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5课 黄河颂》同步练习卷(3) (2)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5课 黄河颂》同步练习卷(3) (2)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5课 黄河颂》同步练习卷(3) (2)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5课 黄河颂》同步练习卷(3) (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卷(3)

一、积累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作词,谱曲。

(2)光未然,本名。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家。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3.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pài)山巅.(diān)九曲.连环(qǔ)

B.哺.育(bǔ)气魄.(pò)发扬滋.长(zī)

C.浊.流(zhuó)宛.转(wǎn)一泄.万丈(xiè)

D.屏嶂.(zhàng)豪迈.(mài)伟大艰.强(jiān)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掀起万丈狂澜

..。(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里是比喻支流)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歌颂黄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黄河】

面对滔滔黄河,唐朝诗人李白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你再写出两句完整(含上下句)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2)【画中黄河】

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

7.阅读全文《黄河颂》,回答问题。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2)“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4)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屏障”?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淘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

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

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昕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竞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d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硕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志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o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o 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竞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o.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成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雏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答:

(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作简要分析。

答:

(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谈谈你的理解。

答:。

三、写作练笔

9.《黄河颂》一诗运用比喻,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和“屏障”。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大海的景象。(不少于100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卷(3)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

2.B;3.B;4.C;5.D;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6.;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

7.;8.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现实到历史。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激流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三、写作练笔

9.;

新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新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 )1. ---___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 A. When B. How C. What D. Where ( )2.My mother goes to work__ her bike, but I go to school___ bus. A. in, on B. by, by C. on, by D. by, on ( )3.Bob___ school early every morning. A. gets B. gets to C. arrive D. reach ( )4.---How do you get to shop every day? ---I get there___ my car. A. by B. drive C. in D. take ( )5.It takes__ 50 minutes__ his homework. A. him, do B. his, to do C. his, go D. him, to do ( )6.---___________ does your father go aboard on business? ---Once a month. ---____does it take? ---It takes about 14 hours by plane. A. How often, How long B. How far, How soon C. How long, How many times D. How long, How often ( )7..The Greens usually come to China by plane. A. by bike B. by sea C. by car D. by air ( )8. Forty and fifty is _________. A. fifty B. ninty C. ninety D. eighty ( )9. It takes me ________ time to get there, it’s too far from here. A. much too B. many C. too much D. too many ( )10.I have to ______my home. My mother asks me to go back at once. A. leave B.leave for C.leaves D.leave to ( )11.—_____ are you staying there? — For about two weeks. A. How long B. How old C. How D. How much ( )12 . Students have to ___ a boat to get ___ home. A. take; to B. take; / C. takes; / D. takes; to ( )13 . Thomas wants to know ___ . A. where Tina live B. where Tina lives C. where Tina D. where does Tina live ( )14 . ___does Lily’s father get to work? By walking. A. How B. What C. Where D. How’s ( )15. Oh, you’re ____ a bike today. Don’t you usually_________ the subway to school? A. ride; take B. riding; by C. by; by D. riding; take ( )6.What about _____home a little earlier? A. leave B. staying C. to go D. going 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I usually spend two hours (get)to my hometown by bus. 2. Do you know where our English teacher (live) ? 3. They’re waiting for us at the bus (车站). 4. No one in our class knows how (到达) tothe Green Park. 5. It (take) her half an hour to surf the Internet every day. 三、补全对话: Mary: Excuse me .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Manda shopping mall? A: Yes.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ry: Take No.60 bus? OK.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t takes about 50 minutes. It is a little far from here.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ry: Get there by subway? En, It’s a good idea.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t is around 20 kilometers. Mary: Thank you very much. A: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根据表格说明你和家人是怎样上班或上学的。

(完整版)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试卷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称为()。 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 3、当地球运行到太阳、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时,这时便有可能发生()。 4、以太阳为中心,由()、()、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 5、按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从近到期远的顺序,第三颗是(),第五颗是(),第八颗是()。 6、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 A.阿波罗 B.杨利伟 C.阿姆斯特朗 2.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变缺 3.月球直径是地球的()。 A.六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六倍 4.()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的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A.流星说 B.撞击说 C.火山说 D.地震说

