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虫100

线虫100

线虫100
线虫100

关于线虫,吸虫,绦虫形态描述的研究

1.线虫

线虫在动物寄生虫中占很大比例。Davidson等(2004)利用组织学方法在佛罗里达州的长臂猿体内发现了广州管圆线虫,并证实广州管圆线虫可致非灵长类动物神经系统发病[1]。曹杰等(2005)对野生动物园的25种动物的700多个粪样进行了检查,检出16种寄生虫,危害严重的有血矛属线虫、狮弓首蛔虫、片形吸虫、鞭虫等[2]。刘建丽等(2007)对哈尔滨虎园东北虎等猫科动物进行两次粪样检测,共采集149个样品,检出狮弓形蛔虫、猫弓形蛔虫等大量存在[3]。曹伊凡等(2010)对114个野生动物尸体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线虫的平均感染率为64.91%(74/114) [4]。戴荣四等(2010)介绍线虫通常呈乳白、淡黄或棕红色。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不足1毫米,大的长达8毫米。多为雌雄异体,雌性较雄性的为大。虫体一般呈线柱状或圆柱状,不分节,左右对称。假体腔内有消化、生殖和神经系统,较发达,但无呼吸和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前端为口孔,肛门开口于虫体尾端腹面。口囊和食道的大小、形状以及交合刺的数目等均有鉴别意义。如杆形目虫体的食道上具有食道球及前食道球,尖尾目的食道上只有食道球,而无前食道球。蛔虫目食道简单呈圆柱状,头端有唇3个。旋尾目食道常由前端的肌部与后端的腺部构成,头端有偶数的唇(2、4、6或更多),雄虫尾部呈螺旋状旋曲。丝虫目的食道亦常由肌部和腺部两部分构成,无唇,阴户在虫体前端。圆形目的食道简单或呈瓶状,雄虫尾端具有由肋状物支撑的角质交合伞,往往有两根等长的交合刺。毛首目往往区分为前后两部,食道很长,呈串珠状,雄体只有一根交合刺。膨结目的食道简单,雄虫具有肉质交合伞,无肋状物支撑,只有1根交合刺。驼形目具有单核的食道腺,无唇。在中国畜禽中已发现线虫病原350余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常见的有:寄生在马属动物肠道的副蛔虫圆形线虫、尖尾线虫、胃线虫和皮下组织的副丝虫;寄生在反刍动物真胃的血矛线虫、肠道的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5]。2.吸虫

吸虫是另一类寄生蠕虫。冯文和等(2001)在对合肥动物园里9种44只食草动物寄生虫调查时发现寄生虫15种,其中吸虫2种。国内的野生动物感染片形吸虫的比例很大,上海曾经有金毛羚牛因肝片吸虫致死的报[6]。何牧等(2003)对100只野生猕猴(四川绵阳地区)消化道寄生虫调查时发现肠道寄生虫8种,50.0%为吸虫感染。般呈叶片状或长椭圆形,附着器官有角质的钩、棘刺及吸盘。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消化系统相对趋于退化,一般较简单,有口、咽、食道及肠管。肠管通常有两支,互相对称,末端封闭成盲管,有的种类可合为一,或通于排泄管。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排泄小管、排泄囊、排泄孔组成。神经系统由神经节、神经纤维及围绕食道的神经环组成,并有神经支对称分布于虫体各部。生殖系统趋向复杂,生殖机能发达,除裂体科吸虫外,皆为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发达,构造复杂,雄性生殖器官由睾丸、输精管、贮精囊、阴茎囊、前列腺、阴茎等部分组成。雌性生殖器官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膜、梅氏腺、卵黄腺及子宫等部分组成。单殖亚纲和盾腹亚纲生活史简单,没有无性世代,亦无宿主的交替。复殖亚纲生活史较复杂,出现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转变,及宿主的轮换。幼虫期所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成虫的寄生称终末宿主,一般生活史要包括卵、毛蚴,无性世代的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尾蚴寄生于水生或陆生软体动物的腹足类,囊蚴分别寄生于甲壳动物的虾、蟹、昆虫、软体动物、鱼类、植物等生物体上[7]。

3.绦虫

绦虫是脊椎动物常见的一类寄生虫。杨建发(2006)对野生猕猴和食角蟹猴体内寄生虫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了带科绦虫、细颈囊尾蚴[8]。肖映珍等(2001)在长沙西北部的47只狼体内共检出了15 种蠕虫,其中包括泡状带绦虫(44.7%)等。绦虫头节实际上是吸附器

官,又称附着器,其结构有吸盘型、吸槽型和吸叶型等。一般头节的顶端具有吻突,吻突上有的具钩。有的吸盘或吸叶表面亦具小钩,起加强固着的作用。头节的后端为纤细的颈部,功能是产生新的体节。绦虫没有消化器官,全靠体表微毛吸收宿主营养。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到72英尺。绦虫的肌肉系统很发达。体表皮层密生微毛,下有薄的环肌,环肌之下有纵肌两层,外层与内层之间为皮下基质。纵肌之下为横肌。横肌与皮层之间称皮层区,两层横肌之间称髓质区。重要风格化在的生殖器官都在髓质区内。神经系统:在头节有神经节与横神经相连,组成中枢神经系,由此向后发出1对纵神经干,直到虫体最后的体节。排泄系统:在头节中有环排泄管,由此两侧发出2对背、腹排泄管,直至体的末端。每个体节的后缘各有横管与腹排泄管相联。此外,虫体组织中有许多焰细胞,各有小管通于腹排泄管。排泄系统具有平衡调节水分的功能。绦虫多是雌雄同体,只有个别种类雌雄异体。每个体节均有发达的两性器官。雄性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阴茎、阴茎囊和贮精囊等。雌性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黄腺、阴道和子宫等。卵膜的周围梅氏腺。孕节内性器官多已退化,只有子宫充分发育并占据整个体节,内含许多虫卵。生殖孔多开口于体节的一侧或两侧,但假叶绦虫雌雄两性的生殖孔开口于体节中央的腹面。绦虫没有消化道,体表有许多绒毛,靠绒毛吸取肠道营养以供自身需要[9]。

