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顿人物轶事

牛顿人物轶事

牛顿人物轶事
牛顿人物轶事

牛顿人物轶事

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学生们肯定不止一次接触到牛顿这一非同凡响的名字。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他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提出过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大定律、白光由各色光组成的理论,并开创了微积分学,等等。在迈克尔·怀特所著的《100位杰出人物》一书中,艾萨克·牛顿(1642~1727年)被列为最具影响力人物之第二,排在穆罕默德之后,耶稣基督之前。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当然是因为他对科学发展的杰出贡献。

人们往往倾向于把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科学家看作是品德高尚的天才和圣人,无数荣誉和光环围绕着他们,使人们难以了解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性情。新近出版的《牛顿传:最后的炼金术士》,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和原始档案,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牛顿。

这位站立在巫术终结和科学兴起的历史转折点上的天才,通过对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探索,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也使他将自己一生中更多的精力花费在炼金术上,牛顿总共留下50多万英文单词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单词的神学手稿,而这些工作与他的科学发现很难说是毫无关联的。除此之外,他还专门研究过治疗想像中他所患疾病的药物。

此书作者基于科学发生学的视角,提出了牛顿痴迷炼金术与奠立近代科学基础之间的重大关联。他借助牛顿遗留下来的重要信件和从未发表过的笔记,阐释了牛顿从事炼金术和神学研究对于他发现万有引力,以及后来进行的统一场论研究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36年,牛顿真实的另一面才逐渐显露出来,而这要归功于20

世纪的经济学大师、牛顿研究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当时有一批牛顿遗留下来的文件在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这些文件是大约50年前由剑桥大学所接受的捐赠中被认为“不具科学价值”的一部分收藏品。结果,凯恩斯在拍卖中购得这批文件。

凯恩斯在研读这批从未向世人公布过的秘密文件后,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说,将历史上这位最著名和最崇高的科学家描绘成一个受到争议的性格偏执者。凯恩斯对牛顿的重新评价值得我们正视和思考:“从18世纪以来,牛顿一向被认为是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近代科学家,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教导我们作出冷静的思考和无偏的推理。可是现在我要说,我不认为如此,我不认为任何人在看完那一箱文件之后,还会把他看成是那样一位道德高尚的伟人。”

莱布尼茨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创造了微积分,尽管牛顿发现微积分要比莱布尼茨早若干年,但他很晚才出版自己的著作。于是,谁是微积分的第一创造者,成了当时科学界争吵的一件大事。牛津大学教授基尔在<哲学通报>上发表一篇讨论离心力的文章,文中把发明微积分

的主要功劳记在牛顿名下,同时也提到了莱布尼兹。<哲学通报>到达莱布尼兹手上,立即

惹怒了他。莱布尼兹寄信给皇家学会,要求收回那种说法。当莱布尼兹在<教师学报>上写

了一篇评论,严厉批评牛顿的工作时,立场坚定的争论就开始了。莱布尼兹使用的外交手段,是把自己隐藏在无所不知的编辑名义下,匿名写下这篇评论的,而<教师学报>是莱布尼兹

本人在1682年创办并自任主编的杂志。那并非一场公开的战争,莱布尼兹一方面在大众面前赞扬牛顿,一方面唆使别人,特别要约翰伯努利写信攻击牛顿来为他辩护,伯努利照他的意思去做,没有在信上署名。莱布尼茨请求英国皇家学会予以裁定,而作为皇家学会会长的牛顿指定了一个公正的委员会来审查,皇家学会发表结论,正式谴责莱布尼茨剽窃。

至于牛顿为什么痴迷于炼金术,我们要考虑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在17世纪,炼金术和化学掺杂在一起,因为这时的化学还没有从炼金术中脱离出来,一个人要想研究化学而不接触炼金术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可以找出一本17世纪的没有炼金术内容化学著作。而牛顿对于化学一定充满了求知欲。所以他像研究数学物理那样去研究化学,而可以供他参考自学的书只有炼金术著作,所以他不得不选择炼金术。其实试图把化学从炼金术中分离出来的就是牛顿,因为他曾经写过一本名叫《化学》的书,后来在那次大火中被烧毁了,所以他对化学的贡献我们一无所知。留下的只是他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手稿,一些没有经过分离的炼金术资料。

如果我们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炼金术,我们应当承认它至少带来了一些有用的技术和工具。并且炼金术可能或多或少地激发了牛顿的灵感,有助于他在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

