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藻的分类

藻的分类

藻的分类
藻的分类

藻的分类

根据藻类的光合色素、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可将藻类分为10门:蓝藻门(Cyanophyta)、裸藻门(Euglen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轮藻门(Char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褐藻门(Phaeophyta)、和红藻门(Roadophyta)。其中,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的一些藻类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藻类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水生食物链的基础环节。在光合作用下它们吸收水中的无机营养盐和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它们的存在无论是水体生产能力还是水体污染的自净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研究读物或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时,都把藻类测试作为一种重要内容[国标]。

建议使用生长快速的绿藻品种,以便于培养和试验,如:羊角芽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t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 ulgaris)。若使用其他藻类,应标出拉丁名[国标]。

?Experimental organisms

Selection of spec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pecies of green algae used be a fast-growing species that is convenient for culturing and testing. The following species are considered suitable: –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 A TCC 22662(羊角芽藻)

–Scenedesmus subspicatus 86.81 SAG(栅藻)

–Chlorella vulgaris CCAP 211/11b(普通小球藻)

If other species are used, the strain should be reported.(OECD)

常见桥梁类型及截面形式及使用范围

基本类别 结构分类 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承重(悬索桥、斜拉桥)四种基本体系。梁桥一般建在跨度很大,水域较浅处,由桥柱和桥板组成,物体重量从桥板传向桥柱。 拱桥一般建在跨度较小的水域之上,桥身成拱形,一般都有几个桥洞,起到泄洪的功能,桥中间的重量传向桥两端,而两端的则传向中间。 悬桥是如今最实用的一种桥,桥可以建在跨度大、水深的地方,由桥柱、铁索与桥面组成,早期的悬桥就已经可以经住风吹雨打,不会断掉,吊桥基本上可以在暴风来临时岿然不动。 长度分类 1、按多孔跨径总长分:特大桥(L>1000m);大桥(100m≤L≤1000m);中桥(30m150m);大桥(40m≤Lk≤150m);中桥(20m≤Lk<40m);小桥(5m≤Lk<20m)。

其他分类 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舟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承重构件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板桥、拱桥、钢结构桥、吊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悬索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4] 4巩固方法 桥梁使道路、铁路或人行道跨越河流、湖泊、河谷、峡谷或其他道路。桥梁大多是固定的,但有些桥梁可以升起或旋转。无论是哪一类桥梁,工程师面对的设计及建筑问题是使桥梁结构牢固,不会因承受重量而下陷或破裂。解决这个问题有好几种方法。 悬臂桥桥身分成长而坚固的数段,类似桁梁式桥,不过每段都在中间而非两端支承。

动物分类及特点

原生动物 胞口吞食,形成食物泡。原生动物通过胞口吞食其他生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临时性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质内被消化吸收。没有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海绵动物 独特的水沟系统。可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海绵动物的摄食、消化等生理共能都要依靠系统中的水流来实现。 腔肠动物 形成消化循环腔。是胚胎发育中的原肠。消化循环腔只有一个开口,是胚胎发育的原口,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 出现胞外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行使细胞外消化的功能。 扁形动物 不完全消化管。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但也没有肛门。 扁形动物可分为3个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多肠目涡虫消化管有很多分支,扩大了其表面积,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与输送。如:旋涡虫;吸虫纲动物消化系统趋于退化,以胞外消化为主。口周围多有吸盘,与咽一起用于吸取食物。如:布氏姜片虫、中华枝睾吸虫;绦虫纲消化系统完全退化,渗透营养,营养以糖原形式储存。如:猪带绦虫。 假体腔动物 有口有肛门的完全消化管。消化管分为前、中、后肠。前、后肠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由内胚层发育而来的中肠为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 细胞外消化。咽外有单细胞腺分泌消化酶行使胞外消化功能。肠本身不能蠕动。 软体动物 具管外大型消化腺—肝脏。位于胃周围的肝脏可分泌淀粉酶,且肠胃间有晶杆,可储存食物,也可分泌酶对食物进行消化。消化系统由口、口腔、胃、肠和肛门构成。另有唾液腺和胰脏分泌各种消化酶入胃助消化。 特有的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由有规律排列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使角质齿片作前后方向活动而将食物锉碎舔食。 环节动物 出现物理性消化。从环节动物起,消化系统除了可以进行化学性消化,还出现了物理性消化。环节动物的消化管一般为:口、咽、食管、肠、直肠和肛门。消化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可以使肠道蠕动,增强消化能力。肠背部形成了盲道或消化管上有盲囊,增加了消化与吸收的面积。

