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高年级作文互评互改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互评互改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互评互改的实践研究

遵化六小五年级语文组

一、研究背景

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这可以说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弊端的正确反思。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以来,作文教学也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成了难点中的难点,作为教师,尽管每次批改作文都很尽心尽力,每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既有分数,又有眉批和总评,但大多数学生对教师这种呕心沥血的“精批细改”并不大注意,只关注自己的得分情况,至于评语,极少有学生能去好好领会和揣摩,更少学生能总结经验教训,修改或重写。正因如此,如何才能使学生普遍地提高作文水平成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从中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受这一思想的启发,从去年开始,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探索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新路子,即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

二、概念的界定

互评互改,就是学生的相互评议,相互批改,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符合教学论的思想,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五、具体做法

从五年级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鉴别能力,我们就尝试把评改作文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由同学互评或小组合作评改,并订出评改要求,一条一条地落实。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步培养学生互批互改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自觉地又心情愉快地参与到作文批改当中,使学生能真正地成为作文的主人,最终实现: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欣赏、评价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从而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一)针对哪些内容进行批改。

1 、命题作文看是否跑题,半命题作文看是否符合要求,自由命题作文看题目是否新颖。

2 、看卷面是否整洁。若学生评改到别人的卷面不整洁,反省自己就不能潦草了。若学生评改到整洁的卷面时,自己心中也就有了榜样。

3 、看是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避免一逗到底和标点滥用的状况。

4 、找出文中错别字。要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这样做能提高学生辨别错别字的能力,降低错别字的使用率。

5、看作文中心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

6 、看习作中的语言是否简练、准确。

7 、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作文写作的要求。如:记叙文,是否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等的描写,所写事情是否叙事具体,中心突出。

8 、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过渡是否自然。

(二)明确批改的方法

1、分清眉批和尾批。眉批主要针对习作中的局部性优缺点给与简明扼要,具有针对性地批注。尾批主要针对整篇习作,根据本次习作的重点,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有指导性的,富有鼓励性的评

语。

2、介绍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要求学生长期坚持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培养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三)逐步增加修改难度

在五年级的初步进行尝试的教学中,以教师的评价为重点,学生修改的重点是让他们养成读一读的习惯。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表达是否准确等,这一阶段主要是修改符号的熟练运用的过程。

在学生基本掌握修改符号后,六年级在教学时对学生互评互改的方法进行了完善,每次评改之前都要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习作要求,明确作文选材,叙述顺序,各部分的详略等。接着将班级里有代表性的作文展示出来,大家共同修改,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借鉴范文的优点,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另外,在评语的运用上提醒学生以鼓励为主,建议为辅的方式,建立互评的积极性。

(四)评改后的示范

学生评改完后,教师对写作以及评改进行总结,并根据作文评改记录进行作文讲评。教师挑出本次习作的佳作和评改认真的作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大家共同欣赏,评论,取长补短。在互批互改的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互批互改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反馈,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加以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互批互改的积极性。

六、研究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学生互批互改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如在本学期第一次人物描写的习作中,下等评语有:“你这篇作文开头很好,字迹很好,语句很好,但文章中有错别字。”中等评语有:“这篇文章选材可以,语句通顺,用词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优秀评语有:“这篇文章选材不错,语句通顺,用词恰当,过渡较好,运用了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这样的评语空泛、简单、针对性较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针对性指导,到第四单元再次进行写人的习作的时候,不仅出现了:“外貌描写生动,写出了母亲的特点”、“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妈妈对你的关心”、“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弟弟的顽皮和可爱”等生动恰当的眉批,不同层次学生的尾批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就写作特点进行简单评述,下等评语有:“这篇文章写了你晚上放学跟同学有说有笑,忘记了回家,当妈妈给你打电话,你才想起回家,走到楼下看到妈妈用焦急的眼神看着你的事,表达了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护。”中等评语有:“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主要讲了你的姥姥非常爱花,为了买到一本养花的书,找了好几家书店,文章字迹工整,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以故事结尾,引用恰当。”优秀评语有:“这篇文章通过一件小事写出了妈妈对你和姐姐的爱,文章题目新颖,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更加突出了妈妈对你们的爱。文章用词恰当,叙事真实生动,结构合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生动传神,真情实感流露于字里行间。但个别地方语句重复,如果能多读多改,你的文章会更棒!”

除了学生的欣赏水平有了提高,通过对作文的互评互改,学生还有了更多的收获:

(一)激发了学习写作的热情,调动了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互评互改中,我觉得学生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写作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每次学生们按同一作文要求写作,由于经历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构思选材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而使习作各具特色,在互评互改活动中,学生可看到同组几个同学的多篇内容丰富、写法各异的作文,视野拓展了,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评改别人的习作时,相互观赏比较,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学有榜样,这样,学生逐步由过去怕写作文,变为愿意写作文,逐渐把作文当作一项有趣的学习活动,还慢慢养成了写完习作后自觉修改的习惯。在本学期教育局组织的作文竞赛中,我校参赛的十六名学生有十四名在九十分以上,其中九十七分以上就有五人。

(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同学听,都要认真负责地把自己对所评作文的有关意见和看法通过口头评议或书面评语简要明确地表达出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修改能力得到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有些学生原来不愿说话或不善于说话,开展互评互改作文的学习活动后,他们变化很大,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七、存在问题

由于培养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能力的工作还在探索之中,还有一些

问题有待于解决、改进。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时间不足,当堂互批对于大部分同学能完成,但还有同学对评语的运用不恰当,找不到篇章上存在的问题,只能找到错字及病句。但我认为,组织学生互评互改确实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