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doc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doc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doc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doc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

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

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

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

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

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

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

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

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

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

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

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

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

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

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

题作业。

5.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

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

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

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

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成员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

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

6.教学效果与影响。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

程、学习进度、内容和反馈,全面跟踪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对进度缓慢或有可

能弃学的学生进行回访和提醒,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开展学习者问卷调查,及时根

据调查反馈信息改进课程资源设计和教学。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

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建设该课程的高

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多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

定学分。

二、课程选题方向

支持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建设

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更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在线开放课程。课程选题应注重科学性

和思想性统一,重点选题方向包括:

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

2.公共课;

3.专业课(含学科基础课)

4.创新创业教育课。

三、课程要件

课程资源结构如图 1 所示。

1.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覆盖面、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授课对象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课程已开设和面向社会开放情况等内容。

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

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3.教学日历。教学日历是教师组织线上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表,应按周来明确规定教学

进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讨论主题与要求、线上线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时间进度。

4.课程导学。课程导学包括课程学习指南、学习建议,各课程单元的学习指南、学习方法建

议,各种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介绍,常见问题等。

5. 教师授课视频。教师授课视频按教学知识单元录制,每个视频针对1~ 2 个知识单元,要求结构完整。每个视频片段5-15 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20 分钟。每 1 个学分当量的课程学时应不少于 16 学时,教学视频(不含素材)应不少于120 分钟。

6.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每个授课单元的课程教学演示文稿,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文献、

案例等。

在线开放课程

程概要

学周 01

学周 02

??

学周 N

/ 考

程特点

教学目

适用象

程介学数

教学大教材与参考料

教学日程开放情况

教及教学方法

学目

学周学

教授

( 1~ n)

知点 01

知点 02教学料

拓展料

??

知点 N

图 1 图 1课程资源结构示意图

7.教师团队。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基本情况介绍;课程团队构成及介绍,包括教学设计人

员、助教、拍摄制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志愿者等。

8.课堂讨论。每个单元可以安排有一个或多个课堂讨论,需设定讨论的主题。课堂讨论是教

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9.测验。测验包括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随堂测验可以安排添加在某个教学单元中的多个教学

视频间,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单元测

验一般安排在整个教学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进行。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一般由客观题组成,题型可以

是单一的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或是上述多种题型的组合,平台自动判分。

10.作业。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主观题、客观题,或是两者的组合,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

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

11.试卷。试卷是检测学生课程阶段性或整体学习情况的正式测验题,可以包括客观题、主

观题及两者的组合题;试题满足测试目标的要求,涵盖考查范围内的主要知识点,考查内容的题

量和试题难度分布应与教学内容结构一致,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前后顺序必须合理,试题之

间不能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客观题由平台自动判分,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

式进行判分。

12.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需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

的评价策略,评价策略明确了完成每个知识单元、每个学习周以及整门课程学习所必须按时完成

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评分标准及成绩合成比例等,列入评价的学习活动包括视频点播、学习

讨论、在线测试、在线作业、材料阅读等。

13.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

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

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 虚拟 / 仿真实验实训 ( 实习 ) 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 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四、格式与技术要求

1.教师授课视频

①制作要求

课程教学视频应该满足慕课教学模式要求,按教学知识单元录制,每个视频针对1~ 2 个知识单元,要求内容结构完整。每个视频片段5-15 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20 分钟。每 1 个学分当量的课程学时应不少于16 学时,教学视频(不含素材)应不少于120 分钟。

教师视频要求画面构图、布局及场景搭配合理;画面整体色彩和谐;声画同步、声音清晰无

失真;视频播放无抖动、跳跃;画面字体规范并与背景对比强烈;教师衣着得体,表达清晰,板

书清楚。

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

②技术要求

外录式视频课件(使用外置摄像机对教师的讲授和演示过程进行拍摄)的要求高清视频:

格式: MP4;分辨率: 1920*1080 或 1280*720 ;帧速率:≥25fps

视频码率(编码): H.264/AVC ≥ 1024kbps ;

音频码率(编码):AAC(MPEG4 Part3) ≥128Kbps;

采样率: 48KHz;声道:立体声 2 声道,做混音处理

标清视频:

格式: MP4或 FLV;分辨率: 720*576 或 720*480 ;帧速率:≥ 25fps

视频码率(编码): H.264/AVC ≥ 512kbps ;

音频码率(编码):AAC(MPEG4 Part3) ≥128Kbps;

采样率: 48KHz;声道:立体声 2 声道,做混音处理

内录式视频,指用软件自动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播放的PPT、边讲边做的注释,以及

对电脑的操作等,配以教师同步讲解的声音和头像。内录式视频及Flash 课件的分辨率支持19 寸 16:9 屏幕的最佳分辨率。

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明显杂音,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伴音清晰、饱满、

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 ( 国家规定的除外) 、错别字;字幕的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入屏方式要与其他要素(画面、解说词、音乐)配合适当,不能破坏原有画面。

视频片头 / 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 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

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2. 文本素材

纯文本采用 UTF-8编码或 GB18030编码。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txt 、 doc、 docx 、 pdf 、 rtf、htm、 html 、xml 等。

3. 图形 / 图像素材

彩色图像颜色数不低于真彩(24位色),灰度图像的灰度级不低于256级。屏幕分辨率不低

于 1024× 768时,扫描图像的扫描分辨率不低于72 dpi 。

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gif 、 png、 jpeg 、 jpg 、bmp等。

4.音频素材

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使用适合教学的

语调。

音乐类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44.1 kHz ,语音类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22.05 kHz 。量化位

数大于 8位,码率不低于64 Kbps 。音频播放流畅,声音清晰,噪音低,回响小

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wma、 mp3、 mp4或其他流式音频格式,建议优先采用mp3格式。

5.视频素材

分辨率不低于320× 240,图像清晰,播放流畅,声音清楚。

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 国家规定的除外) 、错别字;字幕的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入屏方式要与其他要素(画面、解说词、

音乐)配合适当,不能破坏原有画面。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音频部分应符合音频素材

的质量要求。

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mp4、 wmv、 mov、 flv 或其他流式视频格式,建议优先采用mp4格式。

6.动画素材

动画色彩造型和谐,帧和帧之间的关联性强。动画演播过程要求流畅,静止画面时间不超过

5秒钟。

采用常见存储格式,如gif 、 swf (不低于 Flash6.0 )或 svg 存储格式。

7.演示文稿

文件采用 ppt 、pptx 或PDF格式制作,如果演示文稿有内嵌音频、视频或动画,则应在相应目

录单独提供一份未嵌入的文件。同时提供关于最佳播放效果的软件版本说明。

版式朴素、大方,颜色适宜,便于长时间观看;在适当位置标明课程名称、模块(章或节)

序号与模块(章或节)的名称。每页版面的字数不宜太多。正文字号应不小于24磅字,使用 Windows 系统默认字体,不要使用仿宋、细圆等过细字体,不使用特殊字体,如有特殊字体需要应转化为

图形文件。文字要醒目,避免使用与背景色相近的字体颜色

动画连续,节奏合适,不宜出现不必要的动画效果,不使用随机效果。文件内链接都采用相

对链接,并能够正常打开。使用超级链接时,要在目标页面有“返回”按钮,不同位置使用的导

航按钮保持风格一致或使用相同的按钮。

8.网页课件

网页目录层次清晰,命名简洁、准确、合理。页面上要标明当前页面展示内容的标题。每个

网页内要有完整的标签,每个网页内标签之间要写明该页的标题,并且与页面上的标题一致。网

页内的所有路径写法均使用相对路径。

对于背景、表格、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等统一使用样式表(CSS)处理。网页的样式风格

尽量一致,在背景、色调、字体、字号上不能相差太多。如果有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音量不易

过大,音乐与课件内容相符,并提供控制开关。

兼容 Microsoft IE 、 Google Chrome、 Mozilla Firefox等常见浏览器,鼓励采用HTML5编码,并充分考虑苹果、安卓等移动总终端的适应性。

9.flash课件

课件以 swf 格式提交。课件的开始要有醒目的标题,标题要能够体现课件所表现的内容。文

字要醒目,避免使用与背景色相近的颜色,根据课件的内容和使用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整体色彩和

