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讲解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讲解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讲解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讲解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2

ax y =的性质

(1)抛物线2

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

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

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

②当0

(3)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形式为2

ax y =)(0≠a .

3.二次函数

c bx ax y ++=2

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y 轴的抛物线.

4.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用配方法可化成:()k h x a y +-=2

的形式,其中

a

b a

c k a b h 4422

-=-=,.

5.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2ax y =;②k ax y +=2

;③()2

h x a y -=;④

()k h x a y +-=2

;⑤c bx ax y ++=2.

6.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

a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y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h x =.特别地,y 轴记作直线0=x .

7.顶点决定抛物线的位置.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 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

8.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1)公式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y 44222

2

-+

??? ?

?

+=++=,∴顶点是),(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k h x a y +-=2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 ,k ),

对称轴是直线h x =.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9.抛物线c bx ax y ++=2

中,c b a ,,的作用

(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2

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对称轴是直线

a

b

x 2-

=,故: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②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

0

b

(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 (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

与y 轴交点的位置.

当0=x 时,c y =,∴抛物线c bx ax y ++=2

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

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③0

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 轴右侧,则 0

b

. 10.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1)一般式:c bx ax y ++=2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 、y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k h x a y +-=2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1x 、2x ,通常选用交点式:()()21x x x x a y --=. 12.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y 轴与抛物线c bx ax y ++=2

得交点为(0, c ).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h x =与抛物线c bx ax y ++=2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 ,c bh ah

++2

).

(3)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

02=++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

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0

>??抛物线与x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

(4)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

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k c bx ax =++2

的两个实数根.

(5)一次函数()0≠+=k n kx y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

程组

c

bx ax y n kx y ++=+=2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

(6)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c bx ax y ++=2

与x 轴两交点为()()0021,,,

x B x A ,由于1x 、2x 是方程02

=++c bx ax 的两个根,故

a c

x x a b x x =

?-=+2121,()()a a ac b a c a b x x x x x x x x AB ?=-=-??

? ??-=-+=-=

-=44422

212

212

2121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3分)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

向;两轴的交点O (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

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3分) 1、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0,0>>?y x

点P(x,y)在第二象限0,0>

点P(x,y)在第三象限0,0<

点P(x,y)在第四象限0,0<>?y x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 轴上0=?y ,x 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 轴上0=?x ,y 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x ,y 同时为零,即点P 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

2y x + 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3~8分)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3~10分)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b kx y +=(k ,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

b kx y +=中的b 为0时,kx y =(k 为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是经过点(0,b )的直线;正比例函数kx y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

2012广州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2 ax y =的性质 (1)抛物线2 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 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 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 ②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③0

(完整版)中考数学函数综合题型及解题方法讲解

二次函数综合题型精讲精练 主讲:姜老师 题型一: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2,﹣4),O (0,0),B (2,0)三点. (1)求抛物线y=ax 2+bx+c 的解析式; (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OM 的最小值. 解析:(1)把A (﹣2,﹣4),O (0,0),B (2,0)三点的坐标代入y=ax 2+bx+c 中,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a=﹣,b=1,c=0 所以解析式为y=﹣x 2+x . (2)由y=﹣x 2+x=﹣(x ﹣1)2+,可得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并且对称轴垂直平分线段OB ∴OM=BM ∴OM+AM=BM+AM 连接AB 交直线x=1于M 点,则此时OM+AM 最小 过点A 作AN ⊥x 轴于点N , 在Rt △ABN 中,AB== =4 , 因此OM+AM 最小值为 . 方法提炼:已知一条直线上一动点M 和直线同侧两个固定点A 、B ,求AM+BM 最小值的问题,我们只需做出点A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A ’,将点B 与A ’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M ,那么A ’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同理,我们也可以做出点B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B ’,将点A 与B ’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M ,那么A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应用的定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A B B M 或者 M A ’ B ’ 例2:已知抛物线1C 的函数解析式为2 3(0)y ax bx a b =+-<,若抛物线1C 经过点(0,3)-,方程 230ax bx a +-=的两根为1x ,2x ,且124x x -=。 (1)求抛物线1C 的顶点坐标. (2)已知实数0x >,请证明:1x x + ≥2,并说明x 为何值时才会有1 2x x +=. (3)若抛物线先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C ,设1(,)A m y ,2(,)B n y 是2 C 上的两个不同点,且满足:0 90AOB ∠=,0m >,0n <.请你用含有m 的表达式表示出△AOB 的面积S ,

