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物流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也是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群的知识拓展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处于先导地位,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现代物流的功能及环节、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就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管理、配送、物流信息技术等实务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相关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为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第一门课,所以它没有前导课程。

前导课程:无。

后续课程:《货物学》、《现代采购实务》、《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对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要求,本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现代物流技术、具有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能力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掌握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念、物流七大功能要素、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与物流标准的知识和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从事物流策划、设计业务操作以及具有仓储管理、企业物流

管理;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具备认真刻苦、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物流管理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明确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突出自主探索式学习。引入目标式教学法的先进理念,提出课堂教学价值目标的原则,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将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为目标。

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自主探索式学习放在了与理论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两者并重,并且课程中包含大量的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

2.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本课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充分利用我系的实验室平台作为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硬件支持,采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依靠校内外实训基地,突出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并针对其具体的各项要求提出了实训课程计划,依靠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当中应具备的各项能力。

4.建立系统的、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考查学生能力。

为了从根本上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开发其创造能力,课程组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建立了一套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增加了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

性、开发创新能力的考题,并结合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案例分析时的表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新的考试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

详见表一

五、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详见表二

六、教学实施条件

1、教师任职条件

教师熟知物流管理工作内容,熟知物流管理相关知识点,能够熟练的对物流管理相关岗位作业进行操作。

2、实践教学条件

物流实务实训室,主要模拟供应链过程中的采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物流运作,展现了现代物流领域先进的信息化物流管理手段和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实际应用场景。物流实务实训室分为六个区:中央控制区、全自动仓储区、电子标签拣选区、储存搬运装卸设备存放区、零售区、业务处理区。形成从货物采购、储存、运输、销售的整过供应链的物流运作过程。

物流信息实训室,通过实训,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物流软件的使用,熟练掌握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实际运作,使学生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学资源条件

使用教材:《现代物流管理》,范学谦、李建丽,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版次:第1版。

参考资料:

《物流基础》,宋文官,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

《现代物流概论》,吴清一,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

《现代物流基础》,彭麟,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

学习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541933268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541933268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541933268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5419332688.html,。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实用软件教学、实训操作教学等。

八、考核评价

1、考核方式

其中考核为技能测试,期末考核为笔试。

2、考核分值比例

平时成绩:占比30%(考勤30%,作业完成30%,课堂表现40%)。

其中技能测试:占比30%。

期末考试:占比40%。

3、技能考核项目、考核项目评分标准

技能考核项目:

(1)自主尝试网上购物

(2)模拟电子商务公司接收订单过程

(3)电子商务公司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送货要求

(4)物流公司接收请求并组织集货配货

评分标准:

(1)自主尝试网上购物(25分)

(2)模拟电子商务公司接收订单过程(25分)

(3)电子商务公司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送货要求(25分)(4)物流公司接收请求并组织集货配货(25分)

4、期末考核及评分标准

试卷考核,具体见试卷标准答案。

九、其他说明

1、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管理等。

表一

教学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

表二

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

备注:

1、表二中教学建议栏可填写:对教师的教有何建议(如上课地点、需要教具、

设备、资料等),对学生的学有何建议。

2、表二中考核评价栏可填写:练习评价或技能测试评价等,要求填细。如果本

次课后无练习,也无技能测试项目,则填“无”。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 《现代物流管理》是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学生在掌握物料流、人员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各种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发展水平与趋势,通过学习,学生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模式,为提高我国物流配送服务水平、为行业输送现代型人才服务。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高职性,体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 高职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注重发挥五年一贯制的优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是,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物流管理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物流管理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管理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物流与物流管理进行整合,实现整体观念性地呈现。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知识拓展的形式,注重国际物流管理和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学习目标。 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研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各岗位能力进行能力分析,根据岗位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立学习目标。

