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如何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如何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如何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发表时间:2016-07-21T09:49:53.6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作者:徐慧球[导读]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是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体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中学843300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是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体现。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要让语文学习生活化。多彩的生活使学生接触社会,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将语文学习同生活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一定会很精彩、很实用。语文教学如何生活化?著名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因此,我认为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走向。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和谐呢?“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体验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所以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要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体验把自己的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积累中上升到生活体验的实践。

一、语文生活化,教师要演活角色

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从大的方面,我们语文教师关注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关注着学生的终身学习,关注着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着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发展、不同的学习方法,更关注着学生在发展中的自尊与自信。语文课标指出:教师应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

教学工作是一件由多因素、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的工作。因此,备课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应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教师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熟悉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研究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甚至编写教学教案,都必须做到从生活资源中广采博览、兼收并蓄,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放自己的思想,使自身的积累逐步丰厚。在学习、吸纳的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化”他人为自己,不被资源的海洋所淹没,并从中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再去丰富教学资源。

语文课涉及面极广,融合了各学科的知识,它和生命共舞,充满色彩和活力;它可以通古腾今、连贯中外,足涉天文地理,放眼微宏两观。备课时应扩大学科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语文学习,除了通过课文安排的显性课程之外,还有各种“隐性课程”,即环境语文。教师眼里应有资源,充分发掘这些课程资源,让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交融”,产生无限活力和生机。

二、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

如上所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关注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关注着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关注着学生的终身学习,关注着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的个性发展、不同的学习方法,更关注着学生在发展中的自尊与自信。总之,我们要把关注置于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起责任的伦理层面上来,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主动、差异、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课堂就是我们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教学生学会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让他们真正体验、感受、思辨、领悟到文章何以这样而不那样写的缘由,并在这一过程中升华情感、提升精神、形成能力和习惯。不仅如此,还要学会把语文学习当作过日子,在过日子的过程中养成观察、积累、倾吐、提炼的好习惯。

三、多备“生活化”的作业

课后练习很精到,但仍会在不同程度上和生活脱钩,个别试题过于陈旧,此时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如在学习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时,为了便于空间顺序在写作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将练笔布置为“我的学校”,并带领学生从校门开始按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的顺序参观学校,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空间顺序在文中的应用,又能有话可说地写好练笔。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做到了学文悟写,还让学生做到了读世悟写,真正把教学延伸到生活领域,让学生心怀课内所学,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感悟领会。家庭作业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效果的较好途径,为了更多的学生学有所获,我们可以培养学生“读世”。如:读美文时,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分析语言;看其他教材时,注意其条理性和周密性等。

总之,生活化语文教学强调整体系统的回归生活本源,它实实在在地坚守着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本质,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不熟读背诵课文,经典语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扩大阅读,就不可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营养、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直接和间接的阅读,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实质的提高,写作就会无病呻吟,搞文字游戏,抒虚情假意。因此,要使师生共同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