液压缸全套图纸说明书范本

液压缸全套图纸说 明书

绪论——————————————第3页 第1章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第4页 1.1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第4页 1.2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第4页 1.3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6页 第2 章液压传动系统的执行元件 ——液压缸——————————第8页 2.1 液压缸的类型特点及结构形式——————第8页 2.2 液压缸的组成——————————第11页 第3章 D G型车辆用液压缸的设计——————第19页 3.1 简介—————————————第19页 3.2 DG型液压缸的设计----------- —————第20页 第4章液压缸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第27页总结——————————————第29 页

绪论 第一章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1.1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液压传动系统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动力元件——液压泵其功能是将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为系统提供动力。 〈2〉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它们的功能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以带动负载进行直线运动或者旋转运动。 〈3〉控制元件——压力、流量和方向控制阀。它们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系统中液体的动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达到所要求的输出力(或力矩)、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4〉辅助元件——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辅助装置。包括管道、管接头、油箱过滤器和指示仪表等。 〈5〉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即传动液体,一般称液压油。液压系统就是经过工作介质实现运动和动力传递的。 1.2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植物系统分类学模拟练习题

植物系统分类学模拟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颤藻属植物体形态是 丝状体 ,细胞的原生质体可分 中心 质和 周 质两部分,繁殖方式为 形成藻殖段 。 2. 发菜的植物体形态是 丝状体 ,繁殖方式为 形成藻殖段 。 3. 衣藻隶属 绿藻 门, 衣藻 目;植物体形态是 球形或卵形 类型;有性生殖为 同配生殖 ,生活史是 合子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发生在 合子形成的后期 。 4. 鹿角菜隶属 褐藻门 门, 无孢子 纲;植物体形态是 异配生殖 类型;有性生殖为 异配生殖 ,生活史类型是 配子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发生在 配子囊形成后期 。 5. 细菌菌体为 单细胞 ;真菌大多为 菌丝体 。 6. 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组成成分是 几丁质 。 7. 地衣的形态可大致分为 壳状地衣 、 叶状地衣 、 枝状地衣 三类,从结构角度看,叶状地衣大多数是 异层 地衣 8. 苔纲分 地钱目 、 叶苔目 、 角苔 目,角苔属于 角苔 目。 9. 葫芦藓的孢子体包括 孢蒴 、 蒴柄 、 基足 几部分,孢蒴包括蒴台和 蒴盖 。 10. 裸子植物一般被分成五纲:1 苏铁 纲、2 银杏 纲、3 红豆杉 纲、4 买麻藤 和5 松柏 纲。 苏铁 纲的大孢子叶呈羽状分裂的叶状,精子具鞭毛的有 苏铁 纲和 银杏 纲。 年级 班 学号班

11. 根据下列孢子植物的特征,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所属的类群(门、亚门): 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构成。 真菌门 大型叶幼时拳卷。 真蕨亚门 雌性生殖器官称为果胞。 红藻门 12. 松属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分离后发育形成单细 胞花粉,单细胞花粉又称 小孢子 , 小孢子 分裂形成一个 原叶体细 胞 和一个胚性细胞,精子器原始细胞分裂形成 管细胞 和 生殖细 胞 , 体细胞 分裂形成2个精子 。 13. 具有以下果实类型的科 聚花果( 凤梨科 );胞果( 藜科 );瓠果( 葫芦科 ) 14. 填写有四基数花的科 1 十字花 科、 2 桑科 科、 15. 填写出具以下雄蕊类型的科 聚药雄蕊 菊 科、单体雄蕊 锦葵 科、二体雄蕊 蝶形花 科、四强雄蕊 十 字花 科、二强雄蕊 唇形花 科。 二、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 下列藻类生活史中,具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占优势的是 C 。 A 水云 B 多管藻 C 海带 D 石莼 2 在下列藻类植物中,具原核细胞的植物是 A 。 A 发菜 B 海带 C 水绵 D 紫球藻 3 列藻类生活史中,具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占优势的是 C 。 A 水云 B 多管藻 C 海带 D 石莼 4 在下列特征中,蓝藻门和红藻门相似的特征是 B 。 A 光合色素具藻胆素等 B 生活史中无带鞭毛的细胞 学 号

