的方法,会根据公式3-2计算)

7、理解普通箍筋柱截面尺寸、箍筋形式、纵筋配筋率的构造要求,理解纵筋的最小配筋率

和最大配筋率。

答:截面尺寸中矩形最小边长不宜小于250mm,圆形截面的直径不宜小于300mm,采用封闭式箍筋,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超过5%,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二级钢筋0.60%,三级钢筋

0.55%。一侧纵筋最小配筋率0.20%。

8、理解螺旋箍筋柱正截面受压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

答:当荷载逐步加大到混凝土压应变超过无约束时的极限压应变后,箍筋外部的混凝土将被压坏开始剥落,而箍筋以内即核心部分的混凝土则能继续承载,只有当箍筋达到抗拉屈

服强度而失去约束混凝土侧向变形的能力时,核心混凝土才会被压碎而导致整个构件破坏。

9、理解螺旋箍筋柱比同条件普通箍筋短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提高的原因。

答:配置螺旋箍筋能有效地阻止混凝土在轴心压力作用下产生的侧向变形和内部微裂缝的发展,从而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较大的提高,即提高了正截面受压承载力。

10、掌握螺旋箍筋柱的工作条件。

答:只有当柱的长细比及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直径、间距等满足一定的要求时,才能起到间接箍筋的作用,而且其受压承载力的大小不得超过普通箍筋轴心受压构件受压承载

力的1.5倍。

11、理解螺旋箍筋柱的间接钢筋的构造要求。

答: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的柱中,如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则间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dcor为按间接钢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且不

应小于40mm;间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最大直径。

5、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1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特性

1、理解梁、板的区别。

答:梁和板都是典型的受弯构件,梁的截面高度一般情况下大于其宽度,而板的截面高度远小于其宽度。

2、理解受弯构件中纵筋布置的位置,掌握纵筋配筋率的计算。

1)纵筋布置的位置:布置在梁的受拉区,主要作用是承受由弯矩在梁内产生的拉力。

2)纵筋配筋率:指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截面有效面积之比,即

3、掌握不同纵筋配筋率时,正截面的三种破坏形态及特征。

1)少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低于某一定值时,构件不但承载能力很低,而且只要其一开裂,裂缝便急速开展,裂缝截面处的拉力全部由钢筋承受,钢筋由于突然增大的应力而屈服,构件立即发生破坏。(脆性破坏)

2)适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不是太低也不是太高时,构件的破坏首先是由于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塑性破坏)

3)超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超过某一定值时,构件的破坏特征又发生质的变化,由于受压区的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受拉区纵向钢筋不屈服。(脆性破坏)

4、掌握适筋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理解第Ⅰa阶段、第

Ⅱa阶段、第Ⅲa阶段是哪些计算内容的基础。

答:第Ⅰ阶段——截面开裂前的阶段,特点是①混凝土没有开裂②截面内力很小,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截面的应力分布为直线。——第Ⅰa阶段是截面开裂前的临界状态,是截面抗裂验算的基础。

第Ⅱ阶段——从截面开裂到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开始屈服的阶段,特点是①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拉应力突然增大。②受压区混凝土出现明显的塑性性质,应力图形呈曲线。

——第Ⅱa阶段受拉开始钢筋屈服的特定受力状态。第Ⅱ阶段是构件使用阶段的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的基础。

第Ⅲ阶段——破坏阶段,特点是①受拉钢筋已屈服②混凝土受压区面积减小,压应力迅速增大③截面承载力无明显增加。——第Ⅲa阶段是钢筋屈服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完全压碎的特定受力状态,是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础。

5、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时,受压边缘混凝土和受拉纵筋的应力、应变大小。

答:受压边缘混凝土:应变εcu在C50以下时为0.0033,应力为f c。

受拉纵筋:应变0.01,应力f y。

5.2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1、理解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的假定。

答:①截面应变保持平面

②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③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按《规范》规定取用

④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0.01

⑤纵向钢筋的应力取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

σs=E sεs

其值应符合-fy’≤σs≤fy的要求。

2、掌握单筋截面和双筋截面的定义。

bh

S

A

=

ρ

单筋矩形截面:只在截面的受拉区配有纵向受力钢筋的矩形截面。

双筋矩形截面:不但在截面的受力拉区,而且在截面的受压区同时配有纵向受力钢筋。

3、理解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概念。

答:构件边缘至最外侧钢筋边缘的距离。

4、理解界限破坏的定义,了解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的确定高度的确定方法。

定义:是适筋构件与超筋构件相对受压区高度的界限值。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的计算可将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y和弹性模量E s带入下式计算:

