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也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它在整个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完成“质疑——探索——释疑——应用”这一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例1中的四幅图

你能说出每个圆所表示的分数吗?

[让学生能够产生对分数的回忆。]

2、出示故事:老村长让每只羊通过折正方形的纸表示出一个和二分之一相等的不同分数。

同学们,你们乐于助人吗?小羊现在碰到困难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好,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爱心的培养,让学生知道乐于助人的乐趣。]

二、实际操作,深入探究

1、学习例2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同学们说一说能折出多少个和1/2相等的分数?

[给于表扬让学生有帮助他人的成就感。]

2、多媒体展示学生作品的内在联系,从中感悟所含的规律。

3、探究从1/2是如何变到2/

4、4/8,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从面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分子、分母同时乘2或4

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或4

4、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你们的发现说一说,教师总结,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5、讨论:为什么0要除外呢?

因为分母会成为0,分数里分母不能是0。

6、数学活动:你和同桌之间,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变的。。

7、新旧知识连接。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就是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也是分数大小不变.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四、全课小结,游戏结尾。

果实成熟了,该是我们收获的时候了。谁来说说你今天收

获了什么?

课后反思

1.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亲自验证的过程,通过“验证”学生感受了数学的严谨性。设计以“猜想--判断--观察--验证--概括--深化--提高”的环节,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同时,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渗透学生自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方法。在师生共同协作的过程中,达到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猜想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开启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探索学习。

3.教学中取舍教材、取舍手段,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既运用了信息技术,又把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让资源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69页——70页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初步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习了商不变性质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准确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依据。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出发的关系,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了材料,作好了铺垫,也为后面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打下了基础。在新知的引入,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折纸、涂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充分感知数

学事实,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先进的电教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形象的电脑图象,以活泼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一系列的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共同讨论新知,自己归纳出分数变化的规律,即分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和大小不变。通过电脑出示的画象的逐步引入,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逐步建立清晰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参与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难度由浅入深。第1、2题是基本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第3题是在第1、2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4题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57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过程并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多个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和探究单等。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片、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知识链接: (1)呈现1÷2接着写与它相等的除法算式1÷2=2÷4=4÷8 (2)回忆写这些相等的除法算式的依据。 2.迁移诱导:根据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把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根据上边除法算式,推测这三个分数的关系 3.大胆猜想:除法算式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中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

规律或者性质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动手操作并探究 学生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 板书:(为什么相等? (二)沟通联系 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怎样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请代表发言。 2、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归纳概括

1.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00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把下面的分数变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乘或者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3.15 的分子加上3,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几? 4.教材59页第11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请你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 什么 最大公因数 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利用实际情境引出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因数、公因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再找公因数。 B.从较小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

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大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做一做” 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 例3:最简分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数。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为后面的约分设下铺垫。再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例4:约分 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相等的最简分数。 方法多样:可以逐步约分,也可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

给出约分的简便写法。 5.通分 与九义教材相比,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最小公倍数 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利用实际情境引出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倍数、公倍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 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强烈推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应店中心小学阳建林【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算式快速得出结果。 15 ÷ 3= 150 ÷ 30= 1500÷ 300=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谁能说说这就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什么性质?(商不变性质)

2.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这个性质是什么呢? 二、新授课 1.通过探索,发现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3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这里,我们将它们平均分,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你能用分数把它们表示出来吗?自己拿出学具(三张小正方形纸和彩笔)试一试。 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师:看看这三个图,你发现了什么?(涂色的面积一样大)通过图上看起来,这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相等的)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关系,让学生自己说出其中的变化。)师:刚才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它的大小不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总结一下,好吗?

师总结:像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 2.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的书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不加行不行?我们前面学过什么定律也有这个“零除外”?(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讨论,为什么加“零除外”。) 0,教师小结:(1)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0,则分数成为 在分数里分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0.(2)又因为在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三、应用 1.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2.学生练习课本例题2,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3.学生自己小结方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漫水乡中心小学向春艳 一、教材分析 《分数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 3至4 4页。在三年级下册已经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为后续学习约分、通分、分数比大小,分数与小数互化、分数乘除法四则混合运算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已经认识真假分数,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及商不变性质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 用眼看,用嘴说等全方位的感官调动思维,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分数基本性质这一规律性知识。当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不变,学生自主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并运用。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猜想、验证和实践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主动探索过程并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法与学法: 教法一讲授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一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 相同大小长方形纸片若干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激趣 有位老爷爷决定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这天,他对三个儿子说:“老大拿这块地的1 /3,老二拿这块地的2/6。老三就拿这块地的 3/9。”老大、老二听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 (设计意图:多媒体故事引入,减轻学生上课前的压力,舒缓心情, 増加数学课堂的趣味;设置悬念,使学生急于想弄明白谁多谁少,想弄清楚阿凡提对三兄弟说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 1、折纸写分数,动手探究 (1)、请学生四人一组,每人用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出长方形纸的1 /2、2/4、4/8、8/1 6。 (2)、折完后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示的,小组中观

