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脂异常及其治疗

血脂异常及其治疗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2020《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答案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降血脂药物() A .苯氧芳酸类如非诺贝特 B .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 C .烟酸类 D .芳基乙酸类 2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 岁,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为其同时开具了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请问该患者应如何服药() A .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在晚上服用 B .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C .早晨服用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贝特类药物 D .随时服用均可

3 . (单选题)患者,男性,56 岁,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 PCI 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A .辛伐他汀 B .普伐他汀 C .阿托伐他汀 D .洛伐他汀 4 . (单选题)不会引起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酮康唑 C .环孢素 D .苯妥英钠 5 . (单选题)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处方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时,应该询问病人() A .是否有肺功能不全

B .是否有兴奋和耳鸣现象 C .是否有肌无力和肌肉触痛 D .是否有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6 .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高血脂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予辛伐他汀片 40 mg,qn + 盐酸胺碘酮片 0.2 g,ti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辛伐他汀片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代谢,而盐酸胺碘酮片是该酶的强大抑制剂 B .两药合用可导致辛伐他汀片的代谢减少,引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C .辛伐他汀片联合盐酸胺碘酮片使用时,最大剂量不要超过40 mg/天 D .为了避免相互作用,可将辛伐他汀片更换为普伐他汀片 7 . (单选题)下列属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剂量的是() A .阿托伐他汀20mg B .氟伐他汀40mg C .辛伐他汀10mg D .瑞舒伐他汀20mg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试题及答案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降血脂药物() A .苯氧芳酸类如非诺贝特 B .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 C .烟酸类 D .芳基乙酸类 2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 岁,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为其同时开具了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请问该患者应如何服药() A .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在晚上服用 B .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C .早晨服用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贝特类药物 D .随时服用均可 3 . (单选题)患者,男性,56 岁,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PCI 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A .辛伐他汀 B .普伐他汀 C .阿托伐他汀 D .洛伐他汀

4 . (单选题)不会引起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酮康唑 C .环孢素 D .苯妥英钠 5 . (单选题)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处方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时,应该询问病人() A .是否有肺功能不全 B .是否有兴奋和耳鸣现象 C .是否有肌无力和肌肉触痛 D .是否有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6 .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高血脂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予辛伐他汀片40 mg,qn + 盐酸胺碘酮片0.2 g,ti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辛伐他汀片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代谢,而盐酸胺碘酮片是该酶的强大抑制剂 B .两药合用可导致辛伐他汀片的代谢减少,引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C .辛伐他汀片联合盐酸胺碘酮片使用时,最大剂量不要超过40 mg/天 D .为了避免相互作用,可将辛伐他汀片更换为普伐他汀片 7 . (单选题)下列属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剂量的是() A .阿托伐他汀20mg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血脂与脂蛋白 一、血脂 1、什么就是血脂? 血脂就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脂质就是一大类化学物质,主要包括①胆固醇、②甘油三酯(也就就是中性脂肪)、③磷脂、④脂肪酸等。 2、血脂的来源有哪些? ⑴外源性: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组织、内脏(特别就是肝脏)及脂肪丰富的鱼肉类。 ⑵内源性:由体内自身合成。 两种来源的血脂可以相互制约。①正常情况下:当摄入食物中脂肪、胆固醇含量增高时,肠道吸收增加,血脂浓度上升,同时肝脏的合成受抑制;摄入减少时,肝脏合成将加速,故最终血脂浓度保持相对平衡。②当肝脏代谢紊乱时:便不能正常地调节脂质代谢,此时若继续进食高脂食物,必然导致血脂浓度持续增高。 二、脂蛋白 血脂就是不溶于水的,在血液中它们必须与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 (一)脂蛋白主要包括哪些? 应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1、乳糜颗粒(CM)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3、低密度脂蛋白(LDL) 4、高密度脂蛋白(HDL) (二)脂蛋白的大小(超速离心法)

