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经络简介知识之三—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二)

4、经络简介知识之三—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二)

4、经络简介知识之三—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二)
4、经络简介知识之三—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二)

经络简介知识之三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二)

(2)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踽脉、阳踽脉、阳维脉、阴维脉。奇是奇异、零奇的意思,是指这八条经脉的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是十二经之余;又因其无络属脏腑的表里配偶关系,故有人认为“奇”字应读作“奇偶”之“奇”(音箕)。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其中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各有本经所属穴位;其余冲脉、带脉、蹒脉、维脉的穴位均见于以上各经。冲脉行于腹部第一侧线,交会足少阴经穴;带脉横行于腰部,交会足少阳经穴;阳蹒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交会足太阳等经穴;阴蹒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交会足少阴经穴;阳维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顶,交会足太阳等经及督脉穴;阴维行于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足少阴等经及任脉穴。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及其交会于他经关系如下表(表1—6):

(3)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的别行部分,分布于胸腹和头部,沟通表里两经,并加强与脏腑的联系,其间有“离、合、出、人”的关系。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别),进入胸腔和腹腔称“人”,于头颈部出来称“出”,又与表里经脉会合称“合”。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对,称“六合”。

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是:其所行路经,都从肘、膝以上的正经别出,经过躯干,深入内脏,上至头、项;并于头项之处,其阴经合于阳经,阳经合于本经而上抵头面。例如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下合于胭,人走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本经。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下合毛际,人走肝胆,上系于目,合于足少阳本经。足阳明、足太阴经别,下合于髀,人走脾胃,上出鼻额,合于足阳明本经。手太阴、手太阳经别,下合于腋,人走心与小肠,下出目内眦,合于手太阳本经。手厥阴、手少阳经别,先合于胸,人走三焦,上出耳后,合于手少阳本经。手太阳、手阳明经别,沟走肺与大肠,上出缺盆,合于手阳明本经。所以,手足三阴经俞穴能治头面范围的疾病,就是因为经别与经脉有其内在的联系。十二经别分布概况如下表(表1—7)

(4)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上躯干部的任脉络(身前)、督脉络(身后)及脾之大络(身侧),总称为十五络脉。四肢部的十二络,主要沟通表里两经,又有循行路线补充经脉循行的不足;驱干部的三络,分布于身前,身后、身侧,起渗灌气血的作用。络脉与经别都是加强表里两经间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经别主内,没有所属穴位,也没有所主病症;络脉则主外,各有一络穴,并有所主病症;十五络脉的穴名和分布部位如下表(表1—8):

(5)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其主要作用是联结筋肉、骨骼,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筋”,《说文解字》解释作“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而“腱”是“筋之本”,是筋附着于骨骼的部分;由此可见经筋与肌肉系统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所以说经筋也是按摩的主要部位,但又不是简单的肌肉放松。

全身的筋肉按部位分为三阴三阳,即十二经筋。经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部,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象经脉那样属络脏腑。筋有大小,或散布成片。杨上善说:“筋有大筋、小筋、膜筋……其有起维筋、缓筋等皆是大筋别名”。

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是:经筋联属于十二经脉,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其循行走向,都是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如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行股外上行结于面部;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部);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腰外上行于头部;手三阴经筋起于指,循牖内上行结于胸部。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除如上述手足三阳三阴经筋在头、面、胸、腹部分结合以外,各经循行于踝、胭、膝、股、髀、臀、腕、肘、臂、肩、颈等关节或筋肉丰满处,并与邻近的他经相联结。十二经筋的分部部位,按四肢、躯干、头部列表如下(表1—9):

(6)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如《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都也”。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如《素问·皮部论》说:“额知皮部,以经脉为纪。”由于皮部居于人体的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当机体卫外功能失常时,病邪可通过皮部深入络脉、经脉以至脏腑。正如《素问·皮部论》中所说的:“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入经脉,经脉满则入合于脏腑也”。这是外邪由表人里的一个方面。反之,当机体内脏有病时,亦可通过经脉、络脉而反应于皮部,如所说的:“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由此可见,皮部与内脏也是密切相关的。

