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14 思想政治教育 14100027 孙艳)

【摘要】本文简单扼要的分别介绍了杜伟和赫尔巴特各自的教学思想,介绍了杜威的“教学五步法”和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训育教育”,对二者各自的特点也进行了比较,最后阐述了杜威教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关键字】杜威赫尔巴特无目的教学教学五步法训育

一、杜威与赫尔巴特生平介绍:

1、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在耶拿大学学习哲学,毕业后前往瑞士在当地一个贵族家当家庭教师,期间所获得的经验为之后的教学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1802年在哥廷根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担当讲师并发表了被称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AllgemeineP?dagogik,1806),1809年应聘去柯尼斯堡担任哲学和教育学教席,他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1841年8月14日,赫尔巴特突然昏迷,与世长辞。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首次主张把心理学和哲学以及生理学分开,并提出教育的基础是心理学和哲学,主张把教育心理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2、杜威

杜威(J.Dewey,1859—1952)出生于新英格兰殖民区伯林顿一个中产社会阶级的杂货商家中,1879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4-1930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期间杜威的教学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不仅在欧洲,在非洲亚洲北美都进行了思想上的演说和讲学,胡适民主与科学的先进思想就来源于杜威。胡适说道“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先生这样大的。”11952年因肺炎与世长辞。杜威提出

1《杜威先生在中国》胡适,1921.7月,刊登于《民国日报觉悟》

的最著名理论是实用主义教育学,其基础就是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宣扬“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的众多著作都是由反驳哲学上的“经典传统”的文章构成的,如《哲学的重构》(1920)和《批判的理论学理论》,深刻批判旧教育时代形式主义,强调教育实用性,其思想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界有重大影响,但其严重忽视了教师与学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儿童中心论”。

二、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

1、教学目的

赫尔巴特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目的即未来目的,对于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面的有力影响,必要目的也就是每个人必须有道德,其首要教育任务是培养符合五种道德观念要求的人,他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地,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2

2《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论》张焕庭主编,250页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认为赫尔巴特为首的旧教育桎梏了儿童的兴趣,妨碍了儿童生长,杜威明确提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他就是他自己的目的”3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虽然杜威充分发展了儿童的兴趣释放了天性,但否认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对儿童的正确引导,脱离了社会条件而空谈儿童的自主性,所以杜威的无目的教学本质上是错误的。

2、教学方式,教师地位

正因教学目的不同所以教学的方式也不同,赫尔巴特坚持传统师传生听,认为一切教育的前提都是管理,为了保持学生守秩序的精神,支持管理方法严格化专横化,避免儿童“盲目冲动的种子”发芽影响正常教学发展,认为学生没有自主性必须要接受老师的引导,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与赫尔巴特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教学重点不同,杜威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专项技术的培养,杜威在早期思想中认为教育始于儿童终于儿童,反对传统课程和教材,认为当时学校所采用的教材不符合教育的目的,不能很好的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而学生知识的获得通常

3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

都是从经验中学习的,而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生活和生产的能力,这显然在书中不能体现,所以支持学校应以“活动作业”为中心,教师在学生兴趣发展中只是让学生掌握某一专门技术,杜威在后期随着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其教育思想也逐渐进步,认为更加系统的“分科教学”应该占主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也更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也转变了对教材以及教师的看法,提出修改教材以适应各种学科教学,而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认为教师从事教授时应精通教材并运用自然,这显示出杜威晚期对学校和教师的作用有了显著提高。

3、赫尔巴特教学四步法与杜威教学五步法之比较

(1)赫尔巴特教学四步法:

