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哲学讲义

政治哲学讲义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二、三课)一.考点要求:

1.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4.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6.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7.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8.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9.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考点击破

考点1.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人们对以及的总的看法和,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区别:世界观,但是一般人的世界观是,是零散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的的世界观。

②联系:哲学也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是的的世界观。(3)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源于对人们对的追问和对的思考。(4)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哲学是与的统一。

考点2.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和

。哲学是对和的概括与。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具体科学的进步。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

注:哲学不是为具体科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代替的说法是不对的。

辨析:哲学是“科学之母”(或“科学之科学”)。

考点3.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考点4.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的关系问题)

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的标准。凡认为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的,就是唯心主义。

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注:休漠、康德、庄子等是不可知论的代表。他们的主要观点有:

考点5.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注: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只有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6.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2)唯心主义的分类(依据对意识的理解不同):

①。

②。

注:观念≠理念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的观点是主义观点

考点7.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马哲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2)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3)马哲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其中主要是

和。

考点8.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1)第一次实现了的有机统一;

为什么?

(2)实现了的统一;

为什么?

(3)实现了基础上的的统一。

为什么?

结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它使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注: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称为科学的哲学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实践观点在马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哲。

(参见:P21相关链接)

考点9.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释疑解惑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5)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四.典例解析:

例1.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例2.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从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例3.“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的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偷斧子的了。故事中丢斧子的人犯的错误属于:

A.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五.反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

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5.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6.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7.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

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这种方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 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11.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外主要在于()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物质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据此回答第14题.

14.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②气者,理之依也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⑤存在即被感知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

15.“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细胞学说

B.英国古典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自然科学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18.“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

A.无产阶级的利益同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

B.哲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不一致的

C.哲学的科学性决定它的阶级性

D.无产阶级的哲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是全人类的哲学

19.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二、简析题:

20.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他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考点要求:

1. 理解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二.考点击破

考点1.理解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并能为的客观实在。

(2)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世界的物质性

(1)因为是物质的,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所以,世界

是物质的。

(2)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考点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一)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概念:运动是指。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和。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③离开了和离开了,都是错误的。

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二)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运动是的,的,的。静止是的,的,的。静止是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和

的统一。

(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

和。

考点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一)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2)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它不能被,也不能被。

(3)规律的普遍性是指

在其都是有规律的。

(二)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而不能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规律对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的方法论是。

(三)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

(1)人们可以和规律;

(2)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造福人类。

三.释疑解惑

(1)自然规律、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2)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3)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4)规律有好坏之分。

四.典例解析:

例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万事万物的特性B.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总和

例2:下面选项中能够反映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是()

A.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B.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例3:人与规律的关系是()

A.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的客观性服从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

例4:下列关于物质、运动、静止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例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例6:

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安全“回家”。我国有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前后,中国航天员将实现太空行走。除了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以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材料二中神六“回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

五.反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2、我国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坚持五个统筹。此前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过程,证明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这体现了:()

A.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D.社会客观性与自然界客观性相关;

3、2008年9月10日当地时间10时25分(北京时间16时25分)左右,第一束质子束流贯穿整个大型强子对撞机,现场科研人员一片欢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10日正式启动,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27公里长隧道内的对撞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钱思进教授当天在位于日内瓦郊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在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下取得新发现奠定了基础。”:()

A.人类可以根据自然物属性、规律,利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B.人类可以根据需要创造物质;C.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客观性;

D.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无所不能;

4、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应该:()

A.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B.不再依赖、利用自然

C.最大限度向自然索取D.既承认自然客观性,又适度利用、改造自然

5、2007年8月18日,第9号超强台风圣帕在我国福建登陆,虽然沿海军民、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努力很大,但福建、浙江、江西仍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可见:()A.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化害为利D.人类可以对自然现象产生影响

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7、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8、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9、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A、夸大了物质运动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10、200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客观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也确实把问题的症结认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了,在认识的层面展现了应有的领导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实了,规划了不等于实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决了。求真了还要务实。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中的“求真”是指

