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讲解

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讲解

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讲解
民族志的写作读书报告讲解

民族志如何书写?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语文组杨林

人类学民族志(Ethnography)就是“把关于对异地人群的所见所闻写给自己一样的人阅读,这种著述被归为‘民族志’”1通过民族志将不同族群的生活方式、思维心性、制度体系以及文化创造性等方面以文本的形式系统加以描述。人类学把田野调查作为看家本领,以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也许田野之行收获颇多,但“民族志”的写作问题却困扰一代代学人。在人类学学科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人类学家都对民族志的写作有不同的主张和实践。高丙中认为民族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意性的和业余”;第二个时代“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类学者来撰写民族志,……,也就是通过学科规范支撑起“科学性”的时代”;第三个时代是“反思以“科学”自我期许的人类学家的知识生产过程”。2本人也同意他的这一划分,现以读过的一些人类学史上经典的民族志为例,做一个读书报告,以窥探各个阶段民族志的主张与实践。

一、古典主义时期的“民族志”方法

以泰勒、马雷特、哈登、弗雷泽为代表早起人类学进化论学派,试图在人类心性一致的原则下,构拟人类文明是发展史。他们以欧洲文明为中心,将社会进化的最初阶段直指非西方、无文字的原始部落。研究资料大多来源于探险家、传教士、殖民官员和旅行家的游记和报告。他们以地理大发现为目标,跟土著人遭遇的时间很短,又不懂当地的语言,对土著只有肤浅的了解。这一阶段的人类学家除了少数(摩尔根)愿意从事实地调查外,多数人没有直接跟研究群体有过接触。他们往往以广泛收集世界各地的风俗信仰见长,弗雷泽就是其中的一位。

1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尔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M],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6页。

2高丙中.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J],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金枝》作为一部伟大的人类学著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民族志”概念和表述范式的谈论中既受推崇,又受质疑。它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古罗马狄安娜的神话原型在意大利内米湖地区的仪式叙事:“内米的圣林中有一颗大树,无论白天黑夜,每时每刻,都可看到一个毛骨悚然的人影在它周围独自徘徊。他是个祭祀又是个谋杀手。他手持一柄出鞘的宝剑,不停地巡视着四周,像是在时刻提防着敌人的袭击。”(弗雷泽 1987[1922]:2)祭司职位的候补者只有杀死现任的祭司才能继承祭司的职位和赢得“森林之王”的称号。所以,这颗圣树便成了“决定命运的金枝”。这一神话叙事不仅经历了从克里特到意大利半岛的地理迁移,也经过了不同国家、族群长时间传承的变化;然而,其原始基型仍属神话的叙事范畴,即它并不是历史事实,而是以一种神话传说式的叙事类型来解释祭祀仪式的起源。在整本书里,弗雷泽引领着读者踏上一条漫长的旅程,他的任务就是要使读者相信,对内米这种奇特风俗的解释,只有在一种比较人类学的眼光下广泛地比较过世界各地与此类似的的风俗和相关信仰后,才能得到理解。作为古典人类学的集大成者弗雷泽是依据庞杂的他人二手文献进行跨文化的对比研究,而资料的“真实性”受到了极大质疑。人类学家艾蒙德·利奇于1985年2月访问了内米这个圣地。随后发表了题为“访问内米的思考:弗雷泽错了吗?”的短札。在这篇短札中,利奇声称自己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内米并不是像弗雷泽在《金枝》2卷本中所描述的一样,是一个贫瘠、荒凉的地方,而是一个富有宝藏的地方,罗马执政者渥大维为了支持他的战争,就曾下令掠夺这里的财富充当军费。弗雷泽的错在自己“缺场”的情况下,试图对世界文化史构建宏大的解释架构。

这一时期泰勒的《原始文化》涉及非洲、北美洲与太平洋岛屿土著资料,资料大多来源于二手。美国的博厄斯也是以收集、积累详尽的多国民族志材料见长。1900年前后几年田野调查才开始出现,英国剑桥大学的哈登等人在托雷斯海峡周围对土著的体质、心理、语言、艺术与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并编写出版了《剑桥托雷斯海峡人类学探险报告》,开创了人类学家到实地调查的先例。但托雷斯海峡土著探险的集体考察时间很短,流于形式,他们更像初到异域文化中的旅行者,好奇地采集资料,记录奇风异俗。

综观这一阶的人类学民族志,主要围绕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话题展开讨论,而

很少将笔触伸向生活的诸多方面,没有系统的表述当地的社会生活。研究者与对象隔着重重不明确的中间环节,人类学家引用别人的资料,甚至是不知这些资料是哪里来的,资料有可能是不可靠的。人类学家研究非西方、无文字社会深受进化论的影响,以一种西方优越感,使用“文明∕野蛮”、“现代/原始”主流叙述方式建构民族志的论著。也许泰勒在写作《原始文化》时,感受到了民族志记录的缺陷。所以他积极参与编撰《人类学询问和记录》( 1874年初版)。第一版主要是满足欧洲旅行者对殖民地的好奇心,也照顾到科学收集材料的需要,它是英国人类学转向实证研究的标志,它开宗明义的宣称为非人类学专业的人士提供指南,使其在异域旅行时能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准确的观察。为那些来于英国殖民地的各种人士业余写作民族志报告提供调查和写作的大纲,以便新兴的人类学知识群体能够有信息更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可用。《人类学记录和询问》至今走过了135年的历程,已经6版修订3,为英国和许多国家的田野工作者提供了指南。

二、民族志科学范式的奠定——现实主义民族志

英国和美国的人类学研究,在上个世纪初期到30年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学也试图在大学里寻求学科的定位,但由于其学科的含混性,跨学科性导致了其学科的尴尬境地。不过,区别于前一阶段的人类学,此时的人类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却越来越专业化,研究旨趣也显著的分化。一些有学科训练背景的学者介入人类学,他们所倡导的新的研究范式逐步取代了以前的不科学的学术研究,科学的民族志由此流行,形成了英国的人类功能学派。

