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17卷 第30期 2013–07–23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uly 23, 2013 Vol.17, No.30

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3.30.002 [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

张江涛,尚延春,吴富源,曲广运.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0):5427-5433.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5427

www.

CRTER .org

张江涛★,男,1976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汉族,主治医师,2010年郑州大学医学院毕业,硕士,主要从事创伤及关节置换研究。

zjtzjt803@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3)30-05427-07

收稿日期:2013-04-23 修回日期:2013-05-04 (201302079/G ·C)

Zhang Jiang-tao ★, Master,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Knee Injury, Luoyang Orthopedic Traumatological Hospital,

Luoyang 471002, Henan Province, China zjtzjt803@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

Received: 2013-04-23

Accepted: 2013-05-04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

张江涛1,尚延春1,吴富源2△,曲广运2△(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膝部损伤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002;2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矫形及创伤外科部,中国香港)

文章亮点:

1 文章利用计算机导航的精准性进行体外实验,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对髋关节后向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得到更准确的假体安装位置,为临床假体安装提供帮助。

2 分别应用直径为28,32,36 mm 的股骨头进行实验,在前倾角为0°-20°的情况下,观察髋关节屈曲90°内收0°以及屈曲90°内收30°时引起脱位的内旋角度。结果显示,髋臼前倾角的增加可减少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但是当髋臼前倾角不是很好选择时,应用大直径的股骨头可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3 文章并没有考虑股骨假体柄的加长可降低脱位的可能性,而且尸体标本没有软组织的作用,这些有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人工假体;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全髋关节置换;脱位;股骨头直径;髋臼前倾角;头颈比

摘要

背景:后脱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中发生率仅次于假体松动,严重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目前在临床研究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尚存争议。

目的:探讨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在尸体骨上测量全髋关节置换后影响髋关节后向不稳定的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前倾角在计算机导航引导下安装在0°-20°,其中每个间隔为5°。分别应用直径为28,32,36 mm 的股骨头进行实验,观察髋关节屈曲90°内收0°以及屈曲90°内收30°时引起脱位的内旋角度。

结果与结论:当髋臼臼杯前倾角从0°增加到15°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P < 0.05)。当髋臼臼杯前倾角度从15°增加到20°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在髋关节屈曲90°内收0°时,当髋臼臼杯前倾由15°增加到20°,股骨头直径36 mm 组相对于28 mm 和32 mm 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 < 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 mm 组与28 mm 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 < 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当髋关节屈曲90°内收30°,股骨头直径36 mm 组相对于28 mm 和32 mm 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 < 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 mm 组与28 mm 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 < 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结果提示髋臼前倾角的增加可减少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但是当髋臼前倾角不是很好选择时,应用大直径的股骨头可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in hip prosthesis replacement

Zhang Jiang-tao 1, Shang Yan-chun 1, Wu Fu-yuan 2△, Qu Guang-yun 2△(1Department of Knee Injury,

Luoyang Orthopedic Traumatological Hospital, Luoyang 471002, Henan Province,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spital,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Posterior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that second only to loosen, and can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hip joint seriously. There is controversy on the effect of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on the stability of hip joint in clinical stud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on the stability of hip joint after hip prosthesis replacement. METHODS: The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that affect the posterior instability after hip prosthesis replacement were measured on the cadaveric bone. The acetabular shell was inserted at 0°-20° of anteversion at five degree intervals. The femoral head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28, 32 and 36 mm) were used for

experiment, the internal rotation degrees to dislocation caused by hip at 90° flexion and 0° adduction and at 90°

flexion and 30° adduc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When the cup anteversion varied from 0° to 15°,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internal rotation angle that could cause hip disloc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of femoral head diameter

(P < 0.05). When the cup anteversion varied from 15° to 20°, the increasing trend was not significant. With the hip at 90° flexion and 0° adduction, and the cup anteversion varied from 15° to 20°, the stability of 36 m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28 mm and 32 mm groups (P < 0.01); the stability of 32 mm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28 mm group when the acetabular anteversion in 10° or more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bility between groups when the anteversion less than 10°. With the hip at 90° flexion and 30° adduction, the stability of 36 m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28 mm and 32 mm groups (P < 0.01); the stability of 32 mm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28 mm group when the acetabular anteversion in 10° or more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bility between groups when the anteversion less than 10°.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ing of acetabular anteversion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dip dislocation, but when it is difficult to choice the acetabular anteversion, large-diameter femoral head is preferred to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hip joint.

Key Words: bone and joint implants;artificial prosthesis; computer assisted orthopedic surgery; navigation system; total hip arthroplasty; dislocation; diameter of femoral hea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head-to-neck ratio

Zhang JT, Shang YC, Wu FY, Qu GY.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in hip prosthesis replacement.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3;17(30):5427-5433.

0 引言

随着关节外科的发展及患者对髋部疾病预后的要求逐渐提高,全髋关节置换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假体15-2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1]。但是近年来各种文献结果表明,髋关节置换后5年内翻修病例逐渐增多,且手术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2]。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失败的原因:包括无菌性假体松动、脱位、髋臼磨损、感染、假体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髋关节的脱位仅次于无菌性假体松动排列第2位。反复的脱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影响髋关节置换后脱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包括来自患者的因素、置换手术操作技巧和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其中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和置换操作技巧是可控制的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被医学所采用,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已经应用于越来越广泛,骨科手术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尤其是在一些要求比较精细的手术中,可以通过虚拟手术环境为外科医生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使手术更安全、更准确[3-4]。1997年开始,电脑辅助导航设备应用于骨科临床,电脑导航应用于关节置换最早开始于欧洲,后来被美国以及澳大利亚推广,目前已经被世界上多数医学发达国家(包括中国的香港地区)作为常规应用。至今为止,电脑导航的系统分为2种,一种是以图像重建为基础的电脑辅助导航,另一种是不需要图像重建的电脑导航系统。第1种方法术前需要进行CT扫描,术中需要进行X射线荧光透视,因而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第2种是通过红外发射以及接收装置来实现表面几何重建以及通过计算来确定髋关节的运动中心的。