物流管理管理课程标准新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204050301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时:72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标和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物流管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优雅得体的气质与风度,有强烈的事业心,有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的素质;具备物流管理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熟练掌握物流管理的各种相关技术和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和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主要理论,掌握物流管理的主要方法如运输管理的合理化措施、库存水平控制策略、包装技术等,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岗位应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1)知识目标 ●学会物流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 ●学会各种运输的优缺点、运输合理化的措施; ●学会仓储管理的流程和库存合理化的策略; ●学会配送管理的流程及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方法; ●学会运输包装合理化的措施; ●学会第三方物流的起源、发展; ●学会企业物流的各种形式及采供物流的操作要点; ●学会物流信息技术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能力目标 ●会进行运输合理化分析和制定合理化运输方案; ●能够进行物资的仓储操作及确定合理的库存水平; ●能够进行配送中心的选址和规划; ●能根据各种情形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及技术; ●能进行第三方物流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 ●能够根据供应商管理要点进行供应商管理方案的制定; (3)素质目标 ●具备从事物流管理活动所必需的从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现代物流相关资料的收集、甄选方法;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介绍和培养学生对物流运作和 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技能。本课程将涵盖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 优化、运输与仓储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供应链策略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 掌握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配送和售后服务等; 3. 熟悉运输与仓储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货物运输方式选择、仓库布局和管理等; 4.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运用,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与准 确性; 5. 了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策略,包括供应链设计与协调等; 6.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安排 1. 物流管理概述 - 定义物流管理及其作用

- 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2. 物流运作与优化 -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 生产与制造管理 - 配送与运输管理 - 售后服务与逆向物流管理 3. 库存管理与仓储技术 - 仓库的布局与设备选择 - 仓储管理的优化与效率提升 - 仓储安全与风险控制 4. 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 -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电子商务与物流跟踪技术 5. 供应链管理与策略 - 供应链的概念与特点

- 供应链设计与协调 - 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管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和个人作业等。学生将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任务来培养实际 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个人作业(30%):综合应用课程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个人作业; 3. 课程论文(20%):对某一物流运作环节或企业实践进行案例分 析并撰写论文; 4. 期末考试(30%):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六、参考书目 1. 《物流管理导论》(李宁著) 2. 《供应链管理与实践》(陈海平著) 3. 《现代物流管理》(冯威著) 4. 《物流信息系统与应用》(周国栋著)

《物流管理学》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学》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管理系交通与物流系教研室物流管理教研室适用专业现代物流使用范围执笔: 审核: 审批: 一、课程简介《物流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必修课。物流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二、本课程与专业内其它课程的关系《物流管理学》在物流管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其他核心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它主要涵盖现代管理学所涉及的四大职能以及管理学科的相关理念。因此,《物流管理学》为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的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1)管理者的概念及其应具备的管理技能; 不同管理流派主要的管理思想; (2)能够解释古今中外著名的管理案例中蕴含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 (3)决策的程序、影响因素和决策技术; (4)计划的内容、作用与制定方法; 明晰实现目标管理的步骤; (5)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方法、常见形式;

(6)领导威信、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的运用; 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沟通过程、类别及沟通障碍克服的方法; (7)管理控制的流程和方法; (8)管理的环境; 组织岗位职能分析的方法; (9)组织中生产过程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 (10)管理创新的理论、战略管理、信息管理的内容以及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2、能力目标(1)能学会组织团体中管理的一般流程; (2)能熟悉影响管理职能发挥的因素; (3)能学会计划的程序、方法; (4)能熟悉理解决策过程和决策技术; (5)能熟悉组织架构的常见形式,理解组织变革中的动力与阻力,具备初步进行组织机构设计的能力; (6)能熟悉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原理的基本方法,掌握人员配备的技能; (7)能学会如何运用激励理论进行员工激励,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初步具备进行挫折管理的技能;

《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学院 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号: 20641 课程名称: 物流管理 开课系: 商务系 制订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9年 8月21日制(修)订

学院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在我们呈现高歌猛进之势,现代物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利润源和竞争资源,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在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最具特点的行业。 学生应掌握本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经管类及其他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 开课系:经管系 总学时:48 周学时:3 学分:3 二、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本节课共14章,主要有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物流类型、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保管、流通加工、配送与配送中心、企业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现代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2、现代物流的特点 3、物流职能的内容与实现方式 教学重点: 现代物流的含义,现代物流的职能 教学要求: 1、掌握物流的定义及内涵 2、了解现代物流的形式及其发展 3、了解现代物流的职能 4、掌握现代物流合理化的目标 第二章物流系统 教学内容: 1、物流系统的定义 2、物流系统性要求 教学重点: 系统物流系统物流系统评价 教学要求: 1、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特征 2、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物流系统的构成 3、阐述物流系统性要求的理由

