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进展

氮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进展

氮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进展
氮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进展

光催化剂的制备—开题报告

目录 1文献综述 (1) 1.1 光催化材料发展概况 (1) 1.1.1 光催化材料的起源与种类 (1) 1.1.2 改善光催化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2) 1.2 目前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3) 1.3 TiO2 光催化材料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5) 3 研究内容 (5) 5 进度计划 (6) 参考文献 (6)

1文献综述 1.1 光催化材料发展概况 1.1.1光催化材料的理论基础与种类 自1972年,Fujishima[1]等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揭开了研究光催化技术的序幕。之后的几十年光催化技术在光催化抗菌、光催化污水处理、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众多领域有了深入的发展。光催化技术以半导体的能带理论为基础。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一般由填满电子的低能价带和空的高能导带构成,它们之间由禁带分开。当以能量等于或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光照射时,价带电子被激发进入导带,在导带上产生带负电的高活性电子(e-),价带上留下带正电荷的空穴(h+),形成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分离并迁移到粒子表面。 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过程可描述为:光激发诱导半导体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藉此,在半导体导带和价带中分别形成电子和空穴;电子-空穴通过晶格迁移到材料表面,该过程中电子-空穴的分离和复合相互竞争;在材料表面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与周围反应介质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换言之,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半导体中的光生电子-空穴在晶格中分离并迁移到材料表面参与化学反应,这期间一直伴随着电子-空穴的分离和复合的竞争过程。 理想的光催化材料有如下四个基本要求[2]:环境友好;优异的电子-空穴分离能力;适合的能带电势,尤其在光催化分解水的应用中,要服从产氢和产氧的能带匹配原则;可见光响应能力。 目前所报道的光催化材料主要集中于: 1)氧化物:以 TiO2、In1-x Ni x TaO4等为代表 2)硫化物:CdS、ZnS、ZnS-CuInS2-AgInS2、(AgIn)xZn2?2x S2等 3)氧硫化物:Ln2Ti2S2O5 (Ln = 稀土元素) 等; 4)氮化物: Ta3N5、Ge3N4、GaN等; 5)氧氮化物:LaTiO2N、Y2Ta2O5N2、TaON、(GaN)1-x(ZnO)x、MTaO2N(M = Ca、Sr、Ba) 等;