A.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C.找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D.探究生命的起源

11、哪里失去了求真务实,哪里必然丧失生机,遭遇厄运,受到惩罚。这是因为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B.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C.规律能够被人们把握和利用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2、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二)简析题

13、2007年夏季我国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大洪水,与1998年抗洪救灾提出的“严防死守”、“人在堤在”的口号不同,政府主动使洪区群众转移,躲避洪水。台风袭击时,政府也由过去“抗击台风”转向迁移群众到安全区域,躲避台风。通过抗击自然灾害思路的转变,减少了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材料中抗灾思路的转变是怎样体现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考点要求:

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5.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二.考点击破

考点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起源看,。

意识不仅是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的产物,是的产物。

考点2.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即。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注:大脑≠人脑生理基础≠来源

考点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上看,意识是。

(1)意识的内容来源于,意识的形式是的,而内容是的。

(2)意识的本质是。

(3)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上帝,神怪等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人脑中自生的。

注: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

注:方案,政策,宗教观念,理念,法规,规划等都是属于。

判断:意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考点4.理解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5.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①人能够能动世界。表现为:

意识活动具有和;

意识活动具有和;即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而且能够把握,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

世界上只有之物,没有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世界。表现为:

意识对改造具有作用;即人通过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具有和作用。

注:不能认为意识对客观事物就有促进作用,因为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则产生阻碍作用。

考点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

(2)为什么?①原理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要求;

②重要性:它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3)怎样做?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与时俱

进,以探求事物的,在实践中。

②要把和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同

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又要反对

的思想。

考点7.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而不能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体会到规律对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2)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人可以在和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造福人类。

(3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另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释疑解惑

1.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四.典例解析:

【例1】近几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软性、信用卡、再就业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例2】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例3】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

【例4】“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意识就反映什么”。这个观点表明: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例5】要改变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

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五.反馈练习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2.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

3.《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考虑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举动主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

A.目的性和计划性B.自觉选择性C.主动创造性D.重复性

5.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对人类能否征服癌症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肯定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癌症生物系主任马克思·艾塞克斯预测: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这表明()

A.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B.人们的意识活动欠缺计划性和目的性

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人类的认识能力过于有限

6.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7.许多成功者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脑子决定步子”。这句话主要强调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8.为进一步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由中宣部理论局主办,人民网理论频道承办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网上座谈会”于2006年7月18日在人民网召开。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有了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

C.关于发展的观点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9.鲑鱼生活在海里,却要游到内河源头去繁殖,行程常达上千公里,一路上,它们不吃不喝,迎接一个个严峻挑战,在瀑布或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它们必须一次次地奋力跳跃,往往伤痕累累,甚至撞死在石头上,还有数不清的天敌磨刀霍霍在等候着它们的到来。但它们从不畏惧,更不后退,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到达目的地。下列对鲑鱼上述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它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它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它们的行为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D.它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0.“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11.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哲学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很多成语、谚语、俗语、诗歌、寓言故事里都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据此回答12—14题:

12.“画饼不能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①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③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④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1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①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②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③说明意识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④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⑤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

14.“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的哲理是()

①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②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③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5.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人们却常看到龙的形象,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这一情形表明()

①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③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④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某种物质

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人脑是一个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的极其精细的神经机构。其中的神经细胞计达150亿个之多。这些神经细胞,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如看书、写字、绘画、闻味、唱歌等等,都有相应的神经细胞来负责。当你挥拍打乒乓球时,球来往如梭,眼睛看准了球的方位,视神经以每秒120米的速度把情况报告给大脑,脑迅速在千分之一秒内作出反应、判断,又通过运动神经把命令传达到胳膊、手和腿,于是球被准确地打了回去。这表明()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③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④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7.在圆满完成13天的太空任务后,“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17日9点14分(北京时间21点14分)安全返回地球,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与安全返回说明()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8.据《泰晤士报》2006年7月14日报道,曾以拥有日本最神圣的科学研究中心而自豪的筑波市现在拥有了一座世界上最糟的风力发电站。这个已经运作12个月的风力电站耗电量是发电量的43倍。原来,筑波全年的平均风速只有2.5千米/小时,而建立风力发电站所需要的平均风速为15到20千米/小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②要把高度的工作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人不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9.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中,从95号的媚(Am)开始,后续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C.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20.2006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河南省的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以甲骨文、青铜器皿等考古发现,向人们展示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这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二)简析题:

21.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在建设青藏铁路过程中形成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拼搏进取,勇创一流。

据此,有人认为“有了高昂的精神状态就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请你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2.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四季如春,但资源贫乏,基础产业薄弱,科技和教育事业都比较落后。根据这种状况,该地区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等。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这一战略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1)该地区是针对什么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的?

(2)如果你是这个地区的负责人,你会根据什么来制定你所管辖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

23.节约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建设节约型社会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下面是两位中国工程院士对节约的谈话摘录。

甲院士:要节约资源,要反对重复建设。比方发展旅游业,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人就“好心办了坏事”,他们的初衷是发展经济,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不足、交通不便、景点单一等情况,只凭局部的、片面的、静止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结果“花了大钱,搞了个摆设”。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一些“政绩”,在景点开发方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导致投资冲动,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乙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说我们不要消耗。社会要发展,人们要生活,没有消耗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怎么消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在发展中进行资源节约,要坚持在资源节约中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相反。

联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地方政府在旅游区的建设方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运用相关知识,谈谈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正确性。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考点要求: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二.考点击破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实践的定义:是改造的。

其有两层含义:

其一,实践都是的物质性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存在变成。(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实践的构成要素(指,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的制约,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实践是在指导下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实践不是的活动,而是处于

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规模都不同,都受到

的制约。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包括:人们在实践中,推动人们进行新的。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

③实践是检验。

认识本身不能检验自身的正确与否,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只有处于与交汇点的才能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注:1.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取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是;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就是和

,它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必须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一实践认识;二认识实践.

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说明了。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如果超出了真理就会转化成。(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的具体的的统一。

(5)真理和谬误界限不容混淆。真理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表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考点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为什么?)

①认识具有。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的。因为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

A.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等条件的限制;

B.从认识的客体来看,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和也有一个过程。

C.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的过程。因为:

A.认识的对象是;

B.作为认识主体的的;

C.作为认识基础的的。

③认识具有。

认识过程不是一种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的运动。(2)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的哲学依据

原理:认识具有,认识具有,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波浪式前进或上升。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道德理想主义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道德理想主义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在世界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独具魅力,道德文化以独特的方式规范着人类的社会秩序,为人类提供精神理想和终极关切的信念力量。从道德在中国的产生及发展来看,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道德文化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和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道德文化思想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凝聚人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仍然不失其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以唯物史观对其加以分析和借鉴。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观点 道德文化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历史相当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这说明在中国政治文明的早期就对道德文化高度重视。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继承了这种道德文化的传统,提出了以道德教化作为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以政刑为辅助手段的国家治理思想,这种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一直是中国古代主流的政治统治思想。 道德文化思想渊源于尧、舜、禹时代。从社会形态来看,这一时期是原始社会末期,道德文化思想的萌芽主要体现在“禅让制”的实行。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结构基础是宗法社会,其权力交接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而儒家推崇的权力交接制度则是“禅让”制度。“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尧、舜、禹之所以能当上部落联盟的领袖,除了天分聪明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他们个人良好的品德修养树立起来的威信,取得了各部落首领的认同。正如恩格斯所说:“酋长在氏族内部的权力,是父亲般的、纯粹道义性质的。”① 道德文化思想发展于奴隶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着名的代表人物是西周初年的周公姬旦,他创立了“以德配天”的政治伦理观。周公等人认为:“惟命不于常”,②“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③“皇天无亲,惟德是辅”。④这就是说,“天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在他看来,夏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敬德保民”。基于此,他认为天命不可恃,惟有敬德才能保民、保天下。周公姬旦的思想实际上已经包含了道德文化理论的几个重要问题,即对君主的要求,对道德规范——“礼”的重视,对民本意识的强调,等等。当然,西周统治者提出的“以德配天”和“敬天保民”的主张,仍然是以“君权神授”说为思想基础的,神权思想仍然是他们统治人民的重要精神武器,他们提倡“明德慎罚”,也并不是要削弱刑罚,更不是要放弃刑罚,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刑罚来维护其统治。