第三章物流类型 教学内容: 1、物流不同类型 2、第三方物流 3、国际物流 教学重点: 社会物流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 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物流的不同类型 2、懂得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3、懂得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 4、了解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包装 教学内容: 1、包装概念 2、包装材料容器机械 3、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 4、绿色包装和集成包装 教学重点: 包装包装机械设备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绿色包装集成包装教学要求: 1、掌握包装的概念 2、掌握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机械知识 3、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 4、了解绿色包装和集成包装 第五章装卸搬运 教学内容: 1、装卸搬运的特点概念 2、装卸搬运合理化 3、装卸搬运机械 教学重点: 装卸搬运 教学要求: 1、明确装卸搬运的概念和特点 2、熟悉装卸搬运的分类和方法 3、掌握装卸搬运的原则和合理化 4、熟悉装卸搬运合理化 5、了解装卸搬运机械及选择 第六章运输 教学内容: 1、运输的概念作用 2、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教学重点: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技术运输管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有关约运输的概念、各种运输方式的分类和作用 2、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技术 3、了解字物流运输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决策方法 第七章仓储保管 教学内容: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现代物流体系的组成结构、流程和相关策略,为将来从事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物流体系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原理; 3.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核心功能; 4. 学会运用物流策略和技术工具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5.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物流管理概述 概念、发展历程、意义和作用、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等。 2. 物流体系与基本原理 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以及库存管理、供应链协调等原理。

3. 物流管理流程 订单管理、运输计划、货物配送、售后服务等流程及其关键环节。 4. 物流策略与技术应用 供应链管理、跨国物流、绿色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 用等。 5. 物流绩效评价与优化 物流成本、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等绩效指标的评价与优化方法。 6. 物流风险管理 天灾人祸、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 策略。 7. 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实际物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以及典型企业物流管理的案例研究。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在实际工作 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物流管理中的问题。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物流企业,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实 际运作。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堂测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定期的知识测试。 3. 项目报告:学生可根据实际案例或企业调研,撰写物流管理相关 的项目报告。 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行综合性考核。 六、参考教材 1. 张力,卢旺达编著. 《物流管理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2. 陈纯. 《物流管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3. 吴进. 《物流原理与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年。 以上是对《物流管理》课程的标准描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 将全面了解物流管理的概念、原理和实践,培养相关的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物流管理相关职业做好充分准备。希望学生们 能够在课程中积极参与,努力提升自己的物流管理能力。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wl76511 课程名称:《物流管理》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计划学时:72学时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物流管理是物流专业的专业课,物流管理从企业运作的层次上看,从实物分配开始,到整合物资管理,再到整合信息管理,通过功能的逐步整合形成了物流管理的概念。从企业关系的层次来看,则有从制造商向批发商和分销商再到最终客户的前向整合,以及向供应商的后向整合,这是渠道关系的整合。从操作功能的整合到渠道关系的整合,使物流从战术的层次提升到战略高度,它除了包含与商品运动有关的各种活动外,还包括组织间的协调活动与事业流程的调整活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为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主要从物流管理中的需求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客户管理这几方面展开,此外,物流管理中的业务外包、业务流程重组、物流管理中的网络优化及最终绩效评价等也是我们物流管理学习中的必备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对《物流管理》的学习,使物流专业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点,而是把视野扩展,看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内部之间各部门的联系、各个流程的联系,及各个主体之间的管理与协调。 一、课程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我们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物流中的需求管理、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时,尤其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从管理的对象来看,物流是以存货资产作为管理对象的,物流管理则是对存货流动中的业务过程进行管理。事实上,从经济学角度看,物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思想和战略方法,它强调把相关的业务集成到一条链上,共同运行、共享资源,从而达到1+1>2的效应。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做到: 1.熟悉物流管理中的知识模块