5.如果我们在农历初七晚上观看月相,那么应该选择何时何地观察才可能观察到?() A.前半夜的东边天空 B.前半夜的西边天空 C.后半夜的东边天空 D.后半夜的西边天空 6.中国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 A.聂海胜 B.费俊龙 C.杨利伟 7.有关月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 B.每个农历十五都会发生 C.月食是地球把太阳光挡住了 8.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可能可以看到()。 A.日食 B.月食 C.太阳和月球同时在天空出现 9.有关环形山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 B.环形山有单个,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分布没有规律 C.环形山数量众多,但它们深浅都一样。 10.早晨上学时看见月亮刚好落山,此时应该是()。 A.农历上半月 B.农历十五 C.农历下半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月球。() 2.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是木星。() 3.天空中看到的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距离我们的远近是一样的。() 4.现在科学家通过先进的天文望远镜看到了宇宙的边缘距离我们120亿光年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测试卷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听力部分(满分20分) Ⅰ.听句子,选择与内容相符的图片。(每个句子读一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A. B. C. D. E.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 5._________ Ⅱ.听对话及问题,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恰当的答语。(每段对话读一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A.Her bike is lost. B.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bike. C.She doesn’t like riding. 7.A.He takes a bus. B.He rides a bike. C.He walks to school. 8.A.Thirty minutes. B.An hour. C.An hour and thirty minutes. 9.A.By ship. B.By air. C.By bike. 10.A.Less than two miles. B.More than two miles. C.Two miles. Ⅲ.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正确的答语。(对话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1.How does Mr Li go to work? A.He goes to work by bus. B.He goes to work by boat.

C.He goes to work on foot. 12.How does Mr Li’s wife go to work? A.She goes to work by car. B.She goes to work by bus. C.She goes to work by boat. 13.How does Mr Smith go to work? A.He goes to work by car. B.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He goes t o work by boat. 14.How does Mr Smith’s brother go to work? A.He goes to work by taxi. B.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He goes to work by motorbike. 15.How does Tom go to work? A.He goes to work by bike. B.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He walks to work. Ⅳ.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短文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6.The children usually go to school. A.by bus B.by car C.on foot 17.Mrs. Brown has lunch. A.at scho ol B.with Mr. Brown C.at home 18.Mrs. Brown. A.goes to work with her friends every day B.does housework at home C.goes to cook supper for her friends 19.Mr. Brown usually . A.drives to work https://www.doczj.com/doc/535899822.html,es back home by bus C.has lunch at home 20.The children usually go home. A.by bus B.by car C.on foot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试卷

