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

https://www.doczj.com/doc/5415028107.html,/s/blog_4ec42f0e01000brn.html

解放军第33军是人民子弟兵中非常年青的一支野战部队,崛起于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山东渤海解放区。该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组建了三支比较大的野战军:第一支是抗战刚结束开赴东北的两个师(6个团);第二支是1947年1月组成的华野第10纵队(即28军);第三支是1947年10月组建的华野渤海纵队,也就是本文讲述的第33军。该军是地地道道的一支渤海子弟兵,思想觉悟高,具有蓬勃的朝气和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顽强战斗作风,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建立了赫赫战功。该军番号撤消后,主体沿革为今天的上海警备区,所属部队延续多分布于边防守备和城市警备。

一、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947年10月—1949年2月)

1947年10月5日,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在山东博兴小高家庄组建,以渤海军区机关兼纵队机关。纵队司令员袁也烈(渤

海军区司令员兼)、副司令员廖容标(渤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周贯五(渤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副参谋长官宗礼、政治部副主任欧阳平(兼)、后勤部部长潘友宏。该纵队下辖新编第7师、新编第11师两个步兵师,1个炮兵营、1个教导营和1个补充团,共1.3万人。

新编第7师(渤海区第3个第7师):1947年10月5日组成,师长曾旭清,政治委员黎同新。该师机关以渤海军区军政学校机关和渤海军区2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2、3团。

第1团——原渤海军区新特务1团,前身是1945年10月以济阳、齐河、临邑、三边(惠民、商河、济阳)4个县大队组成的渤海2分区第12团,1947年4月升级为军区新特务1团。

第2团——原渤海军区新特务2团,前身是1946年9月以原活动于津浦铁路济南至天津间各县的武工队编成的津浦

支队,1947年5月升级为军区新特务2团。

第3团——原2分区11团和4分区21团一部,前身是以齐河独立团、商河、德平、济阳、临邑、德县、匡五等县大队

各一部组成。

新编第11师(渤海区第2个第11师):1947年8月29日在靖远县组成,师长傅继泽,副政治委员秦化龙。该师机关以渤海1分区机关一部为基础组建,下辖第17、18、19团。

第17团——原1分区17团,该团前身是1946年以津南支队、黄骅(新海)独立团、沧县独立营各一部组成的津浦支队。

第18团——原1分区18团,该团基础是1945年底以南皮、宁津、吴桥3个县大队合编而成。

第19团——原1分区19团,该团基础是1947年5月以黄骅、盐山县大队和吴桥县大队一部合编而成。

纵队炮兵营——原渤海军区炮兵营,该营是在1946年8月15日,利用济阳战斗缴获的火炮以军区警卫连和渤海行署警卫营的两个连为基础组成,营长王克义,教导员李毅忱。1947年10月列入渤海纵队时炮兵营共有5个连:1连是日式105榴弹炮和美式山炮,2、3连是日式山炮,4连是野炮,5连是92步兵炮。潍县战役后,该营用缴获的火炮为渤海军区

组建了一个炮兵连,同时第5连调归第11师。

渤海纵队编成后隶属于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先后参加了解放博兴、青城、广饶、齐东、寿光县城战斗,1948年3月参加胶济路西段战役(即周张战役),歼敌3000余人,缴枪2100多支,这是该纵首次参加重大战役并取得较大胜利。在紧接着的胶济路中段战役(即昌潍战役)中一展雄风,歼敌近万人,缴枪7500多支,使部队受到了极大的锻炼。1948年6月,该纵独立进行龙章战役,牵制了济南守敌,配合了津浦线中段战役。1948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编入攻城东集团序列,此役共歼敌8170人,缴枪6483支,使部队又一次受到攻城大战役的锻炼,武器装备也大有改善。11月参加淮海战役第二、三阶段的作战,共歼敌5000多人,缴枪4000支。

二、第3野战军第33军(1949年2月—1949年7月)

