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患者对参麦注射液主观反应比较(一)

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患者对参麦注射液主观反应比较(一)

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患者对参麦注射液主观反应比较(一)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主观反应参麦注射液系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因其原药材为具有益气功效的人参和具有养阴作用的麦冬,故笔者观察了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三类不同中医证型人群对参麦注射液的主观反应(主观疗效及主观不良反应),进而从主观反应方面评估参麦注射液的中医适应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①根据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辨证为阴虚(包括以阴虚为主的兼证阴虚)、气虚(包括以气虚为主的兼证气虚)及气阴两虚证。②有与原发病发生转归相关联的中、重程度的非特异性难受感和有突出的原发病症状,且能自我评价。其中,难受感可以是全身的、不定位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可定位的。对难受感严重程度的判断,类比L.A.Zadeh定义的五元素语言变量规则。患者形容难受感的修饰词:类似“很”、“极”、“相当”级别的判断为重度,类似“比较”级别的判断为中度,类似“有点”、“稍微”级别的判断为轻度。

1.2排除标准

①挟实证;②有非特异性难受感但程度轻或与原发病无关联;③对症状不能自我评价;

④既往有药物过敏史。

1.3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9月,共选择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87例,均为本院内二科住院患者,原发病以脑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伴心血管疾病为主。根据“使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详见表1。

表1187例患者分组及一般情况

组别例数性别(例)年龄(—x±s,岁)

主观反应程度(例)

男女中度重度

阴虚组83463766.4±14.635429

气虚组68383062.8±12.404523

气阴两虚组36211563.0±17.742313

1.4治疗方法

参麦注射液:10mL/支,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5233-10072827。用法和用量: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参麦注射液20~60mL,静脉滴注,滴注速度30滴/min左右,每日1次。疗程:治疗1周时评定主观疗效,评定不差者延长疗程继续使用以巩固疗效;每日随时评价不良反应,确定有不良反应者,即时停药。

1.5主观反应

1.5.1主观疗效评定以非特异性难受感为主要指标,原发病症状为关联指标。主要指标为主观疗效评价指标,关联指标只用于评价样本的有效性。比照一维自报测痛法2]由患者自评定。评定标准:非特异性难受感或减轻八成及八成以上评定为“优”;减轻五成及五成以上和八成以下评定为“良”;减轻三成及三成以上和五成以下评定为“可”;减轻三成以下、未减轻或加重均评定为“差”。主要指标与关联指标相背离者为无效样本,对各观察组样本均按标准逐一选择,因而,没有无效样本。

1.5.2主观不良反应评价与主观疗效的评定一致,对主观不良反应的评价只用主观指标,未用客观指标。不良反应的因果关联性评价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6级标准3]。将关联性为肯定、很可能和可能的评定为不良反应。

1.6统计学方法

变异指标用—x±s表示,用SPSS17.0描述统计;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用SNK-q法,多个样本率的两两比较用Scheffe法,等级资料的检验用Ridit分析,用国产PEMS3.1统计结果。

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患者对参麦注射液主观反应比较(一)