从外部的诊察和施治,则可推断和治疗内部的疾病。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膏药等法,保健按摩中的推法、擦法、拍法等直接作用于皮肤的手法,都结合了皮部理论的运用。十二皮部在诊断、治疗时手足相通,所谓“上下同法”。杨上善说:“阳明之脉有手有足,手则为上,足则为下。又手阳明在手为下,在头为上,足阳明在头为上,在足为下,诊色、行针皆同法也,余皆仿此”。十二皮部合为六经皮部,各有传名,这在六经辨证上有重要意义。其名称见下表(表1—10)

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专题讲座学习心得 早就听说全员培训,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参加全员培训,终于我开始了全员培训之路,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使我对教材教法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热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经过培训,收获颇丰。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们许多农村教师的执教观念有了变化,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先进的理论知识,是教师完善自我的有利保证。对于广大农村教师来说,由于受客观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很多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恐怕也是初次参与这样的大型培训。对知识结构的更新也是需要亟待解决,对于那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把握也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模糊层面上,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国家的远程培训无形之中解决了教师的这种后顾之忧。在课时安排上,每个专题都设置了一定学时的理论研讨,为学员的理论学习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尽管不能亲自面对面地感受专家的理论研讨,但还是通过视频领略了各位专家学者来自学术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阐述,这不能不是一种提高,更是对教师更新观念的最好礼物,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了理论上的保证,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 其次,经典务实的课例,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聆听专家讲座,从中受益。教育名家的讲座及点评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专家的精辟点评,辅导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简报,同行们独到的见解和精彩文笔,都给了我深深的感悟。专家在线答疑,剔除教师心中困惑。本次培训,专门设置了专家答疑环节,对困扰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与专家的留言答疑,使教师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目标。对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了自己解决的心理准备。尽管面对的困难很多,但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还是要主动积极地进行教学、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尝试,以次来更好地适应教学,让学生的体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页脚内容1

背部专业知识

背部专业知识 一、了解背部 背部分为三焦七区,从颈下2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是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二、何为三焦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无形器官)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 上焦为肩颈到内衣带的位置:是心肺的反射区 中焦为内衣带到命门穴的位置:是肝胆脾胃的反射区 下焦为命门穴以下的位置:是肾、膀胱,女性子宫卵巢的反射区 三焦经与心包经相表 上焦是主气,以心肺区为主管人体吐故纳新,心脏机能减退。 上焦为压力区,大椎突起,肤色晦暗肌肉僵硬,长疹子粉刺—睡眠差,面部循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手臂酸麻 中焦主血,以肝胆脾胃为主,具有解毒,清热,助消化,促吸收,不适会引起胃痛,胃病,斑点,面黄等问题 如若中焦背部拱起,毛孔扩张,肤色偏白或暗沉—胸闷,呼吸浅,过敏性体质,抵抗力不足,手臂处容易产生毛囊炎,体质偏酸,爱吃肉,辛辣刺激,不爱喝水 消化区:脊椎凹陷,消化不好,肌肉僵硬紧绷、肌肉突起,酸性体质,青春痘,长斑,过敏性体质,腹胀,胃溃疡 下焦主水,主管肾,子宫,卵巢,坐骨神经,如不适会引起尿频尿急 肾水区:黑皮带,局部肌肉僵硬,排水功能不好,眼袋、浮肿;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囊肿、水肿体质、骨盆腔僵硬 温度 手掌沿脊背试背部温度 冷—阴 热—阳 冷热不均匀说明血液循环不好 阴和阳,即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冷饮,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阴虚:由于津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密结,舌红无苔 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畏寒四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薄溪,苔白,舌质淡 肌肉 僵硬—阳气血过度集聚在某个部位,不能顺畅流动,无弹性,疲惫,身体负担沉重,靠意志力支撑 松软—阴能量无法聚集—涣散,动作慢,脾气较好,做事无恒心 颜色 黑色—排毒功能不好,肾脏功能偏阳,脾气不好,睡眠不好 白色—肺功能不好,阳气不足,少语,疲劳