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内的损伤

寄生虫对寄主的影响几乎都是负面的,可导致寄主的病理变化,主要影响包括:机械损伤、压迫和阻塞、毒素作用及夺取营养。1.1.1机械损伤机械损伤是寄生虫对寄主最主要的负作用,主要是指寄生虫对寄主的机械刺激损伤等作用。由于损伤的方式不同,它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及危害也不相同。机械刺激和损伤的典型病例为具有锚钩等固着器的寄生虫疾病,例如:三代虫、指环虫疾病,其固着器抓伤鱼体、鳃等重要部位,导致组织变性、坏死,并由于创伤的形成,可继发细菌性鳃病。另一种寄生虫虽然不具有锚钩等固着器,但虫体基部通过主柄固着寄主体表,造成一种损伤,例如:中国对虾聚缩虫病,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聚缩虫主柄固着在对虾体表或鳃,形成15~20um的圆盘,主柄穿过甲壳并在其表面形成一个直径为10~20um的圆孔,主柄呈树根状,从圆孔中央伸入甲壳下面的组织,寄生在鳃上的聚缩虫除了可导致鳃组织的变化坏死外,还可以吸附大量的污物,从而影响鳃的呼吸功能。再有一种寄生虫的损伤是对体内组织造成的损伤,例如:中国对虾的蟹栖拟阿脑虫病,该病通过对虾体表的伤口进入体内,在对虾血淋巴中迅速繁殖,并随血淋巴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可吞噬大量的血细胞,造成血细胞大量减少,使各器官组织受损,以致对虾死亡。再如:鱼类的血居吸虫病,尾蚴钻入鱼体后在鱼的心脏和动脉球内发育成成虫,虫卵随血液被带到肝、脾、肾等器官,在鳃上的虫卵可发育孵成幼虫,引起出血和鳃组织受损。1.1.2压迫和阻塞寄生虫的压迫作用是指寄生虫大量寄生在寄主体内或器官上,对寄主的组织和器官造成压迫,引起组织的萎缩、变性或坏死的现象。例如:鲤鱼的双线绦虫病,由于腹腔中大量寄生双线绦虫,整个腹腔的大部分被虫体充塞,从而压迫鱼体的各腹内器官,引起萎缩坏死。再例如:寄生在鱼鳃上的粘孢子虫的孢囊对鳃组织具有压迫作用,而导致粘液细胞增多,上皮细胞肿大、增生。寄生虫对寄主机体的阻塞作用指虫体或孢囊对鱼体管腔的阻塞作用。例如:前面讲到的鱼类血居吸虫病,血居吸虫在血管中大量增殖,导致血管的阻塞,另外,鲤鱼肠道中产生的粘孢子虫的孢囊对空的肠道具有阻塞作用。1.1.3夺取营养寄生虫在其寄生时期所需要的营养大部分来自寄主,因此,寄主营养部分被寄生虫夺取,从而对寄主造成危害,这方面的病例很多,例如:鱼类的绦虫病、鲟鱼的单殖吸虫病等。另外,一部分寄生虫与寄主不存在夺取营养的矛盾,例如:虾、蟹类固着纤毛虫病,虫体通过自己的胞口摄食水中的饵料颗粒,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1.1.4毒素作用一些寄生虫在寄主体内生活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到体内,或分泌毒素,从而对寄主产生不利影

响,例如,草鱼鳃上的鳃隐鞭虫分泌的毒素可引起溶血

参考文献:

[1] Davidson W R, Appel M J, Doster G L. 2004. Diseases and parasites of red foxes, gray foxes, and coyotes from commercial sources selling to fox2 chasing enclosures. J Wildl Dis, 28 (4): 581-519.

[2] 曹杰, 包超一. 2005. 野生动物园动物寄生虫调查. 野生动物, 26(6): 46-47.

[3] 刘建丽, 侯志军, 华育平, 等. 2007.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猫科动物体内寄生虫感染调查. 野生动物, 28(3): 26-28.

[4] 曹伊凡, 苏建平. 2010. 可可西里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冬季蠕虫卵粪检研究初报. 四川动物, 25(3): 611-613.

[5] 戴荣四,刘毅. 2010. 圈养野生动物体内寄生虫的调查与防治.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4(3): 60-62.

[6] 冯文和, 张安居. 2001. 大熊猫繁殖与疾病研究.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44-248.

[7] 何牧, 左仰贤. 2003. 孔雀球虫种类研究历史及概况.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增刊): 166-169.

[8] 杨建发, 杨亮宇. 2006. 自繁猕猴肠道寄生虫的调查报告. 云南畜牧兽医, (1): 42-43.

[9] 肖映珍, 鲁清桃, 刘毅. 2001. 长沙动物园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的调查. 湖南畜牧兽医, 1: 25-26.

