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_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高中地理_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高中地理_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高中地理_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中国的农业试题

1.图7-1-1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C)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2.图7-1-2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

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其序号与下列

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 ( C )

A.春小麦、玉米、水稻、冬小麦

B.水稻、春小麦、玉米、冬小麦

C.甘蔗、甜菜、咖啡、亚麻

D.咖啡、橡胶、甘蔗、甜菜

3.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

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

图7-1-3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

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

是 ( D )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4.下列省份中,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都比较高的是(C )

A.黑龙江B.河北省C.江苏省D.浙江省

5.图7-1-8能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B)

读图7-1-9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6-8题: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D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7.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C )

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陡坡开荒

8.不是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B )

A.建筑、公交占用耕地B.退耕还林C.水土流失D.荒漠化读图7-1-10,完成9-11题:

9.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是 ( D )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10.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C )

A.天然橡胶B.棉花 C.茶叶 D.甜

11.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

向是 ( B )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读图7-1-11。回答12-14题:

12.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

是 ( C )

A.高原农牧业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

137-1-11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

料)名称,该区域和下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B)

A.甜菜、冬小麦 B.甜菜、春小麦

C.棉花、春小麦 D.玉米、冬小麦

1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

挑战,以下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

A.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B.有利于改

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有利于引进外贸和先进的农业技术D.有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读图7-1-12,回答15---16题。

15.我国粮食总产量有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D)

A.人口增加、增加了劳动投入

B.耕地面积大幅度扩大

C.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缩小林牧等面积

D.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显著改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16.我国人均粮食不足400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途径是(B)

A.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工作

B.加强生物技术科学研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生产比重

读下表和图7-1-7中有关内容回答:

商品粮基地类型 A B C D

占全国比重(%) 耕地面积40.17 6.82 23.43 29.58 农业人口19.91 4.7 28.5 46.89

粮食商品率(%) 35.2 27.2 19.6 29.0

积温(℃) 2500-2800 2000-2500 4200—4500 4500-8000

年降水量(mm) 400—500 <250 850—1000 1000--1900 (1)如果表中四个字母分别表示我国四

类商品粮基地(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

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请判断:

A是,B是 C

是,D是

(2)D地与A地相比,D地热量条件

较,因为。D地

的年降水量A地,但D地的

粮食商品率A地,这是因

为。

(3)说出图中⑩⑾⑿所代表的三个商

品粮基地的名称。⑩,

⑾,⑿。它们属

于上述四类商品粮基地中的哪一

类.

(4)比较图中②③⑤⑨四地耕作制度上差异。

②地;③地或;⑤地或;⑨地。

【答案】 (1)A是东北低产区B是西北干旱区C是黄淮平原区D是南方高产区(2)较好因为D地纬度较低,全年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多大于低于因为D地人口比A地人口稠密,D地人口自身消耗的粮食比A地要多(3)⑩河套平原,⑾宁夏平原,⑿是河西走廊,西北干旱区(4)我国东北地区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华北地区的耕作制度为二年三熟一年二熟长江流域为一年二熟三熟而珠江三角洲为典型的一年三熟

二、综合题

10.读“我国两种主要糖料作物分布图”(图7—1—13),回答

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糖料作物:A B 。

(2)A种作物主要分布省区有、、、

;如此分布的原因是。

(3)B种作物分布特点是;其分布出现在长江以北地区的原因是。

【答案】(1)甜菜甘蔗(2)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这里气候温凉,降水少、盐碱地多,生长期短,适宜甜菜生长(3)甘蔗分布在纬度较低、水热充足的南方地区甘蔗能够在江北四川盆地生产,是因为这里是盆地,地势较低,北有秦岭阻挡寒冬季风,盆地内部水热充足,土地肥沃,适宜甘蔗生长