有学者认为通过机体的骨性标志重建骨形态具有精确、快速方便等优势,因此建议此种方法来替代以CT图像为基础的方法[5]。事实上,目前国际最常用的也是非图像为基础的导航设备。通过此种技术,可以在电脑中重建患者的下肢关节和髋臼,术中可进行人机对话,将术中的角度控制在1°范围之内,同时在髋关节活动的同时一旦出现髋关节脱位,机器会发出报警声,提示脱位。

在研究髋关节置换后脱位的过程中,有学者进行体外研究表明增加髋关节股骨头直径大于32 mm时可提高髋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6]。但在临床研究中股骨头直径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是有争议的[7-9]。

文章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当出现髋关节脱位时,导航系统可发出提示音),记录在髋关节发生脱位时的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度,了解它们在维持髋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

1材料和方法

设计:对比观察实验。

时间及地点:于2009年1月至2月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矫形及创伤外科部完成。

材料:应用1例76岁中国成年男性的尸体骨进行研究,标本由香港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主要应用一个完整的骨盆和左侧股骨全长。软组织完全去除,维持髂骨和骶骨的联系。

应用的关节为强生公司生产的非骨水泥的人工髋关节,为钛合金假体,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假体表面为porocoat微孔涂层,孔径250 μm;内衬为强生的聚乙烯防脱位内衬,股骨柄远端形状为锥形,产地华沙。

方法:应用可重复注册的导航系统,为更加准确地标志出骨性标志,分别在髂前上棘、大转子的尖部、左侧股骨的内外髁安装3.5 mm直径的螺钉来标明导航需要的骨性标志。应用导航配套的2枚4 mm的Schanz螺钉分别安装在左侧盆骨和左侧股骨的远端。应用VectorVision髋关节导航软件系统来测量(BrainLAB AG,Munich)。反光小球通过导航系统的特殊工具安装在骨盆和股骨的Schanz螺钉上,安装方法见图1,2。

依据导航,骨性标志的注册通过3.5 mm的螺丝钉钉头来标记。股骨头的中心利用旋转髋关节来计算。首先行股骨颈截骨,股骨髓腔逐渐扩大合适。根据尸体骨的尺寸,最后选择相应的股骨柄假体是3号,按照尸

P.O. Box 1200, Shenyang 110004 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

5428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5429

体骨的形状,安装时股骨颈的前倾角为15°。股骨颈的前倾角是利用后侧髁线测量出来的。髋臼逐渐扩大合适,最后选择直径为52 mm ,这时髋臼臼杯的试模正好稳定。

导航系统分为红外接收装置和电脑,红外发射装置安装在标本上来标识肢体的位置,通过操作者手中的红外笔和骨表面安装的钉子来通知电脑肢体各部位所在的位置,从而实现表面几何重建以及通过计算来确定髋

关节的运动中心。进行人机对话,完成实验。

另外一个追踪系统连接在安装髋臼内衬的把持器上,以便髋臼内衬的准确位置得以确定。髋臼臼杯安装在倾斜45°,前倾在导航引导下安装在0°-20°,其中每个间隔为5°。实验先用28 mm 直径的股骨头,用的内衬边缘有10°的抬高,抬高的边缘安装在2点的位置,在髋关节屈曲90°、内收0°时髋关节被逐渐内旋,在出现脱位时,可以听到一声警告声,同时软件会记录当脱位时内旋的角度。实验每个角度重复10次,同时有一人在当时监督记录当时角度。在髋关节屈曲90°、内收30°时重复实验。髋臼内衬改为32 mm 、36 mm 时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主要观察指标:①在不同的髋臼前倾角和股骨头直径大小时,髋关节屈曲90°内收0°引起脱位的内旋角度。②在不同的髋臼前倾角和股骨头直径大小时,髋关节屈曲90°内收30°引起脱位的内旋角度。

统计学分析:由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吴富源医生应用SPSS 16.0软件(version ;SPSS Inc.,Chicago ,IL ,USA)进行统计学处理,所记录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髋臼前倾角对脱位的影响 当髋关节内收0°和30°,导致髋关节后脱位的内旋角度和髋臼前倾角度的关系见图3,4。

图1 实验前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安装

Figure 1 Installation of computer navigation system before

experiment

注:通过固定架将标本髋臼侧固定。在髋关节髂前上棘和股骨髁上分别安装固定的红外发射装置,调整合适的位置保证红外发射装置和接受装置交流通畅。 图2 红外发射装置的安装

Figure 2 Installation of infrared emission device

注:在髂前上棘侧的股骨髁上分别固定红外发生装置,另外有1根红外发射笔可拿在操作者手中寻找导航标本的骨性标志,以便进行表面重建。

关于髋臼前倾角的问题:从股骨头直径28 mm、32 mm和36 mm的几组数据中发现,当髋臼臼杯前倾角从0°增加到15°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是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的(P < 0.05)。当髋臼臼杯前倾角度从15°增加到20°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

2.2 股骨头直径对脱位的影响见图3,4。

关于股骨头直径,当髋关节屈曲90°、内收0°,髋臼臼杯前倾由15°增加到20°时,股骨头直径36 mm组相对28 mm和32 mm组均有更高的稳定性(P < 0.01)。当髋臼前倾角度由10°逐渐增加时,股骨头直径32 mm组与28 mm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 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