科学的民族志,是一种体现功能主义人类学,把田野调查、理论或主题、民族志等三项要素结合起来来的范式。1922年出版的马林诺夫斯基的民族志代表作《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4奠定了民族志的科学范式。它包括一些基本原则:其一,选择特定的社区;其二,进行至少一年的现场调查;其三,能使用当地的

3第六版翻译成中文。英国人类学会编订:《人类学的询问与记录》[M].周云水、许韶明、谭青松等译.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

4〔英〕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M].梁永佳,李绍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语言;其四,先从本土的观点参与体验,但是最终要达到对对象的客观认识。5马林诺夫斯基孤身一人经年累月地住在土著人之中, 全程参与他们的生活, 熟练使用土著语言, 以科学的态度记录他们的言行, 这些都保证了他的民族志著作的客观性。他的田野作业在专业性上是前无古人的。他不用翻译, 在当地生活了一年以上, 这些为他的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提供了保障,因此他比以前的任何民族志都让人信服。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马林诺夫斯基总结自己的田野调查经验, 确立了科学人类学的民族志的准则和方法。他认为科学的民族志必须做到搜集资料的主体与理论研究的主体的合一。

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奠定了科学民族志范本的经典地位。本书一开头就对研究方法和对象、本地居民和地理给予交代。全书的主要内容是对新几内亚东部的南马辛区域所特有的库拉活动的记述。岛上居民交换两种宝物:一种是叫(Soulava)用红色贝壳打造的项圈;一种是(Mwali)以白色贝壳琢磨的臂镯,两种宝物都与持有人的名誉声望有关。库拉交易有其规则:宝物不能长期占有,要在规定的方向不定期的流动,项圈按顺时针流动,臂镯则按顺时针流动,形成闭合回路。库拉交换大多在集体参与的仪式中举行,宝物则在“库拉伙伴”中传递,参与库拉者和宝物不能退出,库拉关系较为稳定。地位越高,库拉伙伴越多。库拉交易遵循价值相等的互惠原则。马林诺夫斯基描述了特罗布里恩德和多布之间的一次海外库交易的完整过程:造船阶段——航行前的准备(下水礼、食物分派仪式)——交易过程——回航时在撒纳沃潜采制作库拉的项圈)——在穆瓦岛展示获得物品)。另外,马林诺夫斯基还描述了与库拉贸易相关的神话、巫术(土著人非常害怕巫术、飞妖、食人族等)。并把有关的巫术、仪式、神话传说、库拉交换的规则,以及土著的经济生活、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穿插在对航程的叙述之中介绍。在文章的结尾对库拉的意义作了讨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很注重作者隐身,不厌其烦的记叙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以及库拉交换航程,以此来展示其民族志的客观真实性。

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在该书中已经体现,作者认为,土著人为了交易而交易,满足人类内心深处的占有欲,“拥有Vaygliar是令人身心愉快,同时也可以令人慰解的事。”,“挂在垂死之人身上的物(库拉中的宝物),既有抚慰的

5高丙中.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J].思想战线,2005(1):75.

作用,也有增强信心的作用。”,“同时对接受死亡打击的人给予最大的安慰”。库拉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人们从与库拉相关的过程可以了解当地的仪式、禁忌等内容。叙述库拉,实质上是在讲述整个社区生活,这也是马林诺夫斯基整体观的体现。

《马尔库斯(Marcus)和库什曼(Cushmen)在,《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中指出一部好的“好”的民族志应该具备如下特点:“首先,它应该通过描写田野工作环境,解说日常生活的意义,关注微观过程来暗示人类学者“曾身历其境”;其次,它应该通过对异乡他族的文化和语言进行跨域界线的翻译,显示出民族志作者语言的功底,并表现他对土著文化意义和主体性的掌握。第三,它应该赋予文化以整体观的意义。”6以《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为代表的民族志要义是作者尽量隐身,以描写的客观性来支持方法的科学性,以对生活的诸方面的详细描述形成生活的具体感,并指望细节的积累转化成“社会的总体面貌”。在写成的民族志中被研究者的个人性格和特色总是被压抑或消除,民族志呈现出来的只有集体的共同特点和民族性。现实主义民族志往往通过制作一些图表、照片、地图,以便变现他们去过那里。他们往往花大量的篇幅描写土著日常生活的场景,以表现他们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不愿意说是自己的看法,而总是说是被调查社区的人的看法。现实主义民族志所表述出来的似乎很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它在很长时间内支配了人类学民族志的话语理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和马林诺夫斯基对民族志和田野作业的科学规则的陈述,对于人类学被作为一门科学被世人所接受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科学的民族志方法:通过学科训练树立科学的态度;学习土著语言进行独立的参与观察;通过访谈和统计理清土著社会文化的框架和原则;通过具体观察捕捉土著生活的细节;使用土著人的心理状态;总结全部资料土著人眼中的世界。这一科学的民族志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志文本,成为1920年代以后的现实主义民族志的经典范式。

但现实主义民族志方法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这里的整体论方法,这是一种笼统的研究观,只具备整体观的雏形,并不能全领域或全方位描述当地

6马尔库斯、费彻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M].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P47.