11.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毫米

的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 (干湿地区)。

(3)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区内的地形主要以为主。,

(4)我国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

(5)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相比。

【答案】 (1)400 (2)湿润、半湿润(3)平原(4) 人口分布较

稠密(5)经济较发达

读图7-1-16“我国山东半岛南部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回

答:

(1)图中海域属于我国近海中的()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填表:将下列选项前的数值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每空格限填一个)

①贝类养殖②小麦种植③油棕种植

④甘蔗种植⑤苹果种植⑥柑橘种植

土地类型丘陵平原滩涂

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

(3)丘陵地区如植被破坏,将导致,平原地区如不合

理灌溉将造成。

(4)该地区所属温度带的名称是带,耕作制度是,所属的自然带名称是。

(5)该地区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拟在图上A、B、C、D四处中选择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经比较,你认为作为选址更合理。

分析:①山东半岛的南部临黄海。②丘陵地区适宜果树种植,可选择苹果种植。山东是暖温带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棕(热带林木)、甘蔗(南亚热带作物)和柑橘(亚热带果树);平原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滩涂适宜贝类等水产养殖。③丘陵的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平原的不合理灌溉将造成土壤盐碱化。④山东属暖温带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选B作为大型仓储式超市比较合适,因为这里地处两城镇之间,便利居民购物。

第二节林业、牧业和渔业

图7-2-2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分布图,

读图回答1-3

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

坏的主要原因是(CD)

A.气候变化B.兴修水利

C.毁林开荒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

A.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3.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BC)

A.沙尘暴 B.泥石流C.水土流失 D.台风

【例3】你认为西部各省区农业发展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建成全国的畜牧业基地。在种植业方面,西北地区着重发展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青藏高原着重发展河谷农业;四川盆地应建成全国水稻、油菜的重要产区;云南省应抓好热带、亚热带作物和花卉生产。西部各省区都应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

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

毫米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

荒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牧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天然

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确定

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

的分界线大致是一阴山—。

(2)图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

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中,牧区②是,牧区③是。

(3)东部农区牧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

牲畜的有利条件是和。东部农区,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

(4)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因素影响。

【答案】 (1)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 (2)经度气候干旱高寒地区 (3)饲料丰富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河网稠密 (4)肉、乳、蛋经济地理位置(或消费市场)

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农业的发展

】读某区域图7-3-1,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3题。

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C)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2.城市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的新工业

中心,该原料是(B)

A.非金属B.有色金属 C. 棉

花D.石油

3. 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A )

A.小麦B.水稻C.棉花 D.青稞

【例8】读“我国土地利用地域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2)C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是,目前可供

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主要分布在、

(填符号)区,土地生产力垂直差异显著的是区.原

因是。

(3)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

惊人的破坏,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中C区良田大量丧失的原

因是,B区耕地缩小的原因是。

【答案】 (1)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光热充

足,农垦条件优越,平原地区河湖众多,大部分地方植物繁茂,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土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均较肥沃,农作物生产期较长 (2)水源 B C D 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大 (3)风蚀、沙漠侵吞和不合理垦殖水蚀,土地次生盐碱化,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面积的不断扩大。3.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

中之重。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主要是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就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读图7-3-3回答:

(1)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今后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应提高

业的比重、降低业的比重。在种植业发展中,应保证的种

植面积和产量。

(2)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

A.将劳动力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转移

B.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

C.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

D.将东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西部牧区迁移

(3)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城市是联结广大乡村的桥梁。当一部分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是,。

(4)根据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中①所在地区为

业;②所在地区为农业;③所在地区为农业;④所在地区

为农业。这表明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性,因此不同地区应

当依据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5)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B.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

C.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

D.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E.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F.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

【答案】(1)林、牧、渔种植业粮食(2)ABC (3)小补充劳动力活跃经济(市场) (4)

粗放畜牧传统旱作水田热带种植园地域自然 (5)ACDF

4.天津市为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了结构多样化的城效农业。

⑸据图14说明本市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6)参考范例,用简练词语(不多于8个字)分别概括