1949年2月16日,渤海纵队在安徽灵壁县芦庄集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第59军38师、180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编入第3野战军第9兵团战斗序列。军机关由渤海纵队机关组成,该军军长张克侠,政治委员韩念龙,副军长张震球、孟绍濂,参谋长孟绍濂(兼),副参谋长黄径琛,政治部主任欧阳平。第33军下辖步兵第97、98、99

师和1个炮兵团、1个教导团共2.9万人。

步兵第97师——师长杨干三,政治委员王翀,师部由渤海纵队机关一部及直属队与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8师师部合并组成。

第289团——国民党军第180师起义后重建的第539团。第290团——渤海纵队第7师第3团。

第291团——渤海纵队第11师第19团。

步兵第98师——师长崔振伦,政治委员曾旭清,师部由渤海纵队第7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

第292团——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8师第112、第113、第114团各一部合编组成。

第293团——渤海纵队第7师第1团。

第294团——渤海纵队第11师第17团。

步兵第99师——师长傅继泽,政治委员秦化龙,师部由渤海纵队第11师师部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机关部分人员组成。

第295团——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80师第538团。

第296团——渤海纵队第7师第2团。

第297团——渤海纵队第11师第18团。

该师编成后在3月30日奉命划归第27军指挥参加渡江作战,在郎广追歼战结束后于4月29日归还第33军建制。

军炮兵团——由渤海纵队炮兵营和起义的国民党第59军炮

兵部队合编而成,下辖3个炮兵营,3月1日正式成立。起义部队炮兵上校时云朗任团长(不久即辞职),李毅忱任政

治委员。该团在3月30日随同第99师划归作为渡江第一梯队的27军指挥,过江后在4月29日于吴兴地区归还第33

军建制。

军教导团——由渤海纵队教导营扩编组成。

国民党军第59军是一支非常有名的部队,起源于中原大战

后由西北军余部组建的第29军。抗战爆发后因编制过于庞大,先后分编为第59军、68军、77军和骑兵第3军。三个步兵军的番号数字相加都等于14,是取纪念七七抗战之意。59军主要是29军38师发展而来,这个师也是29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1938年的徐州会战中,该军在张自忠将军的

率领下增援临沂,协同友军阻敌王牌师团——第5师团,取得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共歼日军5000余人,有力地

配合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该军历史上最辉煌的战绩。以后该军转战大江南北,屡建功勋,官兵骁勇善战,思想进步,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被日军视为劲敌。抗战胜利后,59军驻防徐州,曾改编为整编第59师,起义前隶属于国民党军徐州剿总第3绥靖区,当时下辖第38师、180师。在

淮海战役爆发后的第三天,该军和77军在绥靖区副司令长

官何基沣和张克侠等领导下于台儿庄、贾汪防区举行战场起义,向华东野战军敞开了通往陇海路和徐州的北大门,为我军截断陇海路,合围黄百韬兵团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从以上33军编制上看,起义部队占有较大成分,保留了一

个完整的师部和3个步兵团建制,体现了我军对起义部队的重视和关心。

第33军整编后,于4月奉令作为第3野战军第9兵团渡江第二梯队,在27军之后跟进。21日晚过江后经宣城、广德向东疾进,抢占长兴、吴兴,截住南京、芜湖逃敌,经过不顾饥渴困乏穷追不舍和顽强战斗,第33军歼俘敌1.4万人,缴枪5000多支,取得了该军建军后的最大一次胜利,部队

士气受到极大的鼓舞。5月,该军参加上海战役,作为第10兵团的预备队,第99师暂归29军指挥向月浦攻击,第98

师暂归第28军指挥向杨行攻击,军部率97师进占嘉定。解

放上海的战斗异常激烈,33军经过十余天苦战,付出巨大伤亡,于5月26日上午同28军在吴淞口会师,完全切断了敌海上退路,中午时分战斗结束,第33军共歼敌4300余人,较好地完成了10兵团赋予的战斗任务。同日,由10兵团归建9兵团。

