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木兰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勇敢坚强,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名利又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忧郁,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优秀的篇章。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难度。又因处于和平年代,对那个时候的社会不了解,对《木兰诗》的思想感悟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应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步步攻克难点,使枯燥乏味的古诗能充满生机。简单的问题可以学生自主解决,稍难的,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向老师求助,应该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说教学目标

1、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积极探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些文言词句。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思想感悟等。

2、确定教学目标

①、复述本文故事情节,并背诵全诗。

②、查阅资料,学会“乐府”有关的文学常识。

③、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说出木兰这一巾帼女英雄的形象特点。

④、找出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本篇语言朗朗上口,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阐明理由。

三、说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①、自主教学法:初读课文,给学生留时间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朗读,体会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③、合作探究法:小组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解决疑难。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花木兰,这一传奇的人物,她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现在,花木兰的动画片已经登上银屏,她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感动着每一个人。今天,就让我们从诗歌的角度走进花木兰,去感受她的思想情感与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词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木兰资料,补充文学常识,掌握文学知识。)

(三)、初步感知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解释字词。

可汗

..(ān jiān )辔.头(pèi )金柝.(tu ..(kè hán )鞍鞯

ò)傍.地走(bàng)旧时裳.(cháng)

问女何所思(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市东市买鞍马(集市)买东市买鞍马(买东西)

愿为市鞍马(买)欲买舟而下(雇,租)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掌握基础知识。)

2、根据注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疏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

(四)、整体感知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划分层次,各部分写了什么(用四个字概括)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设计意图:复述课文,划分层次,大体了解文章。)(五)、细读课文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句子。

2、再读课文,说出木兰的形象特点哪些诗句能体现木兰的性格特点,请一一划出来。

(孝顺、聪明机智、功成身退、视功名为粪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美丽非凡。)

3、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爱国精神,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习木兰的勤劳勇敢、爱国主义精神。)

(六)、课外拓展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木兰的形象被世人所传唱。中国古代还有许许多多的女中豪杰,列举几个事例,说出她们的英雄事迹。(李清照、穆桂英、武则天等等。)

(七)、布置作业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限。要求:①、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②、有些情节可详写。③、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设计意图:改写《木兰诗》,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小结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激昂的诗。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花木兰的名字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她的美名已传遍全球。美国媒体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要简洁明了,这个板书设计主要是理清课文思路,便于学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加深学生对木兰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更有助于理解本文。

木兰诗

内容分析:替父从军十年征战凯旋而归结尾附文

人物形象:勤劳孝顺、勇敢坚强、忠孝两全、不慕名利、聪明机智

木兰诗说课稿

诵读品味赏析领悟古诗情韵 ——《木兰诗》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的一首乐府民歌。本单元的文章以爱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表达,但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其中《木兰诗》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阅读学习这篇文章,为今后赏析古代叙事诗打下坚实基础。本文记叙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坚强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了上册以及本册第一单元古诗文的学习,同时,又通过第一课时的自主预习,已能读准字音,疏通大意,文言词汇得到积累和丰富。因此,这一课时要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感受人物形象,品味精彩语言。 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综合以上特点,我给本课设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古诗内容,领会古诗情致 品味曲折情节,深刻感受意蕴 过程与方法目标:深情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情韵 赏析精彩语言,认识木兰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品读人物形象,领会爱国之情,增强责任意识 三维目标层层深入,互相渗透,三维一体,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始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物形象,领会爱国之情 难点:赏析精彩语言,感受古诗意蕴 新课标指出:“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爱国、爱家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我把“理解人物形象,领会爱国之情,增强担当意识”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新课标又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诗语言优美,全得力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其中互文、顶针这些修辞手法不为学生所熟悉,所以,我把“赏析精彩语言,感受古诗意蕴”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迁移拓展法 教法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教师通过指导朗读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品读鉴赏突出重点,通过讨论点拨突破难点,最后通过迁移拓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 木兰诗

《木兰诗》练习题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ch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戎( ) 傍( ) 折( ) 戍( ) 滂( ) 柝( ) 戊( ) 榜( ) 析( ) 戌( ) 谤(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雌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 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 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 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初中课文木兰诗优质说课稿