政治学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 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1982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轮》,商务印书馆 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 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本,三联 霍布豪斯,《自由主义》,商务1996 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 邦亚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

西洋政治哲学概论笔记10

西洋政治哲學概論 課程筆記 第十章: 霍布斯論主權者與宗教衝突;洛克論自然狀態、上帝與自然法 授課教師:陳嘉銘教授

授課老師:陳嘉銘 筆記整理:鄭皓中 霍布斯論主權者與宗教衝突;洛克論自然狀態、上帝與自然法 筆記 人世間各種不同領域的劃分1 人類理性無法介入的領域 這一塊領域是神(God)明確意志表示範圍2,在霍布斯所處時代,人們普遍認為這塊領域並不是人類理性能夠斟酌的,因此政治不該介入。 屬於Human discretion的領域 在神明確意志表示範圍之外,則是人能夠自我掌握的領域,因為沒有上帝直接意志的表示,所以屬於Human discretion的範疇。 ●在此領域中,還包含著宗教的儀典,例如結婚儀式、祈禱文、受洗日……。 然而也正因為此些宗教儀典屬於Human discretion的範疇,沒有特定標準,各教派的爭端也就時常出現。 ●另有一塊領域對霍布斯來說可以獨立於其他諸領域來看待,它包涵了霍布斯 意義下的stability與peace3。而保衛這一塊領域就是成立政府的最主要目的。 也就是說,政府存在的目的並非推動某一宗教教義,又或是推動任何一種政治意識型態,而是要維持和平、穩定。 ◆正因為必須去維護和平、穩定,霍布斯認為政府應該要擁有最高且不可 分割的權力。基於對和平與穩定的維護,政府能夠去判斷其餘一切領域 如何安排才能給國家帶來最好的結果。雖然,政府只能基於維護和平、 穩定的理由管理一切領域,但,什麼樣的事情與國家和平、穩定相關, 是由政府決定的。因此,霍布斯實際上是一個絕對王權的支持者,他認 為主權者握有世俗的劍,也握有教會的權柄4。 ●另外,有一塊領域則包含政治上的各種理念,以及實踐上的各種不同意見和 衝突。例如,共和、自由和人權都被歸在這個領域。 1建議讀者搭配老師版書閱讀,才能得到最佳的理解。 2多半是記錄在聖經上。 3這塊領域對霍布斯來說可以被獨立出來看待。 4正因為握有教會權柄,基於維護和平和穩定的理由,政府能夠去干預宗教教義。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1)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7、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教学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2014年2月26月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课号课序号:08032106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 18 周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课程教师:华翔 4.适用对象:大三本科 5、预修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澳]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应奇主编:《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美]乔治·萨拜因(George Holland Sabine)著,[美]托马斯·索尔森(Thomas Landon Thorson)修订:《政治学说史》(上&下),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加]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Frederich Watkins):《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之后现代政治哲学启示.docx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之后现代政治哲学启示摘要: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在政治解放范围内的言说,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生活微观认识的深化,更加彰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价值,促进了政治自由的差异与多样性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建构;后现代政治哲学 作者:李福岩,崔晓庚 现时代,一股文化、政治哲学输出的意识在中国学界涌动。中国特色的政治哲学文化正在生成,与西方政治哲学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成为现在与未来学术探索的主要方式,对待当下后现代政治哲学思潮的态度、方法亦是如此。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确有消极因素,其对人类解放宏大叙事的消解,会使人产生理想信仰的迷惑与困顿,甚至会使人有走向政治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危险;貌似激进自由色彩的政治哲学微观言说背后,隐藏着对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辩护与美化;错误地理解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思想,造成思想混乱,等等。然而,后现代政治哲学批判也有其积极因素,需要对其批判吸收。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实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指导,考虑到中国的民族性、历史传统等复杂因素,在此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批判吸收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 一、后现代政治哲学言说开启了当代政治哲学批判的新视域 批判是哲学本性,内含理论批判与现实批判两方面重要内容。政治哲学的批判更是典范的理论批判与政治批判的合一,同时也有相应的建构。可以说,任何一种类型的哲学,不管它是自然哲学、科技哲学、语言哲学还是分析哲学等等,都含有现实社会政治的批判与建构,都有对人类社会政治生存的各种不同理论观照。否则,它就无法留存,更谈不上流传久远。 政治哲学观照方式的差异,受到世界历史发展、民族国家、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与个人独特生存体验的影响与制约更大。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大型言说的道德理想国,突出批判现实社会政治的礼崩乐坏,强调政治合法性的最终准则是道德善恶。古希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大型政治哲学言说与批判,也是以伦理道德为准则,其心中的理想国也是个道德王国。中世纪西方社会将近1200年,其政治哲学真可谓在黑暗的漫漫长夜中朦胧,以虚幻、神圣而宏大的上帝之城来批判引导地上王国的建构。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宏大叙事,构想了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人权的资产阶级千年王国。然而,其解放诺言并未兑现,只是兑现了政治自由与解放的形式,人类解放理想并未实现。需要不断地革命,以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由此诞生。 当代西方后现代政治哲学家不同程度地接受到古希腊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教育训练,也都受到西方政治哲学宏大叙事的影响,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批判精神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后现代政治哲学家更是深受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精神的影响,都曾经在思想上有过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在他们政