医学寄生虫名词解释

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通过尝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增殖,但疟原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拮抗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疟原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异嗜症:少数钩虫患者表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食泥土、碎纸、破布等异常嗜好,此种现象称为“异嗜症”。 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组织和器官内寄生。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带答案)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 一、单选题 1、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 A 、终宿主 B 、保虫宿主 C 、中间宿主 D 转续宿主 E 、传播媒介 2、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 A 、终宿主 B 、中间宿主 C 转续宿主 D 保虫宿主 E 、储存宿主 3、 终宿主是指寄生虫的: A 、无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B 、无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C 、有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D 有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E 、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最重要的宿主 4、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温度、温度、地质 E 、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B 、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D 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E 、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 6、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半消化的食物为食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 、夺取营养 B 、机械损伤 C 毒性作用 D 致敏作用 E 、压迫作用 7、 感染血吸虫后,可抵抗血吸虫童虫再感染,但对体内成虫无清除作用这属于: A 、先天性免疫 B 被动免疫 C 带虫免疫 D 、伴随免疫 E 、消除免疫 8、 钩虫卵应与下列哪种卵相区别( ) A 、蛔虫受精卵 B 晓虫卵 C 蛔虫脱蛋白质受精卵 D 鞭虫卵 E 、以上均不是 9、 蛔虫引起肠穿孔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 、夺取营养 B 、机械损伤 C 毒性作用 D 致敏作用 E 、压迫作用 10、 感染疟原虫后,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有免疫,但不能清除原有疟原虫属于: A 、先天性免疫 B 被动免疫 C 带虫免疫 D 、伴随免疫 E 、消除免疫 11、 蛔虫进入人体的途径是( ) A 、经口 B 、经皮肤 C 经虫叮咬 D 、经输血 E 、经鼻腔吸入 12、蛔虫受精 卵的特点是( A 、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C 、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5、中间宿主是指: A 、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C 、幼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医学寄生虫重点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寄生:是两个生物体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二者中某一方(寄生者),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方(被寄生者)的体或体表,以被寄生者的组织、体液等作自己的营养,并带给被寄生者以不同程度损害,甚至造成死亡。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者称作寄生虫,被寄生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从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到达易感宿主,经过生长、生殖其下一代的全过程。又称此过程为生活周期。 直接发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终宿主),这类寄生虫称为同宿主寄生虫。由虫卵发育到感染性虫卵或感染性幼虫都在外界。这类寄生虫,大多是由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而经口感染;只有少数直接发育的寄生虫是经皮肤而侵入宿主机体如类圆线虫。间接发育:寄生虫的生活史中,除终宿主外,尚需通过中间宿主进行发育,才能感染终宿主。这类寄生虫具有两个以上的宿主,称为异宿主寄生虫。 感染性虫卵(幼虫):刚由终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一般无感染能力,需发育至一定阶段时才具有感染能力。有的种类幼虫的第一、二次蜕皮均在卵进行,成为感染性虫卵,如猪蛔虫卵;尖尾线虫、圆形线虫的虫卵需要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经过两次蜕皮变为低三期幼虫时才具有感染能力。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发育为尾蚴,排出于外界环境中才具有感染能力或形成感染性的囊蚴;绦虫要经过中间宿主体的发育而成为裂头蚴、囊尾蚴等才具有感染能力。 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严格特定的动物体,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某种宿主的专性寄生虫,而这些动物即称为该类寄生虫的专性宿主, 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 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寄生的宿主叫终末宿主。寄生虫在其体生长至性成熟阶段,并在那里以有性方式进行繁殖。如人和牛是日本血吸虫的终末宿主。在原生动物中,则以其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终末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寄生的宿主叫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其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在这种宿主体发育生长。 贮藏宿主: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转入一个并非它们生理上需要的动物体,并保持着对宿主的感染力,这个动物称为贮藏宿主。 偶然宿主:寄生虫例外地进入不是正常宿主的体发育为成虫,称此动物为该寄生虫的偶然宿主。如寄生于犬的犬复殖绦虫,可偶然寄生于人体。 传播媒介:通常指脊椎动物宿主之间起传播寄生虫病作用的低等动物,尤指传播血液寄生虫病的吸血节肢动物,或吸虫囊蚴附着的植物。 暂时性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只有在需求食物时才与宿主接触,如蚊和虻; 永久性寄生虫永久性寄生虫是长期地,并且往往是终生地居留在宿主体,以完成其整个生活过程中的各个发育阶段,许多蠕虫和原虫都是这样的。 外寄生虫: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于宿主的皮肤上,如蚊、蜱、螨和某些昆虫。 寄生虫:寄生于宿主的部器官或组织中,如大多数的蠕虫和原虫。 移行:有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在宿主体游动,从一处移至另一处,最后定居在一定部位,这种活动称为移行。

广州管圆线虫基本知识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寄生于鼠肺部血管 偶可寄生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人体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于1994年在台湾省发现 人是非正常宿主 形态 成虫线状,细长,体表有微细环状横纹 雌虫:17~45x0.3~0.7mm,尾斜锥形 雄虫:11~26x0.2~0.5mm,交合伞对称, 呈肾形 呵呵,看我长这样,妖娆漂亮吧!!! 生活史 终宿主:鼠(犬、猫和食虫类也可)肺动脉内 一期幼虫经呼吸道至消化道随粪便排出, 在体外潮湿或有水的环境中发育3周 中间宿主:螺、蛞蝓 转续宿主:蟾蜍、蛙、蜗牛、鱼、虾、蟹 在中间宿主(螺、蛞蝓)体内为感染期幼虫 鼠因吞食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再来秀一下我的生活史,看我怎么祸害人民,哈哈!!!