经络穴位基础知识

经络穴位基础知识 经络的概念 1.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通过和联络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由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难以数计的孙络等构成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经络的命名 1.三阴三阳: 太阳------阳明 阴---少阳------太阳---阳 厥阴------少阳 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 太阴>少阴>厥阴 阳明>太阳>少阳 2.与四肢的关系: 上肢: 内侧—手三阴(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 外侧—手三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 下肢: 外侧—足三阳(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 内侧—足三阴(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 3.与脏腑的关系: 人体内脏以脏(实心)为阴,腑(空心)为阳。 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 相表里↑↑↑↑↑↑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脏之在胸者(肺、心、心包)联系手阴经,在腹者(脾、肝、肾)联系足阴经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是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按摩、气功等疗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使之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 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 到现代经穴已发展为361个穴名,共670个穴位。 经外奇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 阿是穴—是指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病症,而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 腧穴的作用 1.输注气血: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渗灌、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 因此腧穴就具备了抵御疾病(出)、反应病痛(出)、传入疾病(入)、肝受刺激、传入信息(入)等功能 2.反应病症: 当病邪侵袭人体时,人体的正气可以通过经脉、腧穴向外奋起以护卫体表;当人体内部发生病变时,内在的病理状态又可通过经脉腧穴反映于体表 3.防治疾病: 腧穴输注气血、向内传入的特性,是腧穴能够治疗疾病的基础。 刺激腧穴部位(如针刺、温灸、按摩等)时,各种刺激通过腧穴、经脉传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协调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抗御疾病的目的。 腧穴主治基本规律 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特定腧穴,特定主治; 同一腧穴,双向主治; 主治相同,疗效有别。 腧穴的定位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 1.中指同身寸 2.拇中指同身寸 3.横中指同身寸

中医经络基础学习知识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二、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一)经脉系统 1.十二经脉 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不足。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部”。 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二)络脉系统 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

背部专业知识

背部专业知识 一、了解背部 1.在中医上讲背部分为三焦七区,从我们的颈下2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 区,向下依次是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2.脊椎的作用和重要性 3.背脊是面向太阳生长的大穴,阳气最足的部位,然而脊柱是人体的大梁,是运行 气血的通道,人体很多疾病都是气血不足引起的,背脊是气血运行的主干道最怕淤积,只要背脊疏通了气血运行畅通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 4.膀胱经的作用 5.膀胱经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联系人体各个脏腑和俞穴,各个俞穴都分布在膀胱 经与督脉两侧,还有一个排废水的作用。 二、何为三焦? 1.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为肩颈到内衣带的位置:是心肺的反射区。 中焦为内衣带到命门穴的位置:是肝胆脾胃的反射区。 下焦为命门穴以下的位置:是肾、膀胱,女性子宫卵巢的反射区。 2.上焦是主气,以心肺区为主管人体吐故纳新,心脏机能减退。 人们都把上焦称之为压力区。 上焦不好会引起:大椎突起,肤色晦暗,肌肉僵硬,长疹子粉刺,睡眠差,面部循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手臂酸麻。 3.中焦主血,以肝胆脾胃为主,具有排毒解毒,清热,助消化,促营养吸收。 中焦不好会引起:背部拱起,毛孔扩张,肤色偏白或暗沉,胸闷,呼吸浅,过敏性体质,抵抗力不足,手臂处容易产生毛囊炎,体质偏酸,爱吃肉,辛辣刺激,不爱喝水 脊椎凹陷,消化不好,肌肉僵硬紧绷、肌肉突起,酸性体质,青春痘,长斑,过敏性体质,腹胀,胃溃疡,胃痛,胃病,斑点,面黄等问题。 4.下焦主水,主管肾,子宫,卵巢,坐骨神经。 下焦不适会引起尿频尿急,局部肌肉僵硬,排水功能不好,眼袋、浮肿;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囊肿、水肿体质、骨盆腔僵硬,坐骨神经痛。 三、背诊

