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高考试题汇编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高考试题汇编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高考试题汇编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高考试题汇编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高考试题汇编第一部分:原子结构、周期律、周期表

(试题来源于2007-2008年高考试题)

Ⅰ卷选择题

1.(08年四川理综·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B.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2. (08年广东理基·2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C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 (08年广东理基·27)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4. (08年广东化学·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

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202

Pt的说法正确的是A

78

A .20278Pt 和19878

Pt 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 .20278Pt 和19878

Pt 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 .20278Pt 和19878

Pt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 .20278Pt 和19878

Pt 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5. (07年高考理综天津卷·7)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 的中文名称。该元

素名称及所在周期是A

A .钅仑 第七周期

B .镭 第七周期

C .铼 第六周期

D .氡 第六周期

6. .(07年高考广东理基·2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

的是C A .Li 、Na 、K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第二周期元素从Li 到F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因为Na 比K 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 比K 的还原性强

D .O 与S 为同主族元素,且O 比S 的非金属性强

7. (07年高考江苏卷·14)有X 、Y 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 的原子半径小于Y ,且X 、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 、n 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若X(OH)n 为强碱,则Y(OH)n 也一定为强碱

B .若H n XO m 为强酸,则X 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 .若X 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 2,则Y 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 2

D .若Y 的最高正价为+ m ,则X 的最高正价一定为+ m

8.(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2)U 235

92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U 23592的浓缩一

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 235

92说法正确的是C

A .U 235

92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 23592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 235

92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D .U 235

92与U 23892互为同素异形体

9.(07年高考广东理基·21)32S 与33S 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32S 与33S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B .32S 与33S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 .32S 与33S 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D .32S 与33S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1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1)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 209

83和Bi 21083的说法正

确的是B

A .Bi 209

83和Bi 21083都含有83个中子

B .Bi 209

83和Bi 21083互为同位素

C .Bi 209

83和Bi 21083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Bi 209

83和Bi 21083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11.(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9)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D A .13C 和14C 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1H 和2H 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 .14C 和14N 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 .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12.(07年高考理综上海卷·11)放射性同位素14C 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14C 的含量每减

少一半要经过约5730年。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14C 还剩余1/8,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A

A .5730×3年

B .5730×4年

C .5730×6年

D .5730×8年

13. (07年高考理综上海卷·14)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 形式存在,而月球土壤中吸附着数百

万吨3He ,据估算3He 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①3He 、4He 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3He 、4He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③3He 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④3He 液化是物理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13)顺式Pt(NH 3)2Cl 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

瘤药物。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 .由4种元素组成

B .含有NH 3分子

C .Pt 的化合价为+4

D .Pt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

Ⅱ卷非选择题

15.08年天津理综·26)W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 、X 是金属

元素,Y 、Z 是非金属元素。

(1)W 、X 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2)W与Y 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

(3)X的硝酸盐水溶液显__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

(4)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用分子式表示)

(6)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

(7)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 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并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6.(08年海南化学·14)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______。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大于_________(填化学式)。

17. (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13)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是______和_______;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2615分)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26)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

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B元素是_______、C元素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20. (07年高考江苏卷·19)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

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答案】(1)Al(OH)3+OH -=AlO 2-+2H 2O (2)

(3)酸 Al 3++3H 2O Al(OH)3+3H + (4)SO 2+Cl 2+2H 2O =H 2SO 4+ 2HCl

(5)HCl >H 2S

(6)Cl 2O 7(l )+H 2O (l )=2HClO 4(aq) △H =-4QkJmol -1

16. 【答案】(1)7 在K 2O 、K 2O 2、KO 2、KO 3中任选2个 (2)He 、Ne 、Ar (3)

C 、H (4)Na (5)NH 3 SiH 4

17. [答案](1)Si ;Ar 。 (2)K ;F 。 (3)Al ;2Al(OH)3+3H 2SO 4 = Al 2(SO 4)3+6H 2O ;Al(OH)3+KOH = KAlO 2+2H 2O 。

(4)在NaBr 溶液中滴加Cl 2水,若溶液加深(有红棕色形成),说明Cl 2的氧化性比Br 2强。

18. [答案](1)Ca(或钙);O(或氧)。 (2)CaS 、CaC 2。 (3)SO 2、SO 3。 (4)CO 2+CaO = CaCO 3。

19. 答案](1)K 、Cl 、S 。 (2)HCl 。 (3)F 2。 (4)H 2S ,S H H

?