人感染的方式和途径 生食或半生食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 生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 喝含幼虫的生水 致病 幼虫在人体移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特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病变部位:大脑、脑膜、小脑、脑干、脊髓等脑组织 症状:剧烈头痛、颈项强直、躯体疼痛、低中度发热 潜伏期:1-27天,平均10天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有吞食或接触本虫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的经历 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受损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10%(正常1-2%) 免疫学检查:用ELISA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流行与防治 流行:东南亚地区、太平洋岛屿,我国主要在台湾、广东、浙江、黑龙江等地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3000多病例报道 传染源:鼠类 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多达50余种 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人是非正常宿主,幼虫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不能离开人体继续发育 治疗:阿苯哒唑,及时治疗效果好、预后佳 预防: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生菜、生水,灭鼠 生baby so easy!!!!!! 附注: 是在鼠类体内发现并命名的广州管圆线虫所引起的疾病,如今已被列为国 家新发传染病。这是一种以病原名称命名的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主要寄生于鼠类肺动脉及右心内的线虫,中间宿主包括褐云 玛瑙螺、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东风螺等,一只螺中可能潜伏1600多条幼虫。广州管圆线虫多存在于陆地螺、淡水虾、蟾蜍、蛙、蛇等动物体内,如果人不经煮熟就吃,很容易招惹上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寄生虫病。以前这种病主要分布在南方,近年“南病北移”现象很明显。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可进入人脑等器官,使人发生急剧的头痛,甚至不能受到任何震动,走路、坐下、翻身时头痛都会加剧,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瘫痪、死亡。诊断治疗及时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极个别感染虫体数量多者,病情严重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广州管圆线虫病

植物病原线虫学思考题

植物病原线虫学复习题 一. 填空 1线虫的胚胎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2植物线虫生长发育的过程可分为、和。 3影响线虫孵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和。 4一般线虫的食道可分为4部分,包括、、和。 5线虫分类中纲的划分是以为判别依据。 6雄虫的肛门与共同开口于。 7植物线虫分类鉴定的依据主要包括、、、 和五方面。 8目前植物寄生线虫主要归属于、、和这四大类中。 9线虫的体壁具有性、性和性。 10在线虫背索、腹索内有,侧索内有。 11目前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共已描述90多种,其中、、、是最常见的根结线虫。 12在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五大病原中,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超过和,仅次于真菌病害。 13植物线虫引起的根部症状主要有、、、、五类。 14 1743年,英国T. Needham发现的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病原线虫。 15 1943年,美国W. Carter发明杀线虫剂,该项研究奠定了植物线虫化学防治 的基础。 16线虫学研究的代表性期刊杂志有《》、《》、《》等。 17植物病原线虫绝大多数为雌雄同形,呈线状,如、等。少数植物线虫是雌雄异形的,雄虫呈线状,而雌虫呈梨形、球形或囊状,如、等18线虫只有肌而无肌,虫体只能弯曲而不能变粗或变细,只能借助腹肌和背肌的同时收缩,向前呈波浪状蠕动。 19线虫的口针基本上由3部分组成,前端尖锐部分为,中段为,后部为3个膨大的;而齿针分为两部分,包括前段的部和后段的部,在锥体部和膨大部之间有。 20在线虫的食道与肠交界处的瓣膜结构称为,其功能是。 二. 名词解释 1)植物病原线虫 2)植物线虫分类学3)孤雌生殖4)迁徙性外寄生5)线虫的老化 6)假受精生殖7)蜕皮8)植物病原线虫9)过敏性坏死反应10)植物线虫病害防治 三. 简答 1.植物线虫形态分类中雌虫的特征依据有哪些? 2.根结属鉴定中的主要形态特征有哪些?

寄生虫生活史线条图及分类鉴别表

吸虫的发育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 囊蚴← 尾蚴← 第二代雷蚴 肝片形吸虫 10~25d 中HO. 椎实螺 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 水 生 植 脱囊物 成虫童虫囊蚴 终HO.牛羊鹿驼人猪兔等,3~4个月 12指肠 双腔吸虫 陆地螺吃入 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尾蚴粘团(附于植物上) --------------------------82~150d------------- 蚂 蚁 终HO牛羊猪驼马驴兔人:胆管、胆囊 成虫囊蚴 72 ~ 85 d 阔盘吸虫 I.中HO.蜗牛吃入 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粘团(附植物上) ------------------------400 ~ 445 d---------------------- Ⅱ.中HO. 终HO.牛羊猪驼人:胰管 成虫囊蚴 80 ~ 100 d

日本分体吸虫 外界侵入钉螺 虫卵毛蚴母胞蚴尾蚴 ----------------44~186 d---------------------------- 水肝内门V.or 小血管or 经皮肤、粘膜侵入中 肠系膜小V 淋巴管 or胎盘感染 成虫童虫尾蚴 ------------------------------36 ~ 50 d --------------------- 前后盘吸虫 外界侵入淡水螺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水 生 植 物 瘤胃、网胃真胃、小肠、胆管、胆囊终HO.牛羊 成虫童虫童虫囊蚴 姜片形吸虫 26~30℃扁卷螺 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 2-4周水生 植物 茎叶 终HO.人、猪小肠 成虫 3个月 华支睾吸虫 淡水螺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约100d------------------- 约钻入淡 23 水鱼、虾 d 终 HO.人猪犬猫鼠鼬貂獾:胆管、胆囊 成虫囊蚴 约1个月 前殖吸虫 淡水螺吃入蜻蜓成虫、稚虫 虫卵 成虫 1~2周