(三)人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成分 (四)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乳糜微粒(CM):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血清中无CM;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CM时,血液外观浑浊。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没有CM存在的血清中,其TG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 ?低密度脂蛋白(LDL):LDL将胆固醇转运到外周组织。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 胆固醇逆转运。 (五)什么就是载脂蛋白? 与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结合在一起的特殊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 (Apo);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各类脂蛋白中,目前已经发现的载脂蛋白有20余种;乳糜微粒主要含Apo B48,VLDL与LDL主要含Apo B100,HDL 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AⅠ为主。 第二节血脂异常的检出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临床上常见的血脂参数是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载脂蛋白B 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2。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下。急性心肌梗塞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D.糖尿病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3.属于早发性冠心病的家族史。姐姐70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B.母亲60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我的回答: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No 4混合性高脂血症是指A.血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酸酯C.血清甘油三酸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D.血清低胆固醇增加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我们需要考虑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临床情况:A.血清LDL-C≥5mmol / L B.血清T4和T3水平升高C.血清肌酐200μmmol / LD。糖基化血红蛋白7.6%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尚未6. ASCVD的临床情况是糖尿病+ LDL-C 2.2mmol / l B.血液HDL-C 0.8mmol / c。血液LDL-C 5.6mmol / lD。高危ASCVD患者的LDL-C临界点低于a.1.8 b.2.6 c.3.4 d.4.1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尚未8.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低于A.100 cm b.95 cm c.90

cm d.80 cm我的回答:C参考答案:C一线降脂药物最强基于证据的血脂异常的医学证据是他汀类药物B.β。C.烟酸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分析:?否10. 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高强度B.中强度C.低强度D.大剂量我的回答:目前没有答案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要点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要点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ASCVD防控具有重大意义。基层医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近日,《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及相应的实践版正式发布,对提高基层医院ASCVD防治水平意义显著。 我们一起来通过11个问题,迅速掌握这部指南的核心内容。 血脂异常的切点和分层标准是什么?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有哪些? 血脂异常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前者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后者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血脂异常? 1.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

1.有ASCVD病史者; 2.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 3.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如何诊断血脂异常?

应如何进行生活方式改变?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Ⅰ类推荐,A级证据)。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摄入胆固醇<300 mg/d,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 ?脂肪摄入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 ?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碳水化合物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 20.0~23.9 kg/m2); ?戒烟,限酒; ?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 d、每次30 min。 膳食要诀:(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应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1.他汀类药物

血脂异常的分类及药物使用

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因素 一、血脂和血脂异常的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磷脂及游离脂肪等,通常所说的血脂是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由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不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与脂蛋白的形式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因此,临床主要检测血浆脂蛋白中所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所测各类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等(注:LDL-C是通过Friedwald公式计算而得),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血脂异常与高脂血症有什么区别?血脂异常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简称,习惯上也称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异常的临床类型主要有: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另外也包括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y LDL,SLDL)和载脂蛋白(Apo)的代谢异常。血脂异常与高脂血症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称谓的不同。将低HDL-C血症也称高脂血症逻辑上似有不妥,因此将高脂血症称为血脂异常更准确。同理,习惯所说的降脂药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些降脂药也有升高HDL-C的作用,因此不论是“降”是“升”,将降脂药称为调脂药更合理。 那么血脂异常有哪些危害呢?简言之,血脂过高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即所谓“血稠”。但更重要的是血脂过高时,过多的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的“斑块”,即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狭窄的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以引发危及生命的急性事件。这种情况如发生在心脏血管,就称之为冠心病;如发生在脑血管,就称之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此外,血脂异常还有引发或加重周围血管病、脂肪肝、高血压、男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还可诱发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 二、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点我们从冠心病的命名上即可略知一般。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本质是冠状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复杂,但血脂代谢异常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已为公认。 大量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实践及大规模临床试验都证明,总胆固醇和LDL-C与冠心病发生为正相关,而HDL-C与冠心病发生为负相关。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1979年公布,对5209名Framingham镇居民长达30年的随访发现,总胆固醇>7.8mmol/L(300mg/dl)有90%发生冠心病,凡发生心肌梗死男性患者的总胆固醇为5.2~7.0mmol/L(200~270mg/dl),平均为6.3mmol/L(244mg/dl)。 另外,从胆固醇升高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来看,两者也是正相关。这种关系在总胆固醇大于3.5mmol/L(135mg/dl)即可看到,当总胆固醇大于5.2mmol/L(200mg/dl)时正相关的趋势更加明显,即血中总胆固醇每升高10%,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增高20%,死亡的危险增高23%。 近年来,人们把研究的目标更加对准LDL-C,沉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脂质来源于血浆中LDL-C。血管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伊始,有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内皮组织功能受损,二是脂质聚集氧化与修饰。正常的内皮细胞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功能,内皮功能受损后,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经氧化修饰的LDL-C而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融合成脂质条纹,进而发展为成熟的粥样斑块。因此,LDL-C被认为是冠心病真正的元凶。 相反,HDL-C与冠心病发病是负相关。近来认为,HDL-C降低也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最新研究发现,血浆HDL-C每升高0.03mmol/L(1mg/dl),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考试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临床常用的血脂参数是 ? A.低密度脂蛋白 ?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C.Apo B ? D.Lp(a)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急性心肌梗死 ? B.高血压 ? C.主动脉夹层 ? D.糖尿病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属于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是 ? A.姐姐70岁冠脉植入支架一枚 ? B.母亲60岁行冠脉搭桥术 ? C.父亲60岁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低平”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指 ? A.血清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B.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 C.血清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需要考虑原发性脂质异常血症的临床情况是 ? 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 B.血T4、T3水平增高 ? C.血肌酐200μmmol/L ? D.糖化血红蛋白7.6%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属于ASCVD的临床情况是 ? A.糖尿病+LDL-C 2.2mmol/L ? B.血HDL-C 0.8mmol/ ? C.血LDL-C 5.6mmol/L ? D.心肌梗死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ASCVD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切点是低于 ? A.1.8 ? B.2.6 ? C.3.4 ? D.4.1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中国男性血脂异常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腰围应低于? A.100cm ? B.95cm ? C.90cm ? D.80cm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血脂异常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最强的一线调脂药物是? A.他汀类 ? B.贝特类 ? C.烟酸类 ?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 /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 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概述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病因血脂异常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外,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引起的原发性血脂异常。 1.遗传因素 原发性血脂异常是由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2.生活方式 包括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 3.药物作用 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4.继发性因素由于各种疾病继发引起的,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分类和分型