5月26日,第3野战军下达《淞沪警备命令》,命令决定以第9兵团之第20、27、30、33军并8兵团之26军及特种兵纵队担任上海地区警备任务,命令规定上述各部统归9兵团兼上海市警备司令部(正式成立时使用“淞沪警备司令部”番号)指挥,警备司令部又归上海军管会指挥。27日,上海全部解放,上海军管会宣告成立。

5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淞沪警备司令部(由第9兵团兵团部兼)成立。宋时轮任司令员、郭化若任政治委员,下设5个警备区,由5个军及特种兵纵队共21万兵力担任警备。其中第33军率两个师负责第4警备区(江湾、新市、杨浦、吴淞等上海外围地区),另一师控制嘉定、宝山、南翔地区。根据警备司令部命令,第33军军部和97师驻嘉定,第98师驻吴淞,第99师驻宝山,正式担负起警备大上海的光荣任务。

三、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司令部(1949年7月—1950年11月)

1949年7月11日,华东军区奉中央军委电令,决定以第33军军部和第9兵团一部为基础,重新组建淞沪警备司令部,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为随时准备南下作战,第33军番号暂予保留。

7月13日,第3野战军司令部发布建字1号命令:解除第9兵团对上海的警备任务,并决定由第30军、33军及34军100师归淞沪警备司令部指挥,担任淞沪地区的警备任务;第9兵团率第20军、26军、27军,集结在上海郊区整训待命,并协助清剿上海郊区土匪与支援淞沪警备任务。

接到命令后,14日,第33军党委为进入上海市区担任警备任务发了告全军同志书,号召大家:紧张起来,虚心学习,积极、谨慎、愉快、负责地做好大上海的警备工作。16日,军欧阳平主任在第33军直属队连以上干部会上动员:“一定要把大上海警备好”。以后的事实证明,第33军做的非常出色。选定第33军警备上海,这是上级对该军的极大信任和肯定。有这么两点会考虑:1、第33军的主要根基是山东渤海地区部队,成分好,思想觉悟高,听指挥,肯吃苦,敢打

硬仗。2、第33军自1947年渤海纵队发展以来,就已经担任过两次大城市警备任务,具有一定的警备工作和剿匪肃特经验。第一次是济南战役结束后就担任济南市北郊、西北郊和东郊警备任务,以防止平津敌人突围南犯,为此还错过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第二次是在淮海战役中,敌弃徐州南逃,渤海纵队于11月30日20时进占徐州,担任警备任务,纵队部兼徐州警备司令部、政治部。

8月1日,新的淞沪警备司令部正式成立,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化若,副司令员林维先,副政治委员韩念龙,参谋长张克侠,副参谋长孟绍濂,政治部主任欧阳平。统辖第30军、第97师、第98师、第99师和第34军第100师、上海市警察总队(原华东军区警卫旅)、华东警卫团、吴淞要塞等部队共7万余人,接替了原21万部队担任的警备任务。第33军炮兵团和教导团此时也改称为淞沪警备司令部炮兵团和教导团。

新的淞沪警备司令部组成后,对各部警备区域进行了较大调整和整编,根据当时的警备任务和上海的行政区划,同时便于与地方配合,并易于接受各区党委领导,30军仍担负浦东边防并守备崇明,吴淞要塞部队仍守备要塞市区划为5个警备区:

第1警备区——黄浦、老闸、新成等区,由上海市警察总队警备;

第2警备区——邑庙、蓬莱、杨思、洋泾等区,由98师警备;

第3警备区——嵩山、卢湾、徐汇、长宁、龙华等区,由100师警备;

第4警备区——闸北、北站、江宁、普陀、常熟、静安等区,由97师及华东警卫团警备;