科学巨人同样可能走向歧途,他们的人格或个性也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他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第一位的,而这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探索永远不会被贬低或者忘却。

宗教信仰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最著名的发现。牛顿警告,不可用此发现把宇宙看成只是机器,犹如一个大时钟。他说:“重力解释行星的运行,但不能解释谁使行星运行。上帝治理万物,知道一切可做或能做的事。”但是牛顿不相信三位一体论和救恩,而且讽刺的是,他是神圣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士。著名科学哲学家李察·威斯科称牛顿为“原型自然神论者”(proto-deist),所谓“自然神论”,是相信神创造这世界之后,就让自然规律去统治这个

世界,自己再不插手,世界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运转。牛顿正是抱着这种宇宙观,所以牛顿

对事情的解释是自然规律加概率,当然没祷告什么事。在他那部著名的著作里面,牛顿明确地说:他认为天体之所以会运动,是因为上帝创造了万物以后,也设定了各种自然规律,比如运动定律等等。上帝先把它们一推,然后天体就按“动者恒动”的定律一直运动下去,事物都就按照自然规律和概率顺其自然的发生。上帝不再作任何事情。牛顿的宇宙观,属于宗教的另外一个分支,也叫做“机械宇宙观”、或者“钟表宇宙观”。这种见解当然与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相去甚远,难怪循道会创始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lsey)对牛顿的信仰表示怀疑。

牛顿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明亡之前一年到清雍正5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的时间相当于康熙25年。从牛顿《原理》发表的1687年到1840年的150余年间,牛顿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几乎没有传到中国。《原理》一书的基本内容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在中国传播。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的椭圆轨道、牛顿的万有引力三者相继传入中国,它们和中土奉为圭臬的“天动地静”、“天圆地方”、“阴阳相感”的传统有天壤之别。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巨大反响。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决不只是影响了学术界,唤醒了人们对于科学真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也为中国资产阶级改革派发起的戊戌变法(1898年)提供了一种舆论准备。这个运动的主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无一例外地从牛顿学说中寻找维新变法的根据,尤其是牛顿在科学上革故图新的精神鼓舞了清代一切希望变革社会的有志之士。

科学与神学

牛顿活了80岁,但他40年用于科学研究,另外40年他居然沉迷于神学。他用许多“科学现象”来证明上帝的存在,甚至在研究地球有多少岁时,他居然用《圣经》推算出6000年。这样鲜明的对比,很难让人们把这些事与这个科学巨人联系起来。

唯一的遗憾

牛顿一生科学贡献卓越,智商290的他是近代科学的鼻祖,他开拓了向科学进军的新纪元,但却因羞于向女孩表白而白白失去结婚的机会,然后终生未婚也未育,便没有他的后人。

有关于牛顿的名人故事

有关于牛顿的名人故事 篇一: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 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 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阳光是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 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 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 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 一吹就是几个小时。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 “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 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篇二: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 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 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 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 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 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即使如此,因为他 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能够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 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 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持续提升,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 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牛顿 Isaac Newton (1642一1727) 英国物理学家。他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还进一步发展了开普勒等人的工作,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由于他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人们常把经典力学称为“牛顿力学”,在光学方面,他于1666年用三棱镜分析日光,发现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在热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天文学方面, 他于1671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在数学方面,创立了牛顿二项式定理等,还与莱布尼茨共同创立了微积分。主要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 牛顿小时候只喜欢数学,其他功课成绩并不好,老师以为牛顿是个“低能儿”。后来,由于牛顿非常勤奋,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成为全班的尖子。19岁时,牛顿考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27岁时,牛顿成为教授。 牛顿很少在深夜二三点钟前休息,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牛顿是科学上的巨人之一。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论述18世纪的科学成就时曾这样评价牛顿:

“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然而牛顿却非常谦逊。他有两段质朴、感人的话,已成为科学界的名言: “不知世人对我怎样看,不过我自己只是觉得好像在海滨玩耍的一个小孩子,有时很高兴的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是没有发现。” “如果说我所见的比笛卡儿要远一点,那就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原故。” 笛卡儿: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牛顿的故事读后感4篇