赫尔巴特吸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洛克的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将新表象像旧表象吸收的过程成为“统觉”,由此主张教育是教师按照心理学的统觉过程向学生进行传授,统绝过程分为感官刺激、新旧观念融合、形成统觉团三个环节,由此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四步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学生通过专心得到明了和联合,通过深思得到系统和方法,他的四步教学法就是凌驾于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总结得出的,是根据人们的普遍思维规律得出的,首先明了指的是教师运用所知通过一定的媒介传达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所讲内容有了一定的印象,在这一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处于静止的注意活动,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概念。联合是指老师运用分析教学法和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知的概念联系起来,由于处于获取新知识初期,所以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期待,但这时新旧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就有了第三阶段系统,这段时期心理学上表现为探究审思状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不断对比得出了结论,最后进入最后一阶段方法,是系统的进一步延伸,这段时期是不断验证结论,在实践上表现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复习新获取的知识概念。赫尔巴特教学四步法就是这样不断延续,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使知识不断的系统化。他的四步法教学直至21世纪仍能看到其影子。(2)杜威“教学五步法”具体内容

杜威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理性主义,坚信永恒的真理,认为智能是人的大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由此杜威更加专注研究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赫尔巴特一样从心理学和哲学

出发来研究教育学,从儿童的思维过程规律组织教学,根据思维规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确定假设”“验证假设”提出教学五步法,即“情景”“问题”“观察”“解决”“验证”。首先教师要提供一个情景给学生来激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该情景提出疑问,这期间老师起着很大的责任,可见杜威后期思想对教师重要性的认识,紧接着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大量资料作为参考,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选取,并结合以往经验和知识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若干假设结论,这个阶段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能力了,在提出假设后就进入第四步解决问题也就是确定一个假设,最后对该假设进行反复验证。“五步法”对于知识的获得有一定的进步性,但难逃唯心主义的诟病,它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不能客观地反映客观世界,因而从总体上并不是科学的方法论。

(3)杜威“五步法”与赫尔巴特“四步法”比较

二者理论基础不一样,对学生获得知识的关注点也不一样,赫尔巴特注重从已获得的知识基础来联系新知识的获得关注的是学生的“统觉团”,而杜威则注重经验的积累,认为知识是通过学生不断地实践获得的,通过分科教学,对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进行专项发展,在杜威看来学生有能力从教师提供的情境中提出疑问,赫尔巴特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将“四步法”的重点放在了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不能选择知识的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自主性灵活性。

三、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

1、都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无论是杜威还是赫尔巴特都一致认为要想教育好学生,对其的道德教育必不可少,赫尔巴特将性格寓于意志之中,为了限制学生天生的叛逆就要强化他们的意志,而道德教育就是通往强大意志的桥梁,赫尔巴特将训育定义为“对青少年的心灵产生直接影响,即有目的的进行的培养,就是训育”4它一方面帮助教学,使学生在未来形成良好的性格,另一方面是防止儿童时期表现出的不可驾驭的性格在未来不显著出来,二者同等重要。杜威认为“道德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由好变坏的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即道德的过程和教育的过程完全一致”5他更加有机的把知

4《赫尔巴特文集3——教育学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46

5J.杜威《哲学的改造》,波士顿,1948年,第183、177页

识与道德结合起来,比赫尔巴特进步的是德育不在于训化而是使儿童在道德教育中有一定地位,使儿童自身心理发展从而更好地去从经验中学习,从自主解决问题参与社会活动以及专项学习中获取道德。赫尔巴特和杜威重新估价了道德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2、都十分强调教育过程的重要性

上文提到的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杜威“五步教学发”并不是截然对立,二者都是在探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如何组织教学,但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的,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主体,杜威把学生作为主体。二者都是从学生思维的过程来组织教学。

四、赫尔巴特教学论和杜威教学论对后世的影响(结论)