政治哲学概念性理解的两种进路及其启示

政治哲学概念性理解的两种进路及其启示 一般认为,有模有样的现代政治是由英国和美国奠定基础的,它的底色是以经验为导向的;法国和德国的现代政治,也许给予人们敬多于爱的印象,它并不涉及它所包含的概念与经验客体之间的关系,而只涉及这些概念彼此之间的思辨或逻辑关系。然而,到底是什么构成了现代政治哲学概念的基础,依旧是不清楚的。按照列奥·施特劳斯对哲学史的解读,现代的政治哲学,既不懂政治是什么,也不懂政治哲学是什么。它所信以为真的政治律法,事实上所说的是信以为是的或约定为真的政治律法。因此同样也是宣称知道它不知道也不能知道的东西。施特劳斯用“宣传”来表达马基雅维利及其后继者的现代政治哲学的毛病,旨在彰显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在此,我们并非意欲附庸施特劳斯的观点。我们的观点是。要认识现代政治哲学的原则当然离不开历史。或者说,一个关于政治哲学的概念把握可以有两种视角,即历史或逻辑的视角。从这两种不同的视角,可以形成政治哲学的不同定义。 一、什么是政治哲学 什么是政治哲学?在现代,政治哲学形形色色,彼此有着根本差异。我们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概括为两派:即“不作正面回答”,我们把它叫做否定 派;“正面回答”,我们把它叫为肯定派。否定派与肯定派仅仅类似于人为约定的定义。 否定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分析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理论的关系。否定派认为,应该区分两种政治哲学:一种是特殊的政治生活理念、纲领、主义;另一种是分析政治事物本性的哲学,或者直截了当说,就是哲学的分支。对于这后一种政治哲学来说,“如果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自然,就不可能理解人的自然”。这种政治哲学诉诸自然而然就是公正的东西。闭在很高层次上,就是智慧。 若说,智慧乃是完备或整全目的论的而非部分的知识,那谈智慧就太奢侈了。每个想要谈论智慧,或者想要让这样的谈话能够带来益处的哲人,自然都必须假定一个前提,即他自己并不智慧,也就是要有意地表现出,他认为自己是不智慧的。苏格拉底的知识是关于无知的知识。“无知的知识不是知识,它是认识到真理和整全难以捉摸这一特性”。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要有意表现出自己不智慧,那么有一个答案会首先跳出来,这个答案是政治哲学的。因为它认为,不表现自己很智慧,是更保险、也是更聪明的做法。例如,在某种弱者和强者的权力分配极不公平的环境中,弱者自认聪明很容易让强者火冒三丈,乃至丢掉身家性命。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所有哲学原理