牛顿的故事读后感4篇 牛顿的故事读后感1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牛顿和鸡蛋的故事》。里面讲了一天中午,到了吃饭时间,牛顿还在专心地做实验,助手就给了他几个鸡蛋,叫他自己煮了吃。过了一会儿,牛顿感觉自己饿了,就把助手拿来的“鸡蛋”放进了锅里,自己又开始专注的做实验。 半个小时以后,实验做完了,牛顿这才开始吃午饭。于是,他揭开了锅盖,不禁张大了嘴巴——在锅里煮的竟然是一只怀表!他有看了看桌子,那几个鸡蛋还好好的躺在那里,而桌子上的怀表却不翼而飞了。原来,是因为牛顿做实验太过于专注,误把怀表当成了鸡蛋放进了锅里。 牛顿正是这样对工作和实验有着浓后的兴趣,刻苦钻研和忘我投入的精神,才能获得通向科学宫大门的金钥匙,抵达了科学的圣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做事要尽力像牛顿那样,专心致志,认真投入,才能获得成功。特别在我们年幼的学习过程中更应该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钻研的精神,才能学好知识,打好基础,以后才能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 牛顿的故事读后感2 今天我读完了《牛顿的故事》这篇文章。被牛顿那为科学做出贡献而忘我的精神所感动了。 牛顿是英国的科学家,但他的记忆不好,经常做傻事。有一次,

佣人让他煮鸡蛋,他却因为专心试验,而煮成了鸡蛋旁边的怀表。还有一次,他请朋友来家做客,自己光顾研究,竟忘了请朋友吃饭的事情。 牛顿的这种做法和生活中的我有所不同。我做作业时光想着做完作业怎么玩,不想怎样才能做好作业。等妈妈喊吃饭的时候,就觉得做作业很有趣。但在玩的时候,总惦着没写完的作业。因此我学习也学不踏实,玩也玩不痛快。 牛顿把精力全部集中在科学研究上,为科学做了许多贡献。我的感悟:只要认真、脚踏实地的做事,一定能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 牛顿的故事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牛顿的故事》。故事说了牛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当时他的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不能活下去。到了上学的时候,他读书很不认真,经常偷偷地做机械和模型。因此,同学们都笑话他,骂他笨。直到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同学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 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越同学,一定要发奋读书。从此,牛顿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终于,牛顿经过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在班级上名列前茅。 有志者事竟成,在牛顿22岁时发明了微分学,23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在这个故事中受到了十分多启发。因为,牛顿本来对学习很没兴趣,可是他一听同学这样说自己笨,很不服气,开始认真地学习的

杰出人物介绍

2012/7/10 9:10-9:45 二班 1、艾萨克·牛顿爵士,FRS(Sir Isaac Newton) 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智商:190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科学巨人,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an English physicist, mathematician, astronomer, natural philosopher, alchemist, and theologian, who has been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the greatest and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st who ever lived."[ 2,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Leonardo da Vinci (April 15, 1452 – May 2, 1519) was a celebrated Italian Renaissance architect, musician, inventor, engineer, sculptor and painter. He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archetype of the "Renaissance man" and as a universal genius. Leonardo is well known for his masterly paintings, such as The Last Supper and Mona Lisa. He is also known for his many inventions that were conceived well before their time but of which few were constructed in his lifetime. In addition, he helped advance the study of a natomy, astronomy, and civil engineering。 3,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一、华罗庚 1、简介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 2、小故事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捡贝壳的人,牛顿的故事

捡贝壳的人,牛顿的故事 篇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的故事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位青年坐在花园里观赏月亮。他仰望那镶着点点繁星的苍穹,思索着为什么月亮会绕着地球运转而不会掉落下来。忽然,有个东西打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很重的一击,把他从沉思中惊醒。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熟透的大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他捡起苹果,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这一定是地球有某种引力,把所有的东西都引向地球。青年眼睛一亮:苹果是这样,月亮也是如此,月亮一定是在地球引力的吸引下做高速运转。因为有引力,使它不能远离地球;因为有速度,使它不会像苹果一样掉落下来??夜渐渐地深了,青年手中拿着苹果,开心地笑了。他就是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科学家牛顿。这一年,他才24岁。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小男孩,相信他第二天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为什么卧在蛋上不动呢?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 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边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成小鸡的。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找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

世界四大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xx篇 1.八岁的xx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高斯(1777~1855)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也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 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 “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 “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 “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2.小xxxx羊圈 欧拉,瑞士人,是世界数学史上与高斯、阿基米德、牛顿齐名的四大著名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莎士比亚”,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xx感到很奇怪: “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镶嵌到天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

