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政策法规

社区政策法规

社区政策法规
社区政策法规

社区政策的国际经验

一、欧美国家的社区政策

欧美国家的社区工作是工业化革命的产物,社区政策则是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与社区政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欧美国家既是工业化革命的发源地,又是世界上首批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是采取内源性和原生型的模式,社区工作与社区政策也颇具典型示范意义和世界意义。文献回顾表明,欧美特别是英美的社区工作产生在19世纪后期的工业化城市,当时英国城市社区到处存在着贫困、疾病、污染、失业问题,大批老弱病残孤、精神病人、长期病患者、流浪乞讨、生活困难的人群和天灾人祸的受害者充斥着城市,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威胁正常社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基督宗教会组织、上流社会的家庭妇女和年轻大学生开始为贫困人群和有需要人士提供慈善福利服务,英国的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应运而生。具体来说,英国社区工作起源于两种相互矛盾和截然不同的力量:一是反映在殖民地办公室的活动和慈善组织会社开展的安置所运动中的慷慨仁慈的父权主义传统。二是体现在诸如格拉斯哥租户的罢工、失业工人的运动、鼓吹妇女参政的女权主义和殖民地为争取民族国家独立的斗争等集体性社区行动中( Popple ,1995。)在这种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下,社区工作成为当时新兴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政策也自然成为当时新兴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60年代欧美国家重新“发现”贫困,70年代欧美国家重新“发现”社区,积极倡导回归社区和社区照顾模式日趋流行,均从不同侧面表明社区与社区工作在欧美国家社会生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欧美国家与社区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社区政策也经历重大变化,社区政策发展趋势日趋多样化。从历史发展顺序角度看,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国家与社区关系的重要分水岭。欧美国家普遍实施的反贫困项目、社区发展项目,特别是社会福利制度功能与组织结构的调整,既极大改变了国家与社区的关系,激进、批判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区工作方法与理论异军突起,又将社区政策置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中心位置,成为决策者与社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社区既成为与国家分庭抗礼的力量,又是实现社区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Loney,1983)。社区政策不是要取代经济政策、社会政策、法律与秩序政策,而是广泛适用于所有社会领域的决策和提供服务的一种新方法。社区政策代表确定和思考政策目标的一种新方式,反映对传统决策方式和实施政策方式的重大变革,说明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成熟,国家社会干预的范围日趋扩大(Butcher,Glen,Hen-derson&Smith, 1993)。概括来说,欧美国家社区政策的变化主要反映在政策目标与社区工作方法上。社区政策目标由救助穷人、社区发展转变为社区动员、重建地方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工作方法和实务由社区组织、动员转变为社区行动、社区照顾(Popple,1995.)。社区政策发展趋势日趋多元化。

二、联合国及其社区政策

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在世界各国社区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协调、促进和倡导世界各国社区发展中发挥独特重要作用。为实现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防止战争悲剧再次发生,确保世界和平,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尊重人权,确保社会公平,鼓励不同文化间交流合作,援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谋求社会发展与

世界和平,1945年6月26日,51个国家在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诞生了。联合国的工作分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宣传推广人权,推动非殖民地化和编纂国际法等五大领域,其中经济和社会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联合国的主要工作。联合国组织将80%的财力和人力投人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拉各国纷纷实现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与主权国家。当时发展中国家饱受战争创伤,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饥饿、愚昧和疾病肆虐。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当务之急。1948年,联合国提出“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方案。1951

年通过390D号议案,决定通过建立社区福利中心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后来又以“社区发展计划”代替了“社区福利中心计划”。1954

年联合国成立社会发展局社会发展组,在亚非拉各国推动社区发展运动。1955

年联合国通过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全面推动和促进社区发展工作。196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社会进步与发展宣言》,强调社会发展与进

步目的是通过实现一系列主要目标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福利状况。与此同时,联合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定世界性发展行动计划,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确定为三个联合国发展十年(联合国,1987)。简言之,联合国在倡导、协调、促进和推动世界各国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联合国社会发展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社区发展政策经历重大变化。联合国社区发展计划范围包括经济发展与充分就业、人类住区与环境保护、儿童、青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和难民福利、救灾救济和预防犯罪等,范围覆盖社会发展所有领域。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社区发展计划与社区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发展政策目标由狭义的社会福利与社区福利为主转为综合性的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由注重发展中国家的国别发展转变为注重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重建新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为发展、创造国际环境;社区发展政策与计划由以地区和国家性方案为主转为世界性行动计划或战略,联合国三个发展十年计划是典型例证;社区发展政策范围由以经济发展和促进生产性就业为主,转为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并进,消除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保证公平合理的收人分配,实现最高健康水平,扫除文盲,保证享受免费初级义务教育的权利,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住房和社区服务也成为社区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1986);社区发展政策与服务重心由以早期的社区发展、住房和城镇规划、家庭和儿童福利方面的训练、政策和管理以及使残疾人恢复正常生活,扩大到人口增长、城市化和住房短缺,影响生活水平的条件,青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需要;社区发展政策性质由以注重补救性行动转为更加注重预防和发展行动,制定可以使最贫困者参与经济活动的社会福利方案,制定社会福利方面辅助人员的培训政策和方案,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服务与社会福利相结合,鼓励自助和公民参与项目等典型反映了这种发展趋势(联合国,1981);社区发展观念由以物质福利和服务设施为中心的发展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因此70年代以来,联合国越来越注意生活质量问题,例如保健、食品与营养、工作条件、就业、社会保险、住房和教育;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政策模式由以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互分离,转变为将社会政策与实践同经济政策和规划结合起来,

采取整合式政策模式(联合国,1988)。简言之,联合国社区发展实践与政策是人类社会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发展中国家社区政策