《运输管理》课程标准

《运输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学时数:54 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物流管理专业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物流管理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了解传统的五大类运输方式和国际多式联运等运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同时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做了深化;掌握运输各环节业务流程、运输决策方法;了解物流运输相关组织之间的关系、影响物流运输行业的因素和物流运输业应关注的事项,理解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类型及其产生原因,明确了各环节中有关人员的责任,了解解决纠纷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掌握运输与包装、运输与装卸、运输与储存之间的关系,实施运输的合理化。 本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一些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为3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供参考):表2.14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应突出实用性特点。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要多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除课 堂讲授外,要尽量增加习题和案例讨论的数量,使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思维训练。 课堂讲授和案例讨论34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总测验,2学时,考查范围为课堂讲授内容。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物流运输管理概论 【知识点】认识物流行业,理解物流的定义、功能;熟悉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性能、种类;掌握运输市场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运输质量管理相关知识;了解绿色物流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物流和运输的关系,运输市场基本知识。 第二章物流运输方式及业务 【知识点】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分类;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和优缺点;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业务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知晓各种运输方式的适合运输范围。 【教学重点】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三章物流运输决策 【知识点】了解物流运输决策的过程,熟悉决策中的主要环节;学习并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线路的确定、运输服务商的选择等;掌握运输优化方法,特别是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各种运输优化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第四章物流运输成本管理 【知识点】了解运输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关系;掌握物流成本的基本结构;熟悉运输成本的分类;理解运输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特征和计算方式;掌握运输隐性成本的主要表现形式,掌握合理化运输的主要形式 【教学重点】合理化运输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物流运输合同 【知识点】了解运输合同的内涵及特征;掌握运输合同的类型;掌握运输责任的划分; 熟悉运输纠纷的类型;掌握解决运输纠纷的办法及过程。 【教学重点】运输合同的拟定和运输纠纷的解决办法。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原则 一、课程定位 《物流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旳专业基础课和关键课程,也是物流管理有关专业群旳知识拓展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处在先导地位,对专业关键能力旳培养起着重要旳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旳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产生和发展旳过程、现代物流管理旳理念、现代物流旳功能及环节、物流产业旳发展趋势以及物流管理领域旳基本知识有一种初步旳理解,并能就采购、运送、仓储、库存管理、配送、物流信息技术等实务方面旳某些知识和技能,为后来深入深入学习物流有关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由于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旳第一门课,因此它没有前导课程。 前导课程:无。 后续课程:《货品学》、《现代采购实务》、《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旳 针对专业培养目旳对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规定,本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现代物流技术、具有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能力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旳如下: 知识目旳:掌握物流及物流管理旳概念、物流七大功能要素、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与物流原则旳知识和措施; 技能目旳:可以从事物流筹划、设计业务操作以及具有仓储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可以将物流管理旳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有处理物流活动过程中旳多种基本问题旳能力; 情感目旳:具有认真刻苦、严谨旳工作态度、热爱物流管理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绪 本课程在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吸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相结合旳基础上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明确课堂教学旳价值取向,突出自主探索式学习。引入目旳式教学法旳先进理念,提出课堂教学价值目旳旳原则,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旳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将传授旳知识内化为学生旳自身素质为目旳。 我们对本课程旳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自主探索式学习放在了与理论知识学习同等重要旳位置上,两者并重,并且课程中包括大量旳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 2.充足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发明能力。 本课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旳自主性和创新性,充足运用我系旳试验室平台作为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旳硬件支持,采用开放式旳试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2811006 课程名称:物流基础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物流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物流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物流行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及用人单位高标准的用人需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操作人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学院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开设顺应新疆经济发展、依托交通领域建设需求、开设具有区域、行业专业特色的物流课程。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应用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与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技术装备、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与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技术标准化与绿色物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塑造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