光催化剂的制备

光催化剂的制备 目前,实验室制备和合成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 1.2.2.1 气相法 气相法是利用气体或通过加热使钛盐变为蒸气,然后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最后冷却-凝聚-长大形成纳米TiO2粒子的方法。采用气相法制备的纳米TiO2粒子纯度高,粒径分布窄,尺寸均匀,化学活性好,但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率低。常见的气相法包括氢氧火焰水解法、气相氧化法,气相水解法、气相分解法等。 1.2.2.2 液相法 液相法是生产各种氧化物颗粒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可溶性金属钛盐,按所制备材料的组成配制溶液,再用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均匀沉淀出来。与气相法相比,液相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具有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低、能耗少以及设备投资小的优点,是制备纳米TiO2粉体和薄膜较理想的方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广泛采用的制备薄膜和超微粉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液相沉积法,水解法,微乳液法等。溶胶凝胶法一般是以有机或者无机钛盐为原料,在有机介质中(酸或有机聚合添加剂)进行水解、缩聚反应,最后将得到的溶胶干燥、煅烧得到TiO2纳米颗粒。整个反应过程如下: Ti(OR)4 + nH2 O →Ti(OR) (OH) + nROH水解反应4-n n 4-n n-1 2 2 2Ti(OR) (OH) →[Ti(OR) (OH) ] O + H O缩聚反应 Ti(OR) + 2H2O →TiO +4HOR总反应 与传统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纳米颗粒具有纯度高,粒径分布窄,单分散性好,反应容易控制等优点,但是成本高,工艺时间长。 水热合成法是在密闭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前驱体溶液,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纳米级TiO2粉末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制备的纳米TiO2粉体晶粒完整,原始粒径小,分布较均匀,但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因而对设备材质、安全要求较严格。 液相沉积法是利用水溶液中氟的金属配位离子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化学平 衡反应,将金属氧化物沉积到反应液中的衬底上,最后煅烧得到纳米TiO2材料[8]。液相沉积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成本较低;室温下就能制备大比表面积的TiO2膜;对衬底无选择,可以在各种形状各种材料的衬底上沉积;膜厚可控制。水解法是以无机钛盐为原料,在严格的条件下控制钛盐的水解速度,制得纳米TiO2粉末。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具有以下特点: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通过控制不同条件可以直接得到其它方法需经高温下煅烧才能得到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如果能克服洗涤干燥过程中粉末的流失和团聚,解决纳米二氧化钛的收率和粒径不理想的问题,那么水解法就是制备TiO2粉末最经济的方法。 微乳液法是指以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以水溶液为分散相的分散 体系,由于表面活性剂(有时也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如低级醇)的存在,该体系 是一种分散相分布均匀、透明、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微乳液的液滴或称 “水池”是一种特殊的纳米空间,以此为反应器可以制备粒径得以控制的纳米微 粒。微乳液法具有操作简单、粒径大小可控、粒子分散性好、分布窄、易于实现 连续化生产操作,容易团聚等特点。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实验题目: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实验仪器及药品:钛酸正四丁脂(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冰醋酸(分 析纯),盐酸(分析纯),蒸馏水。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子,烧杯(100 mL),恒压漏斗(50 mL),量筒(10 mL, 50 mL)。恒温箱,马啡炉。1g/l亚甲基蓝标准溶液、蒸馏水、烧杯(100ml)、紫外光分度仪、紫外灯 实验原理:溶胶(Sol)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分散的粒~1000nm之间。