ξ

b

=

β1

1+

f y

εcu E s

5、理解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判别适筋破坏和超筋破坏的原因。

答: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ξ>ξb时,根据应变线性关系,相应于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u 的钢筋应变εs小于其屈服强度对应的应变εy,因而钢筋无法屈服,梁表现为超筋破坏。6、理解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图式,掌握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公式及适用条件,能进行矩形截面单筋截面受弯构件的纵筋设计和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P68,式4-8,4-9,适用条件4-10,4-11,牢记,会用)

7、了解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采用双筋截面的条件。

答:①结构或构件承受某种交变的作用(如地震),使截面上的弯矩改变方向;

②截面承受的弯矩设计值大于单筋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而截面尺寸和材料品种由于某些原因又不能改变;

③结构或构件的截面由于某种原因,在截面的受压区预先已经布置了一定数量的受力钢筋(如连续的某些支座截面)。

8、双筋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能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及条件:P.80-P.81,牢记,会用)

9、双筋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受压纵筋屈服的条件。

受压纵筋屈服的条件:s

a'

2

x≥

10、T形截面翼缘计算宽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T形截面翼缘计算宽度b’f,是按规范确定的等效应力宽度范围,认为在此宽度内压应力均匀分布,该宽度以外压应力为0,其值按规范规定取用。

b’f值与翼缘厚度、梁的跨度和受力情况等许多因素有关。

11、理解第一类、第二类T形截面的分类方法。

答:第一类T形截面中和轴在翼缘内,即f'h

x≤;

第二类T形截面中和轴在梁肋内,即f

h'

x>;

12、T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能进行计算。

(判断第一类或第二类的方法,及后续计算务必理解,会用)

13、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内的钢筋种类及作用

(1)梁中钢筋

受力筋:承受拉力;

架立筋:组成梁配筋的骨架;

箍筋:与纵筋绑扎成稳定的钢筋骨架、承受剪力;

弯起钢筋:在跨中区域为纵向受力钢筋,承受弯矩引起的拉力。在两端弯曲区域承受剪力。

(2)板中钢筋

受力钢筋:承受弯矩产生的拉力;

分布钢筋:将板上的外力更有效的传递到受力钢筋上去,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原因沿板跨方向产生裂缝,并固定受力钢筋,使其位置正确,并垂直于受力钢

筋。

14、受力纵筋的净距要求:P.95

受力纵筋距离底面或侧面为保护层厚度+箍筋直径;

受力纵筋之间的净距:底部≥25mm且≥d(较大钢筋直径),顶部≥30mm且≥1.5d

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6.1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分析及破坏形态

1、了解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的本质原因:

答:当梁内的主拉应力或主压应力达到材料的抗拉或抗压强度值时,即引起构件截面的开裂和破坏。

2、理解受弯构件常见的两种斜裂缝。

弯剪型斜裂缝:斜裂缝由梁底的弯曲裂缝发展而成

腹剪型斜裂缝:梁的腹板很薄或集中荷载至支座距离很小时裂缝可能首先在腹部出现

3、掌握无腹筋梁、有腹筋梁斜截面的三种破坏形态、如何保证发生剪压破坏。

腹筋: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总称

斜拉破坏:发生在剪跨比λ较大(λ>3)无腹筋梁或者腹筋梁配置过少。特点斜裂缝,一旦出现便迅速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很快形成临界斜裂缝梁随即破坏。破坏过程,极速突然

破坏前梁的变形很小只有一条斜裂缝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

剪压破坏:多发生在剪跨比λ适中(1.5<λ≦3)的无腹筋梁或腹筋梁配置适量的特征是当加载到一定阶段时斜裂缝中的某一条发展成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向荷载作用点缓慢发

展,剪压区高度逐渐减小,最后减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破坏有一定的预兆但与适筋梁的正面

破坏相比剪压破坏仍属于脆性破坏。

斜压破坏:一般多发生在剪力较大,弯距较小及剪跨比λ较小(λ<1.5)或剪跨比大但腹筋配置过多以及梁的腹板很薄的薄腹梁中。过程,首先是腹部出现若干条平行的斜裂缝。随