弟1页/(共6页) 弟2页/(共6页) 姓名: 班级: 考号: 考场: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定参照物 B .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C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D .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 2.机械式闹钟要上发条,这实际上是使发条积蓄( ) A .动能 B .电能 C .势能 D .热能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发生摩擦 D .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4.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 B .汽车匀速转弯 C .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渐渐地停下来 D .列车沿平直轨道匀速出站 5.火车的速度是72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20米/秒,则( ) A .火车的速度大 B .汽车的速度大 C .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速度v 越大,通过的路程s 就越小 B .物体的运动速度v 越大,所用的时间t 就越小 C .物体运动的速度v 由s/t 决定,但与s 、t 的大小无关 D .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7.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确定 8.比较F 1和F 2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F 1>F 2 B .F 1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 短语:1)乘火车2)乘公交车 3)乘地铁4)骑自行车 5)步行6)大约一小时 句型: 1、你怎么去上学? ? 我骑我的自行车去上学。 2、他怎么去上学? ? 他通常乘公交车去上学。。 3、从你的家到学校多远? is it your home school? 4、李磊喜欢英语吗?? 是的,他喜欢。,. 5、你喜欢英语吗?? 6、我喜欢交朋友。I like . 变一般疑问句: 1、Bob lives in Beijing . 2、He lives 10 kilometers from his grandparents’ home. 3、He gets to his grandparents’home by car. 4、It takes him half an hour to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划线部分提问: 1、Bob lives in Beijing . 4、He lives 10 kilometers from his grandparents ‘ home. 5、He gets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by car. 4、It takes him half an hour to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变否定句: 1、Bob lives in Beijing . 6、He lives 10 kilometers from his grandparents ‘ home. 7、He gets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by car. 5、It takes him half an hour to get to his grandparents’home. 变一般疑问句: 1、You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by car. 2、、We take him half an hour to get to his grandparent’home. 3、My friends live in Beijing . 4、They live 10 kilometers from his grandparents’ home 变否定句: 1、You get to his grandparents’ home by car.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新编】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塌败(tà) 嫉妒(jì) 凹凼(dànɡ) 昏厥(jué) B.取缔(dí) 涎水(xián) 颠沛(pèi) 诘问(jié) C.骷髅(kū) 震悚(sǒnɡ) 猝然(cù) 掳去(lǔ) D.滞笨(zhì) 伎俩(jì) 惧惮(chán) 文绉绉(zhōu)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隍恐文诌愧怍焦灼 B.疮疤镶嵌筹划恶耗 C.糟塌眼翳渴慕琐屑 D.霹雳尴尬烦躁伎俩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NBA揭幕战对于小牛而言可谓祸不单行,他们不但遭到血洗,还损伤了一员大将。B.小鬼子对游击队恨得咬牙切齿。 C.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D.父亲老实厚道低三下四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果然都在内。 B.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 C.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D.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卖油翁》一文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C.《台阶》一文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生存状态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D.《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姓名: 一、填空(20分,没空1分) 1、198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靠近指南针,发现。 2、通电时,线圈(会还是不会)产生磁性。 3、风力发电站实际上是把转化为电能。 4、电磁铁和磁铁一样具有南北极,但是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如和 都能改变磁铁的南北极。 5、电磁铁中线圈的圈数影响着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线圈圈数越,电磁铁磁力越,线圈圈数越,电磁铁磁力越。 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的。 7、小电动机包括、和三个部分。小电机的转子是,通电后产生磁性。 8.、不同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如点灯是把转化为和 。电炉是把转化为。 二、判断,判断对的画√错的画×(20分,每题2分) 1、有电流就能产生磁性--------------------------------------------()。 2、导线通电后,他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3、不管什么导线都可以拿来做电磁铁----------------------()。 4、电磁铁线圈的绕法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5、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 6、小电动机的转子上有两组线圈-----------------------------()。 7、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 8、使用电灯照明时,输入的电能是热能,输出的是电能--()。 9、我们现在使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10、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非常丰富,因此不必节约()。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天在()里。(20分,每题2分) 1、只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方向,电磁铁的南北极()。 A、不变 B、改变 C、不一定 2、如果只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 A、南北极改变 B、磁力大小会改变 C、南北极和磁力大小都会变 3、小电动机上,电刷一般安装在()上。 A、外壳 B、转子 C、后盖 4、小电动机能转动,是因为()。 A、电的作用 B、磁的作用 C、电产生磁,利用磁旳相互作用 5、在反复摩擦双手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把()。 A、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B、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C、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D、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6、转动的风扇具有()。 A、化学能 B、机械能 C、电能 7电磁炉可以烧水、做饭……是由于电磁灶把()。 A、电能转化成磁 B、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C、电能转化成热能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最新整理)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1.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 ①take +a/an/the+交通工具 (放句中)特殊的是自行 车不能用take ②by+交通工具(放句尾) ③in/on+a/an/the+交通工具 (放句尾) 例如:我每天乘坐公共汽 车去上班。用以上三种表 达方式是: I go to work by bus. I take a/the bus to work. I go to work on a bus. She goes to school by car. She takes a/the car to school. She goes to school in a car. 2.特殊的是 ride a bike 而不能说take a bike drive a car 也可以是take a car He rides a bike to school. 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 He rides to school.可以省略 bike He drives to school.可以省略 car ride 除了动词骑之外,还有名词一段路程的意思 go for a ride 去兜风 give me a ride 让我搭个便车 get sb. a ride 打顺车 half an hour's ride 半小时的路程 The bus ride takes me about 20 minutes. 公共汽车之旅花费我20 分钟。 3.步行到学校 Walk to school=go to school on foot on foot 放到句末 4.对交通方式提问用how 如:I go to school by bike. 对by bike 提问用How do you go to school? 5.三个到达:get to/arrive in/at /reach 只有reach 后面不加介词 arrive in+大地点 arrive at+小地点 6.train ①火车②训练 7.take a walk=have a walk 散步 go out for a walk 出去散步 8.What about =how about doing sth?做某事怎么样呢?因为about 是介词,后面用动词ing 9.hundred 百thousand 千 million 百万 当前面加数字时它们都不加s

