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声律启蒙上卷二冬(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02声律启蒙上卷二冬(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02声律启蒙上卷二冬(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02声律启蒙上卷二冬(详细注解及典故来历)

目录

声律启蒙二冬之一 (1)

声律启蒙二冬之二 (3)

声律启蒙二冬之三 (7)

声律启蒙二冬之一

chūn duì xià,qiū duìdōnɡ春对夏,秋对冬

mùɡǔ duì chén zhōnɡ

暮鼓对晨钟

ɡuān shān duì wán shuǐ

观山对玩水

lǜ zhú duìcānɡsōnɡ

绿竹对苍松

fénɡ fùhǔ,yèɡōnɡlónɡ冯妇虎,叶公龙

wǔ dié duì mínɡqiónɡ

舞蝶对鸣蛩

xián níshuānɡzǐ yàn

衔泥双紫燕kè mìjǐ huánɡfēnɡ

课蜜几黄蜂

chūn rì yuán zhōnɡyīnɡ qià qià春日园中莺恰恰

qiūtiān sài wài yàn yōnɡyōnɡ秋天塞外雁雍雍

qín lǐnɡ yún hénɡ

秦岭云横

tiáo dìbāqiān yuǎn lù

迢递八千远路

wūshān yǔxǐ

巫山雨洗

cuó é shí èr wēi fēnɡ

嵯峨十二危峰

[注释]

1“冬”和“东”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完全一致,但在中古读音不同(主要是韵腹不同),所以分属不同的韵部。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1。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2。舞蝶对鸣蛩3。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4。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5。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6。

[译文]

春天和夏天相对,秋天和冬天相对,傍晚的鼓声和早晨的钟声相对。观山和玩水相对,绿竹和苍松相对。冯妇空手搏击老虎,叶公并非喜欢真龙。飞舞的蝴蝶和鸣叫的蟋蟀相对。一对紫燕正忙着衔泥筑巢,几只黄蜂正忙着采集花蜜。春天园中黄营恰恰啼叫,秋天塞外大雁雍雍鸣叫。秦岭连绵起伏,遥遥八千里路远,巫山常被雨水洗刷,十二座高峰山势高峻。

[注释]

1古代寺庙傍晚击鼓、早晨敲钟以报时。

2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下》。冯妇,晋国人,善搏虎,以此为业,后来不再杀虎,被称为善士。有一次在野外偶遇众人逐虎,不觉技痒,又卷起袖子下车打虎,遭到士人的取笑。后代便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者。下联出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自称喜欢龙,房屋四处都雕刻彩绘上各种龙的图形。天龙听说后便现身于他家,叶公看见后吓得魂飞魄散。后代便以“叶公”代指表面爱好而并非真正爱好的人。

3蛩(音qióng):古代蝗虫、蝉、蟋蟀等类的小昆虫都可叫蛩,此处指蟋蟀。

4课:此处是“为……而劳作”的意思,“课蜜”即采蜜。“课”本指收税,古人经常“课”、“役”连用,故“课”也就带有“役(劳作)”的意思了。

5恰恰:像声词,黄莺的叫声。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见,自在娇莺恰恰啼”。雍雍:像声词,大雁的叫声。《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有“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大雁雍雍地鸣叫,旭日东升光闪耀)。

6上联源出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全诗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一作“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迢(音tiáo)递,遥远的样子。嵯(音cuō)峨:山势高险的样子。危:高。