着荷载的增加梁腹被这些斜裂缝分割为若干斜向短柱最后柱体混凝土被压碎。破坏荷载很高,

但变形很小亦属于脆性破坏。

4、理解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位置和作用:

答:箍筋有效布置方式是与梁腹中的主拉应力方向一致但为施工方便一般和梁轴线成九十度布置;弯起钢筋是纵筋在梁的端部弯起,和箍筋有着相似的作用提高梁斜截面的抗剪承

载力。

5、掌握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性能主要因素,剪跨比、配箍率的定义

答:影响斜截面受力性能的因素:剪跨比和跨高比,腹筋的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

筋率,(其他因素截面形状,预应力,梁的连续性)

剪跨比:用λ表示梁截面的弯矩值与截面的剪力值和有效高度乘积之比。既λ=M/Vh o

配箍率: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s为箍筋间距)

ρsv=A sv

b?s

=nA sv1

b?s

6.2受弯构件斜截面设计方法

1、理解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含义

答:相应于剪压破坏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承受剪力的能力。

2、理解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各个参数的含义,公式的适用条件。

(理解,会用)

3、理解利用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进行腹筋的设计过程。

(理解,会用)

4、理解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校核的位置。

答:支座边缘处截面、弯起钢筋弯起点位置截面、箍筋截面面积或间距改变处截面、腹板宽度改变处截面。

5、理解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概念。

答:在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斜裂缝,还会导致与其相交的纵向钢筋拉力增加,引起沿斜截面受弯承载力不足及锚固不足的破坏。

6、理解抵抗弯矩图的概念,理解抵抗弯矩图包住弯矩图的含义。

答:抵抗弯矩图指按实际配置的纵向钢筋计算的梁上各正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图。如果抵抗弯矩图能将荷载弯矩图完全覆盖,则每一个截面都安全;反之若不能全覆盖,未覆盖截

面则不安全。

7、理解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纵筋弯起条件。

答:为了保证斜截面的抗弯承载力,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点应设置在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该钢筋的强度充分被利用的截面以外,其距离s l应大于或等于h0/2处。

8、了解纵筋的锚固长度,延伸长度,搭接长度的意义。

答:锚固长度:构件深入支座时,其受力钢筋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混凝土所需的长度

延伸长度:为维持钢筋有足够的抗力,钢筋应从“强度充分利用截面”外伸一定的长度l dl,该长度称为延伸长度。

搭接长度:两根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所需的最小重叠长度。

9、理解钢筋混凝土梁在承受竖向荷载时可能的裂缝位置和方向

答:在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作用下,在梁跨中区域受拉边缘处产生垂直于构件轴线的裂缝。在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的作用下,在剪力较大区域梁侧面产生与构件轴线斜交的裂缝。

7、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7.1概述

1、常见的受扭构件:吊车梁,雨篷梁,螺旋楼梯,框架边梁及框架结构角柱。

2、平衡扭转:结构扭矩是由荷载产生的,其扭矩可根据平衡条件求得,与构件的抗扭刚度无

关的扭转。

协调扭转(或附加扭转):超静定结构中由于变形的协调使截面产生的扭转。

7.2受扭构件试验研究

1、纯扭构件矩形截面的剪应力分布特点:截面形心处剪力值等于零,截面边缘处剪应力值较

大,其中截面长边中点处剪应力值为最大。

2、素混凝土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开裂过程和破坏特点:无筋矩形截面混凝土构件在扭矩的作

用下,首先在截面长边中心点附近最薄弱处产生一条呈45°角方向的斜裂缝,然后迅速地以

螺旋形向相邻两个面延伸,最后形成一个三角面开裂一面受压的空间扭曲破坏面,使构件立

即破坏,破坏带有突然性,具有典型脆性破坏性质。

3、抗扭钢筋的种类和作用:纵筋和箍筋;承受主拉应力,承受扭矩作用效应。

4、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破坏的4种破坏形态的发生条件和破坏特征:

①当混凝土受扭构件配筋数量较小时(少筋构件);属于脆性破坏。

②当混凝土受扭构件按正常数量配筋时(适筋构件);属于延性破坏。

③当混凝土受扭构件配筋数量过大或混凝土强度等级过低时(超筋构件);属于脆性

破坏。

④当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纵筋与箍筋比率相差较大时(部分超筋构件);结构具有一定

的延性性质。

5、如何保证纯扭构件发生适筋受扭破坏:

对构件的截面尺寸作了限制,间接限定抗扭钢筋最大用量;

受扭箍筋和纵向受扭钢筋的配筋率不得小于各自的最小配筋率,并应符合受扭钢筋的构造要求。

6、掌握为防止纯扭构件发生部分超筋受扭破坏时的配筋强度比的范围:

0.6≤ζ≤1.7

7.3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1、了解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开裂扭矩的影响因素和计算公式,理解钢筋对开裂扭距的影响

较小。

答:影响因素见教材: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截面塑性抵抗矩

开裂扭矩计算公式为

T cr=0.7f t W t

式中f 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W t——截面受扭塑性抵抗距,对于矩形截面W t=b2/6(3h-b)

结构混凝土即将出现裂缝时,由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很小,因此钢筋的应力也很小,它对结构提高开裂荷载作用不大,在进行开裂扭矩计算时可忽略钢筋的影响。

2、理解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抗扭承载力计算假定和组成部分,了解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答:《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计算,是建立在变角空间桁架模型的基础上的。

构件的抗扭承载力由混凝土的抗扭承载力T c和箍筋与纵筋的抗扭承载力T s两部分构成,即

T u=T c+T s(详见P142公式6-8)

适用条件:0.6≤ζ≤1.7、截面尺寸和最小配箍率的要求。

3、理解配筋强度比对纯扭构件破坏形态的影响。

答:当0.6≤ζ≤1.7时,发生适筋破坏,超出此范围时,发生部分超筋破坏。

4、了解弯剪扭构件的三种破坏类型。

答:弯型破坏:裂缝首先在受拉底面出现,然后发展到两个侧面。一般是弯矩比扭矩显著大的时候出现这种破坏。

剪扭型破坏:裂缝首先出现在侧面。主要是剪力和扭矩都比较大,剪力和扭矩在侧面进行叠加,使得某侧面的剪应力较大。

扭型破坏:受压区首先发生破坏,然后向两个侧面延伸。一般是扭矩比剪力和弯矩显著大,且顶面钢筋比底面少的时候出现这种破坏。

5、理解剪扭相关性的含义,理解剪扭构件的承载力降低的原因。

答:若构件中同时有剪力和扭矩作用,剪力的存在,会降低构件的抗扭承载力;同样,由于扭矩的存在,也会引起构件抗剪承载力的降低。这便是剪力和扭矩的相关性。

无腹筋构件的抗剪和抗扭承载力相关关系大致按1/4圆弧规律变化,即随着同时作用的扭矩增大,构件的抗剪承载力逐渐降低,当扭矩达到构件的抗纯扭承载力时,其抗剪承载力下降为零,反之亦然。

6、了解弯剪扭构件的配筋原则和方法。

答:纵筋分别按受弯和受扭计算的纵筋截面面积相叠加;箍筋按受剪和受扭计算的箍筋截面面积相叠加。

8、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

8.1概述

1、理解偏心受压构件的定义。

当结构构件的截面上受到轴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或受到偏心力的作用时,该结构构件称为

偏心受力构件。当偏心力为压力时,称为偏心受压构件。

2、理解单向偏心受压构件和双向偏心受压构件的定义。

单向偏心受压构件沿一个轴线一个方向偏心。双向偏心受压构件在两个方向上都有偏心。

8.2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掌握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特征、发生条件。

①大偏心受压破坏的特征:截面部分受压,部分受拉,受拉区混凝土较早地出现横向

裂缝,由于纵筋配筋率不高,受拉钢筋应力增长较快,首先到达屈服。随着裂缝的开展,受

压区高度减小,最后受压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压碎。属于塑性破坏的性质。

②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特征:构件的破坏是由于受压区混凝土到达其抗压强度,距轴力

较远一侧的钢筋As,无论受拉或受压,一般均未到达屈服,其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受压区混

凝及受压钢筋As',这种破坏无明显特征,具有脆性破坏的性质。

③大偏心受压破坏发生条件:轴向力N的偏心距较大,且纵筋的配筋率不高时;

小偏心受压破坏发生的条件:当轴向力N的偏心距较小,或当偏心距较大但纵筋配筋率很

高时。

2、理解偏心受压构件受压纵筋的布置特点,理解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要求。

纵筋布置:对称配筋时,在柱弯矩作用方向的两对边对称布置相同的纵向受力钢筋。

非对称配筋时,在柱弯矩作用方向的两对边对称布置不同的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一侧纵筋0.2%,全部纵筋:三级钢筋时0.55%,一级、二级钢筋0.6%