分数的基本性质(1)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图上阴影部分画上等号)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 (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转化成,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 2倍.) (2)观察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比较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 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 (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3~44页《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发现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回答,师板书答案) 120 ÷30 = (120×3)÷(30×3)= (120÷10)÷( 30÷10)= (120÷4.157)÷(30÷4.157)= 后两道是混合运算,大家算得很快,依据是什么?生:商不变规律 2、什么是商不变规律?

3、2÷3= (用分数表示商) 师:分数与除法是什么关系? 生: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师:分数与除法关系密切,除法中有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也有它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两组相等的分数 (1)出示一组长方形图片,用分数表述涂色部分。(学生分别说出答案,师板书答案。)师板书: 3 46 8 12 16 师:你认为这些分数那个最大呢? 生:一样大。 师:一会我们来验证你们说的结果是否正确。 (2)出示第二组圆形图,用分数表述涂色部分。(学生分别说出答案,师板书答案。) 2 34 6 8 12 师:你认为这些分数那个最大呢? 生:也一样大。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你们说的这两组分数是否一样大。(3)验证: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的内容吧。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学生操作:将手中的纸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

2.反馈。 (1)提问: A.若要求剪下其中的一半,想想剪下的份数各自占圆的几分之几? B.虽然每个同学所剪的份数不同,但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怎样? 板书: 1/2=2/4=3/6 C.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 (3)小结: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 (零除外)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提问: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巩固认识。 说数接龙。 5/6=5+5/( )…… 三、运用延伸,深化概念 1.要求大小不变。[课件2] 1/3=( )/6 10/15=( )/6 1/4=5/( ) 2.下面分数中哪两个分数相等[课件3] 3/4 21/32 15/20 1/5 4/20 习后提问:A.依据是什么? B.3/4和1/5哪个大,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C.那么,从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2008-01-21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它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理解、献魈骄考扒ㄒ颇芰Α?/SPAN> 4、较好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分数基本性质”课件,正方形纸片,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巧设伏笔、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20÷3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出示后学生回答,课件显示答案) 2、在下面□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5)÷(2×□) =(1÷□)÷(2÷4) ①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填上面的数的?(生口答) (课件:商不变的性质) ②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生口答) ③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答,师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二、讨论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1÷2=(怎么写)

①1/2与()相等?你能想出哪些数?有办法怎么让它们相等吗? 让生合作探讨。 ②生出示答案:1/2=2/4=4/8…… 有选择填入上数。 2、引导学生证明它们相等。 ①出课件:出示1个长方体,平均分成2份,得1/2,平均分成4份,得 2/4……。 (课件演示) 上述演示让学生感知后,问你发现了什么?(生讨论) ②再逆向思考,观察板书和课件。 问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讨论) 得到:(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验证、补充、强调 ①出示2/5=2×2/5=4/5,对吗?(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什么?强调“同时”(在黑板板书上用彩笔勾划强调)。 ②出示3/4=3×3/4×4=9/16,对吗?为什么?强调“相同的数”。 ③右边列式行吗?为什么?3/4=3×0/4×0=?补充:(0除外)板书,并出示课件补充。 ④归纳出上述板书为“分数的基本性质”(课题)。 4、信息反馈、纠正、巩固。 ①判断(出示课件) A、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B、把15/20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C、3/4的分子乘上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本课的教学理念有: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义务教材六年制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说教法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组织练习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四、说学法 1、学生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发现法、操作体验法,学生在折纸上画出相应的阴影部分后,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之后老师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让尝试中发现,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2、在学习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先采用启发法,再采用自自学尝试法,独立自主地学习将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同的分数,并尝试完成做一做,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的教学模式制定为: 总之,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分数的基本性质》反思 江西省赣州市大公路第二小学李毅云 本节我想结合我校申报的市级课题《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本人负责的市级课题《网络环境下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研究》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以及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谈几点反思。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沟通与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在通过观察、比较后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新课设计:引--探--议--练 1.创设情境,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一、故事设疑,揭示课题。

