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热疗法应用

冷热疗法应用

冷热疗法应用
冷热疗法应用

冷热疗法的应用

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使用目的是通过冷或热作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增加舒适的目的。

?一.冷.热疗法的护理评估

护士应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在应用冷疗发或热疗法之前,首先应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分析收集的主.客关资料后作出判断,未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一)病人身体评估

?1.测量病人生命体征

?a.了解病人目前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准确数值,作为用冷用热的指征,

?b.另一方面作为与治疗后效果进行比较的标准。

?2.检查病人体表有无感染情况,如红.肿.热.同痛.活动受限.感染部位;询问病人感染发生时间等。如感染部位有破溃,护士应按无菌操作应用用冷或用热冷疗,并给与恰当的护理。

?3.检查病人肌腱.韧带.关节有无损伤,活动是否首先,自理程度;询问病人扭伤时间等。

?4.检查并人身体疼痛的部位.性质,一起的原因,活动是否受限等。

?5.了解病人对冷.热敏感程度,如敏感.正常.感觉丧失等。

?6.询问并检查病人体内有无金属移植物,如金属假关节.固定钢钉或钢板.起搏器。若有,使用冷热疗法时须慎用或不用。

?7.了解病人的年龄,如婴儿与老年人对冷与热的耐受力差,反应迟钝,描述不准确。所使用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应用过程中还须注意密切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情况及反应。

(二)病人心理社会评估

1.病人心理评估

(1)评估病人对所提出的冷热疗法的反应和态度,如接受还是拒绝。

(2)病人对用冷或用热的知识程度,以前是否接受过类似的治疗,能否配合治疗。(3)了解病人是否有恐惧.害怕的心里,担心用冷或用热后出现意外,以及对护士的信任程度。

(4)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是否合作。

(5)了解病人平时用冷或用热的习惯。

2.家属获陪护人评估

(1)家属或陪护人的态度,如能否接受病人用冷或用热的治疗方法,是否了解治疗目的,能否同意使用冷热疗

(2)家属有无用冷用热的经验,有无能力发现和制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

三.冷.热疗法的作用

(一)冷疗法的作用

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2.控制炎症的扩散

3.减轻疼痛

4.降低体温

(二)热疗法的作用

1.促进炎症消退

2.解除疼痛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

4.保暖

?四.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1.方法:应用湿冷.湿热比干冷.干热疗法效果好。因为谁比空气导热性能强.渗透力大。使用干冷.干热疗法时,因内存空隙及空气,使冷.热的传导能力降低。所以,在使用湿热疗法时,水温须比干热疗法低;应用湿冷疗法时,温度应高于干冷疗法。?2.部位:皮下冷感受器比热感受器多8~10倍,故浅层皮肤对冷较敏感。另外,人体皮肤的薄厚分布不均。皮肤薄或经常不暴露的部位对冷.热有明显的反应,对用冷比用热更为敏感。因此,在临床上为高热病人降温时,要将冰囊放置在皮肤薄且有大量血管分布的腋下与腹股沟处。

?3.时间:持续用冷或用热时间的长短对身体有直接影响。时间过长所产生的继发效应将抵消治疗作用。同时,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寒战.面色苍白.冻疮或烫伤等。

?4.面积:人体接受冷疗或热疗面积的大小反应的强弱有关。应用冷疗.热疗的面积大,机体的反应较强;反之,则弱。应用冷疗发或热疗法时,应注意冷疗或热疗面积越大,病人的耐受性就越差;更大面积的用冷或用热将会引起全身发应。因此,再实施全身用冷或用热时,护士应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5.环境温度:应用冷疗法或热疗法时,环境温度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如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身体温度时,传导散热效果减低;在干燥的冷环境中用冷,效果则会增强。

?6.个体差异:个体对用冷或用热的耐受性不同,反应也不同。老年人因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婴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全,因此,对老年人和婴幼儿应用冷疗法或热疗法时要慎重。另外,个体皮下脂肪薄厚不同对应用冷疗法或热疗法的反应也不同。?五.应用冷.热疗法的禁忌

