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本身的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前者指观察者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先设置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这种观察记录的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后者指观察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收集对课堂事件进行细节描述的信息材料,资料收集的规则是灵活的,是基于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并通过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受和领悟。

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的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课堂观察。在自我的课堂观察中,观察者即上课的教师。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的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应等学习性行为表现,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在对他人的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主要观察他人的课程资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和学生学习的情感表现、认知程度以及目标达成程度,以及课堂文化等。

根据观察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与独立的课堂观察。前者指将观察的目标和重点分配到多个人,每一个观察者负责同一量表的某一或某几部分;也可以把观察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项或几项观察项目,由大家合作完成对一个课堂的观察活动。后者是指观察者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对观察项目或主题的课堂观察。

根据对观察对象或内容的选择来分,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前者指观察者选定一位或几位学生或选定一个观察点进行集中观察,对其他学生和目标则不做观察。后者指观察者在课堂观察时,无固定观察对象和目标,整个课堂中的人和事都可能成为观察者的观察对象和目标。

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诊断性观察(帮助上课人发现问题)指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提炼性观察(帮助上课人形成风格)指通过观察,提炼出被观察者课堂教学的风格和特色。专题性观察(从某个专题展开观察)指为了研究某一或某些课题,而进行的课堂观察,也可成为主题式观察。

实际上,很多课堂观察的分类都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往往是交叉、重叠的,同一个具体的观察活动也可以包含多种观察类型、具有多重属性。因此,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堂观察,教师应灵活对待、综合运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