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贵州收费公路统计公报

2018贵州收费公路统计公报

2018贵州收费公路统计公报
2018贵州收费公路统计公报

2018年度贵州省收费公路统计公报

情况介绍及数据解读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及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收费公路统计数据的工作部署要求,《2018年贵州省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即将公布。为了便于社会公众更好的理解《公报》内容,下面从收费高速公路基本情况、收费政策、公报来源、数据解读四个部分10点作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1、贵州省收费公路总体建设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省收费公路里程为6515.0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9.69万公里的3.3%。其中,政府还贷公路3101.3公里,经营性公路3413.7公里,分别占全省收费公路里程的47.6%和52.4%。

按照收费公路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6389.3公里,一级公路89.9公里,二级公路35.8公里,分别占全省收费公路里程的98.1%、1.4%和0.5%。其中,收费高速公路中,政府还贷高速公路3101.3公里,经营性高速公路3413.7公

里,分别占收费高速公路总里程的47.6%和52.4%。

2、贵州省收费公路主线收费站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省收费公路共设主线收费站26个。其中,高速公路22个,一级公路3个,二级公路1个,分别占公路主线收费站总数的84.6%、11.5%和3.8%。

3、贵州省收费公路总体投资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省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为5814.5亿元。其中,政府还贷公路2568.4亿元,经营性公

路3246.1亿元,分别占全省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的44.2%和55.8%;高速公路5780.6亿元,一级公路32.8亿元,二级公路1.0亿元,分别占全省收费公路累计投资总额的99.4%、0.6%和0.02%。

4、贵州省收费公路投资构成情况

收费公路的建设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金投入,二是债务性资金投入,两类资金投入,约为二八开比例结构。在债务性资金投入中,公路建设贷款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占债务性资金投入达89.4%。

在全省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中,资本金投入1765.2亿元,债务性资金投入4049.2亿元,分别占全省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的30.4%和69.6%。其中,政府还贷公路的资本金投入为909.4亿元,债务性资金投入为1659.0亿元,分别占政府还贷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的35.4%和64.6%;经营性公路的资本金投入为855.9亿元,

债务性资金投入为2390.2亿元,分别占经营性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的26.4%和73.6%;高速公路的资本金投入1753.3亿元,债务性资金投入4027.3亿元,分别占高速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的30.3%和69.7%。

在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中,银行贷款3620.8亿元,其它债务资金投入428.4亿元,分别占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的89.4%和10.6%。其中,政府还贷公路银行贷款1530.0亿元,其它债务资金投入129.0亿元,分别占政府还贷公路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的92.2%和7.8%;经营性公路银行贷款2090.8亿元,其它债务资金投入299.4亿元,分别占经营性公路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的87.5%和12.5%;高速公路银行贷款3598.9亿元,其它债务资金投入428.4亿元,分别占高速公路累计债务性资金投入的89.4%和10.6%。

5、贵州省收费公路债务余额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省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为3456.3亿元。其中,政府还贷公路1344.4亿元,经营性公路2111.9亿元,分别占全省收费公路债务余额的38.9%和61.1%;高速公路3437.3亿元,一级公路18.9亿元,二级公路0.1亿元,分别占全省收费公路债务余额的99.5%、0.5%和0.003%。(债

务余额不含资本金)

6、贵州省收费公路收入和支出情况

2018年,全省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为195.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89.5亿元,一级公路6.2亿元,二级公路0.03亿元,分别占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的96.8%、3.2%和0.02%。

2018年,全省收费公路支出总额为587.1亿元。其中,偿还债务本金387.8亿元,偿还债务利息151.7亿元,养护支出16.4亿元,公路及附属设施改扩建工程支出8.0亿元,运营管理支出16.5亿元,税费支出6.5亿元,其他支出0.15亿元,占比分别为66.1%、25.8%、2.8%、1.4%、2.8%、