(完整word版)阅读—牛顿的故事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的发现。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 一锅水,拿了个鸡蛋到他书房去。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回来。可 是牛顿不愿诱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你把鸡蛋留下来,我自己煮。”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的怀表旁边,说:“你把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说完便离开了书房。过了一个小时, 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看,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边,锅里煮 的是桌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来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 在工作。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边静静地等着。等啊等啊,过了好长时间, 饭菜全都凉了,还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 开个小玩笑。于是,他就把吃剩下的鸡骨头又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他 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会见效。夜已经很深了,工作了大半天的牛顿觉得有点儿饿。他放下工作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可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 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了。这时他好像才明白似的:“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继续去工作了。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 已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股子废寝忘食的钻劲,才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阅读练习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写在括号里。 (1)有名。() (2)再三嘱咐。() (3)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4)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2.把文中画“”的句子,用“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写出来。 3.读一读画“”的句子,想一想用哪个成语表达最恰当,写出来并注音。 4.文章写了哪两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是个“马大哈”?

牛顿的故事

牛顿的故事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阅读训练 牛顿的故事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他。牛顿8岁上学以后,外祖母有时给他一些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买了锤子和锯。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面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了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许许多多科学研究成果。||(1)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 一()木板一()钉子一()线条 (2)写出近义词。 喜欢——()自豪——()保持——()成果——() (3)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二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画“√”) a.牛顿小时候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b.牛顿善于思考,自己制作了太阳钟。() c.牛顿从小就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d.牛顿始终保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长大以后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6)给课文的3、4、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7)读了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教学教案 导入新课:请看导言:主要介绍了牛顿墓碑上的文字,和牛顿在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思考:为什么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1、童年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善于观察 2、中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科学观察与实验 P233参考书 3、大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二项式定理、微积分 的初步计算 4、1665—1666年:黄金时代 A、光学领域: 1)发明折射望远镜: 用途: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意义:奠定光谱学的基础;P235页参考书 2)创“微粒说” 意义:与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B、天文学领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用途: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意义: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 1、原因:略见书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认识? 生答:科学的发展是经历了一辈又一辈科学家努力和不断创新的结果。 牛顿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 发表 1)内容: a.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潮汐现象、地球形状等问题

2)意义: a形成经典力学理论,居物理学的统治地位达二百年; b标志近代科学形成; c推动工业革命进程 1、勤奋的探索精神; 2、科学的研究方法; 3、注重实验,实行“归纳——演绎”法 4、善于借鉴吸收并大胆创新 1、成就:许多划时代的发明 天文学:反射望远镜,研究潮汐现象,语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物理学:力学:经典力学理论;光学:日光原理、微粒说; 数学:二项式定理、微积分计算 2、地位:诸多成就,尤其经典力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牛顿的故事7则

牛顿的故事7则 导读:牛顿(1643-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酷爱读书。对奇妙的自然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一生的成就绝不只是传说中他看到苹果掉在地上后创立的“万有引力”学说,他还发现了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发现了形成雨后彩虹的原因,并在数学、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伟大的发现。他成就巨大,可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牛顿作为一名科学名人,却经常为科学事业闹出很多笑话,下面几则趣闻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故事1: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他每一天都在读书、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之后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之后人们明白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故事2:万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顿二十三岁时,鼠疫流行于伦敦。剑桥大学为预防学生受传染,通告学生休学回家避疫,学校暂时关掉。牛顿回到故乡林肯郡乡下。在乡下度过的休学日子里,他从没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万有引力、微积分、光的分析等发明的基础工作,都

牛顿的小故事

牛顿的小故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牛顿的小故事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关于牛顿的小故事:牛顿的小学经历!牛顿5岁上小学,那时的小学是私人办的,带有私塾性质,而且是一种教鞭教育。学校请了一男一女两教师分别教孩子们的文法和算术。孩子们稍有不听话,或者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挨打。 牛顿,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1661年,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1669年,年仅27岁,就担任剑桥的数学教授。16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85~1687年,在天文学家哈雷的鼓励和赞助下,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不仅对于力学,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贡献。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牛顿,小时候竟被人称为“呆子”。要不是外婆、母亲、舅舅的赏识,他可能永远都是一个笨小孩。 牛顿5岁上小学,那时的小学是私人办的,带有私塾性质,而且是一种教鞭教育。学校请了一男一女两教师分别教孩子们的文法和算术。孩子们稍有不听话,或者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挨打。特别是那位穿着黑色长袍的男教师,像个神父一样,一脸的严肃,讲话时一点表情都没有,动辄发怒,教鞭打在讲台上啪啪直响。孩子们个个感到害怕,一上他的课,就神经紧张。牛顿最怕上他的课,他怕听他的大声吼叫和教鞭拍打讲台的声音,所以总是低着头,