《三角形的内角和》微课教案分析人教版_教案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微课教案分析人教版 本节微课视频是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分类和角的测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这些已经构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认知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生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通过测量三角尺三个角的度数,知道三角尺三个角加起来的和是180度,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只不过他们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只是机械性的记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结论,而是验证结论的过程。教材组织学生对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索,通过转化、推理、比较、操作和验证,总结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 下面就具体谈谈微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转化、观察和比较等活动探索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并且能利用这一结论解决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等实际问题。 2、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和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验证结论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操作的过程获得发现规律的喜悦,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亲自验证并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难点:对不同验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出示学生熟悉的一副三角尺,让学生说说每块三角尺中各个内角的度数。试着计算每块三角尺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的和是多少度? 交流:不同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一样的吗?三角尺的内角和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180度。 提问:三角尺的形状是什么三角形?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度,我们还可以说成是什么?(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你有什么办法验证这一结论呢?(动手操作,寻找答案) 方法一:拿出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求和。(提示存在误差,但三个内角的和都在180度左右)方法二: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于长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360度,因此能得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启发: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新的数学问题呢?

第一章 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 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原理: 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 二、分类学三大学派 ●(一)支序分类学派(C l a d i s t i c s) ●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 r u n d z u g e e i n e r T h e o r i e d e r p h y l o g e n t i c h e n S y s t e m a t i k) ●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 e q u e n c e o f d i c h o t o m i e 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失。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近裔有效) ●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失。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 ●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 (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 u m e r i c a l P h e n e t i c s) ●由S o k a l和S n e a t 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 o f N u m e r i c a l T a x o n o m y)。 ●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性状数量化,采用计算机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等价处理) ●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 ●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属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数值分类学最有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发展加权程序。 (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 ●主要代表为M a y r和S i m p s o n,20世纪40-60年代成熟。 ●性状处理方法:对独有衍征(一个姐妹群所获得而另一个姐妹群所不具有的衍生特征)给予了适当的加权。在分类中不仅表示系谱线(P h e l e t i c l i n e)的分支而且还表示它们随后的趋异现象。(性状加权)

钢材截面

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时间:2002-09-05 23:58:27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型号分类 3.1型号原则 3.2型号编制方法 3.3本标准中焊条型号举例如下 4 技术要求 4.1尺寸 4.2药皮 4.3T型接头角焊缝 4.4熔敷金属化学成分 4.5力学性能 4.6焊缝射线探伤 4.7药皮含水量或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 5 试验方法 5.1试验用母材 5.2焊条烘干与焊接电流种类 5.3T型接头角焊缝试验 5.4熔敷金属化学分析 5.5力学性能试验 5.6焊缝射线探伤试验 5.7焊条药皮含水量试验 5.8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试验 5.9吸潮试验 6 检验规则 7 包装、标记、质量证明书 附录A 低合金钢焊条标准有关规定的简要说明(参考件) 附录B 药皮含水量试验装置的改进(参考件) 附加说明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合金钢焊条型号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药皮焊条电弧焊接用低合金钢焊条。 2引用标准 GB700碳素结构钢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223.1-223.2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2652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2650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GB2653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T3965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 3型号分类 3.1型号划分原则 焊条型号根据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药皮类型、焊接位置和焊接电流种类划分,见表1及表2。 3.2型号编制方法:

字母“E“表示焊条;前两位数字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的最小值;第三位数字表示焊条的焊接位置,“0“及“1“表示焊要适用于全位置焊接(平、立、仰、横),“2“表示焊条适用于平焊及及平角焊,第三位和第四位数组合时表示焊接电流种类及药皮类型。后缀字母为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分类代号,并以短划“-“与前面数字分开,若还具有附加化学成分时,附加化学成分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并在短划“-“与前面后缀字母分开。对于E50XX-X、E55XX-X、E60XX-X型低氢焊条在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分类后缀字母或附加化学成分后面加字母“R“时,表示耐吸潮焊条。 表1 焊条型号药皮类型焊接位置电流种类 E50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490Mpa(50kgf/mm2) E5003-X 钛钙型平、立、仰、横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010-X 高纤维素钠型直流反接 E5011-X 高纤维素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5015-X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 E50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5018-X 铁粉低氢型 E5020-X 高氧化铁型平角焊交流或直流正接 平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027-X 铁粉氧化铁型平角焊交流或直流正接 平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5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540Mpa(55kgf/mm2) E5500-X 特殊型平、立、仰、横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503-X 钛钙型 E5510-X 高纤维素钠型直流反接 E5511-X 高纤维素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5513-X 高钛钾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5515-X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 E55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5518-X 铁粉低氢型 E60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590Mpa(60kgf/mm2) E6000-X 特殊型平、立、仰、横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6010-X 高纤维素钠型直流反接 E6011-X 高纤维素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6013-X 高钛钾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6015-X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 E60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6018-X 铁粉低氢型 E70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690Mpa(70kgf/mm2) E7010-X 高纤维素钠型平、立、仰、横直流反接 E7011-X 高纤维素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7013-X 高钛钾型交流或直流正、反接 E7015-X 低氢钠型直流反接 E70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7018-X 铁粉低氢型 E75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740Mpa(75kgf/mm2) E7515-X 低氢钠型平、立、仰、横直流反接 E75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E7518-X 铁粉低氢型 E80系列-熔敷金属抗拉强度≥780Mpa(80kgf/mm2) E8015-X 低氢钠型平、立、仰、横直流反接 E8016-X 低氢钾型交流或直流反接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微课设计说明