1.1%和0.03%。

2018年,全省收费公路还本付息支出占当年全省收费公路支出的91.9%。其中,偿还债务利息151.7亿元,偿还债务本金387.8亿元,分别占还本付息支出的28.1%和71.9%。

7、贵州省收费公路通行费减免情况

2018年,全省收费公路共减免通行费40.7亿元。其中,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减免20.5亿元,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费减免13.2亿元,其他政策性减免(如军警、抢险救灾车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7亿元,分别占通行费减免总额的50.4%、32.4%、17.2%。

第二部分数据解读

8、收费公路主要指标变化

里程:与2017年相比,收费公路总里程增加了673.0公里。

投资:与2017年相比,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由4753.1亿元增加到5814.5亿元。

债务余额1:根据2017-2018年收费年报统计,2018年债务余额共3456.3亿元,较2017年债务余额2985.0亿元增加471.4亿元,增幅为15.8%。造成债务余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通行费收入增长缓慢,尽管通行费总收入绝对值有所增加,但实际上低于债务余额的增长.比较2017年,我省高速公路里程增加11.5%,债务余额增加15.8%,但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只增加了13.7%;二是2018年新通车高速公路还本付息所产生的资金增大。去年年底通车的收费公路项目9 个,后期仍需建设资金的支持。

收入情况:与2017年相比,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由172.3亿元增加到195.8亿元,净增23.5亿元,增长13.7%。

支出情况:与2017年相比,收费公路支出总额由394.3亿元增加到587.1亿元。2018年还本付息支出占支出总额的91.9%。通行费收支缺口391.3亿元。

1“债务余额”指的是年末银行贷款余额和年末其他债务余额的总数。

9、通行费减免总体情况如何?主要减免哪些费用?

2018年贵州省收费公路通行费减免额为40.7亿元,主要减免了三类车辆通行费。一类是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绿色通道减免20.5亿元,按照国务院规定这项减免政策从2004年11月1日实施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主要是为了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第二类是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减免13.2亿元。第三类是其他政策减免7亿元。绿色通道减免占到通行费减免总额的50.4%,是减免最多的部分,其次节假日减免占32.4%。还有诸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货运车辆通行费实施优惠,ETC通行95折优惠等占17.2%。

10、《公报》数据主要来自哪里?

数据来自各项目运营公司,每个单位对自己填报的数据负法律责任。按照相关统计制度规定,已经停止收费的公路项目,不在《公报》的统计范围。

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4、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5、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标准和高速公路货车试行计重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37号)