1.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2)原发性高脂血症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而另一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目还不清楚。 2.分型 (1)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Ⅰ、Ⅱa、Ⅱb、Ⅲ、Ⅳ和V型。这种分型方法对指导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 (2)临床分型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主要有单纯血清胆固醇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此外,还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学习网)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考试时间:30分钟 1.血脂异常的病人分为( )。 多选 A 低危 B 中危 C 高危 D 极高危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B C D 2.在调脂治疗当中的药物治疗中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多药物类主要是( )。 多 选 A 烟酸 B 树脂类 C 贝特类 D 他丁类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C D 3.新指南的特点是( )。 多选 A 个体化调脂治疗原则 B 明确定义高 危患者和治疗目标值 C 极高危患者定义更加严格 D 充分关注疗效和安全的平衡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B C D 4.对于糖尿病的病人脂质异常的干预,治疗的首要目标是( )。 单选 A 甘 油三酯 B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 总胆固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5.在我们国家的新指南当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仅仅包括冠心病和( )。 单选 A 缺血性脑卒中 B 糖尿病 C 动脉瘤 D 症状性颈动脉疾病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6.脂质代谢异常按照起因分类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 )。 单选 A 继 发型高脂血症 B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C 家族型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D 高胆固醇血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7.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是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险总合。(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正确 8.血压大于等于140到90汞柱,或者正在接受降血压药物治疗,而且合并了两个或者以上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因素可定为冠心病和冠心病的等危症。(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误 9.新指南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原则上和具体上都要与国际指南一致。(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错误 10.近十年来我国人民血脂异常显著增多,粥样硬化性疾病和糖尿病发病率日益 增高。( ) 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正确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规定:? 1、当总胆固醇TC>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160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 2、当甘油三酯TG>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4、健康人血脂理想范围是:LDL-C

对于高危(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4mmol/L(16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80mg/d1)。? ? 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45岁,女>55岁);2、吸烟;3、低高密度脂蛋白(即低HDL-C);4、肥胖;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降胆固醇需牢记密码“5、4、3”? 个体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值越低。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化验单的参考数值来判断高脂血症,主要记住总胆固醇达标值在中危、高危、极高危状态分别是“5,4,3”。? 有高血压或吸烟或肥胖,总胆固醇低于5mmol/L;? 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总胆固醇低于4mmol/L;? 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或得过心肌梗死,总胆固醇低于3mmol/L。? ? 并非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 并不是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血脂高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控制,减少肉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多饮水,加强锻炼。降脂治疗要求达到的目标值因人而异。?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已经发生高血压、糖尿病或处于吸烟状态,总胆

