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历年考研真题

专业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历年考研真题

专业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历年考研真题
专业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历年考研真题

专业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历年考研真题

一、精选历年考研真题

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何谓里昂惕夫之谜?如何理解其理论意义?

答:(1)里昂惕夫之谜

按照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分工中,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在这样的观点下,一般认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充足,但劳动力相对不足(高工资率)的国家。因此,美国在生产、出口机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应具有相对优势,进口的则应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事实却相反。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经验检验,目的是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美国出口的不是资本相对密集的产品,而是劳动相对密集的产品。这一结果使经济界大为震惊。这就是人们所称的“里昂惕夫之谜”。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劳动熟练说;②人力资本说;③技术差距说;④要素密集度逆转;⑤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⑥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影响;⑦研究方法的问题;⑧需求逆转;⑨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否定。

(2)对理论意义的理解

里昂惕夫之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对要素禀赋论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应用于实际的大挑战。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论的验证结果表明,这个理论脱离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并引起了对“谜”的各种各样解释和有关理论的发展。同时,里昂惕夫首先运用投入-产出的方法,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三者结合起

来,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开辟了用统计数据全面检验贸易理论的道路。

对“谜”的解释和有关的大部分学说,是在继承传统的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整修补缀的论述,不是对比较成本说和要素禀赋论的全盘否定,也不是对这些传统理论的全盘继承,而是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在继承这些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扩展。从理论上,他们继承了西方传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基本的东西,即比较成本说,把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的模式分析,代之以多数国家、多种商品以及天然资源、劳动效率、人力资本、技术差距、需求因素和规模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分析;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结合起来,把比较利益的静态分析和动态转移过程结合起来。这些都是他们与西方传统理论的不同之处和对传统理论的修改补充。

2进口配额与关税有何区别?一国政府大致可采用哪几种方式分配进口配额?答:(1)进口配额与关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实施保护而引起的国内价格上涨的收入归属的区别。进口关税引起的国内价格上涨的收入归政府财政。而进口配额引起的国内价格上涨的收入不一定归政府所有。

②价格上涨幅度不同。

③调节机制的区别。进口关税是通过调节价格从而调节进口数量的,所以是一种价格调节;而进口配额是直接调节进口数量,所以是一种数量调节,它的附带结果是对价格的调节。

④对国内生产企业垄断程度影响的区别。关税由于不能完全隔绝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而限制了生产者对本国市场的垄断权力,生产者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价格。在进口配额的情况下,国内生产商可取得垄断地位。

⑤对保护确定性的区别。进口关税的贸易效应是不确定的,从而对生产者的保护是不确定的;而进口配额是由政府确定的,对进口数量的限制也是明确的,因而对国内生产者提供了确定的保护。

⑥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管理方法的差异。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关税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自动进行的,因为关税并没有排除价格机制的作用。征收进口关税,带动进口价格的变动,出口国的供给和进口国的需求相应地得到调节,关税收入则流进了国库。而配额则牵涉到进口许可证的分配。如果政府不在竞争性市场上拍卖这些许可证,接受这些许可证的厂商将获得垄断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官员是选择一个基期年份以各进口商的进口配额为标准进行分配,而不考虑进口商经营效率的变化。

(2)分配进口配额的方式:

①政府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颁发给谁由政府决定,许可证是免费的,谁拿到就可以从进口中获利。

②政府根据进口商或消费者的申请颁发许可证。这种方式与第一种的区别是,许可证的申请人是灵活的,政府在申请的基础上审批颁发,过程复杂。

③政府公开拍卖许可证。愿出高价的进口商可以拿到许可证。

④政府在设置限额以后,将权限交给出口国,由出口国自行分配。这种情况相当于将进口许可证免费交给了外国的出口商,出口商将他们的商品按进口国国内市场的高价出售而获得本来属于进口国政府或进口商的利益。

3简述构成一项有效发盘的必要条件,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发盘可否撤回与撤销?