最大配筋率: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5%

3、掌握界限破坏的定义,掌握判别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标准。

①两类破坏的界限是:受拉钢筋初始屈服的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

②当ξ≤ξb,属于大偏心受压破坏;反之,属于小偏心受压破坏。

4、理解N-M 相关曲线的特点、用途。

对于给定截面、配筋及材料强度的偏心受压构件,到达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截面承受的内力设计值N,M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关的。轴力与弯矩对于构件的作用效应存在着叠

加和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给定轴力N时,有其唯一对应的弯矩M,或者说构件可以

在不同的N和M的组合下达到其极限承载力。大偏心区段,随着轴向压力N的增大,截面

能承担的弯矩也相应提高。小偏心区段,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大,截面所能承受的弯矩反而降

低。

5、理解P-δ效应,了解其主要影响因素。

P-δ效应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由轴向压力在产生了挠曲变形的杆件中引起的曲率和弯矩增量。其影响因素有构件的长细比,构件两端弯矩的大小和方向,构件的轴压比。

6、掌握计算偏心距的定义及计算,理解附加偏心距存在的原因和取值方法,掌握初始偏心

距的计算。

①计算偏心距:e o=M/N;

②附加偏心距存在的原因:荷载作用位置的不定性、混凝土质量的不均匀性及施工的

偏差;

③附加偏心距的取值方法:e a=MAX{20,h/30};

④初始偏心距的计算:e i = e o+e a

7、掌握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能进行不对称配筋时,大偏心

受压构件的配筋设计

(掌握、会算)

8、掌握大偏心受压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和垂直弯矩作用平面承载力的校核。

(掌握、会算)

9、理解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

(理解)

10、理解大、小偏心受压构件在不对称配筋设计时,两种钢筋面积均未知时的补充条件。

x=ξb h o

11、理解偏心受压构件采用对称配筋的条件。

工程设计中,当构件承受变号弯矩作用,或为了构造简单便于施工时,常采用对称配筋截面,此时As = As’, fy=fy’,且as = a s’

12、掌握对称配筋时,大偏心受压构件的设计计算和承载力复核计算。

(掌握、会算)

13、理解采用封闭箍筋的原因。

钢筋混凝土柱采用封闭箍筋的原因是为了保证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并保证构件在破坏阶段箍筋对混凝土和纵向钢筋的侧向约束作用。

8.3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理解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定义和判别方法。

轴向拉力为于As与As’之间的受拉构件,混凝土完全不参加工作,两侧钢筋As及A’s均受

拉屈服。这种构件称为小偏心受拉构件。因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及纵向受压钢筋A’s

达到屈服,而使构件进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构件成为大偏心受拉构件。判别方法:小

偏心受拉构件的纵向力作用位置在构件截面受力筋合力点以内,大偏心受拉构件纵向力作用

位置在构件截面受力筋合力点以外。一般大片先有受压区,小偏心没有。

2、了解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破坏特点。

当偏心距很小时(e0<h/6),构件处于全截面受拉的状态,随着偏心拉力的增大,截面受拉

较大一侧的混凝土将先开裂,并迅速向对边贯通。当偏心距e0>h/2-as时,混凝土受压区

明显增大。随着偏心拉力的增加,靠近偏心拉力一侧的混凝土开裂,裂缝谁能开展,但不会

贯通全截面,而始终保持一定的受压区。取决于靠近偏心拉力一侧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数量。

当受拉钢筋的数量适量时,他将先达到屈服强度,随着偏心拉力的继续增大,裂缝开展、混

凝土受压区缩小。

8.4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理解偏心受力构件需要计算正截面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

对于偏心受力构件,往往在截面受到弯矩M及轴力N的共同作用的同时,还受到较大的剪力V作用。因此,需要计算正截面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

2、理解轴向压力提高抗剪承载力、轴向拉力降低抗剪承载力的原因。

由于轴向压应力的存在,延缓了斜裂缝出现和发展,使混凝土的剪压区高度增大,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得到提高。在偏心受拉构件中,由于轴拉力的存在,使混凝土的剪压区的高度比受弯构件的小,轴心拉力使构件的抗剪能力明显降低。