凝 胶(Gel)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状骨架,骨架空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隙中充有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的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简单的讲,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溶剂化:M(H2O)nz+=M(H2O)n-1(OH)(z-1)+H+ 水解反应:M(OR)n+xH2O=M(OH)x(OR)n-x+xROH------M(OH)n 缩聚反应: 失水缩聚:-M-O H+HO-M-=-M-O-M-+H2O 失醇缩聚:-M-OR+HO-M-=-M-O-M-+ROH 钛酸四丁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含钛离子溶胶 含钛离子溶液中钛离子通常与其它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状基团,最后形成稳定凝胶实验步骤:(一)、二氧化钛的制备 1、室温下量取22ml无水乙醇,加入到洗净吹干的烧杯中,放入转子后用保鲜膜密封。室温下量取17mL钛酸丁酯,打开自理搅拌器。将酞酸丁酯缓慢滴入到22mL无水乙醇中,边加入边搅拌。滴加完毕后用保鲜膜密封,用磁力搅拌器强力搅拌10min,混合均匀,形成黄色澄清溶液A。 2、将0.3 mL冰醋酸,到另35mL无水乙醇中,滴入浓硝酸约3-4d,调节pH值,使pH=2-3,得到溶液B。 3、室温水浴下,在剧烈搅拌下将已移入恒压漏斗中的溶液B缓慢滴入溶液A中,滴加速度控制在大约2d/s.滴加完毕后得浅黄色溶液,继续搅拌大约半小时后,缓慢逐滴滴加去离子水,控制1d/min左右。逐滴滴加直至出现凝胶。 4、静置凝胶2h以上,将凝胶放入恒温箱在160℃下烘干4h,得到细小颗粒物后研磨至白色粉末。将白色粉末在500℃下煅烧2-3h得到白色TiO2粉体3.8048g。 (二)、二氧化钛产物的检测

高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171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贵金属掺杂在半导体中能使催化剂的性能得到提高。Chao等[1]研究发现了贵金属银掺杂后会提高光催化剂的活性,会使TiO 2发生由金红石相到锐钛矿相的转变,细化晶粒尺寸,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由于改性会明显变大。林乐瑜等[2]制备了Ag、La共掺杂改性的光催化剂,以工业上较难降解的染料分子甲基橙溶液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发现改性后的吸收光谱出现较大程度的红移,证明了可见光化效果显著。因此本文考察贵金属Ag 和稀土金属Sm共掺杂改性光催化剂的性能,进一步探索这两种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 1?实验部分 光催化剂的制备过程见图1。 30min 图1?光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本文的目标污染物是40mg/L的甲基橙溶液,以它的降解效果评价催化剂的性能。 2?表征和分析讨论?2.1?光催化活性测试 图2?煅烧温度500℃下不同离子掺杂配比在紫外光源下的光催化 性能曲线 经过Ag、Sm两种元素共掺杂改性后光催化剂由图1可以看到活性进一步提高,改性光催化剂不仅受离子掺杂浓度的影响,还与不同离子的摩尔配比有关。通过大量实验得到,贵金属Ag和稀土金属元素Sm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0.5%、0.1%。这两种离子间存在协同机制。 aTiAg(0.5)Sm(0.1)400;bTiAg(0.5)Sm(0.1)500;c TiAg(0.5)Sm(0.1)600 dTiAg(0.5)Sm(0.1)700;e Ti500 图3?不同温度煅烧制备样品在紫外光源下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在贵金属Ag和稀土金属元素Sm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0.5%、0.1%下考察不同煅烧温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500℃时为最佳煅烧温度,此时光催化活性最优。 3?结论? 贵金属Ag和稀土金属元素Sm这两种元素由于协同作用可以使光催化剂的活性得到提高。本文中,500℃是最优煅烧温度,2h是最佳煅烧时间,Ag、Sm最佳摩尔配比是0.5∶0.1,在此条件下光催化活性最高。 参考文献 [1]Chao?H.E.,Yun?Y.U.,et?a1.?Effect?of?silver?doping?on?the?phase?transformation?and?grain?growth?of?sol-gel?titania?powder[J].?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2003,23:1457-1464. [2]林乐瑜,程永清,等.?镧、银离子掺杂对TiO 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钛工业进展,2010,27(5):23-27. 高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刘倩1?郑经堂2 1. 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555 摘要:采用sol-gel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光催化剂,利用重金属离子Ag和稀土金属离子Sm共掺杂改性纳米粒子TiO 2,降解产物是甲基橙染料废水。研究表明,500℃是最优煅烧温度,2h是最佳煅烧时间,Ag、Sm最佳摩尔配比是0.5∶0.1,在此条件下光催化活性最高。 关键词:银、钐共掺杂?二氧化钛?甲基橙?光催化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17626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09FL028)资助?