?。 (5)H 2O 2(答PH 3同样给分)。 (6)C 2H 6。

20. [答案](1)H 2O ;NH 3;NH 4+ ;OH -。(2) Mg 2++2NH 3+2H 2O = Mg(OH)2↓+2NH 4+

[或Al 3++3NH 3+3H 2O = Al(OH)3↓+3NH 4+

]。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2元素周期律21-人教版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实验探究、结合有关数据认识元素周期律,即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模拟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自学和讨论、实验探究、数据分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下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的依据是什么?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之间有无规律可循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律。 [板书] 元素周期律思考、讨论、交流创设情境,引起 学生学习的兴 趣。 [引导和提问] 1.请同学们画出核电荷数1~18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源:学科网ZXXK] 2.试着寻找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展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片画核电荷数1~18号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 意图。 寻找规律。归纳、 回答: 1~2号元素:电子 层数相同,都是1, 最外电子层上的电 子数从1到2。 3~10号元素:电 子层数相同,都是 2,最外电子层上的 电子数从1递增到 8。 11~18号元素: 电子层数相同,都 是3,最外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从1递增 到8。 复习旧知识,引 发新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 元素入手,增强 学生对新知识 的亲切感,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归纳 问题的能力。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综合题汇编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综合题汇编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元素周期表是打开物质世界奧秘之门的一把金钥匙,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发表了元素周期表。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_____。 (2)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h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写出h单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4)b、d、f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a、g、j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其溶液与g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r F HNO3制光电池 Mg>C>O KOH Al2O3 +2OH-=2AlO2- +H2O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a为Li、b为C、c为N、d为O、e为F、f为Mg、g为Al、h为Si、i 为Ar、j为K。 【详解】 (1)0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故上述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Ar;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2)c为N,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NO3; (3)h为Si,核电荷数为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是14,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Si单质的一种用途是可以制光电池; (4)b为C、d为O、f为Mg,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b、d、f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C>O; (5)a为Li、g为Al、j为K,K的金属性最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a、g、j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KOH;g的氧化物为Al2O3,Al2O3与K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 +2OH-=2AlO2- +H2O 。 2.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历年高考题汇总

物质结构与性质(2014年-2019年全国卷) 1.[2019年全国卷Ⅰ]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 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乙二 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 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 (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 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x=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2.[2019年全国卷Ⅱ]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sH3的沸点比NH3的_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 (2)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 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 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则位于底面中心的原子2和原子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卷Ⅲ] 磷酸亚铁锂(LiFePO4)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优良、安全性高等 特点,文献报道可采用FeCl3、NH4H2PO4、LiCl和苯胺等作为原料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填“相同”或“相反”)。 (2) 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构式为,其中Fe的配位数为。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下列各微粒中, 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 N2和CO B. H2S 和H2O C. NH4+和H2S D. CO2和NO2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硫酸的酸性比磷酸的酸性强,所以硫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C.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D.氢氧化铝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的碱性 5.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 不正确 ...的是 A. 酸性强弱: HI > HBr > HCl > HF B. 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C. 还原性强弱: F- > Cl- > I- D. 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 和B 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B 和C 是同主族的相邻元素, 且A、B、C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A、B、C三种元素分别是 A. N、O、S B. F、O 、S C. S、Cl 、F D. O 、F 、S 、B、C、D、E 是同一短周期的五种元素, 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 且碱性前者强于后者, 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且酸性前者强于后者, 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 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A D C E B. E C D A B C. B A E D C D. C D E B A 10.元素碲(Te), 已知它与氧元素同族, 与铷同周期, 关于碲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原子序数为52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TeO4 C. 碲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硫化氢差 mol RO32-共有30 mol电子,则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二周期 B.第四周期 C.第ⅣA族 D.第ⅥA族 15.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 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又能够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 A.元素X: 它的原子中M 层比L 层少2 个电子 B.元素Z: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ⅢA 族 C.元素Y: 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 D.元素W: 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紫色 18.若某原子X的原子序数为26,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X 是金属元素 B. X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C. X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ⅧB族 D. X没有负化合价 19.短周期元素X 和Y 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 若X 的原子序数为m , Y 的原子序数为