角的分类 一、设计理念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因此设计微课程,让学生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通过观察、学习、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二、设计意图 (1)以直角为突破口。 首先复习二年级已学的锐角、直角、钝角。然后测量直角的度数。接着再动态定义直角。(1分钟) 学生以前对锐角、钝角和直角已有直观层面的认识,所以,以研究直角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比较合理。通过测量,让学生知道直角等于90°,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即从直观认识过渡到利用度数来定义。在研究过程中又以动态定义90度的角,从而提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也为后面研究平角和周角做好了铺垫。 (2)认识平角。通过折扇引出平角。 使用活动角,以量角器为背景,让学生看到一个角由0 °到180 °的变化过程。然后通过两个三角形的拼组,得出:1平角=2直角(43秒钟) (3)认识周角。同样也是通过一把圆形的折扇引出周角。 使用活动角,让学生看到重合的两条边旋转再次重合,得到周角。一周角=360 °然后通过四个三角形的拼组,得出:1周角=2平角=4直角(51秒钟) 这里通过折扇引出两种角,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平角和周角是两种新认识的角。在微课中借助了角的动态定义,有助于学生区分平角和直线,周角和射线,同时动态呈现的过程,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成。 使用三角板进行拼组,探索出周角、平角、直角之间在度数方面的倍数关系,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4)用度数来定义锐角和钝角。(26秒钟) 前边已经量出了直角、平角的度数,再通过二年级学过的锐角、钝角的定义,把锐角、钝角的定义上升到度数上来,进一步明确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5)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研究。(1分30秒钟) 比较不同角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不同角的表象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同时,在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的观察和研究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平角和周角的认识。 (6)在设计《角的分类》微课视频的同时我还设计了《角的分类》微课程学习任务单,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明确、精简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必须就预习内容及时反馈、交流,解决一些自学中的困惑,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真自学,提高微课学习的实效性。 三、预期效果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 °,1平角=180°,1周角=360°,以及钝角与锐角的度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表象,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3、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并行计算简介

并行计算简介 Blaise Barney,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译者:卢洋,同济大学 原文地址: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411432858.html,/tutorials/parallel_comp/ 目录 1 摘要 2 概述 2.1 什么是并行计算 2.2 为什么使用并行计算 3 概念和术语 3.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3.2 Flynn经典分类法 3.3 一些通用的并行术语 4 并行计算机存储结构 4.1 共享内存 4.2 分布式内存 4.3 混合型分布式共享内存 5 并行编程模型 5.1 概览 5.2 共享内存模型 5.3 线程模型 5.4 消息传递模型 5.5 数据并行模型 5.6 其他模型 6 设计并行程序 6.1 自动化vs. 手工并行化 6.2 问题的理解和程序 6.3 问题分解

6.4 通信 6.5 同步 6.6 数据依赖 6.7 负载平衡 6.8 粒度 6.9 I/O 6.10 并行程序设计的限制和消耗 6.11 性能分析与调整 7 并行示例 7.1 数组程序 7.2 PI 的计算 7.3 简单的加热等式 7.4 一维的波等式 8 参考和更多信息 1 摘要 为了让新手更加容易熟悉此话题,本教程覆盖了并行计算中比较基础的部分。首先在概述中介绍的是与并行计算相关的术语和概念。然后探索并行存储模型和编程模型这两个话题。之后讨论一些并行程序设计相关的问题。本教程还包含了几个将简单串行化程序并行化的例子。无基础亦可阅读。 2 概述 2.1 什么是并行计算 传统上,一般的软件设计都是串行式计算: -软件在一台只有一个CPU的电脑上运行; -问题被分解成离散的指令序列; -指令被一条接一条的执行; -在任何时间CPU上最多只有一条指令在运行 图

