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静脉血栓健康宣教

深静脉血栓健康宣教

深静脉血栓健康宣教

1.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体息,禁止热敷、按摩患肢。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厘米。避免下肢静脉穿刺。

2.观察患肢疼痛的时间、部位、程度、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色泽和感觉;肿胀明显者每日测量、比对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变化。3.戒烟限酒,宜进食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升高。

4.遵医应用抗凝、溶栓、抗感染等药物,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5.正确使用弹力袜,避免久坐及长距离行走,加强日常假炼。

出院指导

1.自我监测: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胀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等,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须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戒烟限酒,宜进食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活动与休息:鼓励患者加强锻炼,适当运动,保护患肢体,避免寒冷潮湿、外伤等因素。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静脉血栓症状、并发症、检查诊断、临床治疗、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概念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常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部分患者在体表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常继发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病因 1.静脉血流滞缓。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或偏瘫卧床,或长途乘车等,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滞缓,一直被认为是引起的因素。全麻、感染或其他增加下肢静脉容量和减少静脉血流的因素都可起静脉血流滞缓,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另外,解剖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淤滞于静脉内,淤滞的血小板促进凝血酶的产生和释放。积累的凝血酶损伤血管壁内膜,导致5-羟色胺和组胺的释放,进而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不同程度地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

3.血液高凝状态。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最常见原因。术中或术后因组织损伤引起血小板凝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症状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并发症 1.出血:对于出血性并发症,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肺栓塞: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指导 一、概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二、治疗原则 1、抗凝治疗 2、溶栓治疗 3、手术治疗 4、介入放射治疗 三、非手术治疗指导 1、患肢护理:卧床时,膝下垫软枕,抬高肢30°,可做足踝部活动;禁止热敷、按摩。 2、饮食: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粗纤维低脂饮食(如香蕉、水果蔬菜、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 3、自我观察 1)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及血尿、血便等情况,一旦发生及时告知医护人员。2)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及咯血等症状,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4、专科功能训练:急性期后遵医嘱可下床活动,应循序渐进。可先从半坐位开始,过渡到床上坐位、床旁双脚下垂坐位、站立、床旁行走、房间内活动,至走廊内活动。如感到不适,及时休息。 四、手术治疗指导 1、心电监护期间不可自行调节参数设置。如有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电极片及导线脱落,监护仪报警,请及时告知护士。 2、体位:根据手术情况遵医嘱是否仍需卧床。 3、患肢护理;卧床时,膝下垫软枕,抬高患肢30°,可做足踝部活动;禁止热敷、按摩。 五、出院指导 1、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 2、口服药物期间,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3、使用软毛牙刷;若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皮肤不明原因的出血点或片状瘀青,及早就 4、戒烟。 5、口服抗凝药期间两周复查一次凝血功能;手术治疗需终身复查,每半年复查一次下肢血 管超声。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手册》2018年4月第1版拟定人:方**萍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VTE预防健康教育

VTE预防健康教育 一、背景介绍 深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简称VTE)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简称PE)。VTE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提高公众对VTE的认识,预防VTE的发生,开展VTE预防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VTE预防知识 1. 什么是VTE? VTE是一种血管疾病,包括DVT和PE。DVT是指血栓形成在深静脉中,通常发生在下肢,而PE是指血栓脱落并堵塞肺动脉,可能导致肺组织缺血和坏死。 2. VTE的危险因素 - 长时间静坐或卧床不动 - 外伤或手术后 - 高龄 - 肥胖 - 孕产期或服用口服避孕药 - 遗传因素 - 癌症等 3. 如何预防VTE?

