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力打造软硬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全力打造软硬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全力打造软硬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全力打造软硬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于洪分局全力打造软硬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市局关于在窗口单位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方案,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分局在开展服务满意度测评和分析会、广泛征集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改善办公软硬环境,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设置了醒目引导牌, 服务大厅专门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接待和解答群众咨询,引导办事群众到指定业务窗口办事;启用叫号机,避免站错队,排错排,重复排队的现象发生,保持窗口有序办公。

二是服务窗口人员服务行为规范。统一着装,佩带党徽,工作牌,着装整洁,举止文明,微笑服务。热情接待服务对象,讲文明用语。

三是分类设置办事窗口,窗口上方设置明显业务类别牌。窗口办公类别分类明确。修善服务大厅墙面。

四是窗口工作人员摆放岗位牌, 实行AB岗制,做到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沟通联系制。责任追究制。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岗位,放置“暂停服务”牌。

五是设置窗口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每月统计一次,向社会公开满意度测评结果。

六是张贴服务项目、办事指南、业务流程、工作人员像片和编号,政策法规宣传栏、公务公告栏;每个窗口标明岗位

职责,明确业务范围、资料要求和办理时限。

七是制作办事指南便民笺,按业务类别摆放,方便群众领取。

八是设置服务意见簿和投诉箱,公布监督投诉电话。

九是公开大厅服务规范和业务大厅值班制度。

十是窗口服务大厅安装摄像头,配备空调设备、座椅、饮水机、纸杯、垃圾桶,提供老花镜、纸笔、计算器等用品。

窗口单位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继续深入基层广纳意见,对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我国环境状况年度公报

更多资料请访问.(.....)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

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差不多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差不多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进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

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都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都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都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都市统计,45个都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都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都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都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都市超过了暂定限值。污染严重的都市有包头、焦作、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太原和石家庄。据88个都市统计,二氧化硫浓度年际

2018年妇幼健康服务要点

2018年妇幼健康服务要点 一、加快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一)深入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抢抓“十三五”建设机遇,用足《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支持性政策,对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启动实施新一轮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测算评估业务用房缺口,填平补齐,争取政府支持,协同发改部门,加快创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到2020年,实现市、县二级都有1所政府举办设施齐全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同步推动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继续开展妇幼健康服务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加快建设整合型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探索妇幼健康服务联合联动模式,加快构建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主体、大中型综合医院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三)加快实现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深度融合。在完成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整合基础上,统筹利用卫生优质的专业资源和计生完善的网络体系,实现机构功能融合、效能提升。 二、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四)推动母婴安全保障政策全面落实。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推动各地强化妊娠

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要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推动各地落实《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转发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五)增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通知》,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健全运行管理机制,2018年底前,要建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会诊、转诊网络。 (六)完善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缩短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周期,对孕产妇死亡个案实行一例一评审,对可避免死亡个案实行一例一通报。继续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并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加强相关信息的分析与反馈,密切监测母婴安全形势,对重点县市区开展针对性指导。 (七)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全面推广和使用国家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以母子健康手册推广应用为抓手,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让妇女儿童在系统、规范的妇幼健康服务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6-2018年妇幼健康工作汇报.

2016-2018年妇幼健康工作汇报 妇幼健康工作是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妇儿两纲(2011-2020年)核心指标就涉及到妇幼健康方面内容。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妇幼健康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我县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指标持续下降,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 一、政府主导、创新工作机制 (一)保基本,加大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财政投入。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服务人群广,任务重,要切实加大投入,支持县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实现“十三五”末达到国家要求的二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按照《濉溪县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实施方案》(濉政办秘[2016]101号),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孕产妇分娩一床难求的现象

将更加突出,为满足群众需求,迅速提升服务能力,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濉溪县妇幼保健院,并于今年7月19日正式挂牌。挂牌后加大了妇幼保健院的经费投入,加快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2017年6月,县妇幼保健综合楼扩建项目奠基,工程预算850万,建筑面积2700㎡,开放床位60张,建设工期8个月,建设资金全部到位,目前大楼即将封顶。项目建成后,将增设产科、外科、儿科等功能科室,从而有效改善我县居民特别是广大妇女儿童的就医环境。县妇幼保健院的揭牌,完善了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结束了我县建县以来没有县级妇幼保健院的历史,推进了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将有力促进我县妇幼健康事业快速发展。 (二)强基层,推进妇幼健康服务工作重心下沉。 1.经2017年第5次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濉溪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投融资方案》,根据方案县政府将用2年周期投入3.8亿元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行提升,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立项批复,可研已经批复,整体工作在有序推进中。 2.将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一是强化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大培训力度,积极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人才培训,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加快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妇幼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推动重点学科建设。