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患者对参麦注射液主观反应比较(一)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主观反应参麦注射液系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因其原药材为具有益气功效的人参和具有养阴作用的麦冬,故笔者观察了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三类不同中医证型人群对参麦注射液的主观反应(主观疗效及主观不良反应),进而从主观反应方面评估参麦注射液的中医适应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①根据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辨证为阴虚(包括以阴虚为主的兼证阴虚)、气虚(包括以气虚为主的兼证气虚)及气阴两虚证。②有与原发病发生转归相关联的中、重程度的非特异性难受感和有突出的原发病症状,且能自我评价。其中,难受感可以是全身的、不定位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可定位的。对难受感严重程度的判断,类比L.A.Zadeh定义的五元素语言变量规则。患者形容难受感的修饰词:类似“很”、“极”、“相当”级别的判断为重度,类似“比较”级别的判断为中度,类似“有点”、“稍微”级别的判断为轻度。 1.2排除标准 ①挟实证;②有非特异性难受感但程度轻或与原发病无关联;③对症状不能自我评价; ④既往有药物过敏史。 1.3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9月,共选择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87例,均为本院内二科住院患者,原发病以脑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伴心血管疾病为主。根据“使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详见表1。 表1187例患者分组及一般情况 组别例数性别(例)年龄(—x±s,岁) 主观反应程度(例) 男女中度重度 阴虚组83463766.4±14.635429 气虚组68383062.8±12.404523 气阴两虚组36211563.0±17.742313 1.4治疗方法 参麦注射液:10mL/支,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5233-10072827。用法和用量: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参麦注射液20~60mL,静脉滴注,滴注速度30滴/min左右,每日1次。疗程:治疗1周时评定主观疗效,评定不差者延长疗程继续使用以巩固疗效;每日随时评价不良反应,确定有不良反应者,即时停药。 1.5主观反应 1.5.1主观疗效评定以非特异性难受感为主要指标,原发病症状为关联指标。主要指标为主观疗效评价指标,关联指标只用于评价样本的有效性。比照一维自报测痛法2]由患者自评定。评定标准:非特异性难受感或减轻八成及八成以上评定为“优”;减轻五成及五成以上和八成以下评定为“良”;减轻三成及三成以上和五成以下评定为“可”;减轻三成以下、未减轻或加重均评定为“差”。主要指标与关联指标相背离者为无效样本,对各观察组样本均按标准逐一选择,因而,没有无效样本。 1.5.2主观不良反应评价与主观疗效的评定一致,对主观不良反应的评价只用主观指标,未用客观指标。不良反应的因果关联性评价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6级标准3]。将关联性为肯定、很可能和可能的评定为不良反应。 1.6统计学方法

益肾活血汤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疗效研究

益肾活血汤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09T16:38:56.70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0期作者:张林 [导读] 益气活血法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有显著性疗效,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消渴肾病的有效方剂。哈尔滨市南岗区通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目的:评价益肾活血汤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且辨证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法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有显著性疗效,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消渴肾病的有效方剂,且未见不良反应,说明本方安全可靠。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益气活血法 Therapeutic effect of Yishen Huoxue Decoction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Qi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Yishen Huoxue Decoction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Qi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he changes of main symptoms, tongue pulse and clinical biochemical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60 case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Qi Yin deficiency typ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3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plementing Yiqi Yangyin Huoxue Decoc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2 courses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 the control group was 63.33%, and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roving the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type diabetes.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nephrotic patient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Yiqi Huoxue method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 type, and it is the treatment of Qi. The effective prescription of Yin two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 thirst nephropathy has no adverse reac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escription is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Qi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 Yiqi Huoxue Method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糖尿病肾病的中期与后期,蛋白尿长时间存在,意味着肾脏病有持续发展的潜藏风险。所以,维护肾功能,减弱尿蛋白,是进行治疗的重点问题之一。文 章讨论且分析了益肾活血汤运用于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并获得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且辨证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作两组,每组患者30例,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mogensen的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方法,属于糖尿病肾病三—五期,且中医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确定的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全部病例均排除心血管、肺、肝、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观察组男17例女l3例,年龄30~7l岁,病程3~l5年;对照组男18例女l2例,年龄3l~72岁,病程4~l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基础干预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通过营养师制定糖尿病饮食食谱。而且所有病例都利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使其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持续基础干预后,加用盐酸贝那普利10mg,ld1次早晨口服。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益肾活血汤治疗,具体药方为:丹参30g、黄精30g、黄芪30g、熟地24g、葛根15g、山萸肉12g、山药12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水蛭3g;以上方药用水煎煮以后均分两次口服,连续治疗三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主要通过SPSS19.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标准差(x±s)用以代表计量数据,百分比(%)用以代表计数数据,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时,方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lc、Ccr、Set、CysC、UAER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CysC、UAER、Scr、C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减少UAER,降低CysC、Ccr、Scr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祖国医学将糖尿病肾病归属于“消渴”、“水肿”范畴,其病机为消渴病迁延不愈、耗气伤阴等所致,气阴两虚是本,湿浊瘀血为标,最终导致水液运化不力而在肌肤中滞留,出现尿浊、浮肿等症状;中药可以抑制低度炎症反应,进而延缓肾脏损伤的进展。益气养阴活血汤中,丹参、水蛭、赤芍药具有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联合西药的降压、降脂、降糖作用,中西结合,相得益彰,有效降低患者的CRP、HbAlc、HCY水平,进而减缓病情的进展。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法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有显著性疗效,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消渴肾病的有效方剂,且未见不良反应,说明本方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孙丽,宫丽鸿.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兼血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6):26-28. [2]邓巍.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v.30(2):27-29. [3]杨暘.益气养阴活血消癥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中医治疗糖尿病同样强调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同时强调情志舒畅,勿忧、勿怒。 中药抗高血糖的作用是弱而缓慢的,就单一降血糖的作用而言不如西药。 在治疗糖尿病时,西药加中药的与单用西药的相比,可使西药的用量下降,西药的失效期向后推延。 据统计,专用于抗高血糖的中成药己有近40种,其中绝大多数是纯中药,少数几种是加了降糖西药的,凡加西药者,其说明书中均有标示,如消渴丸。 用于糖尿病的中成药一般价格在300-600元/月,价格偏高。如经济条件好者,特别是早期、轻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控食、运动的基础上只服用中药,对于病情较重单用中药不能控制时,再加服西药。 现将用于糖尿病的部分中成药简介如下,同时提供了药价和生产厂家,供挑选参考。