一味吸取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不足以发展新时期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味吸取杜威的实用主义也不能合理发展学生的能力,杜威忽视儿童天生的盲目性和对兴趣的多变性,过分依赖学生能自我教育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教学思想都是为了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而提出的,所以在当今世界单纯支持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一边倒于赫尔巴特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兴趣应该有一定培养,结合杜威“从做中学”的原则从实践中发展兴趣获得经验,但又不能过分依赖学生主动性,要强调教师的必要性;对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应二者融合,不能完全是主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使学生和老师都作为教育主体,在此杜威后期思想对于教师的地位有了正确认识;两个人值得肯定的是对于德育的强调。综上所述我国教育要想持续不断发展和培养优秀人才就要将二者的精髓结合起来,并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社会需求探讨新的教学法理论。

【参考文献】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赫尔巴特文集3——教育学卷》,浙江教育出版社

2、(美)杜威著,冯克诚总主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人民武警出版社

3、(美)杜威著,《明日之学校》,1915年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3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5、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6、赫尔巴特著,《普通教育学》,1806年

7、杜威著,李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见解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杜威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指出:“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他把教育本质生物化了。 2、“教育即生活” 为什么说教育即是生活呢?杜威作了这样的解释: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生活”。他宣称,他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与斯宾塞关于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依靠文理教科书。“教育即生活”并没有真正反映教育的本质,但在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它

有利于使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杜威在“教育即生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生活……” 3、“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因此,学习,受教育过程实际是使儿童不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造或改组的过程。经验经过改造与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是有合理因素的;但他把儿童获取主观经验的过程看作是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则是错误的。教育的基本的、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学习,接受间接经验。二、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的教育信条》中都论述了教育目的的问题。他说,教育除了过程之外并无另外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教育过程外无教育目的,根据这种观点,杜威批判了教育的“外在”目的的理论。他认为,如果“遵守”外加的教育目的,青年人的个性就会被忽视,从而会违反儿童本身内在的需要,违反了本能。因此,他认为,教育除了它自身的过程之外,不应有什么外加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教育过程就是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杜威认为有两种教育目的的存在是可能的。一种是教师或家长提出来的。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杜威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些片面性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生活,而且是儿童当前的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儿童的生长要素,即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除了这些生长要素之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他却避而不谈.”,可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重当下,不看未来。活在当下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不能将其极端化、片面化。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教育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学校不是准备进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而是在学校过的生活就应该是儿童当前的社会生活。这种认识抹杀了社会与学校的区别。。如果学校教育也像社会教育一般零散,重经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而且会有急 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固然不可变成与社会完全脱钩的“象牙塔”,但是学校亦不可

杜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 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