9、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

9.1概述

1、理解裂缝、变形过大时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不利影响

过大的变形会造成房租内粉刷层剥落、填充墙和隔断墙开裂及屋面积水等后果;在多层精密仪表车间中,过大的楼面变形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水池、油罐等结构开裂会引起渗漏现象;过大的裂缝会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过大的变形和裂缝也将使用户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

2、理解混凝土结构和构件设计时的计算和验算内容

①所有结构构件均应进行承载力(包括压屈失稳)计算;在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

和滑移验算。处于地震区的结构,尚应进行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

②对某些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应进行疲劳强度验算。

③对使用上需要控制变形值的结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④根据裂缝控制等级的要求。应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情况进行验算。对叠合式

受弯构件,尚应进行纵向钢筋拉应力验算。

9.2裂缝宽度验算

1、理解引起结构和构件裂缝形成的原因

裂缝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荷载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由变形因素(非荷载)引起的裂缝,如由材料收缩、温度变化、钢筋腐蚀膨胀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2、掌握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的分级及各级要求

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正常使用阶段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属一级;正常使用阶段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属二级;正常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属三级。

3、理解裂缝最大宽度的计算依据。

裂缝宽度计算依据适筋梁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的第Ⅱ阶段。

4、理解《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裂缝宽度的验算规定。

《规范》采用平均裂缝宽度乘以扩大系数的方法确定最大裂缝宽度ωmax,并且短期最大裂缝宽度还需要乘以荷载长期效应裂缝扩大系数τl,对各种受力构件,《规范》均取τl=1.5。

此外,当计算的ρte<0.01时《规范》规定应取ρte=0.01。

5、了解粘结-滑移理论计算裂缝宽度时的平均裂缝间距与平均裂缝宽度关系;了解平均裂缝

间距的影响因素;了解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的物理意义;了解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大小与钢

筋混凝土粘结作用的关系;理解最大裂缝宽度与平均裂缝宽度的关系。

①粘结-滑移理论,认为裂缝宽度是由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破坏,出现相对滑移,

引起裂缝处混凝土回缩而产生,平均裂缝宽度等于平均裂缝间距之间沿钢筋水平位置处

钢筋和混凝土总伸长之差。

②有效配筋率越高,钢筋直径越小,则平均裂缝宽度越小,裂缝越密;保护层越大,平

均裂缝间距越大。

③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物理意义:反应裂缝之间混凝土协助钢筋抗拉工作的程度

④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越小,裂缝之间混凝土协调钢筋抗拉作用越强

⑤最大裂缝宽度等于平均裂缝宽度乘以荷载短期效应裂缝扩大系数

6、理解纵筋直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纵筋配筋率对最大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理解荷载

长期作用下裂缝宽度加大的原因。

钢筋直径变小,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可以减小裂缝宽度;加大有效配箍率,减小钢筋应力和裂缝间距,可以减小裂缝宽度;混凝土保护层越大,裂缝宽度越大。

荷载长期作用下,受拉区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滑移徐变和混凝土收缩都会使裂缝宽度增大。

9.3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1.掌握规范中挠度验算的要求,理解挠度的计算依据(指哪个阶段)

需要满足αf,max≤αf,lim

αf,max---受弯构件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值

αf,lim---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建筑工程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见附表3-1

计算依据:挠度计算依据适筋梁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的第Ⅱ阶段

2.理解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刚度的含义。

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抗弯刚度是其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由于有裂缝等影响,其截面抗弯刚度不再是常量EI,而是变量B。截面刚度包括短期刚度和长期刚度。

3.理解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刚度的特点,即理解荷载大小,截面位置,时间,配筋率对截面刚

度的影响。

梁的截面刚度随弯矩增大而减小,引起某截面弯矩增大的因素,如荷载越大、截面越不利,则相应的截面刚度越小。

截面刚度随着荷载持续作用的时间变小。

纵筋配筋率越大,截面刚度越大。

4.理解短期刚度,长期刚度的定义,理解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钢筋混凝土梁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的截面抗弯刚度,简称短期刚度-B s。