初中课文《木兰诗》优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民歌的“双璧”。学习《木兰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古诗文鉴赏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 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依照新课标要求,确定本课三维目标如下: 1. 教学目标 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详略相宜的写法。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本文学习拟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中,依照诗歌的特点,以诵读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流程,在反复的诵读中将诗歌读准,读熟,读懂,读透,直至成诵。教学中,贯彻先学后导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学,有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以解决,教师适时做好启发、引导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播放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视频片段,看后,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那些了解。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对,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而现在,花木兰可 以说是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又不是真实的花木兰,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其中通人性的小龙、蟋蟀)。那么, 大家想不想知道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是什么样的?好,下 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木兰诗》,认识一下真实的花木兰。《木兰诗》说课稿 【板书课题:木兰诗】 第二环节:朗读,读准字音 1、让学生将课本注释中带拼音的生字在原文中注音,然后读课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 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 1、教师带表情范背。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十二转”的“转”就读

zhuà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以下八句写木兰奔赴前线、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读得委婉,放轻音量,以表现木兰对亲人的思念;

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木兰诗》

初中语文教案范例《木兰诗》 1. 题目:《木兰诗》 2. 内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基本要求 (1)朗读主要语句 (2)分析木兰人物形象 (3)配合板书讲授课程 《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并理解课文大意,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体会木兰的人物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学习互文修辞,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木兰所代表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质朴的优秀品质,体会诗歌所塑造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学习互文修辞,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木兰的人物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课文层次),引出问题“木兰替父从军做了哪些准备”

引入教学内容,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木兰诗》 (二)新授课程 1、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归纳句段 提问方式:“请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朗读课文:木兰替父从军做了哪些准备” (2)翻译对应句段,引入“互文”的修辞手法 提问方式:“我们都找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谁来翻译一下呢” (3)巩固提高,寻找同类语句 提问方式:“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文中多处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段,谁能找到呢?” 2、深入研读 (1)小组讨论,探究木兰形象 小组分享,有重点句段深挖人物形象特点 (2)教师总结,概括形象 教师评价小组讨论成果并归纳人物形象 (3)再读课文,深化主题 (三)巩固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升华情感 (四)作业布置 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整理在一张纸上,下节课讨论。

初中课文木兰诗

初中课文木兰诗 大家学过木兰诗吗?知道初中课文木兰诗背景资料吗?以下是初中课文木兰诗介绍,请参考!1、作家作品: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2、文学常识: 背诵、默写文言文,是很多同学尤其是初一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同学颇感头疼的一件事。那么如何背诵文言文才能更快呢? 首先,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这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准。 其次,在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抓主要意思”的方法,即将课文按内在逻辑分成几部分,抓住每部分的基本意思,以便于记忆。如《木兰诗》,由于排列整齐,句式相似,其结构本身为背诵扫清了很多障碍。我们在背诵时只要按事情发展列出提纲: 木兰叹息;替父应征;准备出发;战罢归来;天子赏赐;家人团聚。 然后借助每层的主要意思去记忆,便不容易漏掉内容。 第三,对于“前背诵后忘记” 的情况,只要持之以恒地反复诵读,便会逐渐加深印象,以至长久不忘。 3、背景知识: 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其职责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称作乐府。《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民歌又按地域分为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是北方民族的民歌,其特点是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而质朴。 4、木兰诗全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勇敢坚强,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名利又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忧郁,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优秀的篇章。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难度。又因处于和平年代,对那个时候的社会不了解,对《木兰诗》的思想感悟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应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步步攻克难点,使枯燥乏味的古诗能充满生机。简单的问题可以学生自主解决,稍难的,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向老师求助,应该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说教学目标

1、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积极探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些文言词句。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思想感悟等。 2、确定教学目标 ①、复述本文故事情节,并背诵全诗。 ②、查阅资料,学会“乐府”有关的文学常识。 ③、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说出木兰这一巾帼女英雄的形象特点。 ④、找出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本篇语言朗朗上口,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阐明理由。 三、说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①、自主教学法:初读课文,给学生留时间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朗读,体会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③、合作探究法:小组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解决疑难。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花木兰》说课稿

