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4.2.2)--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大学物理(4.2.2)--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第二讲

转动惯量 转动定律

O r

m z

※ 质点的转动惯量

F

θt

F n

F

αr m ma F ==t t M

(1)设单个质点

与转轴刚性连接

m α

2

mr M =α

θ2

t sin mr rF rF M ===第二讲 转动惯量 转动定律

定义: 为质点m 对O 点的 “转动惯量”2

mr

J =α

J M =2/20

α

2

i e j

j j j r m M M ?=+ 质量元受外力 ,内力j F e j

F i 外力矩

内力矩

O

z

j

m ?j

r j

F e j

F i α

2i e j

j j

j j

j

r m M M

∑∑∑?=+0

=∴-=∑j

ij ji

ij M M M α

2

mr M =※ 刚体的转动惯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

r m M

j

j j

j

2e (∑∑?=※ 转动定律

α

J M =2

j

j

j r m J ∑?=定义刚体转动惯量:O

z

j

m ?j

r

j

F e j

F i ?=m

r J d 2

4/20

讨论

J

M ∝

α(2)t J

J M d d ω

α==(3)(1)

不变ωM ,0=*转动定律*

αJ M =t

v

m

ma F d d ==比较:

*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的意义:转动惯性的量度 转动惯量的单位:kg·m 22j

j

j r

m J ∑?=

?=m

r J d 2

转动惯量是对某一转轴的

转动惯量具有可叠加性

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的分布及转轴的位置

有关。

6/20

大学物理近代物理学基础公式大全

一. 狭 义相对论 1. 爱因斯坦的两个基本原理 2. 时空坐标变换 3. 45(1(2)0 m m γ= v = (3)0 E E γ= v =(4) 2222 C C C C v Pv Pv Pv P E E E E ==== 二. 量子光学基础 1. 热辐射 ① 绝对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能完全吸收的物体。 吸收比:(T)1B αλ、= 反射比:(T)0B γλ、= ② 基尔霍夫定律(记牢) ③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vt x C v = β

B B e e :单色辐射出射度 B E :辐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辐射的能量 ④ 唯恩位移定律 m T b λ?= ⑤ 普朗克假设 h εν= 2. 光电效应 (1) 光电效应的实验定律: a 、n I ∝光 b 、 0 00a a a a e U ek eU e U ek eU e U ek eU e U ek eU νννν----==== (23、 4 三. 1 ② 三条基本假设 定态,,n m n m h E E h E E νν=-=- ③ 两条基本公式 2210.529o n r n r n A == 12213.6n E E eV n n -== 2. 德布罗意波 20,0.51E mc h E MeV ν=== 22 mc mc h h νν== 电子波波长:

h mv λ= 微观粒子的波长: h h mv mv λλ= === 3. 测不准关系 x x P ???≥h 为什么有?会应用解题。 4.波函数 ① 波函数的统计意义: 例1① ② 例2.① ② 例3.π 例4 例5,,设 S 系中粒子例6 例7. 例8. 例9. 例10. 从钠中移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是2.3eV ,①用680nm λ=的橙光照射,能否产生光电效应?②用400nm λ=的紫光照射,情况如何?若能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动能为多大?③对于紫光遏止电压为多大?④Na 的截止波长为多大? 例11. 戴维森革末实验中,已知电子束的动能310k E MeV =,求①电子波的波长;②若电子束通过0.5a mm =的小孔,电子的束状特性是否会被衍射破坏?为什么? 例12. 试计算处于第三激发态的氢原子的电离能及运动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 例13.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2.5eV 的能量后,①所能达到的最高能态;②在该能态上氢原子的电离能?电子的轨道半径?③与该能态对应的极限波长以及从该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可能辐射的光波波长?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二、实验原理 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 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βJ M =(1) 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 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 μ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β1作匀减速运动,即: 1 1βμJ M =-(2) 将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 ,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 m (g - a)。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β2,则有a= Rβ2。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T R= m (g -Rβ2) R ,此时有: 2 12)(ββμJ M R R g m =--(3) 将(2)、(3)两式联立消去M μ后,可得: 1221)(βββ--= R g mR J (4) 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 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3与β4,则有: 3442)(βββ--= R g mR J (5) 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 3为: 123J J J -=(6) 测得R 、m 及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 2、β的测量 实验中采用智能计时计数器计录遮挡次数和相应的时间。固定在载物台圆周边缘相差π角的两遮光细棒,每转动半圈遮挡一次固定在底座上的光电门,即产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平均速度 v = t △△r 瞬时速度 v= lim 0△t →△t △r =dt dr 1. 3速度v= dt ds = =→→lim lim △t 0 △t △t △r 平均加速度a = △t △v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 lim 0△t →△t △v =dt dv 瞬时加速度a=dt dv =22dt r d 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 1at 2 ; 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2a(x-x 0)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0 0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射程 X=g a v 2sin 2 射高Y=g a v 22sin 20 飞行时间y=xtga —g gx 2 轨迹方程y=xtga —a v gx 2 202 cos 2 向心加速度 a=R v 2 # 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加速度数值 a=2 2n t a a +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a n =R v 2 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 dt dv ωΦR dt d R dt ds v === 角速度 dt φ ωd = 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 2)(ωωR R R R v == a t =αωR dt d R dt dv ==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 ,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1.39 F=G 2 2 1r m m G 为万有引力称量=×10-11N ?m 2/kg 2 重力 P=mg (g 重力加速度)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恒力矩转动法测刚体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对于形状简单,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但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非常困难的,因而大多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定,在涉及刚体转动的机电制造、航空、航天、航海、军工等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定转动惯量常采用扭摆法或恒力矩转动法,本实验采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恒力矩转动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观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随其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不同而改变的情况,验证平行轴定理。 3、学会使用智能计时计数器测量时间。 二、实验原理 1、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原理 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β J M =(1) 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总合外力矩M 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J 。 设以某初始角速度转动的空实验台转动惯量为J 1,未加砝码时,在摩擦阻力矩M μ的作用下,实验台将以角加速度β1作匀减速运动,即: 1 1βμJ M =-(2) 将质量为m 的砝码用细线绕在半径为R 的实验台塔轮上,并让砝码下落,系统在恒外力作用下将作匀加速运动。若砝码的加速度为a ,则细线所受张力为T= m (g - a)。若此时实验台的角加速度为β2,则有a= Rβ2。细线施加给实验台的力矩为T R= m (g -Rβ2) R ,此时有: 2 12)(ββμJ M R R g m =--(3) 将(2)、(3)两式联立消去M μ后,可得: 1 221)(βββ--= R g mR J (4) 同理,若在实验台上加上被测物体后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 2,加砝码前后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3与β4,则有: 3 442)(βββ--= R g mR J (5) 由转动惯量的迭加原理可知,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J 3为 : 1 23J J J -=(6) 测得R 、m 及β1、β2、β3、β4,由(4),(5),(6)式即可计算被测试件的转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t →△t △r =dt dr 1. 3速度v=dt ds = =→→lim lim △t 0 △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t →△t △v =dt dv 1.8瞬时加速度a=dt dv =22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 1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0 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g a v 2sin 2 1.20射高Y= g a v 22sin 20 1.21飞行时间y=xtga —g gx 2 1.22轨迹方程y=xtga —a v gx 2 202 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 2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 同a n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 dt dv 1.28 ωΦ R dt d R dt ds v === 1.29角速度 dt φ ωd = 1.30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 2)(ωωR R R R v == a t =αω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