血脂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第二十七章血脂异常 血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脂肪酸(Fatty acid)和磷脂(Phospholipids),通常主要指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TG。脂质主要与蛋白质结合=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实际指异常脂蛋白症(高脂蛋白症),包括血脂的含量和/或组分异常。临床以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血症和低HDL血症多见。 【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分类 1、临床分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①原发性血脂异常:遗传缺陷所致,又称为原发性家族性血脂异常。 ②继发性血脂异常:系统性疾病所致。 ★高TC血症主要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和Cushing综合征等。 ★高TG血症主要见于糖尿病未控制时、肾病综合征、肾衰透析者、肥胖者、糖原累积病、慢性乙醇中毒和长期雌激素治疗等。 2、血脂谱分型根据血浆脂蛋白谱的变化分五型: Ⅰ型:血浆乳糜微粒(chylomicrone,CM,)浓度升高,主要含TG,TC正常或轻度升高。见于家族性高CM血症/家族性高TG血症。Ⅱ型:可分为

★Ⅱa→血浆LDL升高,TG正常. ★Ⅱb→VLDL、LDL水平均升高,主要见于高TC血症/家族性高β球蛋白血症。 Ⅲ型:主要是血浆CM残粒和VLDL残粒增加,血浆TC和TG升高,见于家族性异常β球蛋白血症。Ⅳ型:血浆VLDL增高,血浆TG升高,而TC正常或偏高。 Ⅴ型:CM、VLDL(TG和TC)升主,但以TG升高为主,如混合型高TG血症。 注:++:升高为注或明显升高;+:升高;N=normal (二)发病机制 1、获得性因素 ★高脂饮食:常见 ★体重增加:原发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是血浆TC、TG 升高的常见原因。 ★增龄:血浆TC随年龄而升高(原因:机体分解代谢下降,LDL受体活性降低)。 ★雌激素缺乏:雌激素增加LDL分解。绝经后雌激素下降而TC升高。 ★药物:长期应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VLDL、LDL造成增多,TC、TG升高。 2、先天性因素 ★脂蛋白酯酶是清除CM和VLDL的主要酶。脂蛋白酯酶缺乏→家族性Ⅰ型高乳糜粒血症;活性下降→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载脂蛋白B/apo-B基因突变→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 ★apo-B基因、LDL受体突变→家族性高TC血症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3、原发性因素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血脂与脂蛋白 一、血脂 1、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脂质是一大类化学物质,主要包括 ①胆固醇、②甘油三酯(也就是中性脂肪)、③磷脂、④脂肪酸等。 2、血脂的来源有哪些? ⑴外源性: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组织、内脏(特别是肝脏)及脂肪丰富的鱼肉类。 ⑵内源性:由体内自身合成。 两种来源的血脂可以相互制约。①正常情况下:当摄入食物中脂肪、胆固醇含量增高时,肠道吸收增加,血脂浓度上升,同时肝脏的合成受抑制;摄入减少时,肝脏合成将加速,故最终血脂浓度保持相对平衡。②当肝脏代谢紊乱时:便不能正常地调节脂质代谢,此时若继续进食高脂食物,必然导致血脂浓度持续增高。 二、脂蛋白 血脂是不溶于水的,在血液中它们必须和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 (一)脂蛋白主要包括哪些? 应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1、乳糜颗粒(CM)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3、低密度脂蛋白(LDL) 4、高密度脂蛋白(HDL)(二)脂蛋白的大小(超速离心法) (三)人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成分