人的生活。马林诺夫斯基斯基的学生埃文斯·普理查德在《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就对全面记录土著生活的记录不以为然。7显而易见,民族志者根本无法记录土著生活的所有方面。日常生活的复杂程度,并不因土著社会“简单”、人口规模小就能完全付诸文字。《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虽然长达488页,也不过是对库拉制度的描述。弗雷泽在序言中预告的有关特罗布里恩德土著生活的全面记录,也从未问世。其次,将土著人的生活划分为不同的领域,让有先入为主之见,也有以西方人的思维为预设之嫌。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类学家虽然标榜科学方法,却不能找到一个认识论的基础。随着1967年马凌诺斯基的田野工作日志的披露,以及弗雷曼对于萨摩亚人研究所得出的与米德完全相反的结论,不啻是对那些标榜人类学是客观公正的文化描述之观点的强烈讽刺。埃文斯·普理查德在马氏日记公开出版之前就指出:马林诺夫斯基对仪式的观察,大多数都对那种为他举行的,以酬劳的交换,在常规场景之外,在其寓所之中举行的仪式。8马氏也没有在他的民族志中向读者交待清楚,完全违背了他自己标榜的真诚性原则。在他的田野日记中他远不是孤身一人生活在土著中,而是经常以白人珠宝商、殖民者在一起,不禁引起人们对他全心全意地参与观察的质疑。日记中也流露出对土著人的厌恶,无疑有一种欧洲中心主义之嫌。阿萨德认为所谓的“科学民族志”实际上与西方的殖民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马林诺夫斯基的工作和人生实际上与西方向非西方的社会文化渗入紧密相连。9格尔兹认为人类学家把民族志当成是“文化科学”的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以为在田野作业和民族志的写作中,人类学所要做的实际上通过描述表达自己对社会、文化、人生的阐释。人类学者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个文化或同一个文化现象,但他们可能对它产生不同的阐释,从而使他们提供的“知识”具有相对性。10易言之,所谓的“科学民族志”中“科学”是他们无法做到,这也是后世的对马林诺夫斯基批评的集中所在。

三、民族志的表述危机与实验民族志

7埃文斯·普理查德:《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8高丙中.民族志的科学范式的奠定及其反思[J].思想战线,2005(1):80.

9Asad,Talal.1973.Anthropology and the Colonial Encounter.London:Ithaca Press.

10克利福德·格尔兹:《地方性知识》[M].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西方人类学经历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传统的研究范式受到挑战,加上后现代思潮的冲击,学者开始了自我学科的反思,而对于人

类学民族志的撰写就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后现代思潮在人文领域所肇始的批评继续向人类学领域扩展和延伸,以致推动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一场声势浩人的“写文化”大论争。《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11和《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12两部著作被认为是后现代思潮在人类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它们置传统人类学通过田野工作所建构的权威于被质疑的境地。转而进一步引发了关于人类学者关于应当描述什么、如何描述以及为什么要描述等问题的思考。

与对现实主义民族志重新思考的同时,人类学出现了一股对民族志做出新实验的潮流。马尔库斯和费彻尔概述道民族志实验的三个特点:一是把人类学者和他们的田野作业经历当作民族志实验的焦点和阐述中心;二是对文本组织有意识的组织和艺术性的讲究;三是把研究者当成文化的“翻译者”,对文化进行阐释。

13

书中还详述了两种实验民族志,一种是表述异文化经验的“人观的民族志”(“即人类能力和行动的基础、自我的观念以及情感的表达”);一种是叙述世界历史的政治经济的过程的“政治经济民族志”。《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的出版更是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它主要是通过一批文化表述的经典文本的交叉学科分析,对包括民族志撰写的历史背景、方法、理论以及分析模式等写作修辞进行检讨。这场“写文化”之争论,不仅限于民族志文本的写作,而是进一步探讨了世界权力格局对民族志研究和写作的影响。在跨文化研究中,民族志学者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个的权力场中,而权力的不平等就直接导致了西方学者在文化表述中缺乏对被研究者应有的尊重。

马尔库斯和费彻尔在总结了西方民族志实验的历史,将这些实验文本分为三类:心理动力学实验文本、现实主义实验文本和现代主义实验文本。而后者是一

11(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尔库斯编:《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和政治学》[M].高丙中,吴晓黎,李霞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6.

12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切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科学的实验时代》[M].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13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切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科学的实验时代》[M].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42-43.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高鸿萍(闽江学院中文系)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的新纪元。弗洛伊德一生著述很多,而举世闻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其发行量无法统计的划时代的不朽著作之一就是《梦的解析》。此书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声称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一、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 首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就象谚语中问:“鹅梦到了什么?”回答是:“玉米”。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理论完整地包含在于这两句话中。 第二,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指出,关于梦是欲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在许多时候和各种情况下,其意义没有任何掩饰,一目了然。“少儿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在证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而针对有人对梦的统计结果,大部分的梦是不愉快的梦,只有少部分肯定是愉快的梦,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这是梦进行了化妆。“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叙述梦的完整的公式。有了这么一个公式,不管什么样的梦,便都可以纳入“愿望的满足”这个范畴了。 那么,梦为何要进行伪装呢?他认为“每个人的梦是由两种精神力量(或可描述为倾向或系统)支配的。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望用梦来表现出来,另一种力量则对梦中的欲望实行稽查作用,迫使欲望不得不通过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解析这类化妆的梦,就必须透过梦的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梦背后的思想来。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概念———“显意”和“隐意”。所谓显意,它类似于假面具,是“梦所叙述的东西”,“梦的外显的内容”。所谓隐意,是假面具所掩盖的欲望,是“那种隐匿的我们只有通过观念分析才能达到的东西。”是“内隐的梦的思想”。梦的解析过程就是从外显的梦到内隐的梦的工作过程,而“每个特殊的梦经过分析后,必定可以重新证明梦确实具有代表欲望满足的一种神秘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对于梦的来源,他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它也许在白天即受到激动,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意愿留给晚上入梦。二是它也许源于白天,但却遭受排斥,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三是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它是一些受到潜抑,并且只有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第一种愿望起于前意识;第二种愿望从意识中被赶到潜意识去;第三种愿望冲动无法突破潜意识的系统。在这三种来源之外,他强调“要加上第四个愿望的起源,就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比如口渴或性的需求等)。 第三、梦是如何由隐意转变成为显意的,这是《梦的解析》专著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凝缩作用。“任何人对梦内容和梦念进行比较进,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梦进行了大量的凝缩作用。”与梦念的丰富多彩相比较,梦内容简短、贫乏、精练。这主要是凝缩产生的作用。凝缩作用主要是通过省略来实现的;梦并不是对梦念的忠实翻译或点对点的投射,而是对高度不完全的,支离破碎的复制。二是移置作用。即在梦中,一方面将隐意中的因素加以转移,用不重要的替换重要的,用引喻代替原文。“我们可以发现,梦里出现的并不是梦念中的重要概念,而是在梦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概念。”另一方面,梦利用多重性决定作用,从具有较低精神价值的元素中创造出新的价值,然后各自寻找途径进入梦内容中,这就产生了精神的转移。三是象征作用。他认为梦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梦中没有获得任何单独的表现,隐意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专刊2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读后感写作指导教案