大学物理刚体的转动惯量的研究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电子3班 实验名称:刚体得转动惯量得研究 实验简介 在研究摆得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得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得量。转动惯量就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得物理量,它与刚体得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得分布有关。 本实验将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得基本方法,目得如下: 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2。观察刚体得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得关系 3.学习作图得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1。刚体得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得刚体,在外力矩得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得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得转动定律: M= Iβ(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得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得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得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得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与细线得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得高度为h=at2/2。刚体受到张力得力矩为T r与轴摩擦力力矩M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得转动运动方程:T r—Mf= 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m(g - a)r - Mf = 2hI/rt2(2) M 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得质量小得多时有a<<g, 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 mgr = 2hI/ rt2(3)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就是试验中任意选定得。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得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A.作m – 1/t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与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 M = K1/ t2(4) 式中K1= 2hI/ gr2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得质量与下落时间t得平方成反比。实验中选用一系列得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2得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就是直线.即若所作得图就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m–1/t2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得h、r、g值,由K1= 2hI/ gr2求得刚体得I. B.作r – 1/t图法:配重物得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m与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

最新大学物理之热学公式篇

热 学 公 式 1.理想气体温标定义:0 273.16lim TP p TP p T K p →=?(定体) 2.摄氏温度t 与热力学温度T 之间的关系:0 //273.15t C T K =- 华氏温度F t 与摄氏温度t 之间的关系:9325 F t t =+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RT ν= 1mol 范德瓦耳斯气体状态方程:2 ()()m m a p V b RT V + -= 其中摩尔气体常量8.31/R J mol K =?或2 8.2110/R atm L mol K -=??? 4.微观量与宏观量的关系:p nkT =,23kt p n ε= ,32 kt kT ε= 5.标准状况下气体分子的数密度(洛施密特数)253 0 2.6910/n m =? 6.分子力的伦纳德-琼斯势:12 6 ()4[()()]p E r r r σ σ ε=-,其中ε为势阱深度, σ= ,特别适用于惰性气体,该分子力大致对应于昂内斯气体; 分子力的弱引力刚性球模型(苏则朗模型):06 000, ()(), p r r E r r r r r φ+∞

大学物理实验之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大学物理实验之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1、了解三线摆原理,并以此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2、掌握秒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测周期的方法。 3、加深对转动惯量概念的理解。 1、三线摆测转动惯量的原理。 2、准确测量三线摆扭摆周期。 讲授、讨论与演示相结合。 3学时。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的量度,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及其分布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对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通过外形尺寸和质量的测量,就可以算出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而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则要由实验测出。本实验利用三线摆测出圆盘和圆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三线扭摆法测量转动惯量的优点是: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精度较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线摆原理,并以此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2、掌握秒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测周期的方法。 3、加深对转动惯量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 三线摆仪,秒表,游标卡尺,钢直尺,水准器,待测圆环。 三、实验原理 三线摆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圆盘(下盘)由三根悬线悬挂于启动盘(上盘)之下,两圆盘圆心位于同一竖直轴上。轻扭上盘,在悬线扭力的作用下、圆盘可绕其中心竖轴作小幅扭摆运动。 设圆盘的质量为m0、上下盘的间距为H、上下盘的受力半径为r与R、圆盘的扭摆角为θ(θ很小)。 由于θ很小,所以圆盘在扭摆中升起的高度很小,可以认为在此过程中上下盘的间距H保持不变。在此情况下,根据三角关系可以导出悬线拉力N对圆盘的扭力矩为:

0/M m gRrSin H θ=。因为Sin θθ≈,所以0/M m gRr H θ=。 设圆盘的转动惯量为J 0,且M 与角位移θ的 方向相反,根据转动定律可得: 2002m gRr d M J H d t θθ==- 由此可知圆盘的扭摆为简谐振动,解此微分 方程得圆盘的振动周期为: 02T = 于是: 2 0002 4m gRrT J H π= 此即为圆盘对中心竖轴转动惯量的实验公式。 在圆盘上同心叠放上质量为m 的圆环后,测出盘环系统的扭摆周期T ,则盘环 系统的转动惯量为: 2 002 ()4m m gRrT J J J H π+=+=总 由此可得圆环转动惯量的实验公式:()22 000024gRr J J J m m T m T H π??=-=+-??总 圆盘、圆环转动惯量的理论公式为:200012 J m R = ’ 、22 12 1()2J m R R =+’ 式中R 0、R 1、R 2分别为圆盘半径及圆环的内外半径。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用水准器调三线摆仪底座水平及下盘水平。 2、使下盘静止,然后朝同一方向轻转上盘,使下盘作小幅扭摆。控制摆角不超过5。 3、待下盘扭摆稳定后,用秒表测出连续摆动50个周期的时间,重复5次,然后算 出周期T 0的平均值。 4、将圆环同心地放置于圆盘上,重复步骤2、3,测出周期T 的平均值。 5、用钢直尺在不同位置测量上下盘之间的垂直距离5次。 用游标卡尺在不同位置分别测量上下盘悬线孔间距各5次。 三线摆原理图