..某乡镇农业持续

发展三类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

范例: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调整产业结构,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定期

组织农业科技培训。优化农业人口

①采用喷灌、滴灌;施行间作、套种;冬季发展大棚农业。

______________

②用农家肥,少用化肥;生物治虫,少用农药;发展沼气,少用矿物燃

料。_____

③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选用优良品种,集约化

生产;开拓销售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在本市推广上述某些措施,能减少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答案:(5)海岸线长,沿海滩涂地广,适合发展海水养殖;湖泊,水

库和河流较多,适合发展淡水养殖。⑹(6)①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提

高农业生产率);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③发展商品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⑺(7)旱灾(虫灾);寒潮(冻害)。

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图I)及该地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及径流补给图(图II)。读图完成5~7题:

5.图I中甲处地貌类型是( B )

A.喀斯特地貌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地貌

6.该地区可能位于( B )

A.塔里木盆地边缘

B.黄淮海平原

C.四川盆地D.河西走廊

7.甲处农业发展主要的障碍是(D )

①冬春降水少②冬季气温低③红壤分布④夏季汛期短,易产生洪涝⑤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61、下图为我国沿某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气候、地形及农业类型等方面的问题:

(1)图中多数地区农业按产品用途分属于

农业,其农产品大多靠的投人获得。

(2)图中F为山区,农业生产的特

点是

显著,农业发展中应发挥

资源优势,既发展经济又保护。

(3)A处为气候,主要粮食作物

是,主要果树是。

(4)E山脉南北两侧农田类型的差异是。

(5)D处是我国(地形区)的主要分界线,B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是。

(6)C平原区是我国(土壤)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有

62、读我国某半岛沿海土地类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海域属于我国近海中的()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2)此地的丘陵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将导致,

平原地区如果不合理灌溉将造成。

(3)将下列土地利用方式的数字代号正确填人表中相应

的空栏内(每栏限填一个)。

①贝类养殖②小麦种植③油棕种植④甘蔗种植

⑤苹果种植⑥柑橘种植⑦水稻种植⑧油菜种植

土地类型丘陵平原滩涂

适宜发展的农业生

(4)该地区所属温度带的名称是带,耕作制度是,所属的自然带名称是。

(5)该地区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拟在图上A、B、C、D四处中选择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经比较你认为较合适的地址是,理由是。

64、下图所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根据图中

提供的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地共同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①地形及土

壤:;

②气

候:;

③水源:。

(2)按照下列要求简要回答:

①A地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是。

②B地在农业生产模式方面的长处是。

③C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3)比较 A、B、C三地在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上的差异,并填写下表:地区编号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

A

B

C

61、解析:从自中可知该剖面是从 98E,26N到 130E,47N做的剖面线。自西南向东北依次穿过横断山区、四川盆地、秦岭、黄土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答案:(1)自给劳动力(2)横断垂直地带森林生态环境(3)亚热带季风水稻柑橘(4)山脉以南为水田,山脉以北为旱地(5)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旱涝、风沙和盐碱

(6)黑土和黑钙土减少坡地耕种,结合植树造林防止土壤表层冲刷,进行秸秆还田。增

加土壤有机质等。

62、答案:(1)B (2)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3)⑤②①(4)暖温两年三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B 介于两城镇之间,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且地价较低

6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三个不同地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从三幅图中捕捉地理信息:

①东北,②珠江三角洲,③江淮地区。然后根据三地的自然特征判定农业生产的条件及耕作情况。

答案:(l)①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②均属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而热同期③充足,灌溉便利(2)①黑土肥沃,耕地广阔,可垦荒地多,利于农业机械化;②采取基塘生产的方式,利于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③农垦历史悠久,靠近工业基地,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3)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农业专题 第十章:农业专题 (5).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 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有 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 合农业、水稻种植业 阿根廷南非 Ø如何分析一个地区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例如:以种植业为主,向种养、加工、 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 生产手段:向机械化、科学化方向转变;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产业化、专门化方向转变; 产品市场: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 市场转变。 ★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提高粮食的产量 二是要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2)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促进农业