第5警备区——榆林、杨浦、北四川路、提篮桥、虹口等区,由99师警备。

上述警备部队中第30军在1950年1月奉命解除对上海的警备任务,5月整编改组为华东海军机关,所属3个师调回9兵团,该军崇明岛、横沙岛、浦东沿海至金山卫段防务由第98师和苏南警备10旅、苏北警备9旅(后归建)接替,受淞沪警备司令部指挥。

为加强上海防空力量,从1950年2月,97师、98师和100师各一部及工兵营全部,参加抢修江湾、大场、龙华、虹桥等机场。完工后又抽调20个连队担任机场和雷达、探照兵等地面设施的警卫,保障了苏联防空部队和我军年轻的航空

兵部队反击国民党军空军轰炸、袭扰等作战。

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海上封锁,1950年5—8月间,以98师一部进剿滩浒岛、嵊泗列岛之敌。5月15日,以98师293团1个加强营,在华东海军第5舰队1个大队的支援下,进剿滩浒岛黄八妹匪部,16日攻占该岛,肃清残匪。7月6日,98师293团和294团第3营及师炮兵两个连,在华东海军和渔轮的配合下进剿嵊泗列岛,至8月24日,攻占全部列岛,歼敌395人。

在担任上海警备任务期间,33军所属部队还抽组力量在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统一指导下积极参加、协助地方打击隐蔽敌特的斗争。至1950年4月止,共破获“长江纵队”等50余种匪特组织,捕获反革命分子6480人。这里面33军出了个著名的反特英雄——刘振德(97师290团1连1班班长),他带领1班驻守潘家湾地区,认真负责,英勇机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半年内共逮捕特务7名,击毙2名,活捉政治土匪强盗37名,1班被评为“警备模范班”,刘振德被评为军的“警备模范”并提为干部,出席了华东军区暨第3野战军英模代表大会和军委公安部队英模代表大会。

33军在完成繁重的警备任务的同时,在部队革命化、现代化

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加强文化教育,创办文化干校,开办各种文化补习班,为进行正规的军政训练打好基础;1950年开展以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提高斗志为主的整风运动,抽调大批骨干加强中央警卫部队和到抗美援朝前线;在部队中深入进行“镇反”、“三反”运动和支援地方的“五反”斗争;搞好农副业生产,改善部队生活;进行正规化的军事训练;参加抢险救灾,支援地方生产建设等工作。部队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增强了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经受住了“糖衣炮弹”袭击的考验。

1950年8月中旬,淞沪警备司令部炮兵团奉命拨归第9兵团,9月5日,炮兵团从上海出发到山东泰安集结整训,准备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1月,炮兵团调入27军81师入朝,先后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在27军回国后,炮兵团又

转隶第24军74师,一直打到朝鲜停战。该团沿革至今应为第70师炮兵团,2003年下半年,70师缩编为步兵第70旅,炮兵团如无大的调整,想必依然健在。

1950年10月17日,华东军区、第3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

命令,决定以原淞沪警备司令部机构改编为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原淞沪警备部队、南京警备部

队和华东警备第10旅统一编为华东公安部队。

1950年11月9日,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正式成立。司令员郭化若,政治委员李士英,副司令员林维先、廖容标,副政治委员欧阳平,参谋长吴肃,副参谋长曾旭清,政治部副主任秦化龙。下辖5个公安师,担负上海、南京两大城市及上海四个机场、探照灯、雷达站、油库及首脑机关的警卫和浦东、崇明岛、横沙岛的边海防任务。这5个公安师的构成分别是:

公安第13师——由南京警备司令部改编组成;

公安第14师——由步兵第97师改编组成;

公安第15师——由步兵第98师改编组成;

公安第16师——由步兵第99师改编组成;

公安第17师——由华东警备第10旅改编组成。

至此,第33军番号正式予以撤消。从渤海组建到警备大上海,33军指战员在两年多的作战中,共歼敌54474人,其中毙伤11042人,俘虏43432人,缴枪35673支(挺),各种炮705门;自己伤亡11203人。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军的番号虽然撤消了,但是广大官兵不辱使命,戒骄戒躁,继续战斗在祖国饿人民需要的岗位上!四、后记

