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之高中必背72篇诗词理解性默写(一)
- 格式:doc
- 大小:44.01 KB
- 文档页数:18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古代文论选段12、古代文论选段(一)《毛诗序》选段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典论·论文》选段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①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三)《诗品序》选段(钟嵘)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shuò)野,或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孀闺②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四)《与元九书》选段(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五)《题画》选段(郑燮)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shū)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六)《人间词话》选段(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8、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9、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2、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3、“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xx年高考必背古诗文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一、《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9、《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10、《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
? , ?,诗人巧用比喻,揭露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 , ?,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
12、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13、《离骚》中用比喻写屈原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俗人,正道直行,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
??二、《赤壁赋》1、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高中新教材推荐背诵72首古诗文理解性
默写之古代文论选篇
本文档旨在推荐高中材中应背诵的72首古诗文,并提供这些文论选篇的理解性默写。
这些古代文论选篇包含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艺术理论,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古代文论选篇的推荐和理解性默写题目:
1. 《论语》
- 推荐背诵的章节:孔子篇、子路篇、子贡篇
- 理解性默写题目:
1. 孔子对于道德教育的观点是什么?
2. 孔子如何看待友谊和家庭关系?
2. 《左传》
- 推荐背诵的章节:昭公二十七年、昭公二十八年、僖公十年- 理解性默写题目:
1. 描述昭公二十七年发生的事件及其影响。
2. 《左传》中的仁义观念对于现代社会是否仍然具有启示?
3. 《史记》
- 推荐背诵的章节: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韩信陈涉世家
- 理解性默写题目:
1.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2. 描述项羽和韩信在历史上的形象和作用。
请根据教材中的古代文论选篇内容,展开更多的推荐和理解性默写题目。
对于每个古代文论选篇,学生可以背诵相应的章节,并通过默写的方式来理解、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 注意: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上述只是部分示例,教师或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石头城》1.《石头城》中直接描写昔日都城繁华不再,渲染了出悲凉的氛围的两句诗是:,。
2.《石头城》中以“明月”为意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之感的两句诗是:,。
《石头城》答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越中览古》1.诗中“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写出越王及其战士胜利归来的画面,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地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越中览古》答案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一剪梅》1、词中“ ,” 描写了词人轻轻解开丝罗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2、词中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的句子:。
3、“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4、词中借大雁的意象表现了夫妻的感情极其深厚真挚的句子:,,。
5、词中将“ 愁” 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 ,”,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感情的不可遏止,让读者领略到她的万千愁绪。
《一剪梅》答案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红藕香残玉簟秋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迢迢牵牛星》1、《迢迢牵牛星》中写出织女娴熟的织布技能,也显示她美丽动人姿容的句子是,。
2、《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相思而落泪的句子是:,。
3、《迢迢牵牛星》中最能表达人间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迢迢牵牛星》答案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归园田居》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背诵72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三总复习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2篇理解性默写第一部分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第5课p42)⑴《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认为“好学”要进行实际锻炼,要虚心请教。
⑵《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表达了孔子对“道”的渴慕之情,认为得到“道”,马上死都值得。
⑶《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给出了“君子”与“小人”的评判标准是“义”或“利”。
⑷《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说明学习无处不在,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修养为要义。
⑸《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认为君子气质形成在于“质”与“文”关系的处理。
只要做到“,”,说明君子气质形成了。
⑹《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曾子认为仁人志士要“弘毅”,陈述了要“弘毅”的原因。
⑺《论语》十二章中“,,”这三句,孔子提出“智者”“仁者”“勇者”的标准。
⑻《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说明儒家对仁的最高标准,孔子认为实现对仁的最高标准的操作方法是“,,,”。
⑼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人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要实现“恕”必须做到“,”。
⑽《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教育弟子必须学诗的远、近目标。
3.屈原列传(选择性必修中第9课p82)⑴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两句,陈述了王听不聪、谗谄蔽明、邪曲害公造成的恶果,这也是屈原创作《离骚》缘由。
⑵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⑶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但是由于谄媚之人的离间,使屈原处境困窘。
⑷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一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原因是屈原“,”。
⑸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特点“其文约,其辞微”具体表现是“,”。
⑹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特点“其志洁”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其行廉”产生的结果是“”。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的观点是相同的。
果是:(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阿房宫赋》中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3、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4、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2)《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7、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5)《赤壁赋》1、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2、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3、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4、苏轼在《赤壁赋》中哀叹人生短促,羡慕宇宙永恒的句子是:是:“”5、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6、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7、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7、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8、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青于蓝。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 1)《劝学》【一】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边又说了然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以后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的看法是同样的。
3、只需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1,“学不可以够已”持之以恒,金石可镂。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持之以恒,金石可镂【二】1.荀子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一定用礼义来改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第一提出学习不可以够停止,就是想抓住重点,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顶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必定的变化,能够提升的句子是,;,.。
3.在文顶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便再烘烤也不可以还原了,说明事物经过必定的变化,还能够改变本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照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状况组织在一同,形成鲜亮比较,以加强文字的说服力。