色调。选用字体时尽量避免文字残损,字体大小可以根据文字多少进行调节。

画面简洁清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尽量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设计较强的交互功能,

促进学习者参与学习,但交互要合理设计。动画连续,节奏合适,提供进度控制条。背景音乐的

音量不易过大,音乐与课件内容相符,并提供控制开关。在课件中不同位置使用的导航按钮风格

一致或使用相同的按钮。

课件应采用 Flash 6.0以上版本制作。

友情提示:参考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大的好大学,还有高教社的,中国大学 MOOC等;

建设标准,评审指标和申报书对照,按周教学,和各个学习、知识单元的设计都有一些比较

具体的要求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本科校用,仅供参考)

二、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0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5.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期为2年,要求在2016年面向学生进行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试点期间,要加强网上辅导和答疑,课堂讨论时间一般要求占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教师教学工作量按课程原设课时统计。项目结题时,需要提交:在线开放课程网站、总结报告、改革方案(含教学大纲、课程具体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等)、学生学习感受与调查总结报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论文等其他成果。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5. 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

最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课件、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1. 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知识点) (1 )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15 分钟(尽量控制在10 分钟以内); 视频格式: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视频采用H.264 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 X 720, 16:9 ); 音频: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课程简介: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50~60 秒。 (2)拍摄要求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 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字幕文件(可选) 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要求用srt 格式。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 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1 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2. 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讲的PPT教案,可放在该讲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3. 随堂测验随堂测验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4.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平台为每个话题生成单独 的讨论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5. 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设有提交截止有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 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教师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2~3 次)、有 效成绩取最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注意:由于填空题判分时有严格的字符比对规则,出题需谨慎。

(完整word版)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 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2.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合数字化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的即时管理,达到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习者参与积极性,将网络资源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4.以先进的“学习中心”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前沿信息科技,共享优质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展现学校水平和实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划“十三 —1—

五”期间自主建设20门左右的慕课,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范围 1.在线开放课程为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在“学习中心”平台上建设的,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有特色和成效的课程。 2.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能充分利用在线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三、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 教学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能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丰富,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课程建设需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试方法改—2—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首先要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5.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负责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一支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指南

附件4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受众面广、量大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高职院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 二、功能定位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定位于“能学、辅教”。“能学”指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辅教”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 三、建设要求 (一)内容要求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能够涵盖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基

本要求)规定内容、覆盖该课程所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包含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记录、教学评价等环节,颗粒化程度较高、表现形式适当,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申报学校应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并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成果应用到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资源要求 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1.基本资源。基本资源指能系统、完整、科学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及利用、课程改革成果,有力支撑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微课程等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2.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各类典型新技术应用、生产案例、教学案例、专题讲座、素材资源,

湖北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

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5.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成员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 6.教学效果与影响。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内容和反馈,全面跟踪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对进度缓慢或有可能弃学的学生进行回访和提醒,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 —- 2 - —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效果

1.建设了协作与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创建互动、讨论组等大量问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与分工合作,改革了传统教育教师单打独斗的弊端,有助于不同教学与学习理念的拓展与传播。 2.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在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反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教”的被弱化,学习者的“学”的主体作用被强化。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的速课课件,学习者可以提前进行课程预习,利用教学课件、课程录像、教学视频或微课等进行学习或者课后的巩固复习。“贴心大学”交互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交互学习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贴心大学提供的一种在线学习、交互学习的新模式。一用网络平台,学习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学习的限制,提供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学习情况,随时随地自主的安排学习。 3.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网络平台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学习区、互动交流区、实践实训区和评价考核区等,利用在线开放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多元化的交互式和应用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学习、主动学习。 4.推动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考核内容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包括资源利用情况、交互情况、答疑情况、作业提交、综合考试等,在线开放课程还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并生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馈数据。所以,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促进了教与学评价体制的变革。 5.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及实践环节涉及教学等多学科内容,相关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在精品在线开放网络平台建设中可以实现学科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附件1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 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申报程序第六条.

