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分析报告(三)-

实验分析报告(三)-

实验分析报告(三)-
实验分析报告(三)-

实验报告(三)-

————————————————————————————————作者:————————————————————————————————日期:

学生姓名:董媛学号:31405667

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报告(三)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变量间关系的度量:包括绘制散点图,相关系数计算及显著性检验;

(二)一元线性回归: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三)多元线性回归: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等,多重共线性问题与自变量选择,哑变量回归;

三、实验内容

1. 从某一行业中随机抽取12家企业,所得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数据如下:

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

1 40 130 7 84 165

2 42 150 8 100 170

3 50 155 9 116 167

4 5

5 140 10 125 180

5 65 150 11 130 175

6 78 154 12 140 185

(1)绘制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相关性

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

产量(台)Pearson 相关性 1 .920**

显著性(双侧).000

N 12 12

生产费用(万元)Pearson 相关性.920** 1

显著性(双侧).000

N 12 12

在.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 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

地区人均GDP(元)人均消费水平(元)

北京22460 7326

辽宁11226 4490

上海34547 11546

江西4851 2396

河南5444 2208

贵州2662 1608

陕西4549 2035

(1)绘制散点图,并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

人均GDP (元)

人均消费水平

(元)

人均GDP (元)

Pearson 相关性 1

.998** 显著性(双侧)

.000

N

7 7 人均消费水平(元)

Pearson 相关性 .998** 1

显著性(双侧) .000

N

7

7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 人均GDP 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

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设人均GDP 作自变量X ,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Y,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εββ++X 10

模型汇总

模型 R R 方 调整 R 方

标准 估计的误

差 1

0.998a

0.996

0.996

247.303

a. 预测变量: (常量), 人均GDP (元)。

Anova b

模型 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1

回归 81444968.680 1 81444968.680

1331.692

.000a

残差 305795.034 5 61159.007

总计

81750763.714

6

a. 预测变量: (常量), 人均GDP (元)。

b. 因变量: 人均消费水平(元)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 误差

试用版

1

(常量)

734.693

139.540

5.265

.003

人均GDP(元)0.309 0.008 0.998 36.492 .000

a. 因变量: 人均消费水平(元)

所以Y=734.693+0.309X,回归系数代表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

(3)计算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并解释其意义。

回归系数是0.996,估计标准误差是247.303,回归系数代表了观测点靠近回归曲线的程度,而估

计标准误差显示了误差的大小程度。

(4)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统计量F的值是1331.692,显著性概率是0.000,因此,线性关系显著

(5)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Y=5000*0.309+734.693=2279.693

(6)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3. 随机抽取10家航空公司,对其最近一年的航班正点率和顾客投诉次数进行调查,数据如下:

航空公司编号航班正点率(%)投诉次数(次)

1 81.8 21

2 76.6 58

3 76.6 85

4 75.7 68

5 73.8 74

6 72.2 93

7 71.2 72

8 70.8 122

9 91.4 18

10 68.5 125

(1)用航班正点率作自变量,顾客投诉次数作因变量,估计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0.869a0.755 0.724 18.887

a. 预测变量: (常量), 航班正点率(%)。

Anova b

模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1 回归8772.584 1 8772.584 24.59

2 .001a

残差2853.816 8 356.727

总计11626.400 9

a. 预测变量: (常量), 航班正点率(%)。

b. 因变量: 投诉次数(次)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430.189 72.155 5.96

2 .000

航班正点率(%)-4.701 0.948 -.869 -4.959 .001

a. 因变量: 投诉次数(次)

用航班正点率作自变量X,顾客投诉次数作因变量Y

Y=430.189-4.701X

(2)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值为-4.959.概率为0.001,说明航班正点率对顾客投诉次数影响显著。(3)如果航班正点率为80%,估计顾客的投诉次数。

Y=430.189-4.701*80%=426.4282

4. 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有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

方差分析表

变差来源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 2.17E-09

残差40158.07 ——

总计11 1642866.67 ———

参数估计表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Intercept 363.6891 62.45529 5.823191 0.000168

X Variable 1 1.420211 0.071091 19.97749 2.17E-09

(1)完成上面的方差分析表。

变差来源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 1 1602708.6 1602708.6399 2.17E-09

残差1040158.07 4015.807——

总计11 1642866.67 ———

(2)汽车销售量的变差中有多少是由于广告费用的变动引起的?

有95.76%是由于广告费用的变动引起的

(3)销售量与广告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多少?

回归系数等于1.420211

(4)写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Y=363.6891+1.420211X

(5)检验线性关系的显著性(a=0.05)。

显著

5. 随机抽取7家超市,得到其广告费支出和销售额数据如下

超市广告费支出/万元销售额/万元

A 1 19

B 2 32

C 4 44

D 6 40

E 10 52

F 14 53

G 20 54

(1)用广告费支出作自变量,销售额为因变量,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0.831a0.690 0.628 7.878

a. 预测变量: (常量), 广告费支出/万元。

Anova b

模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1 回归691.723 1 691.723 11.147 .021a

残差310.277 5 62.055

总计1002.000 6

a. 预测变量: (常量), 广告费支出/万元。

b. 因变量: 销售额/万元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29.399 4.807 6.116 .002

广告费支出/万元 1.547 .463 .831 3.339 .021

a. 因变量: 销售额/万元

用广告费支出作自变量,销售额为因变量,求出估计的回方程。Y=29.399+1.547X

(2)检验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a=0.05)。

F检验的P值为0.021,小于0.025,则可说明关系显著

(3)绘制关于的残差图,你觉得关于误差项的假定被满足了吗?

满足

(4) 你是选用这个模型,还是另寻找一个该更好的模型?