经络基础知识汇总

经络基础知识汇总 一、概念: 1、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外、贯串上下的通路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部,贯穿上下,沟通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2、经络的主要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3、原穴的定义: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 二、十二经脉 ⒈定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2、命名:十二经脉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容确定的。 1)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2)手三阳经从手上头 3)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4)足三阴经从足至腹胸 3、表里属络关系: 1)十二经脉在体与脏腑相属络。 2)阴经属脏主里络腑,阳经属腑主表络脏。 3)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构成脏腑相表里属络关系。 三、经络的作用 1.联络外,网络全身。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3.抗御外邪,反映病症。 4.传导感应,调节虚实 四、经络的临床应用: 1、说明病理变化 经络是人体通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

2、指导辨证归经 辨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 3、指导针灸治疗 4、循经取穴 五、十二经络的主治规律: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经络腧穴学 教学笔记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

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点详细概括复习课程

第一章: 1.什么是操作系统?os的基本特性是?主要功能是什么 OS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原理以及方程用户的功能的集合。 特性是: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的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是并发和共享。 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提供用户接口。 2.操作系统的目标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目标是: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作用是:提供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提供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提供扩充机 器 3.什么是单道批处理系统?什么是多道批处理系统? 系统对作业的处理是成批的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保持一道作业称此系统为单道批处理 系统。 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 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调入作业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系统具有终端功能,只有有中断功能才能并发。 5.什么是分时系统?特征是什么?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 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有交互性的一般是分时操作系用,成批处理无交互性是批处理操作系统,用于实时控制或实时信息服务的是实时操作系统,对于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如计算机之间无 主次之分就是分布式操作系统,因为网络一般有客户-服务器之分。 6.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系统: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按照截止时间可以 分为1硬实时任务(必须在截止时间内完成)2软实时任务(不太严格要求截止时间) 7.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有哪三种? 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用户接口、程序接口。 用户接口又分为:联机用户接口、脱机用户接口、图形用户接口。 8.理解并发和并行?并行(同一时刻)并发(同一时间间隔) 9.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1.无结构操作系统,又称为整体系统结构,结构混乱难以一节,调试困难,难以维护2.模块化os结构,将os按功能划分为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是os容易设计,维护,增强os的可适应性,加速开发工程 3.分层式os结构,分层次实现,每层都仅使用它的底层所提供的功能 4.微内核os结构,所有非基本部分从内核中移走,将它们当做系统程序或用户程序来实现,剩下的部分是实现os核心功能的小内核,便于扩张操作系统,拥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第二章: 1.什么叫程序?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点是什么? 程序:为实现特殊目标或解决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 特点: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什么是前趋图?(要求会画前趋图)P35图2-2

有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

有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 沙合提.木沙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老师工作已经很努力了,甚至有的老师身心疲惫,可是教学成绩却不尽人意。看看老师课间忙着找学生抽背,课后找学生辅导,老师急得够呛,可是再看看学生,离开老师的眼就不知道学习了。总听到老师抱怨说:“学生学习一点自觉性也没有,根本就不知道学习,天天都是老师逼着学习。”还有的老师说:“我都讲了好多遍,他还是什么也不会,我是真没有办法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没有追求的目标,没有在学习中寻找到快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里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家庭的因素,有学生个人的因素,也有学校管理的因素。我认为,更有我们长期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因素。社会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应该去做我们能办到的事情,那就是从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这是目前我们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数还往往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常还是知识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学习的自主权,教师还是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缺乏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思这种现状是谁造成的?学生长期依赖教师的课前精心策划,课堂尽可能多地多讲,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离开了教师就不会学了、学不会了。主要原因还是学校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出了问题。 反思我们的教学,要想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只有提高课堂效率,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二、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师的角色由前台的讲师变为后台的导演。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式变为自主寻取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模式”而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创新求异的去获取知识。这样会使学习具有了满足需要的快乐。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能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确立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念,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开展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勇于探索、实践课堂教学改革。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一)定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二)命名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阴阳学说又结合脏腑学说而命名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 (三)作用 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四)十二经脉的分布 1、分布特征: (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 (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 2、走向特征: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阴足内腹,足之三阳头外足。 3、排列特征(四肢) 内侧:前为太阴,中为厥阴,后为少阴。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十期 2014年10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3日活动地点:卫生院四楼会议室 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中医四季养生 组织者:新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村医及相关病人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80人 和家属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80份 活动内容: 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的中医养生注意事项 活动总结评价: 参加活动的居民了解了中医四季养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了中医四季养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2014年10月3日