3导线的种类和截面的选择

第四章低压绝缘布线 三、导线的种类和截面的选择 1、导线种类 室内配线均采用绝缘导线 按股数分:单股按材料分:铜线 铝线 橡皮绝缘线 按绝缘材料分: 聚氯乙烯塑料线 表格3—1

一般情况:干燥房屋,采用塑料线 潮湿地方,采用橡皮绝缘线 有电动机的房屋,采用橡皮绝缘线,靠近地面宜用塑料管。 2、导线截面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同时满足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机械强度、允许电压损失等条件。 一般是先按其中一个条件选择,再以其它几个条件校验,选出截面最大的一个即可。其值不应低于下面表格3—2所列数值。 例如:Ⅰ、线路短,负载电流大,可先按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选择。 Ⅱ、线路长,可先按允许电压损失条件选择 Ⅲ、负载小,线路又不长,可先按机械强度条件选择 Ⅳ、动力线路可先按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选择,因为这样选出的截面最大。 注意: ①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表3—3~3—5列出了不同敷设时的要求。 ②机械强度要求:导线截面不应小于表格3—2中的数值。 ③允许电压损失: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 许电压降不应大于额定电压(220、380V)的的5%(农村的7%) 表格3—2

表格3—3 注:

★导线线芯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650C ★周围环境温度:+250C 表格3—4 注意: ★导线线芯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650C ★周围环境温度:+250C

表格3—5 注意: ★导线线芯最高允许的工作温度:+650C ★周围环境温度:+250C

(1) 220V 照明线路 ① 照明线路(包括接户线和进户线)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250V 的绝缘线 ② 导线截面按机械强度和允许载流量(即发热条件)进行选择。(负荷小: 按机械强度选择;负荷大:按允许载流量进行选择) 例题: 某用户有一条供给10间房用电的220V 照明线路,每间房内平均有40W 灯泡两个,做饭用30W 的吹风机5台,电风扇共5台(每台50W ),电视机共4台(每台60W ),院内还有100W 公用照明灯泡一个。线路采用铝 芯塑料线明线敷设,环境温度250,试选择导线截面。 解:按全部负荷计算工作电流 A U p I i 7220 1540 22010046055053010240==+?+?+?+??= = ∑工 查表3--3:1.5mm 2铝芯塑料线 I 允=18A 且 I 工﹤I 允 查表3—2 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 故选用1.5mm 2 线聚氯乙烯铝芯塑料线。 (2) 380/220V 动力线路 ① 动力线路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 的绝缘线 ② 导线截面先按允许载流量(发热条件)进行选择,然后按机械强度和允 许电压损失进行校验。 ③ 对380V 的电动机可用下面表格3—6估算。 表格3—6

节水灌溉的方式

节水灌溉的方式有喷灌、滴灌等,总结一下灌溉技术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漫灌,漫灌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常要挖沟渠,以前用人工,后来用牲畜、拖拉机,植物在畦和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沿着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铝管引水,在管上间隔距离开孔灌溉,用虹吸管连接渠道。 2.喷灌。喷灌是由管道将水送到位于田地中的喷头中喷出,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喷头安装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喷头安装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于需要美观的地方,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草地灌溉、公园、墓地等 3.微喷。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隶属于微灌范畴。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果园、药材种植场所,以及扦插育苗、饲养场所等区域的加湿降温。 4.滴灌。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滴灌是通过不同口径的塑料管,将水直接送到每株农作物的根部,以点滴等方式进行灌溉。现有一块农田共装了600个滴水头,如图所示,总进水管为p,每个满水头为q。设总进水管横截面积s为0.0016m2,平均每分钟每个滴头滴水120滴(每5滴水体积约为1cm3),则总水管p中的水流量是m3/s,p管中水流平均速度是 m/s(流体在每秒钟流过某横截面的体积叫流量Q,它与水管的横截面积s及水流平均速度v的关系是Q=sv)。 5.渗灌。渗灌技术已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应用许多年了,是人工将地下水位抬高,直接从底下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分析对比: 传统农业为漫灌,如我国南方春季播种前即为漫灌,用水将整片农田洇湿,好处:湿润充分,可直接用于育苗。缺点,浪费水资源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拟人工降雨,优点,省水,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滴灌:源于以色列,田间以软管纵横其中,中开小口,水自口出,以滴流的方式进行灌溉,优点:节水。缺点:应用范围有局限。 喷灌、滴灌技术为什么比普通的沟渠灌溉节约用水? 畦灌——在田中畦陇处以小水流灌溉。 优点:略省水,可育旱作物。 缺点:还是费水,且费管理人工。 喷灌——公园里草坪可见到,以喷嘴模拟人工降雨。 优点:省水。 缺点:不利于喜水作物,如水稻。