二次函数知识点详解和巧记口诀

黄冈中学“没有学不好滴数学”系列之十二 二次函数知识点详解(最新原创助记口诀) 内含 <全文看完后 再决定下不下载> 十二个知识点 最新原创助记口诀 用心背后就知好 二次函数疑难问题一扫光 简洁实用 直指中考高分 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 (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 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知识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0,0>>?y x 点P(x,y)在第二象限0,0>?y x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 轴上0=?y ,x 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 轴上0=?x ,y 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x ,y 同时为零,即点P 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 知识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41712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变量和函数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 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 是x的函数。例如:y=±x,当x=1时,y有两个对应值,所以y=±x不是函数关系。 对于不同的自变量x的取值,y的值可以相同,例如,函数:y=|x|,当x=±1时,y的对应值都是1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取值范围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 1、三种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公式法:即函数解析式,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列表法:列一张表,第一行表示自变量取的各个值,第二行表示相应的函数值(即应变 量的对应值) 3、公式法: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解析式。一般情况下, 等号右边的变量是自变量,等号左边的变量是因变量。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就是公式法。 4、函数的图像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

函数及其图像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在x 轴上纵坐标为0 , 在y 轴上横坐标为, 原点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2)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3)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 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解析法(2)列表法(3)图像法 3、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4、自变量取值范围 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b kx y +=(k ,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kx y +=中的b 为0时,kx y =(k 为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2020年中考数学重点考点梳理

2020年中考数学重点考点梳理 初一上册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6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复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题型: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初一下册 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 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 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 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 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 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 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目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题目 一.定义: 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2+bx+c ;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 叫二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 )点. 二.二次函数2ax y =的性质 (1)抛物线2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 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 ②当0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 s =中,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在时间t 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 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 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题: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1x (4)y=2-1-3x (5)y=x 2 -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3、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 (5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 . D .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已知函数221+-=x y ,当1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 A.2 325≤ <- y B. 2 52 3< 0时,直线y=kx 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kx (k 是常数,k ≠0)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 (cm )与所挂重物的质量x (kg )有下面的关系,那么弹簧总长y (cm )与所挂重物x (kg )之间的关系式为( ) A .y=0.5x+12 B .y=x+10.5 C .y=0.5x+10 D .y=x+12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上表可知12.5-12=0.5,13-12.5=0.5,13.5-13=0.5,14-13.5=0.5,14.5-14=0.5,15-14.5=0.5,0.5为常量,12也为常量.故弹簧总长y (cm )与所挂重物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详解:由表可知:常量为0.5; 所以,弹簧总长y (cm )与所挂重物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0.5x+12.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关键在于根据图表信息列出等式,然后变形为函数的形式. 2.已知过点()2?3, -的直线()0y ax b a =+≠不经过第一象限.设s a 2b =+,则s 的取值范围是( ) A .352 s -≤≤- B .362 s -<≤- C .362 s -≤≤- D .372 s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过点()2?3,-的直线()0y ax b a =+≠不经过第一象限, ∴0 {0 23 a b a b <≤+=-.∴23b a =--. ∵s a 2b =+,∴4636s a a a =--=--. 由230b a =--≤得399333662222a a a ≥- ?-≤?--≤-=-,即32s ≤-. 由0a <得3036066a a ->?-->-=-,即6s >-. ∴s 的取值范围是362 s -<≤- .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湛里昂错题集(1)(5,27)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 s =中,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在时间t 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 =2πr 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题:下列函数(1)y =πx (2)y =2x -1 (3)y =1x (4)y =21-3x (5)y =x 2 -1中,是 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 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y B .y C .y D .y {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已知函数22 1 +- =x y ,当1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325≤<- y B .2523<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 =++(a b c y ax bx c ,,是常数,0 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 a≠,而b c 实数. 2. 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 ⑵a b c ,,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 =的性质: y ax 结论: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总结: =+的性质: y ax c 结论:上加下减。

总结: 3. ()2 y a x h =-的性质: 结论:左加右减。 总结: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总结:

1. 平移步骤: 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三、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请将2 245y x x =++利用配方的形式配成顶点式。请将2y ax bx c =++配成()2 y a x h k =-+。 总结: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 四、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 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中考数学专题:函数图像

点A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y=S△ 当点 ABP P与点A重合 时,专题二:函数图像 1、(2013年潍坊市)用固定的速度向如图所示形状的杯子里注水,则能表示杯子里水面的高度和注水时间的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2、(2013成都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函数的图像经过原点的是() =-x+3 B.=2x D. 3、(2013?天津)如图,是一对变量满足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有下列3个不同的问题情境: ①小明骑车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了5分,在原地休息了4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回出发地,设时间为x分,离出发地的距离为y千米; ②有一个容积为6升的开口空桶,小亮以1.2升/分的速度匀速向这个空桶注水,注5分后停止,等4分后,再以2升/分的速度匀速倒空桶中的水,设时间为x分,桶内的水量为y 升; ③矩形ABCD中,AB=4,BC=3,动点P从点A出发,依次沿对角线AC、边CD、边DA运动至 ; y=0. 其中,符合图中所示函数关系的问题情境的个数为() A.0B.1C.2D.3 4、(2013年临沂)如图,正方形ABCD中,AB=8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C,CD运动,到点C,D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OE的面积为s(),则s()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像表示为() S( 16 8 O48 t(s (A) S( S( 16 8 O4 (B) S( 8 t(s 1616 88 O4 (C)8 t(s O48 t(s

5、(2013四川南充,9,3分)如图1,点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点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BE→E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设P,Q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cm;②当0<t≤5时;;③ 直线NH的解析式为y=-t+27;④若△ABE与△QBP相似,则t=秒。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D.1 A.4 B.3 C.2 C 6、(2013年黄石)如右图,已知某容器是由上下两个相同的圆锥和中间一个与圆锥同底等高 的圆柱组合而成,若往此容器中注水,设注入水的体积为,高度为,则关于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7、(2013?自贡)如图,已知A、B是反比例函数上的两点,BC∥x轴,交y轴于C,动点P 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运动路线上任意一点P作PM⊥x 轴于M,PN⊥y轴于N,设四边形OMPN的面积为S,P点运动的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和练习(极好)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和练习(极好) 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特别注意a不为零,那么y叫做x 的二次函数。)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a b x 2-=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 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3、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五点作图法: (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2)求抛物线c bx ax y ++=2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 及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再找到点C 的对称点D。将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及对称点D。由C 、M 、D 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像,可再描出一对对称点A 、B,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例1】 已知函数y=x 2-2x-3, (1)写出函数图象的顶点、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关于图象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画出函数图象的草图; (2)求图象与坐标轴交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根据第(1)题的图象草图,说 出 x 取哪些值时,① y=0;② y <0;③ y>0

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2) 交点式:当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有交点时,即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02=++c bx ax 有实根1x 和2x 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212x x x x a c bx ax --=++,二次函数c bx ax y ++=2可转化为两根式))((21x x x x a y --=。如果 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3)顶点式:)0,,()(2≠+-=a k h a k h x a y 是常数, 当题目中告诉我们抛物线的顶点时,我们最好设顶点式,这样最简洁。 【例1】 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交于A (1,0),B(3,0)两点,且过(-1,16),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2】 如图,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的一个交点A 在点(-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点),顶点C 是矩形DEFG 上(包括边界和内部)的一个动点,则: (1)abc 0 (>或<或=) (2)a 的取值范围是 ? 【例3】 下列二次函数中,图象以直线x = 2为对称轴,且经过点(0,1)的是 ( ) A.y = (x ? 2)2 + 1 B .y = (x + 2)2 + 1 C .y = (x ? 2)2 ? 3 D.y = (x + 2)2 – 3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1)

函数知识点总结(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 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 第三象限:(-,-)点P(x,y),则x<0,y<0; 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原点的坐标为(0 , 0)。两坐标轴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点的对称特征:已知点P(m,n), 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 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纵坐标都反号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纵坐标相等;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横坐标相等。 6、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点P(x,y)的几何意义: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 |y|,