气阴两虚型消渴病中医饮食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年11月第30卷第6期November2013,Vol.30,No.6 消渴病是因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等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西医学中的糖尿病与本病证基本一致。祖国医学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进而伤气损阳,而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衰微危候。其中,气阴两虚型表现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约占80%左右[1]。消渴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不合理膳食及热量摄入是诱发消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饮食疗法是治疗消渴病最基本的疗法[2]。科学合理的饮食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以中医药性理论为指导,将谷薯等四大类主食以及常见副食、蔬菜等进行性味分类,将现代营养学总热量的计算方法融入中医理论,探索性研究出针对气阴两虚消渴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治疗方案,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证属气阴两虚型的消渴病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报告(WHO/NCD/NCS99.2)与国际糖尿病联盟亚太区委员会(IDF-WPR)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辨证分型按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消渴病(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 1.2.2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2)20岁≤年龄≤70岁;(3)能坚持基础治疗,并能坚持配合饮食方案的实施者。1.2.3排除标准(1)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和纳入标准者;(2)不能配合治疗,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3)不能经口正常摄食及精神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与护理,按常规的饮食治疗方案实施,糖尿病饮食要根据患 气阴两虚型消渴病中医饮食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金真1,陈杏梅1,王保华1,蚁淳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的饮食宜忌,建立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中医饮食治疗方案,探讨该方案对消渴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治疗方案,中医治疗组采用中医饮食治疗方案进行护理干预90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医治疗组的下降作用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中医治疗组的生存质量(DSQL)特异性量表4个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糖尿病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2个方面评分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在生理功能、心理/精神、对患者的影响等3个方面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饮食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气阴两虚;消渴病;中医饮食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3213(2013)06-0796-04 收稿日期:2013-07-05 作者简介:金真(1972-),女,副主任护师;E-mail:962100668@qq.com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编号:2011122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组长单位 796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目的探究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1.67%,常规组为75.00%(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糖与血脂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糖与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P <0.05)。结论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参芪地黄汤治疗的疗效显著,可达到益气养阴的效果,值得采纳。 标签:气阴两虚型;血瘀型;糖尿病;参芪地黄汤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shenqi dihuang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 type diabetes. Methods 9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n the routine group was respectively 91.67% vs 75.00%(P<0.05),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liqui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obvious (P>0.05),and the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liquid level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improved(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shenqi dihuang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 type diabetes is obvious,which can reach the effect of yiqi yangyin,and it is worth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Deficiency of qi and yin;Blood stasis type;Diabetes;Shenqi dihuang decoction 糖尿病(DM)属于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是在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疾病,一旦发病则需要进行漫长的治疗,随着中医学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许多医务工作者了肯定了其独特的治疗优势[1]。为此,该次研究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患者给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分析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有96例,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进行中医诊断后以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心悸少寐、便秘尿赤、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属于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n=48,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常规组:27例为男性患者,21例为女性患者,