杭医医学寄生虫简答题

总论 1.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而无需自外地输入 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会对寄生虫本身,或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有明显的影响 自然疫源性: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在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当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这些寄生虫病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 2.寄生虫能对人体造成哪些损害? 掠夺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生长、发育及繁殖所需的营养物主均来自宿主。有些寄生虫还能妨碍宿主对营养的吸收。 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移行和定居,可对宿主组织造成损伤或破坏。直接损伤或压迫,屏蔽作用,对细胞裂解作用。 毒物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排泄物、分泌物、脱落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等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或能引起免疫病理损害。 3.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有哪些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 生物因素:有些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这些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对这些寄生虫病能否流行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以及人的行为等。 4.寄生虫病流行应具备哪些基本环节?举例说明。(填空、选择) 传染源: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宿主体继续发育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例如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可以是人或猫、犬、猪等动物。 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某些传播因素侵入另一宿主的全过 程。 经水: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得血吸虫病。溶组织阿米巴成熟包囊污染的水。 食物 土壤:钩虫卵、鞭虫 空气:蛲虫卵 节肢动物:疟疾 经人体直接传播:阴道毛滴虫、疥螨 2.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蛔虫、鞭虫、肝吸虫、猪带绦虫 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 经昆虫媒介感染:疟原虫、丝虫 经胎盘感染:弓形虫 呼吸道:蛲虫 输血:疟原虫 自体感染 易感者: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带答案)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 一、单选题 1、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 A、终宿主 B、保虫宿主 C、中间宿主 D、转续宿主 E、传播媒介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 C、转续宿主 D、保虫宿主 E、储存宿主 3、终宿主是指寄生虫的: A、无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B、无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C、有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D、有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E、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最重要的宿主 4、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温度、温度、地质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中间宿主是指: A、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C、幼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E、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 6、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半消化的食物为食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夺取营养 B、机械损伤 C、毒性作用 D、致敏作用 E、压迫作用 7、感染血吸虫后,可抵抗血吸虫童虫再感染,但对体成虫无清除作用这属于: A、先天性免疫 B、被动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消除免疫 8、钩虫卵应与下列哪种卵相区别() A、蛔虫受精卵 B、蛲虫卵 C、蛔虫脱蛋白质受精卵 D、鞭虫卵 E、以上均不是 9、蛔虫引起肠穿孔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夺取营养 B、机械损伤 C、毒性作用 D、致敏作用 E、压迫作用 10、感染疟原虫后,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有免疫,但不能清除原有疟原虫属于: A、先天性免疫 B、被动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消除免疫 11、蛔虫进入人体的途径是() A、经口 B、经皮肤 C、经虫叮咬 D、经输血 E、经鼻腔吸入

医学寄生虫,线虫重难点

红色粗体部分是难点,其它部分是重点 医学蠕虫学 医学线虫—概述 一、形态特点: 1.体形为线状或圆柱状 2.体腔为原体腔 3.具口和肛门,消化系统退化 4.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发达 二、生活史特点:生活史简单,成虫危害大于幼虫 1.土源性线虫:生活史过程不需要中间宿主 2.生物源性线虫:生活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蛔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2.虫卵: 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一层凸凹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也称屈光颗粒。

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经一次蜕皮,发育成第二期幼虫,盘曲在壳内。 受精卵、未受精卵、感染期虫卵、脱蛋白质膜卵的鉴别是重点和难点。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成虫 体内移行:小肠→小肠壁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气管→咽喉→胃→小肠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三、致病 幼虫:蛔蚴性肺炎 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变态反应;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 四、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80%,三张95% 2、试验驱虫法 五、流行因素: 1、生活史简单,产卵量大 2、虫卵抵抗力强 六、防治原则: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 2、加强粪便管理 3、普查普治

第二节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一、形态 1、成虫:A、虫体细长,10mm 雌虫:尾端呈圆锥状 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 B、头部具头腺,可分泌抗凝素 C、口囊发达:十二指肠钩虫:两对钩齿 美洲钩虫:一对板齿 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刚排出虫体的的虫卵内含2—4细胞钩虫卵与脱蛋白质膜蛔虫卵的区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 二、生活史 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成虫 体内移行:真皮的血管、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人体 三、致病 1、幼虫:钩蚴性皮炎 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 3、成虫:⑴贫血:成虫吸血,且边吸边排

试验九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九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小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 1.器械。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等。 2.试剂。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钩口科线虫:犬钩口线虫、锡兰钩口线虫及管形钩口线虫等。 尾旋科线虫:狼尾旋线虫。 双瓣科线虫:犬恶丝虫。 尖尾科线虫:疑似钉尾线虫。 异刺科线虫:鸡异刺线虫等。 比翼科线虫:斯氏比翼线虫、气管比翼线虫。 裂口科线虫:鹅裂口线虫。 毛细科线虫:有轮毛细线虫、鸽毛细线虫和膨尾毛细线虫等。 锐形科线虫:旋锐形线虫和钩状锐性线虫。 龙线科线虫:四川鸟蛇线虫和台湾鸟蛇线虫。 (2)病理标本。异刺线虫引起的鸡盲肠病变、锐形线虫引起的鸡腺胃和肌胃病变、鸟蛇线虫引起鸭下颌和腿部瘤样肿块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 1.挑取犬钩口线虫、旋锐形线虫或钩状锐性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 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五、实验报告 1.绘犬钩口线虫虫体头端、雄虫尾端构造;或绘出旋锐形线虫与钩状锐性线虫的前部、雌虫及雄虫后部的形态构造图,并标出各部的名称。 2.列出实验中所观察线虫的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与寄生部位。 附:参考资料 (一)小动物常见线虫的形态特征 1.犬、猫钩虫。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的钩口属 (Ancylostoma)、板口属 (Necator)和弯口属 (Uncinaria)的一些线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主要以十二指肠为主),是犬、猫较为常见的重要线虫之一。主要的种类有:犬钩口线虫(A.caninum)、锡兰钩口线虫(A.ceylanicum)、管形钩口线虫