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全面发展; 3)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传统农业产方式,提出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4)科技兴家,积极应用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新型农业,如生态农业,种子基因工程,以科技为导,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2分) 5)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产业化、专门化方向转变。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淮平原、江汉平原、 南疆棉区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三江北大仓,两江三湖居中央;成都平原西南望,珠江三角在南方; 三大出口商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 ★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1)不利条件:气温较低,无霜期短,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牧畜.如牦牛、藏棉羊、藏山羊.

最完整的高中地理知识点经典整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③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 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 ③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 ②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 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山麓 缓斜平原 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 冲积低平原 主体 海滨 滨海平原 低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 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 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盐碱:水盐运动 春秋反盐,夏积盐 冬稳定 2)、问题 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 鱼塘—台田模式) 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⑵水资源短缺 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3)、缓斜平原肥力最好: 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 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 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6、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上海为例) 产生的原因:①过度抽取地下水,并且下渗减少 ②城市建设高层建筑 ③地质结构不结实 危害: ①地面下沉 ②海水倒灌,进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7、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多发季节:夏季。5—10月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 ②静水;静风; ③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全国高考课标卷II地理试题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I )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 现强沙尘暴。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 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1996年我国与M 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 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 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 国的位置。据此完成6~8题。 6.中资企业在M 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 的主要目的是 气压/hp b 气温 气压 14 16 18 20 22 24 时 0 5 10 15 20 图1 25 30 35 790 792 794 796 798 气温/℃ 图2 30°° 洲界 国界 未定国界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部分二

区域地理之中国区域地理之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发展问题 1、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 2、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4.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高二地理的农业练习题(含答案).doc

郑州 101 中学高二《中国地理》练习题 班级:高二 ( )班姓名:() 1 《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一、选择题 题组一: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 1.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2.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种农作物。两图可能是 ( ) A.春小麦、玉米 B.水稻、苹果 C.甘蔗、甜菜 D.咖啡、橡胶 3.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面四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农业在左图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 ) A.高原农牧业 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 D.灌溉农业 5.左图中字母Q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名称、右图中C区域的粮食作物名称,分别是() A.甜菜、冬小麦 B.甜菜、春小麦 C.棉花、春小麦 D.玉米、冬小麦 读右图回答6-8题。 6.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郑州 101

中学高二《中国地理》练习题班级:高二()班姓名:() 2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7.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8.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题组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下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9.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 A.巨大的市场需求 B.国家政策和措施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农业科学技术 10.N地区盛产长绒棉,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肥沃的黑土 B.丰富的水源 C.充足的光照条件 D.平坦辽阔的地形 11.图中M地限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2-13题。 12.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3.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14-15题。 14.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15.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下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16-17题。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试题(经典) 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专项练习 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3.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 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 4.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c>d>b B.a=b=c=d C.b>d>c>a D.无法确定 5.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