1、三个和尚分饼的故事,让学生猜测三个和尚分饼多少? 2、老和尚把饼分给三个小和尚大小相等吗 3、比较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提供材料:用手中的材料来比较、、的大小 活动目的:猪八戒选择哪一个分数表示的部分的西瓜最合算 活动分工:六人一小组。组长一名,操作员四名,记时员一名。 活动步骤: (1)组长进行分工,操作员进行操作,记时员负责提醒时间。 (2)四名操作员利用手中的圆片,先折一折,再用水彩笔画出组长分配给自己的分数表示的部分。 (3)完成后,由组长把圆片贴在统计表内,并记录对应的分数。 (4)共同观察统计表,讨论猪八戒应该选哪一部分比较合算。 (5)组长把讨论意见记录在统计表内。 集体交流:证明 = = 的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将4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条(或圆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并相应地取其中的1份、2份、4份涂上阴影,并比较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 ﹡在纸上画出同样长度的4根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并相应地取其中的1份、2份、4份,比较取出部分线段的长度。 ﹡利用分数与与除法的关系,将1/2、2/4、3/6、4/8四个分数分别化成除法:12、24、36、48,计算出结果,都是0.5。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熟悉的资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制造认识上的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二、分析比较,探索规律(找规律、合作交流、汇报、比较) 1、观察几组相等的分数,找出共同的特点 2、小组讨论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汇报讨论结果 ﹡从到,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适时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43—44页有关“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内容。属于新授课,授课时数为1课时。 2、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分数的再认识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 ●公因数、最小公因数 ●约分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通分 ●分数的大小比较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是在学生三年级初步接触了分数,以及本单元学生学习分数的再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寻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学生灵活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并为学生下一

步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因此说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的比较,真分数和假分数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是分数意义的巩固和运用,又是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同时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计算打下基础。因此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是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基本技能是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字)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同时在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联系时,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主义的观点。? 鉴于上述分析,根据大纲、及新课程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分数的基本性质北师大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5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单选题 1.把的分母缩小4倍后,要使原分数缩小3倍,分子应该() A. 缩小3倍 B. 扩大3倍 C. 缩小12倍 D. 不变 2.比大而比小的分数有()个. A. 1 B. 2 C. 无数 3.把的分母除以3,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则分子(). A. 乘以3 B. 除以3 C. 不变 4.A是自然数,如果<1,>1,那么A是()。 A. 8 B. 7 C. 6 D. 5 二、判断题 5.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6. 7.把的分子加上2,分母加上6,这个分数的大小没变。() 8.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母应该加上10。() 三、填空题 9. 10.________÷7=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 ÷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小数) 12.的分子减去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减去________。

四、解答题 13. 14.把、、都变成分母是24的分数。 五、应用题 15.五2班同学的人参加了舞蹈小组,的人参加了书法小组,那个小组的人数多?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3×4=12 故选:C.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 2.【答案】C 【解析】【解答】比大而比小的分数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C。 【分析】任意两个分数之间都有无数个分数,据此判断。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的分母除以3,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则分子也要除以3.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答案】B 【解析】【解答】因为,<1,则A<8;又因为,>1,则A>6。 所以,6<A<8 故答案为:B。 【分析】如果一个分数的值大于1,则分子大于分母;如果一个分数的值小于1,则分子小于分母。 二、判断题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同时乘的这个数不能为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答案】错误

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开课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66,67 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猜想、验证、实践等数学活动,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主动探索过程并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 ,你们对阿凡提一定不陌生吧!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 他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 块地的1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 2 ,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 4 ,分完之后,老大、4816 老二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三个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你们知道,阿 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什么话呢?(学生发言)我们先不急着下结 124 论,先来看看这三个分数。(板书:、、) 二、同桌合作,验证猜想。 师: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我们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一)涂一涂、比一比。(拿出准备好的纸片) 1、同桌合作,涂色表示出相应的分数。 2、做好之后,将三幅图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通过比较,三幅图的 涂色部分面积一样大,因而三个分数一样大。)

(二)议一议 (讨论交流 ) 师:刚才大家借助图形发现三个分数是一样大的, 可是这个老大却不这样认 为,他觉得怎么可能一样大,明明老三的分子、分母都比他的大。那下面我们就 来研究一下,为什么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这三个分数是怎样变化的?它们的变 化有规律吗?(生答)有怎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把它们的规律找出来。 1、小组讨论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 2、请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从左往右看: 1 → 1 2 = 2 2 → 2 2 = 4 1 1 4 = 4 4 4 2 8 8 8 2 16 4 4 4 16 从右往左看: 4 → 4 2 = 2 2 → 2 2 = 1 4 4 4 = 1 16 16 2 8 8 8 2 4 16 16 4 4 三、概括性质 1、引导概括性质,揭示课题 .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大家的发现呢?怎么说? 学生发言,师适时板书。(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分数的大 小不变。) 2、 举例验证:请学生举例来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如: ,, 3、 质疑:“一个相同的数”这个数是任何数吗?可不可以是 0 呢?学生回答并 举例(学生可能回答因为 0 乘任何数都得 0,0 不能作除数)如: 1 → 1 =0 4 4 0 (分数的大小变了)添加“ 0 除外”这个条件。 4、 强化认知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你觉得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里面,哪里最需要我们注 意的?(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齐读,突出重点的词。 5、 小结: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回到之前我们讲的故事,现在你知道 阿凡提为什么笑了吗?如果你的阿凡提, 你会对三兄弟说什么呢? ( 生答,适时鼓励肯定学生 ) 四、 巩固练习 1、判断(举手回答,并说明理由)