选用这个模型

6. 一家电气销售公司的管理人员认为,每月的销售额是广告费用的函数,并想通过广告费用对月销售额作出估计。下面是近8个月的销售额与广告费用数据

月销售收入y(万元)电视广告费用(万元)报纸广告费用(万元)

96 5.0 1.5

90 2.0 2.0

95 4.0 1.5

92 2.5 2.5

95 3.0 3.3

94 3.5 2.3

94 2.5 4.2

94 3.0 2.5

(1)用电视广告费用作自变量,月销售额作因变量,建立估计的回归方程。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0.808a0.653 0.595 1.21518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2。

Anova b

模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1 回归16.640 1 16.640 11.269 .015a

残差8.860 6 1.477

总计25.500 7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2。

b. 因变量: V AR00001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88.638 1.58

2 56.016 .000

V AR00002 1.604 0.478 0.808 3.357 .015

a. 因变量: V AR00001

Y=88.638+1.604X1

(2)用电视广告费用和报纸广告费用作自变量,月销售额作因变量,建立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说明回归系数的意义。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0.959a0.919 0.887 .64259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3, V AR00002。

Anova b

模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1 回归23.435

2 11.718 28.378 .002a

残差 2.065 5 .413

总计25.500 7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3, V AR00002。

b. 因变量: V AR00001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83.230 1.574 52.88

2 .000

V AR00002 2.290 .304 1.153 7.532 .001

V AR00003 1.301 .321 .621 4.057 .010

a. 因变量: V AR00001

Y=82.23+2.29X1+1.301X2

(3)上述(1)和(2)所建立的估计方程,电视广告费用的系数是否相同?对回归系数分别解释。

不相同

(4)根据(1)和(2)所建立的估计方程,说明它们的R2的意义。

R方代表了回归平方占据总平方和的比例,R方越大代表回归曲线越准确。

7. 某农场通过试验取得早稻收获量与春季降雨量和春季温度的数据如下

收获量y (kg)降雨量x1 (mm)温度x2 ()

2250 25 6

3450 33 8

4500 45 10

6750 105 13

7200 110 14

7500 115 16

8250 120 17

建立早稻收获量对春季降雨量和春季温度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模型的线性关系和回归系数进行检验(a=0.05),你认为模型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996a.991 .987 261.43103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996a.991 .987 261.43103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3, V AR00002。

Anova b

模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1 回归31226615.257

2 15613307.629 228.444 .000a

残差273384.743 4 68346.186

总计31500000.000 6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3, V AR00002。

b. 因变量: V AR00001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591 505.004 -.001 .999

V AR00002 22.386 9.601 .415 2.332 .080

V AR00003 327.672 98.798 .590 3.317 .029

a. 因变量: V AR00001

Y=-0.591+22.386X1+327.672

有显著线性关系,其中降雨量对收获量影响不显著,但是温度却显著。

8. 一家房地产评估公司想对某城市的房地产销售价格(y)与地产的评估价值(x1 )、房产的评估价值(x2 )和使用面积(x3 )建立一个模型,以便对销售价格作出合理预测。为此,收集了20栋住宅的房地产评估数据如下:

房地产编号销售价格y(元/㎡)地产估价(万元)房产估价(万元)使用面积(㎡)

1 6890 596 4497 18730

2 4850 900 2780 9280

3 5550 950 314

4 11260

4 6200 1000 3959 12650

5 11650 1800 7283 22140

6 4500 850 2732 9120

7 3800 800 2986 8990

8 8300 2300 4775 18030

9 5900 810 3912 12040

10 4750 900 2935 17250

11 4050 730 4012 10800

12 4000 800 3168 15290

13 9700 2000 5851 24550

14 4550 800 2345 11510

15 4090 800 2089 11730

16 8000 1050 5625 19600

17 5600 400 2086 13440

18 3700 450 2261 9880

19 5000 340 3595 10760

20 2240 150 578 9620

用SPSS进行逐步回归,确定估计方程,并给出销售价格的预测值及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947a.897 .878 791.68233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5, V AR00003, V AR00004。

Anova b

模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1 回归87803505.456 3 29267835.15

2 46.697 .000a

残差10028174.544 16 626760.909

总计97831680.000 19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5, V AR00003, V AR00004。

b. 因变量: V AR00002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148.700 574.421 .259 .799

V AR00003 .815 .512 .193 1.591 .131

V AR00004 .821 .211 .556 3.888 .001

V AR00005 .135 .066 .277 2.050 .057

a. 因变量: V AR00002

Y=148.7+0.815X1+0.821X2+0.135X3

9. 为分析某行业中的薪水有无性别歧视,从该行业中随机抽取15名员工,有关的数据如下

月薪y(元)工龄性别(1=男,0=女)

1548 3.2 1

1629 3.8 1

1011 2.7 0

1229 3.4 0

1746 3.6 1

1528 4.1 1

1018 3.8 0

1190 3.4 0

1551 3.3 1

985 3.2 0

1610 3.5 1

1432 2.9 1

1215 3.3 0

990 2.8 0

1585 3.5 1

进行回归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943a.890 .87

2 96.79158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R 方标准估计的误

1 .943a.890 .87

2 96.79158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3, V AR00002。

Anova b

模型平方和df 均方 F Sig.

1 回归909488.418

2 454744.209 48.539 .000a

残差112423.316 12 9368.610

总计1021911.733 14

a. 预测变量: (常量), V AR00003, V AR00002。

b. 因变量: V AR00001

系数a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732.061 235.584 3.107 .009

V AR00002 111.220 72.083 .158 1.543 .149

V AR00003 458.684 53.458 .877 8.580 .000

a. 因变量: V AR00001

Y=732.061+111.22X1+458.684X2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基本要求:1.根据题号顺序记录软件输出结果并分析;2.结果可来自对SPSS或Excel进行操作的输出,二选一即可。)

编译原理语义分析实验报告——免费!