声律启蒙二冬之二

mínɡ duì àn,dàn duì nónɡ

明对暗,淡对浓

shànɡ zhì duìzhōnɡyōnɡ

上智对中庸

jìnɡ lián duìyī sì

镜奁对衣笥

yěchǔ duìcūn chōnɡ

野杵对村舂

huā zhuó shuò,cǎo ménɡrónɡ花灼烁,草蒙茸

jiǔ xià duìsān dōnɡ

九夏对三冬

tái ɡāo mínɡ xìmǎ

台高名戏马zhāi xiǎo hào pán lónɡ

斋小号蟠龙

shǒu bò xiè áo cónɡ bì zhuó

手擘蟹螯从毕卓

shēn pī hèchǎnɡ zìwánɡɡōnɡ身披鹤氅自王恭

wǔlǎo fēnɡɡāo

五老峰高

xiùchā yún xiāo rú yùbǐ

秀插云霄如玉笔

sānɡū shí dà

三姑石大

xiǎnɡ chuán fēnɡyǔ ruòjīn yōnɡ响传风雨若金镛

【解析】

上智上等的智慧。

《后汉书.卷五十六.王龚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另一种意思则是指才能一般的人。但此处的意思应该是前者。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

这两句的对应,其潜台词就是宣扬中庸之道即上等的智慧。

镜奁(lián)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唐]杜甫《往在》诗云:“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

[唐]崔融《则天皇后挽歌二首》:“镜奁长不启,圣主泪沾巾。”

衣笥(sì)盛衣服用的方形竹器。

这两句的对应,因为这两件物事都容易“睹物思人”,尤其是用于怀念女性。应该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为悼念已故的大周后所写的《挽辞》:“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野杵(chǔ)村舂(chōng)村民用木棒舂米。杵:捣米或捶衣用的木棒。舂:用木棒捣去谷类的壳。

[唐]孟郊《闻砧》:“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唐]杜甫《村夜》:“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唐]李商隐《归墅》:“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

砧杵钟舂都是诗词世界里的熟面孔,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能通过捣撞击打发出连绵、单调、有节奏的声响,引发听者的心灵共鸣,或思乡,或念人,或悲秋……以此入诗,亦能为静态的文字,增加声音的“插件”。

花灼烁繁花光彩明艳的样子。

[唐]李白《拟古十二首》:“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

[唐]吴筠《步虚词十首》:“碧津湛洪源,灼烁敷荷花。”

草蒙茸草叶蓬松杂乱的样子。

[唐]李建勋《春阴》:“未放草蒙茸,已遣花萧索。”

[唐]孟郊《寻言上人》:“竹韵漫萧屑,草花徒蒙茸。”

[宋]胡宏《雨急》云:“雨急落花零乱,风微吹草蒙茸。”

这两句的对应虽然说不上有特别的深意,却是有着特别的技巧。那就是“同旁对”,“灼烁”是同为“火”字旁的词,而“蒙茸”则是同为“草”字头的词。不注意这一点,比如“花灼烁”对个“水温柔”,词性倒也对得上,但显然就少了这层趣味。

再宕开一笔,顺便再介绍一个很有趣的同旁古对,以加深印象: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

九夏因夏季有九十天,故谓“九夏”。

[唐]李世民《赋得夏首启节》:“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三冬因冬季有三个月,故谓“三冬”;或指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

[唐]杜甫《遣兴》诗云:“蜇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台高名戏马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虽然项羽后来在楚汉相争中一败涂地,但戏马台却成为西楚霸业千古雄风的遗迹。

斋小号蟠龙《晋书·刘毅传》记载:东晋权臣桓温修了一个精致的斋舍,还在墙上画上了龙(其不臣之心亦如司马昭啊),号称“蟠龙斋”。后桓温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却终因第三次北伐(就是攻打金庸小说中,姑苏慕容家想复辟的那个燕国)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至死未能如愿。

后来,桓温之子桓玄“子承父愿”,建立桓楚政权以篡晋,东晋大将刘毅起兵讨伐桓玄,打下桓玄的地盘后,也住进了蟠龙斋。还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的小名就叫“蟠龙”。看上去,桓温修的这斋舍,倒是为刘毅做了“嫁衣裳”。可惜,这冥冥中像是为其定制的斋舍,却像是个“野心家的凶宅”,在复国大功中仅次于刘裕的刘毅,此后因不服于刘裕,骄狂过度,拥兵自重,故被刘裕所攻,兵败自杀。