部编版人教版最新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整理

第五单元 第17课《紫藤萝瀑布》 1.文学常识 《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 2.文章思想内容 3.重点词语 挑逗(tiǎo dòu):撩拨;逗引。枯槐(kūhuái):槐树意思:枯了的槐树。终极(zhōng jí):最后,这里指的是(生命)最后的终点。 迸溅(bèng jiàn):向外四溅。 繁密(fán mì):繁多,密集,繁茂。伫立(zhùlì):长时间地站着。凝望(níng wàng):目不注目远望。 伶仃(líng dīng):孤独,没有依靠。 稀零(xīlíng):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样子。 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jīn):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xiān lùqióng jiāng):神仙所喝的饮料和美酒,多喻美酒。后比喻酒非常鲜美。 蜂围蝶阵(fēng wéi diézhèn):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盘虬卧龙(pán qiúwòlóng):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如龙一般。 发端(fāduān ):开始,起头。依傍(yībàng ):依靠。 4.重点句子 (1)从三个方面写紫藤萝花 答:A、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C、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的轻轻笼罩着我。”作者为什么写气味还带着颜色,是梦幻吗? 答:作者将香气写成浅紫色,写成梦幻,是为了突出紫藤萝的茂盛,进而引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与思索。 (3)怎样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 答: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动,紫藤萝花那么繁茂的气势,灿烂的色彩,欢乐的情态,和蓬勃的无限生机,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觉得这流动着的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5.重要问题 故事情节脉络梳理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主要用了些什么方法? 答:按花瀑--花穗--花朵,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顺序和层次来写的。主要抓住色彩、形象、情态几个方面来写。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 比喻: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3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0分) 1. He has two ____________(box) of old books under his bed. 2. Can you come with___________(we) after school? 3. The __________(eight) story is very interesting. 4. This kind of medicine is ______________(cheap) than that one. 5. These skirts are ______(she). Yours are over there. 6. If it_______________ (rain), I will take a taxi. 7. ______________(read and write) more is good for your English. 8. The most popular way of______________(get) to school is walking. 9. Hainan is a good place _________ (go) sightseeing. 10. Hurry! The train ______________ (leave) in five minutes. 二、单项选择选出能填入各句中相应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20分) 11. —How does he go to Hong Kong? —________. A. Take the plane B. Take plane C. By the plane D. By the air 12. —_____ do you live from school? —8 miles. xK b1 . Co m A. How long B. How far C. How much D. Where 13. I usually go to school ________. A. ride the bike B. on bike C. on the bike D. by my bike 14. –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 _____my mother’s car. A. By B. With C. In D. For 15. If they live in Chongqing, they can go to Wuhan _____ easily. A. on foot B. by the taxi C. by boat D. by sea 16. He gets up early and ________ breakfast. A. have a quick B. has quick a C. has a quick D. have quick 17. The last train is left, so you _______ stay here until tomorrow. A. must B. have to C. needn’t D. can not 18. Please _________ who broke the window. A. find B. look for C. look at D. find out 19. Listen, a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______ in the classroom. A. talk B. talks C. is talking D. are talking 20. _______ she is ill, _______ she goes to school. A. Although; / B. Although; but C. But; although D. Because; / 21.The No. 6 Middle School is not far ___ his home. A. to B. from C. with D. at 22. It’s time for supper now. Let’s it. A. stop having B. stop to have C. to stop to have D. stopping to have 23. —How long does it take? --It takes ______. A. half an hour B. a hour C. two hour D. half a hour 24. Yesterday we went to a lonely village. It us about two hours to get there. A. spent B. took C. cost D. made 25. --__________ ? --It is wonderful.