中医四季养生讲座 主讲人:赵海燕 春 中医认为春属木,主升发,肝气旺。春时,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正、二月间,乍寒乍热,宿疾复发,时令病起。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1.春天犯困怎么办呢?人们在春天容易犯困,一定要克服春困莫贪睡,每天睡眠要适当,最好晚睡早起(相对于冬季而言),适当穿着宽松衣服,以舒缓形体,使气血流畅,以适应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勃生的变化。还要保持神情舒畅,做到心胸开阔、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忌孤坐独居,戒郁怒伤肝。 2.春天饮食注意什么?春季要顺势温补升阳气,因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菠菜、香菜、韭菜、大蒜等,少食酸涩收敛之味,如酸奶、山楂、金橘等。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什么要“春捂”?春季阳气初升,寒冷渐退,人体对冷暖多变的早春天气还不太适应,所以要注意防寒,应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以免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而受寒生病。由于春季早晚温差较大和冷暖多变,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宜在春季容易发作,这类患者冬衣不可顿减,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天气温冷暖的变化。 4.为什么春季易发生传染病?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中医称邪气)也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们户外活动增加,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流腮、流脑、肺炎、肝炎等传染病(时令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所以要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避免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春季应多参加室外活动,可根据自己年龄、体质,宜选取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新鲜之处,选择慢跑、散步、打拳、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御春季传染病。 夏 中医夏认为属火,主于长生,心气旺。夏时,阳气较盛,是万物生长繁荣、茂盛的季节;且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气候炎热、高温而多雨,多有暑湿之邪侵扰。夏季养生应顺应人体阳气充盛的特点。为什么把夏季又称为“苦夏”?“苦夏”要注意什么?人们称夏季为“苦夏”(“疰夏”),是因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的调养。要疏调情志,保持健康向上、神清气和、快乐欢畅的状态,从而使心神得养。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应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因此,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以恢复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衣着方面要单薄一些,衣服应勤洗勤换,勿穿湿衣、汗衣。 2.夏天如何防中暑?常言说:盛夏时节防暑邪,长夏注意防湿邪。盛夏在室外或高温环境工作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补充淡盐水。可服绿豆汤或中药解暑汤(藿香、金银花、紫苏、薄荷、连翘、芦根、淡竹叶等),以防止中暑伤津。夏季三伏时节,由于湿气太重,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胃肠炎、痢疾等疾病,所以在长夏要保持居室干燥卫生、个人勤换衣物,平时多吃薏苡仁、莲子、红小豆、绿豆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以防暑湿伤身。 3.炎热夏天能锻炼吗?夏季可以锻炼,但时间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以早晚凉爽之时为宜,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讲座讲课讲稿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讲座 一、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什么是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 青少年在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由不成熟向成熟性过渡的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出现许多不适应性以及矛盾和冲突性,具体表现为: 1.青少年的认识和学习能力迅速发展,但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中易产生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一次学习失利就可能全盘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一次学习上获得成功就可能沾沾自喜,认为学习是件无所谓之事,耍个小聪明是可以过关的。他们的情感自控性、个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不稳定的。所以对青少年在过渡期的教育和引导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2.矛盾动荡性。①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性心理开始发展,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之心,追求异性,