(no.1)《分数的基本性质》 (2)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分数的基本性质》 赣榆县厉庄中心小学李大英 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初步实践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根据本课时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初步体验有关分数的相等关系,感受其中的规律。通过本课时的讲解,要求既能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由旧知识“商不变性质”迁移到新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四张完全一样的纸条,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80÷20= 360÷90= 12÷3= 让全体学生算一算,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变化了没有?商为什么没有变?(根据商不变性质,80 和20同时扩大了5倍,商不变。80和20同时缩小

10倍,商不变) 2、回答卡片: 3÷4= 5÷8= a÷b( b≠0)= 指名说一说整数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除数≠0)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甘蔗吗?现在有一个关于甘蔗的小纠纷,要请同学们来帮忙解决。事情是这样的:小明和小华是双胞胎兄弟,一天妈妈买了三根同样长的甘蔗,一根甘蔗平均折成两段,把其中的一段给了小明;另一根甘蔗平均折成四段,将其中的两段给了小华,这时,小明噘起了嘴,嘟哝着说:我不合算。同学们,你们认为小明有理由生这个气吗?为什么?(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师:大家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大家将手中的每张长方形纸条,看作是一根甘蔗,一起来折折看。 2、教学例1 A、师生拿出准备的第1张长方形的纸条,然后引导学生跟着老师将纸条对折。完毕,师将纸条展开贴于黑板上,然后提问:这张纸条现在平均分成了几份? 师:请将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色,代表小明得到的那一段甘蔗。涂色部分是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师板书: 1/2 B、师生拿出准备的第 2 张长方形的纸条,然后引导学生跟着老师将纸条对折,再对折。完毕,师将纸条展开贴于黑板上,然后提问:这张纸条现在平均分成了几份? 师:请将其中的二份用彩笔涂上色,代表小华得到的那两段甘蔗。涂色部分是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师板书: 2/4 师:你们来比比看,这两张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长度相等吗?(相等) 你们知道小明为什么会生气吗?(主要是他拿到的段数和小华拿到的段数不同而引起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范文(精 选3篇)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平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_1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 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图上阴影部分画上等号)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1)4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 (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转化成,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 (2)观察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比较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 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规律. (1)这三个分数从形式上看不同,但是它们实质上又都相等. (教师板书:)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掌握了假分数与带分数、 整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分别出示每一个圆,让学生说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 (1)把这个圆看做单位1,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2)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占圆的几分之几? (3)同样大的圆,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2.观察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

(1)从4 幅图上看,阴影部分的大小怎么样?(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2)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图上阴影部分画上等号) 3.分析、推导出表示阴影部分的分数的大小也相等:(1)4幅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那么,表示这4 幅图的4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 (这4个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2)它们的大小相等,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把4个分数用等号连起来). 4.观察、分析相等的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观察转化成,的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 (的分子、分母都乘上了2或的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 (2)观察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比较的大小. 1.出示图:我们在三条同样的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数. 2.观察数轴上三个点的位置,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数轴上可以看出: 3.观察、分析形式不同而大小相等的三个分数之间有

五年级数学下册_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 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 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是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直接口答下面各题的商,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知识? 120 ÷30 = (12O×3)÷(30 ×3) = (120 ÷10)÷(30 ÷10) =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 二、揭示课题 有一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2,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4,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4/8。老大老二觉得分的不公平,于是争吵了起来。那么,他们三人到底谁分到的地多呢?

同学们欲知结果如何,请拿出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 三、探索研究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 折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把每张纸都看作单位“1”。用手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8份。 (2) 画 在折好的正方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2份、4份、8份画上阴影。 (3) 比 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课件展示) 2. 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 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故事中老大、老二、老三各分了地的几分之几? (2) 你认为它们谁分的多? (3) 既然它们三个分的同样多,那么1/2 、2/4 和4/8 的大小怎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得出: 21=42=6 3 (4) 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