浙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和制作规范

附件1: 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和制作规范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详细

《网络营销》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商贸管理学院 二0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1) (一)建设思路 (1)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1)

(二)建设目标 (1) 1.课程建设的特色 (1) 2.建设目标 (2) 二、课程建设的容 (4) (一)建设容与进度 (4) (二)教学主要容 (5) (三)建设具体措施 (5) 四、建设预期效果、验收要点 (9) (一)预期目标 (9) (二)验收要点 (9) 五、经费使用说明 (11) (一)建设资金总预算 (11) (二)建设资金使用明细 (11) 六、保障措施 (11) (一)组织保障 (11) (二)资金保障 (12) (三)制度保障 (12)

在线开放性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网络营销》 一、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 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线精品开放课是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课程资源。 2.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 《网络营销》课程已于2017年开始进行了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过积累,目前已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二)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的特色 《网络营销》课程是基于项目实践过程,结合市场、行业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本课程主要依托校教师、学生评价,同时结合校外专家评价,目前的评价效果较好。 (1)校外专家、行业专家评价 ●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力量强,教材建设体现了工学结合,把实际工作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完善的教学试验基地,毕业学生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作适应性强。 ●近几年来,通过积极引进及培养人才,师资力量显著增强,青年教师还因参加项目实践活动,接受造价电子商务师等专业培训,这成为了高质量专业教学的基本保障。 ●教学容符合当前的工作岗位需要,教学条件优越,教学手段多样化,课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 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 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 3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6〕698号)精神,决定建设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 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学 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 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 开放课程。鼓励各学院跨学院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 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 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学院主体、 学校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 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 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 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数据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书(张素青)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建设任务书 编号:XM-6 项目名称:XM-6-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数 据时代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张素青 所属部门:信息工程系 教务处制 二〇一七年二月

填表说明 一、“任务”和“项目”均填写此任务书。 二、编号及项目名称依据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填写。 三、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准确、详实,表达要严谨、简洁明了。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要突出创新要素、发展要素,立足实际,体现增量。 四、分年度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与进度安排及资金预算等两 部分内容要相互呼应,保持前后一致。 五、有关栏目内容可续表。 六、计划书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张素青所属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职务职称教授 手机158******** 电子邮箱280946342@https://www.doczj.com/doc/54167344.html, 项目概述及2016 年建设成果: 根据《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实施方案>》中落实XM-6建设省级高等职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求, 学院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开发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项目以建 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放课程线上应用为基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水平、一流立体化教材为目标,在两年内将此课程建 设成具有高职特色、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工学结合”度高 及实用性强的示范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本项目与企业团队共同建设,借鉴企业实践经验,注重高质量精品课程 资源建设,研究MOO展C示平台的运用,并将二者结合应用,充分发挥现代 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增强成果的实用性,力求切实解决教学重难点。 项目建设周期从2016 年1 月开始,预计2018 年12 月结束,建设期 三年。 2016 年成果: 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项目建设标准

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颗粒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应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时长以5-20分钟为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高职类课程应能够覆盖该课程所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应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并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成果应用到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资源应力求丰富多样,在数量和类型上大大超出结构化课程所调用的资源范围,实现资源冗余,以方便教师自主搭建课程和学生拓展学习。表现形式上,要合理使用文本、图形(图像)、音

频、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等各类素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学的优势,提高微课程、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比例。应按照资源的内容和性质,科学全面地标注资源属性,方便资源的检索和智能重组。资源的形式规格应遵循行业通行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答疑,网上作业布置、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加强师生课堂与课下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

关于开展2019年度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

关于开展2019年度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部: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见》(鄂政办发〔2016〕24号)等文件精神,为推进我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深化我院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决定启动2019年度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课程范围 申报课程范围为以下几类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创新创业教育课、教师教育课程。鼓励依托已建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课程转型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二、申报条件 1.课程须已在学院连续开设3年以上,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的好评或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2.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

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较强。课程负责人应为学院正式聘用的教师,并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课程团队成员需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除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人员或教学辅助人员,能长期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教学工作。同一课程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门课程。 3.课程教学设计与方法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办法和学习激励措施。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课程应建立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反馈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4.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水平。课程内容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每门课程应有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

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一课程建设总体要

附件1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 - 1 -

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5. 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 -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