- 移动:长时间静坐或卧床不动会增加VTE的风险,因此,应该经常活动,如起立走动、做简单的运动等。 - 穿着弹力袜:弹力袜可以增加下肢血液循环,减少DVT的发生。 - 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减少VTE的风险。 - 注意药物使用:如果需要服用口服避孕药或其他药物,应该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三、VTE预防健康教育活动 1. 宣传海报 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将VTE的预防知识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公众。海报可以包括VTE的定义、危险因素、预防方法等内容,并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2. 健康讲座 组织VTE预防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生或相关专家进行讲解。讲座内容可以包括VTE的病因、预防方法、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以提高公众对VTE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 健康教育手册 编写VTE预防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VTE的相关知识、预防方法、常见症状等。手册可以通过发放或在公共场所摆放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获取相关知识。 4. 社区宣传活动 在社区举办VTE预防宣传活动,如健康咨询日、健康体验活动等。通过现场展示、互动游戏等方式,向公众传递VTE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VTE的关注度和预防意识。

DVT健康教育处方

DVT健康教育处方 DVT(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处方 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它发生在身体深处的静脉中,通常发生在下肢。DVT不仅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为了预防和管理DVT,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1.保持活动:长时间的久坐或久站会增加DVT的风险。因此,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非常重要。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或游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DVT的风险。 2.保持理想体重:肥胖是DVT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您可以降低患DVT的风险。合理的饮食和定期的锻炼可以帮助您保持理想体重。 3.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如果您需要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或久站,务必定期伸展腿部肌肉。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几分钟,或者进行一些腿部运动,如屈伸脚趾和踮脚尖。 4.穿着合适的鞋子和衣物:穿着合适的鞋子和衣物对于预防DVT也很重要。紧身衣物和高跟鞋可能会限制血液流动,增加DVT的风险。选择适合您的鞋子和宽松的衣物,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5.避免长时间交叉腿:长时间交叉腿会限制血液流动,增加DVT的风险。尽量避免长时间交叉腿的姿势,尤其是在坐着的时候。保持双脚平放在地面上,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6.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DVT的风险。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DVT的发生率。

7.定期进行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是预防和管理DVT的重要步骤。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您的血液凝结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来评估您的DVT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治疗。 8.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果您已经被诊断出患有DVT或有高风险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服用抗凝血药物、穿着弹力袜、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术等。 9.了解DVT的症状和风险因素:了解DVT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DVT至关重要。常见的DVT症状包括肿胀、疼痛、发红和发热。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10.教育他人:将DVT的知识传播给家人、朋友和同事,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通过教育他人,我们可以共同努力降低DVT的发生率。 总结:DVT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但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患DVT的风险。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保持理想体重、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以及穿着合适的鞋子和衣物是预防DVT的关键。此外,定期进行体检、遵循医生的建议、了解DVT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并将知识传播给他人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DVT,保护我们的健康。

VTE健康教育

VTE健康教育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深静脉血栓(VTE)的健康教育信息。深静脉血栓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病症,它发生在身体深处的静脉中。本文将重点介绍VTE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早期识别方法。 什么是VTE? VTE是指发生在身体深处静脉中的血栓形成。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栓塞(PE)。DVT是在身体最深处的静脉中形成血栓,而PE是由DVT血栓脱离并进入肺动脉导致的。 VTE的风险因素 以下是一些增加患者VTE风险的常见因素: -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患上VTE的风险会增加。

- 长期静卧或缺乏运动:长时间保持不动或缺乏足够的运动可 能会导致血液在身体某些部位积聚,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 外科手术:某些外科手术可能会增加患者患上VTE的风险。 - 孕产期:怀孕和分娩期间,患者可能会面临更高的VTE风险。 - 遗传因素:有些人可能会遗传血液凝结异常,从而增加患上VTE的风险。 VTE的预防措施 预防VTE的措施包括: - 足够的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形 成血栓的风险。 - 维持健康体重:肥胖可能会增加患者患上VTE的风险,所以 保持健康的体重是很重要的。 - 经常活动:对于那些长时间坐着或站着的人,建议他们每隔 一段时间就活动一下腿部肌肉,以减少血液积聚的风险。 - 使用压力袜:压力袜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身 体某些部位积聚。