?(一)冷疗法应用禁忌

?1.循环障碍:大面积组织受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感染性休克.微循环明显障碍.皮肤颜色青紫者不宜用冷。以防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坏死。

?2.组织损伤.破裂:冷可致血液循环不良,增加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特别是大范围组织损伤应禁止用冷。

?3.水肿部位:冷会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影响细胞间液的吸收,故在水肿部位禁忌用冷。

?4.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因冷可使局部血流减少,妨碍炎症吸收。

?5.冷过敏者:对冷过敏者应用冷疗可导致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关节疼痛等,应禁忌实施治疗。

?6.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等处禁忌用冷,以防冻伤;心前区禁忌用冷,以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腹部用冷易导致腹泻;足心禁忌用冷,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而影响散热,或一过性冠动脉收缩。因此,对高热降温者及心脏病病人应避免足心用冷。

?(二)热疗法禁忌

?1.软组织扭伤.挫伤早期:凡扭伤.挫伤48小时内禁忌用热疗,因用热后会加重出血和水肿。

?2.未经确珍的急性腹痛:热疗会促进炎症过程,有引发腹膜炎的危险。

?3.鼻周围三角区感染:因该处血管分布丰富,与颅内海绵窦相同的面前静脉血管内无静脉瓣,用热会使血管扩张而导致炎症扩散至脑部,后果严重。

?4.脏器出血: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

?5.恶性肿瘤:治疗部位有恶性肿瘤时不可实施热疗法。因热会加速细胞活动.分裂及生长,从而加重病情。

?6.金属移植物:治疗部位有金属移植物这禁忌用热,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用热易造成烫伤。

?六.冷热疗法的应用

?(一)冷疗法的应用

?冷疗法是用地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止血.止痛.消炎和退热的治疗方法。

?根据用冷面积和方式,冷疗法可分为局部疗法和全身疗法。

?局部疗法包括:冰袋.冰囊.冰帽.冰槽.冷湿敷法和化学制冷袋等。

?全身疗法包括:温水擦浴.乙醇擦浴.冰盐水灌肠等。

?局部冷疗的目的:

?1.降低体温,局部消肿.止血.防止发炎或化脓,减轻疼痛。

2.降低脑温,防止脑水肿.减轻脑细胞损害。

3.降温.早期扭伤.挫伤,消肿止痛.

?注意事项

?1.用冷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0分钟,休息60分钟的后面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2.观察局部皮肤变化,病人局部皮肤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时,立即停止冷疗。?3.冰块融化及时更换。

?4.用冰帽.冰槽时注意保护患者耳廓。

?5.使用化学改冷袋过程中注意观察制冷袋有无漏液现象。如嗅到氨味,立即更换,以防药液损伤皮肤。

?6.冷湿敷法每2-3分钟更换一次敷布。一般冷敷时间为15-20分钟。

?7.冷敷结束后,撤掉敷布和纱布,用物清洁.消毒后放回原处备用,并协助病人躺卧舒适。

?全身冷疗法

?应用温水或乙醇进行全身擦浴,可达到全身冷疗的作用。25%-30%酒精,温度30度,温水32-34度。

?温水擦浴的目的为体温在39.5度以上的病人降温。

?温水擦浴的注意事项:

?1.头部置冰袋,以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

?2.热水袋置于足底,使病人感觉舒适,减轻头部充血。

?3.尽量少暴露病人。

?4.禁忌擦拭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底等。

?5.擦浴过程不宜超过20分钟,如体温低于39度,取下冰袋。

?6.擦浴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添加温水。

?7.酒精擦于对血液病病人及新生儿禁忌使用。因为乙醇是一种挥发性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热并刺激皮肤血管扩张。

?(二)热疗法的应用

?热疗法是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已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炎.解痉和舒适的治疗方法。

