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教师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教师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教师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教师版)

2.朗读品味,理解首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我们一起学习了李清照,温庭筠的婉约词,了解了宋代词坛婉约派的特点,是什么呢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另一朵奇葩——豪放词,看看豪放词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右擎.苍(qíng) 锦帽貂裘.(qiú) 鬓.微霜(bì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2)千骑.卷平冈(一人一马称一骑)

(3)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3.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在密州作太守时,当时他政治上不得意。

4.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诵,注意字音、节奏、气势。

2.学生四人一小组,翻译全词大意,一人一句。

【交流点拨】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二)深层探究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下阕抒发了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上阕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下阕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交流点拨】开张——豪壮;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

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用典使表达委婉含蓄。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勾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豪气十足,誓死为国的英雄形象。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

四、板书设计

盛装: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城上片:记叙出猎的威武场面

子盛势:千骑卷平岗、倾城

密胆气:酒酣胸胆尚开张(胆气豪壮)

州下片:抒发酒酣之后出豪气: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猎胸宽胆壮的豪情愿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盼被重用)

抱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杀敌卫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