经络穴位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经络穴位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穴道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这种通路称为“经络”,穴道的正确称法应是“经穴”。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经络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 穴道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这种通路称为“经络”,穴道的正确称法应是“经穴”。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经络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因此,通过给予穴道刺激,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经穴疗法的目的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穴位和敲击经络时必须注意一些细节,否则稍有不慎会引起身体的一些不适。 一、穴位的按摩。 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 穴位的按摩方法有两个注意点:一是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二是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三是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二、经络的敲击。 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经络敲击也有两个注意点:一是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二是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三、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 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以下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 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逆/泻顺/补 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顺/补逆/泻 足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顺/补逆/泻 足阴经、脾经、肝经、肾经逆/泻顺/补 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对照上表,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 四、注意事项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

五运六气与五脏六腑及经络的关系 《黄帝内经》: 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这里提到了天之阴阳与地之五行,那么这些五行阴阳如何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及经络对应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xx: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我们用这个图的上下左右中与人体进行对应: 下方的水对应五脏之中的肾上方的火对应五脏之中的心左方的木对应五脏之中的肝右方的金对应五脏之中的肺中央的土对应五脏之中的脾这是地之阴阳与人体五脏的对应。 那么寒暑燥湿风火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人体出了与地之阴阳对应外,还要与天之阴阳对应。 OK,现在我们看一下,人体是如何与天之阴阳对应的。 《黄帝内经》: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肝之地气属木,肝之天气为风;心之地气属火,心之天气为热;脾之地气属土,脾之天气为湿;肺之地气属金,肺之天气为燥;肾之地气属水,肾之天气为寒。所以五脏的生成,实际上就是天地之气相交感。

《黄帝内经》: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里引出了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是如何与脏腑相对应的呢? 这个问题在《灵枢·经脉》中有答案,即以人体经络的分部来进行命名的。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当然,至于六腑的形成,黄帝内经给出一个解释: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胆,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虽然胆为地气所生,但是在脏腑阴阳的划分中,属性为阳。到这里,五行与三阴三阳及脏腑就结合到一起了。 五行之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所以与五脏相对应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也就分别对应五行中木火土金水。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第一就是依据经络在人体的实际分部,而对应的理论则是: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少阳与厥阴,阳明与太阴,太阳与少阴互相对应,虽然是这样,但是这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气化的问题。黄帝内经提到: 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提高教学质量专题讲座稿教学总结

清镇市王庄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专题讲座稿 —坚守责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主讲人:李应福 时间:2011年5月9日 各位老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今天,值此期中考试结束之际,我就后阶段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坚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肖川教授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的封面呈现了“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是通向梦想还是深渊?’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教育的目的不是教给被教育者多少知识,而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心智健全,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良知,懂得感恩,懂得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服务他人。懂得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生存。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健全学生心智,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战胜挫折的勇气,良好的习惯,正确的态度,还应有对他人对集体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心。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

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因此,我们要牢记和坚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筑牢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想基础。 二、把握着力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期中考试,实质上就是完成了一学期教学任务的一半,下一半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除了做好课前准备以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非常重要。 1、课堂上,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1)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传授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佩服你,就会喜欢上你的课,上课时也会认真听讲。因此课余时间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及个别差异,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于记忆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常常查阅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课外资料,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要放下架子,到学生中去,跟他们交朋友,从而让他们喜欢我们,也喜欢上我们的课。其次,对班里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爱一部分人,也绝不放弃一个学生,特别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 (3)发挥学生看、听、说的能力。思考的过程总是和看、听、说结合在一起的,在课堂上,只有眼睛看过来,耳朵听进去,才能把思考的结果说出来。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看、听、说的能力。 (4)创造更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机会。期中考试后,你对本班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脾气、家长配合等等情况已经了如指掌,此时你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都有成功的机会。一是让学生在乐学、爱学中体会成功。学习成功了会得到快乐,得到快乐后能使学生产生爱学习