- 注意药物风险: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类药物、抗生素和抗凝剂,可能会增加患者患上VTE的风险。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早期识别方法 及早识别VTE的迹象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包括: - 局部肿胀和疼痛:感觉到局部区域肿胀、疼痛或坚硬可能是DVT的早期迹象。 - 皮肤变色:如果发现局部区域的皮肤变为发红或发紫,应考虑VTE的可能性。 - 呼吸困难:PE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总结 VTE是一种严重病症,但通过预防措施和早期识别可以降低患者的风险。保持足够的运动、维持健康体重、使用压力袜等措施可

DVT健康教育处方

DVT健康教育处方 DVT(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它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在深静脉中,特别是在腿部。为了预防和管理DVT,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健康教育处方,旨在提 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1. 了解DVT的风险因素和症状: - DVT的风险因素包括长时间静坐、肥胖、高血压、吸烟、孕期、荷尔蒙治疗、年龄等。 - DVT的常见症状包括肿胀、疼痛、发红、发热、腿部沉重感等。 2. 保持活动: - 长时间静坐或长时间站立会增加DVT的风险,因此,保持适度的活动非常 重要。 - 如果你需要长时间坐着,尝试每小时起身走动几分钟,活动腿部肌肉。 3. 保持健康的体重: - 肥胖是DVT的一个风险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预防DVT非常重要。 - 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 4. 健康饮食: - 饮食对于维持血管健康非常重要。建议摄入丰富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和 低脂肪蛋白质。 - 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增加DVT的风险。 5. 戒烟:

- 吸烟对血管健康有害,增加了DVT的风险。戒烟可以显著降低DVT的风险。 6. 管理高血压: - 高血压可能损害血管壁,增加DVT的风险。保持健康的血压水平非常重要。 - 通过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减少盐的摄入和遵循医生的建议来管理高血压。 7. 孕期管理: - 孕期是DVT发生的高风险时期之一。孕妇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 体检和血液检查。 - 孕妇应该避免长时间静坐,注意保持适度的活动。 8. 荷尔蒙治疗注意事项: - 荷尔蒙治疗可能增加DVT的风险。如果你正在接受荷尔蒙治疗,与医生讨 论并了解相关的风险和管理方法。 9. 年龄管理: - 年龄是DVT的一个风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DVT的风险也会增加。 - 定期体检、适度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降低DVT的风险非常重要。 10. 如何处理DVT症状: - 如果你出现DVT的症状,如肿胀、疼痛等,应尽快就医。 -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以确认诊断。 - 针对DVT的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遵循医生的 建议进行治疗。 总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肢疼痛的部位搏动及肢体感觉等,并每日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2、体位与活动 (1)卧床休息1~2周,禁止热敷、按摩,避免活动幅度过大,避免用力排便。 (2)休息时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cm。 (3)下床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用时间因栓塞部位而异。 3、饮食护理:宜进食低脂、高纤维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缓解疼痛: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5、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凝、溶栓、祛聚等药物。用药期间避免碰撞及跌倒,用软毛牙刷刷牙。 6、并发症的护理: (1)出血: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创口渗血或血肿,有无牙龈、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等情况,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2)肺栓塞:注意患者有无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血压下降甚至晕厥等表现,如出现肺栓塞,立即嘱患者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及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皮温、皮肤颜色、动脉搏动、肢体感觉等。 2、体位:休息时抬高患肢至高于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微屈,适当进行足背屈伸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屈膝、屈髋或穿过紧衣物影响静脉回流。 3、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同术前护理。 参考文献:《青年护士在职培训实践指引》2019年11月第1版拟定人:方**萍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深静脉血栓健康宣教