当髋关节屈曲90°,内收30°,不管髋臼前倾角度如何变化,股骨头直径36 mm组相对28 mm和32 mm组均有更高的稳定性(P < 0.01);当髋臼前倾角度由10°逐渐增加时,股骨头直径32 mm直径组与28 mm组相比具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 < 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解决老年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随着髋关节置换的开展,人们对髋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工髋关节活动范围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单纯从假体设计和安置角度考虑,人工关节活动范围应该比正常髋关节的活动范围更大些,才能满足全髋关节置换后日常活动的需要[10-11]。D’Lima等[12]提出可以接受的一般标准为:前屈大于110°,90°前屈位内旋大于30°,外旋大于40°,后伸大于30°;严格标准为:前屈大于120°,90°前屈位内旋大于45°,外旋后伸度同一般标准。Widmer 等[13]认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人工髋关节活动范围应该达到下列要求:前屈至少130°,后伸至少40°,内收、外展至少各50°,外旋至少40°,内旋至少80°。在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的同时,髋关节的稳定性也就受到挑战,术后髋关节的脱位是髋关节置换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置换后早期髋关节反复的后脱位众所周知是比较难处理的[14-15]。髋关节初次置换后脱位的发生率从0.4%-5.8%不等[7,16]。Berry等[8]报道20年后髋关节脱位的累计发生率可以增加到6%。由此可知髋关节脱位的问题在不只是局限于术后的早期。

另外髋关节后脱位的另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刀口的问题,因为臀部肌肉丰厚,对髋关节假体有更好的保护,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喜欢选择后侧入路,这也是增加髋关节后脱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的发生与手术操作也有一定关系。术中过多的切断或过多的松解髋周围的软组织而引起髋关节的稳定性下降,而发生脱位。其中可以控制的外科操作技巧,确切的说就是怎样安装安放髋关节假体。Lewinnek等[17]建议应该将假体安装在安全带以内范围。当髋臼臼杯前倾(15±10)°,外展(40±10)°时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是1.5%。这个范围也就是所说的安全带,当超过此安全带时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是6.1%。股骨假体在髓腔内的理想位置是中立位,扩髓腔时应尽量使髓腔锉贴近大转子并同股骨纵轴呈一直线;过大的假体柄前倾角易导致假体前脱位。Sakai等[18-19]认为可使用标准化的股骨颈组件将过大的前倾角调整到最合适角度。安放假体时应该保持12°-15°的前倾角,过大过小则容易发生前后脱位[20-25]。然而,此种安全带的得知是通过术后X射线片的测量和推算得出的。术中很难了解清楚,许多学者在考虑影响髋关节脱位的因素时,关于假体安装位置的问题,还是通过置换后X射线片的测量[26]。但是此时潜在的错误已经发生,即便脱位的风险增高,假体安装位置不能改变,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来预防髋关节的脱位。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术中可明确髋臼的外展、前倾角度和髋关节旋转的确切角度。尤其是当髋关节脱位时的角度,都可以很精确地测量出,以便术后指导患者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以便更快的康复。在文章中,髋关

P.O. Box 1200, Shenyang 110004 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

5430

节的外展角度是固定为45°,这也是大多数专家推荐的角度。对于计算机导航,髋关节前倾角度可被准确地测量出。本文结果显示,相对稳定的髋臼前倾角应该是小于15°-20°。本组实验数据和大多数临床试验是相一致的。

另外一个可控制的因素是股骨头的直径。D’Lima 等[12]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测试了不同头颈比对人工髋关节的活动范围的影响,结果头颈比越大,人工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也越大。Yoshimine等[27-28]应用数学公式证明了头颈比与人工髋关节的活动范围的直接关系,提出摆动角的概念,摆动角是髋假体最大的活动范围通过假体头中心的夹角,头颈比越大,摆动角就越大,理论上人工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就越大,在进行假体安装时,要达到术前预定的活动范围所允许的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安全范围就越大。

理论上,大的股骨头直径提高了头颈比,从而增加了活动范围的同时没有假体的撞击,髋关节脱位时要求更大的跳跃距离,然而这又被周围软组织很好的包绕,所以更不容易脱位[29]。过去,选择小直径的股骨头是因为髋关节内衬的磨损[30]。因为若股骨头增加必定内衬相对变薄,假体的使用寿命肯定会受影响。然而长期大量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小直径的股骨头与大直径的相比累积脱位率会相应增加[8]。随着新型的耐磨表面的研究,内衬材料的发展尤其是高交联聚乙烯的研究,大直径的股骨头也不一定注定出现高的磨损率。Bartz等[31]认为,不同的股骨头直径的髋关节假体磨损撞击的位置不同,直径是22 mm的股骨头,磨损撞击发生在股骨假体和髋臼的内衬,直径32 mm的股骨头,撞击发生在股骨和骨盆,研究中,骨和骨的撞击总是发生在36 mm组。避免假体与假体的撞击对于陶瓷对陶瓷和金属对金属的关节尤为重要,尤其是陶瓷对陶瓷的关节,假体的撞击有可能出现假体的碎裂,造成严重的后果。

文章中对于髋关节的后方稳定性主要依靠髋关节的前倾和股骨头的大小。当髋关节前倾20°时,在髋关节屈曲90°,内收0°时,直径28 mm的股骨头导致髋关节后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达44°,当股骨头直径改为36 mm时,脱位角度变为56°。当髋臼前倾为0°,髋关节在屈曲90°,内收30°时应用股骨头直径为28 mm时,脱位时的内旋角度为25°。当股骨头直径改为36 mm时,脱位时的内旋角度变为35°。所以股骨头直径36 mm组相对于直径28 mm组稳定性更好。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活动范围还受患者相关因素的影响[32-36],如软组织或骨撞击、置换前的关节活动度、置换前髋关节骨性僵直等。对于不能很好配合的患者、神经系统有问题不能很好控制肢体的患者,在考虑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度时,髋关节的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翻修的患者,患者的骨质可能有缺损,髋关节的前倾角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在髋关节前倾角必须要相应让步的时候大直径的股骨头就比较受欢迎,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稳定的髋关节。