最新七下第三单元科学试卷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周艳莎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植物中严格按照自花传粉的是() A 桃树 B柳树 C 豌豆 D梨树 2.动物最终都会死亡,但不会灭绝,这是由于动物具有() A 生产现象 B 生殖现象 C死亡现象 D适应现象 3.根据人生长过程的顺序,度过幼儿期后将进入() A 儿童期 B婴儿期 C青春期 D中年期 4.构成月经的主要物质是( ). A.没有受精的卵细胞和精子B.坏死脱落的子宫内膜 C.坏死脱落的子宫内膜和外流血液D.包含A、B两项 5.青春期是指下列哪一阶段?( ) A.从青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B.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 C.指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阶段 D.以上都不对 6.下列情况属于动物完成了胚胎发育的是( ). A.受精的鸡蛋发育成大公鸡B.一头老牛生出了一头牛犊 C.蛙的受精卵发育成青蛙一D.蝌蚪通过变态发育成为青蛙 7. 4.有关开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开花时首先是花被渐渐张开 B.开花时,植物内部的传粉条件已基本成熟 C.开花是花蕾发育成熟后出现的现象 D.开了花的植物就一定能结出果实,产生种子 8.小鸡破壳而出,小狗从母狗的肚子里生出时,对此最确切的说法是生命的:( ) A.诞生 B.成长 C.延续 D.繁殖 9周期性运动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下列属于动物的生命周期的是( )。 A.月相的周期性变化B.一年四季的更替 C.蚕由卵到蚕到蛹最后变成蛾,又再产卵D.钟摆来回摆动一次 10.一朵花中主要的部分是() A. 萼片 B. 花瓣 C. 花托 D. 花蕊(雄蕊和雌蕊) 11.进行嫁接时,要注意将两种植物的哪一部分结构紧密相贴?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外树皮 12.、下一代植物体的第一个细胞是() 13.受精卵 B.精子 C.胚珠 D.卵子 14.能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的是() A.卵细胞中的细胞质 B.卵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 C.母体的子宫 D.母体的血液 15.造成子房萎缩不能发育成果实的原因可能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 2 3 知识点讲解 4 一、重点词组及短语: 5 1.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学校规章制度 6 2.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遵守规章制度;_______ ______ 7 _______违反规章制度 8 3.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 ________ 上课迟到 10 4. _______ ________饭厅,餐厅 5. _______ ________ 在课堂上 11 6. _______ ________ 准时(_______ ________及时) 7.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在教室里吃东西 12 13 8..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戴帽子9. _______ _______…听… 14 10. ________ ________校服11. ________ ________穿制服 12. ________ ________ 我明白了13. ________ ________do 不得不做 15 16 14. _______/ _______ _______保持安静 17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规则18. _______ ______ _______ 18 在上学期间 19 19. _______ ______ _______在校期间的晚上 20 20.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 . . B .荒缪(miù) 筹划(chóu) 赫然(hè) 兀兀穷年(wù) C .彷徨(pánɡ) 暑名(sh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ɡ) . . . . . . . . . . . . .... .... .... .... 题号 二 (一)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 (二) (三)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 .磐石(pán) 含蓄(xù) 白皙(xī) 钦佩不已 (qīn) . . . . . . . . D .涉猎(shè) 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 .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 B .家喻户晓(了解) 呕心沥血(滴) C .杂乱无章(条理) 迥乎不同(差得远) D .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 (可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 .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 .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 分) A .左拉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 分滑稽可笑。 B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 .莫泊桑总是听取福楼拜的积极地讲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