让感想之花绚烂绽放 -----读后感写作教学 新市镇士林初级中学曾艳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读后感基本特点。 2.学习并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重点) 3.学会运用联想、想象、质疑、思考、探究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感受作品,找准感点从而写好读后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感”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动人心也。从心,咸声。”这是一个形声字也是一个会意字。“咸”字本义是“呼喊”,所以“感”就可以说是“动人心的呼喊”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我们把这“动人心的呼喊”结成一篇感想之花,让它绚烂绽放! 二、了解读后感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读后感吗? (学生齐读知识卡片1) 保尔·柯察金的成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肯定,也让我深深地钦佩。我也想要成为他那样的有先进思想、不轻易退缩的人。《钢铁的意志》(2)“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是啊!也正是这一个个所谓的幸与不幸,为人生乐章奏出了高低起伏的乐章,成为了生命中不可多得的景致。每个人都应对生活有正确的认识有乐观的态度。在经历过种种不幸之后仍能笑迎世界,将自己所做的一切看成一种宝贵的尝试,那样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 读《紫藤萝瀑布》有感(3)当机灵古怪的男生贾里,善良可爱的女生贾梅还在我的脑子里打转,《会跳舞的向日葵》向我展示了香草纯净的心灵。我深信:只要童心在,爱和欢乐就一定在!

秦文君阿姨用那温婉柔和的笔触,把自己关于爱的回忆和信念悄悄藏在书里,希望在她唯美的故事中能融化现实中的尖利粗糙对孩子的伤害。她把这本书“献给有过童年和正在享受童年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因为岁月的奇迹在他们中间闪耀”。她希望无论是经风见雨的大人还是不知风雨的孩子们都能和她的小主人公一样,相信有爱的童心就有快乐,盼望所有爱和欢乐都可以重来。 有童心就有快乐 ——走进秦文君的《会跳舞的向日葵》(4)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先生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有些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向往。 对比讽刺中凸显“人的解放”之向往 ——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有感 (5)《元帅和士兵》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我国年轻的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失败而归;在为他们洗尘的宴会上,贺龙同志举起酒杯说道:“来,为失败干杯!”失败看来是坏事,其实孕育着胜利;失败是为了成功而付出的代价,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拿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他们参加第36届世乒赛之前,经受住了第35届比赛失败的严峻考验,不悲观,不气馁,而是冷静头脑,总结教训,寻找不足,振奋斗志,将失败当做进取的动力,终于在第36届世乒赛上力挫各国强手,捧回了比赛的全部冠军奖杯,开创了世乒赛前所未有的辉煌战绩。 《有感于“为失败干杯”》连线找朋友(1)感其重要情节 (2)感其主题中心 (3)感其写作手法 (4)感其闪光的语言句子 (5)感其人物精神品质

学校学生读书笔记写作指导

学校学生读书笔记写作指导 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记忆的贮存器。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

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境里的真实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对于佛洛依德所著的《梦的解析》这本书,我在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但却从没有读过它。我一直以为这本书可能是类似于《周公解梦》,把梦中的事物都给出其代表的具体意义,所以一直觉得这本书不值得一读。直到上节课老师提起了这本书并举了几个例子以后我才知道了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因为我对人的潜意识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我觉得一个人能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取得怎样的成果都决定于他的潜意识,所以我就读了一下这本书。 由于接近期末考试,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是我觉得书的中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梦是愿望的达成”。在书中无论是浅显的梦还是深奥难懂的梦,无论是梦的显意还是隐意,佛洛依德认为大多数都是愿望的达成。书的第三章中也提到“梦无论是如何地复杂,大部分均可以解释为愿望的达成”而他认为梦的唯一作用便是满足人的意识层面上的以及或者说更多的是满足人的潜意识中的愿望。 弗洛伊德博士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之父,他的革命性著作《梦的解析》是其早期著作之一。这本书的出版宣告了梦即将在精神分析这个新领域,以及它所出现的新世纪里发挥重要的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每一种人格都是由三部分构成的: 1、本我,即潜意识部分。也?灵的这一部分与快乐和欲望有关。弗洛伊 德认为这个领域是潜意识的领域。 2、自我,即意识部分。心灵的这一部分可以体验到外部世界。 3、超我,即起审察作用的部分。这种精神的审查者会把道德规范强加给自我,并阻止本我的那些无法被人接受的冲动。 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到:“梦,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弗洛伊德指出,只有在超我放松了警惕的睡梦中,本我的原始欲望才有可能为人们意识到,于是这些欲望才以梦的形式表现出来。梦是在我们睡眠时所发生的精神活动,由于它本身不受外界限制,因而可以天马行空,也就决定了它满足愿望的作用以及愿望的达成的内容。一个人很想做某件事,实现某个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没办法做成或者实现,心理上受到压抑。一旦进入了睡眠状态,所有的意念就自由地,毫无限制地涌现,在梦中满足现实中不满足。 小时候每当我告诉大人我们所做的梦时,在期待他们能给我们一种解释中,最后却只能得到一句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然后原先的问题又被踢回给自己。当我们自己挖空心思,拼命的回想做梦当天曾在大脑中想过什么,却又经常发现梦中的内容出现的毫无理由。但有时大人们有时又会认为梦是对未来的一种预示,再梦到不好的事物时总会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之类的事。 在读完《梦的解析》后才知道原来那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是毫无道理,也不是完全正确。而梦是对未来的预示之一说法确实无稽之谈,弗洛伊德在本书中强调梦预示未来的不可能性,并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解析,梦都是源于过去。也就是说,我们梦的内容来源是过去某段时间,它不局限于近期,而涵盖过去的每一天。所以在“所思”后就很又能产生“所梦”。而这其中以每个人的童年记忆最为深刻。比如在《梦的解析》中作者举过的那个经常梦到“黄狮子”的同事,虽然记不起孩童时期最喜爱的玩具,但却能在梦醒后清楚描绘出它的样子。而不断梦到这个记忆里早已忘记的小狮子无疑是潜意识里的记起。这也引出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的一个著名观点。