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法奇 摘要:杜威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对现代社会、科学和教育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其精髓是鼓励探究与创新,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杜威对儿童的创造性、科学方法在教育上的应用以及初等教育阶段良好习惯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探究;创新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对美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以往对杜威的研究中,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杜威对一般教育问题的论述。实际上,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鼓励探究与创新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本文试图对这一思想进行初步的研究,以进一步认识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 杜威鼓励探究与创新教育思想的形成建立在对社会变革、科学发展和教育冲突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 首先,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杜威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分不开的。在杜威看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到100年时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不仅改变了政治疆界,扩大了生产的规模,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也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道德以及观念和爱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这些变革的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一方面,在19世纪的欧美社会,随着生理学以及与生理学相关联的心理学的进展、进化论思想的出现、科学实验方法的使用等等,强调发展及变化和重视探究及实验成为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杜威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一时期科学探索精神广泛影响的产物。另一方面,19世纪后期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也形成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特点。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强调行动和鼓励探究的哲学。它反对只强调观念的孤立或独处状态,而主张将观念与行动统一起来,并在二者的结合中把观念能否产生效果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杜威教育思想渗透了强调探究和创新的思想,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特征。 其次,这一思想的形成也与杜威对传统认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认识论是关于知识以及认知的理论。在杜威看来,认识论所关心的不只是知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认知问题。杜威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在认知问题上是以“知识旁观者”的理论(spectator theory of kno wledge)出现的。这种认识论主张,知识是对实在的“静态”把握或关注。[2]杜威指出,这种认识论在认知上存在两个缺陷:一是认知的主体与被认知的对象是分离的,认知者如同“旁观者”或“局外人”一样,以一种“静观”的状态来获取知识;二是认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对象”呈现给认知者的事件,认知者在认识中是被动的。杜威指出,“知识的旁观者”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在现代科学面前是站不住脚的。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知识不是某种孤立的和自我完善的东西,而是在生命的维持与进化中不断发展的东西。[3]杜威指出,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杜威认为,“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的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从这个思想出发,杜威认为所有成功的探究都遵循一般的模式。这种“探究”模式既可以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模式,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总之,杜威所主张的以“探究”为基础的认识论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的认识论,突出了探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引言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因此,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做中学”。“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教育思想在给现代美国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五四”以后中国的教育界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人们认识和处理教育上的两难问题提供了思想营养,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传入中国后,即对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中国教育实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1858至1879年在佛蒙特州立大学学习期间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4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大学执教,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在教育学方面著述甚丰,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教育与社会》(1899)、《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作。 1. “教育即生活” 杜威用“生活”来表示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而且个人的经验是在不断更新的。他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作用: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儿童将来的某种生活做预备的。 2. “教育即生长” 他把生物学上的名词“生长”搬到教育上来。所谓“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因此,儿童的本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儿童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因此,从“生长”的含义出发,教育就是发展,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 “学校即社会” 杜威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型的状态,呈现给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学生应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这就是说学生应在学校学习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4. “从做中学” 杜威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他认为,在传统学校的教室里,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儿童很少有活动的机会和地方,这样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因此,在学校里,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出发,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从做中学”,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5. 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尖锐地批判了传统学校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儿童的做法。他强调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应该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学校的教育计划、课程、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服从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他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在学校生活中,儿童的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理想的所在。 杜威的教育思想全面系统、博大精深,是把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的代表性的教育家。他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欧洲等国家与地区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至今仍然闪耀着思想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杜威提出的教育思想是

杜威提出的教育思想是?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二)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五)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5415625267.html,/view/628543.html 评论|0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杜威教育思想经典语录

杜威教育思想经典语录 (2010-10-18 13:38:37) 转载 标签: 分类:教育智慧 杜威教育思想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2.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3.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4.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它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 5.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6.经常而细致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着是最重要的。 7.教师总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 8.教师的职务仅仅是依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使儿童得到生活的训练。9.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10.只有当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社会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儿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 11.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些概念,或形成某些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做出适当的反应。 12.学校科目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13.如果他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14.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帮助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 15.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中开始了。 16.一个儿童要学习的最难的课程就是实践课,假如他学不好这门课程,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补偿不了。

