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诗学观照下系统研究伍尔夫小说理论的杰作——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

中西诗学观照下系统研究伍尔夫小说理论的杰作——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

中西诗学观照下系统研究伍尔夫小说理论的杰作——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
中西诗学观照下系统研究伍尔夫小说理论的杰作——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

中西诗学观照下系统研究伍尔夫小说理论的杰作——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

作者:刘蕾蕾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17年第4期

当今社会,人文学科不断被边缘化,导致大学教育的功利化以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匮乏。

在大学的学科教育中增加文化修养课程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英美文学课程是英

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英美文学教师在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中立足怎样的视角、通过怎样

的方法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备受关注。高奋著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

说理论研究》一书(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将伍尔夫的小说理论置于整个西方文学的思想长

河中,在中西诗学的观照下,从渊源、内涵和价值三方面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进行

系统解读,从而阐释其生命诗学。该书不仅系统研究了伍尔夫的小说理论,而且通过对伍尔夫

和西方重要文艺思潮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文学思想发展史上的诸多问题,值得英美文学爱好者

和教学研究者学习和借鉴。

该书分两大部分,共十二章。上篇“审美感悟”篇共有六章。第一章论英国文学,通过剖

析伍尔夫对英国文学赋予独特的编年史和她对英国文学特性的概括,展现她对英国文学重要作

家作品的评析,以及伍尔夫和其他英国作家之间的传承关系。第二章论古希腊文学,全面梳理

了伍尔夫的随笔、日记、书信,探讨古希腊精神作为伍尔夫的“缺失感”的填充物的作用和价值。第三章论俄罗斯文学,主要通过分析伍尔夫的相关随笔,重点考察伍尔夫对俄罗斯文学的

接受程度。第四章论法国文学,通过分析伍尔夫对法国文学的接受,并通过她对法国作家蒙田、普鲁斯特、司汤达等作家的评论,重点讨论法国文学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及她对法国文学审美感

悟方式。第五章论美国文学,通过梳理她对多位美国作家的评论,从伍尔夫论美国文学的四个

方面——原创性、创作技法、创作整体和美国文学的困境,揭示她对美国文学的剖析,阐明其

论析价值。第六章为“中国眼睛”,通过梳理伍尔夫的随笔、日记、书信,探讨伍尔夫对东方

文学的领悟,探析伍尔夫的“中国眼睛”的深层意蕴。

该著下篇为“生命诗学”篇,也共有六章。第七章探讨伍尔夫诗学的生命本质,阐明其生

命诗学的渊源、内涵及主旨,并在分析伍尔夫对现代小说困境的认识和对现代小说模式的批判

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创作说。第八章首先通过分析伍尔夫对现实的理解和中国传统的“观物取象”的相通之处,并揭示伍尔夫“构思说”对西方传统诗学的扬弃和与中国诗学的“虚静说”、“神与物游”的契合,通过将伍尔夫的现实观置于中西诗学的观照下,考察伍尔夫对“现实”

的构建过程及内涵。第九章重点探讨伍尔夫对文学形式的思考,并以小说《雅各的房间》作为

具体范例,阐明其表现方式。第十章以中西传统诗学为参照,解读伍尔夫的随笔、日记、书信,探讨伍尔夫对文艺批评本质的思考。第十一章分析了伍尔夫对西方传统真实观的反思和批判,

并以中国的意境说为参照,细读伍尔夫的随笔和短篇小说,阐明其创作意境。第十二章为实例

分析。以伍尔夫的小说《海浪》为例,从创作构思、作品形式、艺术境界等几个方面印证伍尔

夫的诗学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和实践。

该书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对英美文学教学和研究有以下几点启示:(1)该书是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单个作家的小说理论进行研究,但是研究者将其置于整个西方文论的思想长河中,

运用西方诗学和中国诗学的情志说、虚静说、真幻说、意境说互释互证下审视伍尔夫的小说理论,可以看到中西艺术和诗学的相通性。在文学教学过程中,将作家置于整个西方文学史的长

河中或通过中西文学互鉴、对比,或许更能了解作家的写作特征、文学特色;在文学研究工作中,将作品置于该维度下,能够拓展作品的研究维度和广度。(2)该书是对伍尔夫小说理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