?热疗法包括干热疗法和湿热疗法。因为湿热的穿透力强,有冥想的温度刺激作用,所以,湿热较干热局部效应强。在使用湿热疗法时,温度须比应用干热疗法湿的温度低。

?一.干热疗法

?1.热水袋

目的:保暖.舒适.解痉.镇痛。

注意事项

?a.热水袋水温60-70度,对老年人小儿昏迷。用热部位知觉麻痹,麻醉位清醒者水温在50度。

?b.灌水时应提高袋口端,以防水外溢,排尽空气,防止影响传导。

?c.检查有无漏水,外套不直接接触皮肤。

?d.时间30分钟,防止继发效应。

?e.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受热部位皮肤情况。

?f. 严格交接班,及时更换热水。

?2.化学加热袋

?化学加热袋最高温度76度,平均56度。持续2小时左右。

?使用目的和方法同热水袋

?使用注意防烫伤。对老年人.儿童.昏迷.感觉麻痹的病人不宜使用化学加热袋。?3.烤灯的使用

?烤灯是利用热的辐射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组织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况。

?目的:消炎.解痉.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保护上皮.利于伤口愈合。用于感染的伤口.压疮.臀红.神经炎.关节炎等。

?注意事项:1.鹅颈灯距创面30~50毫升,每次照射时间20~30分钟。

? 2.照射完毕休息15分钟后方可外出,以防止感冒。

? 3.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局部皮肤的变化。

?4.暖箱的应用

?暖箱可提供围产儿稳定的环境温度,隔离感染,并可提供给氧及维持一定的湿度。?使用新生儿暖箱的目的:

?1.为患儿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保持体温稳定。

?2.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注意事项:

?1.使用暖箱要根据患儿体重调节箱内温度。

?a.体重在1500~2000克,温度30~32度。

?b.体重在1001~1500克,温度32~34度。

?c.体重在小于1000克,温度34~36度。

?箱内一切用物必须高压灭菌。

?2.暖箱湿度55%~65%之间。

?3.严格交换班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保证安全。

?4.避免阳光直射,冬季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

?5.使用时,空温不宜过低,以免暖箱大量散热。(24~26度)

?6.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箱内仪表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必要时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维修。

?7.长期使用。一周以消毒,每周更换,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水箱蒸馏水每日更换一次。

?8.严禁骤然提高暖箱温度,以使体温突然上升。出箱前逐渐调节箱温,以利于患儿逐步适应周围环境。

?9.放入暖箱的新生儿最初2小时应每隔30~60分钟测体温,同时注意四肢温热情况,体温正常后

4小时测一次体温。

?二.温热疗法

?目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多用于急性感染部位。

?注意事项:

?1.热温敷水温50~60度,局部涂凡士林,以防烫伤。

?2.敷布上加盖毛巾,以维持热敷温度,治疗部位不忌受压者可在受热部位加热水袋,再盖毛巾,维持热敷温度。

?3.病人感到烫热时,可揭开以角散热。有伤口创面或结痂时,按无菌操作进行湿热敷。

?4.热敷过程中,祝一句不皮肤变化,每3~5分钟换一次敷布。

?5.热湿敷时间15~20分钟。

?(二)热坐浴

?目的:减轻局部疼痛.水肿.炎症,使病人清洁.舒适。用于会阴.肛门.外生殖器疾患忌盆腔充血.水肿.炎症及疼痛。

?注意事项:

?1.女性病人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盆腔急性炎症期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2.遮挡病人:坐浴水温38~41度,防止烫伤。

?3.坐浴时间:15~20分钟,坐浴部位有伤口者应换药。

?4.观察坐浴水的温度,及病人皮肤情况,随时间调节水温。

?(三)温水浸泡

?目的:消炎.镇痛.清洁.消毒伤口。用于手.足.前臂.小腿部位的感染早期,使炎症局限;感染晚期伤口破溃,促进伤口愈合。水温43~46度。

?注意事项:

?1.温度根据病人习惯调节,防止烫伤。

?2.用镊子灭取纱布时尖端勿解触创面。

?3.浸泡时间30分钟。

?4.注意保持浸泡液的温度。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