费托合成工艺学习分析报告本科

关于煤间接液化技术“费-托合成”的学习报告报告说明 F-T合成作为煤的间接液化的重要工艺,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分别报告作者在F-T合成的基本原理、高低温工艺、催化剂以及F-T合成新工艺的学习情况。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报告末尾有本人对F-T合成工艺改进的一点设想和建议。 一、F-T合成的基本原理 主反应 生成烷烃: (1) (2) 生成烯烃: (3) (4) 副反应 生成含氧有机物: (5) (6) (7) 生成甲烷: (8) 积碳反应: (9) 歧化反应:

(10) F-T合成利用合成气在炉内反应生成液体燃料,1-4式为目标反应,其中1和3是生产过程中主要反应。其合成的烃类基本为直链型、烯烃基本为1-烯烃。5-7式会生成含氧有机物的反应会降低产品品质;8式生成甲烷虽然是优质燃料但价值不高(原料合成气也为气体),往往需要分离出来进行制氢,构成循环;积碳反应主要是会对催化剂产生影响,温度过高时积碳反应产生的碳会镀在催化剂上(结焦现象),堵塞孔隙,造成催化剂失效。 二、高温工艺与低温工艺 反应温度不同,F-T合成液体产物C数目也不同(或者说选择性不同),基本上呈温度变高,碳链变短的趋势。低温工艺约在200-240摄氏度下反应,即可使用Fe催化剂也可用Co系催化剂,后者效果较好,产物主要是柴油、润滑油和石蜡等重质油品。高温工艺约在350摄氏度情况下反应,一般使用熔铁催化剂,产品主要是小分子烯烃和汽油。 由于温度不同,高低温工艺采用的反应器也有所不同,低温工艺主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浆态床反应器;高温工艺主要用循环流化床、固定流化床反应器。 下面关于首先报告我对反应基本流程的认识 首先无论何种反应器都需要先将合成气和循环气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输入反应器,再经过均布装置将合成气均匀散开,之后进入反应段。由于炉内反应基本为强放热反应,对于低温工艺需要设置通水的管道利用水汽蒸发转移热量提高效率,而高温工艺由于强烈的对流换热所以并不要求特殊的冷却系统。 反应段过后主要是催化剂回收和产品分离的问题,这一点主要是利用旋分器、重力沉降(反应中催化剂结团结块)等方式。图1为反应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错误!未指定顺序。反应器基本结构示意图 这里再简要报告我对以上提到的四类反应器认识 固定床反应器(Arge反应器) 由于催化剂到冷却界面的传热距离限制,固定床式反应器要想法设法增大表面积。早期由于管式反应器直径过大而采取了层炉式反应器,然而由于散热和催化剂利用效率的问题而不被广泛使用。随后的发展趋势就是反应器内“管”越来越多、越来越细;1955年Sasol公司开发了内含2052根直径50毫米“管”的固定床反应器;1990年Shell公司开发了内含26150根直径26毫米“管”的反应器。而“管越多、越细”,反应器的效率和生产能力也越高(这点后面要提到)。 这种反应器优点易于操作运行,产品易于分离,适用于蜡生产;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此类反应器温度分布不均,其温度需要控制在较低水平,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率,以及因此带来的对于催化剂细度的要求,使得催化剂利用效率低,用量大;同时反应器由于承受压降厚度较大,铁催化剂定期更换要求复杂的网络结构,加大了设备成本。 浆态床反应器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Ti O2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在关于有关Ti O2纳米颗粒的研究中,制备方法的研究是很多的,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Ti O2的文献报道比较多,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前驱物为无定形结构的,经过进一步的热处理后或者水热晶化才能得到晶型产物[49]。烧结过程能促使晶型转变,但是往往引起颗粒之间的团聚和颗粒的生长[50]。一般情况下,在大于300℃温度烧结处理得 到锐钛矿型Ti O2、大于600℃的温度烧结处理得到金红石型Ti O2。Ti O2的很多种性质取决于颗粒尺寸和晶化度。优化制备条件,得到分散性良好,催化性能好的光催化剂是很有研究意义的。 实验原理 溶胶-凝胶法是从材料制备的湿化学法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是以金属醇盐或无机 盐为原料,其反应过程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在有机介质中进行水解、缩聚反应,使溶液形成溶胶,继而形成凝胶。凝胶经陈化、干燥、煅烧、研磨得到粉体产品。其中由于较多研究者以醇盐为原料,故也将其称为醇盐水解法。在溶胶-凝胶法中,溶胶通常是指固体分散在 液体中形成胶体溶液,凝胶是在溶胶聚沉过程中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冻状物质,是由胶粒组成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网络了全部或部分介质,是一种相当稠厚的物质。 本文中,钛酸四丁酯(Ti(OC4H9)4)在水中水解,并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含有氢氧化钛(Ti(OH)4)粒子的溶胶溶液,反应继续进行变成凝胶,反应方程式如下: 水解Ti(OC4H9)4+4 H2O →Ti (OH)4+ 4HO C4H9 (2-1) 缩聚2Ti (OH)4→[Ti (OH)3]2O+H2O (2-2) 总反应式表示为: Ti(OC4H9)4+ 2H2O→Ti O2 + 4 C4H10O (2-3) 上式表示反应物全部参加反应的情况,实际上,水解和缩聚的方式随反应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反应过程为: (1) 水解反应:可能包含对金属离子的配位,水分子的氢可能与OR 基的氧通过氢键引起 水解。 (2) 缩聚反应:在溶液中,原钛酸和负一价的原钛酸反应,生成钛酸二聚体,此二聚体进 一步作用生成三聚体、四聚体等多钛酸。在形成多钛酸时Ti-O-Ti 键也可以在链的中部形成,这样可得到支链多钛酸,多钛酸进一步聚合形成胶态Ti O2,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Ti O2溶胶的胶凝过程[53]。 本论文选用价格较低、使用较为普遍的钛酸四丁酯(Ti(OC4H9)4)作为钛源,选用乙醇为 溶剂,乙醇在钛酸四丁酯的水解反应过程中并不直接参与水解和缩聚反应,但它作为溶剂对体系起着稀释作用,它在Ti(OC4H9)4分子与水分子周围均形成由乙醇分子组成的包覆层, 阻碍反应物分子的碰撞,并在溶胶粒子周围形成“溶剂笼”,从而阻碍了溶胶粒子的生长以及溶胶团簇间的键合,使得干燥后的干凝胶能保持疏松多孔的状态,经焙烧后所得粒子比表面积较大。此外,在制备溶胶的过程中还要加入适量的冰乙酸,冰乙酸在反应过程中可能有两种作用:一是抑制水解,二是使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阻止胶粒凝聚,从而避免干凝胶粒尺寸过大。根据上述机理分析和本实验室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制备Ti O2溶胶的各物料组分摩尔比为Ti(OC4H9)4:HAc:H2O:Et OH:(NH4)2CO3 =1:2:15:18:X,其中X值变化的范围是0~4,加入碳酸铵的目的是使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和微小的固体载体,但又不会对生成的Ti O2造成掺杂等影响,使颗粒分散更均匀,细小。

光催化剂的制备—开题报告

光催化剂的制备—开题报告.doc 目录 1 文献综 述 ..................................................................... . (1) 1.1 光催化材料发展概 况 ..................................................................... (1) 1.1.1 光催化材料的起源与种 类 ..................................................................... . (1) 1.1.2 改善光催化材料性能的主要方 法 (2) 1.2 目前光催化技术的应 用 ..................................................................... .. (3) 1.3 TiO光催化材料存在的问题与展 望 ..................................................................... ...... 4 2 2 研究目的和意 义 ..................................................................... .. (5)