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病历

患者,男性,?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天"由门诊拟"中医:中风病;西医:脑梗塞恢复期"于2013年02月24日14:05:00时轮椅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男性,?岁,因"左侧肢体乏力?天"入院。既往? 2、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一般,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饮食稍呛咳,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无法站立行走,无恶心呕吐或四肢抽搐,胃纳可,二便调,睡眠欠佳,无寒热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3、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两侧额纹对称,闭目有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歪斜,两耳听力正常,两软腭上抬有力,悬壅垂居中,吞咽稍发呛,咽反射减弱,转颈、耸肩有力,伸舌稍偏?,未见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左侧颜面部及上、下肢肢体浅、深感觉较对侧减弱,左侧肢体肌张力稍高,上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下肢近端肌力?级,远端肌力?级,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左侧肢体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及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活跃,右侧肢体腱反射正常,左侧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及?征阳性,右侧肢体病理征未引出。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左上肢?级,左手?级,左下肢?级。ADL评分:40分。 4、实验室检查:待返。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 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脑梗塞恢复期 四诊摘要: 患者?性,?岁,神清,精神一般,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左侧肢体乏力,偏身麻木,胃纳可,二便调,睡眠欠佳,无寒热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辨病依据: 患者以"左侧肢体乏力"为主诉,无神昏现象,四诊合参,属于中医"中风病-中经络"的范畴。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故证属“气虚血瘀”。 辩证依据: 患者年老体弱,体内正气不足,血行不畅,瘀滞脑脉,上扰清窍,故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正气不足,经络不畅,肢体失养,故见肢体乏力。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属"气虚血瘀"之证。 本病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虚血瘀;病机为正气不足,血行不畅,瘀滞脑脉,阻滞经络;病位在脑,病性属虚;因起病以口舌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故病位浅,经治疗预后尚可,但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中医鉴别诊断:"中经络"须与"中脏腑"鉴别,根据患者有无神志昏蒙可资鉴别。中风病须与痫证、厥证、口僻、痿病相鉴别: ①痫证:以发作性神昏、肢体抽搐为主要表现,神昏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发出异样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中风病神昏者常伴有半身不遂,神志转清后多留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等; ②厥证:以突然神昏、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移时苏醒为主要表现,醒后无半身不遂等症,与中风病之神昏而半身不遂不同。 ③口僻:口僻以口眼歪斜为主症,主要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闭目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患者发病前可有同侧耳后疼痛,但不伴胡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症。部分中风病患者也可出现口眼歪斜,但多伴有眩晕、偏身麻木或肢体力弱等症状。 ④痿病:痿病以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特征,多发病缓慢,渐进加重;少数患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验方 (1)施今墨验方选(《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验方如下。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 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 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玄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2)赵锡武验方选(《消渴病中医防治》)。验方如下。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

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服。赵锡武教授对糖尿病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他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上方是赵老治疗糖尿病中晚期常用方。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瓜蒌、薤白、半夏。 (3)刘惠民验方选(《刘惠民医案》)。验方如下。 验方:炒酸枣仁42g,枸杞子15g,生地18g,丹皮10g,菟丝子24g,何首乌12g,花粉12g,生石膏24g,沙参12g,白及12g,橘络12g,白术12g,鸡内金15g,山栀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另配合药粉:白及90g,沙参45g,柿霜36g,三七30g,西洋参24g ,冬虫夏草36g,琥珀15g。共研细粉,每次4.5g,每日2次。刘惠民老中医常用以上两方配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具有一定疗效。 (4)祝谌予验方选。验方如下。 祝谌予教授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常用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为基本方治疗。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

气阴两虚的症状

气阴两虚的症状 气阴两虚是指身体气虚和阴虚的一种表现,身体出现气虚和阴虚不仅十分损伤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容易导致一些身体疾病,而身体出现气阴两虚最为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出现口臭,或者是舌头舌苔变厚,或者是变白,面色皮肤显得比较苍白,失眠多梦等,需要及时调理。 ★气阴两虚的症状 胃脘痞满,食后尤甚,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心烦不舒,或有恶心呕吐,口干咽燥,目涩无泪,神疲乏力,头晕肢乏,手足心热,小便淡黄,大便干燥;舌红、苔少,边有齿印,脉细数。 ★气阴两虚怎么食补 1、气阴两虚吃什么 秋冬养阴,秋季以养肺阴为主。肺虚分两种:肺气虚、肺阴虚。 肺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懒言、喘促、痰液清稀、畏寒自汗、咳声及语言低微、易感冒、活动或劳累后症状加重、面色淡白、舌淡、脉弱,多因久病咳嗽耗气伤肺及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及肺所