点P (x,y )到y 轴的距离为 |x|。 点P (x,y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2y x + 8、两点之间的距离: X 轴上两点为A )0,(1x 、B )0,(2x |AB|||12x x -= Y 轴上两点为C ),0(1y 、D ),0(2y |CD|||12y y -= 已知A ),(11y x 、B ),(22y x AB|= 2 12212)()(y y x x -+- 9、中点坐标公式:已知A ),(11y x 、B ),(22y x M 为AB 的中点,则:M=(212x x + , 2 1 2y y +) 10、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x,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 ,y ); 将点(x,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 将点(x,y )向上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将点(x,y )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 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函数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 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A 是否为B 的函数,只要看B 取值确定的时候,A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因变量所得的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专家解读历年中考数学试题四大特点

专家解读历年中考数学试题四大特点 (一)准确掌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艺的考察 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坎坷;从内容上看,对这些知识点的考察并不放在对概念、性质的记忆上,而是对概念、性质的了解与运用上,经过理想生活来体验数学的妙趣。 (二)着重考察先生数学思想的了解及运用 数学才干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思想方法。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简直是历年中考试卷考察的重点,必需惹起足够注重。 1)分类讨论思想:当面临的效果不宜用一致方法处置时,就得把效果依照一定的原那么或规范分为假定干类,然后逐类停止讨论,再把结论汇总,得出效果的答案。例如:往年中考数学题对分类讨论思想特别注重,如综合题第24题和第25题,而在填空题第18题也有分类讨论思想。 2)〝化归〞是转化和归结的简称。总的指点思想是把未知效果转化为可以处置的效果,这就是化归思想。例如第24题把求点的坐标效果转化为解相似三角形效果来处置。 3)数形结合思想:指将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剖析、研讨、处置效果的一种思想战略,具有直观笼统。例如第22题图像信息题用来处置出境游的人数增长和支出效果。 4)方程与函数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就是剖析和研讨详细效

果中的数量关系,经过适当的数学变化和结构,树立方程或函数关系,运用方程或函数的知识,使效果失掉处置。例如第24题应用方程效果处置二次函数的性质、存在性效果。 5)图像的运动效果。 (三)关注数学知识处置实践效果的考察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运用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处置生活中所碰到的效果。 (四)注重数学活动进程的考察 这几年不只关注对先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关注对他们数学活动进程的评价;不只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考察,还关注他们在普通性思想方法与创新思想才干的开展等方面的评价,尤其是注重对先生探求性思想才干和创新思想才干的考察;不只关注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要关注对先生数学思想潜力的开发与提高。

二次函数知识点汇总及详细剖析

二次函数知识点汇总及详细剖析 函数中,有一种多项式函数形如y= ax2+bx+c(a,b,c是常数,a≠0),最高次数是2,这种函数,我们称之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知识点颇多,初高中都会出现,在初中,刚刚出现在一次函数数形结合学习之后,因此,二次函知识点离不开数形结合思想。二次函数主要知识点: 一、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二、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 2;+k[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 x1)(x- 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B(x2,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 b2)/4a x1,x2=(-b±√b2-4ac)/2a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四、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 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一次函数知识点复习(详解加练习)

j 距离(km) 时间1513 121110.5O 15 30一次函数复习 一、 变量与函数 ①函数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 其对应,那么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③会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④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学会利用函数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例题讲解】 例1、学校有一批复印任务,原来由甲复印社承接,按每100页40元计费,现乙复印社表示,若学校先按月付给200元的承包费,则可按每100页15元收费。设复印页数为x 页。 (1)分别写出甲复印社收费y 1(元)、乙复印社收费y 2(元)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请你选择: ①复印页数是多少时,选择甲、乙复印社收费相同? ②复印页数是多少时,选择甲复印社收费较少? ③复印页数是多少时,选择乙复印社收费较少? 例2、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 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 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 人,如图所示, 请你结合这个规律,填写下表: 例4、地壳的厚度约为8到40km ,在地表以下不太深的地方,温度可按y =3.5x +t 计算,其中x 是深度,t 是地球表面温度,y 是所达深度的温度.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如果地表温度为2℃,计算当x 为5km 时地壳的温度. 例5、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是( )。 y (千米)与所用的时间x (小时)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小明9点离开家,15点回家。根据这个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强到离家最远的地方需几小时?此时离家多远? ②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时间多长? ③小强何时距家21㎞?(写出计算过程)

全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相关典型题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2 ax y =的性质 (1)抛物线2 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 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 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 ②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