《花木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以及在这过程中体现出的这位巾帼英雄爽朗、善良以及忠孝两全的精神。作者借着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这件事,将其忠孝两全的精神,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定位于下: 【三维目标】: 1、知能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等词。 2、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书,抓住文中的语言对话,领会她的忠孝两全精神。 3、情感目标:体会花木兰孝敬父母,热爱国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书,抓住文中的语言对话,领会她的忠孝两全精神,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经拥有了初步的看法和见解。本课内容表面上浅显易懂,可学习作者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可能有些吃力。教学中需要引导,以便于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三、说教法 《课标》总目标的第七条表述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概括为五步: 1、通过播放花木兰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新课 2、通过检查预习,既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也为学习新内容奠定基础 3、整体感知,抓课文主要内容 4、分角色以及其他朗读形式,体会人物特点 5、学习运用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说学法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脑结合的过程,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流传广、影响大的乐府民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木兰诗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木兰诗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 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学生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 2.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掌握对偶、排比、顶针、互文等常用的修辞格。 3、通过木兰形象分析,体会木兰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1. 背诵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定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依据“三有利”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 教法:诵读法复述法鉴赏法讨论探究法竞赛法 2.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 木兰诗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本单元五篇课文以多样的体裁,通过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民歌的“双璧”。学习《木兰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古诗文鉴赏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依照新课标要求,确定本课三维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①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②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案 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 要求: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旅生活之苦)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常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过渡语:疏通文意之后,大家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2、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 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木兰》的视频。(播放)介绍:这段表演截取自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你们看到木兰说着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违和呢?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关于木兰的长诗《木兰诗》 2.用PPT出示《木兰诗》相关知识如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021年《木 兰 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依据 阶段目标: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 单元目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确定教学目标 围绕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节课通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①、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知识。②、初步

了解民歌的特点。③、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能力目标:①、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③、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本课语言文字通俗,所以计划把朗读课文、分析人物、感悟语言特点作为重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播放歌曲《花木兰》,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这一环节主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对木兰的兴趣。 第二环节:花木兰介绍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放给学生看,初步形成对花木兰的感性认识。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然后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因为诗歌文字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自行完成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赏析 北方民歌和六朝乐府民歌一样体制大都短小,但这首《木兰诗》却是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详有略,重点在第一和第三部分。 诗一开始即写木兰在织布,但“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就使读者产生了疑问,不知木兰为何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作者自己发问,然后答曰“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诗既是用顺叙手法,开始的几句该是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但作者却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木兰没有心思织布起头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平静。接下来本该说明为什么内心不平静,但作者不立刻写出,而是用了两个意思相同的问句,随后又是两个意思相同的答句,可还是没有从正面解答问题。但这四句并非多余,除了具有民歌的风味外,这四句诗对后面说出的原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这样一问一答,作者才折入正题,“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是征兵的文书,可汗是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十二卷言卷数之多,“卷卷有爷名”显属夸张。至此读者才明白,木兰没有心思织布是因为可汗大征兵,木兰的父亲也在被征之列。父亲显然年老无法应征,但“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就不能不使木兰犯愁了。诗一开始就把木兰放在这样一个矛盾面前来表现。面对困难,木兰打算怎么办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到底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她下了决心要替父从军。 这一段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没有平铺直叙地述说,而是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接下来写木兰准备出征,用了四个重复的句式,内容无非是买战马及乘马用具。骏马、鞍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马的嚼子、笼头、缰绳)和长鞭要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个地方买齐,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同时这四句诗和上面“问女何所思”以下四句一样正是民歌的特点。正如明代谢榛所说:“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

关于《木兰诗》的说课稿

关于《木兰诗》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 为了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形成一定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学习目标: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了解北朝民歌和木兰诗产生的背景;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熟读全诗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在诵读中体会木兰的光辉形象。 情感目标:体会花木兰替父母分忧,爱家爱国的责任感。学习重难点:熟读全诗,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①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所以我采用自由朗读、两人小组朗读、四人小组朗读、展示朗读、指导节奏朗读、听录音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②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课文主要内容。