康复医学科深静脉血栓健康宣教 一、环境要求 1、病室安静、整洁、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气血运行及疾病的康复。 2、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等食物,进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为防止出血,减少穿刺次数,穿刺后静脉局部加强压迫5分钟,动脉穿刺后压迫10~~15 分钟。 4、说服患者严格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强烈收缩,指趾皮温降低2.5~3.5摄氏度。 5、注意患肢温度、皮温及肿胀程度。急性期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前日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如患肢高度肿胀、皮肤苍白或呈暗紫色、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说明有发生股青肿或股白肿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二、平卧位疗法 1、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待血栓机化粘附 于静脉内壁;患肢制动,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 2、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三、用药安全 1、每次使用抗凝药物前,应测定出凝血时间;使用抗凝剂后,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2、溶栓药物的化学性质大多不稳定,制作均为干燥结晶体,溶解后于常温状态下很容易失去活性,因此应选用新鲜溶液,现用现配。 3、穿刺患肢浅静脉,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阻断浅静脉血流后,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溶栓药物,可使溶栓剂流经血栓表面,效果更好。 中药用药护理: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原则应属于湿热下注、血脉瘀阻。中药用药采用活血化瘀、通脉祛湿。由于药性较苦寒,所以服药时告诫病人,服药后可能有轻度恶心或轻度腹痛、小便次数增多等现象,这些都属于药理作用,不影响用药,若为颗粒冲剂,应详细告诉病人冲药的方法。对确有胃肠不适者应将中药放在饭后半小时中药放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四、出血并发症的观察 用药前了解病人有无出血性疾病,用药后观察有无临床出血倾向或出血发生,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伤口渗血或血肿、泌尿道或消化道出血,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对老年人及儿童,既使凝血指标正常,也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及四肢活动等情况,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血压突然升高或意识障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五、预防及健康宣教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运动锻炼下肢肌肉,发挥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可以起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例如长时间坐或立位不动时可以不时活动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要避免双腿

VTE健康教育册

静脉血栓栓塞症 健康教育手册 上海市东方医院 (护理部) 概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两者相互关联,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VTE 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包括三方面危险因素 VTE 血栓形成后果 VTE 临床表现 深静脉血栓(DVT )的临床表现 早期:肢体肿胀、发硬、疼痛,且活动后加重。压痛,沿血管扪及索状物, 皮肤青紫,皮温降低,或静脉性坏疽。 后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包括肿、痛、浅静脉曲张。 肺栓塞(PE )的临床表现 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症状。 VTE 预防措施 ① 情绪 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认识疾病 ② 饮食 饮食应清淡,采用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辛辣、油腻 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药,必要时给予灌肠。 ③ 功能锻炼 a. 抬高下肢: 术后双下肢抬高20-30度,全麻苏醒后即深呼吸。 VTE 预防措施 b.早期下床活动 C.踝泵运动 不能下床者主动屈伸下肢做1小时屈和背伸运动,内翻、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 VTE 预防措施 d.压膝训练 ④ 物理预防 ①静脉内膜损伤因素 创伤、手术、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等 ②静脉血流淤滞 既往VTE 病史、术中应用止血带、瘫痪、制动等 ③高凝状态 高龄、肥胖、全身麻醉、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高凝疾病、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等 少数 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 大部分 扩展至整个肢体深静脉主干 少数 并发肺梗塞后果严重,甚至死亡 要引起重视 血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宣教

一般知识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种类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 并发症1、出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并发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 2、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临床变现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咯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治疗措施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下

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一种用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器放入下腔静脉以预防肺栓塞)。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超过72h,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来院治疗时已超过3天,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治疗方法。特别医嘱: 1、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过热,冬季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耗氧量。 2、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盐摄入,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 食物。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或加重心衰。 3、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活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以防复发;禁烟; 4、嘱患者持续应用抗凝药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但过量可增加皮下出血、脑出血等危险,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5、定期门诊复查,随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与健康宣 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与健康宣 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英文缩写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出现异常凝结,导致 静脉管腔出现局部堵塞或者是完全堵塞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临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如何预防 1、基本预防 患者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禁止吸烟喝酒,每天多喝水,控制好血糖和降低高血脂。如果患者下肢未形成血栓可做被动运动或者是主动运动,麻醉未醒或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应给予按摩和进行被动踝泵运动,从足部到大腿的顺序进行按摩,每次按摩 10~30 分钟,每次 6~8 组。待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嘱自主进行 踝泵运动,次数和时间与上述按摩一致。患者也可做足踝关节内外翻、旋转动作,如果病情恢复较好还可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其踝泵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血液流淌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踝泵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所以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让家属也能够掌握预防运动方法,可辅助患者进行运动。

