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央视《朗读者》文案之-第五期-第一次

央视《朗读者》文案之-第五期-第一次

央视《朗读者》文案之-第五期- 第

一次

第五期第一次

开场白:

人生中,许多“第一次”的经历,难忘而宝贵,无论是苦是甜,都为人生留下烙印。

忆往昔,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第一次”,都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诗篇,更是一副精彩的人

生画卷。

――《朗读者》董卿

第一位朗读者是著名演员,导演王学圻,他朗读的是《平凡的世界》节选。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

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

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一般说来,包工头不喜欢要上过学的农村青年。念书人的吃苦精神总是令人怀疑的。

但读书的愿望一下子变得如此强烈,使他简直无法克制。他思谋:能不能找个办法既能

读书又不让人发现呢?只有一个途径较为可靠,那就是他晚上能单独睡在一个地方一一

那个刚盖起的那一层没有门窗的楼房里。回到“新居”以后他点亮蜡烛,就躺在墙角麦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马上开始读这本小说。周围一片寂静,人们都已经沉沉地入睡了。带着凉意的晚风从洞开的窗户中吹进来,摇曳着豆粒般的烛光。

这时,天已经微微地亮出了白色。他吹灭蜡烛,出了这个没安门窗的房子。

他站在院子里一堆乱七八糟的建筑材料上,肿胀的眼睛张望着依然在熟睡中的城市。各

种建筑物模糊的轮廓隐匿在一片广漠的寂寥之中。他突然感到了一片荒凉的孤独;他希望天能快些大亮,太阳快快从古塔山后面露出少女般的笑脸;大街上重新挤满了人

群……他很想立刻能找到田晓霞,和她说些什么。总之,他澎湃的心潮一时难以平静下

来……

第二位朗读者是“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他朗读的是L 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结尾篇。

哈利早就知道会这样了,他知道他的身体不会这样一直静静地躺在森林的地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证明自己的胜利,伏地魔一定回去践踏、侮辱他的遗体。他被抛到空中,竭尽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身体的柔软,但是疼痛并没有降临,最后一次摔到地上的时候,周围响起一阵嘲笑和讥讽的叫

声。

—道斩新的阳光从窗户中射进来。

第三位朗读者是西游记音乐创作者许镜清,他朗读的是巴金的《灯》选段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

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 ----------- 指路。

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

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

着的。”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

沉海底。

第四位朗读者是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他朗读的是自己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

片段,献给喜欢这部小说和这部电影的人。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

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十里

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但老

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孑L子高兴,而老

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

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墊。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

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银瓶除了嘴能

说,还爱占人便宜。

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

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第五位朗读者是余派京剧传人王佩瑜,她用京剧念白的方式朗读了苏轼的娇

《念奴?赤壁怀古》,献给孟小冬先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六位朗读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学生,他们朗读的是杨利伟的作品

《天地九重》,献给杨利伟本人。

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

以前不理解文学描写中“美得让人窒息”是什么情形,而此时我真的是屏住呼吸,久久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激动得不得了。

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而唯一的机会幸运地降临到我身上,我一定要替所有的中国人好好看看她,

我一边看,一边不停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我要留下所有我见到的奇异景色。

地理知识告诉我,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覆盖着海洋,我果然看到了大片蔚蓝色的海水,浩瀚的海洋骄傲地披露着广阔壮观的全貌,我还看到了黄绿相间的陆地,连绵的山脉

纵横其间,我看到我们平时所说的天空,大气层中飘浮着片片雪白的云彩,那么轻柔,那么曼妙,在阳光普照下,仿佛贴在地面上一样。海洋、陆地、白云,它们呈现在飞

船下面,缓缓驶来,又缓缓离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