读后感写作的方法指导和范文

读后感写作复习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在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一篇文章就叫“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 写读后感的作用:经常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提高分析文章和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读后感的题目: 1、可以直接以读《》有感,《》读后感为题。 2、也可以以自己的感受为正标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伟大的父爱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阅读材料: 一粒种子的信念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 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她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脸的回了家。母亲

为擦泪,安慰她:

“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手脚太慢。母亲又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读书,怎么快得了?” 女孩先后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然而每次女孩失败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 30岁的时候,女孩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一位辅导员。后来,她开办了一家自己的残障学校,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孩向已经年迈的母亲问道:“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您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回答朴素而简单:“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母亲的话,女孩落了泪。她明白了,实际上,母亲恒久不绝的信念和爱,就是最坚韧的一粒种子。 写作案例: 1.读《一粒种子的信念》有感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1000字最新范文5篇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1000字最新范文5篇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范文一 虽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内容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 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 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恰恰与其相反。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 恶的。而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 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 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从本我 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必须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 过程中内化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 己的行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 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一个人在 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婴儿在渴、饿、不 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现。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 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被社会所认可 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不过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能力 罢了。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的“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43945838.html,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的“梦” 作者:李治华 来源:《艺海》2013年第11期 弗洛伊德,20世纪最有才智和最具影响的学术开创者,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他是奥地 利的一位医生。他和神经官能症打交道以后,写了《梦的解析》。本书出版于1900年,这是他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该书在作者生前就再版了8次,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一直经久不衰,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梦的解析》基本的理论观点就是人在白天醒着的时候,意识活动控制无意识活动,所以有些欲望就不能够得以实现,得不到发泄。那么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意识控制了,这个时候,无意识的这个欲望,就以梦的形式发泄出来,而且以梦的形式得到满足,这叫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在做梦的时候,“本我”希望直接幻想自己的欲望:左拥右抱的欲望、杀人抢钱的欲望……这就惹恼了正直的“超我”。看到心灵的世界里,“本我”总是在做这种坏梦,“超我”不禁怒火冲天,弗洛伊德“梦”就是这样形成的。在睡着了以后,“本我”就开始了幻想,但是“超我”这个检查官却总在“检查书报”,于是“本我”只好做伪装。经过伪装后的梦是梦的显意,而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是潜藏着梦的隐意。例如某男人梦见他妹妹和两个女孩在一起。这个梦的显意似乎是无邪的。而在隐意中,那两个女孩则表示他妹妹的两个乳房。这个梦表示他想看想接触他妹妹的乳房,通过化妆,乳房变成了另外两个女孩,使梦者可以去看而不受道德的谴责。 梦是人潜意识欲望的表达和实现,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而且确实是一种欲望的满足,其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梦所表达的愿望是与潜意识欲望相联系的,表现了人们不允许自我意识到和在清醒状态下不允许被表达出的潜意识动机。这些动机大多数是一些非理性的欲望,如各种反理性憎恨、野心、嫉妒、羡慕以及变态的乱伦和变态欲望。这些欲望有许多都是来自于受到压抑的人的童年生活和童年创伤,这些欲望在白天受到意识的控制和压抑,并没有因此被消除,借助于睡眠时人的自控和监督能力的减弱,这些欲望便乘虚而入重新复活。 与其说梦是像一般人所谓的对将来的预示,不如说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梦是过去经验特别是儿童时期那些被压抑和排斥的潜意识欲望的复活。梦是潜意识欲望的表达,但这种表达不是肆无忌惮直截了当的,是经过修饰改装过后的表达。睡眠状态中,意识像一个审查者或监督员,虽处在迷糊状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如果遇到比较强烈的刺激仍然会发挥作用保证睡眠的进行,为了逃避审查,潜意识欲望必须乔装打扮蒙骗过关,才能在梦中出现。 梦是本我被压抑的力量与超我的压抑力量之间的一种调和和妥协。鉴于此,梦被分成“表层的显梦”和“深层的隐梦”,梦的意义被分成“显梦”和“隐义”。前者受到理性、意识、道德原则所形式化和修饰化(梦的改装),后者是这些形式和修饰所掩盖的真正愿望和本质。

报告写作指导-读书报告简介与怎么写

读书报告简介与怎么写 什么是读书报告 何谓读书报告,简言之,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 读书报告格式内容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 特别之处; 3、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4、书中令人深刻难忘的部分以及你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5、个人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6、读后感: (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7、从本书获得的收获; 8、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9、总结