选修人物: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李时珍、牛顿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学习目标】通过李时珍、牛顿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考点梳理】 一、“医圣”李时珍: 1、李时珍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事迹:遍阅资料、注重实践、终成巨著 2、李时珍贡献成就: 主要贡献:提倡“医者贵在格物”,编纂的《本草纲目》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创造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评价:①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他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②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就,大大丰富中国的药物品种,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二、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牛顿: 1、成长历程: 2、科学成就: ①建立经典力学: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 动三定律,经典力学理论建立。并诞生了天体力学。 ②提出光的“微粒说”: 1672年,牛顿在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这个学说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③数学:发现二次项定理,创立微积分,开辟数学新纪元。 3、牛顿的历史地位: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发现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名人的故事少年牛顿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少年牛顿的故事 牛顿( 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牛顿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下面我们就看看关于这个名人的故事吧! 名人的故事少年牛顿的故事 牛顿12岁的时候,来到格兰瑟姆上中学。 格兰瑟姆离他的家乡乌尔索普十多公里,让孩子每天走这么远的路,牛顿的母亲汉娜实在不放心。她找到自己的一个好朋友,格兰瑟姆的药店老板克拉克先生的太太,请求他们让牛顿借住。克拉克一家热情地答应了,为牛顿腾出了他家楼上的一个小房间。 克拉克先生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斯托丽,正巧和牛顿同岁,和他成了好朋友。 格兰瑟姆镇外有一座磨坊。一天,斯托丽陪着牛顿去参观。 磨坊里面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金黄的麦粒倒进去,磨出来的是雪白的面粉。牛顿盯着磨盘、风车、齿轮和轴承一直看,把最重要的部分仔细地画在了纸上。 回到家里,牛顿在一张大纸上认真地画出了风车的构造。斯托丽自告奋勇给他当助手,帮助他刨木板、锉木棍。 克拉克先生的弟弟是牛顿的数学老师,克拉克先生关心地问:“牛

顿的学习好吗?” “这个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一般,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朋友。”数学老师遗憾地说。 “不会吧,这个孩子很聪明。”克拉克先生说,“我领你去看看。” 数学老师看见牛顿做的桌子、书架,惊叹不已。这个孩子做得多精致啊,他的手真灵巧!他们来到牛顿的房间,看见牛顿和斯托丽正趴在地板上,高兴地欢呼着。 只见在地板上放着一个木头制成的风车,和镇外的风车简直一模一样,上面也有几个翅翼,里面也有一个小小的石磨。每件东西都和真的一样,就是小一些,但是显得更精致。 外面的风吹进来,风车开始慢慢转动,里面的机械响着,跟着转动起来。几颗麦粒从磨盘上面进去,吱吱咯咯一阵响,下面真的流出了白色的面粉。 数学老师和克拉克先生呆住了:“这是你做的?” 牛顿点点头。 “天哪,不可思议!”数学老师惊叹道。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张大纸,上面画着风车的构造,标着各部分的尺寸。他还看见一个可爱的木头小丑,斯托丽咯咯笑着说:“这是他准备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在墙上,挂着牛顿画的画儿,有天上飞的鸟,有人像,有车马,有小船。有一张是外婆的画像,笑眯眯的,十分慈祥。 “这是什么?”数学老师指着墙上从上到下一排整整齐齐的黑线,问道。