然而,大直径的股骨头并不是万能的,在考虑大直径股骨头提供髋关节稳定性的时候,还有一点必须考虑进来,Sariali等[37]利用数学估算得出髋臼外展角增加时髋关节脱位的跳跃距离减少,一旦髋臼外展角增加,理论上由于增加股骨头直径所提供的髋关节稳定性可能就不起作用。Crowninshieid等[38]研究髋臼顶点的压力会增加聚乙烯的磨损从而导致假体的失败,另外,实验室研究证明,在髋关节置换应用大直径股骨头时,置换后关节囊的完整修补也是提供髋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下肢内收时,大直径的股骨头提供的髋关节稳定与小直径股骨头提供的髋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以前有研究表明,中国患者髋关节髋臼直径应该是50-52 mm或者更小,因此,36 mm直径的股骨头并不是适合每个患者,因为大部分厂家只有在髋臼直径大于50 mm时才提供36 mm直径的股骨头。作者建议应用32 mm直径的股骨头,因为32 mm直径的股骨头相比28 mm的稳定性要更好。然而髋臼前倾角一定要增加以保证髋关节更好的稳定性。同时也要注意,即便是在行后侧入路手术,过度的增加前倾角是有可能增加髋关节前脱位的可能。为了防止髋关节置换后的脱位,选择较好假体材料外,置换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置换前仔细进行读片了解髋关节周围的肌力、关节的稳定情况、活动范围,肢体有无畸形、髋臼的发育情况、髓腔的大小以便选择合适的假体,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关节的脱位[39-40]。

这个研究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就是股骨假体柄的加长可降低脱位可能性的因素没有考虑进去;这个结果仅考虑一个尸体样本,尸体标本没有软组织的作用,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推断临床的所有情况。为了较少误差,每一组数据都重复10次,然后取平均数,同时假体是提前安装好的,在造成脱位的时候方向和速度是一定的。

总之,在尸体标本上研究发现,髋关节置换后随着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的增加后方稳定性也随之增加,当临床上出现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比如髋臼前倾角不是很好时,应用大直径的股骨头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致谢:衷心感谢香港大学矫形外科系关节置换外科专业组的曲广运教授、吴富源医生在关节置换导航技术方面的帮助。

作者贡献:实验由张江涛操作,尚延春监督记录数据,吴富源统计并处理数据。

利益冲突:课题未涉及任何厂家及相关雇主或其他经济组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5431

织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或利益的赞助。

伦理要求:实验方案获得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学术术语: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仅次于无菌性假体松动排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失败因素的第2位。反复的脱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影响髋关节置换后脱位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包括来自患者的因素、置换操作技巧和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其中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和置换操作技巧是可控制的因素。

作者声明:文章为原创作品,数据准确,内容不涉及泄密,无一稿两投,无抄袭,无内容剽窃,无作者署名争议,无与他人课题以及专利技术的争执,内容真实,文责自负。

4 参考文献

[1] Madey SM,Callaghan JJ,Olejnicza KJP, et al. Charnle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use of improver techniques of cementing.

The results after a minimum of fifteen years of follow-up.J

Bone Joint Surg(Am).1997;19:53-64

[2] 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91.

[3] Borner M.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A critical evaluation.

Unfallchirurg. 1997;100:689-691.

[4] Digioia AM 3rd, Jaramaz B, Colgan BD. Computer assisted

orthopedic surgery. Image guided and robotic assistive

technologies. Clin Orthop.1998;(354):8-16.

[5] Dennis DA, Channer M, Susman MH, et al. Intramedullary

versus extramedullary tibial alignment system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Arthroplasty. 1993;8:43-47.

[6] Burroughs BR, Hallstrom B, Golladay GJ, et al. Range of

motion and stability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28-,32-,38-,and 44-mm femoral head sizes.J Arthroplasty.

2005;20:11-19.

[7] Woo R, Morrey B. Dislocation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2; 64:1295-1306.

[8] Berry DJ ,von Knoch M, Schleck CD, et al. Effect of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operative approach on risk of dislocation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5;87:2456-2463.

[9] Geller JA, Malchau H, Bragdon C, et al. Large diameter

femoral heads on highly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6;447:53-59.

[10] Nadzadi ME,Pedersen DR,Yack HJ,et al. Kinematics,kinetic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ommonplace maneuvers at

risk for total hip dislocation.J Biomech. 2003;36:577-591. [11] Jolles BM,Zangger P, Leyvraz PF. Factors pressdisposing to

dislocation after primary total hip prosthesis. J Arthroplasty.

2002;17:282-288.

[12] D’Lima DD, Urquhart AG,Buehler KO,et al. The effect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acetabular and femoral components o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hip at different head-neck ratios. J

Bone Joint Surg(Am). 2000;82:315-321.

[13] Widmer KH. Zurfluh B. Compliant positioning of total hip

components for optimal range of motion.J Orthop Res. 2004;

22(4):815-821.

[14] Beaule PE,Schmalzried TP,Udomkiat P,et al. Jumbo femoral

head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dislocation follow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2;84:256-263. [15] Bosker BH , Ettemma HB, Verheyen CCPM, et al. Acetabular

augmentation ring for 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60% stability rate after an average follow-up of

74 months. Int Orthop. 2009;33:49-52.

[16] Etienne A, Cupic Z, Charnley J. 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

after Charnley low friction arthroplasty .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78;132:19-23.

[17] Lewinnek GE, Lewis JL, Tarr R, et al. Dislocation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8;

60:217-220.