答:(1)构成一项有效发盘的必要条件

①发盘必须向特定人发出

凡是发盘必须指明特定的受盘人,被指明的特定受盘人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这一点,发盘区别于向社会广大公众发出的广告。

②发盘人须表明承受按发盘条件与对方成立合同的约束意旨

发盘需表明发盘人承受约束的订约意旨,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暗示的。若发盘未表明发盘人在发盘被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则不构成发盘,仅视为发盘邀请。

③发盘的内容必须是十分确定的

所谓十分确定是指发价必须列明货物品名、价格、数量或者决定价格或数量的方法。为了慎重起见,在对外报价时,应该将货物品名、规格、数量、价格、包装、交货期和支付方式等列明。

④发盘必须送达受盘人

发盘在送达受盘人之前,即使受盘人已获悉该发盘,他也不能接受该项发盘。送达是指将发盘内容通知特定的受盘人或送交受盘人,送达标志是将发盘送交特定受盘人的营业场所或通讯地址,如无营业场所或通讯地址,则送交受盘人惯常居住地。(2)关于发盘撤回与撤销的规定

①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一项发盘(包括注明不可撤销的发盘),只要在其尚未生效以前,都是可以修改或撤回的。因此,如果发盘人发盘内容有误或因其他原因想改变主意,可以用更迅速的通讯方法,将发盘的撤回或更改通知赶在受盘人收到该发盘之前或同时送达受盘人,则发盘即可撤回或修改。

②《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6条规定,在发盘已送达受盘人,即发盘已经生效,但受盘人尚未表示接受之前这一段时间内,只要发盘人及时将撤销通知送达受盘人,仍可将其发盘撤销。如一旦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则发盘人无权撤销该发盘。此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约》还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发盘都可撤销,下列两种情况下的发盘,一旦生效,则不得撤销:第一,在发盘中规定了有效期,或以其他方式表示该发盘是不可能撤销的;第二,受盘人有理由信赖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并本着对该发盘的信赖采取了行动。

4简述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

如果一国是小国,那么它就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因为这种国家一般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汇率的浮动会给它的国际贸易带来不便;同时,小国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低。相反,如果一国是大国,则一般以实行浮动性较强的汇率制度为宜,因为大国的对外贸易多元化,很难选择一种基准货币实施固定汇率;同时,大国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较高,并倾向于追求独立的经济政策。(2)特定的政策目的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汇率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在政府面临着高通胀问题时,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另外,出口导向型与进口替代型国家对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3)地区经济情况

一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情况也对汇率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相互间经济关系

的发展。尤其是在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其经济往来的特点往往对它们的汇率制度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

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必须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国际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庞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本国对汇率市场干预的实力因各种条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强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5简述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信号效应的实现条件。

答:信号效应是指当外汇市场上出现大量、单一方向的外汇交易,交易者认为本币汇率有改变的可能时,政府通过公开声明、告诫等方式表示维护固定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决心,这可以视为政府向市场发出的信号,其含义表示如果汇率继续波动,政府就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或者采取其他管制措施。然而,政府通过向公众传递信号的方式来维护固定汇率制度,需要满足一些条件:

(1)政府传递的信号必须明确表达出未来干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汇率;否则,市场参与者将无法判断这一信号是为了向市场传递汇率方面的信息,还是出于其他方面的需要。

(2)所预示的未来政策必须能够引起汇率向正确方向做相应变动。以货币模型为例,政府的货币供给对汇率变动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干预信号预示的不是货币供给的未来调整,或者它预示的货币供给调整方向错误,则无法使汇率按其意愿调整。(3)政府必须建立起言行一致的声誉,从而使政府发出的信号具有可信度。如果政府在以前的行动中,曾经未按其承诺的那样维护汇率,则市场在受欺骗之后,就会