9.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2)图中心与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果该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a、b、c、d四点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10.下面四幅图中,若等高距相等,则: (1)所示地图范围以图最大。(2)坡度由陡到缓依次是。 11.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判断: (1)图中l、2两地的气温( ) A.1地的气温高于O℃ B.1地的气温低于O℃ C.2地的气温低于4℃ D.2地的气温高于4℃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地的海拔较2地高 B.1低的海拔较2地低 C.图示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图示区域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将导致土地沙漠化 12.按照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0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右图(比例尺为1:2000, tg250=0.47),所示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为( ) A.林果业 B.种植业 C.修梯田 D.橡胶园 13.读下页图,完成各项要求。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小值约为;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农业测试题.docx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农业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阅读下列资料:中国的地形复杂,各类地形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山地 约为 33%、高原 26%、盆地 19%、平原 12%、丘陵占 10%。这就造成全国 144 亿 亩土地总面积中,实际可用于农、林、牧、渔业的面积只有66.8 亿亩,仅占46%。其余 54%的土地面积大部分是目前还不能利用的沙漠、荒山、沼泽 等。我国按人口平均占有土地的面积与许多国家相比是很小的,远远低于世界 人均水平,仅占世界人均数的 30%,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数的 27%,为美国 的 12%。据此,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总量多、人均少 B. 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 总量少、但人均较多 D. 总量多,人均占有量也多 2. 读 1993 年统计资料,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森林面积 ( 亿人均面积 ( 平方草场面积 ( 亿平人均面积 ( 平方 年代 平方米 )米 )方米 )米) 1980115251167313333174 1993128631085313332644 A. 我国草场面积减少,人均面积减少 B. 我国草场面积增加,人均面积减少 C. 我国森林总面积减少,人均面积增加 D. 我国森林总面积增加,人均面积减 少 3.根据以上资料,你得出的结论是 ( ) A.人口增加速度远远超过草场面积的增加速度 B.由于水土流失、沙漠侵吞使人均森林、草场减少

C.必须“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由于城市、工业、交通的发展,使人均森林减少 4.读图 (7-1)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构成图,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 A. 草场资源比例小于林地资源 B. 耕地、林地比例低 C. 内陆水域面积比例过大 D. 耕地、林地比例过高 5. 读图 (7-2) 我国农作物产量比例图,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选择题 (2014 ·安徽)2013 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 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 正确。

2.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 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 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 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 错误。 (2014 ·安徽)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 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 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 B 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自然地理部分经典试题

自然地理部分经典试题到达地面の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の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の,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中の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の,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の因素是() A.降水变化B.太阳高度 C.大气洁净度D.气温变化 2.由图可知() A.阴天时太阳高度の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の日变化也大 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の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の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散射辐射の变化,只取决于天气の变化 解析:第1题,降水变化影响云量大小和水滴多少,进而影响直接辐射;太阳高度影响太阳光线の角度和路径,从而影响直接辐射;大气洁净度影响大气中の固体颗粒物数量,从而影响直接辐射;气温变化对直接辐射没有影响。第2题,太阳高度只取决于太阳和该地の相对位置,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の关系,与晴天还是阴天无关;晴天时云量少,大气中の颗粒物少,参与散射作用の质点少,散射辐射弱;阴天时云层中水汽与颗粒物多,参与散射の质点多,白天の散射辐射量大,又因为阴天和晴天の夜晚散射辐射均为零,故阴天散射辐射の日变化大于晴天;散射辐射の变化,除了受天气变化の影响,还受大气中の颗粒物多少(污染)、太阳高度等因素影响。 答案: 1.D 2.B (2017·商丘模拟)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の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の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の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の吸收 4.山东胶东の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の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解析:第3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の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第4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3.A 4.C (2017·河南六校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の说法,正确の是()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 6.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第5题,在近地面附近乙地の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其为低压,气温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甲地の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是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同理可判断出在高空の同一高度,丙地の气压较高,丁地の气压较低。第6题,在近地面M地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の作用下形成东北风(要注意图中の指向标)。 答案: 5.D 6.A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六章:农业专题

第六章:农业专题 我国: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 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①热量充足,温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 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 ⑤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限制因素:①热量不足; 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限制因素:①水资源短缺;②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③土壤的盐碱化等 :机械、化肥、良种、冷藏

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工业比较发达; ⑥国家政策扶持。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 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 场为主;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 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②三角洲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④河网密布,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③工业比较发达;④科技发达;⑤劳动力丰富;⑥国家政策扶持

(2)社会经济:①市场消费量大; 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 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不足:人多地少; 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 4、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 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①草场面积广阔;②没有大型食 肉动物 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 牧草生长 (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②市场潜力广阔;③国 家政 策扶持等 5、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区位:(1)自然: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 ④土壤肥沃; ⑤水源充足。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6、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A 、区位因素分析: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象 限制因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草场退化;③荒漠化加剧;④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⑤鼠灾、蝗灾严重