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

“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这是杜威对十九世纪美国学校教室的形象描述。然而,这样的情景却惊人相似地还出现在21世纪中国的教室里。当我们的教育迈入新时代的时候,或许我们会突然发现,今天面临的许多教育问题,在杜威那儿都能给予我们新的启迪。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859年10月20日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农业小镇柏林顿。父亲是一个零售商,母亲是地方法官之女,哥哥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1879年,他从佛蒙特大学毕业后,在乡间任教两年。1882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哲学。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84~1894年在密歇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他在芝加哥的成就使他获得全国名望。1904年,改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他和哥伦比亚的联系达47年之久,先是任哲学教授,后任哲学荣誉(退休)教授。在任教的25年中,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学生,成为美国最闻名和最有影响的教师。 杜威一生获得过多个博士学位。1884年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0年佛蒙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3年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5年霍普金斯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7年伊利诺伊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20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30年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46年奥斯陆(挪威)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杜威于1899~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05~1906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1915 年参加创立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并任首届主席,1928年任美国进步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杜威从小喜爱阅读,对当时学校里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颇为不满,感到这种学校是一个惹人讨厌的地方。在密歇根大学期间,他发现多数学校仍沿着早先的传统路线进行,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和变革中民主社会的需要。寻找一种能补救这些缺陷的教育哲学,成为杜威最关切的事情。1896~1906年在芝加哥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成为他哲学、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 教育的启示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五四时期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五四时期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摘要:阐述了五四前中国教育的基本状况,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注意到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后,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进行全国范围的演讲,并且进一步阐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五四时期;杜威;教育思想;传播;影响 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五四”运动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教育的改革,由旧民族主义阶段,发展到了新民族主义阶段。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中的中国人接受的是旧教育,使得人们的思想愚钝非常,这直接导致中国人受到各国侵略者的压迫。而面对这一绝境,中国人需要的是崛起。 一、“五四”前中国教育状况 国民初期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临时政府成立后将清朝的学部更名为教育部,蔡元培任第一教育总长,统管全国教育工作。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对清末的教育进行修正,把学堂均改为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小学废止读经,禁用清朝学部的教材,一律改为符合国民时期的教材,小学以上年级加上体操课。但女子教育仍处在不平等地位,女子最高只能受到中等教育,仅小学可以男女同学,为女子设立的中等学校又极少,并且大学不招收女生。这种教育方式造成男女的不平等,也是促使中国教育发生变革的潜在因素。 在长期旧教育的压迫下,中国人浑然不觉自己的知识水平早已不及社会的变革。直到巴黎和会上战胜中国主权的侵犯者和中国外交上的失败,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才使得中国人觉醒,中国人才肯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缺乏文化的思想启蒙和彻底变革是中国社会政治变革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教育始终无法进步的根本原因。这一觉醒促使了西洋留学潮。陈独秀在1917年提出“中国教育必须去取法西洋”的口号。他认为东西教育差异没有地域之分,而是发展的时代不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着教育变革的时代差异。而西洋教育比中国教育早一步跨跃了时代,成功经历了变革,而这也成为了中国远去西洋学习教育方法的主要原因,这“取法西洋”的举动大大的提升了中国教育追赶世界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五四”期间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巨大。杜威来华初期恰逢中国人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为什么要研究杜威? 第一,杜威是美国文化集大成者,世界文化伟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起有重要的作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杜威一生勤于笔耕,成就非凡,不仅教育研究成果丰硕,而且哲学、心理学等方面也成就多多。大家请看教材第505页和507页。他的学说成就得到世界公认。 第二,要研究美国必须研究杜威。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说:“任何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感到兴趣的人,应该特别对美国进行研究。就我看来,本世纪内在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最杰出的成就产生于美国。聪明机敏的美国在其粉碎欧洲桎梏(zhigu)而取得成功时,已经发展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崭新眼光,这主要是詹姆士和杜威的研究所结成的硕果。”“杜威的见解,我几乎全然接受。” 第三,杜威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7月11日,杜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讲学。1919年10月20日,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为杜威举行的晚餐会