不再相信政府今后的所作所为。这样,政府在干预中所传递的信号均被视为不可信,也就无法改变交易者的心理预期。

(4)最重要的一点,政府做出的承诺不能与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状况有严重矛盾。当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动或者变动较小时,政府应当追求政策和经济环境的稳定性,通过公开承诺,并以经济干预作为后盾来化解波动,使经济重新回到稳定的水平上;当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导致政府原有的目标不能维持时,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变目标,并设法降低目标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僵化地坚持不能实现的目标。这也是所有外汇管理中政府应当坚持的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我国某出口企业对外出口产品一批,销售合同中规定商品装于木箱之中(to be packed in wooden cases),而对方所开来的信用证则显示商品装于标准出口纸箱中(to be packed in standard export cartons)。由于卖方同时拥有两种包装的产品,而且船期临近,且双方有长期的业务合作,卖方便在信用证中所规定的装运期前将装于标准出口纸箱的产品装运并取得相应的单据,此后卖方收到信用证的修改通知书,对方表示由于工作疏忽将包装条款打错,希望将信用证中的相关条款改成与合同条款保持一致,即以木箱进行包装。卖方由于已经装运,所以拒绝接受修改。待卖方向有关银行结算以后,却收到买方提出的抗辩:“……关于第XXXXXX 号合同,合同中规定采用木箱包装,而贵方所提交的单据显示该批货物系装于出口标准纸箱之中,我方亦与我方的最终用户联系,其表示不能接受。因此,我方对于贵方所提供的货物和单据亦不能接受,希望贵方退还已从银行结算的货款,并承担我方的损失费用。……”请问卖方应该如何处理?

答:卖方处理方案如下:

(1)卖方不需要将从银行结算的货款归还,更不需要承担买方的损失费用,原因如下:

①买方所开来的信用证修改通知书的时间晚于装船日期,因而卖方拒绝修改信用证是合理的。

②信用证与货物买卖合同的区别:

信用证是独立于其他合同之外的一种自足的法律文件。虽然信用证是依据买卖双方之间的买卖合同和其他合同(如开证申请书、运输合同、保险合同)开立的,但信用证并不依附于买卖合同和其他合同,而是独立于买卖合同等之外的银行信用凭证。银行只对信用证负责,不受买卖合同或其他合同的约束。即使信用证中包含有关于合同的任何援引文句,银行也与该合同完全无关。信用证与买卖合同是两项不同的业务,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法律关。

本案例中虽然信用证与买卖合同中要求的包装条款不同,但只要卖方按照信用证上的要求提供符合条件的单据,就可以享受交单付款。没有任何的违约性质。

(2)在此案例中买卖双方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卖方在收到买方的信用证后,应核对一下其与合同的不符之处,主动提醒买方修改信用证,避免日后出现纠纷,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②买方在开立信用证时一定要认真核对信用证中的条款与合同条款是否一致,及时发现错误;买方发现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款有出入时,应当在货物装运期前及时通知卖方修改信用证,而不应在装运期后发出通知,以产生货物已装运,卖方拒绝修改信用证的损失。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对“自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观点进行评论。

答:“自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的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1)自由贸易不是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而是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贸易双方的福利都能够因为参与了贸易得到提高。

(2)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和专业化生产,穷国可以通过贸易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获得利益,同时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将本国用于生产比较劣势产品的资源转移到有优势的产品中,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这样穷国也可以从贸易中得到好处,使其福利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

(3)萨克斯和沃纳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78个发展中国家里,开放经济比封闭经济的增长速度平均高出三个多百分点,按照这样计算的话,两个人均GDP 相同的国家,可能会由于开放与封闭的不同选择,35年以后,一国(开放经济)的人均GDP会是另一国(封闭经济)的一倍。另外,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可以成为有力的证明。

由此可见,自由贸易不仅仅是国际间商品交换,而且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自由贸易,弱国不会“变得更穷”,相反,还会使其经济得到发展,国家福利得以增加。

2论述国际资金流动“放大效应”的产生原因,结合某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对这种效应做出分析。

答:(1)“放大效应”产生的原因: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发的、偶然的资金流动在适当的条件下会演变成大规模的、群体性的资金流动,资金流动因而能对全球经济发挥远远超过其实力的影响。国际资金流动效果“放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衍生品交易采用保证金制度,其本身就具有放大资金控制力的杠杆效应。在衍生品交易中,较小数量的国际资金就可以控制名义数额非常大的衍生工具合约,从而对衍生品市场上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并进而通过衍生工具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影响一国和全球经济。

②国际上流动的各种资金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使资金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充实力。例如,主要活动于各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基金一般与银行保持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它既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进入一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也可以与某些银行达成协议,在较长的时间内获得信贷支持,这些都扩张了原有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时的冲击力。

③国际资金流动中存在着“羊群效应”。在短期国际资金的流动中,心理预期因素非常重要。某些有影响力的国际资金的突然行动,可能会带来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纷纷仿效,从而对经济构成很大冲击。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机构投资者就利用国际资金流动的这一特点,故意将某一信息广为宣传,有意识地诱发市场恐慌情绪与从众心理,来实现其原有数量的资金无法达到的效果。