临澧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临澧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临澧县统计局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推进新创业、建设新临澧”发展思路,以“全面小康”为统揽,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7.73、52.34和59.35亿元,分别增长3.6%、9.6%和11.2%,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7.7%、41.7%和50.6%,分别拉动GDP增长0.7、3.8和4.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0:37:43;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897元,增长6.33%。 表12011-2015年GDP构成与人均GDP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1.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RPI)100.5。按类别分:食品类价格指数110.1,饮料烟酒类价格指数97.7,服装鞋帽类价格指数100.0,中西药品类价格指数100.0,化妆品类价格指数100.0,文化体育用品类价格指数100.0,日用品类价格指数100.0,家用电器类价格指数100.0,燃料类价格指数79.7,建材类价格指数为9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7.5,服务项目及收费类价格指数100.1。 年末拥有城乡劳动力29.52万人,就业27.9万人,就业率95%。年内新增就业13413人,其中,城镇6125人、农村7288人;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2926人;年末登记失业率4.3%。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5612万元,增长9.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709万元,增长7.2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81369万元,增长37.25%。 全年完成省实事21项,分别是:农村公路建设28.242公里,普通公路安保设施建设122.076公里;新增公租房1252套,发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铁路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以铁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全面实施客货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93亿人,比上年增加0.86亿人、增长4.8%。其中,国家铁路18.79亿人,增长4.8%;非控股合资铁路0.09亿人,下降10.1%;地方铁路0.06亿人,增长10.3%。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9812.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3亿人公里、增长2.1%。其中,国家铁路9783.99亿人公里,增长2.1%;非控股合资铁路21.46亿人公里,下降6.6%;地方铁路6.88亿人公里,增长3.8%。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04亿吨,比上年减少0.28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36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9187.0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78.70亿吨公里、下降0.9%。其中,国家铁路27220.50亿吨公里,下降1.5%;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41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8.9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23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8891.90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38.39亿吨公里、下降0.8%。其中,国家铁路26925.53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19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1222万吨,比上年减少189万吨、下降13.4%。其中,国家铁路1214万吨,下降13.2%;非控股合资铁路8.30万吨,下降30.7%;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13.6%。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295.1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0.31亿吨公里、下降12.0%。其中,国家铁路294.96亿吨公里,下降12.0%;非控股合资铁路0.21亿吨公里,下降30.5%;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47.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2.62亿吨,比上年下降0.4%。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8亿吨,下降1.4%。粮食运量完成1.04亿吨,增长5.0%。石油运量完成1.38亿吨,增长1.7%。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93亿吨,增长7.3%。集装箱运量完成0.93亿吨,下降0.9%。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4亿吨,增长8.7%。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3亿吨,增长9.1%。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8%,比上年减少3.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2%,比上年增加7.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减少3.3%。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4%,比上年减少3.9%;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37.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6%,比上年减少2.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2.3%,比上年减少7.7%;生活氨氮排放量95.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7.7%,比上年减少2.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1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5.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3%,比上年减少6.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48.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7%,比上年增加5.6%。烟尘排放量847.7万吨,比上年减少6.0%。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4.4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1.3%,比上年减少6.0%;生活烟尘排放量243.3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8.7%,比上年增加5.4%。工业粉尘排放量523.6万吨,比上年减少10.5%。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1.7%和89.0%,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2.5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7.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41个,总面积1477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7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7万公顷。 2009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4525.2亿元,比上年增加0.8%,占当年GDP 的1.35%。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12.0亿元,比上年增加39.5%;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442.5亿元,比上年减少18.4%;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570.7亿元,比上年减少26.8%。

最新-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精品

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摘要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效益必须有效控制成本。 本文以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成本的经营因素与技术因素分析为基础,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探索高速公路收费营运成本控制,降低成本消耗,对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营运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站;成本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速公路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运营成本一度成为社会舆关注的焦点;同时,国家审计署对18个省份的高速公路收费进行专项审计,结果发现部分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运营成本较高,因此控制高速公路运营成本已经成为适应社会进步、回应社会关切,保证高速公路长期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就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重要环节—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几点见解。 一、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缺口达15711亿元,平均每天的缺口为43亿元,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瓶颈,控制运营成本,增加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成为解决资金难题的重要途径;其次,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每收取10元通行费,有125元用于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的成本甚至已经超过了公路养护费用,占支出总额的第二高位,运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高;再次,收费站作为高速公路的基本单元,其运营成本控制对整体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控制收费站运营成本,提高收费服务水平,是树立高速公路的良好窗口形象的必然要求。 二、新形势下,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的相关措施一重视收费站成本控制体系建设。 建立收费站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和考核激励机制等。 站领导、收费班、监控室、票证室、办公室都要有控制成本的相应职责,收费站每一名员工都要对控制成本任务目标心中有数,并认真贯彻执行,对工作完成出色,成本控制到位的个人和部门要予以适当奖励。 二科学合理的配备工作人员,减少人员经费支出,是降低运营成本的首要措施。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4年,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进,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收入3.03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15.4%;入境旅游人数1.28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73万亿人民币。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6.61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39%。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城镇居民24.83亿人次,农村居民11.2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0311.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4219.76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092.11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39.7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75.4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40.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16.9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2849.8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636.08万人次;香港同胞7613.17万人次,澳门同胞2063.99万人次,台湾同胞536.59万人次。 ——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62.2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081.27万人次;香港同胞2587.45万人次,澳门同胞420.75万人次,台湾同胞472.74万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1053.8亿美元。 三、出境旅游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 ——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3914.98万人次,增长16.7%,其中:组织出国游2476.32万人次,增长18.7%;组织港澳游1059.87万人次,增长7.2%;组织台湾游378.79万人次,增长34.5%。 ——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新增国家为:乌克兰。 ——出境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