[18] Sakai T,Sugano N, Ohzono K, et al. Femoral anteversion,

femoral offset ,and abductor lever arm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a modular femoral neck system. J Orthop

Sci.2002;7(1):62-67.

[19] Sakai T, Sugano N, Nishii T, et al. Optimizing femoral

anteversion and offset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using a

modular femoral ncek system: an experimental study. J

Orthop Sci. 2000;5;489-494.

[20] Turner RS.Postoperative total hip prosthetic femoral head

dislocation:incidence, etiologic factors, and management. Clin Orthop. 1994;(301):196-204.

[21] Spangehl MJ, Younger AS, Masri BA, et al. Diagnosis of

infection follow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Am).1997;79:1578-1588.

[22] Garvin KL,Hanssen AD. Infec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Bone Joint Surg(Am).1995;

77:1576-1588.

[23] Halley DK,Charnley J. Results of low friction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thirty years of age or younger. Clin Orthop. 1975;

(112):180-191.

[24] Collis DK. Long-term (twelve to eighteen-year )follow-up of

cemented total hip replacements in patients who were less

than fifty years oid: a follow-up note. J Bone Joint Surg

(Am).1991;73:593-597.

[25] Gebhard JS, Amstutz HC, Zinar DM, et al. A comparis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d hemiarth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actue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Clin Orthop. 1992;282:

123-131.

[26] Paterno SA, Lachiewicz PF, Kelley SS. The influence of

patient-related factor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acetabular

component on the rate of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7;79:1202-1210. [27] Yoshimine F,Ginbayashi X. A mathematical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theoretical range of motion for total hip

replacement.J Biomech. 2002;35:989-993.

[28] Yoshimine F. The influence of the oscillation angle and the

neck anteversion of the prosthesis on the cup safe-zone that

fulfills the criteria for range of motion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s.

The required oscillation angle for an acceptable cup

safe-zone. J Biomech. 2005;38:125-132.

[29] Soong M ,Rubash H, Macaulay W.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4;12(5):314-

321.

[30] Livermore J, Ilstrup D, Morrey B. Effect of femoral head size

on wear of polyethylene of the polyethylene acetabular

componen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0;72:518-528.

[31] Bartz RL, Noble PC, Kadakia NR, et al. The effect of femoral

component head size on posterior dislocation of the

artificial hip joint.J Bone Joint Surg Am. 2000;82:1300-

1307.

P.O. Box 1200, Shenyang 110004 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

5432

[32] 冯宗权,张健平,谭健韶,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等长探讨[J].中

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11(6):373-376.

[33] 宋树春,陈成亮,潘玉林,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病因及

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8):7-8.

[34] Mcevoy A, Jeyam M, Ferrier G,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particles and cyclic pressure on cytokine production in human monocyte/nacriogages:proposed role in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Bone. 2002;30:171-177.

[35] Nadzadi ME,Pedersen DR, Callaghan JJ, et al. Effects of

acetabular component orientation on dislocation propensity

for small-head-siz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lin Biomech

(Bristol,Avon). 2002;17(1):32-40.

[36] Schulte KR, Callaghan JJ, Kelley SS, et al. The outcome of

charnle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cement after a

minimumtwenty-year follow-up: the results of one surgeon. J

Bone Joint Surg(Am).1993;75:961-975. [37] Sariali E, Lazennec JY, Khiami F, et al. Mathematical

evaluation of jumping distance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fluence of abduction angle, femoral head offset, and head

diameter. Acta Orthop. 2009; 80:277-282.

[38] Crowninshield RD, Maloney WJ, Wentz DH, et al.

Biomechanics of large frmoral heads. Clin Orthop.2004;

429:102-107.

[39] Kavanagh BF, Wallrichs S, Dewitz M, et al. Charnley low

friction arthroplasty of the hip:twenty-year results with cement.

J Arthroplasty. 1994;9:229-234.

[40] Soong M, Rubash HE, Macaulay W.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4;12(5):314-321.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5433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

作者:张江涛, 尚延春, 吴富源, 曲广运, Zhang Jiang-tao, Shang Yan-chun, Wu Fu-yuan, Qu Guang-yun

作者单位:张江涛,尚延春,Zhang Jiang-tao,Shang Yan-chun(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膝部损伤科,河南省洛阳市,471002), 吴富源,曲广运,Wu Fu-yuan,Qu Guang-yun(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矫形及创伤外科部,中国香港)

刊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卷(期):2013(30)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Periodical_xdkf201330002.aspx

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选择

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选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作者:陈百成 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选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非感染性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的最佳方法之一,具有能够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的稳定和功能等优点,已经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并迅速推广。但随着初次置换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人工假体的磨损及松动问题促使关节外科医生对髋关节假体材料及界面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髋关节假体材料的应用分析 人工髋关节是受力复杂的负重关节,同时承受拉力、压力、扭转和界面剪切力以及反复疲劳、磨损的综合作用,每年要承受100 万~300 万次循环的体质量负荷并且由于其长期植入体内,要经受体液的腐蚀作用。鉴于特殊的使用环境,假体材料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生物相容性好。即生物材料能被人体组织所接受、且对人体无毒、无排异反应等。2、生物力学相容性好。人工关节材料与骨骼的弹性模量、热膨胀性能及其强度应尽量一致,才能将应力通过人工关节材料-组织界面进行有效传递。3、生物结合性能好、固定好:即要求人工关节与周围的骨组织结合良好、不发生相对移动和下沉等。4、寿命长。人工关节一般设计寿命为20~50 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摩擦系数、费用低廉以及较好的抗磨损性能而成为制造人工关节假体的常用材料。但聚