语义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实习,加深对语法制导翻译原理的理解,掌握将语法分析所识别的语法成分变换为中间代码的语义翻译方法。 二、实验要求: 采用递归下降语法制导翻译法,对算术表达式、赋值语句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四元式序列。 三、算法思想: 1、设置语义过程。 (1)emit(char *result,char *ag1,char *op,char *ag2) 该函数的功能是生成一个三地址语句送到四元式表中。 四元式表的结构如下: struct { char result[8]; char ag1[8]; char op[8]; char ag2[8]; }quad[20]; (2) char *newtemp() 该函数回送一个新的临时变量名,临时变量名产生的顺序为T1,T2,… char *newtemp(void) { char *p; char m[8]; p=(char *)malloc(8); k++; itoa(k,m,10); strcpy(p+1,m); p[0]=’t’; return(p); } 2、函数lrparser 在原来语法分析的基础上插入相应的语义动作:将输入串翻译成四元式序列。在实验中我们只对表达式、赋值语句进行翻译。

四、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 char result[12]; char ag1[12]; char op[12]; char ag2[12]; }quad; char prog[80],token[12]; char ch; int syn,p,m=0,n,sum=0,kk; //p是缓冲区prog的指针,m是token的指针char *rwtab[6]={"begin","if","then","while","do","end"}; void scaner(); char *factor(void); char *term(void); char *expression(void); int yucu(); void emit(char *result,char *ag1,char *op,char *ag2); char *newtemp(); int statement(); int k=0; void emit(char *result,char *ag1,char *op,char *ag2) { strcpy(quad.result,result); strcpy(quad.ag1,ag1); strcpy(quad.op,op); strcpy(quad.ag2,ag2);

实验三 自下而上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

实验三自下而上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LR分析器的构造过程,并根据语法制导翻译,掌握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的过程。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内容 根据给出的简单表达式的语法构成规则(见五),编制LR分析程序,要求能对用给定的语法规则书写的源程序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对于正确的表达式,给出表达式的值。 对于错误的表达式,给出出错位置。 四、实验方法 采用LR分析法。 首先给出S-属性文法的定义(为简便起见,每个文法符号只设置一个综合属性,即该文法符号所代表的表达式的值。属性文法的定义可参照书137页表6.1),并将其改造成用LR分析实现时的语义分析动作(可参照书145页表6.5)。 接下来给出LR分析表。 然后程序的具体实现: ●LR分析表可用二维数组(或其他)实现。 ●添加一个val栈作为语义分析实现的工具。 ●编写总控程序,实现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过程。 注:对于整数的识别可以借助实验1。 五、文法定义 简单的表达式文法如下: E->E+T|E-T|T T->T*F|T/F|F F->(E)|i 上式中,i 为整数。 六、处理程序例 例1: 正确源程序例: 23+(45+4)* 40分析结果应为:正确的表达式。其值为:1983 例2: 错误源程序例: 5+(56+)-24 分析结果应为:错误的表达式:出错位置为)

附录: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string.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R 30 #define C 20 typedef struct elem { char e[4]; }Elem; //ACTION表与GoTo表中的元素类型 Elem LR[R][C]; //存放ACTION表与GoTo表中的内容 typedef struct out { int order; //序号 int state[10]; //状态栈 char sign[30]; //符号栈 char grasen[20]; //产生式 char input[30]; //输入串 char explen[50]; //解释说明 }OutNode; //输出结果中每一行的类型 OutNode out[20]; //存放输出结果 char Sentence[20]; //存放文法的一个句子 char GramSent[10][20]; //存放文法的一组产生式

词法分析实验报告

编译原理实验一 姓名:朱彦荣 学号:20132184 专业:软件工程2 实验题目:词法分析完成语言:C/C++ 上级系统:VC++6.0 日期:2015/11/7

词法分析 设计题目:手工设计c语言的词法分析器 (可以是c语言的子集) 设计容: 处理c语言源程序,过滤掉无用符号,判断源程序中单词的合法性,并分解出正确的单词,以二元组形式存放在文件中。 设计目的: 了解高级语言单词的分类,了解状态图以及如何表示并识别单词规则,掌握状态图到识别程序的编程。 结果要求:课程设计报告。 完成日期:第十五周提交报告

一.分析 要想手工设计词法分析器,实现C语言子集的识别,就要明白什么是词法分析器,它的功能是什么。词法分析是编译程序进行编译时第一个要进行的任务,主要是对源程序进行编译预处理(去除注释、无用的回车换行找到包含的文件等)之后,对整个源程序进行分解,分解成一个个单词,这些单词有且只有五类,分别是标识符、保留字、常数、运算符、界符。以便为下面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做准备。可以说词法分析面向的对象是单个的字符,目的是把它们组成有效的单词(字符串);而语法的分析则是利用词法分析的结果作为输入来分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并且进行语法制导下的语义分析,最后产生四元组(中间代码),进行优化(可有可无)之后最终生成目标代码。可见词法分析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一步出错,比如明明是‘<=’却被拆分成‘<’和‘=’就会对下文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词法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定义好这五种符号的集合。下面是我构造的一个C语言子集。 第一类:标识符 letter(letter | digit)* 无穷集 第二类:常数 (digit)+ 无穷集 第三类:保留字(32) auto break case char const continue default do double else enum extern float for goto if int long register return short signed sizeof static struct switch typedef union unsigned void volatile while 第四类:界符‘/*’、‘//’、 () { } [ ] " " ' 等 第五类:运算符 <、<=、>、>=、=、+、-、*、/、^、等 对所有可数符号进行编码:

(完整版)LTE路测问题分析归纳汇总

LTE路测问题分析归纳汇总 一、Probe测试需要重点关注参数 无线参数介绍 ?PCC:表示主载波,SCC:表示辅载波,目前LTE(R9版本)都采用单载波的,到4G(R10版本)有多载波联合技术就表示辅载波。 ?PCI:物理小区标示,范围(0-503)共计504个。 ?RSRP:参考信号接收电平,基站的发射功率,范围:-55 < RSRP <-75dbm。?RSS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是RSRP和RSSI的比值,当然因为两者测量所基于的带宽可能不同,会用一个系数来调RSRQ=N*RSRP/RSSI。 ?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示UE所接收到所有信号的叠加。 ?SINR:信噪比,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Average SINR>20 ?Transmission mode:传送模式,一共有8种,TM1表示单天线传送数据,TM2表示传输分集(2个天线传送相同的数据,在无线环境差(RSRP和SINR差)情况下,适合在边缘地带),TM3表示开环空间复用(2个天线传送不同的数据,速率可以提升1倍),TM4表示闭环环空间复用,TM5表示多用户 mimo,TM6表示rank=1的闭环预编码,TM7表示使用单天线口(单流BF),TM8表示双流BF。Transmission mode=TM3。