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作业 1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二周期,第ⅠA族 B.第二周期,第ⅤA族 C.第三周期,第ⅣA族 D.第三周期,第ⅤA族 2、下图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Mg2+ B.Cl C.Ar D.K 3、下列原子中,最容易形成阳离子的是() A. B. C. D.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A.主要化合价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半径 D.最外层电子数 5、和氖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的微粒是()A.He B.K+ C.Cl- D.Na+ 6、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一组微粒是() A.Mg2+,Al3+,Cl-,Ne B.K+,Ca2+,S2-,Ar C.Na+,F-,S2-,Ar D.Mg2+,Na+,Cl-,S2- 7、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A m+和B n-,两种元素的质子数,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8、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 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 A.He和B B.C和Cl C.Na和Si D.C和Al 题目 1 2 3 4 5 6 7 附8 答案 9、有A、B、C三种元素,已知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和C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C能形成AC型化合物,A2+离子和B原子电子层数也相同.回答: (1)画出A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2)A、B、C三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2 1.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十学年高考】2004-2013学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序数:X>Y>Z 10.D[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可确定X、Y、Z分别为S、Na和F。最外层电子数F>S>Na,A项错误;单质沸点Na>S>F2,B项错误;离子半径S2->F->Na+,C项错误;原子序数S>Na>F,D项正确。 12.[2014·安徽卷]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规律结论 A 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次氯酸溶液无法制取盐酸 B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 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C 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分子 质量增大而升高 NH3的沸点低于PH3 D 溶解度小的沉淀易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转化ZnS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可以得到 CuS沉淀 12.D[解析] 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A项错误;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铝片不能溶解,B项错误;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PH3,C项错误;CuS比ZnS更难溶,因此向ZnS沉淀中滴加CuSO4溶液可实现沉淀转化,生成CuS沉淀,D项正确。 8.[2014·重庆卷] 月球含有H、He、N、Na、Mg、Si等元素,是人类未来的资源宝库。 (1)3He是高效核能原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 (2)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年级: 高三课例名称: 元素周期律 课型: 高考复 习课 参考教材: 人教版必修二第3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反思,寻找规律 2、根据规律进行解题,掌握解题的关键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解题练习,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化学学科素养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半径大小的比较 3、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 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教学用品 多媒体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回顾导入新课回顾元素周期表中的要点引出本节课课题——元素周期律 回顾旧知, 导出新知

【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HCl>HI B.原子半径:Na>Mg C.酸性:H 2SO 3 > H 2SO 4 D.还原性:Cl - < S 2- 2、(2015·山东高考·8)短周期元素X 、Y 、Z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 、W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 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XZ C.Z 、W 均可与Mg 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3.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a 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电子数目的一 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元素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b 的弱 B.元素a 的原子半径比d 的大 C.元素a 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 D.元素a 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4、依据下表选择有关序号,并 用相应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这些元素中, 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是最不活泼的元素。 (2)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 酸性最强; 碱性最强; 呈两性。 (3)⑤ ~ 元素的原子中, 原子半径最小; 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都很弱。 (4)在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最不稳定是 (5)写出①、②两种元素的符号 、 。

全国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下表列出了①~⑩十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ⅠA0 1①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2②④⑩ 3⑤⑥⑦③⑧⑨ 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④按原子个数比1:1 组成的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由②、④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无毒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和⑨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和元素⑧的气态氢化物中,易于制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元素①、④、⑤两两之间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化合物,写出一种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O=C=O Ne O 2Na+2H2O=2NaOH+H2↑ 2HClO4 +Na2CO3=CO2↑+2NaClO4 +H2O H2S Al(OH) 3 +OH- = AlO2- +2 H2O H2O(或H2O2) Na2O(或Na2O2或NaH) 【解析】 【分析】 从表中元素所在的位置,可推出①为氢(H),②为碳(C),③为磷(P),④为氧(O),⑤为钠(Na),⑥为镁(Mg),⑦为铝(Al),⑧为硫(S),⑨为氯(Cl),⑩为氖(Ne)。 【详解】 (1)①、④为H和O,二者按原子个数比1:1 组成分子H2O2,电子式为;②、④两种元素为C和O,二者组成的一种无毒化合物为CO2,结构式为 O=C=O,答案为:;O=C=O; (2)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Ne;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O;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是Na,它的单质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化学方程式是

高中化学:1.2《元素周期律》说课(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本节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学习的探究性。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巩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高考真题分类解析-----理综13物质结构

2013年高考分类解析---理综(化学)非选择题部分(13.物质结构) 备注:2013年高考化学或者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统计及顺序 (共15套,31地区) 1、(1套)大纲版全国卷(广西) 2、(1套,9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江西) 3、(1套,7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I(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辽宁) 4、(4套,4地区)4个直辖市各一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5、(8套,8地区)自主命题省份:浙江,山东,四川,福建,广东,安徽,江苏,海南。 37.[选考题: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电子数为。 (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 是。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6)在硅酸盐中,SiO4- 4 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 为。 【答案】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1)M 9 4 (2)二氧化硅 (3)共价键 3 (4)Mg2Si + 4NH4Cl = SiH4 + 4NH3 + 2MgCl2 (5)①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②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 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6)sp3 1∶3 [SiO3]2n- n (或SiO2- 3 ) 【解析】本题考察物质结构知识,有的省份如广东已经基本弃考。【试源】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新课标Ⅰ卷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 A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平且A-和B+ 的电子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 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 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本节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学习的探究性。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巩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三、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采用探索发现和迁移类比。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四、教学程序:本节教材可分五步进行: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仿照表1-2的形式,取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三项,依次在黑板上列出。然后向学生提问: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已学过的碱金属和卤素按上述规律应排入表格的什么位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在小结时指出:如果对质子数大于18的元素继续研究,同样可以发现,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象Na到Cl一样从1个递增到7个,最后到8个电子的现象,从而揭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普遍性。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核外电子Z 个 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 质量数。 a 一一代表质量数; b —一代表质子数既核 c 一一代表离子的所带电 荷数; d —一代表化合价 e 一一代表原子个数 补充: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 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核素、?同?位素 1、 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原子結构. 1.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 A Z X 厂原子核 质子 中子 Z 个 (A-Z )个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质量数一? 核 电荷数一? (核内质子数) 请看下列表示 a c* X e A z X ——元素符号 电荷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阳离子aW ":核电荷数二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二a-m 阴离子, 核电荷数二质子数 <核外电子 数,核外 ?:核电荷数二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外 电子数二b+ n =原子序数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点 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练习: 1、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