高台也罢,精舍也好。其实,得以留名的,并不是戏马台本身有多高大,蟠龙斋内里有多精巧。而是因为建造它们的主人,所拥有过的皇图霸业,壮志野心。它们才得以作为一个符号,在文化世界里延续着生命和名气。它们的存在,也如同一个警示碑,提醒着:“想做皇帝的人不少,能如愿的却很少……”

手擘蟹螯从毕卓毕卓,东晋官员。字茂世,新蔡鲖阳(今安徽临泉鲖城)人。历仕吏部郎、温峤平南长史。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因饮酒而废职。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有《遣怀》诗云: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由此看来,杜牧亦似追循魏晋前人意趣。

身披鹤氅自王恭东晋大臣王恭,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曾先后两度起兵讨伐朝臣,但在第二次起兵时因刘牢之叛变而兵败,后被捕并被处死,死前

仍坚持自己起兵之出发点是忠于朝廷。死后家无余资,为时人所惜。桓玄执政,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曰忠简。

王恭少年即有美誉,曾经有一次乘高车、披鹤氅裘涉雪而行。被年少的孟昶(日后的五代后蜀国君)看见,孟昶羡慕不已,感叹说:“此真神仙中人也!”

孙元晏《晋·王恭》诗赞曰:

春风濯濯柳容仪,鹤氅神情举世推。

可惜教君仗旄钺,枉将心地托牢之。

这两个典故的对应,实则是两个极端的代表相对照。前者是懒政不作为的官员,后者则是过于忠君敬业的干部。可惜,二者都没讨得好。前者是丢了职位,后者更惨,是丢了性命。看懂这两个故事,再回过头去读开头两句,“上智对中庸”,或许更能体味出作者“中庸之道才是上等智慧”的劝告苦心吧?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形容险峻高耸的五老峰,像是插入云霄中的碧绿玉笔。

五老峰,顾名思义,就是像五个老者并肩而立的山峰。这样的山峰,神州大地上还真是不胜枚举,仅是不完全统计:山西运城永济、山东曲阜尼山、湖南靖州、福建厦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景点、黄山等地,都有叫“五老峰”的山峰。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妄断。只好以傍大款的心态,姑且将之视作唐代诗仙李白曾经结庐读书,并写诗赞之的庐山吧。李白《望庐山五老峰》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金镛,金属铸就的大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武夷山换骨岩北面有石三块立于岩巅,即人们所说的三姑石。

相传宋治平年间,崇安大旱,田土龟裂,禾苗枯焦。有一天,武夷山农人在换骨岩下灌田,忽见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山径走来。她们见农人们灌田辛苦,便招农人上前,授以小葫芦和秘诀后便飘然而去。农人如法施行,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后来乡人为纪念这三位仙姑,便将换岩骨巅上的这三块巨石唤作为'三姑石'。

声律启蒙二冬之三

rén duì yì,rànɡ duìɡōnɡ

仁对义,让对恭

yǔ shùn duìxī nónɡ

禹舜对羲农

xuěhuā duì yún yè

雪花对云叶

sháo yào duì fú rónɡ

芍药对芙蓉

chén hòu zhǔ,hàn zhōnɡzōnɡ陈后主,汉中宗

xiùhǔ duìdiāo lónɡ

绣虎对雕龙

liǔ tánɡfēnɡ dàn dàn

柳塘风淡淡huāpǔ yuè nónɡnónɡ

花圃月浓浓

chūn rì zhènɡ yízhāo kàn dié春日正宜朝看蝶

qiūfēnɡnǎɡènɡ yè wén qiónɡ秋风那更夜闻蛩

zhàn shìyāoɡōnɡ

战士邀功

bì jièɡānɡēchénɡyǒnɡwǔ必借干戈成勇武

yì mín shì zhì

逸民适志

xū pínɡshījiǔyǎnɡshū yōnɡ须凭诗酒养疏慵

【解析】

禹舜羲农即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中的人物:大禹、虞舜、伏羲氏和神农氏。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是历史上公推的英明君主的代表。金庸小说《鹿鼎记》里面,韦小宝最爱拿来灌得康熙“龙颜大悦”的“鸟生鱼汤”里,也有舜和禹。