2、物理预防 根据医嘱使用抗血栓弹力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每次 30 分钟,每天 2~ 4 次。使用弹力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弹力袜最佳穿戴时间为早上起床,晚上睡觉时脱下,每天必须保证弹力袜穿戴 8 小时以上。②如果是在较为干燥的季节,患者要预防脚后部位皮肤皲裂,否则会对弹力袜造成损伤,同时,穿戴前检查鞋内是否存在异物、是否平整,否则会对弹力袜造成损伤。③不能用女性弹力袜替代医用弹力袜,因为医用弹力袜有治疗压力,并且部位不同所产生的压力也不同,如果盲目替代会影响最终的穿戴效果。④穿戴弹力袜时如果发现疼痛情况并无改善,且腿部受到的压迫明显,可能是因为弹力袜压力过大,可联系护士或者是医生更换弹力袜。⑤弹力袜的要定期进行清洗,清洗时要使用温水,保证水温不超过40℃,切忌机洗或者是用力拧绞。⑥洗净后不要拧干,可用手挤出多余水分,或者是用毛巾吸干,平整放置于阴凉处晾干。 3、药物预防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但是由于抗凝药物作用机制的影响的,每种药物都存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患者服用药物前需要详细说明。使用抗凝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出血反应,如牙龈出血、粪便带血等,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出血反应,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避免情况进一步加重。若患者存在肾功能、肝功能损伤,应对药物用量进行调整,个别药物不适用于严重肾损害患者,如低分子肝,可选择应用普通肝素。椎内血管血肿较为少见,但是如果发生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椎管内手术、穿刺等操作之前,如果使用抗凝药物会增加患者出血概率。

VTE预防健康教育

VTE预防健康教育 VTE(静脉血栓栓塞)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的疾病,它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为了提高公众对VTE的认识并促进预防措施的采取,我们开展了VTE预防健康教育活动。以下是关于VTE预防的详细内容: 1. 什么是VTE? VTE是一种血液凝块形成在体内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凝块形成在身体深部静脉中,而肺栓塞(PE)是指血栓脱落并阻塞肺动脉或者其分支。 2. VTE的危(wei)险因素有哪些? VTE的危(wei)险因素包括长期静坐或者卧床、手术、肿瘤、肥胖、高龄、怀孕、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了解自己的危(wei)险因素可以匡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如何预防VTE? 以下是预防VTE的一些有效措施: - 挪移:长期静坐或者卧床会增加VTE的风险,因此要时常活动,尽量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式。 - 锻炼: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 - 穿着弹力袜:弹力袜可以匡助提高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液淤积的风险。 -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 喝足够的水: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血液,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