上海环境质量公报

概述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环保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方针,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走“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节能减排”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平台,依托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以迎“世博”为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和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公众参与创建生态文明,塑造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良好形象。 “污染物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2008年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2008年上海污染减排目标为:SO2和COD排放量分别削减5%和4%。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列为2008年市政府22项重点工作的首项内容。 2008年,在确保已建成治理设施发挥减排效益的同时,完成了外高桥等8家电厂18台共622.5万千瓦燃煤机组的脱硫改造项目,并投入运行。新建的外高桥第三电厂200万千瓦燃煤机组同步配套脱硫设备,完成了杨树浦发电厂等22.5万千瓦燃煤小机组关停。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扩容改造按期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郊区新建成了松江等9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0多万立方M/日,建成571公里污水收集管道。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共有500多家化工、纺织印染、医药等高污染企业完成了结构调整,为本市较好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经环境保护部按照全国统一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审核后,确认:本市2008年SO2 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10.39%,COD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9.4%,超额完成了2008年减排目标。 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截止2008年底,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52个项目中,除个别项目受规划调整、项目审批、动拆迁等因素影响进度滞后外,98%的项目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计划节点目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环境综合

[年度工作]全市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总结

[年度工作]全市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总结 全市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总结 ***年,我市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卫生计生和妇幼健康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依法监管等方面,着力推进妇幼工作。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一)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启动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项目,开展二级甲等妇幼院创建,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加快产儿科建设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规划建设,全市产科床位数218张、儿科床位204张,每千分娩量产科床位数达20张。开展产科标准化建设,巩固爱婴医院成果。 (三)完善基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以创建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为抓手,加快梳理、整合乡镇妇幼、计生服务职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妇儿保门诊建设。 二、努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一)提升妇幼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水平。通过引进、培养、转岗、培训等举措,加强妇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等紧缺人员配备与培养。 (二)提升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妇幼健康服务项目的整合与衔接,规范妇幼健康服务项目提供途径和方式,打造生育服务链,做到服务对象“应管尽管”,服务项目“应查尽查”。 (三)增强助产技术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流程及相关服务制度,落实国家卫计委,通过推行产科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孕产妇和新生儿疑难、危急重症临床诊治,提高助产技术服务水平。 (四)增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软硬件建设,发挥其在人员培训、技术规范和救治等方面的作用。落实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及危重病例评审制度,全面增强综合救治能力。制定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开展专项培训和演练,增强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五)增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科学指导育龄群众选择落实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完善避孕服务干预机制,减少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 (六)提升妇幼基本和重大项目规范服务能力。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提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大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半月均值在l.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大原。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l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

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赣州、长沙、南充、宜宾、怀化、重庆、梧州、南昌、沪州、杭州、衡阳和桂林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5.6亿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9.5亿吨,比上年下降6.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重金属排放量1621吨,比上年增长6.9%;砷排放量907吨,比上年增长4.0%;氰化物排放量2480吨,比上年下降30.7%;挥发酚排放量4996吨,比上年下降22.2%;石油类排放量71399吨,比上年增长9.7%。全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在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 类的占25%,符合3类标准的占27%,属于4、5类标准的占48%。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江河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在5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1、2类标准的占37%,符合3类标准的占31%,属于4、5类标准的占3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部分河段铜、砷化物超标。黄河流域的干流水质较好,但重点监测的支流河段中,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部分河段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在16个重点监测河段中,符合1、2类标

2016年全市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六大点)