企业物流管理 课程标准

百度首页 欧阳剑拔弩张 为什么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喜欢用仓库管理系统 标领科技 发布时间:09-2410:27 在一个经营良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仓库管理系统可谓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使您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将产品交付到正确的地方,并能保证作业准确率和效率,库存数量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减少了运输错误,准时交货和一致的库存数量,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客户也就更愿意与你进行长期的合作,还提高了公司在同行中的声誉。 为了通过仓库管理系统获得更佳结果,选择适合您公司需求的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在做出最终选择之前比较解决方案非常重要。为了找出答案,我们必须查看系统必须具有的一些最重要的功能,以便为其用户提供所有必要的利益。 1、收获和运输 仓库管理系统必须能够提供快速流程来识别和分类收到的库存,还要使装运与原始采购订单保持一致,所有信息可以在系统后台中查看。这样,公司就不必依靠手工方法进行对账,无论是效率,准确率,还是成本降低,都有很大的提升。 使用仓库管理系统,不需要纸质文档-所有数据都立即记录下来,并通过ERP软件传输到数据库,从而改变整个运输过程,使用户可以准确地监视每个订单,以确保将其及时运送到目的地。 收货和发货流程的效率通过增强员工责任感而得到提高。仓库管理系统要求员工在输入数据时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从而可以追溯任何错误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库存追踪 仓库管理系统能够跟踪序列号,有效期和其他重要库存信息,增加的可见性具有许多好处,可以帮助快速发现任何潜在问题。 借助系统,企业始终可以准确知道运输中的每个项目的位置。供应链的可见性不仅缩短了调度时间,而且在保持稳定的库存水平和做出准确的库存管理预测时也非常重要。 库存管理功能还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帮助减少支出。确保有效利用仓库空间可以防止库存积压带来的额外费用。借系统,可以优化仓库中的库存位置,从而使拣配和调度任务更加高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变化可以节省大量成本,从而可以使日常运营顺利进行。 3、人工管理 最后,任何有价值的仓库管理系统都必须具有有效的人工管理功能。因为它能让管理者了解每个仓库员工的实时数据,分析他们的潜在价值,找出有潜在能力的领导者和员工,并加以培养,逐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同时这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整个员工队伍。有了数据,仓库经理就可以开始全面改革您的员工效率。随着团队效率的提高,仓储流程的效率将提高。 4、多仓库多货主管理 随着仓储业务的增长,第三物流将会存在多个仓库,多个货主的情况,管理的难度也将大大提升。但若仓库管理系统存在多仓库多货主管理功能,无疑可以为企业减轻许多工作,并能提高仓库的运营效率,客户的满意度等。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培养 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方向课或岗位方向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或岗位通用能力课)课程类别: A类: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C类:实验(践)课课程的作用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物流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系统设计的各项能力和实际操作系统 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系统理解并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理论体系和相关内容;通过小组课题设计,领会物流信息系统的操作思路和设计方法;目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完全能够达到此要求;通过小组课题设计作业学习,学会团队合作;学会物流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策略的制定、规划、预算及项目管理。通过设计课题来实现这个目标。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物流信息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先进技术,明确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影响,具备计算机处理各物流作业环节的能力。 (2)掌握物流EDI系统在物流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及与第三方物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要求学生在物流管理中具有正确使用物流技术的能力及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 (3)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课程,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物流信息系统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物流信息系统发展的最新动态。 (2)能够进行物资经营、管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3)学会物流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策略的制定、规划、预算及项目管理。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3)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4)具备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 (5)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6)具有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 (7)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三、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结构以现代物流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为课程主线索,采用并列的方式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物流企业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阐述物流企业管理基本原理以及物流企业的战略管理和规划、组织管理、文化策略、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营等基本模式和方法、基本技术和管理原则。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企业的战略选择、文化建设及现代化管理的先进经验,熟悉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及资本运营等,熟练运用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培养学生具备“基层领班人”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它要求物流概论和供应链管理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流专业课程打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为框架,从物流和物流企业的基本概念开始,结合物流企业管理实践,综合研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目标、引导案例、课程讲解、课后小结、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 本课程有32个课时,3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1、技能目标 ①能够对物流企业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 ②能够设计问卷并进行市场调查来分析物流企业 ③能够为物流企业再造组织结构 ④能够结合物流企业文化打造恰当的品牌形象 ⑤能够应用相关方法分析物流企业质量问题 2、知识目标 ①能熟知物流企业分类以及物流系统的要素和特征 ②能熟知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技术及物流企业环境分析模型 ③能熟知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和设计原则 ④能熟知物流质量管理常用方法 3、素质目标 ①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格 ②养成细心、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③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融于团队的合作能力。 ④养成积极学习,有效执行的工作能力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1. 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该课程在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培养综合物流管理能力作用。现代物流的本质是对原来分散管理的运输、仓储、采购、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的目的,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唯一体现集成管理思想的综合实务课,为学生走上企业综合物流岗位和其他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构建以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助理物流师等级)为指导,结合企业相应岗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专业标准,结合学院课程标准原则意见而构建其课程标准. 本课程的建设思路是: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开展基于岗位能力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对相关岗位任职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同时参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模块设计,校企合作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组织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实训条件与教学团队建设,并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物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构建思路图 3. 课程目标 本课程立足于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基层管理岗位及工商企业综合物流部门基层管理岗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及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物流网络的构建与管理,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够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了解逆向物流与绿色物流管理.要求学生要有全局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集成能力,物流资源集成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及沟通能力等。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使学生具备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3.1 专业能力 3.1.1熟悉物流网络及物流结点的构建 3.1.2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3.1.3了解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思路 3。1.4关注并掌握逆向物流的操作流程与绿色物流管理理念 3.2 社会能力 3。2.1熟悉各种工商企业物流部门的形式及服务范围 3。2。2了解各种物流企业的基本运作流程 3.2。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2。3掌握工商企业综合物流部门基层管理岗位所必需的相关技能 3。2。4能够针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基层管理岗位进行运营管理 3。3 方法能力 3.3.1熟悉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3。3.2能够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 3.3。3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及供应链仿真系统的操作 3.3。4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物流网络的构建与管理 4。课程内容和要求 物流管理实务课程共有7个工作项目,各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如下: 表4.1 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物流管理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现代物流管理 计划学时:48学时 编制日期:2022年5月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对物流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到学习物流专业课程的对未来就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主要内容为物流与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物流系统、配送与配送中心、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组织与控制、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通过物流企业网上调查、分组物流流程训练任务等训练手段,使学生对物流行业有初步的认知,为学生的后续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物流的含义及物流系统的要素; 2.掌握物流管理各项活动的具体流程; 3.掌握供应链体系的构成; 4.掌握第三方物流的含义及业务流程; 5.了解物流技术及装备; 6.了解物流的行业标准化; 7.了解绿色物流的含义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能规范进行物流工作; 2.能合理选择运输路线; 3.能理解并严格执行JIT制度; 4.能用供应链思想分析案例; 5.能优化运输方案; 6.能适应具体物流岗位工作; 7.能终身学习以胜任变化环境下的物流工作。 (三)素质目标 1.政治思想道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及信息获取能力; 3.职业素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4.团队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 (一)是按照“企业内部物流体系、供应链体系、物流行业发展新形式”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物流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本课程从新的设计理念出发,将抛弃以往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教学法:在每章的开始有开篇案例,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本章涉及的知识有初步了解。然后分层次分点讲解知识点,最后进行章后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出一份分析报告,下一节课做案例展示,以此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工作任 务、教学单 元或模块) 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参考课 时 考核方式 理 论 实 践 1 物流的含 义及基本 职能 1.了解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 内涵,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差 异。 2.了解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 内涵,传统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环 境下物流管理的差异。 能利用物流与供 应链理论知识正 确分析和解决物 流业务中存在的 简单问题。 2 0 过程性评 价:出勤、 课堂表现、 动手能力、 资料查阅 2 物流系统1.了解物流系统的内涵和组成; 2.掌握物流作业系统各功能要素 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 3.了解各个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机 联系; 能够利用物流理 论知识正确分析 和解决物流系统 功能要素运行中 存在的问题。 2 0 过程性评 价:出勤、 课堂表现、 动手能力、 资料查阅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广西商业学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树立供应链管理这种战略意识,具有从事供应链相关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及客户服务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含义; 2.了解物流的功能要素; 3.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4.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5.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 6.明白供应链组织构建; 7.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的绩效评价; 8.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具有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熟练的物流业务(仓储、运输、搬运、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操作流程技能等;具有熟练的供应链管理业务(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取得相应IT认证资格,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标准