1952年10月,由33军军部发展来的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改称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1955年5月16日,公安部和公安军电令,原华东公安部队领导机关改编为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和上海警备区,也就是说老33军军部一分为二。1955年7月15日,南京军区具体下令,以原华东公安部队领导机关,并调各省公安总队和公安第13师、第17师边防办公室一部分干部,分别组成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南京警备司令部)和上海警备区机关。同时,各公安师、团的番号撤消,统一整编为边防、内卫团,归各省军区直接领导。

老33军军部发展之一——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南京警备司令部)。根据中央军委1957年1月扩大会议关于撤消公安军军种的决定和南京军区1957年6月13日关于整编公安部队命令,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南京警备司令部)于1957年8月31日撤消。

老33军军部发展之二——上海警备区机关。根据国防部1955年10月31日电令,为便于上海地区平时的警备治安和战时作战指挥,以原华东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一部扩编组建上海警备区机关,下辖边防第13、14团,长江口要塞区和上海市公安总队等部队,隶属南京军区建制。1955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并沿革至今。

老33军教导团——前身是渤海纵队教导营,后发展为淞沪警备司令部教导团。该团在1950年11月成立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时也进行了改编,12月,正式组建为华东军区公安干部学校。1952年10月,改称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1953年8月10日总参电令将其改为第3公安部队学校。1955年11月5日军委公安军司令部电令,该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公安军学校,归军委建制。1956年9月13日,国防部发布命令,第3公安学校改为第2公安学校(即边防学校),负责训练边防部队的连排干部。1958年4月,该校被撤消。

老33军的3个师改为公安师后,在1952年上半年进行了精简,原公安13、14、15、16、17师合编为公安第14、15、16师,撤消了原公安第13、17师师部。另由步兵第87师、105师改编为新公安第13师和第17师。这次整编对追寻33军余脉造成较大困难,综合零星材料,简单叙述如下:

1、公安13师与公安14师合并为新公安第14师,老公安14师师部(即原97师师部)改编为文化速成中学。新公安14师(师机关是原公安第13师师部,再早是南京警备司令部,更早是33军的兄弟部队34军军部)下辖的部队整编情

况大致是:原13师所属公安第37、第38团依次改为公安第40、第42团,原公安第39团拆散分补公安第40、第42团,另调原公安第14师第41团(老33军部队)归其建制,番号不变。1952年7月4日,师部移驻青岛市。6月,山东边防局并入公安第14师。1954年11月,公安第14师率公安第40、第42团调归山东军区建制,师部与山东胶州军分区合编,改称胶州军分区兼日照、石臼所守备区。公安第41团调归上海市公安总队,改称内卫第2团。(存疑:据有关资料记载,是公安13师合并于公安14师,那么为什么撤消的是原公安14师师部而不是13师师部?)

2、老公安15师(即原98师)与公安17师合并,原17师一部划归15师,一部划归上海市公安总队。新公安15师(师部带公安45团、上海市公安总队内卫第4团)在1955年7月改编为长江口要塞区,隶属于上海警备区,9月正式成立,其后情况不详。

3、老公安16师(即原99师)整编情况不明,但新公安16师(师部带公安47、48团)在1953年初调往浙江前线,1955年7月改编为大陈岛守备师,8月正式成立,其后情况不详。

据舟山地方志,由33军98师一部发展来的守备第14旅,在1958年2月与第22军合并组建为舟嵊要塞区。守备第14旅改建为舟嵊要塞区下属的嵊泗守备区。1980年1月,嵊泗守备区改为南京军区守备第4师。1985年全军整编,该师被撤消番号。“这个守备14旅的前身有可能就是公安15师的43团(原98师293团)和44团(原98师294团),在《从渤海到大上海——第33军征战纪实》一书中也提到98师在1950年11月整编为公安第15师后一直驻守浦东担负警备任务,以后为守备师、守备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