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14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因此,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初中阶段,应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作品,理解作品大意,初步赏析艺术手法,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的方式,使学生去理解本诗歌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另外,每一首古诗的创作都有他特定的背景,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有感而发的。由于年代久远,仅从字面上,我们很难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会带领学生细致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观沧海》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一首诗歌,选自《乐府诗集》中的《步出夏门行》,是曹操的名篇。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对生活的向往,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培养积极的生活情感。《观沧海》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精讲的第一首古诗,对学生学习古代诗词,在引领学生诵读、感悟诗歌魅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首诗歌是在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后,归途中登山观海,触景生情所写,通过描写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学情分析】

本诗歌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则缺乏了解。现在进入初中阶段,要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但另一方面,本节课的古诗教学又应有别于小学教

学。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歌大意的层面,而要更进一步,使学生对诗的情境有所认识,对诗的思想情感有所感悟,对艺术手法有

所领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

2.结合创作背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体会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同样的生活情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创作背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体会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同样的生活情趣。【教法学法】

1.教法:

提问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观视频·巧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老师:“在如此雄浑苍凉的艺术氛围中,我们仿佛走进了三国,三国是

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英雄人物——曹操。

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篇诗作《观沧海》。”

2.解题:

(1)要求:学生解释题目。

(预设:观赏苍茫的大海。)

提问:《观沧海》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呢?(预设:乐府诗。)补

充:汉代乐府诗一般没有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2)思考:诗歌哪一句话与题目相照应?(预设: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补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3.学生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读诗歌·夯基础

1.齐读要求:学生齐读诗歌,明确生字词读音,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并多读几遍。(碣石、澹澹、竦峙)

2.自由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一边读,一边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然后,将读不通的地方标注出来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课堂上一起交流解决。最后,老师以考查的形式提问重点词句的解释。

3.文学常识提问:对于曹操,同学们了解他的哪些信息呢?预设:望梅止渴、奸雄、枭雄...............

(1)曹操其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等。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 魏武帝。

(2)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操。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3)乐府诗:“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可以配乐演唱。题目多见“行” “歌”“吟”“ 引”等字眼。

三、读诗歌·知韵律

1.断句

古诗文是没有标点的,但读的时候要读出停顿,这就是句读,俗称“断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没有标点符号的诗歌,还原古诗最初的模样,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注意读出断句并用斜线画出,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示范朗读

老师纠正学生朗读中不恰当的地方。

3.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听老师示范朗读,学习诗歌的节奏与抑扬顿挫的语调。

4.朗读比赛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准备充分后进行小组间诵读比赛。【朗读方法指导】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划分节奏多,按表意划分节奏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蒹葭/ 苍苍,白露/ 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 孤烟/ 直,长河/ 落

日/ 圆”,“晨兴/ 理/荒秽,带月/ 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 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人生/ 自古/谁无死”。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 到死/ 丝/ 方尽,蜡

炬/ 成灰/泪/ 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观沧海》为四言律诗。

古诗文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

四、读诗歌·品情感

1.创作背景老师:“每一位诗人都有他的故事,每一首诗歌的创作都有它特定的背景,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有感而发的。由于年代久远,我们仅从字面上很难真正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想要真正体会一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还需要细致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多媒体课件展示) 作者曹操,他一生南征北战历经艰辛,其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积极进取,把统一中国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削平了北方群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