微课导学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

微课导学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 引言 自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国的不少中小学为了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行了以导学案模式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就如何开展教学工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是通过许多天的教学以后,发现许多“导学案”实质上就是“学案,无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是教师提前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效果,自主合作探究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从根源上分析,主要是不少的课前导学都是采用盲目应付的做法,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无法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无法把过程体检和情感态度作为教学的中心。到底怎么样才能可以还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呢?微课导学模式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式,它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达到较高效学习的目的。 1.微课导入自主学习策略 1.1认真解读课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不是呆板地向学生传递相应的知识,学生是一个有一定能动性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有在其中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并通过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从长期的教学实

践情况来看,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使他们集中精力去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不只是要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关注教学过程和方法。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在其中的情感体验,若果教师的导入设计巧妙,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所以学习一定要有趣味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语言表达采用激疑式、设问式等。 案例:在《角的分类》一课中,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过程: 老师:最近小兔子正在为盖房子发愁,小熊同学看到了要去帮忙。 (多媒体画面:小熊正在开车去小兔子家的路上,路途遥远,开车累,小熊将汽车的座椅向后折叠成钝角,以便舒服地休息) 老师:请问同学们,小熊为什么要把座椅调成这种角度? 学生1:我知道,这种角度躺着比较舒服! (多媒体画面:休息过后,小熊继续赶路,将座椅调回来,一不小心,座椅变成了锐角,导致无法开车,费了好大劲才调整回来成直角。) 老师:刚才画面中发生的事情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喷灌

第一节灌溉 管道系统的组 成与分类 一、管道系统的组成 灌溉管道系统是从水源取水经处理后,用有压或无压管道网输送到田间进行灌溉的全套工程,一般由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等部分组成。 1.首部枢纽 首部枢纽的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并进行处理以符合管道系统与灌溉的要求。这要求包括水量、水压、水质三方面。为使灌溉水具有一定压力,一般是用水泵机组(包括水泵和动力机)来加压。为使水质能达到要求,常用过滤或沉淀设备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用添加某些化学药剂的办法杀死微生物和藻类或改变水溶液的化学组成。不同的灌水方法,对水质与水压要求不相同,首部枢纽所包括设备也不相同(图5-1)。 2.输配水管网 根据灌区的大小及地形条件,管网一般分成干管、支管、毛管等几级(图5-1),有时分成总干管、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五级。对于滴灌和微喷灌系统的末级管道一般为毛管,而对于喷灌系统的末级管道则为支管。管网由直管、管件和控制部件组成。管网的基本形状有树枝状和环状两种: 1) 环状管网:管网有一部分(某一级)形成环状,如图5-2(b)所示,这样可以使管网压力分布均匀,保证率较高,在环状管道有部分损坏时,管网大部分仍可正常供水,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会增加管道的总长度而增加投资,适用于随机用水或泡田等用水量较大的情况。 2) 树枝状管网:管网是逐级向下分枝配水,成树枝的形状,如图5-2(a)所示。如果上一级管道损坏,以下管网就只好停止供水。这种管网的管道总长一般较短,因此现在大多数灌溉系统都用这种管网。除上述两种基本形式外,有时还采用两者结合的混合形式。 3.灌水器 是直接将水均匀地分布到田间和湿润土壤的设备或装置。对于不同的灌水方法采用不同的灌水器。喷灌的灌水器是喷头;滴灌——滴头;微喷灌——微喷头;渗灌——渗头这些灌水器的特点与选用范围可参看第三章灌水方法。 二、管道系统的分类