医学寄生虫典型病例分析

医学寄生虫病例分析(典型) (一) 男性患者,34岁,公司员工。2周前结束东南亚等国旅行,归国后即出现腹痛、腹泻,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加剧;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胀气、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症状人院。 体格检查:体温38. 5℃,肝脾正常,心肺正常。 血液检查:血细胞比容0.45,红细胞4. 5×1012 /L,白细胞7.1×109/L。 粪便检查:粘液血便,有腥臭味;生理盐水涂片可见变形运动的虫体,在其食物泡见红细胞。 请问: 1.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为(单选题)A.经口感染 B.病毒 C.结肠阿米巴 D.溶组织阿米巴 E.棘阿米巴 2.该患者感染原虫的感染阶段是(单选题) A.滋养体 B.单核包囊 C.双核包囊 D.四核包囊 E.组织滋养体 3.患者感染途径是什么(单选题) A.细菌 B.经皮肤感染 C.经媒介节肢动物感染 D.经吸入感染 E.经直接接触感染 4.怎样预防该病的感染(单选题) A.注意饮水卫生

B.注意饮食卫生 C.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管理 D.防止蝇和嶂螂污染食物 E.以上全对 5.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什么(单选题) A.阿苯达唑C.甲硝唑 B.甲苯达唑D.吡喹酮 E.青篙素 (二) 患者,女,18岁,市某农场挤奶工人。 主诉腹痛、腹泻1周。病人自幼喜饮生水和生奶。近半年来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量大、恶臭味、无脓血,并伴有发烧、头痛,经服抗生素后缓解,近来又出现症状。 病原学检查发现粪便中有梨形虫体,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借助鞭毛运动活泼。 问题: 1.根据上述病史应诊断哪种寄生虫病(单选题) A.阿米巴痢疾 B.蓝氏贾第虫病 C.人毛滴虫病 D.脆弱双核阿米巴病 E.口腔毛滴虫病 2.该病人病原学检查可选用(单选题) A.取急性期粪便涂片查滋养体 B.乙状结肠镜活检 C.取粪便作毛蝴孵育法 D.取粪便作钩蝴孵育法 E.饱和盐水浮聚法查包囊 3.除了发现病原体之外,哪些病史有助于诊断?(多选题) A.发热、腹泻、腹痛E.硫酸镁 B.水样便,恶臭味、无脓血

《家畜寄生虫病学》

《家畜寄生虫病学》

家畜寄生虫病学(6315)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性质和特点 家畜寄生虫病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较深、基本技能较多,涉及到动物医学中的一些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是研究畜禽寄生虫的生物学特点、引起畜禽寄生虫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的学科。学习时应掌握基本概念,从简到繁,并注意比较各种寄生虫病同异的地方,融会贯通,综合理解。 (二)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家畜寄生虫病学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的专业课,它是研究家畜寄生虫的生物学特点和引起畜禽寄生虫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的学科。对自学者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畜禽常见寄生虫的种类、生活史,以及引起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方法等有关的知识。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畜禽寄生虫的生物学特点、畜禽常见寄生虫病的种类、寄生虫生活史以及对该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理论。充分认识畜禽寄生虫病的重要性,平时积极预防,发病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畜禽健康,发展畜牧生产。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专业

的课程设置中涉及的专业基础课很多,有普通动物学、家畜生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和兽医免疫学等; 涉及的专业课有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内科学等。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1.动物学;2.兽医免疫学;3.动物解剖学;4. 动物生理学;5.化学。 重点是:1.各种寄生虫寄生的动物和部位; 2.畜禽寄生虫病症状、诊断与防治。 难点是:畜禽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 疑点是:畜禽寄生虫的鉴别。 -3-

医用寄生虫线虫部分总结,个人亲手总结

土源性线虫:似蚓蛔线虫钩虫蠕形住肠线虫(蛲虫)毛首鞭形线虫(鞭虫)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和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成感染阶段 生物源性线虫:丝虫旋毛形线虫必须在中间宿主内发育才能感染宿主 成虫的特征 虫卵的特征

致病

幼虫

旋毛虫卵胎生

蛔虫的生活史 蛔虫卵在外界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土壤中,受精卵中的卵细胞发育成幼虫,经过第一次蜕皮,发育成第二期幼虫这种虫卵就做感染期卵 人吃感染期卵,虫卵先到达胃和小肠,在小肠诶幼虫释放出孵化液,幼虫孵出,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层,进入静脉或者淋巴管,气管,进入肺,穿过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开始第二次第三次蜕皮,幼虫沿着气管支气管逆行到达咽喉部,随着吞咽下行到胃和小肠,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脱皮,称为童虫,经过数周发育,形成成虫 毛首鞭形线虫生活史 成虫常寄生于盲肠,但是感染严重时,也可以在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端寄居,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卫视 虫卵排出后在土壤中发育成感染期卵,经口食入,幼虫在小肠内孵出,自肠腺隐窝侵入肠粘膜,摄取营养,之后返回长枪,移行至盲肠发育成成虫。 钩虫生活史 两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其他适宜条件,温度在25-30 经第一次蜕皮可变为第二期杆状第二次蜕皮可以变成丝状幼 进入感染阶段钻入宿主皮肤,进入血液护着淋巴管,随着血液进入肺部,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它的穿刺能力逐渐消失,沿着湿润的肺泡壁,向阻力最弱的方向前行,借助支气管,器官上皮细胞的纤毛向上运动移动至咽,随着吞咽,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到达小肠的幼虫,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第四次蜕皮发育成虫 蠕形住肠线虫生活史 成虫寄居与人体的盲肠和阑尾以及结肠直肠回肠下段,也可出现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处,以其头端附着于肠粘膜或者呈游离状态