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与它们对应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

(word完整版)高考选择试题库(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选择题精选 【广东高考真题】 1、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2、(双选)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A.原子半径: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3、(双选)如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 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4、(双选)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ZQ 【广东高考模拟题】 单选题: 5、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铯-137(137 55 Cs ) 向外界泄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R X T Z Q

A.每个 137 55 Cs 原子中有82个中子B.CsOH的碱性比KOH强C.HI比HF还原性强D.KIO3是碘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盐 6、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Q形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最多 B.T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II族 C.Q和R的气态氢化物,前者比后者稳定 D.原子及简单离子半径均是T>W 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字母i所代表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 B.字母a、c、d、h所代表的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C.上表14种元素中n元素失去核外第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D.上表14种元素中m元素失去核外第1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少 8、X、Y、Z、W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Y、Z质子数之和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压下,四种元素单质中,X单质的熔点最高 B.Z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W元素的金属性比Z元素金属性强 9、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难失去电子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Q R T W X Y Z W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解析版)

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2019新课标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 A.B.C.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 是、。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Li2O MgO P4O6SO2 熔点/°C 1570 2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2)sp3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Cu2+ (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 23 330 A 824+1664 10 N a- ?? ? 【解析】(1)A.[Ne]3s1属于基态的Mg+,由于Mg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 B. [Ne] 3s2属于基态Mg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Mg+; C. [Ne] 3s13p1属于激发态

必修2元素周期律经典习题汇编

第一章元素周期律 2、、、均为短周期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和,和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B.单质沸点: C.离子半径: D.原子序数: 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3->D->B+>A2+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4、已知、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热稳定性: C.还原性: D.酸性: 5、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Q>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示酸性 6、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与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若W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2W3 8、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其中A、B处于同一周期,A、C处于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1.写出C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第周期族。 2.A与B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结构式: 。 3.C的氧化物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9、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_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 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 Na中,Na原子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 11 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 (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 (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 2.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全国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问题: 族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周期 1① 2②③④ 3⑤⑥⑦⑧⑨ (1)表中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③、④、⑧的原子半径最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 ....回答)。 (3)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 ...回答)。 (4)②、③、④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用结构式 ...回答)。 (5)②和③按原子数1:2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为____________,该晶体气化的过程中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③和⑧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该晶体属于________晶体(填“离子”、“分子”、“原子”)。 (7)元素⑤、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互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3周期IVA族 F NaOH H-F 分子间作用力共价化合物 原子 Al(OH)3+NaOH=NaAlO2+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可知分别是H、C、O、F、Na、Mg、Al、Si、Cl。据此解答。【详解】 (1)半导体材料应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寻找,根据上述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结构,半导体材料是晶体硅,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 (2)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Mg>O>F,即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 (3)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即NaOH>Mg(OH)2>Al(OH)3,碱性最强的是NaOH; (4)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因此氢化物的稳定性:HF

高一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测试题(一)

必修2《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C 136 -NMR (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C 136表示的是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 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 .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质子 D .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7个中子 2.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 .16O 和18O B .H 2O 和D 2O C .H 2和 D 2 D .24Mg 和24Na 3.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A .14 B .15 C .16 D .17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A .HCl B .KOH C .CaCl 2 D .CO 2 5.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6.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 .H ∶Cl B . C .O 188 D .O =C =O 7.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A .Na 、Mg 、A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 .Si 、P 、S 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 .C 、N 、O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 .Li 、Na 、K 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8.某元素的最外层有 2 个电子, 该元素 ( ) A . 一定是金属元素 B .最高化合价一定为 +2 价 C .一定是 ⅡA 族元素或是 He D .无法确定属于哪类元素 9.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性强的是 ( ) A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电子层数比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 D .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 10.某主族元素R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A .R 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 .R 一定是ⅣA 族元素 C .R 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 .R 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 2R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在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B.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