常用中药断面,横切面归类

断面方面 (一)断面纤维状的品种:断面纤维状,野葛北豆黄,藁甘柴石菖。 北豆根苦参野葛甘草(有粉性)黄芪(并显粉性)藁本(纤维状)柴胡(片状纤维性)石菖蒲 (二)断面有粉性的品种:断面有粉性,莪人川芷卿,何太防香茎(根茎)。 何首乌(有粉性)太子参(显粉性)川乌(粉质)防己(粉性)人参(显粉性)香附(晒干的品种显粉性)徐长卿白芷莪术(稍带粉性) (三)断面富粉性的品种:植物断面富粉性,葛母半天药南星。 粉葛天花粉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山药(光山药粉性足)天南星(粉性) (四)断面显纤维性、有粉性的品种 甘草(纤维性、有粉性)黄芪(纤维性、显粉性) (五)断面颗粒性的品种:大泽射玉山,颗粒性面断。 大黄泽泻(有多数细孔)射干玉竹(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毛山药(颗粒状,粉性) (六)断面角质样的品种:断面角质样,红太附延香,芍及术玉黄,天郁牛莪姜。 红参延胡索白芍附子(黑白附片)太子参(烫制品)牛膝白术(烘白术)香附(蒸煮者)黄精玉竹(角质样或显颗粒性)天冬姜黄郁金(绿丝黄丝郁金)白及天麻莪术(广西莪术有角质样光泽、蓬莪术具角质样蜡光或稍带粉性) (七)断面有朱砂点的品种:羌活(分泌腔)毛苍术(大型油室) 第四部分显微鉴定总结 双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木栓形内层,皮层韧初次,形次初木层,根射线达中,有髓是根茎。 单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单无形栓有表层,辐射为根散为茎,根髓茎无不见线,皮大木小最常见。 一、含草酸钙晶体的品种 <一>含簇晶的品种 1.大黄: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短钝,多,无石细胞,无纤维。 2.何首乌:有草酸钙簇晶(有少数管胞和木纤维) 3.太子参:薄壁细胞含少数簇晶 4.白芍: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细胞含2个至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行(有木纤维长梭形)。 5.地榆: 薄壁组织有较的草酸钙蔟晶,有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6.人参:簇晶多,棱角锐尖(根茎导管旁偶有木纤维),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6分粒组成。 7.西洋参:簇晶棱角较长而尖,有树脂道,树脂道内含棕色树脂,淀粉粒为 单粒,类圆形。 8.三七:簇晶少,其棱角较钝。有树脂道碎片。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10分粒组成。 9.白芷:薄壁细胞有簇晶(18微米)。 10.牡丹皮:含簇晶,含晶细胞排列成行,也有一个薄壁细胞中含数个簇晶,或簇晶充塞于细胞间隙中,有时可见牡丹酚针状、片状结晶。 11.辛夷:有时可见簇晶,有的石细胞成分枝状,油细胞众多。 12.丁香:簇晶细小,极多,油室众多,纤维。 13.金银花:簇晶细小。 14.山楂:草酸钙蔟晶少数(山里红无石细胞),山楂有较多石细胞。 15. 蓼大青叶:叶肉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多量的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16. 小茴香: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簇晶要记牢,蓼太何大小,白芷牡丹芍,三人楂关榆,丁香金银小。

喷灌技术与滴灌的优点与介绍

喷灌技术与滴灌的优点 与介绍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喷灌技术 喷灌是将灌溉水加压(用泵或利用水源的自然落差)后,经管道输送至喷头,并由喷头将水射出,均匀地散成细小水滴对作物进行灌溉的节水型灌溉技术。与普通地面灌水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节约用水与地面灌溉相比省水30-50%。 2、保持水土喷灌的水滴直径和喷灌强度可根据土壤质地进行调整,不会产生冲刷,避免水、土、肥的流失。 3、节地采用喷灌可节省占总面积7%-13%的田间沟渠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4、节省劳力喷灌的应用提高了灌溉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 5、适应性强喷灌不受地形坡度和土壤透水性的限制,最适宜地面灌水方法难以实现的山丘区地形复杂的地方进行灌溉。 6、增加产量喷灌便于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保持土壤肥力。同时可以调节田间小气候,在炎热季节起到降低叶面温度作用,并冲掉茎叶上的尘土,有利于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达到增产效果。对大田作物喷灌可增产20%左右,经济作物可增产30%以上,蔬菜可增产1-2倍,并可同时改善产品品质。 喷灌的适用范围较广,几乎适用于灌溉所有的旱作物,如谷物、蔬菜、果树、药材等。从地形来看,既适用于平原也适用于山丘地区;从土质来看,既适用于透水性大的土壤也适用于入渗率较低的土壤。喷灌不仅可用于农作物灌溉,而且可用于园林草地、花卉灌溉,同时可兼作喷洒肥料、农药、除霜冻、防暑降温和防尘等。 喷灌系统的种类很多,根据设备组成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固定式喷灌系统它由水源、水泵机组、管道系统及喷头组成。除喷头外,系统其它组成部分在整个灌溉季节甚至常年固定不动(干管及支管多埋在地下)。固定式喷灌系统使用方便,作业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工程占地少,便于实现自动化,但投资较高。 2、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系统组成与固定式相同,其动力、水泵和干管固定,支管、坚管和喷头可以移动。优点是设备利率率高,投资相对较低,但劳动强度大。 3、机组式喷灌系统由各种大、中、小型喷灌机组组成喷灌系统。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投资较低等优点。常见的喷灌机组有轻型手抬式(担架式)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微课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例外的角,但对于多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因此设计微课程,让学生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通过观察、学习、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欢乐。 二、设计意图 (1)以直角为突破口。 首先复习二年级已学的锐角、直角、钝角。然后测量直角的度数。接着再动态定义直角。(1分钟) 学生以前对锐角、钝角和直角已有直观层面的认识,所以,以研究直角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比较合理。通过测量,让学生知道直角等于90°,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即从直观认识过渡到利用度数来定义。在研究过程中又以动态定义90度的角,从而提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也为后面研究平角和周角做好了铺垫。 (2)认识平角。通过折扇引出平角。 使用活动角,以量角器为背景,让学生看到一个角由0°到180°的变化过程。 然后通过两个三角形的拼组,得出:1平角=2直角(43秒钟) (3)认识周角。同样也是通过一把圆形的折扇引出周角。