高二哲学有关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二、三单元) 唯物论原理(第二单元第4——5课)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有本身固有的规律的,因此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用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问题)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因此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必须承认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时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最重要的唯物论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背景、情况……,制定出台实施政策、方针、规划等) 5.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动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动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往往会从政策、思路、理念的作用和效果角度挂钩) 6.规律客观性原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和消灭。要求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寻找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把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思想僵化或盲目蛮干。(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上述三点展开,材料一一代入) 认识论原理(第二单元第6课)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的角度)、动力(认识变化发展角度)、目的(认识回归指导实践的角度)和检验标准(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角度)】要重视实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谬误有严格界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无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专业知识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和思想演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ies and thoughts of the West since the 1970s. It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estern societ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society and political life.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二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通过了解当代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争论,掌握其核心的争议焦点,熟悉其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最重要价值的诠释,从而准确的认识西方价值的本质。课程内容包括六部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群主义、公民资格理论、文化多元主义。部分与部分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批判,共同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核心讨论议题。 - 1 -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专业知识课程,是对一些基础课程的深入,学生应初步具备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收益: 1.了解并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家对功利、自由、平等、正义、权利、社群、共同善、公民美德、公民资格等价值的认识,熟知每一种价值的核心内涵及内涵的演变与差异性,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积累。 2.明确不同理论与价值的相互继承与批判关系,认识各理论及主要思想家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的视角和方法,把握其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锻炼并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形成对未来政治与社会生活核心价值的构思。 3.批判地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尤其是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阶级本质与局限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三、学习要求 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须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及额外的参考文献,了解授课内容,为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作必要的准备;课上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随堂思考题;课后需小组合作选择任意理论进行资料的收集与研讨,为课上的小组汇报做准备。 四、教学进度 - 1 -

高中必修四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四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高中必修四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 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 的因素。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立足 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 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原理: 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于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 个更高的阶段也有走向衰落和灭亡。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 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 1.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 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 非之心的总和。 3.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 性起伪”“化性”即教化,改变人的恶的本性,“起伪”即礼义是人为的,主张通过后天休养,用人为的礼义道德去教化、改变人性之恶。 4.明分使群:人群聚而组成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在于人能够 组成群体,分享自己的群体生活,这成为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界万物 的一个重要前提。 5.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学 派主要以下几个特点: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儒家重视伦理道 德的作用,崇尚仁义。c.以孔子为师 6. 法家思想:法家作为一个学派的概念,最早见于司马炎《论六家之要旨》。 法家思想的特点有: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d.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7. 道家学派: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思想学派, 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绝圣弃 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8 墨家学派: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墨子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9. 淮南子:刘安招致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 法、阴阳诸家,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 供全面的治理方案。作为汉初黄老派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不少思 想家和政治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无能子: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主旨,抨击等级名分,伦理纲常和君主 政治,斥之为祸乱本源,主张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废礼教,弃人伦,无 贵无贱,无君无臣;从批判和否定纲常礼教,君主制度,进而走向否定 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和文化。 二、简述题 1.简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这就是六期发展说。 1)思想形成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先秦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2)思想发展期:秦安隋唐时期,秦时,法家思想发展,而汉朝以后,儒 家思想备受尊崇。 3)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出现宋明理学。 4)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一是封建政权逐渐衰落,二是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随着时代发展而反思自身,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5)思想转型期:近代社会,出现了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 是转型期。 6)思想变革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发动辛亥