读书报告怎么写 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 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 2.种类:如小说、传记、学习辅导、专著等 3.作者:姓名、国籍、出生年月 4.背景:时间、地点 5.主要人物:姓名 6.内容:主要情节、论述要点 7.简评:对此书的印象及评论 做好笔记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删繁就简写成一篇连 贯性的短文。 一. 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本人() 梦是可以解释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梦是种由于“力过剩”而带来的副产品。所谓 的“力过剩”,正说明梦不是超自然的显灵,而受制于人类的神活动。梦是按照做梦人本身睡眠深度所产生的不尽相同的神活动。 世俗世界直在试图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梦想解释梦。其就是把整个 梦当做个整体来看,尝试用另种内容来取代它。这种基本原理从某些 方面看来,是在利用“相似”的原则,有时似乎非常的高明。这就是 所谓的“象征性的释梦”。主张“梦是预言未来的观念”的人,在对 梦做出解释时,主要使用的就是“象征性释梦法”,从梦的内容 形式上来对未来或进行臆测。 另种释梦法可以称为“解码法”。视梦作为种密码,其中每个符号,都可以像密码册样,用另种已经具有意义的内容来着解释。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两种释梦法破天荒地解释了部分梦,但是它 们的不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都是是主观臆测的,没有科学根据的。 弗洛伊德用把大雄本身当做种症状,利用梦的解释来追溯梦的脊 髓灰质炎,并据此来进行治疗。这种狂躁方法和治疗歇斯底里恐惧症 强迫意念等神病症状非常类似。 二梦可以解释为愿望的达成。 梦所代表的愿望达成通常是没有什么遮掩的,极为明显。可以通 过实验测验的方法来测试,比如晚上口渴会梦到在喝水。 一梦无论是如何的复杂,大部分均可以解释为想法的达成,而且 参考资料甚至内容往往是毫不掩饰即可以看出的。遗孀孩子的心灵比

较单纯,做的梦也往往会单纯点,本人孩子的梦,往往表现为愿望的 达成一致。 各种梦的案例证明,梦的本质是愿望的达成。 三梦的伪装 梦共同组成愿望的达成,但是如何来解释让困惑人焦虑的梦,让 人因感到惊恐的梦?梦是需要解释的,并非梦表面所显示的意义那么 简单,这就是梦的欺敌特征。 通过种种的例子,我们可以充分证明:个看起来内容很痛苦的梦,其实是可以解析成是愿望的其实达成的。我们不要认为这些在解析时 发现的,“碰巧”就是人们平时不愿意去想或去做的做得好些事。其 实这些着实不快的感觉,和平时我们面对不愿做或不愿提的事所产生 的反感情绪样的,是在解开梦之谜底的时候,必须克服的许许多多阻力。当我将所有不愉快性质和梦的伪装起来进来考虑分析,得出这样 的结论:这些梦都是经过伪装的,梦中的愿望,在平时被严重压抑了,所以愿望的达成脆弱性被伪装到初开起来似乎无法看出的程度。所以,我们说,梦的伪装其实教育工作就是种审查管理体制在工作。大多数 针对所有梦中发人深省不快的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下边这个式:梦 是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而)达成。最后,我还的确可能需 要提到和这些以痛苦为内容的梦相近的“焦虑的梦”假如把这类梦也 看作是愿望的达成,恐怕对那些接受过梦的解析训练的人来说,更加 的不理解。 焦虑的梦事实上并非梦的解析的另对象,它只不过以梦本身来表 示出半焦虑的内容而已。我们梦中所感受到的焦虑就是梦内容所明白 表示地的那些念头而已。一梦如果我们想对这种梦再作解析,那就会 发觉梦所表示的焦虑就如恐惧症所产生的不安焦虑样,它只是由某种 念头的存在而招来的焦虑。举个例子,从窗口掉下去是有可能,因此 个人走进窗口时应当本人走进心点。但是我们就不懂为什么病者对这 类恐惧症病人而言,靠近窗口竟会给他们那么大的焦虑,远超过远大

弗洛伊德《释梦》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释梦》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的《释梦》,正如序言所说,是一本非常晦涩难懂不好读的书,我之所以捧着它,撑着双眼,喝下咖啡也要继续看下去,不过也是因为我笃定自己,必须要看完它。不但想看完这本书,还想顺带把一系列能牵连起来的书籍都看了。 甚至在看这本心理类书籍时,我会萌生出想要看完莎士比亚全集,奥赛罗,哈姆雷特,十字花科植物大全,叔本华,精神心理学分析,法律等没什么关联的书,甚至还想学习一下德文。 一本书的叙述: 再往更早的时间去追溯,我会看见那个处在迷茫期的自己,在轮转的昼夜中,反复拷问自己何为存在,who am i?反复诘问而求不得答案,长期处在痛苦的困惑之中,因而从一个城市流转到另一个城市,用一种信仰覆盖另一种信仰。反反复复也解不开谜底。 那时上海正是130年来最热的夏天,爆裂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大地,日落之后,树上的蝉鸣叫声都嘶哑了,退却的火烧云和霓虹把将尽的天空染成紫红色。我趴在D的阳台边抽烟,边看三楼下面偶尔经过的人。痛苦的困惑也并没有跟着太阳一起消退,烟头忽明忽灭还未燃尽,我忽然想:不如从这里跳下去,会怎样? 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不如了结这样的想法不止千百遍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如今我可以毫无愧疚的写下来,是因为我已经不

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在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之后,人们往往更懂得去珍惜。 不过在当时,这个念头刚从脑海中闪过,就像是感应到危险似的,D忽然从客厅冲过来,跌跌撞撞冲进阳台,冲到我背后, 一边反手抢夺我手里的烟,掐灭,暴躁的扔下阳台;一边从背后紧紧抱着我,低下头,抱着我的手臂还隐隐在发抖。 就那样抱着我,持续了几秒钟?还是几分钟?我在震惊和错愕之中,被大力带离那个阳台。不可置疑的是,D是一个懂我的人,懂得我当时的痛苦,懂得我痛苦的原因。可惜他帮不了我,没人能帮助一个迷惑的人真正走出迷惑,除非他自己找到了答案。 红色蜡笔绘画爱心: 其实D是跟我同样迷惑的人,因为懂得,才能感同身受。有时候我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讨论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关于痛苦,关于迷茫,关于人生,关于选择的方向。无论什么问题,最后他都会转移到自己的观点里去,并且他的观点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相当尖锐,不通人情的。 有时候我会静静的听,然后挑选几个自己也同意的观点,默许;有时候我会不满于某个尖锐的观点,反驳;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某个观点意见不合,争论无果,不欢而散。 有时候他旁敲侧击的讥讽我,“钱钟书的老婆杨绛,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是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气得我想跳起来打他。