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影响的截面抗弯刚度,简称长期刚度B。

B=B s/θ, θ取1.6-2.0,因此B

5.理解最小刚度原则的含义,理解简支梁,连续梁刚度取值办法。

在实用计算中,弯矩较小区段虽然刚度较大,但它对全梁变形的影响不大,一般取同号弯矩区段内弯矩最大截面的抗弯刚度作为该区段的抗弯刚度。这就是挠度计算中的“最小刚

度原则”。

简支梁的取值办法:取最大弯矩截面(按照上式)计算的截面刚度,并以此作为全梁的抗弯刚度。

对于带悬挑的简支梁,连续梁或框架梁,取最大正弯矩截面和最小负弯矩截面的刚度,分别作为相应弯矩区段的刚度。

6.理解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刚度的有效措施

增加截面高度;当设计上构件截面尺寸不能增大时,可考虑增加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某些构件还可以充分利用纵向受压钢筋对长期刚度的有利影响,在构件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受压钢筋。此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也是提高受弯构件刚

度的有效措施。

9.4耐久性设计

1、理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定义。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在预计的使用时期内,在指定的工作环境中保证结构满足既定的功能要求。

2、理解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①结构的工作环境。

②混凝土的质量。

③保护层厚度。

④合理使用及定期检查与维护。

3、了解材料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控制水灰比、减小渗透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以及控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和碱的含量。

4、了解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

①环境分类,针对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

②耐久性等级或结构寿命分类。

③耐久性计算对设计寿命或既存结构的寿命做出预计。

④保证耐久性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要求。

10、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

1、理解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大跨、重载时的局限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大学近代史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1840--1949 2.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四个重要选择。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③选择 了社会主义④选择了改革开放 3.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贫困:(一)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性 使然(二)资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体系的需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与衰落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供了机遇 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鸦片和大炮打开了,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与鸦片战争后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 4.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注意区别两大历史任务和民主革命 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只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想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6.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中心内容:《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7.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打击清王朝统治。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 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对国家出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打击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 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 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 一、工业文明的含义 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 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 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 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1.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清朝统治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白银。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经过(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焚毁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伸入内地,整个沿海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上海海关,赫德)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1865逆差,洋商收购原料) 3、贩卖华工 4、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 斗争目标:推翻清政府 拜上帝教 洪秀全思想: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基督教教义――平等 1851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平均分配土地、财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 曾国藩,石达开 开京变乱 防御战:陈玉成――安庆,李秀成江浙、上海,洋枪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864)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 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 (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 晚清(1840——1912)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1840 —1864 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 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 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 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 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 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 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 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 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 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 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 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 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 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 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 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 律例》等资料。《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 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 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来源:摄图网

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二节 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3.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中国近代史 (必修+选修1) 时段划分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晚清(1840——1912)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4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重要考点)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上编综述 1、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发展轨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②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时空整合

中国古代史时空整合 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发展 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四、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繁荣 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所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 阶段特征: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六、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 ?阶段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导读: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清政府先后于1684年和1885年在台湾设立府、省管辖机构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海,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实际开始于:戊戌变法,▲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八国联军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限制▲促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决定因素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 ▲清政府先后于1684年和1885年在台湾设立府、省管辖机构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海防以维护国家统一▲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制度 ▲19世纪上半期,在对亚洲的殖民侵略扩张中,英法是以通商为主,沙俄则以强占领土为主,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差异 ▲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主要追随英国,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 ▲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于:公车上书 ▲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君主立宪思想。 ▲戊戌变法是对洋务新政的调整和深化,它把对制度的变革摆上了议事日程,主张全面变革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深层次领域。 ▲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实际开始于: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戊戌变法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康有为在儒家经学和孔子的旗号下宣传维新变法,说明了:维新派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革阻力 ▲康有为把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中,最根本的是:实行君主立宪 ▲ ▲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戊戌变法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901年,刚刚镇压了戊戌变法的慈禧统治集团双手尚沾满了维新志士鲜血,却又无奈地接过了维新改革的旗帜。其根本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山东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 ▲八国联军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其主要依据是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高考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

高考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高考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精品整合 阶段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 阶段特征(时间、时期名称、基本描述)各部分特征、各部分重要知识、重大事件 一般历史阶段特征: 政治:(格局、状态、主要矛盾、时代主题等);经济:(是否转型、发展程度);思想文化:(地位、趋势、主流)等……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古希腊时期:奴隶制的海洋文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大河文明〒 ①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①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 ②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人文主义的起源③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 ④地理:海洋环绕,多山、多岛、多港④地理:大河枞横,多为平原 ▲重要提示: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公元前21C至公元前5C。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 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 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民族明清(统一多民族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社会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国家进一步巩固和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近代文化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意义:①国内: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 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