(四)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乳糜微粒(CM):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血清中无CM;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CM时,血液外观浑浊。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没有CM存在的血清中,其TG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 低密度脂蛋白(LDL):LDL将胆固醇转运到外周组织。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胆固醇逆转运。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1常用的血脂参数是什么?A、低密度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载脂蛋白B?D、lp(a)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分析:2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情况如何?A、急性心肌梗死?B、高血压?C、主动脉夹层? D、糖尿病?我的回答是:参考 A、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属于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A、我姐姐70岁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B、一位60岁母亲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我父亲60岁时死于急性心肌梗塞? D、父亲50岁心电图“T波很低”我的回答是:B:4号。什么是混合性高脂血症?A、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B、血清总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酯增加?C、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血脂异常在临床上应该考虑什么情况?A、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mmol/L? B、血T4和T3升高? C、血清肌酐200μmmol/L? D、糖化血红蛋白7.6%我的回答:A。参考答案:A ASCVD的临床状况如何?A、糖尿病+LDL-C 2.2mmol/l

高危ASCVD患者LDL-C的临界值是否低于?A、1.8?B、2.6?C、3.4?D、4.1我的回答是:B:8号。中国血脂异常男性的腰围应该更低吗?A、100厘米?B、95厘米?C、90厘米 哪种是治疗血脂异常最具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线降脂药?A、他汀类药物?B、贝塔? C、烟酸? D、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我的答案:参考答案:答案:10号。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预防指南》是否推荐初始他汀类药物?A、强度高吗?B、中等强度? C、强度低吗? D、大剂量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分析:还没有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概述 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 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 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 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 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家族性高TG血症是单一基因突变所致,通常是参与TG代谢的脂蛋白脂解酶、或Apo C2、Apo A5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重度高TG血症(TG>10 mmol/L)。 2.临床分类:

胡大一:血脂异常治疗15条建议

胡大一:血脂异常治疗15条建议 血脂异常的治疗成为2013年下半年心血管医学界最引入关注的热门话题。继先前发布的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指南之后,2013年7月和12月分别公布了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的建议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的指南。这3个学术影响较大的指南类文件在形式与内涵上出现了巨大差别,引起了国内外学术机构与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与质疑。国内已开展了多次讨论,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2007年指南)也进入了修订程序,修订工作最早在2015年完成。 学术讨论与争鸣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但目前最紧迫的是如何引领和指导我国广大临床医生规范治疗血脂异常,这一重要问题不能有过长的时间空白期。我认真学习了上述3个指南,也参与了国内多场相关讨论,提出如下建议: 1.我国新指南公布之前,2007年指南的总体框架仍可参照执行。2007年指南是在先前的“建议”基础上,认真收集分析评估我国自己的研究数据和证据,有流行病学、心血管病、内分泌、代谢、糖尿病、检验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充分讨论修改而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国际进展和中国的特色。证据主要源于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而根本没有我国均随机临床试验(RCT)。如果以AHA/ACC的“金标准”,他们的指南不适用于本国亚裔,更不适用其他国家,那么中国就没有资格制定自己的指南。 我国指南虽未正式采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术语,但已综合考虑了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而当时美国的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仅针对冠心病的防治。 我国2007年指南将极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目标值定在<2.0mmol/L(80mg/dl),这是基于当时最强化的他汀治疗(80mg阿托伐他汀)在PROVE-IT(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强化降脂治疗研究)等研究中也不能将LDL-C降至欧美国家指南建议的LDL-C<1.8mmol/L(70mg/dl)的目标,不提做不到的事,符合实事求是精神。 我国指南和之前的建议都设定<1.7mmol/L(150mg/dl)为甘油三酯(TG)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危险因素普遍暴露,ASCVD 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1]。中国AS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之一[2]。WHO最新资料显示,全球超过50%的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在ASCVD 防控方面,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借助于完成降脂治疗为主的三大任务,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3];其中,贡献最大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占24.25%的权重。而近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影响,占77%,明显超过糖尿病和吸烟,成为首要致病性危险因素[4]。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以及社区医务工作者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提高基层医生对血脂异常的认识、防治水平,对降低人群整体心血管风险,防治ASCVD发生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

总胆固醇(TC)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1.血脂与脂蛋白: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TG。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 脂蛋白为球状的大分子复合物,其表面是少量蛋白质、极性磷脂和游离胆固醇,它们的亲水基团突入周围水相中,从而使脂蛋白分子溶于血液,并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血浆脂蛋白分类的常用方法为超速离心法。由于蛋白质的比重较脂类大,因而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脂类含量越低,其密度则越大;反之,则密度低。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这五类脂蛋白的密度依次增加,而颗粒则依次变小[5]。因此,TC包含了所有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其中LDL-C占60%~70%。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