线虫病

丝虫病 概述1 线虫病(nematodiasis,nematodosis)是由线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在自然界中,线虫已被记录的物种超过28000个,还有大量虫种尚未命名。绝大多数种类体小呈圆柱形,故又称圆虫。线虫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可以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寄生生活的种类超过16000多种,可寄生于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寄生人类的线虫大约176种,有些虫种专性寄生于人体有些种类具有广泛的哺乳类动物宿主,也有少数动物常见的寄生虫偶尔寄生人体。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仅有10多种。 流行病学1、4 在寄生虫感染中,线虫感染占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第1次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体寄生虫有56种,线虫12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其中线虫感染率高达59.02%,而原虫、吸虫、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32%、0.57%、0.2%。在线虫感染中,蛔虫、钩虫及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蛔虫为5.23亿~5.39亿人,钩虫感染者为1.87亿~2.01亿人,鞭虫感染者为2.05亿~2.20亿人。2005年第2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道,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第1次调查相比,分别下降了60.70%、71.28%和73.60%,但总感染率仍保持在19.56%的高水平,据此推算总感染人数高达1.29亿,这一现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因此,土源性线虫病依然是我国优先防治的寄生虫病种食源性寄生线虫在我国也普遍分布。广州管圆线虫病曾在温州(1999)、北京(2006)及大理(2008)发生暴发;旋毛虫病暴发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主,但城市也有暴发的记载,如1995年郑州居民291人在某饺子馆吃了未煮熟的水饺,212人发病。这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局部暴发,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易成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还有颚口线虫病、膨结线虫病、筒线虫病等。此外,尖 线虫的病例在我国至今未见报道,但从各海域捕获的多种海鱼的调查结果看,异尖线虫分布广泛,邻近国家感染者较多,因此,异尖线虫除在我国存在潜在的感染威胁外,临床上对该病可能存在误诊和漏诊亦不容忽视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外寄生虫病传入的危险性增大。此外,艾滋病病例在我国不断增多,一些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的感染(如粪类圆线虫)必须予以重视。 1、传染源 主要为血中含微丝蚴的感染者。马来丝虫还可寄生于猫、犬、猴等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受感染的动物亦可成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绦虫、线虫

绦虫病 1、简述绦虫的形态和构造? 外部形态:扁平、带状、分节、雌雄同体,由头节、颈部、链体组成。(1)头节——为吸附器官,半圆形、方形、菱形,长为1~2mm,根据头节上吸盘 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①吸叶型:在前端具有四个叶状结构,附在可弯曲的小柄上 或直接长在头节上 ②吸槽型头节:在背腹面各有一沟样的吸盘 ③吸盘型头节:具有四个圆形吸盘,位于头节前端侧面, 有的绦虫在头节顶端、中央有顶突,其上还有一排 或数排小钩 (2)颈部——位于头节之后,不分节,由颈节长出下面的节片, 所以又称生长节。 (3)链体:根据发育阶段不同分为:未成熟节片:简称幼节 成熟节片:简称成节 孕卵节片:简称孕节 内部构造:绦虫无体腔,无消化道,靠体表吸收营养物质 (1)体壁:皮层、肌层 (2)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3)排泄系统:原肾系统,焰细胞、细管、排泄管、排泄囊、排泄孔 (4)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在每一成熟节片里有1~2组雌雄生殖器官

①圆叶目绦虫:子宫盲囊,不向外开口,虫卵不能从子宫排出,到体节脱落 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②假叶目绦虫:生殖孔开口于节片腹面中央,有子宫孔、雌性生殖孔、雄性 生殖孔,虫卵从子宫孔排出,所以子宫不如圆叶目绦虫发达。 2、什么叫中绦期或绦虫蚴?绦虫蚴可分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1、中绦期(绦虫蚴):绦虫的幼虫发育阶段或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 绦虫发育包括虫卵、中绦期或绦虫蚴、成虫三个发育阶段2、类型:体为实心结构的有原尾蚴、实尾蚴; 体为囊状结构的有囊尾蚴型、似囊尾蚴型 (1)原尾蚴:出现在假叶目绦虫生活史,体为实心结构,在体后端有三对小钩;(2)实尾蚴:又称条带或裂头蚴 a、含原尾蚴的剑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后,逐渐发育为实尾蚴 b、实尾蚴已无小钩,具有成虫样头节,但链体及生殖器官尚未发育 c、成熟的实尾蚴被终末宿主吞食后发育为成虫 (3)囊尾蚴型: a、为一个半透明囊体,囊壁的外表为角质层,内为生发层,在囊壁凹入处 含有一个头节,囊腔内充满液体 b、囊尾蚴型寄生在脊椎动物中间宿主体内 c、寄生部位随绦虫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寄生部位有肝、腹腔、肌肉、 脑及眼