著名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著名科学家牛顿的故事 导读: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艾萨克·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 学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乌尔斯索普的小村子里,刚出生时极度衰弱,几乎夭折。牛顿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1661年,他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 1665至1667年间,牛顿已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 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分析 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速度 为何距太阳近就快,远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牛顿认为它们的根 本原因是太阳具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 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 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 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飞出太阳 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们分别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顿不但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最 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权威的科学依据。 牛顿将其一生的成就写在《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 定律,创立了微积分数学。他后来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 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顿于久病不医中去世。据说在生命即将停止的时候,他的 心情是坦荡而平静的。英国诗人波普为他写的碑铭说:“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 的夜间;人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牛顿的小故事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关于牛顿的小故事:牛顿的小学经历!牛顿5岁上小学,那时的小学是私人办的,带有私塾性质,而且是一种教鞭教育。学校请了一男一女两教师分别教孩子们的文法和算术。孩子们稍有不听话,或者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挨打。 牛顿,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1661年,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1669年,年仅27岁,就担任剑桥的数学教授。16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85~1687年,在天文学家哈雷的鼓励和赞助下,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不仅对于力学,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贡献。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牛顿,小时候竟被人称为“呆子”。要不是外婆、母亲、舅舅的赏识,他可能永远都是一个笨小孩。 牛顿5岁上小学,那时的小学是私人办的,带有私塾性质,而且是一种教鞭教育。学校请了一男一女两教师分别教孩子们的文法和算术。孩子们稍有不听话,或者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挨打。特别是那位穿着黑色长袍的男教师,像个神父一样,一脸的严肃,讲话时一点表情都没有,动辄发怒,教鞭打在讲台上啪啪直响。孩子们个个感到害怕,

一上他的课,就神经紧张。牛顿最怕上他的课,他怕听他的大声吼叫和教鞭拍打讲台的声音,所以总是低着头,眼睛不敢望着他。越是这样,越是被叫起来回答问题。那一天,是新生入学第一堂算术课,老师拿了一根粗粗的教鞭,不停地拍打桌子以镇住这些刚进学堂的毛孩子。 “伊萨克?牛顿,你站起来回答,一加二等于几?” 平时,外婆教过牛顿初步的算术,在制作小箱子、小桌子时也遇到过简单的加加减减,牛顿觉得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但他性格太过于内向,平常很少与人交往,说话更少,在这么多人面前站起来讲话是从未经过的,就不由得紧张起来。心里一急,便忘了该怎样回答,张口结舌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憋出个“二”,立刻就听到哄堂大笑,接着是“噼噼啪啪”的教鞭拍打桌子的声音。牛顿又战战兢兢地答道:“是……是三。” “到底是二还是三?”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还来上什么学。过来,脸朝那一边站好。”老师一边挥动着教鞭,一边走过来,拉起牛顿,让他在讲台边上罚站。顿时,牛顿感到血液像火一样往上直蹿,脸刹那间变红了。屈辱、自卑感像尖锐的刺扎痛了牛顿幼小的心灵。牛顿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