3 研究内 容 ..................................................................... .. (5) 5 进度计 划 ..................................................................... .. (6) 参考文 献 ..................................................................... (6) 1 文献综述 1.1 光催化材料发展概况 1.1.1 光催化材料的理论基础与种类 [1]自1972年,Fujishima等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揭开了研究光催化技术的序幕。之后的几十年光催化技术在光催化抗菌、光催化污水处理、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众多领域有了深入的发展。光催化技术以半导体的能带理论为基础。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一般由填满电子的低能价带和空的高能导带构成,它们之间由禁带分开。当以能量等于或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光照射时,价带电子被激发进入导带,在导带上产生带负电的高活性电子(e,),价带上留下带正电荷的空穴(h+) ,形成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分离并迁移到粒子表面。 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过程可描述为:光激发诱导半导体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 藉此,在半导体导带和价带中分别形成电子和空穴;电子-空穴通过晶格迁移到材料表面,该过程中电子-空穴的分离和复合相互竞争;在材料表面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与周围反应介质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换言之,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过程可简单描述

费托合成工艺学习报告(本科)

关于煤间接液化技术“费-托合成”的学习报告 报告说明 F-T合成作为煤的间接液化的重要工艺,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分别报告作者在F-T合成的基本原理、高低温工艺、催化剂以及F-T合成新工艺的学习情况。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报告末尾有本人对F-T合成工艺改进的一点设想和建议。 一、F-T合成的基本原理 主反应 生成烷烃: nCO+2n+1H2==C n H2n+2+nH2O(1) n+1H2+2nCO==C n H2n+2+nCO2(2) 生成烯烃: nCO+2n H2==C n H2n+nH2O(3) n H2+2nCO==C n H2n+nCO2(4) 副反应 生成含氧有机物: nCO+2n H2==C n H2n+nH2O(5) nCO+(2n?2)H2=C n H2n O2+(n?2)H2O(6) n+1CO+2n+1H2==C n H2n+1CHO+nH2O(7) 生成甲烷: CO+3H2==CH4+H2O(8) 积碳反应: CO+H2==C+H2O(9) 歧化反应: 2CO==C+C O2(10) F-T合成利用合成气在炉内反应生成液体燃料,1-4式为目标反应,其中1

和3是生产过程中主要反应。其合成的烃类基本为直链型、烯烃基本为1-烯烃。5-7式会生成含氧有机物的反应会降低产品品质;8式生成甲烷虽然是优质燃料但价值不高(原料合成气也为气体),往往需要分离出来进行制氢,构成循环;积碳反应主要是会对催化剂产生影响,温度过高时积碳反应产生的碳会镀在催化剂上(结焦现象),堵塞孔隙,造成催化剂失效。 二、高温工艺与低温工艺 反应温度不同,F-T 合成液体产物C 数目也不同(或者说选择性不同),基本上呈温度变高,碳链变短的趋势。低温工艺约在200-240摄氏度下反应,即可使用Fe 催化剂也可用Co 系催化剂,后者效果较好,产物主要是柴油、润滑油和石蜡等重质油品。高温工艺约在350摄氏度情况下反应,一般使用熔铁催化剂,产品主要是小分子烯烃和汽油。 由于温度不同,高低温工艺采用的反应器也有所不同,低温工艺主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浆态床反应器;高温工艺主要用循环流化床、固定流化床反应器。 下面关于首先报告我对反应基本流程的认识 首先无论何种反应器都需要先将合成气和循环气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输入反应器,再经过均布装置将合成气均匀散开,之后进入反应段。由于炉内反应基本为强放热反应,对于低温工艺需要设置通水的管道利用水汽蒸发转移热量提高效率,而高温工艺由于强烈的对流换热所以并不要求特殊的冷却系统。 反应段过后主要是催化剂回收和产品分离的问题,这一点主要是利用旋分器、重力沉降(反应中催化剂结团结块)等方式。图1为反应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1反应器基本结构示意图 这里再简要报告我对以上提到的四类反应器认识 2 46 5 3 1 1-合成气注入通道;2-均布段;3-冷却管道;4- 反应段;5-分离段;6-输出通道;(吴尧绘制)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概况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概况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TiO2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光催化剂之一,本文综述了TiO2光催化原理,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光催化剂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和抗菌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TiO2催化剂制备应用 Preparation and research of TiO2 as photocatalyst Hui fumei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i02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hotocatalysts at present.The mechanism and the synthesis of the photocatalytsts,and its application in water treatment,air purification and anti—bacteria were reviewed. Keywords :TiO2 photocatalysts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引言TiO2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催化剂,以其活性高、热稳定性好、持续时间长、价格便宜所以倍受人们重视。广泛应用在传感器[1]、太阳能电池[2]、锂离子电池[3]、催化剂[4]、颜料[5]、化妆品、过滤陶瓷二氧化钛纳滤膜[6]、吸附等领域。尤其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化、污染十分严重,水资源不断减少的今天,TiO2光催化剂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TiO2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的应用已取得不少成绩。在研究和应用中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TiO2是宽禁带材料,仅能吸收太阳光谱的紫外光部分,通常需要用紫外光源来激发,太阳能利用效率低,这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其次在制备和回收过程中,超细纳米粒子的过滤极为困难;第三纳米粉体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团聚。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TTiO2光催化剂的广泛应用。 1 TiO2光催化原理 锐钛型TiO2,的禁带宽度为3.2 eV,在波长小于400 nm的光照射下,价带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形成空穴电子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发生分离,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热力学理论表明,分布在表面的空穴h可以将吸附在TiO2表面的H2O分子氧化成OH·自由基。OH·自由基氧化能力是水体中存在的氧化剂中最强的,能氧化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及部分无机污染物,将其最终降解为CO2、H2O等无害物质,而且OH·自由基对反应物几