③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诗歌朗读的特色。④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二人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竞赛法: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 这篇文章是诗歌,语言生动,句式,教学大纲要求此文要背诵,而且还要求学习它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于是我在上此课时要求学生用以下方法学习。 (1)、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流畅、传神、齐读要,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归纳法: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 按归纳的文字来串通课文并朗读课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背诵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练习法:这种方法最实用于写作,我们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方法,当我们读了课文后,了解了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所以我设计:假设前不久,花木兰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央视栏目组特邀你为木兰写一段颁奖词。课后请你本上动手写一写,力争妙笔生花。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 1、通过“说说你心中的巾帼英雄”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花木兰的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自由朗读课文、两人小组朗读、四人小组内读、展示朗读、课件出示“朗读节奏”,指导朗读节奏、轻松听一听:听录音朗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等多种形式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自主预习,根据“知识链接”,设计了“抢答题”,加深对“乐府”的了解和识记。还设计对重难点字词的注音,书写,以便熟读成诵、理解课文打基础。通过自由做、同桌互检、四人小组展示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4、通过四人小组仔细读课文,讨论并全班展示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分析花木兰做铺垫。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木兰诗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è),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èi tóu),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j īn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word版本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可以说妇孺皆知,学生应该有所了解。本单元的选文都是爱国注意题材,旨在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英雄们的壮举,增强正义感,珍惜幸福生活。所以,本课在设计时,也将围绕这一单元目标展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单元目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围绕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②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③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了解“互文”等修辞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详略相宜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②复述法。③品读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鉴赏本文丰满的人物形象。④点拨法,学习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及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导入 由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首先师示范朗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易读错字)机杼可汗燕山鞍鞯鸣溅溅扑朔迷离金柝 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节奏明快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教师点名朗读或学生自荐,要求其余学生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比如用较慢的语速读出开篇的忧愁,欢快的节奏读出归家喜悦。 第三环节:扫清文字障碍,理解诗意。 学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几个重点词的解释,培养学生自学简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实的重点

初中语文《木兰诗》

初中语文《木兰诗》 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人教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一篇乐府诗,这也是初中学习的第一篇乐府诗。文章写了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果敢智慧的巾帼英雄形象。全诗风格明朗、质朴生动,是学生学习古诗文技能的基础篇章。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接触古文只有一个学期,初步学会了识读,对于通过阅读来理解 诗文内容、感悟其中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学生对木兰形象有一定认知,听过花木兰的故事,对学习本课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古文句子含义,学会翻译古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全诗中精彩语句的学习,体会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的风格,能够辨别和理解“互文”修辞。 情感与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古文的修辞手,积累精彩语句。

难点:掌握古文修辞手法,句子含义。体会古文的美感。五、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采用讲授、启发、欣赏为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因为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代代相传,而且本文的情节性很强,预先让学生收集花木兰的故事,了解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让同学们默读全诗,遇到不懂词语可借助词典,尝试翻译古文。在默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每一段的故事情节是什么。故事是如何展开的。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讨论各段故事情节,每组选一位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全班得出本文的故事线索。 3、抓住重点、释疑解难 带领学生学习古文,逐段进行研读,课文中的重难点句子、词语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结合学生之前对古文词语、句子的尝试翻译,掌握古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实词、虚

小学音乐《花木兰》说课稿

小学音乐《花木兰》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六年级学生学习“南腔北调”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学唱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戏曲,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十一册“仓台七台——棒”中的豫剧部分,承接第十册教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此时欣赏、了解、学习我国的戏曲是非常恰当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学、想学、乐学、爱学。 2、教学目标: 1)学唱豫剧《花木兰》选段,丰富学生的戏曲演唱经验,理解伴奏乐器对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2)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豫剧的基础知识,体验豫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豫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豫剧的艺术特征,知道豫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伴奏乐器和一些名家名剧。

3、教学重点、难点:学唱豫剧《花木兰》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享受音乐。 四、说教法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豫剧的机会较少,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豫剧特点特点与乐曲的学习,掌握豫剧的风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对于豫剧,学生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更直接地了解豫剧,我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了课件,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2、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这一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学唱《花木兰》同时,学习花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五、说教学程序 (一)、感受豫剧(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1、播放豫剧《花木兰》

初中课文木兰诗

初中课文木兰诗 导读:大家学过木兰诗吗?知道初中课文木兰诗背景资料吗?以下是初中课文木兰诗介绍,请参考! 1、作家作品: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2、文学常识: 背诵、默写文言文,是很多同学尤其是初一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同学颇感头疼的一件事。那么如何背诵文言文才能更快呢? 首先,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这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准。 其次,在背诵文言文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抓主要意思”的.方法,即将课文按内在逻辑分成几部分,抓住每部分的基本意思,以便于记忆。如《木兰诗》,由于排列整齐,句式相似,其结构本身为背诵扫清了很多障碍。我们在背诵时只要按事情发展列出提纲:木兰叹息;替父应征;准备出发;战罢归来;天子赏赐;家人团聚。 然后借助每层的主要意思去记忆,便不容易漏掉内容。 第三,对于“前背诵后忘记” 的情况,只要持之以恒地反复诵读,便会逐渐加深印象,以至长

久不忘。 3、背景知识: 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其职责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称作乐府。《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民歌又按地域分为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是北方民族的民歌,其特点是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而质朴。 4、木兰诗全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