致。 肺阴虚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因久病劳损,久咳耗伤肺阴,或邪热耗伤肺阴所致。有些老人上述两种症状都有,即气阴两虚。 肺气虚可选用生晒参10克,核桃仁50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水煎饮用一日一剂。 肺阴虚可用玉竹、沙参各25克,鸭肉200克,加调料焖煮一小时以上后食用,一日一剂。也可用甲鱼一只,川贝母10克,加调料煮熟后食用,一日一剂。也可用百合20克,花生米50克,梨100克,猪肺200克,加调料煮熟后食用。服上三方的同时,可多吃些蜂蜜、银耳、胡萝卜、梨等。 2、益气养阴的食疗方法 1、人参百合粥 材料:人参3克,百合1—2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人参研末;百合剥皮去须,洗净切碎;后共与粳米 同入沙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搅匀稍 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益气滋阴、润肺安神。适合气阴两虚所致的心悸气短、烦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宁、食欲不振、久咳声低、干咳少痰,以及神经衰弱、癔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百日咳等而属气阴亏虚者。 2、黄芪膏 材料:黄芪100克,蜂蜜500克。 做法:准备黄芪100克,洗净切碎,加水煎煮至汤汁浓稠,然 后关火去渣,加入蜂蜜500克,用文火煎熬至膏状,每天两次,每 次1匙。 功效:此膏有补肺益气、清热润燥的功效,最适合肺气阴两虚、稍感风寒就咳喘不止的人服用。 3、气阴两虚的常见证型

g夏少农治疗气阴两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

夏少农治疗气阴两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 宗 长 根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中医外科,上海市九江路150号,200002)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气阴两虚;中医药疗法;夏少农 夏少农(1918~1998),浙江德清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科研、临床教学50余年,1980年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从师10余年,体会到先生不仅辨证论治的理论及经验丰富,而且用药自成风格。现将先生多年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辨证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1 病因病机 甲亢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女性多见,年龄以20~40岁为多。典型表现有高代谢症候群(心悸乏力、形体消瘦、急躁易怒、怕热多汗等)、甲状腺肿及眼征。甲亢在中医学中属瘿、瘿气范畴。临床上治疗方法大多选用化痰软坚破结之品。然本病初起多实,病理因素有气滞、肝火、痰凝和血瘀,而以气滞为先,多因肝气郁结,郁久则灼伤津液,炼液为痰,痰气互结;若久病则多属虚,也主要是阴虚。故近年来治疗甲亢多重气滞痰凝及阴虚之证,而治疗采用理气化痰、软坚养阴的方法。 2 辨证特点 先生在多年临床中,发现甲亢属气阴两伤者并不少见,且运用益气养阴方法每多见效,即《内经》所谓“少火生气,壮火食气”、“阳生阴长”之说,确具指导意义。外科虽以实热及阴虚内热者多见,但气虚每每兼或有之,因热邪不仅伤阴而且耗气,同时阴津之滋长又赖元气之充裕,且病情迁移日久者,多有气虚,此即《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义。因此,气阴两伤在甲亢中甚为常见,治疗应标本兼顾或以益气养阴治本为主。 先生认为,临床若用海藻玉壶汤此类含碘较高的化痰软坚等方药治甲亢,在短期内虽可见效,但到后期病情多致反复且更加严重。现代医学认为,甲亢系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过多所致,而高碘类药物正是甲亢诱发因素之一,所以效果不佳。临床所见,甲亢患者多兼有气阴两虚之证,气虚则乏力,表不固则汗出;阴虚生内热则口干怕热;水不制火而心火旺盛则心悸、急躁;水不涵木而肝风内生则肢端震颤;肝火上逆熬煎津液为痰,痰气凝结于颈则见“瘿”;痰聚于目则眼球突出;热蓄于胃则消谷善饥;且多见舌红少苔、脉细数,亦说明阴虚内热。“壮火食气”,病至后期必将导致气更不足,故治以益气养阴为主,佐以疏气化痰。待中气振作则精神充沛,阴分不虚,阳自不亢,诸症即可消解,痰化气畅则眼突自然转平,“瘿”亦能消失。 同时,先生也深刻体会到“阳中生阴”、“阳生阴长”、“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临床意义。认为阳气充足则阳生阴长就可气化为阴,故单纯养阴、阴不复者必加以补气之品。甲亢患者虽多见阴虚之证,治疗也多以养阴药为多,但根据以上理论,先生于养阴药中重用一味黄芪,以取“阳生阴长”、“气阴互补”之妙。 先生生前致力于益气养阴法治疗甲亢的研究,继而根据此理论创制了“甲亢方”,方由黄芪、党参、鳖甲、龟甲、何首乌、生地黄、白芍、夏枯草、制香附、八月札、佛手等组成。该方既有益气养阴,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调节免疫因子,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等扶正作用;又有理气化痰散结和直接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等祛邪作用,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而达到治疗效果。经我们多年临床实践证实,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疗效。 3 验案举例 例1:张某,女,31岁,2004年3月20日就诊。患者乏力、怕热、多汗、心悸3月余。刻下乏力、心慌,怕热汗出,形体消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口渴欲饮。双侧甲状腺肿大,测查T3、T4均增高。苔干红,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治以益气养阴、疏气化痰。处方:黄芪30g,党参20g,鳖甲15g,龟甲12g,何首乌15g,生地黄15g,白芍30g,夏枯草30g,制香附12g,八月札15g,佛手9g。服药7剂后,诸症均减。循先生之法初见成效,遂以上方为基础,加竹叶、龙胆草续服7剂,汗出减少,性情渐趋平和。连续服药3个月后病情大有好转,甲状腺肿消退,复查T3、T4示正常。继以上方再服3个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方中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升阳,生津养血;鳖