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972 年,A.Fujishima 等首次发现在光电池中受辐射的TiO2,表面能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发现揭开了光催化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序幕。1976 年J.H.Carey 等报道了TiO2水浊液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使多氯联苯脱氯。S.N.Frank 等也于1977 年用TiO2粉末光催化降解了含CN-的溶液。由此,开始了TiO2光催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继而引起了污水治理方面的技术革命。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觉醒,纳米级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物理、化学、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TiO2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其具有较高的折光系数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以TiO2 做光催化剂的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有机物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地用来光解水、杀菌和制备太阳能敏化电池等。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TiO2 作为 光催化剂更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TiO2 的禁带宽度是3.2eV,需要能量大于3.2eV 的紫外光(波长小于380nm)才能使其激发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因此对可见光的响应低,导致太阳能利用率低(只利用约3~5%的紫外光部分)。同时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快速复合大大降低了TiO2 光催化的量子效率,直接影响到TiO2 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因此,提高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和光催化活性成为光催化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工

作者对二氧化钛的物质结构、制备方法、催化性能、催化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系统的研究,这种快速高效、性能稳定、无毒无害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废水处理、有害气体净化、卫生保健、建筑物材料、纺织品、涂料、军事、太阳能贮存与转换以及光化学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TiO2光催化作用机理 “光催化”从字面意思看,似乎是指反应中光作为催化剂参加反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光子本身是一种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被消耗掉了,真正扮演催化剂角色的却是TiO2。因此,“光催化”反应的内涵是指在有光参与的条件下,发生在光催化剂及其表面吸附物(如H2O分子和被分解物等)之间的一种光化学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其具体的作用机理如下。 从结构上看,TiO2之所以在光照条件下能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是由于其电子结构为一个满的价带和一个空的导带。当光子能量(hν)达到或超过其带隙能时,电子就可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同时在价带产生相应的空穴,即生成电子(e-)、空穴(h+)对。通常情况下,激活态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会重新复合为中性体(N),产生能量,以光能(hν′)或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TiO2+hν→e-+h+ (1) e-+h+→N+energy(hν′

费托合成(F-T)综述

综述 F-T合成的基本原料为合成气,即CO和H2。F-T合成工艺中合成气来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和生物质。以煤为原料,通过加入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将煤在气化炉中气化,然后制成合成气(H2+CO),接着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便是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煤间接液化工艺主要有:Fischer-Tropsch 工艺和莫比尔(Mobil)工艺。 典型的Fischer-Tropsch工艺指将由煤气化后得到的粗合成气经脱硫、脱氧净化后,根据使用的F-T合成反应器,调整合成气的H2/CO 比,在反应器中通过合成气与固体催化剂作用合成出混合烃类和含氧化合物,最后将得到的合成品经过产品的精制改制加工成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蜡等成品。F-T合成早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早在二战期间,德国的初产品生产能力已到达每年66万吨[1] (Andrei Y Khodakov, Wei Chu, Pascal Fongarland. Chem. Rev.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obalt Fischer?Tropsch Catalysts for Synthesis of Long-Chain Hydrocarbons and Clean Fuels. 2007, 107, 1692?1744 )。二战之后,由于石油的迅述兴起,间接液化技术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期间,南非由于种族隔离制度而被“禁油”,不得不大力发展煤间接液化技术。但是随着70年代石油危机的出现,间接液化技术再次受到强烈关注。同时,由间接液化出来的合成液体燃料相比由原油得到的燃料产品具有更低的硫含量及芳烃化合物[1],更加环保。80年代后,国际上,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开始投资研发GTL相关技术和工艺[1]。目