发展中国家社区实践与政策是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密切相关的,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发展中国家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民族国家,地理空间上主要位于亚非拉洲和南方。总体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发展实践与国家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交织在一起,民族国家与地方社会生活共同体同时诞生。国家与社区、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分野模糊不清。地域社区与功能社区的发育、分化程度偏低,缺乏市民社会基础,社区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发展与民族国家发展面临相似的社会经济问题。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社区工作具有许多截然不同欧美国家的共同性特征:

第一,发展中国家内部、国家之间在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远远大于欧美国家;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工作始于宗教团体特别是基督教会的开拓性工作,但是早期社区工作与社会福利发展深受殖民政策与实践的影响;

第三,慈善救济福利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是发展中国家社区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领域;

第四,发展中国家社区工作历史起源于19世纪中叶解放奴隶、兴办工业学校、建立模范农业学校与师范学校、创造作为社区中心的村庄学校和适应性教育概念、20世纪30年代英国殖民地办公室发展的综合性和集中性乡村改善项目以及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50年代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后,如何促进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首创性,通过社区发展谋求国家发展与社会发展成为社区工作的优先领域;

第五,农村社区工作与社区福利服务是社区发展工作的重点,扫除文盲和成人教育、初级健康照顾、促进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建设,建立自助互助组织、社区中心和社区会馆,将社区实务与社区福利和社区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

第六,社会工作专业与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发展实践中扮演边缘角色,发挥有限的作用(Chau&Hodge,1985)。

简言之,发展中国家独特的社会发展进程与制度安排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实践与政策模式的独特性。

四、社区政策的国际经验

欧美国家、联合国和发展中国家社区实务与政策实践的历史,积累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指明发展方向和提供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综观

世界各国社区工作发展历程、政策目标与价值基础,以及社区实务内容与社区政策模式,我们可以概括出若干值得注意的国际经验。

首先,社区与社区工作的产生是工业化、都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结构分化与社会关系转变的社会后果;

其次,社区工作目标有可能与国家发展目标吻合一致,也有可能与国家发展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取决于社区工作与社区政策的宏观环境;

第三,社区实务与社区政策普遍具有浓厚价值基础与理论假设,这意味着理解社区实务的文化环境及其依赖的流行价值观是理解社区实务与政策模式的基础;

第四,社区实务范围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服务对象由弱势群体、劣势群体扩大到普遍社区居民;

第五,社区实务与政策模式通常由社区福利与社区服务领域开始,然后扩大到经济发展、政治参与、社会整合和社区精神文化建设;

第六,社区实务与社区实务模式是特定时空处境下国家与社区关系互动的结果,反映社会结构特征与历史文化传统;

第七,社区工作与社区政策是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发源地,社区工作者在世界各国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中扮演截然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

第八,社区实务与社区政策是观察、分析和理解特定时空处境下社会结构特征与文化价值取向的最佳视角,是描述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国家与个人关系的最适合社会领域。

第二节中国社区政策的特点

一、计划经济与社区政策

当代中国社区政策发展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与政策模式,改革开放以前社区政策模式是辅助性与依赖性的,国家与社区关系在社会结构关系上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50多年间,社会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区分为两大历史发展阶段。具体来说,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当代中国社区政策可细分为四个历史阶段。首先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街道和居委会组织体系正式形成。在计划经济时代,地域社区范围主要是城市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行政管辖范围。地域社区的社区居民主要是由那些无法进人各式各样工作单位的弱势群体,例如老弱病残孤,以及劣势群体,例如地富反坏右系的社区政策声明与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其中社区服务活动与政策,社区建设运动与政策典型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区政策的基本特征。

二、经济改革与社区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国家与社区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地域社区与社区政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与社区关系由边缘转为主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当代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社会发生史无前例和翻天覆地的结构性变迁,国家与社区关系,社区结构与社区政策领域中的变迁成为结构性社会变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处境下,国家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在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与社会福利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这突出反映在政企分开、企业转变职能,企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与社会功能发生重大变化,原本不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特别是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职能逐渐分离出来,并开始向社区转移;国家适时倡导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推动国家、市场、工作单位、社区、家庭和个人共同承担福利责任,社区成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最主要组织载体与场所(民政部,1999)。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人和城市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流动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分层现象日_趋普及,社会结构与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迁。更为重要的是,伴随权力下放与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城乡一社区人口构成变化和基层社区民主政治迅猛发展,社区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社区成为中国社会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基础,社区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社区逐渐摆脱对国家的依赖与服从地位,开始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活动空间与自我发展能力。国家与社区关系由边缘转变为主流,社区政策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议程的优先领域与核心议题。国家的社区政策意识日趋清晰,有关国家与社区关系的社区政策声明与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其中社区服务活动与政策,社区建设运动与政策典型代表和反映了中国社区政策的基本特征。

三、社区服务与社区政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社区服务催生了中国的社区政策,标志着国家与社区关系的根本转变,反映了社区福利与社区经济发展取向政策模式的诞生。80年代中期,伴随企业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特别是城市综合改革不断深人,居民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城市社区服务与政策模式应运而生。社区服务业是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要,以街道、镇、居委会和社区组织为依托、,具有社会福利性的居民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由社区福利服务业、便民利民服务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组成,是社会福利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部,1995)。1987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拉开了中国社区服务与社区政策发展的序幕。由于社区服务能及时回应和适应社区需要,有效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因而社区服务发展迅猛。到90年代初期,全国社区服务范围、内容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增多,社区服务队伍发展壮大,社会互助活动广泛开展,社区服务管理不断加强,逐渐向产业化、实体化方向发展,社区服务工作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社区服务开始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政策法规日趋成熟,其主要标志是1993年民政部等14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中国政府首个系统、明确和全面的社区社会政策(民政部,1994)。总体来说,中国城市社区服务政策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社区福利与社区经济发展相