中风的气虚血瘀理论

1从中医角度探讨急性脑梗死的病因病机 1.1病名沿革 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内经》中虽无“中风”的病名,但类似中风病的记载较多,如“仆击”、“大厥”、“薄厥”、“偏风”、“偏枯”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首创“中风”病名,明确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明代·楼英《医学纲目》则首用“卒中”之名,清·张锡纯将中风病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但对于中风病名的规范化认识,则源于近年,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学组统一本病的名称为“中风病”,又名“卒中”,1992年全国脑病急症会议上又统一以“中风病”作为病证名,CCD编码中西医名称一致。通常按其有无出血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 1.2关于“气虚血瘀”是脑梗死主要病机之一的理论探讨 1.2.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机的理论依据 (1)中风病病位在脑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言“血之与气,并而走上,则为大厥”。王冰注云:“厥为气逆也,气逆上而不已,则变为上巅之疾也”,明确指出中风部位在脑。张山雷指出:“凡猝倒昏瞀,痰气上壅之中风,皆有肝火自旺,化风煽动,激其气血,并走于上,直冲犯脑,震扰神经”。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证明中风病的部位在脑[13]。 (2)脑与气血关系密切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之间相互对立与统一,气属阳,血属阴,两者之间相互对立,但又互根互用。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指人体脏腑、经络、五官九窍的生理功能,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中风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脑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气血津液的充养,《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通达经络朝会于此。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走于鼻而为臭,其浊气

糖尿病--气阴两虚

糖尿病——消渴(气阴两虚)主诉:食量增大,口干、饮水增多,小便多,明显消瘦2个月 问诊: 1.检查者介绍自己 2.检查者询问患者姓名、年龄、职业。 3.因什么来看病?发病多长时间? 4.针对主诉问诊: 食量增大:食量较前增加多少?以前吃几两?现在吃几两? 饮水多:饮水较前多多少?爱喝冷的还是热的? 体重减轻:减轻几斤? 小便量多:每天小便几次?每次小便量多少?夜尿几次?小便里是否有泡沫? 5.问诱因:工作压力?有无皮肤损伤?近期有无感染史?活动量是否增大? 6.鉴别诊断相关问诊: 甲亢:平时脾气如何;有无低热,出汗多;有无胸闷、心慌。 有无服用过激素等药物 肿瘤:有无咳嗽、咳痰,咯血;有无腹痛腹泻、黑便等 7.就诊史: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结果如何;应用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如何(好转、进展,或出现 新症状)等。 8.刻下症状: (1)目前的主症及伴随症状情况 问伴随症状:口中有无烂苹果味,有无恶心呕吐,有无四肢麻木、肢冷,有无视物模糊,有无泡沫尿,有无胸闷心慌,有无皮肤瘙痒。 (2)有助于辨证分型的症状,需结合舌脉。 (3)中医“十问歌” 10. 既往史:常见内科、外科疾病询问;有没有开过刀?输过血?有没有得过结核、乙肝等传染疾病? 11. 过敏史:有没有东西吃了“发”?有没有什么药不能用? 12. 个人史:生长生活在哪里?有没有吸烟、喝酒的嗜好?有没有打过预防针? 13. 家族史:家里有没有人有跟你相似的毛病或症状?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 14. 婚育史:包括配偶、子女身体情况 15. 女子问月经情况。 体格检查: 1.检查者洗手、暖手。 2.测血压 3.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破损。 4.肺部听诊。 5.心脏听诊。 6.检查甲状腺有无肿大及有无双手震颤。 7.触诊全身淋巴结有无肿大。 8.检查四肢浅感觉(针刺觉、温度觉、触觉) 9.触摸足背动脉 10.双下肢压迹。 11.舌诊:舌质、舌苔、舌体、舌下脉络(舌红,苔薄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下脉络红润) 12.脉诊:脉率、脉律、脉象(定关,三部九侯)