在2016年全市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卫计委副主任翁金坤 (2016年4月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6年全市妇幼健康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妇幼健康工作视频会 议精神,总结“十二五” 及2015年我市妇幼健康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十三五”和2016年妇幼健康工作重点,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进一步明确、狠抓工作落实,狠抓服务质量,推动全市妇幼健康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关于2016年全市妇幼健康工作,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妇幼健康服务监管得到依法加强 (一)明显改善《两纲》主要妇幼健康指标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全市妇幼战线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妇幼健康关键指标持续改善。2015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8.48/10万、4.14‰、5.64‰,分别较2014年的10.34/10万、4.18‰、5.79‰,分别是下降17.99%、0.96%、2.59%。2015年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94.91%,较2014年下降5.09%。受诊断水平的提高、监测网络的逐步健全等因素影响,2015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8.71‰比2014年的9.19‰下降了5.22%。2015年产前筛查率37.03%,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率89.79%,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83.7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0.85%、92.41%,部分重点指标已提前完成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目标。 (二)有序召开妇幼健康等专题会议推进工作。 2015年5月18日、11月19日分别组织召开莆田市2015年上半年和全年围产保健协作组会议,主要分析评审2015年6例孕产妇死亡病例和2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交流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成功经验,找出孕产期保健及产儿科处理上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及干预对策;2015年6月24日,市卫生计生委召开了2015年莆田市妇幼健康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回顾总结2014年妇幼健康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形势,安排部署2015年妇幼健康工作任务;2015年10月21至27日,针对重大妇幼公共项目工作进展情况不理想的情况,深入仙游县、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进行专项督导推进工作。 (三)加强开展助产技术执法检查 2015年10月份开展?2015年助产技术执法检查和打击‘两非’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步规范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的服务管理,严格落实实名制、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审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规范管理《出生医学证明》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九年六月四日

目 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4) 海洋环境 (22) 大气环境 (30)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1) 自然生态 (45)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 林 (54) 草 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环境保护部成立 (66) 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67)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6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69)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7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71)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72)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73)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4) 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75) 化学品管理 (76)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7) 地方病防治 (78)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9) 环境宣传教育 (80)

2008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环境保护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工作既有效应对了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企业高效益的发展局面,也经受了增长速度下行、财政收入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重要措施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兑现七项承诺,对符合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严格把关。三是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圆满完成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处置和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五是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淮河、海河等七项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行动计划(2019—2022年) 为贯彻落实《“健康贵州2030”规划纲要》,既抓紧解决当前脱贫攻坚冲刺期卫生健康的现实短板,又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服务能力和品牌资源“两个不足”的突出问题,促进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健康贵州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目标任务 以按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奋力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六大目标: (一)医疗服务更加可及。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3.14人、公共卫生人员0.83人、基层卫生人员3.5人、全科医生0.2人。2022年,实现9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达到最近的医疗点,65%以上的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二)疾病防控更加有力。2020年,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以上;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预警预报率、报告及时率、处置及时率100%;符合条件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率90%以上。2022年,甲乙丙类法定传

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三)诊疗技术更加先进。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到20/10万,婴儿死亡率降到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9.5‰。2022年,孕产妇死亡率降到18/10万,婴儿死亡率降到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9‰,人均预期寿命75岁以上。 (四)服务模式更加科学。2020年,探索建成省互联网医院,积极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2022年,进一步深化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内涵,初步建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管理体系,形成智慧医疗网络,构建智慧医疗生态。 (五)人口发展更加均衡。2020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期目标为8‰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11以内。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城乡结构等与全面小康社会更加适应,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更加配套衔接,进一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六)健康素养更加提升。2019年,推动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电子化监测县(市、区、特区)全覆盖;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202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所有县(市、区、特区);创建健康促进县(市、区、特区)达到18个;50%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2022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18%。

2010中国环境公报

2010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目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5) 海洋环境 (23) 大气环境 (29)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2) 自然生态 (46)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林 (54) 草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0) 环境执法检查 (71)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72) 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 (73)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 (74)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75)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6) 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 (77) 环境经济政策主要进展 (78) 化学品管理 (79)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80) 环境卫星工作进展情况 (81) 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2010-2012年) (82) 环境宣传教育 (83) 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 (84) 环境保护标准和技术性文件总体情况与进展 (85) 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 (86)

2010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防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2010年3月5日,温家 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 新华社记者摄

环境状况公报.doc

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现将我市****年度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一.综述 ****年,xx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围绕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组织实施《xx市"xx"环境保护规划》,推进九龙江、汀江、闽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二、环境状况 1.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xx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均值为77 ,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年优、良以上天数305天,占83.5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104毫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34毫克、0.021毫克,二项指标达到质量二级标准,城区自然降尘量6.61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漳平城区空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分别为每立方米0.090毫克、0.055毫克、0.026毫克,三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自然降尘量6.19吨/平方公里•月,