结合。社区福利取向主要反映在社区服务对象以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精神病人和优抚对象为主,服务范围与内容以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为主,服务性质主要以无偿服务为主,低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为辅(白益华、吴忠泽,1996)。社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街居经济发展,它既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社区服务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叶金生,1997)。简言之,社区服务,特别是社区福利与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是中国社区服务政策模式的基本特征。

四、社区建设与社区政策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区建设运动改变了社区政策的模式,社区服务政策逐步转为社区建设政策。社区建设政策的基本特征是社区政治发展、社区环境与生活质量相结合的综合建构取向。90年代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单位属性逐渐减弱,大量“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一,企业下岗待业人员增加与城市贫困问题形成,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和社会参与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城市基层政权建设与群众自治组织发展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社区管理体制与手段严重滞后,单纯、局部的社区服务政策向综合、全面的社区建设政策转移理所应当,势所难免(多吉才让,2001)。1991年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思路并在部分地区开展实验,1996年全国各地开始形成不同社区建设模式,2000年11月国办、中办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标志社区建设政策模式正式诞生(民政部,2001)。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多吉才让,2001)口社区建设政策是社区服务政策的发展与延续,是中国政府第二个系统、明确和全面的社区社会政策声明,在中国社区政策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总体来说,社区建设政策的基本特征是社区政治发展、社区环境与生活质量相结合的综合建构取向。社区政治发展主要表现在社区建设政策出现的动因、任务目标、工作组织和工作方法都与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密切相关,与社会稳定、安定团结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社区建设成为政治发展与国家动员的重要手段,而非已往的社区服务与社区福利。优化社区环境主要反映在社区建设重点是建立良好社会经济秩序与优美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加强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以创立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社区。改善生活质量与提高福利水平主要反映在社区建设基本内容是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大力发展社区福利与服务事业。简言之,社区建设政策的综合性建构色彩浓厚,其核心目标是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社区。

第三节社区工作常用政策与法规

一、居委会组织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该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

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该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

该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居民会议由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居民会议可以由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加,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加。居民会议必须有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涉及全本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强迫命令。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令第271号发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四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统计、物价、审计、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

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待遇审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三、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人民群众运用自己的力量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自治活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人民群众自己选举出调解组织,专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增进人民内部团结,维护社会稳定。1954年《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的颁布实施,在新中国确立了人民调解制度,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司法部2002年发布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进一步推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

1、人民调解的地位

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的活动,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开展的,是对社会事务的群众性自我管理,它本身就是人民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体现了人民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上当家作主。

(2) 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主义直接民主的体现。人民调解是通过人民群众自己选举的调解组织来调处发生在人民群众自己内部的纷争,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自己动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可见,人民调解正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国家生活,直接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重要表现。

(3)人民调解组织充当着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开展调解工作,将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联结起来,沟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互相协调,方向一致,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2、人民调解的作用

(1)人民调解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正确、及时地化解矛盾纠纷,增强人民内部团结;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预防犯罪行为发生。

(2)人民调解工作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3)人民调解工作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人民调解的性质

人民调解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它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4、人民调解的任务

依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有三项:(1)调解民间纠纷;(2)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3)向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情况。

5、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

依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人民调解工作有三项基本原则:(1)依法原则。它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开展调解工作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2)自愿平等原则。它指人民调解组织在调解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坚持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3)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它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矛盾纠纷的调解不是起诉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委会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1. 政策是一系列谋划、措施、办法等的总称。

2. 政策在形式上包括纲领、决议、指示、领导人的讲话、报告等。

3. 根据政策的主体可分为: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各级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制动的政策,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各部门制定的政策。

4. 根据政策的影响范围和层次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或中央、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辽宁事业单位招聘网

5. 根据政策所调整的大领域可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

6. 根据政策所调整的具体领域可分为:外交政策、国防政策。

7. 经济政策可分为: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

8. 文化政策又可分为:科技、教育、文艺等政策。

9. 社会政策又可分为:社会保障、人口、环境、民族、宗教等政策

10. 经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11月19日发出了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11. 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条例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工作需要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12.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3. 为保障居民依法行驶民主权利,促进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的完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1998年9月1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二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14. 为了推进社区建设,保障广大居民依法行驶民主权利,促进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1年9月3日发布了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规定(试行)》的通知(渝委办发[2001]48号)

15. 加强社区党建带团建工作,要坚持做到“五带五同步”。五带是:带班子,配强团干部;带工作,理清新思路;带队伍,壮大后备军;带思想,培养接班人;带活动,服务在社区。

16.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令第271号发布)第四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17. 管理审批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

18. 居民委员会根基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19.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

20.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14部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1年9月3日发布了《关于印发[重庆市发展社区服务业暂行规定]的通知》(渝委办发[2001]47号)。

21.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22. 为切实保障妇女权益,推进社区建设,重庆市妇联于2000年7月6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的意见》(渝妇发[2000]26号)。

23.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辽宁事业单位招聘网

24. 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并于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决定》。

25. 为了更好的做好老年工作,推进社区建设,民政部于2001年5月31日发布了《“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实施方案》。

26.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辽宁事业单位招聘网

27. 1988年7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八号发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自1988年8月1日起实施。

1. 学习社区政策法规的意义。

答:①提高和完善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②提高社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③提高社区建设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性;

④有助于提高社区的普法教育,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和居民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的提高和丰富。

2. 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答: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中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答:①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②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③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④扩大民主,群众自治;

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答: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建立社区保障管理与服务平台;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拓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管理,

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深入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构成和产生过程。

答: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至9人组成。

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是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至3人选举产生。

6. 社区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

答:①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揽社区事物的综合能力得以加强。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的社区建设工作格局。

②街、居两级领导班子成员结构明显改善。

③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④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明显加强。

⑤社区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明显改进。

⑥社区党建形成新的工作机制。

7. 居民委员会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答: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决议、决定,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完成本居民区内各项任务;

②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落实党内各项制度,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支持和保证居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④按照党工委的要求,做好居民委员会干部和社区党员的教育、培养、考核

和监督工作;对辖区内党员干部在考核、评优时,居民委员会党支部可根据该同志在社区工作中的表现负责地提出参考意见;

⑤密切联系群众,反映辖区内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群众工作,搞好各项社区服务;

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居民遵纪守法,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8. 低保工作的程序是怎样?