(一)基础模块 1.物流的概述 1)物流的概念 2)物流的作用 3)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物流的功能要素 1)运输 2)仓储 3)装卸搬运 4)包装 5)配送 6)物流信息 3.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及发展 3)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4.供应链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 1)采购管理 2)库存管理 3)客户服务管理 4)供应商关系管理 5.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 1)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概述 2)条码技术 3)射频识别技术 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5)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6.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 1)快速反应系统(QR) 2)有效客户反应(ECR) 3)电子订货系统(EOS) 4)订单处理系统(OPS)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0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0 (二)课程基本理念0 (三)课程设计思路0 二、课程目标1 (一)专业知识目标1 (二)职业能力目标1 (三)职业素质目标1 (四)方法能力目标1 (五)社会能力目标2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2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2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3 四、课程实施6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6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7 (一)硬件条件7 (二)师资条件8 (三)教材编写8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8 七、参考文献9 八、其他说明9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流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90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课程是农村电气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物流企业可户服务管理、物流企业人员管理、物流企业设备管理、物流企业货品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物流企业基层管理的初步能力和物流企业工作流程的系统管理模式与方法,使学生能在物流企业基层管理中从事实务操作。 课程作用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对销售物流的理解和运用。这些都是物流专业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物流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物流机械设备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基础性)和实践性(技术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个合理安全的运用物流企业管理在物流当中合理的运用,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 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开发与学习型的工作环境结合,需要企业参与制定,一般经历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