牛顿的故事-1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生于1642年英国林肯郡的一个农民家庭。 幼年时,牛顿身体较弱,学习成绩也不好,还经常受到别的同学的欺侮。有一次,几个同学逼他太甚,他忽然鼓起勇气反抗起来。从此,再没有人敢欺侮他,他也暗暗下决心,在学习上要超过别的同学,不再让人瞧不起。由于发奋读书,他的各门功课,尤其是数学,都成为班上最优秀的。 少年时期的牛顿,非常喜欢动手做玩具、小器械,他做的灯笼、风筝十分精巧,他的风筝比商店卖的飞得还高。据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水钟”,他在水桶壁上划上均匀的横线,让桶里的水从桶底往外滴,水面不断下降,根据刻度线读出时间,水滴尽了,正好是中午时刻。这个钟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漏壶。牛顿做的“太阳钟”,据说是在木板上划上线,中间钉一枚铁钉,在阳光下,看钉子的影子与哪条线重合,就能读出时间。这个“太阳钟”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日晷。 1661年牛顿中学毕业,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大学期间,由于他中学的数学基础好,再加上自己刻苦钻研,他的学习突飞猛进,深受导师的喜爱,导师将自己的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1665年牛顿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留校做研究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 1665年秋,伦敦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剑桥大学关门,牛顿回到了家乡。在家乡的十八个月,可以说是牛顿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几乎他所有最重要的成就都在这个时期奠定了基础。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 瘟疫过后,牛顿回到剑桥大学。1668年他取得硕士学位。1669年,他的导师巴罗博士辞职,并积极推荐他接替了数学教授的职位。他从这年开始,就成为全剑桥大学公认的大数学家,还被选为三一学院管理委员会成员。 牛顿在剑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达三十年之久。这三十年是他刻苦钻研的三十年,为了科学研究,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有时为了检验一个设想,他呕心沥血、通宵达旦,直到有了结果才罢休。牛顿的渊博学识和辉煌的科学成就,都是在剑桥取得的。 1672年牛顿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689年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1696年因病离开剑桥大学,到皇家造币厂当监督,1699年出任造币厂厂长,同时被选为法国科学院八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牛顿,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1661年,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1669年,年仅27岁,就担任剑桥的数学教授。16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85~1687年,在天文学家哈雷的鼓励和赞助下,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在数学方面,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牛顿,小时候竟被人称为“呆子”。要不是外婆、母亲、舅舅的赏识,他可能永远都是一个笨小孩。 ?牛顿5岁上小学,那时的小学是私人办的,带有私塾性质,而且是一种教鞭教育。学校请了一男一女两教师分别教孩子们的文法和算术。孩子们稍有不听话,或者回答不出问题,就要挨打。特别是那位穿着黑色长袍的男教师,像个神父一样,一脸的严肃,讲话时一点表情都没有,动辄发怒,教鞭打在讲台上啪啪直响。孩子们个个感到害怕,一上他的课,就神经紧张。牛顿最怕上他的课,他怕听他的大声吼叫和教鞭拍打讲台的声音,所以总是低着头,眼睛不敢望着他。越是这样,越是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那一天,是新生入学第一堂算术课,老师拿了一根粗粗的教鞭,不停地拍打桌子以镇住这些刚进学堂的毛孩子。“伊萨克?牛顿,你站起来回答,一加二等于几?”平时,外婆教过牛顿初步的算术,在制作小箱子、小桌子时也遇到过简单的加加减减,牛顿觉得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但他性格太过于内向,平常很少与人交往,说话更少,在这么多人面前站起来讲话是从未经过的,就不由得紧张起来。心里一急,便忘了该怎样回答,张口结舌了一会儿,好不容易憋出个“二”,立刻就听到哄堂大笑,接着是“噼噼啪啪”的教鞭拍打桌子的声音。牛顿又战战兢兢地答道:“是……是三。”“到底是二还是三?”“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还来上什么学。过来,脸朝那一边站好。”老师一边挥动着教鞭,一边走过来,拉起牛顿,让他在讲台边上罚站。顿时,牛顿感到血液像火一样往上直蹿,脸刹那间变红了。屈辱、自卑感像尖锐的刺扎痛了牛顿幼小的心灵。牛顿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牛顿噙在眼里的泪止不住地落了下来,心里感到十分委屈,却听到老师奚落的话语:“嚯,你怎么这么懦弱,这么容易掉眼泪,真没用。”接着又响起不少男同学的附和声音。经过这件事以后,牛顿每次上课都很紧张,老师讲的东西一句都没有听清楚,也听不懂,所以每次回答问题都是结结巴巴的,前言不搭后语,老师也听不懂。 对牛顿的提问,差不多都是以牛顿遭受一通大声训斥或打手心而告终。学校的这种环境使他愈来愈厌恶上学,越是不想上学就成绩越差,成绩越差就越被老师训斥和同学们讥笑。 ?牛顿经常被列入差等生的行列。虽然人们非常关心、同情这个可怜的孩子,可是,同学们却常常歧视他,有的甚至还欺负他。牛顿在学校里不

学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附答案版)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一、留学生涯 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 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 2、留学英国:学习采矿、地质—— 1920年回国,从事科研与培养人才(北大教授) 3、赴英深造(对国民政府不满)—— 1950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作伟大贡献 【思考】李四光三次留学,为什么又三次回国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二、科学贡献 (一)“地质力学”的创立和运用 1、创立经过 ①萌芽:1926年《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②正式提出:1945年《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③载入史册:1948年《新华夏海的起源》,李四光也被公认为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④系统总结:20世纪六十年代《地质力学概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里程碑 2、成功运用 ①寻找石油资源——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相继勘测到大庆、大港、胜利、华北等大油田,使中国摘掉

“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 ②寻找铀矿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作出了贡献; ③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二)其它科学领域的成就 1、冰川学方面: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后运用此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2、古生物学方面:创立蜓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国内外古生物学普遍采用 三、对李四光的评价 1、学术地位:我国地质力学的奠基者,杰出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人格魅力: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他身上你凝聚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总体评价: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一、早期的科学发明和创造 1、童年时代:四轮车、风车、日晷仪 2、中学时代:除发明创造外,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