2020年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2020年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是人们可以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失分点(2)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2)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一、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 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 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 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 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 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 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 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毕业论文范文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摘要: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尤其是近年在中国的兴起是一件重大的哲学事件,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是学界对中国面对的重大社会现实不足的一种积极回应。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探讨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政治社会中的重大现实不足入手,建构自己的、适应于现实生活并能引导时代思想潮流的政治哲学论述。 关键词: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方式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西方学界掀起了政治哲学的探讨热潮。受西方政治哲学探讨热潮的影响,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也开始对政治哲学进行关注,甚至有学者断言政治哲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门显学。政治哲学探讨的兴起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者如何应对等,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不足,必须首先厘清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兴起的理由及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一、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兴起的理由 思想是时代的声音,现实是不足的发源地,每一时代的不足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些不足正是对时代特点和社会现实的反映。立足时代和现实探讨不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的一条基本思路。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的兴起,正是对当今时代所面对的一系列全球不足的回应。所谓政治哲学,综合学界观点,主要是指对政治生活或政治事物的哲学反思。西方发达社会现代化起步较早,自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社会不足,如环境污染、政治腐败、能源危机、社会不公等。在此背景下,西方学界纷纷转向对政治、社会现实不足的探讨,并迅速掀起了政治哲学的探讨热潮。 相对于西方社会,中国现代化进程较慢,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也开始面对与西方社会相似的不足,但情况却更为复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历史和文明特点更加鲜明。中国社会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专制政治系统及传统政治文化。在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想史上,早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就有了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与西方国家相反的是,古代中国根本不有着民主政治的传统。传统中国社会中,以秦始皇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政治力量就开始支配整个社会。以皇帝为代表的集权政府拥有全部的政治力量,制约着国家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资源,不仅社会是政治社会,文化是官本位的政治文化,就连人也成为政治的附庸。传统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再加上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中国面对的不足更为复杂。历史经验表明,每一社会的转型时期,矛盾都比较集中,同时也是矛盾的高发期。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进展正处于革新开放转折的关节点,即由经济增加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展转型,是

政治哲学是什么

政治哲学是什么 一、西方关于政治哲学学科性质的主要观点 在列奥·斯特劳斯看来,政治哲学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其学科的性质由哲学的学科性质来加以说明。列奥·斯特劳斯继承古希腊的哲学观,认为哲学是追求真理的,因此,既然政治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那么它也是追求关于政治活动的真理的学问。 对于现代哲学来说,政治哲学就是政治哲学史。这一观点可由黑格尔的名言推论出来。虽然“古典政治哲学探索的是政治现象的本质以及最好的或公正的政治秩序,而不是研究同政治史相关的特殊现象……更不用说研究政治哲学史”1,但是经过人类两千多年复杂多难的政治实践的洗礼,现代政治哲学已经具备了强烈的历史意识,并就研究经典著作和探讨那些基本而永恒的问题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 政治哲学是关于一般政治活动的基本概念、要素、结构和问题的探究。英国学者杰弗里·托马斯著《政治哲学导论》就是按这个思路编写的,此论著可以归入分析哲学的传统。 托马斯还指出,政治哲学不同于政治科学或政治史,其原因在于后两者是经验性的和描述性的,它们解释或记叙一个政府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而政治哲学则是规范性的,它试图建立那些规定政府应如何运作的准则或理想的标准。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活动及政治观念的道德基础。威尔?金里卡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导言”中说:“我所理解的政治哲学是一种道德论证,而道德论证又得诉求我们深思熟虑的直觉。当这样说时,就正在逼近我心目中的关于道德和政治论证的常识。此类常识包含下述内容:首先,我们有理由认为它们要么正确要么错误;最后,这些理由和信念可以被组织到系统化的道德原则和正义理论之中。因此,政治哲学的中心目标之一,就是要对那些相互竞争的正义理论进行评判,并进而评估这些理论为自己的立场所作辩护的力度和融贯度。”2美国学者伊安·夏皮罗著《政治的道德基础》3实际上是一部关于启蒙运动以来的政治哲学史,民主政治是其基本立场和辩护对象。 二、政治哲学是什么——杰弗里·托马斯著《政治哲学导论》之《导言》 杰弗里·托马斯认为,任何一种学术探究都要追问四大问题:(1)其研究领域、学科对象是什么?(2)研究方法是什么?(3)其内在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组织和分支?(4)这种探究具有什么价值? 政治哲学研究的对象很明确,就是政治活动。那么什么是政治活动呢?作者很快放弃了从外延上给它下定义的努力,而企图揭示其内涵。作者从四种观点出发探讨政治活动的内涵:(1)目的论的;(2)预设前提的;(3)论坛或竞技场的;(4)过程的。作者比较重视的论点分别如下:(1)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政治的目的在于促进其公民的幸福,而获得幸福的条件是充分实践美德;(2)政治的前提是意见分歧,或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3)权力机构如各国政府、警察、军队都是必需的,由其制定、执行将社会整合在一起的各种决策;(4)福柯认为,只要有权力关系,就会有政治,权力关系遍布于社会之中。索列尔认为冲突和对立是社会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接着,作者按系统论将政治活动解析为五个组成要素:(1)公众主体,如社团、社群、民族;(2)公共领域,指与集体决策有关的各种事务;(3)为公共领域作出的政策选择;(4)集体决策形式,在现代西方社会包括一个合法的选民群体和一个立法机构;(5)行政和强制权力机构,包括行政和司法领域。最后,作者就政治子系统与社会母系统的关系问题,政治动力学问题,政治与价值论、道德律的关系问题作了引论式的讨论。