?Rank Indicator:表示层的意思,rank1表示单层,速率低,rank2表示2层,速率高。Rank Indicator = Rank 2 ?PDSCH RB number:表示该用户使用的RB数。这个值看出,该扇区下大概有几个用户。(20M带宽对应100个RB,15M带宽对应75个RB,10M带宽对应50个RB,5M带宽对应25个RB,3M带宽对应15个RB,1.4M带宽对应6个RB)多用户可以造成速率低原因之一。 ?PDCCH DL Grant Count:下行时域(子帧)调度数,PDCCH DL Grant Count >950。例如:上下行时域调度数的算法:一个无线帧是10ms,1s就有100个无线帧, 按5ms的转换周期,常规子帧上下行配比1:3,特殊子帧3:9:2来计算,每秒下行满调度数=3*100*2=600。每秒上行满调度数=1*100*2=200. 按5ms转换周期,常规子帧上下行配比1:3,特殊子帧10:2:2来计算,每秒下行满调度数=(3+1)*100*2=800。每秒上行满调度数=1*100*2=200;特殊子帧10:2:2时DwPTS也可以用来做下载。 ?PCC MAC :下行MAC层速率:客户要求:PCC MAC>85Mbps。 ?Serving and Neighbor cells 这里最好是只显示serving cell,如果显示了neighbour cell,那么neighbour cell 的RSRP与serving cell的RSRP 相差15 dbm。 ?SRS:探测参考信号 天线测量介绍 ?TX antenna 2表示基站有2个发射天线。

PL 0 语言编译器分析实验报告

PL/0 语言编译器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阅读与解析一个实际编译器(PL/0语言编译器)的源代码,加深对编译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等)和编译系统软件结构的理解,并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要求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技巧(C语言)和阅读较大规模程序源代码的能力; (2)理解并掌握编译过程的逻辑阶段及各逻辑阶段的功能; (3)要求能把握整个系统(PL/0语言编译器)的体系结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各模块之间的接口; (4)要求能总结出实现编译过程各逻辑阶段功能采用的具体算法与技 三、实验报告 pl/0语言是pascal语言的一个子集,我们这里分析的pl/0的编译程序包括了对pl/0语言源程序进行分析处理、编译生成类pcode代码,并在虚拟机上解释运行生成的类pcode代码的功能。 pl/0语言编译程序采用以语法分析为核心、一遍扫描的编译方法。词法分析和代码生成作为独立的子程序供语法分析程序调用。语法分析的同时,提供了出错报告和出错恢复的功能。在源程序没有错误编译通过的情况下,调用类pcode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生成的类pcode代码。 词法分析子程序分析: 词法分析子程序名为getsym,功能是从源程序中读出一个单词符号(token),把它的信息放入全局变量sym、id和num中,语法分析器需要单词时,直接从这三个变量中获得。(注意!语法分析器每次用完这三个变量的值就立即调用getsym 子程序获取新的单词供下一次使用。而不是在需要新单词时才调用getsym过程。)getsym过程通过反复调用getch子过程从源程序过获取字符,并把它们拼成单词。getch过程中使用了行缓冲区技术以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词法分析器的分析过程: 调用getsym时,它通过getch过程从源程序中获得一个字符。如果这个字符是字母,则继续获取字符或数字,最终可以拼成一个单词,查保留字表,如果查到为保留字,则把sym变量赋成相应的保留字类型值;如果没有查到,则这个单词应是一个用户自定义的标识符(可能是变量名、常量名或是过程的名字),把sym 置为ident,把这个单词存入id变量。查保留字表时使用了二分法查找以提高效率。如果getch获得的字符是数字,则继续用getch获取数字,并把它们拼成一个整数,然后把sym置为number,并把拼成的数值放入num变量。如果识别出其它合

实验1-3 《编译原理》词法分析程序设计方案

实验1-3 《编译原理》S语言词法分析程序设计方案 一、实验目的 了解词法分析程序的两种设计方法之一:根据状态转换图直接编程的方式; 二、实验内容 1.根据状态转换图直接编程 编写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它从左到右逐个字符的对源程序进行扫描,产生一个个的单词的二元式,形成二元式(记号)流文件输出。在此,词法分析程序作为单独的一遍,如下图所示。 具体任务有: (1)组织源程序的输入 (2)拼出单词并查找其类别编号,形成二元式输出,得到单词流文件 (3)删除注释、空格和无用符号 (4)发现并定位词法错误,需要输出错误的位置在源程序中的第几行。将错误信息输出到屏幕上。 (5)对于普通标识符和常量,分别建立标识符表和常量表(使用线性表存储),当遇到一个标识符或常量时,查找标识符表或常量表,若存在,则返回位置,否则返回0并且填写符号表或常量表。 标识符表结构:变量名,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分配的数据区地址 注:词法分析阶段只填写变量名,其它部分在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等阶段逐步填入。 常量表结构:常量名,常量值 三、实验要求 1.能对任何S语言源程序进行分析 在运行词法分析程序时,应该用问答形式输入要被分析的S源语言程序的文件名,然后对该程序完成词法分析任务。 2.能检查并处理某些词法分析错误 词法分析程序能给出的错误信息包括:总的出错个数,每个错误所在的行号,错误的编号及错误信息。 本实验要求处理以下两种错误(编号分别为1,2): 1:非法字符:单词表中不存在的字符处理为非法字符,处理方式是删除该字符,给出错误信息,“某某字符非法”。 2:源程序文件结束而注释未结束。注释格式为:/* …… */ 四、保留字和特殊符号表

路测问题及处理方案

路测问题及处理方案

1.覆盖问题 莱山职业学院1800 2扇区越区覆盖 路测过程中发现莱山职业学院1800的2扇区(22355)发生越区覆盖现象,经过检查邻区完整,并且邻区参数设置正常。建议对22355的天线俯仰角在原来的基础上下压2度。具体路测数据如下图所示: 梅埠东 现象:接收电平低 分析:该地的服务小区为梅埠48522和陈家湖58443,接收电平过低,Rxlev_sub<-102dBm,属于弱覆盖区域。

解决方法:在现场调整梅埠二方向方位角130度,俯仰角4度,(调整为方位角100度,俯仰角2度)。并且在此弱覆盖区域已开通禹王城基站(5896),信号覆盖很好。复测结果很好, 如下: 汤河南 现象:接收电平较低 分析:弱覆盖