201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2013年2月27日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着力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保持了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9810.14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3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0.20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9017.63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12.7:57.1:3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4%。 表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图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各月环比指数 年末从业人员624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2.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2570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28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0.57亿元,增长18.5%,其中:税收收入1469.54亿元,增长16.3%,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的比重为7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06.00亿元,增长17.8%,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0.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4.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全省108个县(市)中,有21个县(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其中,有9个县(市)超15亿元。 二、农业 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9985.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340.00千公顷,增长0.3%;棉花种植面积256.67千公顷,下降35.3%;油料种植面积1573.63千公顷,下降0.3%;蔬菜种植面积1730.28千公顷,增长0.6%。 全年粮食产量5638.60万吨,比上年增长1.7%;棉花产量25.69万吨,下降32.8%;油料产量569.51万吨,增长7.0%;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59.9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404.2万吨,增长3.5%;牛奶产量316.1万吨,增长3.1%。 表2: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5-02-26 10:32:39 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 【大中小】浏览:6次评论: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5年2月26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 我国收费公路入不敷出的状况日益严重。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的`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 收入总额为4097.8亿元,与2014年相比,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 费总收入净增181.8亿元,增长4.6%。全国收费公路支出总额为7285.1亿元。与2014年相比,全国收费公路支出总额净增1798.0 亿元,增长32.8%,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国收费公路的亏损一直在成倍扩大。2015年通行费收支缺口达到3187.3亿元,比2014年的1571.1亿 元翻了一番。另外,收费公路的债务规模也在扩大。与2014年相比,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净增6042.3亿元,增长15.7%。 随着大批收费公路收费期满,交通部开始对《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规。然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修订版一直“难产”。 2015年8月20日,交通运输部完成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 订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并于2015年12月17日将《收费公路管理条 例(修订送审稿)》正式上报。2016年3月,国务院法制办就《收费 公路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征求了国务院部门和各省(区、市)人 民政府意见。2016年8月国务院提出尽快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科学合理确定公路收费标准,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 路收费。 2016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 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提出,抓紧修订《收费 公路管理条例》,调整完善收费公路政策,科学合理确定车辆通行 费标准,并要求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

青岛市2015年统计公报

2014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青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 (2015年3月30日)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作为,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新常态下全市呈现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904.62万人,增长0.92%;其中,市区常住人口487.59万人,增长1.29%。 表1:全市常住人口分布情况 区市数量(万人) 总计904.62 市南区 56.74 市北区106.90 李沧区 54.14 崂山区 42.75 黄岛区146.52 城阳区 68.80 即墨市119.42 胶州市 87.10 平度市135.44 莱西市 75.07 高新区 9.84 保税区 1.90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869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882.4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447.1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比例为4.2:44.6:51.2。人均GDP 达到96524元。民营经济增加值3323.4亿元,增长8.3%。 图1:2014年季度GDP 及增速 1678.4 3932.9 6135.7 8692.1 7.6 7.8 7.9 8.0 0.0 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一季度 上半年 前三季度 全年 7.3 7.47.57.67.77.87.98.0 8.1GDP(亿元)增速(%) 图2:2013、2014年GDP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 2014年 4.2 44.6 51.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2800.4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5.2亿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4.7亿元,增长6.0%。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1340.1亿元,增长0.6%;其中,国内税收691.4亿元,增长8.3%。地税税收收入599.0亿元,增长12.7%。 2013年 4.44 5.5 50.1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武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04 04:26:00来源: 长江日报(武汉)有0人参与 武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努力稳中求进,突出工业倍增计划,不断扩大内需,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跨越。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003.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2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869.56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833.05亿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比重3.8:48.3:47.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01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83.92亿元,增长11.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年末企业数18.82万户,本年新登记3.02户。其中,私营企业数16.29万户,新登记2.86万户。个体工商户40.08万户,新登记8.14万户。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09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1397.74亿元,增长17.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8.58亿元,增长23.1%。其中,税收收入666.74亿元,增长21.7%;非税收入161.84亿元,增长28.9%。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公报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统计局?) 综述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 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202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测试试题:33 政府 国家行政机关