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1.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2.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

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3.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4.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五篇

梦的解析读后感1000字_梦的解析读书笔记五篇 梦的解析读后感1000字(一) 虽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梦的解析》的读后感,但只是将该书的大致内容加以概括,并进行议论,并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所 以我想借这篇读后感,单独的谈谈书中弗洛伊德所提到的关于人格 结构的观点。 《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而据我的理解,弗洛伊德的观点恰恰与其相反。他认为人在幼年时期的思想、本性是邪 恶的。而我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 首先,需要了解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 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是自己可意 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从本我 那儿得到满足,并且手段必须合理合法,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人在成长 过程中内化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 己的行为,它追求完美,所以它是非现实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 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一个人在 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这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人在刚出生时,超我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婴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所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自我也没多大用处。所谓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本我便是如此占据了大部分位子。婴儿在渴、饿、不 舒服时会嚎啕大哭,这便是本我的表现。那为什么说婴儿的本性是 邪恶的呢?因为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思想是不被社会所认可 和接纳的,这种思想与强盗无异,只不过婴儿没有成人的行动能力 罢了。

高中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高中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读后感是我们常用到的写作文体。XX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

写出来。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 申宣成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 【专题号】G311 【复印期号】2008年11期 【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08年7/8B期第64~67页 【作者简介】申宣成,河南民权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商丘市首届十佳教师,河南省中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中小学教师专家讲师团成员、优秀教师,第四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发表教育教研文章70余篇,在省内外作课程改革报告30余场。 [教育感言] 在复杂的现实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需要勇气,需要耐心,需要智慧;需要坚守,需要折中,需要迂回;需要朋友,需要鼓励,需要机会。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本学年,我们开展了语文扩大阅读的实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多同学读了七八本名著,做了三四本厚厚的读书笔记,老师觉得你们真了不起!可是,在检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时,老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次作文课,我们就针对大家读书笔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训练。(板书课题:读书笔记写作指导课。)任务有两个,分两节,第一节学习读书笔记的分类和写作要领,第二节做分组的训练。 师:读书笔记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就像人一样,如果按性别,可以分为男的和女的;按身高,可以分为高的和矮的。从内容的角度,我们把读书笔记分为摘录式、心得式和提要式三种。 (板书。) 摘录式:照原文抄录阅读材料的语句或段落。 心得式:记录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 提要式:用提纲或图表等形式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 师:下面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根据定义从你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找出一两个相应的例子来。 (生翻查各自的读书笔记,寻找例子。师巡视。) 师: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读一则自己的读书笔记,并说说它属于哪一类。 (生1读,师点评。) (生2读,师点评。) (生3读一则摘录式读书笔记。生3读完笔记之后,老师觉得很精彩,情不自禁地走近学生,想看看他的笔记,到跟前却发现学生读的是书而不是笔记。发言的学生看起来有点尴尬,周围有几个学生在笑他。) 师:这位同学所选的文段很精彩。他虽然没有把它摘录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但是却使用了另一种读书笔记的写作形式——批注式读书笔记。就是把精彩的文段在原文上画出来,并作批注。只不过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三种读书笔记分类标准不同罢了。 (生3轻松地笑了。) 师:同学们对这三类笔记的定义理解很准确。大部分同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也写过它们。不过,很多同学还没有掌握它们的写作要领。我们先说摘录式读书笔记。老师发现不少同学做摘录式笔记时很马虎,错字、漏字、添字,这可是大毛病。抄录别人的东西首先要保证准确无误,连标点都不能错;此外还要注明出处,这一点很少有同学做到。注明出处又叫注释,它有两

《雕刻时光》读书笔记

《雕刻时光》读书笔记 《雕刻时光》读书笔记最近开始看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梦是个奇妙的东西,又是虚无的,内容又奇妙,常常不可思议。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也经常在梦中发现之前现实的影子。好奇,所以要读读。 佛洛依德却说,梦就是“思”,是种纯心理活动,睡眠后的心理活动。比起神启论,我更同意佛洛依德的观点。 今天才看了十几页,了解到一个梦的现象。 人可以在梦中见到数年前景象和人,而平时主观里根本就没这样的回忆和记忆。而你梦中的人或物没有凭空创造出来的,都是你见过的,也取只是听过一次或不经意瞟过一眼,梦会把它还原和放大。就像你用眼睛记录下你所看到的所有东西,梦可以做细节的回放,醒来时你还能恍然大悟。 所以我觉得,在年轻的时候,我们要,多看,多听,把所有的影像和声音记录到大脑的硬盘里,当我们老了,还可以在梦中燃把记忆煮酒,搬砌记忆雕刻时光。一觉醒来,仿佛又回到从前…… 《雕刻时光》读书笔记这是一本令人内心纠结的书。也许因为我没有太多心理学、病理学及精神病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此书读来颇多观点不甚赞同,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对这本书的高度评价。试想一本著于1899年的著作,其分析、