高考政治全套哲学知识点总结

2020备战高考——高中政治全套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核心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哲学①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②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⑤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⑤(期中卷26题)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它是一切哲学

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区别联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哲学家)③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系。①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②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否认根本看法和总的看法。③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时代包括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等。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

自由与正义-政治哲学的永恒主题

自由与正义:政治哲学的永恒主题 摘要: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奠定的基本价值是在稳定政治秩序的基础上达到政治理性、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近代以来,中国对西方思想的引入的缺陷在于一方面片面强调以西方思想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以市场经济引导的经济自由取代保障个人权利的政治自由。中国学者研究政治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把西方思想与中国独特的语境相结合。 关键词:自由;正义;中国语境 一、西方政治哲学首要主题:建构政治秩序 西方政治哲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与政治危机相关,它的推动力是建构新的政治秩序:《理想国》是在雅典衰落之后探讨城邦和个人生活的正义,探讨真正理想之城邦的秩序构造;《毛主论》是马基雅维里进谏佛罗伦萨统治者,以强有力的统治使意大利摆脱外敌入侵、内政混乱的危机局面;《利维坦》写于英国内战,霍布斯试图以强大的拥有绝对权力的政府来为英国提供和平;《政府论》则是詹姆斯二世时期国王与议会之间因“排斥法案”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刻,洛克为议会派提供革命性理论资源的努力。可见,政治哲学的进步在于对政治制度的危机和挑战的回应,当制度无法整合政治各种社会力量、以往的价值理念和观念资源无法继续成为大多数人的信念,从而社会失序、混乱丛生、人的世俗生活和精神领域都得不到安宁的时候,往往需要思想家们反思已有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体系,进而为重新建构秩序提供思路,也为未来的新制度构建意义。因此,政治哲学思考的首要主题是秩序与和平,使某种范围内作为群体的人类能够和平地生存下去。 中世纪的政治哲学家们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将国家当作为教会和宗教目的服务的机构,从而建构起神学的政治秩序。15至16世纪,从意大利北部地区发端并迅速波及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被用来反对神学。思想家们开始关注世俗事务,提倡理性和个性自由,反对神性与等级桎梏。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把个人理性当作精神信仰的唯一依据,抽空教会在上帝和信徒之间设置的思想钳制和清规戒律;加尔文在路德思想的基础上主张预定论,肯定个人的努力和现世积极谋取事业成功。经过韦伯的注解,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成为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最为适宜的“伦理精神”。 如果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所面对的仍旧是宗教问题或者世俗与宗教之间关系问题,那么经过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等人的努力,政治哲学终于有了近代化的转型。马基雅维里完全把政治当作政治,将宗教和道德因素排除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