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永定、长汀、上杭、武平、连城县城空气环境质量均保持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xx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70,酸雨频率32.1%,同比下降5.57%;漳平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89,酸雨频率2.3 %,同比下降13.9%。 2. 水环境 九龙江、汀江、闽江三条主要河流17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92.1%,同比提高1%,九龙江、汀江、闽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88.9%、100 %、100%,三条水系水质持续好转。xx城区内河水质功能区达标率20.8%;汀江支流旧县河、黄潭河水质有所好转,旧县河达标率为83.3%、黄潭河为达标率50%,超标污染物主要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总磷、bod5,呈现较明显的有机污染。 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 xx城区、连城县城的集中供水仍以地下水为主,水质符合地下水ⅱ类标准;漳平、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县(市)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隐患,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4. 声环境 xx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7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分贝;漳平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5分贝。环境噪声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三厅" 、建筑施工噪

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实施方案

演圣镇卫生院 关于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工作的 实施意见 各科室、各村卫生站: 为认真落实《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川卫办发[2015]206号)文件要求,全面提升我院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促进我镇妇幼健康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让全镇群众更加满意,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妇女儿童健康是民族兴盛的基础,妇幼保健水平的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以人为本,方便广大群众,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同时得到加强。应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高母婴保健服务质量为目标,依法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常见疾病筛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结合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广大妇女

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孕产妇死亡率为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100%;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6‰以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95%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0%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高危儿童管理率达到98%以上;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达95%以上;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均达到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65%以上;已婚育龄妇女享有免费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落实率达100%;避孕药具随访率达100%,有效率达98%,群众知情满意率达98%,药具占综合节育措施比例率达85%。 三、规范服务,提高质量 (一)硬件建设 1.科室设置。 设置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科。下设妇保、儿保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房屋2间,面积不得少于20㎡,人员配置2人。 2.设备要求 (1)每个村卫生室有必备的办公用品,产后访视包、避孕药具专用箱、宣传品放置架(台)等。 2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 状况 2006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20亿吨,比上年增加13.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303万吨,比上年减少2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9.26亿吨。 措施与行动 【法规标准建设】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发布导则》;起草了危险废物出口申请和审批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导则,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细则;组织起草了《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完成75个《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复核工作。国家发改委对43个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含重庆两个危险废物处置项目)下达了投资计划,批准总投资18173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9667万元,地方配套投资72067万元),下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71593万元;批复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中的3个能力建设项目,批准项目总投资6025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3217万元,地方配套投资7033万元),下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9618万元(其中31个放射性废物库项目资金28918万

元,二恶英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700万元)。2006年,《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共下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1211万元。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对13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和现场核查,共审批颁发12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为配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范围选择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行业,开展工业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试点及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源专项调查工作。为确保《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的顺利实施,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对部分省市的铬渣治理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办。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密切配合,在上年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再次对东南沿海部分省市医疗废物开展了专项检查。 【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 国家环保总局与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第六批)》和《禁止出口货物目录(第三批)》,将中国淘汰和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17种有毒化学品列入中国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包括188种有毒化学品,自2006年1月1日起替代《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第一、二批)》,按《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管理并设立为期一年的过渡期。2006年,共审核和发放《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281份,《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10518份。 【进口废物管理】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

妇幼健康服务活动实施方案[1]

***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为推进我镇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我镇妇幼健康服务管理。根据“***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共圆妇幼健康梦”为主题,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升我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系列活动,强化妇幼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全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活动 1、积极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以创建为契机,推动妇幼卫生政策有效落实,妇幼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妇幼保健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品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妇幼卫生事业发展。 2、各社区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开展妇幼健康年系列活动,各有关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出活动实施方案、细

则。 3、积极参加妇幼保健站组织的“新生儿窒息复苏”“产科适宜技术”、“儿童保健事宜技术”“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暨妇幼卫生项目”培训班。进一步规范产儿科服务行为,全面提高各级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建立健全工作规范和监督管理制度。各单位要规范管理好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妇幼卫生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质量控制和各类信息数据统计、分析上报工作,严把信息质量关。 5、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力度。各单位单位领导、项目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要加强沟通,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严格把控好项目资金真正为老百姓服务。 6、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增强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的宗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廉洁行医,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禁止乱收费、重复收费,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7、将妇幼健康指标纳入本地区、本单位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妇幼健康工作评估体系,以实施妇幼卫生项目为重要抓手,落实深化医改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使全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0/10万、14‰以下。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指标明显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森林