(完整版)大学物理刚体的定轴转动习题及答案

第4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习题及答案 1.刚体绕一定轴作匀变速转动,刚体上任一点是否有切向加速度?是否有法向加速度?切向和法向加速度的大小是否随时间变化? 答:当刚体作匀变速转动时,角加速度β不变。刚体上任一点都作匀变速圆周运动,因此该点速率在均匀变化,v l ω=,所以一定有切向加速度t a l β=,其大小不变。又因该点速度的方向变化, 所以一定有法向加速度2 n a l ω=,由于角速度变化,所以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也在变化。 2.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是什么关系? 答:刚体是一个特殊的质点系,它应遵守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当刚体绕定轴Z 转动时,动量矩定理的形式为z z dL M dt = ,z M 表示刚体对Z 轴的合外力矩,z L 表示刚体对Z 轴的动量矩。()2z i i L m l I ωω==∑,其中()2i i I m l =∑,代表刚体对定轴的转动惯量,所以 ()z z dL d d M I I I dt dt dt ω ωβ= ===。既 z M I β=。 所以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是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在刚体绕定轴转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 及质点系的动量矩定理用于刚体时在刚体转轴方向的分量表达式。 3.两个半径相同的轮子,质量相同,但一个轮子的质量聚集在边缘附近,另一个轮子的质量分布比较均匀,试问:(1)如果它们的角动量相同,哪个轮子转得快?(2)如果它们的角速度相同,哪个轮子的角动量大? 答:(1)由于L I ω=,而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有关,半径、质量均相同的轮子,质量聚集在边缘附近的轮子的转动惯量大,故角速度小,转得慢,质量分布比较均匀的轮子转得快; (2)如果它们的角速度相同,则质量聚集在边缘附近的轮子角动量大。 4.一圆形台面可绕中心轴无摩擦地转动,有一玩具车相对台面由静止启动,绕轴作圆周运动,问平台如何运动?如小汽车突然刹车,此过程角动量是否守恒?动量是否守恒?能量是否守恒? 答:玩具车相对台面由静止启动,绕轴作圆周运动时,平台将沿相反方向转动;小汽车突然刹车过程满足角动量守恒,而能量和动量均不守恒。 5.一转速为1200r min 的飞轮,因制动而均匀地减速,经10秒后停止转动,求: (1) 飞轮的角加速度和从开始制动到停止转动,飞轮所转过的圈数; (2) 开始制动后5秒时飞轮的角速度。 解:(1)由题意飞轮的初角速度为 0240()n rad s ωππ== 飞轮作均减速转动,其角加速度为 20 0404/10 rad s t ωωπ βπ--= = =-? 故从开始制动到停止转动,飞轮转过的角位移为 201 2002 t t rad θωβπ?=?+?= 因此,飞轮转过圈数为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 1.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 M = Iβ (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刚体受到张

力的力矩为T r 和轴摩擦力力矩M 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 r - M f = 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m(g - a)r - M f = 2hI/rt2 (2) M f 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下册