费托合成工艺及研究进展

费托合成 定义 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是煤间接液化技术之一,它以合成气(CO和H2)为原料在催化剂(主要是铁系) 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以石蜡烃为主的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1923年由就职于Kaiser Wilhelm 研究院的德国化学家Franz Fischer 和Hans Tropsch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入大规模生产。 其反应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nCO+2nH2─→[-CH2-]n+nH2O 副反应有水煤气变换反应H2O + CO → H2 + CO2 等。 一般来说,烃类生成物满足Anderson-Schulz-Flor分布。 工艺 费托合成总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气化、气体净化、变换和重整、合成和产品精制改质等部分。合成气中的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摩尔比要求在2~2.5。反应器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两种形式。如以生产柴油为主,宜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如以生产汽油为主,则用流化床反应器较好。此外,近年来正在开发的浆态反应器,则适宜于直接利用德士古煤气化炉或鲁奇熔渣气化炉生产的氢气与一氧化碳之摩尔比为0.58~0.7的合成气。铁系化合物是费托合成催化剂较好的活性组分。 研究进展 传统费托合成法是以钴为催化剂,所得产品组成复杂,选择性差,轻质液体烃少,重质石蜡烃较多。其主要成分是直链烷烃、烯烃、少量芳烃及副产水和二氧化碳。

50年代,中国曾开展费托合成技术的改进工作,进行了氮化熔铁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完成了半工业性放大试验并取得工业放大所需的设计参数。南非萨索尔公司在1955年建成SASOL-I小型费托合成油工厂,1977年开发成功大型流化床Synthol反应器,并于1980年和1982年相继建成两座年产 1.6Mt的费托合成油工厂(SASOL-Ⅱ、SASOL-Ⅲ)。此两套装置皆采用氮化熔铁催化剂和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温度320~340℃,压力2.0~2.2MPa。产品组成为甲烷11%、C2~C4烃33%、C5~C8烃44%、C9以上烃6%、以及含氧化合物6%。产品组成中轻质烃较多,适宜于生产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发动机燃料,并可得到醇、酮类等化学品。 目前,以煤为原料通过费托合成法制取的轻质发动机燃料,在经济上尚不能与石油产品相竞争,但对具有丰富廉价煤炭,而石油资源贫缺的国家或地区解决发动机燃料的需要,费托合成法也是可行的。 另外,近年来南非SASOL公司改良费托合成,其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瞩目。 2006年4月,利用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自创技术(费托合成、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技术),由煤化所牵头联合产业界伙伴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和科研机构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了中国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真正产业化。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

苏州科技大学 材料科技进展 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专业 题目: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 姓名:吕岩 学号:1020213103 指导老师:刘成宝 起止时间:5月20日——6月8日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 吕岩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材料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要:纳米二氧化钛是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其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纳米二氧化钛的多种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水解法等)、液相法( 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等)两大类,并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劣。并介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原理,基本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的研究,更深刻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关键词:纳米TiO2,制备方法,光催化. The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nanometer TiO and photocatalytic 2 Lv Y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chool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Jiangsu,Suzhou,215009) Abstract: A s an important nanomaterial nanometer TiO2 has wide app 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nanomaterial TiO2w ere briefly summarized, including chemical gas phase method( CVD and chem ical gas phase hydro lysis method etc. ) and liquid phase method( sol- gelmethod, precipitation method, hydrothermal synthesismethod etc. ). The advan tages and disadvanges o f everym ethod w ere analyzed. Introduce nano TiO2reaction principle, basic method, influence factors, and its wide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eparation of nano TiO2 researc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Key words: nanometer T iO2; preparation method, photocatalysis 引言: 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的光催化无机功能材料,由于其粒径在1~ 100 nm 之间, 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分散性好等特点, 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它具有良好的透明性,紫外线吸收性及熔点低、磁性强、热导性强、高效、无毒、成本低和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等奇异特性;还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自身损耗,而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因此在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涂料、精细陶瓷、塑料、催化剂、及化妆品等方面应用广泛,成为新型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在做一些简单介绍。 1.纳米TiO2的制备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有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等,