高中地理计算题典型例题五道

一、自转公转计算 1、读图中“日照图”和图乙“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③位置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2)甲图中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B地出现极现象,A、C两地相同的地理事物有() A. 地方时 B. 线速度 C. 昼夜长短 D. 气候 (3)乙图中,地球从位置①运行到位置②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 北京正午人影先变长,后变短 B. 天安门升旗时间越来越晚 C.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 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2、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o24' N,150oE),完成(1)—(3)题 (1).a 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是() A.0oB.90oC.180o D.160o (2).C点位于北京的()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A.5月21日左右22点B.6月22日10点 C.12月22日14点D.12 月22日10点 二、高差计算 3、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 B.55m

C.60m D.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m B.40m C.65m D.90m 三、时区计算 4、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5、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是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此刻,甲地地方时为() A.6时B.15时 C.9时D.21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某地(86° S,80°W)的区时是() A.7日21时40分B.7日22时 C.8日3时20分D_8日8时 (3)、此时() A.基多市烈日当空B.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C.巴西高原草木繁盛D.“月城”西昌月光明亮

2015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地理)全国2卷

2015·全国卷Ⅱ(文综地理) 1.I2 2.I2 3.I2[2015·全国卷Ⅱ]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1.D[解析]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后,湿地(水塘)面积缩小,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局地大气中的水汽来源减少,导致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概率减小,故A、B项错;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后,地面建筑物增多,近地面摩擦力增大,导致近地面风速减小,C项错;建设用地比热容较水塘的小,故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后气温变率增大,D项正确。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 2.D[解析] 由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增大,且花基、菜基鱼塘的单位面积产值较桑基、蔗基鱼塘的高。因此,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原有的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3.A[解析]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也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因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故A项正确。基塘农业是混合农业、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中“绿色、循环”等理念相符合,可大力向其他地区推荐,故B、C项错。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水热条件未发生显著变化,D项错误。 4.C3 5.C3[2015·全国卷Ⅱ]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必背考点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必备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气候(光照、降水、热量、昼夜温差),土地(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生产历史 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 气候湿润多雨;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③酸性土壤(红壤) ⑵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自然条件)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饲料供应充足(社会经济条件) 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① 夏

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市场消费量大;② 交通方便;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世界和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分析 ⑴ 热带种植园农业 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 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中阴影区)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据此完成1~2。 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2.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知识讲解: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物质的主要作用: (1)土壤矿物质: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

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腐殖质的主要作用有:①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②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③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颜色较深,有利于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④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⑤作物生长发育: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3)土壤微生物:种类很多,人类利用微生物产生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①分解有机质: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②分解矿物质: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③固定氮素: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 (4)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 (5)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1)不利影响:由于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人类乱砍乱伐,乱扔垃圾、以及对有毒化学制剂的超量使用,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一些破坏良田土层的错误做法,造成了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和荒漠化等。 (2)积极改良 a排水与灌溉通过合理的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及排水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调节,并影响其他因素,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微生物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减轻土地盐碱化,向提高土壤肥力方向转化。(图片来自百度)

(完整版)中国地理农业练习题

中国的农业练习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一、选择题 图1为我国某一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河流中,发源于该区域的是 A.塔里木河B.雅鲁藏布江C.淮河D.长江 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该省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 门是 A.种植柑橘、荔枝等为主的林业B.种植水稻为主的耕作业 C.饲养猪、鸡、鸭为的畜牧业D.放养羊、马、牛为主的畜牧业 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 回答3~4题。 3.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 条件都是(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4.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 主要是甲盆地( ) A.地形平坦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 读右图,完成5~6题: 5.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B.棉花C.茶叶 D.甜菜 6.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右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 值线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早的是 ( ) A.①B.② C.③ D.④ 8.等值线在②处明显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洋流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