解决方法:现场调整:后相庄基站一方向方位角顺时针调整20度,同时下压2度(原方位0度,俯仰1度),汤河基站方位:20、150、240度。调整后复测结果如下图所示,天线调 整后,弱覆盖区域有所较少,但两基站中间的区域覆盖仍然较弱,建议加站。 新华物流东南 现象:接收电平低 分析:弱覆盖

解决方法:将新华物流二扇区俯仰角0度,方位角120,调整为方位角100度,俯仰角2度;调整后,在此路段转弯处覆盖效果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路段信号较弱,如要彻底改善,建 议加站。 现象:在郯城3基站东面测试时发现通话信号弱质量差。

是由于该处电平较弱RxLev=-89dBm,距离基站只有1.5KM左右,TA=3,怀疑是阻 挡造成。 解决方法:根据网络发展未来规划,在该处有增加基站设备的计划。加站后可解决。 郯城城区 现象:在郯城4基站和郯城5基站之间信号弱。 问题分析:在郯城4基站和郯城5基站之间信号弱,怀疑是阻挡造成。 解决方法:根据网络发展未来规划,在该处有增加基站设备的计划。加站后可解决。 归昌基站北 现象:手机占用归昌基站一小区信号时发现信号弱通话质量差。

语义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三语法分析 309 科3 李君林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剖析和扩充TINY语言的语义分析程序,掌握编译器的语义分析程序的构造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运行TINY的语义分析程序 (二)扩充TINY的语法分析程序 提示: 考虑作用域(如:函数)和数组时可能需要修改符号表。 三.实验步骤 1.先读懂TINY语义程序(相关联的文件:) (1)buildSymtab(syntaxTree); 充TINY的语法分析程序 本次实验我首先将源程序实现的功能改成符合C_MINUS的符号表与类型检测 然后加入没申明调用与数组调用错误即数组没申明而调用数组类型。 四.实验结果 1.正确的测试程序 /**/ int gcd (int u,int v[]) { if(v==0) return u; else return gcd(v,u); } void main(void) { int x;int y; read x; x=y=2; while(x>0) y=y-1; write y; return (gcd(x,y)); }

/**/ 运行结果: 经检验测试程序代码无语义错误2.错误测试程序 /**/ int gcd (int u,int v[]) { if(v==0) return u; else return gcd(v,u); } void main(void) { int x;int y; read x; t=1; x=y=2; x[2]=2; while(x>0) y=y-1; write y; return (gcd(x,y)); } /**/ 实验结果:

河北工业大学语义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三语义分析程序实现 一、实验设计 在实现词法、语法分析程序的基础上,编写相应的语义子程序,进行语义处理,加深对语法制导翻译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将语法分析所识别的语法范畴变换为某种中间代码(四元式)的语义分析方法。 基本实验题目:对文法G2[<算术表达式>]中的产生式添加语义处理子程序,完成运算对象是简单变量(标识符)和无符号数的四则运算的计值处理,将输入的四则运算转换为四元式形式的中间代码。 语法制导翻译模式是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增加语义操作来实现的,实际上是对前后文无关文法的一种扩展。一般而言,首先需要根据进行的语义分析工作,完成对给定文法的必要拆分和语义动作的编写,从而为每一个产生式都配备相应的语义子程序,以便在进行语法分析的同时进行语义解释。即在语法分析过程中,每当用一个产生式进行推导或归约时,语法分析程序除执行相应的语法分析动作之外,还要调用相应的语义子程序,以便完成生成中间代码、查填有关表格、检查并报告源程序中的语义错误等工作。每个语义子程序需指明相应产生式中各个符号的具体含义,并规定使用该产生式进行分析时所应采取的语义动作。这样,语法制导翻译程序在对源程序从左到右进行的一遍扫描中,既完成语法分析任务,又完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方面的工作。本实验要求从编译器的整体设计出发,重点通过对实验二中语法分析程序的扩展,完成一个编译器前端程序的编写、调试和测试工作,形成一个将源程序翻译为中间代码序列的编译系统。 二、程序代码 在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语义的分析,同样采用了头文件的形式,在VC++6.0中运行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cifa.h" #include"fenxibiao.h" # define PL 15 //+ # define MI 16 //-

编译原理实验三-自下而上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docx

上海电力学院 编译原理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自下而上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 院系: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实验三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LR分析器的构造过程,并根据语法制导翻译,掌握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的过程。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内容

根据给出的简单表达式的语法构成规则(见五),编制LR分析程序,要求能对用给定的语法规则书写的源程序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对于正确的表达式,给出表达式的值。 对于错误的表达式,给出出错位置。 四、实验方法 采用LR分析法。 首先给出S-属性文法的定义(为简便起见,每个文法符号只设置一个综合属性,即该文法符号所代表的表达式的值。属性文法的定义可参照书137页表6.1),并将其改造成用LR分析实现时的语义分析动作(可参照书145页表6.5)。 接下来给出LR分析表。 然后程序的具体实现: ● LR分析表可用二维数组(或其他)实现。 ●添加一个val栈作为语义分析实现的工具。 ●编写总控程序,实现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过程。 注:对于整数的识别可以借助实验1。 五、文法定义 简单的表达式文法如下: (1)E->E+T (2)E->E-T (3)E->T

(4)T->T*F (5)T->T/F (6)T->F (7)F->(E) (8)F->i 状态ACTION(动作)GOTO(转换) i + - * / ( ) # E T F 0 S5 S4 1 2 3 1 S6 S1 2 acc 2 R 3 R3 S7 S13 R3 R3 3 R6 R6 R6 R6 R6 R6 4 S 5 S4 8 2 3 5 R8 R8 R8 R8 R8 R8 6 S5 S4 9 3 7 S5 S4 10 8 S6 R12 S11 9 R1 R1 S7 S13 R1 R1 10 R4 R4 R4 R4 R4 R4 11 R7 R7 R7 R7 R7 R7 12 S5 S4 14 3 13 S5 S4 15 14 R2 R2 S7 S13 R2 R2 15 R5 R5 R5 R5 R5 R5 五、处理程序例和处理结果例 示例1:20133191*(20133191+3191)+ 3191#