比如,在重申学习一定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照以说理的句子是:,;,。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重申学习重在累积,假如不着重累积,便没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说了然在实质生活中因为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填充自己的不足,获得更明显的收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文中重申学习应当专一,假如不专一,便会像螃蟹同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虑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9.以雕琢为喻,重申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解性默写72篇1、静女作者:佚名(先秦)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无衣《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3、离骚先秦: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4、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拟行路难作者:鲍照(南北朝)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一.《劝学》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2•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3. __________ 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__________ ,______ ; ________ , ______ ."二.《逍遥游》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上启下的句子: , .3. 表明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师说》1. 《荀子•劝学篇》指出:"—, _________ , ________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2. 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择师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3.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4.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一,- ,- ,- .四•《阿房宫赋》1.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 __ ! 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2. 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 ."3. 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五.《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_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2. 苏轼《赤壁赋》中的"一,-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六.《氓》1. 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 __________ , _________ !"2. 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一一!"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七.《离骚》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2. 《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 .3•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八.《蜀道难》1. 《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 《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_ .3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 ,- .4. 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5. 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一,- .6. 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7.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 , 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9.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10.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2.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13.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4.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 ,_ .15.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__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九.《登高》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咼》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一, 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 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4. 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一,_ .5. 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6. 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 , ___________ .7. 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 _ .8. 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_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 ,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十.《琵琶行》1. "一,_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 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一一3.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句子: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 描写琵琶声的句子:一_______ ,_ . ,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十一.《锦瑟》1.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 ,_ .2. 《锦瑟》一诗的颈联是,_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颔联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锦瑟》用典的四句诗: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4. 《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十二•《虞美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2. 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 .3. 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4. 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5•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7•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8•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9. 将现实与过去对比来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0.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1.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的句子:"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2. 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 .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 .2.用刘义隆典故的词句是: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答案一■.《劝学》(1)学不可以已(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逍遥游》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三.《师说》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四•《阿房宫赋》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五.《赤壁赋》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六.《氓》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七.《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八.《蜀道难》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噫吁嚱!危乎高哉!8.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颠9.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1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6.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九、《登高》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1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十.《琵琶行》1.嘈嘈切印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十一.《锦瑟》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十二.《虞美人》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三.《念奴娇•赤壁怀古》1.谈笑间,樯橹间灰飞烟灭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典文学名篇
的理解性默写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高中新课标推荐的背诵材料,共计72篇古典文学名篇,并提供理解性默写的建议。
这些名篇包括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及优秀的古代诗歌,对于高中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背诵材料介绍
以下是高中新课标推荐的72篇古典文学名篇的简要介绍:
1.《红楼梦》: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描绘了___与___之间的爱情和官场斗争。
2.《西游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讲述了___等人保护___取经的故事。
3.《水浒传》: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以___等英雄好汉的抗金故事为主线。
4.《论语》: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记录了___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5.《诗经》:中国古代五种经典诗歌的总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依次介绍其他文学名篇)
理解性默写建议
为了加深对这些古典文学名篇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默写方法:
1.精读原文:首先,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每一篇古典文学名篇的原文,并理解其中的情节、形象和主题。
2.理解重点:在默写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重点内容进行默写,如关键词、重要对话或情节转折点。
3.培养语感:默写过程中,学生应注意书写的正确性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培养对古代文学语言的感觉和理解。
4.多次梳理:学生可以多次默写同一篇名篇,逐渐提高对其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理解性默写,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古典文学名篇的理解,还能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高中文学考试和日常写作。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新课标推荐默写72首古代诗文的理解性默写之《中庸》节选简介本篇文档介绍了高中新课标中推荐的默写72首古代诗文之一,是《中庸》的节选部分。
《中庸》是一部重要的古代经典著作,代表着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诗文理解《中庸》是一部论述中庸之道的经典之作,本节选部分主要探讨了中庸的内涵和应用。
中庸之道强调人在思想、行为以及心灵状态上的平衡和中正。
它提倡人们在处理事物时保持中庸之道,既不偏激过分,也不过于保守,而是要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
在理解这部分诗文时,关键是理解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思想。
首先,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之一,通过诗文将其思想内涵传达给读者。
其次,中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个体始终保持平衡,并通过自我修养和正确的行为来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
默写指导默写是对诗文理解性的一种呈现方式,通过默写可以考察学生对诗文内涵的把握程度。
默写中,学生需要准确地书写出《中庸》节选的诗句,并在默写后对诗句的含义进行简要解释。
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并提升诗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默写的注意事项包括:- 注意正确书写每个字和词语,保持格式的准确性;- 在解释诗句的含义时,注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核心思想;- 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对中庸思想的理解,给出个人的见解和感悟。
总结《中庸》作为一部重要的古代经典著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瑰宝。
通过阅读和默写《中庸》节选的古代诗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庸思想的理解,并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希望这份默写文档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篇目理解性默写————————————————————————————————作者: ————————————————————————————————日期:2017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ﻫ.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ﻫ.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ﻫ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ﻫ.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ﻫ.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ﻫ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6)《氓》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7)《离骚》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4、我们可以从《离骚》中“”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高考必背篇目72篇(高中部分)逐句翻译对照默写1.劝学(节选)《荀子》①①【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②②【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③【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2.逍遥游(节选)庄子①①【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实用文档之"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一)"《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春江花月夜》17.《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18.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与此相应的诗句是:,。
,。
19.《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0.《春江花月夜》中“,。
,。
”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托物寓情,白云飘忽“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21.《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把“月”拟人化,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22.《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写思妇与离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23.《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
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24.《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遥远。
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江树。
25.《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幽美恬静的境界: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26.《春江花月夜》中“,”,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梦游天姥吟留别》2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28.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29.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30.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天姥山的高峻、挺拔的诗句是:,。
,。
3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3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3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34.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3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3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3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
“,。
,”。
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
此时“,”,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
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3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将进酒》40、《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41、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的诗句是42、《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43、《将进酒》“ ,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44、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 ,45、《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46、《将进酒》中“ , ”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47、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
48、《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49、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将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 ,50、《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51、《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52、举古人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53、诗中的一个转折由悲而乐的以表面的这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54、诗情渐致狂放,与开篇的悲相关合,万古愁的含义更显深沉,表现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一句是: ,55、《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 56《将进酒》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
”57.《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58.《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59.《将进酒》“,”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60.《将进酒》中“,”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蜀道难》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噫吁嚱!危乎高哉!8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9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1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9.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2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2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24.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2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8.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29.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30.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3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3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34.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3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36.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37.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38.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