6_氰基_1_羟基_7_甲基_5_氧_3_5_二氢中氮茚_2_羧酸甲酯的合成工艺

收稿日期:2003-10-12 基金项目:国家973基金资助项目(G 1998051104) 作者简介:杨松(1975-),男(汉族),安徽宿州人,博士研究生;张万年(1947-),男(汉族),安徽灵壁人,教授,博士 生导师,主要从事抗肿瘤和抗真菌药物研究,Tel/Fax :(021)25074460,E 2mail :zhangwn @online 1sh 1cn 。 文章编号:1005-0108(2004)02-0106-03 62氰基212羟基272甲基252氧23,52二氢中氮茚222 羧酸甲酯的合成工艺改进 杨松,张万年,周有骏,姚建忠,季海涛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目的改进喜树碱全合成关键中间体62氰基212羟基272甲基252氧23,52二氢中氮茚222羧酸甲 酯(4)的合成工艺。方法通过控制滴速与反应时间,提高了乙酰丙酮酸乙酯的产率,并由该化合物以“一锅煮”的方法制备了化合物4。结果总收率由31%提高到4215%。结论新工艺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收率、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试剂的用量。关键词:药物化学;工艺改进;化学合成;喜树碱;中间体中图分类号:R91415 文献标识码:A 喜树碱(camptothecin ,CPT )是从中国喜树中 提取得到的一个五环相并的天然生物碱, 是特异 性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在体内外都显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由于其作用机理独特,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该类已有伊立 替康和拓扑替康两个药物经FDA 批准上市,并有多个药物处于临床开发的不同阶段。由于天然喜树碱类化合物种类稀少,为了得到更多活性高、毒性小、更具开发价值的CPT 衍生物,需对其进行全合成研究。 62氰基212羟基272甲基252氧23,52二氢中氮茚222羧酸甲酯(4)是喜树碱及其类似物全合成的关键中间体,构成最终目标化合物五个环中的CD 二环。文献[1~4]报道的合成方法见图1。首先,丙酮和草酸二乙酯在乙醇钠作用下缩合得化合物1,文献[1]收率61%~66%。 本研究 Fig 11 R eported synthesis route of compound 4 第14卷 第2期 2004年4月 总58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 114 No 12 p.106Apr 12004 Sum 58

费托合成生产人造石油的化学工艺

费托合成生产人造石油 的化学工艺 1 费托合成的概念、历史背景及技术现状 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是煤间接液化技术之一,它以合成气(CO和H )为原料在催化剂(主要是铁系) 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以石蜡烃为 2 主的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nCO+2nH2─→[-CH2 -]n+nH2O 副反应有水煤气变换反应 H2O + CO → H2 + CO2 等。费托合成总 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气化、气体净化、变换和重整、合成和产品精制改质等 部分。 费托合成总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煤气化、气体净化、变换和重整、合成和 产品精制改质等部分。合成气中的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摩尔比要求在2~2.5。反 应器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两种形式。如以生产柴油为主,宜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如以生产汽油为主,则用流化床反应器较好。此外,近年来正在开发的浆态反 应器,浆态床反应器比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而且价格便宜 易于放大。则适宜于直接利用德士古煤气化炉或鲁奇熔渣气化炉生产的氢气与 一氧化碳之摩尔比为 0.58~0.7的合成气。铁系化合物是费托合成催化剂较好 的活性组分。 传统费托合成法是以钴为催化剂,所得产品组成复杂,选择性差,轻质液 体烃少,重质石蜡烃较多。其主要成分是直链烷烃、烯烃、少量芳烃及副产水 和二氧化碳。50年代,中国曾开展费托合成技术的改进工作,进行了氮化熔铁 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完成了半工业性放大试验并取得工业放大所 需的设计参数。南非萨索尔公司在1955年建成SASOL-I小型费托合成油工厂,1977年开发成功大型流化床 Synthol反应器,并于1980年和1982年相继建成两座年产 1.6Mt的费托合成油工厂(SASOL-Ⅱ、SASOL-Ⅲ)。此两套装置皆采 用氮化熔铁催化剂和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温度320~340℃,压力 2.0~2.2MPa。产品组成为甲烷11%、C2~C4烃33%、C5~C8烃44%、C9以上烃6%、以及含氧 化合物6%。产品组成中轻质烃较多,适宜于生产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发动机燃料,并可得到醇、酮类等化学品。 目前,以煤为原料通过费托合成法制取的轻质发动机燃料,在经济上尚不 能与石油产品相竞争,但对具有丰富廉价煤炭,而石油资源贫缺的国家或地区 解决发动机燃料的需要,费托合成法也是可行的。另外,近年来南非SASOL公 司改良费托合成,其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瞩目。 2006年4月,利用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自创技术(费托合成、煤基 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技术),由煤化所牵头联合产业界伙伴内蒙古伊泰集团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