电磁学 1.定义: ①E 和B : F =q(E +V ×B )洛仑兹公式 ②电势:? ∞ ?= r r d E U 电势差:?-+ ?=l d E U 电动势:? + - ?= l d K ε(q F K 非静电 =) ③电通量:???=S d E e φ磁通量:???=S d B B φ磁通链: ΦB =N φB 单位:韦伯(Wb ) 磁矩:m =I S =IS n ? ④电偶极矩:p =q l ⑤电容:C=q/U 单位:法拉(F ) *自感:L=Ψ/I 单位:亨利(H ) *互感:M=Ψ21/I 1=Ψ12/I 2 单位:亨利(H ) ⑥电流:I = dt dq ; *位移电流:I D =ε 0dt d e φ 单位:安培(A ) ⑦*能流密度: B E S ?= μ 1 2.实验定律 ①库仑定律:0 204r r Qq F πε= ②毕奥—沙伐尔定律:204?r r l Id B d πμ?= ③安培定律:d F =I l d ×B ④电磁感应定律:ε感= –dt d B φ 动生电动势:?+ -??= l d B V )(ε 感生电动势:? - + ?=l d E i ε(E i 为感生电场) *⑤欧姆定律:U=IR (E =ρj )其中ρ为电导率 3.*定理(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场的高斯定理:?? =?0 εq S d E ??=?0 εq S d E 静 (E 静是有源场) ??=?0S d E 感 (E 感是无源场) 磁场的高斯定理:??=?0S d B ??=?0S d B (B 稳是无源场) E =F /q 0 单位:N/C =V/m B=F max /qv ;方向,小磁针指向(S →N );单位:特斯拉(T )=104高斯(G ) Θ ⊕ -q l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与牛顿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0△t →△t △r =dt dr 1. 3速度v= dt ds = =→→lim lim △t 0 △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0△t →△t △v =dt dv 1、8瞬时加速度a=dt dv =2 2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 1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 -v 02 =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20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g a v 2sin 2 1、20射高Y= g a v 22sin 20 1、21飞行时间y=xtga —g gx 2 1、22轨迹方程y=xtga —a v gx 2 202 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与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 2 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a n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 dt dv 1、28 ωΦR dt d R dt ds v === 1、29角速度 dt φ ωd = 1、30角加速度 22dt dt d d φ 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22)(ωωR R R R v == a t =αω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1、39 F=G 2 2 1r m m G 为万有引力称量=6、67×10-11 N ?m 2 /kg 2 1、40 重力 P=mg (g 重力加速度) 1、41 重力 P=G 2 r Mm 1、42有上两式重力加速度g=G 2 r M (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而紧随它到地心的距离而变)

大学物理 刚体的转动

学号: 姓名: 成绩: 1-2每题5分; 3-5每题10分;6-8每题20分;总分100分. (作业A4纸打印,选择题和填空题写在题内,计算题解答写在A4纸背面) 作业三: 刚体的转动 一、选择题 1. 关于刚体转动惯量的概念,以下表述中的是: (A )只要两刚体的总质量与形状都相同,则转动惯量相同,与转轴无关。 (B )刚体的转动惯量决定于刚体的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 (C )刚体转动惯量的方向与转轴相同。 (D) 刚体转动惯量的大小与刚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 ] 2. 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相同的绕着轻绳的定滑轮.A 滑轮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滑轮 受拉力F ,而且F =Mg .设A 、B 两滑轮的角加速度分别为βA 和βB ,不计滑轮轴的摩擦,则有 (A) βA =βB . (B) βA >βB . (C ) βA <βB . (D ) 开始时βA =βB ,以后βA <βB . [ ] 二、填空题 3.如图所示,一轻绳绕于半径r = 0.2 m 的飞轮边缘,并施以F =98 N 的拉力,若不计轴的摩擦,飞轮的角加速度等于39.2 rad/s 2,此飞轮的转动惯量为___________. 4. 有一半径为R 的匀质圆形水平转台,可绕通过盘心O 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固定轴OO '转动,转动惯量为J .台上有一人,质量为m .当他站在离转轴r 处时(r <R ),转台和人一起以ω1的角速度转动,如图.若转轴处摩擦可以忽略,问当人走到转台边缘时,转台和人一起转动的角速度ω2=____________. 5. 一水平的匀质圆盘,可绕通过盘心的竖直光滑固定轴自由转动.圆盘质量为M ,半径为P ,对轴的转动惯量212 J mR =.当圆盘以角速度ω0转动时,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沿盘的直径方向射入而嵌在盘的边缘上.子弹射入后,圆盘的角速度ω=??????????????. 三、计算题 6. 如图所示,设两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m 2,定滑轮的半径为r ,对转轴的转动惯 量为J ,轻绳与滑轮间无滑动,滑轮轴上摩擦不计.设开始时系统静止,试求t 时刻滑轮的角速度. 7.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与绕在定滑轮上的绳子相联,绳子质量可以忽略,它与定滑轮之间无滑动.假 设定滑轮质量为M 、半径为R ,其转动惯量为212J mR = ,滑轮轴光滑.试求该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8.质量为m 、长为l 的细棒,可绕通过棒一端O 的水平轴自由转动(转动惯量23J ml =),棒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 始摆下,求: (1)、初始时刻的角加速度; (2)、杆转过θ角时的角速度。 m