- 避免过度用力:避免过度用力,以减少血管受损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4. VTE的症状是什么? VTE的症状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常见的症状包括: - 肿胀和疼痛:DVT通常导致受影响区域的肿胀和疼痛,常见于腿部。 - 皮肤变色:DVT可能导致皮肤变色,浮现红色或者紫色斑块。 - 呼吸难点:PE可能导致呼吸难点、胸痛和咳嗽。 5. 如何诊断和治疗VTE? 如果怀疑患有VTE,应尽快就医进行确诊。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 CT扫描和血液检查。治疗VTE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 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 6. VTE预防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VTE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但公众对其认识不足。通过开展VTE预防健康教 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VTE的认识,促使人们采取预防措施,减少VTE的发生率。 7. 如何参预VTE预防健康教育活动? 参预VTE预防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宣传教育: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册、海报等渠道,向公众传递VTE预防知识。 - 组织讲座:组织专家进行公开讲座,向公众介绍VTE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提供咨询服务:设立VTE预防咨询热线或者开设在线咨询平台,为公众提供 相关的咨询服务。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宣教Word 文档 (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宣教【2 】 术前指点 1.清除重要.焦炙心理,合营手术. 2.行动指点: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歇息10- 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渡过大,制止按摩.热敷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带和紧身衣.皮下打针.输液治疗后,恰当延伸穿刺点按压时光,防止皮下出血.禁烟,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压缩,影响血液轮回. 3.体位:举高患肢高于心脏程度20- 30cm,促进静脉回流,并可下降下肢静脉压,减轻患肢水肿和痛苦悲伤. 4.饮食:进低脂.含丰硕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行,术前2-3日起少渣饮食. 术后指点 1.体位:举高患肢高于心脏程度20-30cm,膝关节微屈. 2.病情不雅察:如感胸痛.呼吸艰苦.咯血;发明大小便色彩平常或皮肤消失淤斑 情形时,请呼叫医务人员. 3.活动:术后卧床时代每日行数十次足背伸屈活动,每次3- 5分钟.恢复期逐渐增长活动量,如增长行走距离和锤炼下肢肌肉,以促进下深静脉再通和侧支轮回树立. 4.抗凝治疗时代用软毛刷刷牙,避免碰撞及摔跌. 5.饮食:术后6小时进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行. 出院指点

1.绝对禁烟. 2.应用弹力袜3个月以上.依据患肢情形,慢慢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涯,避免长距离 行走及久站,当患肢肿胀不合时实时卧床歇息,并举高患肢高于心脏程度20-30cm. 3.饮食:进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行,多饮水,可促进轮回,促进废 料渗出,下降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4.用药指点:严厉遵医嘱口服抗凝药物,用药时代不雅察大小便色彩.皮肤黏膜 情形,每周反复检讨1次血常规及出凝血时光. 5.复查:出院后3- 6个月到门诊复查,若消失下肢肿胀,平卧或举高患肢仍无显著消退时应实时就诊.

预防血栓的健康宣教演讲

预防血栓的健康宣教演讲 随着近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PE)的死亡率高达70%。因此,DVT和PE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DVT和PE的发生。 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静脉瘀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三要素。 危险因素: 1、年龄 虽然DVT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会明显升高。 2、肢体长期制动 长期肢体制动、手术过程中长时间的仰卧或偏瘫引起的腘窝部的静脉血瘀滞一直被认为是引起DVT的因素。 3、恶性肿瘤 在DVT病人中,约19%~30%并存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约15%出现DVT并发症。其原因可能与肿瘤释放的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激活了凝血系统,从而导致出血-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4、遗传高凝状态或有既往血栓病史 另外,过度运动从而导致血管壁损伤的人也属于静脉血栓的好发人群。 预防: 1、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劝其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饮食,控制血糖血脂,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对大手术后的病人,应抬高下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对多种DVT高危因素或高凝状态的病人,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h就应开始做下肢抬高训练,不能下床者,应鼓励并督促患者在床上主动做足的跖屈、背屈及环转运动,不能活动者,可由家属被动按摩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宣教Word文档(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宣教Word文档(5)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宣教 术前指导 1. 消除紧张、焦虑心理,配合手术。 2. 行为指导: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 大,禁止按摩、热敷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以免影响静脉回流,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带和紧身衣。皮下注射、输液治疗后,适当延长穿刺点按压时间,防止皮下出血。禁烟,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3. 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促进静脉回流,并可降低下肢静脉 压,减轻患肢水肿和疼痛。 4. 饮食:进低脂、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前2-3日起少渣饮 食。 术后指导 1. 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微屈。 2. 病情观察:如感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发现大小便颜色异常或皮肤出现淤 斑情况时,请呼叫医务人员。 3. 活动:术后卧床期间每日行数十次足背伸屈运动,每次3-5分钟。恢复期逐 渐增加活动量,如增加行走距离和锻炼下肢肌肉,以促进下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建立。 4. 抗凝治疗期间用软毛刷刷牙,避免碰撞及摔跌。 5. 饮食:术后6小时进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出院指导 1. 绝对禁烟。