LTE-路测案例分析

1覆盖类 1.1 概述 覆盖类问题只要涉及弱覆盖、越区覆盖、过覆盖、无主导小区、上下行不平衡及导频污染等。 在TD-LTE中一般认为RSRP<-110dBm,认为是弱覆盖。 越区覆盖:由于基站天线挂高过高或下倾角过小引起的该小区覆盖距离过远,从而越区覆盖到其他站点覆盖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电平较好。 过覆盖:指网络中存在过度的覆盖重叠,容易引起干扰和乒乓切换; 无主导小区:指某一片区域内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接收电平相差不大,不同小区之间的下行信号在小区重选门限附近的区域,并且无主导覆盖的区域接收电平一般或者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网络频率复用的原因,导致服务小区的SINR不稳定,可能发生空闲态主导小区频繁重选、连接态频繁切换,无主导覆盖也可认为是若覆盖的一种。 导频污染:指在某一点存在过多(一般认为大于等于3个)的强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1.2弱覆盖 1.2.1弱覆盖分析 造成弱覆盖的原因有: 1、规划的站点由于种种原因如物业等没有开起来; 2、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不合理,如下倾角过低; 3、在站建起来后,由于新建楼宇的遮挡,导致部分区域RSRP很差; 4、站点过高,如四十多米或更高,会造成塔下黑 5、下倾角、方位角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调整,如:美化邓杆站点不方便调整天线的方位角(3个天线方位要一起转,因为外面有罩子盖住下倾角无法调整,如科技园四、海德三路等;深大校园里站点天线都是放在美化罩子(长方体的箱子)里面,对天线的下倾角和方位角调整范围也有影响(如:深大、深大南校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的方案有:

1、推动客户将规划站点尽快开起来; 2、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到合理位置; 1.2.2天线方位角不合理导致弱覆盖 现象:科技园三的102和104小区由于天线被住宅楼遮挡,导致覆盖区域内部分道路信号较弱,存在弱覆盖,科技园三站点周围的地物如图: 图表1科技园三周围地物 调整前道路的电平值如下图: 图表2优化前科技园三覆盖 措施:将104小区的方位角由20度调整为40度;将102的方位角由150度调整到100度;调整后弱覆盖得到改善,如下图:

语义分析实验报告.doc

实验三语法分析 20080810309 科3 李君林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剖析和扩充TINY语言的语义分析程序,掌握编译器的语义分析程序的构造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运行TINY的语义分析程序 (二)扩充TINY的语法分析程序 提示: 考虑作用域(如:函数)和数组时可能需要修改符号表。 三.实验步骤 1.先读懂TINY语义程序(相关联的文件:MAIN.C ANALYZE.C ANALYZE.H) (1)buildSymtab(syntaxTree); //根据语法树建立符号表 通过递归调用traverse(syntaxTree,insertNode,nullProc); 进行static void insertNode( TreeNode * t),这样将遇到与ID有关的Node信息通过void st_insert( char * name, int lineno, int loc,int len )加入到hashTable[h]数据结构中。 (2)接着调用typeCheck(syntaxTree);进行类型检测 通过递归调用traverse(syntaxTree,nullProc,checkNode);将语法树遍历,然后调用static void checkNode(TreeNode * t)对节点进行类型检测 2.扩充TINY的语法分析程序 本次实验我首先将源程序实现的功能改成符合C_MINUS的符号表与类型检测然后加入没申明调用与数组调用错误即数组没申明而调用数组类型。 四.实验结果 1.正确的测试程序 /**/ int gcd (int u,int v[]) { if(v==0) return u; else return gcd(v,u); } void main(void)

浙江RCU自动路测系统分析报告

1月6日RCU自动路测系统分析 1.WAP数据分析 1.1 WAP登录时延分析 我们对1月5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用户的WAP登录平均时延为2.07S,情况正常。下面我们对时延超过5S的小区进行了GB口信令分析: CI:10665 终端一共登录该小区1次,平均时延为15.45s,事件发生在18:54:48,终端发起GET 后由于无线环境恶劣,进行小区重选,选至小区(CI:30123),重选耗时近30s。 我们查看了该小区的PDCH配置情况,发现在测试时间段内该小区的PDCH复用度正常,

没有拥塞的现象。 下图为该站2个小区的分布情况,终端在这个区域之间行进,处于市区范围,站点较密集,无线覆盖情况正常。查询后发现重选后驻留小区(CI:30123)的CRH值为8,建议修改为4。 解决方案:与无线侧优化人员协商后将该小区CRH值由8修改为4。 CI:10929 终端一共登录该小区1次,平均时延为12.97s,问题点发生在15:48:51,查看信令后发现,终端发起GET情求后进行小区重选,选至小区(CI:30123),耗时较久。

我们查看了该小区的PDCH配置情况,发现在测试时间段内该小区的PDCH复用度正常,没有拥塞的现象。 下图为该站2个小区的分布情况,终端在这个区域之间行进,处于市区范围,站点较密,无线覆盖情况正常。查询后发现重选后驻留小区(CI:30123)的CRH值为8,建议修改为4。

解决方案:与无线侧优化人员协商后将该小区CRH值由8修改为4。 CI:30522 终端一共登录该小区4次,平均时延为6.47s,问题事件发生在16:59:07,终端发起GET后由于无线环境恶劣,进行了1次流量控制过程,随后终端进行路由区更新,耗时近12s。 我们查看了该小区的PDCH配置情况,发现在测试时间段内该小区的PDCH复用度正常,没有拥塞的现象。

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程序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技术__实验报告与源代码_北京交通大学

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程序设计原理与实现技术 XXX 1028XXX2 计科1XXX班 1.程序功能描述 完成以下描述赋值语句和算术表达式文法的语法制导生成中间代码四元式的过 程。 G[A]:A→V:=E E→E+T∣E-T∣ T→T*F∣T/F∣F F→(E)∣i V→i 说明:终结符号i 为用户定义的简单变量,即标识符的定义。 2. 设计要求 (1)给出每一产生式对应的语义动作;(2)设计中间代码四元式的结构(暂不与符号表有关)。(3)输入串应是词法分析的输出二元式序列,即某算术表达式“实验项目一”的输出结果。输出为输入串的四元式序列中间文件。(4)设计两个测试用例(尽可能完备),并给出程序执行结果四元式序列。 3.主要数据结构描述: 本程序采用的是算符优先文法,文法以及算符优先矩阵是根据第四次实验来修改的,所以主要的数据结构也跟第四次差不多,主要为文法的表示,FirstVT集和LastVT 集以及算符优先矩阵:

算符优先矩阵采用二维字符数组表示的: char mtr[9][9]; //算符优先矩阵 4.程序结构描述: 本程序一共有8功能函数: void get(); //获取文法 void print(); //打印文法 void fun(); //求FirstVT 和LastVT void matrix(); //求算符优先矩阵 void test(); //测试文法 int cmp(char a,char b); 比较两个运算符的优先级 1 0 -1 void out(char now,int avg1,int avg2); //打印四元式 int ope(char op,int a,int b); //定义四元式计算方法 5.实验代码 详见附件 6.程序测试 6.1 功能测试 程序运行显示如下功能菜单:

虚拟路测专题报告

广西移动贺州八步区虚拟路测专题报告 1.背景 (1) 2.虚拟路测功能及应用 (2) 2.1虚拟路测功能 (3) 2.2虚拟路测与DT数据对比 (3) 2.3案例分析 (6) 案例一:虚拟路测与路测同弱覆盖路段 (6) 案例二:虚拟路测与路测同SINR质差路段 (7) 案例三:TSINR质差实际测试良好路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总结 (8)

1. 优化成果 在贺州市八步区网格1应用依靠AGPS的虚拟路测功能,发现弱覆盖3处路段、TSINR质差9处路段。 ATU路测和虚拟路测数据分析,发现RSRP弱信号的问题路段共有3处,而通过ATU路测发现3处问题路段跟虚拟路测发现的问题路段相同,符合度100%。 ATU路测和虚拟路测数据分析,发现TSINR质差9处路段,实际ATU路测发现9处路段,吻合9处,符合度100%。

2. 背景 通常的路测考核的区域是市区、县城、高速以及高铁,对于农村县道和乡道的评估不做考核, 这样农村网络的覆盖质量往往容易被忽视。只考核市区、县城及主干道等主要区域,以前期的测试 经验看,完成相关考核至少需要2周以上的时间,在测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测试 终端、SIM卡流量)、车辆、时间等宝贵资源。因此,缩短时间和降低成本,提供一个更可靠、可重复且可追溯的测试环境。在这种测试环境下,网络问题的定位、追踪及解决都要比现场更加高效, 网络错误的修复更快,而无须频繁地搬动设备,在软件上执行更多的测试便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 在这种背景下,虚拟路测功能(VDT)应运而生,目前该技术已经进入推广阶段,对日常路测具 有非常大的帮助。 3. 虚拟路测功能及应用 虚拟路测(Virtual Drive Test)是通过获取和分析带有经纬度信息的海量MR数据、关联CDT 话单,最后结合GIS呈现获得与传统路测(DT)效果相同的数据,通过获得的路面无线覆盖信号强度、信号质量和事件信息分析无线网络覆盖问题,并输出解决方案。虚拟路测旨在为运营商在无线 网络运维过程中,取代部分传统路测,提高运维优化效率和无线网络覆盖分析解决方案,功能定位 在于无线网络的覆盖分析和RF优化。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语义分析

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实验3:语义分析

图2-1 本程序根据之前两个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进行语义分析,主要是通过在第二个实验句法分析过程中添加语义分析功能完成的。 在代码编写之前,我将程序的功能模块分为界面及主控程序,实体类和工具类三大部分。 MyCompiler是整个程序运行的入口,是主控程序;ComplierFrame完成程序的界面,以及界面里事件的响应;Token是词法分析中词法单元的实体类;ErrorToken是错误的词法单元实体类;Symbol是句法分析中符号的实体类;Production是产生式的实体类;ErrorProduction是句法分析中产生错误的时候使用的产生式实体类;Id是标示符实体类,保存了语义分析后的标识符表;Node是语法分析树的节点类,帮助完成语法分析树的构造;LL类使用LL(1)分析法完成句法分析,同时完成语义分析;MyScanner完成了词法分析。

图2-2 得分 三、详细设计及实现 要求:对如下工作进行展开描述 (1)核心数据结构的设计 本程序使用了两个新的实体类,分别是Id和Node。 Id是标识符,里面也包含了该标识符在本程序中存储的地址和长度等信息。Id的属性如下: private String name; //名 private String type;//基本类型 private int offset;//起始地址 private int length;//长度

开始 输入 词法分析 读入Token 尝试匹配 是否错误存储错误记录,处理栈顶与Token 序列 是否为语义符号 存储产生式,处理栈顶与Token 序列 判断动作符号执行语义动作 是否读到Token 末尾 打印结果 结束

LTE网络优化分析报告

LTE网络优化分析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1、网格背景 (3) 2、指标统计 (3) 3、测试效果图 (4) 4、异常事件分析 (5) 4.1弱覆盖分析 (5) 4.2重叠覆盖分析 (5) 4.3 MOD3干扰分析 (6) 4.4 VOLTE掉话问题分析 (7) 4.5 CSFB质差问题分析 (8) 4.6 掉话分析 (8) 4.7 CSFB未接通分析 (9) 5、测试总结 (10)

1、网格背景 广州LTE商用两年时间小区数量从2014年初至目前从2000多个增长到35000多个,规模已远超运营10多年的GSM,案例网格站点数宏站加微小1542个站点,共4630个小区。 LTE D频段使用2575-2615MHz60M共3个频点,F频使用1880-1900MHz20M 共1个频点,E频使用2320-2370MHz40M共2个频点,充足的频率资源使得网络覆盖广、网内干扰少、系统容量大。 2、指标统计 LTE业务指标分析 本次测试广度覆盖率达99.86%、深度覆盖率达93.78%、SINR≥0 99.83%,看出案例网格覆盖较好,干扰水平也较为理想。下载速率54.38Mbps,上传5.1Mbps,数据业务速率良好,测试未出现掉线。 本轮测试于2017年1月,属于建网后期,网格覆盖空洞已解决绝大部分,小区覆盖控制理想,宏站频率利用率较好,使网内干扰少,路测平均速率大部分已达50M以上。