大学物理刚体的转动惯量的研究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电子3班 实验名称:刚体的转动惯量的研究 实验简介 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转动惯量就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 本实验将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基本方法,目的如下: 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1.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 M = Iβ (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与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 r与轴摩擦力力矩M 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 r - M f = I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m(g - a)r - M f = 2hI/rt2 (2) M 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

转动惯量与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与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先阐明几个概念: 刚体:简单的说,即形变可以忽略的物体。作为理想的物理模型,刚体的特征是有质量、大小和形状,而在处理时我们往往不考虑其形变(但有时会出现断裂、破碎或者磨损的情况)。 力矩:和力类似,并不好直接定义,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力乘以力臂或者M F r =?(关于叉乘,请自行百度)。 转动惯量:度量转动时惯性的量。详见后文。 下面是准备工作: 定理:无外力系统内各质点相互作用的合力矩为0 证: ①考虑两个质点的系统: 如图, 由牛顿第三定律, 120F F +=, 且1221()F F r r - 而,合力矩=1221121()0F r F r F r r ?+?=?-= 成立。 ②假设,含k 个质点的无外力系统其内力的合力矩为0 ③对于含(k+1)个质点的无外力系统,

分为两组,一组含k 个质点,另一组则为第(k+1)个质点。 含k 个质点的一组,其内力的合力矩为 而该组任一质点与第(k+1)个质点的相互作用合力矩也为 0 故含(k+1)个质点的无外力系统其内力的合力矩为 0 因而,无外力系统内各质点相互作用的合力矩为 0 推论:对系统施加M 的外力矩,有i M M =∑ (i M 为系统内第i 个质点所受力矩。) 证: 将施加外力的质点纳入系统,由上, 则有,0i M M -+=∑ 故,i M M =∑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M I β= (M 为合外力矩,β为角加速度,I 为转动惯量(见下)。) ①考虑只有一个质点, 由牛顿第二定律: ()r F ma m a a θ==+ (其中,,r a r a r θ⊥) 则 2 ()()[()()]r F r m a a ma m r r m r r r r mr θθββββ ?=+==??=-= 『1』 ②考虑多个质点时, 对于系统中第i 个质点,