气阴两虚的朋友,了解一下生脉饮吧!

气阴两虚的朋友,了解一下生脉饮吧! 春天天气变暖,气温不断回升,相对于“猫冬”的冬季,现在大家都增加了活动量,这时候天气变热,大自然的气机也在上升,我们人体的气机也是随着上升外越,毛孔开张,凑理不再密闭,这样我们出的汗就变多了。 而气虚的朋友,本身就元气不足,体表的固摄之力不够,在这个气机上浮、阳气外越的季节里,就更是动辄出汗了。汗出得多了,津液自然受伤,所以,这个季节,气虚之人,很容易变成气阴两虚的情况,会出现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的情况。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暑伤肺气,卫外失固,津液外泄,故汗多;肺主气,肺气受损,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阴伤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则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或虚细,乃气阴两伤之象。咳嗽日久伤肺,气阴不足者,亦可见上述征象,治宜益气养阴生津。 那么,这种气阴两虚的朋友,此时该怎么办呢? 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能够帮我们摆脱气阴两虚的中成药,那就是生脉饮。 生脉饮在古代医家的书里叫做生脉散,或者是生脉汤,这个方子的组成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一般认为是出自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一书,后来张元素的学生,金元四大

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里面记载了此方,这个方子也因此而大大地得以传播,所以也可以说李东垣也是这个方子的创立者之一。这个方子,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剂,方中人参补肺气,生津液,为君;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五味子敛肺止渴、止汗,为佐。三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后世这个方子应用十分广泛,在清宫里面,打乾隆开始,皇帝们是都服用人参的,其中乾隆服用得非常的多,有的年头,乾隆几乎是每天都服用,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进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七两九钱。”这样算来,他每日约进人参三克之多!但是一般人服用人参就上火,为什么乾隆这么服用人参,却不上火呢? 原来,乾隆服用人参是有讲究的,他用的方子就是:生脉散。就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其中麦冬的清凉,克制了人参的热性,所以药性平和,有的时候,就去掉五味子,剩下人参和麦冬两味药,这叫参麦散。这个生脉散的作用,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治疗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苦,脉虚数;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等气阴两虚之症。 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