教育学专题讲座

教育学专题讲座 主讲惠州学院朱安安副教授 第一讲教育学与教育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事实: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理论 横: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学校领导与管理 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被教育工作者当做一个个的“问题”提出、议论、评说、解释并寻求解决矛盾的有关问题。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主要揭示两大教育规律:(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规律 (二)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既是专门研究教育的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3.教育学科在不断发展,形成了很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特定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终身教育理论阐述的教育新概念 教育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渗透到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出生家庭教育——学「学前教育——社会教育 校︱普通教育↗小 教︱→中 育︱↘大 ∣职业教育↗初等 ︱→中等 ︱↘高等 ∣成人教育↗初等 ︱→中等 ︱↘高等 ︱特殊教育 ︱回归教育 ↓↓↓ 死亡

(三)教育的科学定义 1.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他们的智力与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四)三种教育形式之比较 共同点:反映在教育的本质和广义的教育概念中。 区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①有目的、有计划自发的、偶然的自发性、偶然性 教育对象大众化 ②系统性零碎的、片断的零碎性、片断性 教育内容多样化 ③教育环境优越以血缘为基础,时间持久,作用显著教育方法信息化 五、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教育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延续需要以及社会中每个成员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 1.生产劳动中提出了教育产生的需要; 2.生产劳动提供了教育产生的可能条件:人脑、语言。 (二)教育的发展 1.原始的教育形态 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融合。 ②教育形式极为简单,内容十分贫乏。 ③教育没有阶级性,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 2.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 ①学校教育的出现,学校教育和原始形态教育的并存。 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③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严重脱离生产劳动。 3.现代(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教育 现代教育的共同点——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大致相同。 ①教育制度的日趋完善,教育内容日益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智力开发受到重视。 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趋于结合。 现代教育的不同点——社会制度不同。 ①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隐蔽性),而社会主义教育具有全民性(理想)。 ②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目的的二重性: 一方面把资产阶级的子女培养成管理生产、经营商业、从事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的上等人; 另一方面把劳动人民及其子女训练成既能创造利润,又恭顺能干的奴仆。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社会成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教育的性质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生产性 4.阶级性 5.教育的两大社会职能: ①传递社会生产知识(科技知识)。 ②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社会意识)。

教师教学常规知识讲座稿 吴彦文

教师教学常规知识讲座稿 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中学吴彦文 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指符合教学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包括教与学两部分,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借助教与学过程管理来实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教学基本原则、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 一、教学基本原则 教学基本原则有八个,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1、全面性原则。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全面关注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的协调发展,因为智力因素(包括注间、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它影响学习的针对性、预见性、广阔活、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个性、习惯)它影响学习的自觉性、刻苦性、持久性、条理性等。各科教学均应坚持教书育人,有机地渗透人格教育内容;均应从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出发,不可片面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而挤占其它学科教学时间或加重学生的负担,均应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健全人格结合起来,把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和谐发展。 2、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员发展,全员提高。一堂课教师应将课堂设计得象名家名篇一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觉到很好,都觉得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3、过程性原则。牢固树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观念。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表述结果,更要表述过程,教学过程要坚持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使科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识结构统一起来,着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此,一定要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重在过程,而不只看结果。 4、情感性原则。教学就是“教”和“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活动,是一种相到作用的信息交流过程。教师带着感情教,学生带着感情学,这样才能教好学好。在教学过程中融进了感情,就会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友情和温馨,成为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事业。 5、创造性原则。本原则在“教”与“学”两个侧面各有不同的含义,在“教”的侧面意味着教师一辈子不能有两节完全相同的课——一生无同课。教师自身的教育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不断创新,每位教师从事的都是教育创新的创造性活动;在“学”的侧面,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6、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构成的教学过程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就明确了。教师在组织、指导、讨论、提供有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善于运用提示,设疑、解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7、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8、循序性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使受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的规则进行教学。 二、教师教学常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