33 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1.针对网络直播鱼龙混杂的现象,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文化部等多部门开展了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行动,对部分直播平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了查处,对一些涉嫌传播不良信息的主播进行了账号封停。上述做法是基于 ①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必须发扬人民民主 ②公民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从事各项活动 ③政府部门具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④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8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该方案优 化了国务院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理顺了职责关系。国务院机构改革旨在 ①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工作效能 ②减少微观干预,提高政府执行力 ③强化政府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 ④自觉接受公民监督,打造廉洁政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2017 年11 月27 日,位于北京 CBD 的“郎园·良阅城市书房”正式开业,这是郎园和朝阳区政府共同打造的 24 小时开放的新型网络化书店。朝阳区政府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设施建设、服务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公益文化阅读服务,提升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效能,解决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这表明 A.政府拓展基本职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B.政府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C.政府简政放权,完善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D.政府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4.2017 年 9 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手 14 个部委,发布了《关子提升餐饮行业质量安全 水平的意见》,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国务院出台该意见体现了 ①政府依法履行职能,坚持执政为民 ②政府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如强市场监管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承担社会责任,诚信经营

石家庄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家庄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 2016年3月30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治污染、惠民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4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4.4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52.9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93.3亿元,增长10.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8%。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7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5%。民营经济实缴税金444.2亿元,比上年下降8.7%,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7.1%。民营出口总值实现64.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2%。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食品类下降0.1%,烟酒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5.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5%,购进价格下降6.3%。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5.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3%。粮食总产量504.8万吨,比上年增长0.4%。 蔬菜播种面积16.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总产量1330万吨,增长1.1%。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7.5万公顷,增长1.3%;产量603万吨,增长2.2%。 肉类总产量78.4万吨,比上年下降1.5%。蛋类产量109.4万吨,下降0.6%。奶类产量122.8万吨,下降1.0%。 表1 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5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企稳回升,出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收入3.42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3.0%;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7.8%;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17亿人次,旅游花费104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16.6%;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 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 一、国内旅游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0.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28.1亿人次,农村居民11.9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419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7610.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6584.2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57.0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85.5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54.2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长假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61.3亿元。 二、入境旅游 ——入境旅游人数1338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8.5万人次,下降1.4%;香港同胞7944.8万人次,增长4.4%;澳门同胞2288.8万人次,增长10.9%;台湾同胞549.9万人次,增长2.5%。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 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2016年重庆收费公路统计公报解读

《2016年重庆市收费公路统计公报》解读 一、收费公路发展状况 (一)里程规模 截至2016年底,我市收费公路里程2742.8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140105公里的1.9%,其中2742.8公里收费公路全部为经营性高速公路。 与2015年相比,收费高速公路里程由2451.3公里增加到2742.8公里,净增291.5公里,增长11.9%。 (二)主线收费站 截至2016年底,全市收费高速公路共有237个收费站。其中,立交匝道收费站211个,主线收费站26个(省界主线收费站16个,主城区主线收费站10个)。与2015年相比,增加30个收费站,其中,匝道收费站增加25个,省界主线收费站增加4个,主城区主线收费站增加1个。 (三)累计建设投资 截至2016年底,全市高速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为2068.5亿元。与2015年相比,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由1814.6亿元增加到2068.5亿元,净增253.9亿元,增长14.0%。 (四)投资构成 在累计建设投资总额中,举借银行贷款本金1358.5亿元,占累计建设投资总额的65.7%。与2015年的累计建设投资构成相比,银行建设贷款比例由64.9%上升至65.7%,上升了0.8个百分点。