使用活动角,让学生看到重合的两条边旋转再次重合,得到周角。一周角=360°然后通过四个三角形的拼组,得出:1周角=2平角=4直角(51秒钟) 这里通过折扇引出两种角,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平角和周角是两种新认识的角。在微课中借助了角的动态定义,有助于学生区分平角和直线,周角和射线,同时动态呈现的过程,既有用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成。 使用三角板进行拼组,探索出周角、平角、直角之间在度数方面的倍数关系,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4)用度数来定义锐角和钝角。(26秒钟) 前边已经量出了直角、平角的度数,再通过二年级学过的锐角、钝角的定义,把锐角、钝角的定义上升到度数上来,进一步明确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5)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研究。(1分30秒钟)比较例外角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例外角的表象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 同时,在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的观察和研究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平角和周角的认识。 (6)在设计《角的分类》微课视频的同时我还设计了《角的分类》微课程学习任务单,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明确、精简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必须就预习内容及时反馈、交流,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狐疑,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真自学,提高微课学习的实效性。 三、预期效果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以及钝角与锐角的度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理解这几类角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表象,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植物系统分类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部分 一、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不同的分类系统对生物划分是不同的 二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 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真菌界)0 六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非胞生物界 二界系统 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提出和应用。 建立最早,沿用最广、最久。 对初学者更适用。 二、植物界各类群的已知种数(引自长治学院电子教案) ?藻类植物——3万种; ?菌物植物——10万种; ?地衣植物——0.25万种; ?苔藓植物——2.3万种; ?蕨类植物——1.2万种; ?种子植物——23.5万种 三、二界系统中植物界包括的类群:

四、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主要区别: 五、植物的分类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下面还可设亚级单位(例:亚门、亚纲、亚科、亚属、亚种)、族、组等。种下还可设品种、变种、变型等。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成员有共同的祖先,基本一致的遗传基因库,有极相似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没有生殖隔离。 藻类 菌类 地衣 苔藓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细菌 粘菌 真菌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维管植物

六、植物命名法规和双名法 为了避免一名多物和一物多名现象造成交流的不便,对植物命名特别作出的国际通用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植物的学名须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其它非正规的名字作为地方名、俗名等。 中名是在中国的某权威植物志等书刊上统一使用了的中国地方名,一种植物的中名也只有一个。 拉丁学名包括2个词,属名和种加词,属名为所属的上级单位—属的拉丁名词,种加词是表示此种的某个特征的形容词,或拉丁化了的形容词。正规的种的学名后面还须附上命名人姓名或姓名的缩写。 例如: 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或Linn.) 稻的学名为Oryza sativa L. 鹅掌楸的学名为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大白菜的学名为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Rupr. 芥菜的学名为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命名人 的姓、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七、藻类的各门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通常分8个门,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裸藻门、轮藻门。有些系统还设硅藻门、黄藻门,等等。 藻类并不是自然分类系统中的分类单位,其中的各门也没有共同的祖先,只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是人为的分类群。 对各大类群的亲缘关系可以大致这样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