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辨证要点及临床治疗

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辨证要点及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3-04-27T15:00:25.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钧宁1 白克运2 王萌3 高善语4 [导读]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日常护理 刘钧宁1 白克运2 王萌3 高善语4 (1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3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 4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老年功能性便秘为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较长且缠绵难愈,本文从中医临床治疗的角度,主要对气阴两虚型的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辩证依据及特点以及所用方药的随症加减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气阴两虚老年功能性便秘补中益气汤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25-01 便秘一病,最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论述,分别被称为“阳结”、“阴结”、“脾约”、“大便难”、“不更衣”等。其病属大肠传导失常 ,与脾、胃、肾关系密切。老年气虚便秘 ,从脏责之肺、脾、肾。《素问?经脉别论》云: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近几十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常饮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高脂高蛋白饮饮食越来越普遍,再加上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导致老年性便秘的患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老年性便秘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年轻患者中常见的腑实性便秘,使用单纯的泻下法疗效并不好,甚至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还有可能加重其病情。《景岳全书?秘结》曰:“元气薄弱之人......有便不行者,若绝无胀实痞塞,急坠欲解等患,此其中本无实邪......切不可因其不便,强为疏导,若......强为通利,以泄胃气,遂至主不胜客者有之,邪固而陷者有之。”《谢映庐医案?便闭门?脾阳不运》也有:“治大便不通......气虚多汗,则有补中益气之法......岂仅大黄、巴霜哉?”从中可见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多因气阴两虚,不能营润脏腑,致其功能虚弱,脾气不升,肺津不散,肾虚精耗,水不化津,则大便难下。因此,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便秘的关键是帮助机体补充“正气”,使其脾气可升,肺津可散,肾精充盈。人体升降机能恢复正常,则便秘问题也可迎刃而解。此时,补益之法往往能收到较佳的疗效。切不可如治疗腑实便秘一味使用泻下药,这样短期可解便秘之苦,但长期看来只会损伤身体正气,使病症加重,得不偿失。 1、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辨证要点 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既使是同一症型,不同患者所表述的自觉症状也可能千差万别。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中医辩证时要抓主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论患者自述症状有多么纷繁复杂,只要满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或两点,就可对其进行辩证分型,从而确定理法方药。具体到对气阴两虚型的老年功能性便秘的辩证要点,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以及查阅的文献资料,认为满足以下几点即可诊断:(1)大便干结,如羊粪状;大便软细,排便费力。(2)舌红或淡,少苔,脉细弱。此外,气阴两虚便秘的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还有:(1)心烦口渴,潮热盗汗,眠差(一般老年女性患者多见。)(2)肢倦懒言,腰膝酸软,便后乏力。在临床上,气阴两虚型的老年性便秘患者比较多见,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多使用开塞露等药物促进大便的排出,此法虽短时间内有效,但难治根本。若根据以上的辩证标准辨明为气阴两虚型便秘,那么首选应为补益之法的经典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中之方剂,为补益之法的代表方剂,每每用于气阴两虚型老年便秘的治疗中,均能起到较佳疗效。方中黄芪、党参甘温;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生白术其用有二:合炙甘草以健脾益气,合枳实则理气导滞,荡涤肠道积滞;升麻、柴胡升举脾胃之清阳,与参、芪等甘温之品相须,使补而不滞,所谓“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则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倍。” 2、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组方用药 临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过程中,在确定症型、主方之后,根据从症添加或减少某些药味的使用也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好坏。如血虚不能营润肠道致肠燥便秘(面色恍白,形体消瘦,大便燥干结),可加当归和血调营兼顾血虚之本。或兼阴虚明显者(心烦口渴,潮热盗汗且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患者),酌加生地黄、石斛以养阴血、清烦热;或肠燥积滞明显者(大便燥结难下,舌红少苔),酌加火麻仁、川厚朴滋肠润燥、下气导滞[2]。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随症进行加减,是中医辨证治疗的一大特色,也是临床取得明显疗效的基础。 总之,老年功能性便秘多见病程较长者,首先疾病本身可以耗伤正气,且大便长期阻滞,影响脾胃受纳运化,摄入不足,加上滥用泻下药物损伤正气,导致患者多正气虚,各脏腑功能均较为虚弱。因此,在治疗上以“鼓风扬帆”寓之,用培补元气的方法来治疗因气虚而肌肉迟缓无力推送大便而致的便秘[3]。同时,建议患者尽量不选用或少选用大黄、番泻叶等蒽醌类泻物,因为长期应用这类药物不但会引起泻药性肠病,加重排便困难,导致泻药依赖,而且可出现大肠黑变病,存在潜在的大肠肿瘤发生率增高的可能。因此,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便秘不失为一种标本兼治的好方法。 3、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日常护理 此外,对于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除了接受积极合理的临床治疗之外,在生活起居方面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饮食方面,患者可多食用熟软粗纤维较为丰富的蔬果,如芹菜、韭菜、油菜、苹果、香蕉等,而且有条件者可尽量养成少食多餐的就餐习惯。此外,在日常的保健锻炼中,也可加强对胃肠的护理,如可早晚进行揉腹,将手放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壁上,顺时针作环形按摩,每次 10min,每日两次[4]。还可晚间40度左右温水泡脚,同时按摩脚底5min。通过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准确的辨证及合理用药再配合上日常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治愈或明显的缓解,从而大大提高老年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红兵.陈剑明.张声生.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病机规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 18(12):21-23. [2] 郭一多.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5 例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6):1190-1192. [3] 王悦振.马恒军.浅谈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辩证治疗[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708. [4]李锦绣.廖伯年.王惠君.老年性便秘的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6):602-603. 课题来源:山东省卫生厅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补中益气汤加味饮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课题编号20110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