答:①由户主像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

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低保待遇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③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④城市居民低保待遇有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给付实物。

9. 低保对象如何甄别。

答:①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扶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②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10. 核实低保家庭收入的办法。

答: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低保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方位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世纪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收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11. 社区服务业的种类。

答:由各级政府自主兴办的社区福利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站)的服务项目以及其他由单位货个人兴办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业。

12. 社区服务业的申办程序。

答:居委会和个人兴办的社区服务项目,经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批;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其他单位兴办的社区服务项目,由区县(市)民政部门审批;除此之外的社区服务项目;由市民政部门审批或报批。

13. 社区服务业优惠政策。

答:一、新版的各项经营型的社区服务实体,经批准可免征企业所得税1-2年。

二、凡从事社区服务业的经济实体、招用下岗失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60%及以上的,经税务部门核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三年免征,并依照法律、法规见面行政性收费。

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要简化工商等级手续,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从取得收入之月起,三年内可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并依照法律、法规减免行政性收费。

三、福利机构的养育服务以及殡葬服务等项目,免征营业税。四、对残疾人本人为社会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经批准,免征营业税,减半征个人所得税。

五、持有《社区服务业证书》的服务单位,所用水、电、气实行民用价格标准收缴。社区服务中心(站)新建房屋中的社会公益性质的可免交配套费,社区办公用房80㎡免收配套费;需购买房屋的,当地政府可在掌握的微利房、成本房中予以解决。

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哪些

1、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哪些 社区服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面向”,即: (1)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妇女、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 (2)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3)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4)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2、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它向谁负责? 答: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日常事务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一是在城区政府的指导下,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自治管理,做好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二是组织社区成员进行便民利民服务;开展以劳动就业为重点的社会事务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面向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社区特殊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发展中介组织,办好“三产”,壮大社区经济;管好社区服务站,为社区成员提供优质服务。三是经常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和组织社区成员共建文明社区;组织评选文明小区、文明楼院、五好家庭等。 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日常事务机构,主要向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全体成员的监督。 3、社区有哪些类型? 答:社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1)按主要功能分,有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2)按规模大小分,有巨型社区、大型社区、中型社区、小型社区、微型社区;(3)按形成方式分,有自然性社区、法定性社区;(4)按结构完整程度分,有整体性社区、局部性社区;(5)按综合标准分,有农村社区、城市社区,等等。 4、社区是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的?

答:社区由(1)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群;(2)—定的地域;(3)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4)一定的管理机构;(5)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6)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社区意识等要素构成。 5、什么是社区建设? 答: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6、社区建设有什么特点? 答:我国的社区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即社区建设是整个社区的全方位建设。二是社会性,即社区建设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三是地域性,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实体,社区建设就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四是计划性,一般地说,要系统的开展社区建设工作,需要从本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7、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社区建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们对其基本原则的概括也不尽一致。但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我国城市的社区建设应至少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8、社区建设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有: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康复等。 9、社区“一站四室”:社区服务站、办公室、活动室、警卫室、医疗室. 10、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任务

关于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的学习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关于安全学习内容主要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情况,从安全标准化评审的要求来看,最重要强调的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因为你懂得领会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知道了有关重要性,违章违法的后果,就会自觉地约束自身的行动,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就好自然地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措施,提升自己的安全技能,应变能力。在影响交通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主要有人、车、路及其环境。人的不安全状态依然是主体,是最主要的因素。虽然造成人为过失的原因很多:有驾驶员驾驶技术不过硬、有遇行人突然横穿公路处理不当、有道路条件不好、气候状况恶劣、交通管理不善、有对车辆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造成机件失灵等等。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基本素质低、安全意识不强、麻痹大意、心存侥幸等(而其中的素质低、安全意识不强、麻痹大意、心存侥幸都违法违规、 法律知识淡弱引起的。)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枯燥乏味,学得理解得一点就一点,积小成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总是好的。更何况是新安全法例法例很强调要如实记录安全生产学习的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安法第二十五条)。以后上面的检查就是要看这些,好似这次LNG学习培训,大家都明白是什么回事,老师都讲得好明白,你坐下给他影了相,证明你已经学习过了,至于学习的质量效果,对工作的启发帮助,就看各人的悟性,努力和际遇了。 如果讲安全技术的操作技能,应变能力,我想在座的工程车驾驶员都比我们熟练,但是我们必须要做是:不断的安全提醒工作,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输、规程规范的贯输、职业道德的贯输,安全意识、守法意识贯输,事故教训提醒,安全操作的提醒。 法律法规代表国家意志,国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是对驾驶员最基本、最起码的约束和要求,驾驶员必须无条件遵守。公司制定

【最新范本】社区结对共建协议书范本

合同订立原则 平等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前提下订立合同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②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③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 自愿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的规定,民事活动除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愿约定。包括:第一,订不订立合同自愿;第二,与谁订合同自愿,;第三,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第四,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变更有关内容;第五,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第六,可以自由约定违约责任,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 公平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具体包括: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善良风俗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条:“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指的就是善良风俗原则。包括以下内涵:第一,合同的内容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精神和原则。第二,合同的内容要符合社会上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准则。