上说:“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生日……博士的哲学,用19世纪的科学作根据,用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西洋新文明的代表。”他还说:“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的学说有很相同的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但媒合的方法,必先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就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 1920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举行典礼授予杜威名誉博士学位。在这次典礼上,蔡元培称杜威为“西方的孔子”,在场的人对此给以热烈的掌声。 二、怎样研究杜威? 一是读书: 1、[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单中惠著:《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褚洪启著:《杜威教育思想引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二是浏览网站 1、The John Dewey Academy 2、The John Dewey Society 三是带着问题研究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在介绍杜威时说,他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1930年,巴黎大学在授予杜威荣誉博士学位时,称他是“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转引自《新大英百科全书》第5卷,1979年版,第680页)。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人说,“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可以认为,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一、杜威的生平和著作 1859年10月20日,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市(Burlington,Vermont)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个零售商。1875年杜威中学毕业后入佛蒙特大学读书,成为杜威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杜威于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宾夕法尼亚州南方石油城中学任教,1881年转入佛蒙特州一个乡村学校当教师,同时在佛蒙特大学跟托里(H.A.P.Torrey)教授学习哲学史。1882年,杜威到新建的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1884年杜威获得博士学位后,历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杜威从事教育活动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以后开始的。1896年,他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作为他的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该校只存在8年。后来,杜威因为在学校管理和资金使用问题上与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校长意见不合而辞职,遂于1904年去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杜威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他的著作和活动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除了学校工作之外,杜威还广泛地参加了学校以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先后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会长、《初等学校纪事》编辑、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第一任会长、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人民座谈会主席、独立政治联盟全国主席、控诉莫斯科对托洛斯基的审判调查委员会主席等。1936年11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公然逮捕了当时救国会的七位领导者,杜威与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致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杜威发表了由陶行知代拟的宣言,号召全世界人民抵制日本的侵略政策,支援中国的抗战,《杜威宣言》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52年6月1日,杜威在纽约去世。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政治、哲学、心理、教育、伦理学、逻辑、宗教、社会学等领域,一共有30多部著作和近千篇论文。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等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一般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 二、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杜威的教育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美国在经历了南北战争之后,正处于扩张和大发展的时期。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实验科学和工业技术的最新成就,以及海外市场的开辟等等,美国的经济迅速地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可是,美国工人所受的剥削更加残酷,城市和农村生活激烈变化和严重失调,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因此,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愈益加深。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美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和积极展开活动,构成了对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实际威胁。为了应付这种局面,杜威企图通过教育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所以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综合组研 讨资料 约翰·杜威及其教育思想 生平与经历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 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由于他毕生从事著作、教学,受业学生分居世界各地,故其影响是他人所不能匹敌的。他的门徒胡适,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杜威(John Dewey)出生于一八五九年的十月二十日。这一年也是英国进化论的提倡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发表其《物种起源》(Ori gin of Species)巨著的一年。杜威诞生在一个中产社会阶级的杂货商家中。由于杜威的家乡,是新英格兰(New England)的维蒙特(Vermont)州的贝林顿(Burlington),人民生活习惯,娴习于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这些可以说是新英格兰殖民区的传统精神。 杜威小时候,就显得有点害羞,天资并不聪慧,但是,却好学深思,手不释卷,喜爱阅读,是大家所共认的一位书虫。他十五岁从贝林顿当地的中学毕业,因为居家离维蒙特大学很近,加以父母的鼓励,就进入维蒙特大学就读,在一八七九年完成学业。当时的维蒙特大学规模很小,那年跟杜威一起毕业的学生仅仅十八人。 凡是在维蒙特大学就读的学生,都得研修古典语文。他们都要学习希腊文,而且每个学生都要跟维大的每一位教授学习,因为除了工科的教授之外,当时全校只有八位教授。杜威在大学的前两年修读希腊文及拉丁文,西洋古代史,解析几何及微积分。第三年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包括地质学,动物学,进化理论;他尤其从当时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T.H. Huxley 1825-1895)的生理学教本中,获得不少的启示,特别是关于进化的理论、生物与环境的理论,在在都使他有不少心智上的激动。在大学课程的第四年,他才更为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慧的领域;当时担任讲课的以哲学传授为主的泰锐(H.A.P. Torrey)教授,对杜威初期哲学思想的探究颇有帮助。 一八七九年,杜威从维蒙特大学毕业后,极想谋得中学教职,以发展他的志趣。但因他年纪轻,加以毫无教学经验,到秋季各校已经上课,而他的职业尚毫无端倪。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他一位在宾州南油城(South Oil City)担任中学校长的表兄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当时的月薪是美金四十元;一年之后转往贝林顿自己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并继续研读哲学史,这时他认识了哈锐士教授(W.T. Harris)。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和建立了美国新教育,其功绩是公认的。汉德林在《杜威对于教育的挑战》中说,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的转折时期,美国教育急需强烈激荡和震动的关头,杜威掀起的波澜是壮阔的,其意义是暴炸性的。这个论断很有道理。美国19 世纪末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以杜威的理论为旗帜,其排山海海之势正表明杜威的思想切合时势之需。当然,杜威在美国长期遇到对立面。以贝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派和以赫尔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派,都注重文化遗产和永恒真理的教育价值,反对杜威的主张。贝格莱于1938 年组织要素教育学会,针对中小学改革提出了纲领;赫钦斯于同年著成《美国高等教育》,系改革高等院校的名作。要素教育论者倡说文化遗产构成文明的人类社会,教育不能徒重一时性的生活之需,削弱吸取文化财富的努力,导致文明社会的崩溃。永恒教育论者说真理是亘古不朽而不随时间、空间幻变的,教育昧于满足当前需求而忽略培养热爱永恒真理的美德,是因小失大,因为“由理智美德的培养所构成的教育是最有远大之用的教育”。赫钦斯讲:“教育是从事人的智力发展的工作。”“如果要通过使人们获得最重要的学科知识来发展他们的智慧力量,我们必须从这样的命题开始,那就是和很多美国社会科学家的信念相反,实践和经验的资料对我们的用处是有限的,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在最重要的问题上给我们以知识,而且是重要的知识。” 两派一致尊重基础学科和基础知识,指责实用主义为非理性主义。 杜威的教育理论遭到更严厉的批判是在第二次大战之后。1957 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震惊了美国的朝野。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说:“本