乙烯假体的最大问题是材料磨损以及产生的磨损颗粒。在关节活动过程中假体表面发生形变是聚乙烯假体磨损产生微米和亚微米颗粒的核心特征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就聚乙烯使用中的磨损问题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对聚乙烯进行表面改性,主要利用辐射交联和离子注入等表面处理技术,改变聚乙烯的表面分子结构、物理和化学特性,达到提高抗磨损性能和生物力学相容性的目的。Martell 等研究发现,体内常规聚乙烯线型磨损0.21mm/年,而高交联聚乙烯则仅为0.14 mm/年。 金属材料是制造人工关节假体的重要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钴钼合金、钴铬钼合金、钛合金等。现代金属材料强度高,具有抗弯曲、扭转和抗疲劳特性。新一代假体采用大头、高抛光、小间隙,直径相差约100μ m 组合设计时其摩擦性能非常理想。然而,金属的弹性模量(100~200 GPa)与人体骨骼(1~30 GPa) 相差甚远,导致了应力遮挡效应,从而引起假体的疏松和不稳定,并且由于金属是生物惰性材料,植入人体后始终作为宿主的异体存在,容易变形和松动。 陶瓷材料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主要有氧化铝、氧化锆、羟基磷灰石(HA)以及复合陶瓷等。陶瓷的离子结构可以吸引带极性的液体,使之均匀地覆盖在陶瓷的表面,有利于形成流体薄膜润滑效果,并且陶瓷材料硬度高、磨损率低、磨损颗粒小。另外陶瓷可以在潮湿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克服了金属假体在体内潮湿环境下容易释放金属离子的问题。加快陶瓷磨损的有关因素有垂直位臼杯、股骨颈碰撞以及股骨头分离等,这些对术者的手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髋关节置换指南

髋关节置换指南 第一章髋关节解剖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它允许股骨(大腿骨)和骨盆(髋骨)之间发生运动。位于骨盆的球窝关节称为髋臼。股骨球形的头部与髋臼相匹配,组成球窝关节。它可以使下肢有广泛的活动。 股骨头的外表面和髋臼的内表面有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坚韧,非常光滑,允许两个关节面之间在活动时轻易的相互活动。 骨盆和股骨之间有坚韧的连接,包括韧带和关节囊覆盖关节,使其稳定。髋关节的活动由周围有力的肌肉引发及控制。 健康的髋关节允许下肢在其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支撑上部肢体,吸收从走路及奔跑活动中产生的冲击力。 第二章需要髋关节置换的疾病 有一些疾病导致病人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必须进行关关节置换手术,最常见的情况可能是骨关节炎,通常指软骨有磨损,破裂表现的关节炎。骨关节炎可以在病人没有先前髋关节损伤的情况下,由髋关节磨损而发病。在某些人身上,可能有某些遗传的倾向,使他们增加了患骨关节炎的可

能性。 缺血性坏死是另一个可能需要髋关节手术的病症。此时股骨头球部丧失了其血供的一部分,相应地组织开始坏死,这导致了股骨头的塌陷及髋关节的退变,缺血性坏死与酗酒,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及其他疾病治疗时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有关。 髋关节功能的异常由髋关节创伤,髋关节骨折和儿童时期出现的髋关节疾病有关,例如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多年后能导致髋关节退变。机械性异常导致过度的磨损和撕裂。 第三章治疗选择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使您的髋关节痛疼缓解,这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或服止痛药,另一种选择是手术置换您的髋关节。置换髋关节通常在疼痛变得持久,并影响您的日常生活,且您和您的医生共同认为这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才被推荐采用。 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 缓解疼痛 纠正任何畸形,如:下肢不等长 恢复髋关节丧失的功能 改善您的生活质量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17卷 第30期 2013–07–23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uly 23, 2013 Vol.17, No.30 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3.30.002 [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 张江涛,尚延春,吴富源,曲广运.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0):5427-5433.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5427 www. CRTER .org 张江涛★,男,1976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汉族,主治医师,2010年郑州大学医学院毕业,硕士,主要从事创伤及关节置换研究。 zjtzjt803@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3)30-05427-07 收稿日期:2013-04-23 修回日期:2013-05-04 (201302079/G ·C) Zhang Jiang-tao ★, Master,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Knee Injury, Luoyang Orthopedic Traumatological Hospital, Luoyang 471002, Henan Province, China zjtzjt803@https://www.doczj.com/doc/584507155.html, Received: 2013-04-23 Accepted: 2013-05-04 髋关节假体置换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的作用★△ 张江涛1,尚延春1,吴富源2△,曲广运2△(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膝部损伤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002;2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矫形及创伤外科部,中国香港) 文章亮点: 1 文章利用计算机导航的精准性进行体外实验,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对髋关节后向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得到更准确的假体安装位置,为临床假体安装提供帮助。 2 分别应用直径为28,32,36 mm 的股骨头进行实验,在前倾角为0°-20°的情况下,观察髋关节屈曲90°内收0°以及屈曲90°内收30°时引起脱位的内旋角度。结果显示,髋臼前倾角的增加可减少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但是当髋臼前倾角不是很好选择时,应用大直径的股骨头可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3 文章并没有考虑股骨假体柄的加长可降低脱位的可能性,而且尸体标本没有软组织的作用,这些有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人工假体;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全髋关节置换;脱位;股骨头直径;髋臼前倾角;头颈比 摘要 背景:后脱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中发生率仅次于假体松动,严重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目前在临床研究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尚存争议。 目的:探讨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在尸体骨上测量全髋关节置换后影响髋关节后向不稳定的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前倾角在计算机导航引导下安装在0°-20°,其中每个间隔为5°。分别应用直径为28,32,36 mm 的股骨头进行实验,观察髋关节屈曲90°内收0°以及屈曲90°内收30°时引起脱位的内旋角度。 结果与结论:当髋臼臼杯前倾角从0°增加到15°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P < 0.05)。当髋臼臼杯前倾角度从15°增加到20°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在髋关节屈曲90°内收0°时,当髋臼臼杯前倾由15°增加到20°,股骨头直径36 mm 组相对于28 mm 和32 mm 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 < 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 mm 组与28 mm 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 < 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当髋关节屈曲90°内收30°,股骨头直径36 mm 组相对于28 mm 和32 mm 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 < 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 mm 组与28 mm 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 < 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结果提示髋臼前倾角的增加可减少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但是当髋臼前倾角不是很好选择时,应用大直径的股骨头可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in hip prosthesis replacement Zhang Jiang-tao 1, Shang Yan-chun 1, Wu Fu-yuan 2△, Qu Guang-yun 2△(1Department of Knee Injury, Luoyang Orthopedic Traumatological Hospital, Luoyang 471002, Henan Province,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spital,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Posterior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that second only to loosen, and can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hip joint seriously. There is controversy on the effect of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on the stability of hip joint in clinical stud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on the stability of hip joint after hip prosthesis replacement. METHODS: The femoral head diameter and acetabular anteversion that affect the posterior instability after hip prosthesis replacement were measured on the cadaveric bone. The acetabular shell was inserted at 0°-20° of anteversion at five degree intervals. The femoral head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28, 32 and 36 mm) were used for experiment, the internal rotation degrees to dislocation caused by hip at 90° flexion and 0° adduction and at 90° flexion and 30° adduc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When the cup anteversion varied from 0° to 15°,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he degree of internal rotation angle that could cause hip disloc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of femoral head diameter