(2)例如,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它同美国房产市场泡沫破裂密切相关。作为美国第一产业,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很高。网络泡沫破灭和“9·11”恐怖袭击之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导致美国房产市场的泡沫。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不具备偿还能力的

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国贸易经济往来的频繁,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运用,从而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3)国际资本流动“放大效应”的影响:

正面影响:

①促进了全球范围内资本的优化配置

就资本收益而言,在国际货币和资本市场上发行的金融证券一方面为公众的储蓄提供了一个获利能力较强的渠道;另一方面又为需要融资的部门提供了资金的来源,使资本通过金融市场流向需要的地方,提高了资本的边际产出,进而能够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交易风险而言,在本国金融市场功能单一、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需要自行承担经济变量(如汇率、利率)在未来变动的风险,如果经济主体能够进入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就可以利用衍生金融产品等工具来消除或减少交易的风险。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对国际间的资金进行优化配置。

②促进了财富效应的传导

国际资金在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流动会使单个国家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得到扩散,所以重要的金融市场所在国的经济增长常常会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

③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

以往,由于各国市场结构和政策规定的不同,资金变现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当两国的投资收益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如果要持有外国资产以牟利,则可能要承受难以变现的风险。国际资金流动规模的扩大、产品的丰富和参与者的增加,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金融产品的持有者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将资产变现,获得了流动性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国际资金流动规模的扩大。

④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国际资金流动飞速增长最直接的有利影响还是体现在它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所谓一体化,就是指“若干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反映各国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标志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使资金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配置,当某一国国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大于供应时,资金将流入;当资金需求小于供应时,资金将流出,从而各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和变动趋势逐步一致。

负面影响:

①国际资金流动加大了各国维持外部平衡的难度

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使资金在各国之间的转移异常迅速便捷,频繁和大规模的资金进出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主要受资本流动的影响,进而需要在维持实体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稳定之间做出权衡。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巨额资金流动引起的外汇市场供求变化会加大汇率的波动;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金流动会对一国的外汇储备造成冲击,某些以投机为目的的短期资金流动在极端条件下会引发货币危机。

②国际资金流动加大了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的困难

在国际资金充分流动的情况下,外汇市场的大幅度波动会增加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各国间汇率和利率的联动关系会使得一国微观主体的投融资决策受到其他国家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而不易把握。企业或者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等手段,以增加一定成本的方式降低风险,或者把希望寄托在对未来正确的预测上,预先采取措施来消化可能的风险,这两种方式都增加了微观主体经营的困难。

③国际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放大了交易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既是风险管理的手段,其本身又是最具风险的交易。衍生品市场是国际短期投机资金最活跃的地方。衍生品市场的保证金制度使得衍生品交易具有很高的杠杆性,随着合同标的价格的变动,合约价值的变动可能几十倍于所缴保证金,可能的盈利和亏损程度都很大,这是其他任何市场交易所不具有的特性。而且,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属于表外业务,它们不受银行资本比例要求的约束,对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存在客观困难。衍生工具的价格波动具有短期性、虚拟性和高度可逆性,它的剧烈波动会反过来影响标的产品的价格,从而将波动扩大到了其他金融产品市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威胁。

④国际资金的流动会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

国际资金流动对内部均衡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主要表现在政府为了干预外汇市场而不得不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果短期资本的流量从长期看能够保持一个适量的动态平衡,即一段时间内的资本流入等于资本流出,则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会很大,但如果出于对一国经济发展前景或者货币升值或贬值的预期,短期资本的净流量一直保持相同的方向且数量巨大,则会对国内货币供给和利率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和内部均衡。

从长期看,国际资金流动如果引发货币危机或者其他金融领域的波动,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的投资能力、融资能力,家庭的消费能力都会受到打击。

⑤国际资金流动会将一国的经济波动传导到其他国家

在国际间利率波动趋同、资本市场存在联动的情况下,由政策冲击或投机冲击造成的一国金融市场波动会通过利率效应等途径传递到另一国。这种传递可以是同向的,也可以是反向的。此外,投机者还可以通过衍生品的杠杆交易扩大支配力,在取得

阶段性成果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进一步的融资支持,并引发其他投机者的共同参与,最终将一国的波动扩散到多个其他国家,引起大规模的货币金融危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