森 林 状 况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气候条件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中国陆地由北向南,森林主要类型依次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构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 中国森林面积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列世界第6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7490.92万公顷,比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年)增加1596.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比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提高了1.66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136.1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比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0.128公顷)增加0.004公顷。林木年均净生长量4.97亿立方米,年均采伐消耗量为3.65亿立方米。 病虫害 2006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属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1097万公顷,较去年同期增加20%。其中虫害828万公顷,病害104万公顷,鼠(兔)害165万公顷。另外,森林有害植物发生30万公顷。 森林火灾 2006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8170起。其中,森林火警、一般火灾、重大火灾和特大火灾分别为5467起、2691起、7起和5起。森林火灾火场总面积达56.23万公顷,受害森林面积40.83万公顷。损失成林蓄积1001.97万立方米,损失幼林株数1.38亿株,

其它损失折款5374.95万元,扑火经费约24049.48万元。因森林火灾伤亡102人,其中,轻伤、重伤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8人、43人和41人。 措施与行动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2006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人工和飞播造林)179.07万公顷,占全国总造林面积(271.79万公顷)的65.89%,新封山育林面积131.62万公顷。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共完成各项公益林建设95.1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82万公顷,飞播造林15.6万公顷,新封山育林72.75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达到9837.72万公顷。 【退耕还林工程】 共完成退耕还林120.43万公顷(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8.9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04.85万公顷,包括退耕地造林26.89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77.96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5.58万公顷。1999~2006年,全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53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95亿亩、封山育林0.2亿亩,中央已累计投入1300多亿元。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共完成治理面积86.33万公顷,其中:完成营造林41.6万公顷,包括人工造林13.59万公顷、飞播造林8.38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9.63万公顷;完成草地治理面积30.65万公顷;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14.09万公顷。建设水利配套设施1.4万处,生态移民人数达到2.85万人,涉及到5063户。

贵州省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与能力提升实施方案 (2)

贵州省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15-2020年)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省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精神,如期实现国务院2011-2020年《妇女发展规划纲要》和《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两纲”)目标,建全妇幼健康服务(以下简称妇幼健康)体系,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结合我省妇幼健康工作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一法两纲”(《母婴保健法》和《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为行动指南“全省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精神,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大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成功能完整、服务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工作方针。遵循“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2、明确功能定位。各级妇幼健康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预防保健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是妇幼健康机构的一体两翼,

缺一不可。 3、合理规划设置。省、市、县三级原则上均应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健康机构,各级妇幼健康机构应根据辖区服务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功能定位、职责任务和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行合理设置,建设规模适度。 二、目标任务 (一)到2017年, 1、省、市、县三级妇幼健康机构改扩建项目全部立项。其中,至少40%的市、县级妇幼健康机构完成改扩建任务。 2、40%以上妇幼健康机构达到三级标准,20%以上妇幼健康机构达到二级标准。 3、全省所有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和开展助产服务的县级以上妇幼健康机构均达到国家爱婴医院标准。 4、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和50%以上市县级妇幼健康机构设立新生儿科。 5、全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更加完善,代谢性疾病活产筛查率达到90%以上,听力筛查率达到60%以上;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网络基本建成,每个市(州)建立产前诊断分中心,每个县建立产前筛查分中心;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

妇幼健康工作自查报告

县妇幼健康工作自查报告 2014年我县妇幼保健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和正确领导下,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中发…2013?15号)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以《母婴保健法》为核心,紧扣“妇女发展纲要”与“儿童发展纲要”,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生殖健康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提高了我县妇幼保健的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使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我县的工作进行了自清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了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我县为做好妇幼健康服务,适应单独两孩政策放开的新形式,指导各助产机构成立了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加强了质量安全管理,完善了高危孕产妇和儿童救治、转诊、会诊网络机制,确保了绿色通道畅通有效,切实保障了母婴安全。继续加强了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按照省、市要求配置了县、乡、村三级保健队伍。我县总人口万,个行政村,现有妇幼专干人,村级保健员人,并落实了保健人员待遇,从根本上保障了工作需求,完善了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二)加强医疗机构的建设,保障了妇幼健康服务需求为改善妇幼健康服务条件,进一步加强全县医疗保健机构的建设。一是建立一所标准华的县级妇幼保健院,确实提供最优质的妇幼健康服务,新型妇幼保健院在顺利的建设之中;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县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产科急救中心的复核验收工作;三是县中医院产科新病房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保障了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的床位需求;四是积极争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示范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