3、测试效果图 信号电平RSRP 下行速率图

4、异常事件分析 4.1弱覆盖分析 广州中山五路缺覆盖导致SINR差 【问题描述】测试车辆在广州中山五路由南往北行驶至北京路附近时,SINR质差。 【问题分析】测试车辆在广州中山五路由南往北行驶,当行驶至北京路路口时,由于该路段缺乏站点覆盖,且周围站点由受到楼层阻挡,在该路段覆盖不强,因此该路段由于SINR质差是由弱覆盖导致。 【解决方案】推动规划新建站点广州福海洲与北京路交广州路(微小M)D-LH的单优入网。 4.2重叠覆盖分析 滨海路重叠覆盖SINR差 【问题描述】滨海路与空港前街附近质差 【问题分析】滨海路与空港前街路口周围缺乏主导覆盖,该路段存在广州中海D-LH-3(PCI:116),广州文化广场D-LH-2(PCI:356),广州海信广场D-LH-3(PCI:478)三个小区信号,且同为模组2,mod3干扰较严重。广州海信广场D-LH-3由于站点较高,越区覆盖严重,而广州文化广场D-LH-2由于楼层阻挡,在该路段无法主导覆盖,导致该路口SINR差

编译原理语义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3 语义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实习,加深对语法制导翻译原理的理解,掌握将语法分析所识别的语法成分变换为中间代码的语义翻译方法。 二、实验要求 采用递归下降语法制导翻译法,对算术表达式、赋值语句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四元式序列。 三、算法思想 1、设置语义过程。 (1)emit(char *result,char *ag1,char *op,char *ag2) 该函数的功能是生成一个三地址语句送到四元式表中。 四元式表的结构如下: struct { char result[8]; char ag1[8]; char op[8]; char ag2[8]; }quad[20]; (2) char *newtemp() 该函数回送一个新的临时变量名,临时变量名产生的顺序为T1,T2,… char *newtemp(void) { char *p; char m[8]; p=(char *)malloc(8); k++; itoa(k,m,10); strcpy(p+1,m); p[0]=’t’; return(p); } 2、函数lrparser 在原来语法分析的基础上插入相应的语义动作:将输入串翻译成四元式序列。在实验中我们只对表达式、赋值语句进行翻译。

四、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 char result[12]; char ag1[12]; char op[12]; char ag2[12]; }quad; char prog[80],token[12]; char ch; int syn,p,m=0,n,sum=0,kk; //p是缓冲区prog的指针,m是token的指针char *rwtab[6]={"begin","if","then","while","do","end"}; void scaner(); char *factor(void); char *term(void); char *expression(void); int yucu(); void emit(char *result,char *ag1,char *op,char *ag2); char *newtemp(); int statement(); int k=0; void emit(char *result,char *ag1,char *op,char *ag2) { strcpy(quad.result,result); strcpy(quad.ag1,ag1); strcpy(quad.op,op); strcpy(quad.ag2,ag2);

编译原理实验:语义分析实验

实验四:语义分析 一.实验目的:通过上机实习,加深对语法制导翻译原理的理解,掌握将语法分析所识别的语法成分变换为中间代码的语义翻译方法 二.实验要求:采用的是递归下降语法制导翻译法,对算术表达式,赋值语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四元式序列。 1.实验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为以下: 输入是语法分析后提供的正确的单词串,输出为三地址指令形式的四元式序列。 例如:对于语句串begin a:=2+3*4;x:=(a+b)/c end # 输出的三地址指令如下所示: (1)t1=3*4; (2)t2=2+t1; (3)a=t2; (4)t3=a+b; (5)t4=t3/c; (6)x=t4; 2.实验算法的思想为: (1)设置语义分析过程 这其中用到的几个重要的函数的功能和代码如下面所列出的: 1.emit (char *result ,char *ag1,char *op,char *ag2) 该函数的功能是生成一个三地址语句送到四元式表中。 四元式表的结构如下: Struct { Char result[8]; Char ag1[8]; Char op[8]; Char ag2[8]; }quad[20]; 2char *newtemp() 该函数的功能是回送一个新的变量名,临时变量的名称产生的顺序依次为T1, T2 ,…….. Char *newtemp() { Char *p; Char m[8]; P=(char *)malloc(8); K++; Iota(k,m,10); Strcpy(p+1,m); P[0]=’t’; Return (p); } (2)主程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词法分析器的设计 二、实验目的:1,词法分析器能够识别简单语言的单词符号 2,识别出并输出简单语言的基本字.标示符.无符号整数.运算符.和界符。 三、实验要求:给出一个简单语言单词符号的种别编码词法分析器 四、实验原理: 1、词法分析程序的算法思想 算法的基本任务是从字符串表示的源程序中识别出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符号,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扫描到单词符号的第一个字符的种类,拼出相应的单词符号。 2、程序流程图 (1 (2)扫描子程序

3

五、实验内容: 1、实验分析 编写程序时,先定义几个全局变量a[]、token[](均为字符串数组),c,s( char型),i,j,k(int型),a[]用来存放输入的字符串,token[]另一个则用来帮助识别单词符号,s用来表示正在分析的字符。字符串输入之后,逐个分析输入字符,判断其是否‘#’,若是表示字符串输入分析完毕,结束分析程序,若否则通过int digit(char c)、int letter(char c)判断其是数字,字符还是算术符,分别为用以判断数字或字符的情况,算术符的判断可以在switch语句中进行,还要通过函数int lookup(char token[])来判断标识符和保留字。 2 实验词法分析器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i,j,k; char c,s,a[20],token[20]={'0'}; int letter(char s){ if((s>=97)&&(s<=122)) return(1); else return(0); } int digit(char s){ if((s>=48)&&(s<=57)) return(1); else return(0); } void get(){ s=a[i]; i=i+1; } void retract(){ i=i-1; } int lookup(char token[20]){ if(strcmp(token,"while")==0) return(1); else if(strcmp(token,"if")==0) return(2); else if(strcmp(token,"else")==0) return(3); else if(strcmp(token,"switch")==0) return(4); else if(strcmp(token,"case")==0) return(5); else return(0); } void main() { printf("please input string :\n"); i=0; do{i=i+1; scanf("%c",&a[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