常用法律法规规章手册

城市管理 常用法律、法规、规章 手 册 大英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印制 现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中常用法律、法规、规章条款及处罚依据予以印发,仅供学习和工作中使用。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遗漏和不足之处,请各执法队员及时将发现的不足之处向办公室反映,以便及时修订。 二OO八年三月 大英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目录 一、城市市容市貌管理 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四、城市环境保护管理 五、城乡规划管理 六、工商行政管理 七、食品卫生管理 八、建筑垃圾管理

一、城市市容市貌管理 1、在城市主要街道的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和窗外,堆放、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 违反了《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根据该《条例》第四十条的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纠正,情节严重的处以50元以下罚款。 2、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划或者未经批准悬挂、张贴宣传品,或者虽经批准但未保持完好、整洁、期满未及时清除。 违反了《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 二十二条的规定,根据该《条 例》第四十条的有关规定, 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纠正, 情节严重的处以50元以下罚 款。 3、随地吐痰、便溺、乱 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 物的。 违反了《四川省城市市 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 三十八条的规定,根据该《条 例》第四十条的有关规定, 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其纠正, 情节严重的处以50元以下罚 款。 4、建筑工地不及时清运 渣土、清理和平整场地,不 设置围墙、护栏或者不作遮 挡,乱排施工废水、泥浆, 家庭装修垃圾随意倾倒、不 及时清运处理,影响市容和 环境卫生的。 违反了《四川省城市市 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 - 1 - / 18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习题一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习题一 ()1.幼儿园实施以院长为主的领导成员集体负责制。 ()2.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都具有国家意志和普遍的约束力。 ()3.某幼儿园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并积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4.吴佳在一家民办幼儿园任教两年,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她与幼儿园之间只有雇佣关系而不存在劳动关系。 ()5.来自幼儿园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幼儿伤害的,幼儿园免除法律责任。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学前教育机构法律地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法定性; B、公共性; C、公益性; D、层次性; E、地位多重性; 2、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从(A、B、C)方面对婴幼儿的饮食作出了规定。 A、饮食管理; B、科学喂养; C、饮食卫生; D、保健制度; E、膳食习惯。 3.示范性幼儿园或乡镇中心幼儿园院长应具备的任职资格是()。 A、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以上学历; B、三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 C、五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 D、具有小学或幼儿园一级教师职务; E 、具有小学或幼儿园高级教师职务。 4.下列关于学前教育机构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幼儿在幼儿园受到人身伤害,幼儿园就必须承担责任; B、幼儿园年检不合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C、殴打教师,造成

轻微伤害的,除承担赔偿责任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D、户外活动时,因教师安全措施保障不力,或因语言行为不当,造成幼儿身心伤害的事故,该教师是承担责任主体;E、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由幼儿自身原因引起的伤害,学前教育机构也会承担相应责任。 5.根据《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规定,举办幼儿园,必须具备()条件。 A、有符合规定的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符合规定的幼儿教师、保育、卫生保健、保安等人员;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保育教育场所以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E、保育教育场所应当设置在安全区域内,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要求。 四、简答题 1.简述改革开放初至今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发展的特点。 2.简答政府学前教育职责的基本内容。 3.取得幼儿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简答《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颁布的主要意义及内容。 五、材料分析题 1.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如一些幼儿园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等等。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 请结合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分析以上现象。

社区医疗合作协议范本

社区医疗合作协议范本 甲方: 负责人: 身份证号: 乙方: 负责人: 身份证号: 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共同组建_________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诊疗中心”(以下简称“诊疗中心”)由乙方负责管理与运营,甲、乙双方就合作事宜达成如下意向: 一、合作目标

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本合作协议将采取目标责任制管理模式,乙方协助甲方进行科室管理,负责“诊疗中心”部分医务人员岗前及在岗培训,承担追加的医疗设备投入、市场营销推广、企划宣传费用及合作后的装修经费。甲方负责医疗的控制管理。通过双方共同努力逐步将医院妇科建成_____________地区具备良好品牌及实力的诊疗中心。 二、合作范围 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医学影像科。 三、投资方式与资金来源 在现在妇科门诊,医学影像及计划生育科的基础上,由乙方投资拓展医疗业务,改造装修现有科室及增建简易病房扩大收容;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上所需资金由乙方出资投入,预算约为________万元,其中设备投入________万元,其他________万元。 四、甲方责任和义务 1、甲方提供医院_______楼现有妇科诊室、计划生育科、手术室、观察室、心超室及四间房和“诊疗中心”所需,水、电取暖设备等。甲方所需的医疗、技术、辅诊、财务、安全保卫、后勤及行政科室,应向“诊疗中心”提供完善的管理服务。 2、根据“诊疗中心”工作需要,被聘用的非甲方医务人员由

“诊疗中心”发放工资、奖金;被聘用的甲方医务人员由“诊疗中心”发方奖金,工资、人事关系仍由甲方负责。 3、甲方负责办理物价申请,经费由乙方负责,征得甲方同意后,乙方可在院内制作宣传栏、标牌以及印制专科宣传资料并对外宣传。 4、甲、乙双方必须共同保证管理经营的“诊疗中心”的独立性,除“诊疗中心”以外其他科室不得以任何形式接诊“诊疗中心”诊疗范围内病源(妇科常见疾病、炎症类、手术类等)。甲方在________楼处提供宣传位,为________楼“诊疗中心”进行行医指向及宣传。 5、甲方对“诊疗中心”的医疗新技术、管理模式,经济运行情况等严格保密。 五、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乙方根据实际所需投资购买“诊疗中心”所需的医疗设备,并负责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 2、征得甲方同意后,乙方可对“诊疗中心”门诊、病房及可以使用的闲置房屋进行装修、改造。 3、乙方根据业务需要,开拓市场、制订对外宣传计划,所需费用由乙方承担,宣传材料需经甲方机关审定同意。

