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赖清萍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上一节课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已经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有了初步的认识,结合初中化学所学的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的研究,以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与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书写一般的离子方程式”为主要教学目的。这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并由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对离子反应条件实质有感性的认识。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启发归纳和小结,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前一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电解质和是离的初步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1、向盛有2ml硫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钾溶液;2、向盛有2ml硫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氯化钡溶液;3、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4、向盛有2ml氢氧化钠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5、向盛有2ml碳酸

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等5个实验引导学生来归纳总结分析这些实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教材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学习,虽然有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分析的能力还不强。并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乐于机械的接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方法。

4、学会一般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法:

实验分析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目标任务驱动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2、学法

实验探究、思考归纳、总结、分析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八、教学流程

九、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