世纪30 年代和60 年代的对比不是程度上的差别,而是性质的不同。”这将“引起另一次美国教育变革”,以适应“ 分裂的世界”和“ 核武器的时代”。海军中将李科弗在《美国教育——全国性的失败》中指出:“苏联以贫困而不民主的国家竟然培养出大量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应在美国教育中产生珍珠港事件那样深刻的影响。”他认为美国必须借此在教育上创造奇迹。他指出,苏联卫星上天意味着苏联在国防、生产、科技方面正对美国的领导地位进行挑战,呼吁“具有训练的人力只有从彻底改造的教育制度中来培养,这种教育制度要有跟美国当前教育制度完全不同的目的和比较高的学术标准”。教育学者贝斯特早在1953 年也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又说:“ 如果我们严肃地对待教育工作,我们就不能用次等的智慧训练来叫我们的安全去冒风险,正如我们不能用武库中次等的武器,来叫我们的安全去冒风险一样。”他甚至说美国教育工作者“满足于废弃智力的价值而在智力的和文化的真实中,为发展教学技术而发展教学技术”。这种反理智主义的歇斯底里不仅威胁着学校,还威胁着自由本身的存在。伴着一片责备而来的是颁布《国防教育法》,派遣苏联教育团考察团,重视科学教学,编著高难度的教材,加强师资培养,等等。无奈欲速则不达。到60 年代,人们又对杜威重新估价。印第安那大学的万?梯尔在1962年发表的《进步教育果真过时了吗》一节中说:“过于性急的掘墓人随着20 世纪前进,必将发现他们误认的死尸恰恰是有极大强大的生命力的。”西尔曼在1970 年发表的《教室里的危机》一书中说:“ 改革派学者忽视了以往的经验,特别是20 年代和30 年代教育改革的经验。他们不理解他们所涉及的问题几乎都曾被杜威等人早已阐述过了;也不知道他

杜威教育思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 摘要: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等教育主张,一直是整个20世纪教育革新的思想源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理论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正确认识杜威的理论思想。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从做中学 一、杜威简介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一生著述甚多,涉及各个领域。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等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一般认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长达8 年的教育改革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 它影响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进程。虽然这一教育思想曾经遭到其他学者的猛烈抨击, 但是, 杜威对教育的贡献是空前的。正如美国学者罗思( R.J.Roth ) 所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像,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过杜威。”① 在西方哲学史上,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杜威建立了一个十分庞杂、影响广泛、又颇有争议的教育思想体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简介 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无目的”等观点。(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②、“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 也包括社会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他认为, 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的开展及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 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