什么是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 其实早在18世纪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社会科学这一名词就在遥远的西方出现,并且研究。社会学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它不同于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从社会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活动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学,在19世纪末从国外逐步引入中国。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社会学的传入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需要,又在中国重大的社会变革中形成与发展。中国学者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将国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为创建“中国的社会学”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社会学重视社会学理论的探讨,但更侧重于应用社会学的研究、实地研究和社会调查。 而在社会学中产生了很多的分支,而社区就是其中的一小个部分,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 一、什么是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在政府倡导下,发动社区成员开展互助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在50年代,街道、居民委员会开展了照顾老人、孤儿、残疾人和贫困户,挽救失足青少年等社会工作,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1987年以后,普遍开展了适应公共福利社会化要求的社区服务,建立了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市、县(市)、区分别成立了社区服务领导委员会;县镇、街道成立了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直接推动居民组织及有关单位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而社区服务工作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福利性便民利民服务,是一种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社会服务。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简介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简 介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各项立法的依据。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 二、法律 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则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还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百毒C

三、行政法规1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 律,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由于法律关于行政权力的规定常常比较原则、抽象,因而还需要由行政机关进一步具体化。行政法规就是对法律内容具体化的一种主要形式。 四、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1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制法规 E O

五、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行政规章2 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占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地方规章2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政策与法规

0-1教育法治化的内涵 1、(A)在教育领域的权威地位,是最高裁判者。A法律B教育C法治意识D法治精神 2、以下哪一选项是教育法治化的保障?(A)A守法B立法C执法D司法 3、依法治国方略被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 4、(D教育法制化)是通过法律法规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A教育B法治C教育立法D教育法治化 5、法治的前提条件是(B)。A依法办事B良法C司法公正 6、明确提出“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体系,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是下列哪个文件?(B 〈中共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多选: 1、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其中涵盖的内容包括(ABC) A健全人格B知识与技能C责任与担当D社会主义价值 2、教育法治化的主要内容包括(BCD)A教育司法B教育立法C教育执法D教育守法 3、法治的基本是(AB)A严格依法办事B司法公正C良法D权力制约 0-2教师的法治素养与践行能力 1、教师必须肩负的基本职能是(C)A科学研究B社会服务C人才培养D关爱学生 2、(B)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科学研究 3、(A)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科学研究 4、(C)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科学研究 5、法治社会的形成和良好运行,前提是全体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D) 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法治素养 6、(D)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A规则意识B契约精神C自由平等意识D法治社会 7、(B)是指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A法治意识B法治思维C法治信仰D科学研究 8、明确提出“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体系,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是下列哪个文件?(B) A.. B《中共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D… 9、法治被明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一,是在(2012年)。 多选: 1、法治信仰体现了主体的哪些意识和观念?(ABCD) A自由平等意识B规则意识C契约精神D权利义务观念 2、教师加强法律学习的途径有(BCD)A网络学习B组织学习C自我学习D在实践中学习 3、法治的基本要求是(AB)。A严格依法办事B司法公正C良法D权力制约 4、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尤其大学教师承担的职能更加多样,兼具的多重职能,有(ABC)。 A人才培养B科学研究C社会服务D法治素养 1-1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 1、1952年底全国的(A)的学院已经完成调整工作。A:3/4B:2/3 C:3/5 D:1/2 2、恢复高考制度是在(B)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 3、(“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4、院系调整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5、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6、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D《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多选: 1、1961年3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六十条〉),遵循的方针有(ABCD) A调整B巩固C充实D提高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改革(ABC),提高教学质量当成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制度D教学模式 3、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逐步落实“(BCD)”、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社区服务合同正式版_1

The cooperation clause formulated through joint consultation regulates the behavior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has legal effect and is protected by the state. 社区服务合同正式版

社区服务合同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协议资料适用于经过共同协商而制定的合作条款,对应条款规范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并具有法律效力,受到国家的保护。如果有一方违反合同,或者其他人非法干预合同的履行,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甲方: 乙方: 丙方: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经甲、乙、丙三方协商,在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甲方、乙方、丙方三方共同执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相关事宜,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第一条服务目的 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解决社区居民困难和问题,营造社区社会服务氛

围;提升丙方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建立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探索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建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模式。 第二条服务对象 以丙方辖区内80岁以上独居老人、三无老人、优抚对象及困境儿童为重点,兼顾社区特色,回应社区居民需求,服务于全体社区居民。 第三条服务内容 (一)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氛围营造 1.组织街道各社区开展社区社会工作宣传活动。 2.协助丙方打造社区社会工作室。 (二)指导社区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居民

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1.指导社区社会工作者为社区80岁以上独居老人、三无老人、优抚对象及困境儿童开展个案、小组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2.指导社区社会工作者回应社区居民需求开展个案、小组等专业服务。 3.指导社区社会工作者组建及管理社区志愿者队伍。 (三)社区特色服务项目打造 1.通过社区调研及评估为社区制定社区特色服务项目。 2.指导社区社会工作者以社区特色及居民需求出发开展社区特色服务项目。 (四)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培训