(完整word版)大学物理化学公式大全,推荐文档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δW =δW e +δW f (1)膨胀功 δW e =p 外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非膨胀功δW f =xdy 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如δW (机械功)=fdL ,δW (电功)=EdQ ,δW (表面功)=rdA 。 热 Q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焓 H =U +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 =δQ/dT (1)等压热容:C p =δQ p /dT = (?H/?T )p (2)等容热容:C v =δQ v /dT = (?U/?T )v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3R/2 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C v ,m r =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 (1)任意体系 C p —C v =[p +(?U/?V )T ](?V/?T )p (2)理想气体 C p —C v =nR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pV γ=常数 TV γ-1=常数 p 1-γT γ=常数 γ=C p / C v 理想气体绝热功:W =C v (T 1—T 2)=1 1 -γ(p 1V 1—p 2V 2) 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W =1 nR -δ(T 1—T 2) 热机效率:η= 2 1 2T T T - 冷冻系数:β=-Q 1/W 可逆制冷机冷冻系数:β= 1 21 T T T - 焦汤系数: μJ -T =H p T ???? ????=-()p T C p H ?? 实际气体的ΔH 和ΔU : ΔU =dT T U V ??? ????+dV V U T ??? ???? ΔH =dT T H P ??? ????+dp p H T ???? ????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Q p =Q V +ΔnRT 当反应进度 ξ=1mol 时, Δr H m =Δr U m +∑B B γRT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dT B C T H T H 2 1 T T m p B 1m r 2m r ? ∑??,+=γ 热力学第二定律

大学物理实验刚体转动惯量

实验10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预习要求】 1.参见大学物理刚体一章,导出规则物体:圆柱、圆筒和圆球过几何轴,圆柱、圆筒和细杆对过中心、垂直于几何轴的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2.根据实验内容,在预习报告上自行设计、准备好数据 记录表格。 【实验目的】 1.了解扭摆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用扭摆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及几种不同形状刚体的转 动惯量。 3.验证刚体转动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原理】 1.扭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弹簧的扭转常数 扭摆的构造如图10-1所示。在垂直轴1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以降低摩擦力矩。3为水平仪,用来调整仪器转轴成铅直。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θ角,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θK M -= (10-1)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 βI M = 式中,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 I M = β (10-2) 令 I K =2ω ,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10-1)、(10-2)得 θωθθ β2 22-=-==I K dt d 上述微分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谐振动的特性,即角加速度β与角位移θ成正比,并且方向相反。此微分方程的解为 ()?ωθ+=t A cos 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θ为角位移,?为初相位角,ω为角频率。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K I T πωπ22== (10-3) 由式(10-3)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T ,并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图10-1 扭摆

大学物理公式大全

1. 1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 △ r 平均速度v=— △t 1.2 一△r dr 瞬时速度imo兀編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禾廿a=a t+a n 1.25加速度数值a= . a t2—a2 1.26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1. 1.6 1.7 1.8 3速度 Um o = 平均加速度a=△ △t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l i m o ds dt □△m o △v =dv △t=dt 1.11 1.12 2 v a n=- R 1.27 1.28 1.29 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 ds v dt R竺 dt d ? "dT _ dv a t = dt 2 瞬时加速度a=dv=-^4 dt dt2 1.3 O 角加速度 d w dt d2? dt2 1.13 1.14 1.15 1.17 1.18 1.19 1.20 1.2 1 1.22 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o+vt 变速运动速度v=v o+at 一一1 2 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o+v o t+ at 2 :v 2-v o2=2a(x-x o) 竖直上抛运动 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自 由落体运动 1.16 1.3 1 角加速度 2 v a n=— R a与线加速度a n、a t间的关系 空R史R a dt dt gt 1 .2 at 2 2gy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射程X=沁空 g 飞行时间 轨迹方程 V o V o t 2g y=xtga y=xtga V x v y 2 v o gt 1 .2 2gt 2gy v o cos a v o sin a gt x v o cosa ?t v o sina?t jgt2 2 gx 2v2cos2a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 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a的大小 与外力F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 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以力F1作用与物体B,则同时物体B必 以力F2作用与物体A;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 线。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 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 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1.39 F=G m1mi2 G为万有引力称量=6.67 X r 1O-11N?m/kg2 1.4O重力P=mg (g 重力加速度) Mm 1.41 重力P=G — r2 1.42有上两式重力加速度g=G鸟(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与 r 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而紧随它到地心的距离而变 ) 1.43胡克定律F= —kx (k是比例常数,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