(五)债务余额 截至2016年底,全市收费高速公路债务余额为1277.8亿元,与2015年相比,全市收费高速公路债务余额由1061.1亿元增加到1277.8亿元,净增216.7亿元,增长20.4%。 (六)收入和支出 1.车辆通行费收入 2016年度,全市收费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为106.4亿元。与2015年相比,全市收费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由98.6亿元增加到106.4亿元,净增7.8亿元,增长7.9%。 2.支出情况 2016年度,全市收费高速公路支出总额为138.5亿元,与2015年相比,支出总额净增了17亿元,增长14.0%。 其中还本付息支出105.1亿元,所占比例最大,为75.9%;与2015年相比,还本付息支出净增了12.6亿元,增长了13.6%;所占比例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其中养护支出10.3亿元,与2015年相比净减了0.9亿元,减少了8.0%。 其中运营管理支出12.5亿元,与2015年相比净增了3亿元,(原因分析:一是路网规模扩大。随着重庆市第三个千公里项目不断建成通车,重庆高速公路路网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运营管理成本相应提升。2015年底,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永川段和黔江至恩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6年,重庆酉阳至贵州沿河高速公路、三环高速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一九八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 1983年4月29日 一九八二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继续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年社会总产值①为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农业总户值为8,2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国民收入初步计算为4,24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市场繁荣兴旺,物价基本稳定,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新的进展。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多,资金使用分散;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不少地方能源供应不足,交通运输比较紧张。 一、农业 一九八二年,由于在农村继续推行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多数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农业生产获得了大丰收。一九八二年农业总产值为2,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大大超过计划增长4%的要求。扣除农村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办的工业产值304亿元,农业总产值为2,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作物栽培)为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林业为110亿元,比上年增长8.5%;牧业为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渔业为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副业为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计划。粮食总产量35,343万吨,完成计划106%,比上年增长8.7%,比历史最高年的一九七九年33,212万吨增长6.4%。棉花总产量359.8万吨,完成计划119.9%,比上年增长21.3%。油料总产量1,181.7万吨,完成计划128.6%,比上年增长15.8%。粮食、油料产量中,大豆、芝麻因主要产区受灾比上年减产。黄、红麻因滞销积压,播种面积缩减,产量比上年减少。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二年比 一九八一年增长% 粮食 35,343 万吨 8.7 其中:稻谷 16,124 万吨 12.0 小麦 6,842 万吨 14.7 薯类② 2,668 万吨 2.7 大豆 903 万吨 -3.2 棉花 359.8 万吨 21.3 油料 1,181.7 万吨 15.8 其中:花生 391.6 万吨 2.4 油菜籽 565.6 万吨 39.2

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2013-02-07 2012年,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内部调整转型、自然灾害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3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058.3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92.4亿元,增长7.8%。 表1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 图1 2007-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09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3797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3.1:76.1变化为0.8:22.8:76.4。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314亿元和1152.7亿元,分别增长32.1%和7.6%;实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752.5亿元和281.5亿元,分别增长10.1%和3.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含中央追加支出)3685.3亿元,增长13.6%。其中,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交通运输、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分别增长61.7%、22.4%、20.9%、19.2%和18.9%。 图2 2007-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市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92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地税税收(费)收入2865.2亿元,增长7.5%。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涨幅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6%,非食品价格上涨2%;消费品价格上涨2.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2%。 表2 2011年、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