法律法规部职责

法律法规部职责 一、在综合行政部领导下,制定集团公司法律培训和普及规划,重点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审定对外签订的各种协议、合同及其他文书,签署意见后,方可对外签订。 三、代表公司与政法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有关事务。 四、根据工作需要,参与对外重大商务谈判,并负责起草协议或合同。 五、负责处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行政方面的事项。 六、参与起草或审定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 七、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事项,参与公司新设企业的注册工作。 八、承担公司法律代理事务,处理公司各种法律纠纷,并做好起诉与应诉方面的各项工作。 九、审定公司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方面的事务,并协调处理一切劳动关系纠纷。 十、定期向董事会提供有关法律培训和法律事务方面的建议,保证各种经营业务依法进行。 十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综合行政部职责 一、贯彻董事会决议和董事长指示,做好上情下达、联络沟通;内外协调、内务内勤、公文写作等具体日常事务管理。 二、管理督导监察部,对各项工作和计划进行督办和检查,指导督察部按《督导细则》规定的各种指导内容进行督导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领导和管理集团日常运营,除各部门专业职能外的业务进行监督、管理、协调、服务。 四、牵头起草并制定公司长期和短期发展战略,同时根据董事会意图和公司战略发展需要,负责起草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各种考核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和其它主要文稿,牵头或协助进行公司各项单项规划的研究。 五、协助或负责协助董事长、总经理处理日常工作,负责日常行政事务,负责董事长和其他领导的日常活动和外出活动安排。 六、负责前台接待、客人来访迎送等招待工作。 七、组织安排董事会议或董事扩大会议,组织安排董事长要求的专题会议或专题研究某项业务的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和整理会议纪要,根据需要按会议决定决议,并进行与会人员的会间签字,存档名单,按要求需公开事项要印发给各

2、教育政策与法规(1)

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依法治教的含义 所谓依法治教,是指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即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使教育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具体的说,就是用法律来规范教育管理,协调教育关系,指导教育活动,解决教育纠纷,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1、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2、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3、依法治教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 4、依法治教是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三、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 1、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这是我国教育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的一项根本性原则,我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为我们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法律保障。 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明确了公民在受教育方面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贯彻教育机会平等原则的重点,主要在于解决因财产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差别而导致公民入学机会不平等的状况以及逐步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过大的现象,以保证公民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指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 5、教育法制统一原则。下位法服从上位法,“后定法”优于“先定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四、教育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同时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即纵向层次和横向层次立法存在的问题。1、我国纵向层次的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一是下位法律滞后问题相当严重,使法律不能具体化、操作性不强。二是地方性法规缺乏特色,不能体现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特点。2、我国横向层次的教育立法存在问题的分析。即我国教育立法的缺口还很大,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同时存在实体法较多,程序法缺失的问题,导致有法不依、违法难纠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之间的关系? 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不同。一是制定的主体不同。法律只能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而政策制定的主体,既包括政党,也包括国家机关。二是表现形式不同。教育政策通常以决议、决定、纲要、通知、意见、指示等文件形式出现。法律则注重条款的规范性、确定性、且通常都包含处罚的规定。三是实施方式不同。四是作用不同。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基础和灵魂,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定型化,是教育政策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 正确处理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的关系。政策是法律的基础和灵魂,而法律是政策的特定表现形式,因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在政策指导下进行。政策和法律有着共同的本质,这是政策和法律保持协调一致的基础。但在一定条件下,政策与法律之间会发生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的情况。由于客观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政策的灵活性和法律的稳定性的差异,使得政策与法律会有不协调的现象。应当区别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政策或修改法律。但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以政策代替法律。政策与法律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使其在调整社会关系上具有各自特有的优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教育管理将从主要依据政策,逐渐过渡到在政策的指导下,主要依据法律。 六、推进我国依法治教的具体措施 1、提高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2、依法执教的重要条件是有法可依。 3、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深化教育改革。 4、初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5、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七、“依法治教”与“以法治教”的区别 依法治教的含义是依据法律来管教育。而“以法治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教育。但是,运用法律手段不能等同于依法办事。依法治教也不是用单一的法律手段简单地取代过去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教育,而是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及其他手段管理教育。依法治教所强调的是依法办事。无论采用那一种手段,都必须依法办事。因此,不能将依法治教简单的理解为以法治教。 八、教育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区服务中心顾问聘请协议书模板2

社区服务中心顾问聘请协议书 甲方:(行业协会) 乙方:(社工机构) 丙方:(顾问单位) 为全面推动我市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营,提高社区服务中心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质素。甲方受市民政局委托,根据福彩公益金使用规范和《深圳市社区服务中心顾问管理暂行办法》(本协议均简称为《顾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在乙丙双方自愿达成社区服务中心顾问聘请意向的前提下,经甲乙丙三方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乙方运营的社区服务中心顾问聘请事宜达成以下共识,订立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一、乙方聘请丙方为乙方运营的社区服务中心的顾问单位,丙方指派本单位为社区服务中心顾问执行人。 二、丙方担任乙方社区服务中心顾问的服务期限从2013年月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三、丙方在提供服务期间,需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及深圳社会工作行业规范和乙方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 四、顾问的职责权利严格按照《深圳市社区服务中心顾问管理办法》第四章执行。具体的顾问工作由乙方和丙方根

据乙方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协商确定,但是丙方必须完成《顾问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一)项对社区服务中心运营的顾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顾问工作: 1.结合《深圳市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运营标准》,在社区服务中心运营单位的社区服务中心目标设定及整体规划上给予专业指导意见,并针对社区服务中心目标协助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制定出提供符合社区服务中心运营单位特色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计划和财务计划; 2.在提供服务之前,对社区服务中心运营单位进行预评估,以保证服务切合社区服务中心运营单位实际需求。 3.指导社区服务中心运营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团队科学设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指标,并通过实务指导、实务培训等方式协助其实现工作目标; 4.协助社区服务中心运营单位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合理规划社区服务中心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5.带领社区服务中心运营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团队定期在服务质量、财务状况、团队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持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预防、控制管理风险; 6.协助社区服务中心运营单位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审阅社区服务中心年中评估报告及年度评估报告; 7.协助总结社区服务中心运作经验,编制社区服务中心运作手册。