髋关节置换指南

髋关节臵换指南 第一章髋关节解剖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它允许股骨(大腿骨)和骨盆(髋骨)之间发生运动。位于骨盆的球窝关节称为髋臼。股骨球形的头部与髋臼相匹配,组成球窝关节。它可以使下肢有广泛的活动。 股骨头的外表面和髋臼的内表面有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坚韧,非常光滑,允许两个关节面之间在活动时轻易的相互活动。 骨盆和股骨之间有坚韧的连接,包括韧带和关节囊覆盖关节,使其稳定。髋关节的活动由周围有力的肌肉引发及控制。 健康的髋关节允许下肢在其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支撑上部肢体,吸收从走路及奔跑活动中产生的冲击力。 第二章需要髋关节臵换的疾病 有一些疾病导致病人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必须进行关关节臵换手术,最常见的情况可能是骨关节炎,通常指软骨有磨损,破裂表现的关节炎。骨关节炎可以在病人没有先前髋关节损伤的情况下,由髋关节磨损而发病。在某些人身上,可能有某些遗传的倾向,使他们增加了患骨关节炎的可

能性。 缺血性坏死是另一个可能需要髋关节手术的病症。此时股骨头球部丧失了其血供的一部分,相应地组织开始坏死,这导致了股骨头的塌陷及髋关节的退变,缺血性坏死与酗酒,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及其他疾病治疗时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有关。 髋关节功能的异常由髋关节创伤,髋关节骨折和儿童时期出现的髋关节疾病有关,例如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多年后能导致髋关节退变。机械性异常导致过度的磨损和撕裂。 第三章治疗选择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使您的髋关节痛疼缓解,这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或服止痛药,另一种选择是手术臵换您的髋关节。臵换髋关节通常在疼痛变得持久,并影响您的日常生活,且您和您的医生共同认为这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才被推荐采用。 髋关节臵换手术的目的是: 缓解疼痛 纠正任何畸形,如:下肢不等长 恢复髋关节丧失的功能 改善您的生活质量 髋关节臵换手术包括采用人工制造的,称为假体的装臵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及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关节疾病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关节性疾病。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由于手术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机体脏器的功能低下,手术耐受性低,而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因此常常会发生很多的并发症,如感染、人工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引起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术后并发症极其重要。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对50例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受到较好的效果。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共收治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其中男性17例,女33例,年龄55~73岁,股骨颈骨折29例,退行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全部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37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5例,术后并发褥疮2例,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感染、脱位、关节松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术后体位受限,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术后的出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的形成。手术导致静脉壁损伤、手术创伤、术中及术后血浆渗出等使血液凝固性亢进等原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因此术后需要注意严密观察患肢的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①术后在麻醉消失的情况下,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膝下垫软枕高于心脏20~30 cm有利于静脉回流;②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预防血栓;③饮食上嘱患者多吃一些低脂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腐、海产品等,均能有效的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深静脉血栓继发肺栓塞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多发生在术后2~3 w,患者突然胸闷、剧烈胸痛、紫绀、速脉、咯血,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应考虑肺栓塞。立即报告医生,吸氧,大剂量应用溶栓或抗凝治疗。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可有效的防止肺栓塞。 2.2预防切口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到早预防是取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3]。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操作不严、手术中操作动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术后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老慢支等。预防切口感染的相应措施:①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②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条件允许的安排单间,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定时开窗通风;③术后要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如超过38.5℃及时报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探析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探析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股骨假体出现假体松动的原因,以提高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9月~2017年09月医院收住入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5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0~48个月,平均2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髋关节置换术后3年2个月~11年7个月出现假体松动:假体取出后43例关节内出现灰黑色颗粒样物质,并且骨床与骨水泥间形成界膜组织;2例骨水泥碎裂,19例髋臼假体内壁磨损严重;3例假体柄轻易用手取出。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无菌性假体松动的原因与手术技术操作、假体的选择、患者自身原因有关。人工关节磨损产生微小颗粒是髋关 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主要原因,彻底清除骨水泥、界膜是出现假体松动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关键。 标签: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松动;治疗措施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多种类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患者接受此类外科手术[1]。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在短期内重建髋关节功能,有效缓解髋部各种疾患带来的疼痛,已经成为成熟的外科手术。 目前,多数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人群中,而术后出现假体松动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2],无菌性假体松动主要是由于人工周围关节组织在一些不可抵抗的因素下导致的,如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金属和骨接合物的磨损产物时产生的机械应力和生物反应[3]。谭维琴等[4]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0年假体的松动率在10%左右,并且在时间的推移下,翻修率也相应上升。另外,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远期疗效还与患者年龄有关。戴尅戎[5]指出,<55岁的患者全髋置换术后假体的10年留存率仅为80%左右;而在<40岁的患者中,假体的10年失败率为30%~56%。磨損和松动是导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远期失败的最重要因素,必 须在临床中得以重视,并且应着力研究其原因的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9月~2017年09月医院收住入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17例,年龄42~77岁,病因:股骨头坏死23例,股骨颈骨折19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股骨颈部肿瘤3例;置换人工髋关节类型:生物型22例,