2. 使用弹力袜3个月以上。根据患肢情况,逐步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避免长 距离行走及久站,当患肢肿胀不适时及时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 3. 饮食:进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可促进循环, 增进废物排泄,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4. 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口服抗凝药物,用药期间观察大小便颜色、皮肤黏膜 情况,每周重复检查1次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 5. 复查:出院后3-6个月到门诊复查,若出现下肢肿胀,平卧或抬高患肢仍无 明显消退时应及时就诊。

深静脉血栓防治健康宣教

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健康宣教 当血流在下肢深静脉中不正常的凝结就会形成深静脉血栓。DVT早期有症状的患者只有不到20%。所以在临床中很容易被医护人员及病人本身忽视。 DVT会造成的哪些危害? 1、肺栓赛(PE)是指下肢的血栓脱落,随着血液循坏流到肺动脉,堵塞肺动脉,造成患者无法正常呼吸,如果血栓足够大会造成患者无法呼吸而死亡,一旦发病抢救时间很短。 2、血栓后静脉综合症(PTS)是由于血栓堵塞下肢深静脉,造成血液回流不畅,破坏血管内部结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疼痛、肿胀、麻木、慢性炎症和腿部溃疡哪些患者具有DVT的高危因素? •外科手术(大手术,普通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肿瘤或者接受化疗患者 •怀孕、产后 •年龄>40岁,肥胖 •长期卧床,站立或者久坐 •静脉曲张 •中风 •手术时间>45分钟

• DVT病史 DVT如何预防 一、基本预防 1、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2、尽可能多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3、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多饮水; 4、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控制体重等。 5、着装宽松,减少腹内压増加的因素,保持排便通畅。 6、肢体运动 1)、踝泵运动•屈伸动作: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钟,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 秒钟,然后放松,以上动作为一组,每次做20〜30组,每天3〜4次。 2)、环绕运动: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环绕动作趾作360度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活动频率和屈伸动作相同,可结合伸屈动作一起锻炼。3)、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绷腿练习方法):仰卧或坐在床上,绷直双腿,保持10秒,在放松休息10秒,以上动作为一组,每天做20〜30组,每天3〜4次。

血栓形成健康宣教

血栓形成健康宣教 什么是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一种生理防御机制,当血管受损时,机体会启动血 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过程,形成血块来封闭伤口。然而,在某些 情况下,这个生理过程会变得过度活跃,导致血栓形成过多或过快,成为健康问题的源头。 血栓形成的危害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 1. 心脏病和中风: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或脑动脉,导致心肌梗 塞或中风。 2. 肺栓塞:血栓堵塞了肺动脉,阻断了氧气供应,造成呼吸困 难和胸痛。 3. 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在深静脉中,可能引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导致肿胀、疼痛和深静脉血栓。

4. 周围动脉疾病:血栓形成导致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使血液供应受限,引发间歇性跛行和溃疡。 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 血栓形成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滥用,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和减少血栓风险。 2. 多活动: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站立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定期进行伸展运动和走动可以促进血液流动。 3. 规律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和骑自行车,有助于增强循环系统和降低血栓风险。 4. 注意药物使用:如果患有血栓形成倾向或其他相关疾病,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 5.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极寒或极热的环境都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尽量避免长时间在这些条件下停留。 如何发现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以下症状可能提示血栓形成的存在: 1. 肿胀和疼痛:血栓形成后,局部肿胀和疼痛是常见的症状。 2. 深静脉血栓: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发热或静脉曲张。 3. 肺栓塞: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和心率加快是肺栓塞的典型症状。 4. 中风:突发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问题和头痛等症状可提示中风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 5. 心肌梗塞:胸闷、胸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可能是心肌梗塞的表现。 如有以上症状出现,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总结 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可能引发心脏病、中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等疾病。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活动、规律运动、正确使用药物和避免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长时间暴露,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