研讨内容至今仍然很有说服性、仍然很有指导意义,足见本书的历史价值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不能苟同就能撼动的。 严格地说,如果你是一个医科的学生,而且对精神病及心理疾病方面想深入研究,或者很感兴趣,那么这本书你一定要看,其中一些梦的解析对这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我虽对这方面不甚详解,但循着本书的思路与解析,已然对这一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如果你因为对梦的兴趣,或者是想试着做传统意义上的解梦,想通过阅读这本书达到这个目的,恐怕会失望,因为这本书几乎完全没有从这方面去解析梦。特别是书中关于梦的解析几乎全部基于性、童年相关联,难免令其说服力降低,颇觉牵强,恐怕这也是本书之所以略有争议的体现吧。 虽然这本书象教科书一样理论化,但其细致入微的记录下每个梦,又象考古一样对每个梦深入研究,其解梦是为了为病人治病,而非算命预测,令人很折服他的专业功底,但对业外人士借鉴意义似乎不大。不过,书中对潜意识的探索与剖析还是很有见地的,梦可以使人发现自己的潜意识,窥析自己内心的真实意图。 书中精彩录: 1.疯子是醒着的梦者。 2.梦中的身体不能动等运动麻痹,是神经意识与肢体的矛盾体现。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 读书笔记写作指导 首先,它可以帮助记忆。知识越丰富越好。知识的丰富是由积累而形成的;读了就忘,知识是丰富不起来的。必须记住,读书笔记 便是帮助记忆、积累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俗话说:“好记忆不如 烂笔头。”就说明记笔记能帮助记忆。 其次,记笔记也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式。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阅读时必须记笔记,才能积累知识。北宋沈括的 《梦溪笔谈》就是一部读书笔记式的作品。 第三,记读书笔记还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综 合训练。 从以上三点看,都应重视写读书笔记。 怎么写读书笔记? 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纲、心得等几种。写读书笔记时,可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 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即边读边把自己的看法、疑问等或在书上划出表 示重点、次重点、疑问等等的符号,或在书的天头、地脑作些评语 和注释。这种读书笔记简单易行,但首先得书是自己的,别人的书,不能乱画;即使是自己的书,下批注时也应先多想想:自己的看法 对不对?怎么表述才简明,然后才写。因书上的空白处不多,想到 就写,写了又感到不合适,那就会把书划得乱七八糟了。

2、摘录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 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这种读书笔记是大量的。做摘抄笔记时,最好让每段摘录自成一段。后面还应写上摘自什么书,多少页,该 书的作者是谁,出版者是谁,哪一年出版的,都应写在摘抄的后面,以备将来查验、核对。两段摘录之间留下较大空白,这样做一是使 摘录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于将来翻阅、运用时可以作批记。 3、提纲笔记。就是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 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 4、心得笔记。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也叫读后感。 5、仿写笔记。即模仿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 会运用、学以致用。 6、评论笔记。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7、简缩笔记。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抓住 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同的读书笔记有不同的作用,可根据实际选择、确定。 其次,不论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有几点是共同的,也是应注意的。 (1)必须认真地读懂原作。这是写好读书笔记的前提。提纲笔记、心得笔记要以读懂原作为基础。就是摘抄笔记,也应细读原文。否则,你的摘抄就可能断章取义,就可能抄破了句。 (2)态度要严肃、认真、细致。严肃是尊重原作,不要有意歪 曲原作的意思,更不要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断章取义;认真, 指应该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力求抓住原作的要点、重点、精彩的 地方,不能马虎从事;细致,指摘抄原文后一字一句校对,不能有 误差,连原书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等也要记得详细,不要怕麻烦。因为这时的任何粗心,都会在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多少年后,你想引用这段名言,却因没记原作者名字,你想查出名言的出

梦的解析读后感归纳

梦的解析》读后感 每个人在睡梦中都会做梦,只是第二天醒来记得或不记得的问题。梦的容千奇百怪,变化莫测,在没有接触到心理学对梦未曾有了解之时,一直都觉得梦是很神秘的境界,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梦到那样的情景,很多关于梦的词语,故事,人物从小就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学习了心理学,在学到梦的章节之时觉得自己会和神秘的梦慢慢的接近,同时却也发现,拦在梦面前的屏障比我想象的坚固。梦依然很神秘!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对梦有着很深刻的研究,他貌似能够了解梦的一切。得知他将他对梦的认识放到了他的著作《梦的解析》里,也许借助这本书我能对神秘的梦多一些了解。这本书,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叙述了作者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通观全书,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证可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对儿童的梦的研究,第二章为梦的解析方法,第三章为梦是愿望的达成,第四章为梦的改装,第五章为梦的材料与来源,第六章为梦的运作,第七章为梦程序的心理。 《梦的解析》首先让我知道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根据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本我是欲望的大缸,人们所有邪恶的念头都来自于本我的作用,自我则是我们平日里真实的表现,之所以自我表现出来的不是

本我的模样,这是因为得到了超我的限制,但是在进入睡眠的时候,由于睡眠时超我作用松懈,本我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所以梦的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才能找到真正的根源。 是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的不够了解,虽然在看书的时候觉得看他列举的那些梦的例子很是神奇,也非常的有趣,跟着弗洛伊德去领略他的释梦,确实感觉是那么一回事,可是对于他的解释的方法,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却不是那么的明白,我不能说我看懂了他的理论,这本梦的解析虽然引用了大量的例子,但是即便较少笔墨的对于梦的分析,确实还是不那么容易就能理解的。通读一遍全书之后得到的只是些许的皮毛,或许是课堂上讲过的容,或者是我才明白的所以然。无论如何还是加深了我对梦、对梦的解析,以及弗洛伊德理论的理解。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源有三个:一、最近的印象,是指我们最近所见.所闻.所思等一切跟自己有关可能发现的事情会出现在梦中。这些事情可能没有完整的结构,甚至是乱七八糟的,但是能够在梦者的最近活动的某一场景找到梦的来源。话说回来一边在看书,是对于梦的额觉察比较敏感,我很多时候会记得自己做过的梦,然后也试着在套用弗洛伊德的理论,给自己的梦一个简单的解释。比如:有天晚上我梦见在一间课室里我的一个同学在给我上课,下面就我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