线虫蛔甙_Ascarosides_信息素研究进展_魏亚楠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50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4AA0205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21091,31272323,31370650);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KSCX2-EW-J-2);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B11050100)收稿日期:2014-09-01; 网络出版日期:2015-07-29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hcx386@163.com DOI :10.5846/stxb201409011734 魏亚楠,党政武,陈立,方宇凌,孔祥波,胡春祥,赵莉蔺.线虫蛔甙(Ascarosides )信息素研究进展.生态学报, 2016,36(6):1501-1514.Wei Y N ,Dang Z W ,Chen L ,Fang Y L ,Kong X B ,Hu C X ,Zhao L L.Research progress on pheromone ascarosides in nematodes.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6,36(6):1501-1514. 线虫蛔甙(Ascarosides )信息素研究进展 魏亚楠1,2,党政武3 ,陈立2,方宇凌2,孔祥波4,胡春祥1,*,赵莉蔺 2 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 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商洛市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商洛726000 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环保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摘要:大多数生物通过信息素系统来对环境进行感应和个体间交流, 并指导其行为、发育和生理代谢。线虫是在地球上生存策略最多样的动物之一,但其信息素系统却鲜为人知。近年来发现一组称为蛔甙(ascarosides )的线虫种内化学信号物质,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的交配、聚集和滞育等行为及发育调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发现蛔甙在线虫界广泛存在。对蛔甙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有利于促进线虫化学生态学学科发展,并填补传统化学生态学中关于化学信息对生物发育调控的知识。因此,对近年来蛔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蛔甙结构与鉴定、组成和功能、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化学感受信号途径及信息调节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化感信号对线虫乃至高等生物的行为、发育、新陈代谢及衰老的调控机制,为研究生命科学中信息素调控理论提供新的参考。关键词:蛔甙;秀丽隐杆线虫;寄生线虫;信息素 Research progress on pheromone ascarosides in nematodes WEI Yanan 1,2,DANG Zhengwu 3,CHEN Li 2,FANG Yuling 2,KONG Xiangbo 4,HU Chunxiang 1,* ,ZHAO Lilin 2 1College of Forestr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Pest Insects and Rodents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China 3Shangluo Forest Pests Control and Quarantine Station ,Shangluo 726000,China 4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Protection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 :Most organisms can secrete pheromones to mediate their behavior ,development ,and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However ,prior to the discovery of a group of intra-specific chemical signal substrates called ascarosides the pheromones of nematodes had not yet been described.The main chemical structures of ascarosides are made up of the sugar ascarylose ,which is linked to fatty acid-like side chains of varying lengths.Ascarosides were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the parasitic nematode Ascaris ,the animal after which the group of compounds was named.Ascarosid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ediating different behaviors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mate finding ,aggregation ,and diapause in the free-living species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scarosides also mediate distinct nematode behaviors ,such as retention ,avoidance ,and long-range attraction.Likewise ,a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repor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ascarosides in a wide range of other nematodes.The different nematode species respond to distinct ,but overlapping ,sets of ascarosides.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functions is facilitated by a great diversity of ascarosides with varying chemical structures.

人体寄生虫 线虫 概论

线虫概论 线虫,因虫体圆柱而得名,重要的有蛔虫,鞭虫,蛲虫,丝虫,钩虫,旋毛虫和粪类圆线虫等。 一、[形态] 1.成虫:多呈圆柱形,体不分节。雌雄异体。 (1)体壁﹕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故称为原体腔或假体腔。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与腺体。线虫的消化管完整,由口孔(口囊),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3)生殖系统﹕雄虫为单管型。尾端多有1个或1对角质的交合刺。 雌虫多为2套生殖系统,称为双管型。 (4)神经系统:咽部神经环是神经系统中枢。 (5)排泄系统 2.卵(1)线虫卵无卵盖,一般为椭圆形,卵壳多为淡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有的线虫卵在排出体外时含有一个为分裂的卵细胞,如蛔虫卵; 有的卵细胞正在分裂中,形成桑葚胚,如钩虫; 有的已经发育成蝌蚪期胚胎,如蛲虫卵; 还有的在产前已形成幼虫,为卵胎生,如丝虫和旋毛虫。 (2)卵壳组成﹕3层﹕卵黄膜,壳质层(硬,抵抗),蛔甘层∕脂层(调节渗透作用)。卵壳外常有子宫壁分泌物形成的较厚的蛋白质膜。 二、[生活史] 虫卵、幼虫、成虫 1. 以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分为两类: (1)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育型,感染期虫卵或幼虫可直接进去人体发育。肠道线虫多属此类。 (2)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称为间接发育型。组织内寄生虫多属于此类。 三、[生理] 1.虫卵孵化与幼虫蜕皮(molting) 寄生人体的线虫,其幼虫发育是在人体内不断的移行过程中完成的。 除了蛲虫和鞭虫的发育无组织内的移行,直接在肠腔中完成外,其他的如蛔虫、钩虫、粪类圆线虫等肠道线虫和旋毛虫等线虫的幼虫发育,均有在组织内的移行、发育过程。线虫的这一组织内移行特征与其引起的病理损害和临床表现有关。 线虫幼虫发育的另一特征是蜕皮。其蜕皮液可作为变应原,诱导宿主超敏反应。如蛔虫性哮喘等。 2、成虫期 线虫一般有较为完善的三羧酸循环来进行有氧代谢。 四、[治病] 线虫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线虫的种类、寄生虫数量(或称虫负荷)、发育阶段、寄生部位、虫体机械和化学刺激,以及宿主的营养及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1、幼虫所致损害 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侵入皮肤可致皮炎;蛔虫或钩虫在移行经肺时,可引起肺部损伤 甚至引起蛔虫性或钩虫性哮喘;旋毛虫幼虫寄生于肌肉内可导致肌炎和全身症状。 2、成虫所致损害:成虫寄生部位因摄取营养、机械性损伤、化学性刺激、免疫病理反 应等可导致宿主营养不良、组织损伤、出血、炎症等病变。通常组织内寄生线虫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