(完整word版)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规范.docx

全髋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康复评定 1.单项功能评定:肿胀、疼痛、肢体长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步态等。 2.体格检查: (1)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肉运动情况。 (2)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3)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功能障碍 (4) X 线诊断:双侧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患髋蛙式位片、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髂骨、 坐骨、耻骨和骶髂关节。 (5)CT 和 MRI 检查:骨赘和剥脱骨碎片、骨质的改变、MRI 轴位像补充失状位、冠状位和 三维影像的不足 (6)核素骨扫描( ECT): ECT 反映骨的代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力感染、肿瘤和营 养不良性骨病 3.综合功能评定:常用Harris 髋关节评分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基目的是保持合理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原 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全面训练、个别对待。因手术后训练时间、力度选择与手术术式等密 切相关,因此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尚未统一,缺乏能证明何种程序或方法更有效、更 安全的可靠的临床研究,但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的原则。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 1.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起坏泵运动、腹式呼吸、气压循环治疗。 2.防止关节脱位:卧位,伸直术侧下肢,髋外展15°-30°,穿丁字鞋防髋关节外旋。 3.坐位:不宜久坐,每次 <30 分钟,床上屈髋 <45°,床旁坐屈髋 <90°,同时避免屈膝、髋内收 和内旋。 4.转移活动:卧位是向术侧侧翻取床头柜上物品,半坐位时健侧取床头柜上物品。翻身,向 患侧翻身。坐位,借助双上肢支撑坐起。下床时间向术侧移向床边,上床时术侧先移上床。 在床旁坐、站立时,术侧髋尽可能后伸,避免起立时屈髋>90°。 5.关节活动度范围训练:拔出引流管后借助膝关节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被动屈伸髋关节, 屈曲角度控制在 90°以下。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起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 屈髋,髋膝主动运动,屈髋 <70°。髋关节伸直训练,俯卧位有利于伸髋训练。 6.肌力训练:重点训练的是臀中肌、臀小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以等长肌力训练为主。 加强上肢伸展肌力训练。 7.站立负重和步行训练:骨水泥固定者拔出引流管后即可负重步行训练,生物固定者至少术 后 6 周开始步行训练。

人工髋关节的假体分类和应用

人工髋关节的假体分类和应用 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徐辉 人工全髋关节自上个世纪60年代上市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上百万患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改善生活状况重返社会提供了保证,但由于人工髋关节的长期使用,它的使用寿命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假体松动、骨溶解骨缺损、假体周围骨折…等。因此,生产厂家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和要求,以及骨科生物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设计和生产出不同类型的人工全髋关节。目前,国内市场上推出的人工全髋关节有几十种,每个厂家都有好几种。如何选择假体?各种假体的特点如何?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现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介绍给各位同行,希望能对您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人工髋关节假体的分类 人工髋关节的成功的临床实践得益于Charney医生,他所采用的假体均为骨水泥型关节,以后的发展多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一般认为根据人工关节固定的方式,可将其分为骨水泥固定型和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按其柄的形态分为直柄和解剖柄,按股骨柄表面处理情况分为高抛光假体、亚抛光假体和粗糙面假体。按是否带有颈领分为颈领型和无领型。 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按其固定的部位分为近端固定型、远端固

定型和混合固定型假体。按假体形态分为直柄型、解剖型和组配型。按股骨假体表面处理的类型分为精钢沙表面、钛喷涂表面、珍珠表面、钛丝表面、小梁金属骨表面和羟基磷灰石(HA)表面,也有先喷涂钛或其他,再喷羟基磷灰石(HA),称为双涂层表面。近年来又以对骨量保留的状况分为假体适配型和骨量保留性假体。 髋臼假体主要按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非骨水泥固定假体按形态分为球面压配固定型假体和螺旋固定型假体。压配型又分为,单半径、双半径和周边齿状设计。按表面处理不同分为精钢沙表面、钛喷涂表面、珍珠表面、钛丝表面、小梁金属骨表面和羟基磷灰石(HA)表面,也有先喷涂钛或其他,再喷羟基磷灰石(HA),称为双涂层表面。聚乙烯又按其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普通和高交联。 按关节的界面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金属对聚乙烯、金属对高交联聚乙烯、陶瓷对聚乙烯、金属对金属和陶瓷对陶瓷界面。由于骨水泥固定髋臼均采用高分子聚乙烯,因此在关节的界面上只有陶瓷对聚乙烯和金属对聚乙烯。 各类假体的设计特点 Charney医生所采用的是一种经过多次改进的骨水泥固定的低摩擦型charney关节,关节表面为亚抛光,圆润光滑,颈部有一微领防止假体下沉,股骨头为22mm,头颈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0年存留率为94.6%。与此同时在英国埃塞特有一位名叫robin li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