虞舜德行高尚,通过了尧帝的三年考核,受尧禅让继位,他安排大禹治水,在大禹治水成功后,又禅让于大禹。

大禹在父亲鲧治水失败被杀后,子承父业继续治水,传说他专注于治水,曾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恕我反感说这样反人性的行为是留下一段“佳话”),大禹受舜帝禅让后,却打破了传统,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启则创建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统治王朝——“夏”。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还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神农氏是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以及茶叶的发明者,传说他一生下来就是个透明肚子,五脏六腑全都能看见。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前面的仁义、恭让等美德,就是为四位圣明统治者出场所做的铺垫,也是对四位人物的共性评价。

雪花空中飘落的雪,多呈六角形,象花。

《太平御览·韩诗外传》云:“凡草木花多五出(五个花瓣),雪花独六出。”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云叶云片,云朵。

[南朝-陈]张正见《初春赋得池应教》:“春光落云叶,花影发晴枝。”

[宋]范成大《明日大雨复折赠再次韵》:“一天云叶翳朝霞,风卷泥沾不惜花。”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供观赏。一名“可离”,故常作离别赠花。

刘禹锡《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芙蓉也称“木莲”,其花八九月始开,耐寒不落,故亦名“拒霜”。

[宋]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诗云:“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唐诗中,芍药和芙蓉常有聚首,一来词性平仄相对,二来,还有上一讲讲到的“同旁对”因素:

[唐]罗隐《牡丹花》诗云:“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唐]白居易《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题三绝句云》:“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陈后主指南朝陈国末代皇帝陈叔宝,生活侈靡,好作艳词(如《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不顾国难。后被隋兵俘虏,陈国灭亡。(见《南史·陈后主本纪》)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便有《泊秦淮》一诗在以此为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汉中宗指西汉宣帝刘询。汉武帝晚年,信鬼神,求长生,宫廷内斗激烈,刚出生几个月的刘询也被牵连入狱。后放民间长大,了解了不少民间疾苦。刘询后来当了皇帝后,逐步排除霍(霍光)氏家族擅政,加强君权,“亲躬万机,励精图治”,汉朝出现了“中兴盛世”局面。(见《汉书·汉中宗纪》)车老先生又拿两个皇帝来做正反代表的连连看了。前面第二讲里,“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就已经这样玩过一次了。还记得吗?

绣虎比喻才思敏捷的人(不是苏绣蜀绣刺绣老虎图案)。

宋曾慥《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三国曹植才思横溢,号为“绣虎”(“绣”是形容文章文采华美,“虎”是形容诗文风骨遒劲)。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延伸阅读·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出来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骨肉兄弟相迫害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世更为广泛流传的四句版本: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是对原诗做了浓缩提炼后的产物。

雕龙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 é)还创作了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汉]刘向《别录》云:“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这是北宋诗人晏殊《寓意》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诗句的化用。

春日正宜朝看蝶春朝和暖宜看蝴蝶飞舞。

[唐]王驾《雨晴》诗云:“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秋风那更夜闻蛩秋夜寒凉厌听蟋蟀鸣。那更:不堪。

[宋]岳飞《小重山》词云:“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两句之间,又是春与秋、欢与忧的心境对应。

战士邀功,必借戈干成勇武战士求取功名,必然要借助驰骋于战场上的勇武表现。盛唐时期,人们把从军远征当作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径。

[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诗云:“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隐士凭诗酒养清闲成为志趣。适志:满意。疏慵:懒散,引为“清闲”。

[唐]岑参《题梁锽城中高居》诗云:“居住最高处,千家恒眼前;题诗饮酒后,只对诸峰眠。”

这两句,一文一武,一进一退、一急一缓、一动一静,层层相属,尽可为对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