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面对各类弱势人群是指在经济、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存在着种种生活困难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等等。优抚对象包括现役军人、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等弱势人群和优抚,要么丧失了劳动能力,或不具备劳动能、生活能力、要么因下岗、失业等问题存在着严重的生活困难,要么曾经是或现在是共和国的卫士及其家属,这些人最有资格或最需要接受社区的帮助。把他们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为他们提供福利服务,是社区服务最基本内容和最基本任务,集中体现了社区服务的福利性本质。具体地说,主要包括:(1)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之所以成为社区服务的一项基本内容,不仅是因为我国城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国际上约定俗成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的老年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城市居民总人数的10%,即为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城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已明显超过了城市居民总数的10%,有些社区高达15%以上,显然进入了老龄化时代。(2)为残疾人提供福利服务。残疾人是指生理功能、肢体结构、心理状态的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活动的能力,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中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等类型。为残疾人提供福利服务是世界各国社区服务的最基本内容之一,体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3)为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包括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帮助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就医和日常生活困难,经常开展军民联谊活动,等等。(4)为少年儿童提供社区服务。兴建和发展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祺我福利设施,如托儿所、幼儿园、少儿活动中心(室),开展寒暑假少儿服务活动,根据客观需要发展“小学生饭桌”和“接送孩子”等服务项目。(5)为贫困者提供福利服务。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我国城市出现了一个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贫困者阶层。保障这个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是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一是要通过社区组织的努力包括发展社区服务业,帮助他们达到再就业的目的;二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建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要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等等,确保贫困者和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2、面向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的日常生活服务与一般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不同,中国城市的社区服务兼有“福利服务”和“方便人民生活”双重任务,发挥着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双重功能。如果说面向各类弱势人群和优抚对象的社区服务,主要体现了它的福利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的话,那么,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社区服务则是它的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从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面向普通居民群从的便民生活服务之所以成了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源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客观现实。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社区服务刚刚起步时的198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所占的比后重是21%,而世界上高收入国家平均高达55%,中等收入国家亦平均达32%。3、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的“后勤”服务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后勤”服务是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1)由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延续下来的企事业单位和曾经承担着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多方面社会服务的功能,亦即存在着相当普遍、相当严重的“企业办社区”、“单位办社会”问题。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下降,“后勤”机构庞大或经济负担过重,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现代化对各类组织专业化、高效率的客观要求。(2)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新型企业,大都没有设立庞杂的“后勤”服务机构,但却同样需要社区组织为其提供后勤保障服务。(3)从社区服务主体的角度来说,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提供后勤服务,有助于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有助于提高社区服务的经济效益(因为开展这类服务基本上都属于有偿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有助于密切街道、居委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的合作关系,促进社区整合。正是由于主体与客体的利益一致性,促使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后勤服务成了我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项目制定单位 民族自治地方的 人大常委会批准单位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自治区 自治州

省、自治 区、直辖 市全国人大 常委会 省级人大 常委会 全国人大 常委会 省级人大 常委会 省、自治 区、直辖 市的人大 及人大常 委会 省级人大 常委会备案单位全国人大常 委会 全国人大常

全国人大常 委会和国务 院备注仅涉及某一方面 的具体事务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 人大常委会涉及民族自治地 方全面的事务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 辖市及较大市的 人大及人大常委 会 较大市全国人大常 委会和国务 院较大市是指省级政府所在市、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经济特区所 在地的市行政法规国务院由总理签署,采用国务院令公布根据宪法、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实践成熟后可以 上升为法律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 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 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 府制定地方规章部门规章效力大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我国,狭义的教育法律是指由()制定的教育法律。 选择一项: A. 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直属机构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 国家和政党 D. 地方政府部门 反馈 狭义的教育法律仅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法律。 正确答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以下哪个()不属于我国现有的教育部门法。 选择一项: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育部门法,我国目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正确答案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题目3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是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权力机构等制定的教育法规、规章、规定等都不得与其相抵触。 选择一项: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反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权力机构等制定的教育法规、规章、规定等都不得与其相抵触。 正确答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题目4 不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于()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自1996年6月日起施行。 选择一项: A. 1996年5月15日

社区服务协议范本

正文: 社区服务协议 社区服务协议 1.________的所有权归________多媒体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提供的各项服务必须按照________发布的服务条款、基本法、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2. ________多媒体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运用自己的服务器通过国际互联网为居民提供虚拟社区服务,而这种服务是免费的。居民必须:a.提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一台、调制解调器或ISDN等上网配置以及配备的相关软件等。 b.支付与此服务有关的信息费和费。 3.考虑到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居民同意: c.提供及时、详细及准确的个人资料。 d.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细准确的要求。所有原始键入的资料将引用为注册资料。 e.居民可授权________向第三方透露其注册资料,但________不能公开居民的、住址、地址、电子、。除非: 居民要求________或授权某人通过电子服务透露这些信息。 相应的法律要求及程序要求________提供居民的个人资料。 如果居民提供的资料不准确,________保留结束居民使用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的权利。 4.________尊重居民个人隐私,除非有法律许可要求。 5.居民在享用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的同时,同意接受提供的各类信息服务。 6.________公司会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公司将会及时通知居民。 7.________公司保留修改或中断服务而无需通知居民的权利。________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居民或第三方负责。 8.一旦注册成功成为居民,将得到一个密码和。如果不保管好自己的和密码安全,将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居民都要对其中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居民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居民或安全漏洞的情况,立即通告________。 9.居民明确同意虚拟社区服务的使用由居民个人承担风险。服务提供是建立在免费基础上,________明确表示不提供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居民理解并接受任何信息资料,取决于居民自己并由其承担系统受损或资料丢失的所有风险和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